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行业
  • 495万播放,4万弹幕!刷爆B站的“病人”到底哪里病了?

    小时候在课堂上,我们都接受过这个灵魂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想做老师,有的想做医生;还有记者、工程师、科学家、宇航员等“高票”回答。虽然不知道后来谁实现了,至少那时看来,每个人身上发着不同的光,可现在问孩子们同样的问题,听到的回答却是:“我要当网红!”这一场景,出现在B站最近很火的一部微电影——《病人》里,这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0届学生的毕业作品,由新片场创作人双帆制作。它在B站上获得了超过495万的播放量,53万点赞,视频里的弹幕有4万条。短短9分半,网友们却都说:“太真实了”“这就是现实”“细思极恐”……短片剧本由知乎网友@laq是只仓鼠的一则小故事改编,讲了一个在娱乐泛滥时代之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受到了原作者的肯定一上来就是对电影《教父》片头的致敬,一位男子在黑暗中独白:他的梦想是做一名老师教书育人,却被家人阻拦,恶狠狠地骂他“病了”。于是他被送到精神病院看医生,却意外进入一个赛博朋克的“娱乐镇”。这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到处充满着高科技的符号,和灯红酒绿的浮华。在娱乐镇,“网红经济”已经成为全新的经济形态。年收入最高的职业是“网络红人”“网络经理人”,影视娱乐和医美行业紧随其后,“金融高管”却只能屈居第五。曾经受人尊敬的崇高职业,如医生、法官,不过是一些“过气”的脑力劳动。苦苦钻研一门高精尖技术的性价比,也远远比不过乘着流量的浪潮——在直播行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全民皆网红。人人是主播,人人也都是观众而们疯主播狂输出的,却几乎都是无价值内容,今天吃了哪家烤肉,去了哪个商场,又或是戏弄了某个路人。讲到这里,有一则韩国搞笑配音博主张鼻猪的短片,用恶搞的形式讽刺了社会上的“全民直播”乱象——一个在直播“找面包房店员要电话号码”挑战的男主播,遇上一个在直播“突然扇顾客一巴掌会怎样”的女店员。(套娃警告)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BOSS在后面呢……假如现实真的像短片里一样,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都成了网络主播或是直播对象,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可令人难过的是,这样毫无意义,只能让被拍摄者无语的实验,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前两年在短视频平台很火的“菜换肉”,“拉别人男友”,还有短片《病人》里突然“抢路人手机”的桥段,来拍下路人惊愕的反应博眼球赚流量。发生过太多了,还传出过主播被不明所以的路人打进医院的新闻,也无法阻止乱象继续发生。而手握几千几万粉丝,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网红”,现实中也大有人在。你大概听说过前不久的“主播医闹”事件,两名主播为了流量故意去医院闹事,一边拿手机直播,一边称自己是“大V”。直到护士长喊来医院一位400多万粉丝的医生大V来“反直播”,这件事才终于平息。这些主播似乎认为,所有给他人造成了不便的行为,用一句“我在直播/拍短视频”就能解释得通了,你跟他们计较,就是开不起玩笑,就是“土老帽”。恶趣味在他们眼里成了幽默,原本违法违规的事都被解释成娱乐,这是不是魔幻主义现实?更可怕的是,这种思想正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也就是文章开头的情景——梦想成真的男主角当上了人民教师,走上讲台。却发现他的学生们对学知识丝毫不感兴趣,只想 搞钱 做网红。金钱至上是小孩子都懂的主流价值观;而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们,说起自己崇拜的网红却如数家珍。首当其冲的错用,是不是导演的设计?还有毫无敬畏心的学生,在课堂上公然恶搞老师。底下孩子们哄堂大笑,弹幕上飘过的却是清一色的:笑不出来。的确笑不出来,因为现实中真有学生这么干。够匪夷所思了吧?更让人寒毛倒立的还在后面。被恶搞的老师气得拍桌子的样子,被班里同学做成鬼畜视频传到网上,火了。留言区的人却都在鼓励作者,调侃老师……深深的无力感,更让人无力的是,它的似曾相识。当男主走进主任办公室,门上贴的是“打造网红”海报,电脑里放的是美女直播;当他走在路上,看到到处都是正在拍视频的网红、直播卖货的博主……你能分得清这是虚构还是还是现实吗?虽然这部学生作品中,还能看出一些制作和处理方式上的粗糙;以及因为演员是没有专业学过演戏的同学,偶尔显得青涩的台词和表演。但它已经足够让我们反思——“娱乐至死”的时代,是不是真的正在到来?当短片里荒诞的正在成为现实,当曾经让人嗤之以鼻的成为主流,当十年寒窗苦读比不上网红日进斗金,当没人再将努力工作和追求上进当作奋斗目标,当各种恶俗直播间里的无价值内容产出过剩,花式赚眼球博流量……谁是真的“病人”?是这个世界,还是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我想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并不是否定直播业、网红的价值,只是凡事若是失去了“度”的制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人人都追求一夜成名,一夕暴富,谁来做那个踏踏实实研究学术和科技,扎扎实实建设国家的人呢?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写道:一切的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人文精神。我们的政治、体育、新闻、教育、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前提是我们得醒着。电影《成长教育》里,年轻漂亮、成绩优异的珍妮为了考上牛津大学苦读多年;却在结识了有钱又绅士的中年男人大卫后,内心出现了动摇。她甚至想过放弃学业与他结婚,这是一条通往财富和“上流社会”的捷径。可惜现实并非那么美好,最终她看到这个男人的真面目,也明白了一切都是幻影。这时她来到之前自己“看不起”的单身女老师家。却在看到老师的钢琴、壁画、书本时,发现这才是她梦想的未来,是她渴望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像大卫一样有很多钱买名画,却不懂得欣赏名画。或许没有多富有,但却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才是她的价值所在。那你呢,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别让外界嘈杂的声音,挡住你前进的方向。

  • 40岁被嫌油腻的水木年华,凭什么不配怀念青春?

    等了一个夏天,《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终于开播了。2019年,《乐队的夏天》第一季将平日存在于live house等演出现场的小众乐队搬上舞台,火爆全网。让国内的小众摇滚音乐走向大众,收获了更多听众。马东的那句“燥起来”,也成了整个夏天最燥的流行语。但没想到今年还没开始燥,水木年华就因为被批油腻淘汰登上了热搜。说起来《乐队的夏天》本质还是一个比赛节目,有淘汰很正常。但之所以能掀起热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被淘汰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油腻。事情是这样的。在水木年华唱完《青春再见》之后,由各地livehouse主理人和乐评人组成的40位专业乐迷,仅仅只有2个人投了票,最终水木年华因为票数过少而惨遭淘汰。其中一位23岁的专业乐迷评价道:“这种中年人的油腻,根本打动不了我这种23岁的年轻人。”还有一个人说:“四十多岁的人还唱青春再见,不知道他们来这儿干啥了。”excuse me???郑钧看到后第一个不服:不可否认,水木年华的歌可能已经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了。而《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请来的33支乐队,仅仅从第一期和第二期出场的几只年轻乐队里,也能看出新生代乐队在技术和创新上都有所图突破。比如成立不到一年的mandarin。三个公认的天才少年组在一起,最小的仅仅22岁。一向毒舌的丁太升说起他们都是:太强了。主唱chace。14岁发布了个人实验专辑《Alpha Test》,15岁获得新加坡华人打击乐艺术节金奖;17岁成为第一个登上Tomorrowland演出的中国人,第二年就登上了主舞台。这是电子音乐最至高无上的舞台,在此之前无人敢想。 吉他手肖骏被称为“中国爵士新贵”。他的首张原创爵士专辑就入围了第2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演奏录音专辑奖“。参加《一起乐队吧》,汪峰说他是“高手”,被李荣浩称为“真正的顶级”。鼓手安雨,也非常厉害。安雨16岁便成为首位代言YAMAHA爵士鼓的中国人,之后还代言过SABIAN镲片、REMO鼓皮等。在这么多光环加持下,他们三个人的表演确实也没让人失望。无论是技术还是整首歌的编排,都让人沉浸在他们营造的迷幻氛围里无法自拔。连一同参加节目的刺猬乐队也发出了感叹:"他们是从娘胎里开始做音乐的。”之后出场的由三胞胎女孩组成的乐队福禄寿,也非常亮眼。白裙,合成器和竖琴。一首献给外婆的歌,让人忍不住泪流。她们在台上唱着:“直到她的苦衷,变成了我的,她的仁慈,也变成我的了。”画面感扑面而来。福禄寿的音乐并不简单,其中加入了多种配器,却用最真诚的声音唱出了最质朴的情感。包括玩电子核的超级斩。二次元的热血和女主唱惊艳的核嗓,丰富了整个节目的音乐性。以及来自台湾的傻子与白痴、北京的号外乐队等等,都让人忍不住感叹一句,后生可畏。身为专业乐迷,你可以说水木年华十多年来的音乐没有突破;可以说他们作品技巧和音乐性上输给了年轻乐手。但不应该上升到对人身的攻击。说水木年华油腻,潜台词就像是在说:你们都这么老了,还有啥脸跟年轻人比,赶紧走吧。 虽然我很少听水木年华,但我绝对不认同这位23岁的专业乐迷对他们油腻的指责。尤其是在一档音乐比赛节目中,拿一个人的年龄或者外表说事本身就很低级,也并不公平。更不用说去讨论“油腻”这个词来评价音乐作品到底合不合理。真不知道这些被冠以“专业”的评审,到底专业在哪。水木年华在微博上针对网友提出“炒冷饭”的回应还有这两年,油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一开始,人们吐槽那些中年男性的油腻感,来自于他们不修边幅,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夸夸其谈……后来延伸到生活习惯:大腹便便,手带佛珠,听草原歌曲,使用翻盖手机皮套......再后来,不止中年男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个人旦凡搭上了油腻,就成了被嫌弃的对象。油腻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定义。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娃照的妈妈;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有些发福爱谈论往事的父亲;或者,仅仅只是用来归类一个你讨厌的中年人。只要你不喜欢,都可以是油腻的。坦白说光看“油腻”两字,我就能感觉到这个社会对中年人满满的恶意。在一些年轻人眼里,过了三十五岁的中年人,如果做不到像年轻人一样潇洒、有拼劲,就该被张东升推下悬崖了。他们怎么就不配和年轻人一起比拼了?怎么就不配怀念青春了?虽然从节目的观感上来说,水木年华一出现,其实可以大概率预测到他们的结局。时间回到2010年。发行新专辑《启程》之后的水木年华,就陷入低潮期。近10年来,你很少能从荧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卢庚戌忙着拍电影。廖杰忙着下乡助农做公益。他们的精力已不再音乐创作上,偶尔接商演,也总唱那首《一生有你》。三个月前,水木年华出了首新歌:《忘不了就别忘了》。但是除了歌迷,这首歌没有让水木年华在大众视野里留下任何痕迹。当被问到这么多年水木年华去哪了时,卢庚戌都不免自嘲:过气了。带着这样的水准,想必他们自己也知道难以和其他常年坚持创作,在live上不断突破的乐队比拼。比赛是残酷的,或者说市场是残酷的。当你的作品拿到台前,就应该做好接受观众评判的准备。就像大张伟在水木年华被淘汰后所说 :“起码他们有他们的勇气,站在这个台上,出道这么多年了,还能愿意被别人评论,我觉得很棒。”但作为80后的集体回忆,听着他们唱《青春再见》,也依然能感受到属于他们那一代人青春里的热血与热情。毕竟青春是美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拥有青春,这本就不该是年轻人的特权。你可以评价水木年华的音乐,但不该剥夺他们怀念属于自己的青春的权利。

  • 豆瓣9.5!30年前的明星上节目,什么都敢讲

    访谈节目主持人易立竞最近因为怼人蹿红。从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到李小璐、郭敬明…凡是上过她节目的人,都被她犀利地发问难住。不过,想套出明星生活里的那些事,光靠毒舌是远远不够的。31年前的一天,香港四大才子之三(黄霑、倪匡、蔡澜)合开了一档成人节目。另一个才子是金庸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依旧稳坐9.5的高分,在V姐心中再也没有比它更好看的访谈。它就是《今夜不设防》。01为什么今夜可以不设防? 这档节目在当时有多火呢?香港几乎家家都在准时收看这档节目,创造了香港同时段电视节目的纪录。当然它备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来访者的咖位,最主要的是跟现场的放松和尺度有关。当年,但凡是正当红的艺人都来过这档节目。像是张国荣、张曼玉、王祖贤、林青霞、利智……还有巩俐和张艺谋。也有人说,明星红不红就看有没有上过《今夜不设防》。这档节目的风格跟它的名字一样,不设防。形式、内容均没有边界。虽说是档正经的访谈,但在录制现场,三位主持人可以随意抽烟、喝酒。嘉宾自然也可根据喜爱选择喝酒或者抽烟。与其说是完成硬性通告,不如说是与刚认识几个小时且相谈甚欢的朋友聊天。不过,想获取来宾的信任,口无遮拦的互诉充肠,并不是件容易事。蔡澜曾说,他们录制的前一个小时基本问不出什么,酒过好几巡后,当大家互相熟络起来,局面就此打开。那些压根不敢想的尺度,也就轻松聊了起来。当年张国荣在节目里敞开心扉的讲述了自己确定性向的过程。惠英红大谈自己不是处女,说完后悔想减掉,但在酒精的催化下觉得那又怎样,索性保留。张曼玉直言自己参加港姐选秀是贪慕虚荣。关之琳说什么类型的情妇都尝试过,尽量不让对方知道。巩俐还没有成为巩皇,言语里带着青涩。林燕妮出场让黄霑缩到了一旁,变成了小男人。……据说,哥哥张国荣因为聊嗨了,说了些不能播的内容,会在酒醒后给节目组打电话让删掉些。可见,这档节目多有魔力,能让艺人如此放松。那会的明星,不怕讲话,更不怕讲真话,他们纷纷走下神坛,观众也不会挖苦找茬。就像黄霑所说,我们这个不过是个访谈,不为说教,开心就好。像是恋情、爱情观、情色……都大胆摊开讲出来。而这档节目之所以好看,还仰仗着他们——黄霑、倪匡、蔡澜是《今夜不设防》的灵魂。要知道,这个节目能诞生,还是源于倪匡的一段情愫。都说自古才子多风流,这三位才子也不例外。酒量很好的倪匡喜好去夜总会玩乐,在一次酒局里,他恋上了妈妈桑。买单的时候发现,消费过高,人也不是多美,还要他们讲段子逗乐。三人一合计,索性将这个点子卖给电视台,既能赚钱又能见全港数一数二的美女何乐而不为。于是,不设防的夜谈就此诞生。BBC都称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自由奔放的节目。黄霑负责cue谈话流程,插科打诨、调侃撩妹样样在行。时而贴脸王祖贤,时而拜倒在张曼玉的美腿下。别看他迷离的眼神在美女间飘荡,真说起来还不知道是谁调戏谁呢。毕竟,黄霑取悦她们的样子足以说明一切。倪匡和蔡澜通常会围坐在嘉宾和黄霑的旁边。他俩的存在感虽然没有黄霑那么高,但也是亮眼的明珠。倪匡的经历不用过多赘述吧,《精武门》等小说就出自他手。黄霑被美女逗得花枝乱颤的时候,倪匡总是补一刀跟着笑眯了眼。跟他们相比,蔡澜的知名度小很多,却是最接近电影的人。参加节目的嘉宾跟他也熟悉。他在邵氏集团监制了多部电影,其中不乏卖座的风月片,向来通达的他面对外界的质疑丝毫不惧。反而认为大众喜欢又赚钱的片子,为何不做呢?大概是在电影界周旋了大半辈子,蔡澜的另一个身份让他更为出圈:著名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总顾问就是他。早上10点前就喝白兰地吃猪头肉的蔡澜,最懂得寻常百姓家的乐趣。不同的阅历,相同的爱好,让他们三个人从来不逼迫嘉宾说什么。他们往往借助的是“水到渠成”的默契。这让节目组给了他们更多的宠爱,即使聊嗨的时候全程粗口,后期也会帮他们“哔”掉。从那以后,模仿它的节目有很多,但没有一个能超越。那种乌托邦式的创作环境,就此终结。人们会借鉴《今夜不设防》里让大家轻松的方式,比如喝酒抽烟,随地而坐,忘记镜头……可结果总令人失望。《饭局的诱惑》里有部分访谈内容,喝酒吃饭是为了植入《姐姐好饿》因为尺度问题,被要求整改上节目的嘉宾坐在镜头前,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在思考,摆在面前的酒和饭,是吃还是不吃呢?显然,这就失去了带着酒肉上节目的意义。除此之外,越来越束手束脚的艺人,像是复读机般将公司准备好的稿件背出来。实属没意思。 02访谈,绝不只是你问我答 前段时间,豆瓣网友掀起了一股考古风,扒出明星多年前在网上冲浪时的样子,自毁形象,吐露实感……虽然中二,但让人觉得他们也是普通又有情感的人。再对比如今通稿程式化的状态,艺人们真是变成了产品和工具。在这种畸形的模式里,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采访者就会想尽办法标新立异,从艺人嘴里挖出独家内容。于是,就出现了以鲁豫、易立竞、许知远等为代表的内地访谈类型节目。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强调自我,忽略被采者。还记得鲁豫那句灵魂发问“啊真的吗,我不信”。在她面前,伊能静都觉得遇到了对手。最近实火的易立竞,记者出身,以毒辣且咄咄逼人的风格著称。她说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不适感,从而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回答。但现实却是,激发的只有被采者的尴尬。不管是李小璐还是郭敬明、孙红雷,在易姐的对谈下,都有点招架不住。最后呈现出的节目就是易立竞让明星们哑口无言。但其实这群人之所以能成为明星一定有自己的方式和能力,比起下不来台,观众最感兴趣的不应该是他们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吗?许知远同样如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本能排斥外界的一切。开口就是文史哲,滔滔不绝,硬扯关系。李诞一句话就点出了许知远身上的毛病。V姐想起《生活万岁》的导演程工说过的一句话:“我有个本领,可以让被拍摄者跟我相处半天,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不管是用语言采访还是用镜头采访,别人愿意跟你讲自己的故事和回答你的提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显然,前者更有温度。张艺谋在指导完70周年国庆晚会时接受采访,刚开始只是简单地回答记者们的问题,直到有人问出,“您最担心哪个环节”的时候。一下点中了导演的点,他收起疲倦,滔滔不绝地分享整场晚会的感想。看到了吗?好的访谈,绝不是你问我答,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谈出更想说的话。不得不说,犀利强势的发问确实会将人逼到顶点,然后撕掉被采者身上的保护膜,得到本能的反应。可惜的是这份本能或许会变成抵触的戒备。要么是与之对抗,要么是放弃表达顺从提问者。V姐看过易立竞采访得最舒服的一集,是采访马薇薇。那期节目以马薇薇日常化的寒暄开始,她从棚外进来边走边说接到父亲病情复发的电话,随后开始了一种倾吐式的对谈。对于马薇薇这样高输出、强观点的嘉宾来说,不用太多提问和指引,她自己就能表达很多,而且易立竞的想法也不能干涉到她。但这样的被采者总是少数,可遇而不可求。30多年过去了,影视行业变了很多,受制于演艺圈的各种规则,访谈不再纯粹,想回到从前那种不设防的状态,真的太难了。当然,这并不能只怪罪给访谈者。如果经典只停留在过去,该反思的应该是整个行业。

  • 影坛又一巨星陨落:他留下数不尽的经典,却带走了一个时代

    前不久,电影圈传来一则噩耗——据外媒报道,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因摔伤股骨引发并发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逝世,享年91岁。他的离世,让世界影坛陷入愕然和悲痛中,电影圈人士纷纷发文表示遗憾和悼念。昆汀: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詹姆斯伍兹:Greatest movie experience of my life.王家卫,姚晨发文缅怀莫里康内莫里康内是殿堂级配乐大师,他一生中共为400多部电影配乐,是意大利最多产的作曲家。其中包括不同国家和语言的经典名作,如《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代宗师》等。他也是最有建树、最有国际声望的作曲家,一生5次获得奥斯卡原创配乐奖提名。1995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7年,在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对电影音乐艺术的伟大而多面的贡献”。2016年,凭借电影《八恶人》(与昆汀合作)的配乐摘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的小金人。他是赛尔乔·莱昂内的御用配音,朱塞佩·托纳托雷的黄金搭档,昆汀·塔伦迪诺最想合作的作曲家。(摘自新京报)他的配器构思独特、选材广泛,配乐手法富有独创性,令人耳目一新;他的音乐也极富感染力,总能在不知不觉之中渗透人心。有导演在颁奖典礼上说过,每次合作,莫里康内都会写远远超过他需要的主题音乐给他,逼得他只好拍一部新片把这些音乐用完。也曾有导演在收到他的曲子后,泪眼汪汪地让口译把自己的话逐字翻译给他:“我没想到会有这么美的音乐,或许我不配。”而你即使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也绝不可能没看过他配乐的作品。他的音乐也不仅仅是电影的某个元素,更是许多经典影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莫里康内十部经典电影配乐 改编自巴利科的短篇小说《1900:独白》,每每重看都让人泪流满面的《海上钢琴师》,电影中的配乐就是由莫里康内所作。其中令人惊艳、也非常能体现主角1900对音乐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天赋的,神秘、紧张、诡异的,是在年轻情人的帮助下杀掉了自己丈夫的老妇人;缥缈、无力、悲伤的,是陷入过往记忆走不出来的男子;带着一丝决绝坚毅的,是想抛开以往身份重获新生的女孩;心虚、不安、鬼鬼祟祟的,是穿着别人西服溜进头等舱的偷渡者。(请原谅任何语言和形容词在这里都略显苍白,无法将音乐的情绪一五一十地表达出来。)这个片段非常直观地为观众展示了配乐的力量,就算未曾学过一门乐器,也很容易将音乐和描述的人对号入座、产生联系,能看出1900的天赋异禀。而这些曲调的背后,是作曲家莫里康内对自己事业的精益求精、反复推敲。《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是意大利国宝级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他的代表作是被影迷们奉为一生必看的“时空三部曲”——除了《海上钢琴师》,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后两部作品也同样由莫里康内担任配乐。他为《天堂电影院》配乐,将对电影有着浓厚兴趣的小男孩多多,在属于他的电影院“城堡”里与艾佛特相处的场景烘托得无比美好;也将天堂电影院残破的结局描绘的无比哀伤。其中莫里康内的儿子安德烈创作的乐曲《爱的主题Love theme》,也成为了全片最感人的旋律之Love ThemeEnnio Morricone - Ennio Morricone: The Love Collection王家卫在他的电影《一代宗师》里,也用了莫里康内的配乐。在这部将东方美展现到极致的经典电影里,一首西方乐曲毫不违和地,将美感和情绪烘托到了顶端。伴随着音乐,当章子怡缓缓说出台词:“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时,周围一切仿佛都在这一刹消失了,只剩下面对面站着的两人,还有他们身后悠扬的曲调。这一段落也成为电影中的名场面。而莫里康内在其配乐生涯中最伟大的成就,当属他为《镖客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创作的配乐。那是在20世纪60-80年代,他和另一位电影大师——西部片宗师塞尔吉奥·莱奥内(Sergio Leone)的默契合作,为世界电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莫里康内与莱奥内合照当然,莫里康内为《荒野大镖客》等影片写下的配乐,着实为电影镀上了更加鲜明、辨识度极强的色彩。巧合的是,后来两人才发现,原来他们上的是同一所小学,而且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合照过了。这就是莫里康内,他遗传了小号手父亲的音乐天赋,6岁学作曲,12岁就考入音乐学院。他在1961年为第一部电影《法西斯》写了配乐,三年后凭《荒野大镖客》一举成名。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音乐和电影,留下数不尽的传世经典……就像《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一样,莫里康内的名字里也写满了传奇。今年原本有一部属于他的传记电影《音魂掠影》要上映的,导演是托纳多雷,监制王家卫,可惜他没有办法亲自在电影院回顾自己的一生了。《音魂掠影》剧照在莫里康内的一本访谈录《莫里康内:50年一瞬间的魔幻时刻》中,采访者问他:“你是否相信人死后有另一个世界吗?”,他说:“我信奉的宗教(天主教)告诉我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才是真正的人生。”而当被问到:“假设一百年后,你的名字出现在一本百科全书上,你希望如何定义?”他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回答:“作曲家。”莫里康内童年照那么,就让我们祝愿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能继续和美妙的音符一起翱翔——感谢您给我们带来的那些经典和感动,希望您在天堂里,又变成了那个热爱音乐的小孩。愿不论天堂还是人间,艺术长存,旋律不止。部分素材来源:莫里康内的访谈录《莫里康内:50年一瞬间的魔幻时刻》。图片来源于网络。

  • 周杰伦新歌深夜刷屏!那个熟悉的周董终于回来了

    今天凌晨,相信很多没睡的朋友圈都被一首歌刷屏——是的没错,一年营业一次的周杰伦“周董”终于又发新歌了!废话不多说,先放上MV: 周杰伦新歌《Mojito》MV和9个月前发《说好不哭》一样,这一次周杰伦依然提前在 IG(Instagram)上突然放了预告。一边晒车一边说:下礼拜有新歌听了。随后又公布了新歌歌名及16秒前奏。一经发布,瞬间就登上热搜。夕阳红粉丝团的粉丝们,大概是想起了去年新歌上线时被QQ音乐卡到闪退的恐惧。纷纷跑去提前预约了新曲数字专辑。这不,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董成了QQ音乐首个也是唯一最快突破两百万预约的歌手。有人说只有周杰伦才能打破周杰伦的记录。还有人说周杰伦发新歌就像过年,所以称之为过周年。QQ音乐买歌叫买年货,发朋友圈叫周年庆。周杰伦再一次用实力告诉年轻爱豆们:什么才叫真·流量明星。“麻烦给我的爱人来一杯 Mojito,我喜欢阅读她微醺时的眼眸。而我的咖啡糖不用太多,这世界已经因为她甜得过头。”这次的歌名「MOJITO」,中文被称为「莫吉托」。是一种源于古巴、并不浓烈的鸡尾酒,很多人来到酒吧会先点一杯「莫吉托」,再“渐入佳境”。它味道清新,有些许青涩、甜蜜,像青柠的初恋,喝下一杯,脸上会不自觉的泛起红晕,像少女的羞涩,玛丽莲·梦露喝大文豪海明威都钟爱它的味道。如歌名一样,这首新歌充满了拉丁舞曲风情。仿佛穿越回百年前浪漫的古巴,寻找初遇爱情时的浪漫。不同于之前几首总被网友吐槽过于口水歌。这一次的《Mojito》,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来听,都像是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周董的味道。不知道有没有人和V姐一样,还隐隐约约听出了《迷迭香》的感觉。今晚,就让我们跟随周董这杯夏日特调《mojito》,在朗姆酒与青柠的风味交融中,奔赴神秘古巴,回忆甜蜜热恋吧~附上歌词:Mojito周杰伦( Jay Chou词:黄俊郎曲:周杰伦麻烦给我的爱人来一杯 Mojito我喜欢阅读她微醺时的眼眸而我的咖啡糖不用太多这世界已经因为她甜得过头没有跟她笑容一样浓郁的雪茄就别浪费时间介绍收起来吧拱廊的壁画旧城的涂鸦所有色彩都因为她说不出话这爱不落幕忘了心事的国度你所在之处孤单都被征服铁铸的招牌错落着就像一封封城市献给天空的情书当街灯亮起 Havana漫步这是世上最美丽的那双人舞缤纷的老爷车跟着棕榈摇曳载着海风私奔漫无目的古董书摊漫着时光香气我想上辈子是不是就遇过你喧嚣的海报躺在慵懒的阁楼阳台而你是文学家笔下的那一片海麻烦给我的爱人来一杯 Mojito我喜欢阅读她微醺时的眼眸而我的咖啡糖不用太多这世界已经因为她甜得过头这爱不落幕忘了心事的国度你所在之处孤单都被征服铁铸的招牌错落着就像一封封城市献给天空的情书当街灯亮起 Havana漫步这是世上最美丽的那双人舞铁铸的招牌错落着就像一封封城市献给天空的情书当街灯亮起 Havana漫步这是世上最美丽的那双人舞

  • 国产女团选秀三年了,“哭”够了吗?

    上周末,《青春有你2》大结局。有人欢喜有人忧,也有人看着朋友圈满屏的“恭喜刘老师C位出道”一脸懵逼。没办法,一集也没看过呗,没法和大家一起站队:Pick的小姐姐高位出道的,欢天喜地;支持的选手遗憾落选的,简直要问候节目组全家了。这年头,你看或不看选秀,都或多或少被它的声音包围过,哪怕有时候是被动接收了奇怪的信息……不由地让人产生疑问:现在的选秀,到底是在选什么呢? 01 实力不够,故事来凑 最近,国内《青春有你2》(以下简称《青你》)和《创造营2020》(以下简称《创3》)两档选秀热度有点旺。因为都是选女团,档期又有重合,不免让人拿他俩隔空battle。首先,两边的“生存压力”都蛮大的,《青你》是从109个女孩中选9个出道;《创3》从101个选手里选出7个。不说百里挑一,至少都是超过10人争一个名额的激烈程度。更不用说,这100多位选手本身就是从各大经纪公司的练习生中,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了。那么多漂亮精致的女孩,一起比拼唱歌跳舞,想想都是青春洋溢的味道。可是怎么就,总是要有“哭戏”?拼尽全力,最后错失出道机会哭了的,观众也心疼。压力太大,心态崩盘哭了的,也能理解。可是什么都还没做呢,问几句话就哭是什么操作? 不是针对哪个选手,只是既然来参加比赛,基本的心理准备和承受力应该是有的吧。结果黄子韬看不下去了,怒吼:“给你们这个舞台不是让你们来哭的!能行就行,不行就走!”#黄子韬现场发飙#成了《创3》第一个出圈的话题,让人好笑又无奈。更无奈的,是这个节目再次闯入公众视野,竟到了首次公布排名时,第2名陈卓璇对赞助商喊了一句话:“是我站得还不够高吗?”一时间,有人受不了她自大情商低,有人欣赏她身上的真性情和拼劲儿,两拨人吵了起来,直接把她吵上热搜。《创3》靠这句「璇言璇语」才终于又有了点话题。什么时候,选秀要靠这些来撑热度和场面了?隔壁《青你》也差不多,节目播完,许多观众记忆点还是停留在“淡黄的长裙”,以及小作精虞书欣的那句“哇哦”上...哪怕后来虞书欣一次又一次登上热搜,“长裙”的两位Reader也早就离开了这个舞台。 02 出道了,然后呢? 一场选秀从开始到结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惊艳的舞台、独具特色的选手,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要是这两档选秀没能达成你的期望,那台湾地区的《创造101》(又名《DD52》)绝对更让你大跌眼镜。台版101,是“土”出圈的。别不信,一支模仿“黑人抬棺”的舞蹈感受一下。 台版101模仿黑人抬棺 小问号你是否有很多朋友??注意看最后,喊“吃便当喽”的女生还被后面的人挤了个趔趄,也不知是节目安排还是意外,反正跟闹着玩儿似的。如果你觉得这只是故意恶搞一下,那这夜店风的主题曲表演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堪称「人类迷惑大赏」的初评级和battle舞台↓别说观众了,台下导师都看不下去了。撩头发,甩手,踢腿,划船,这是跳舞啊还是杂耍啊?被群嘲怪不了别人吧不知道这档节目,能否为逐渐衰退的台湾演艺圈注入新鲜血液,反正目前为止是觉得悬。这些年,国内的男女团选秀风生水起。从两年前喊着要“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创造101》,还有《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男团女团陆陆续续也选出了几波。有人陪跑,有人一夜成名,有人只是昙花一现。比赛,投票,淘汰,出道,可然后呢?这些最终成团的胜利者们,当真担得起当初对他们的期待吗?我不是在质疑成员们的实力,既然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佼佼者,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比如当年C位出道的孟美岐,唱跳实力兼具,台风稳健。蔡徐坤也一样,颜值和业务能力在线,做起导师来也很专业负责。可是组合的境况如何呢?当初以“中国第一女团”的名号出道的火箭少女101,真的重新定义中国女团了吗?出过一首大街小巷播过的《卡路里》,还是靠的《西虹市首富》电影的热度;人气高的学员陆续接了一些活动,也有往影视综艺方向发展的;记得杨超越的锦鲤表情包也流传过一阵儿,接着被表情包届的众多“后浪”拍在沙滩上。你转发过这个杨超越吗?不否认有的成员solo发展得不错,只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而女团的“团魂”,连粉丝都不敢抱太大希望了吧。出道即巅峰,不知道从多少人口中听到过这个评价。即使你不同意这一说法,也举不出足够“家喻户晓”的例子来反驳它。下个月,到两年合约期的火箭少女就要解散了,她们也这样猝不及防地成了前辈。 03选女团,到底在选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创造101》买了韩国《Produce101》的版权,因此不免有人拿国内选秀和“韩版101”做比较。碰巧看过几期《Produce101》,那个节目是真刀真枪在选女团。101个人里,有很多练习了3年5年的练习生,身上有股要拼命抓住这次机会的狠劲。更久的训练,带给她们的是更强的唱跳实力,所以整体水平在后者之上。有失败和眼泪,但没有那么多故事和闹剧。而《创造101》,更重一个“噱头”。怎么讲?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剪辑时也会把综艺感作为重点衡量标准。放大故事,放大冲突,放大cp line,总之谁更博眼球,就能得到更多的镜头。而镜头多了,就意味着有更多被认识和选择的可能性。不只《创造101》,如今的各大台的选秀都一样。唱得好,练习地努力不一定有镜头,但能让人笑到痉挛、魔音绕梁的那种一定有。而作为流行语直接或间接的“缔造者”,即使被淘汰也有通告上,有戏拍。因为,有噱头啊。实力好坏可以靠边放,能带来流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国内的女团(男团)选秀,发展了几年到现在,依然任重而道远。跟十几年前横空出世,并像一场暴风雨般席卷全国的选秀《超级女声》比起来,也仍有距离。2005年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有多火?残酷的赛制,青涩的选手,真实的舞台,创造着收视神话。全民追捧,拉票现场火爆,巡回演唱会一票难求。2005年的冠军李宇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她们不只是一个选秀节目出来的明星,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如今时代不同了,选歌手和选女团的标准也不同。2020年做着明星梦的新人,很难像当年的李宇春一样“平地而起”;中国女团的标准,也很难用确切的某一种风格和能力来定义。可不论选秀会走向哪里,选偶像也好,选女团也好,选手自身的业务能力永远是最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也许舞台翻车、炒CP、撕X能为节目或个人带来短暂的关注,但都无法增强它的输出强度,延长它在观众心目中的生命。不论市场如何变化,观众口味如何变化,想为自己争取到机会,只有靠自己。希望每一位真正有梦想的男孩女孩,能踏踏实实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在舞台上发光发亮。也希望真的有一支女团出现,它能够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标准,引领下一波潮水的方向。

  • We Are One 全球线上电影节来啦,百部影片免费看!

    疫情隔离了病毒,但不能隔离电影。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线下电影节已经无奈停摆,好在线上影展的出现,让一些精彩的作品能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北京时间5月29日晚19:00点起,由翠贝卡电影节和YouTube联合主办,并得到多个大型电影节支持的全球首个线上电影节“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正式上线。此次的电影节活动从5月29日开始到6月7日结束,在10天的时间内将会一百多部影片免费展映。其中包括故事长片、短片、纪录片和一部分电影的首映,以及之前各大电影节的电影大师对谈实录。具体的时间表,大家复制这个链接查看:http://www.weareoneglobalfestival.com/schedule影片阵容来自世界各地的21个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其中包括戛纳、威尼斯、柏林、东京、安讷西、圣丹斯、鹿特丹等等。虽然是免费的电影节,但是本次策划所筹集到的所有款项也将用于COVID-19相关的救援治疗工作。是不是特别有意义,感兴趣的小伙伴,赶快关注起来!留学生可接触到的电影节资源虽然线上电影节能让一些精彩的影片得到当之无愧的认可,也能让一些沧海遗珠不被历史蒙尘。但是这始终不能替代参加线下影展时,大家能体验到的热情和活力。这恰恰是海外学习电影的好处之一,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参加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电影节。有了学生的身份,在导师的帮助下,你除了可以作为观影者在几天时间内完全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还可以做为志愿者与来自世界的电影人产生交集。【1】美国电影节纽约有很多独立的影院,除了可以观赏到欧洲电影节的作品,这里还会放映一些被修复的经典老片。更重要的是,在纽约这里有成百上千个电影节。纽约翠贝卡电影节翠贝卡电影节诞生于“911”恐袭之后的2002年,电影节的使命是通过电影、音乐的文化年度庆典,促进曼哈顿下城的经济和文化复兴。近年来,翠贝卡电影节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叙事艺术表达形式,比如设立独立的VR影片单元。这使得该电影节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虚拟现实和其他形式的互动故事讲述活动之一。VR影片《Ferenj: A Graphic Memoir in VR 》截图翠贝卡电影节在每年的4月举行,今年刚好和疫情撞个满怀。于是“延期”,“线上”就成了本届翠贝卡电影节的关键词:- 4月17日至4月25日,在 Oculus TV 上播放 19 部 VR 电影,其中 10 部是全球首映。- 5月3日至5月18日,联合 AT&T在Facebook上展开一系列与电影幕后制作人、演员的访谈节目。- 5月29日至6月7日,和YouTube联合主办全球首个线上电影节“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纽约电影节纽约电影节始于1963年,号称是最前卫的电影节,早在1996年纽约电影节就开辟了一个电影前卫短片展,专门放映最新的先锋派电影。受到疫情的冲击,今年的影展注定会与众不同。2020年第58届纽约电影节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时间为9月25日——10月11日。主办方说,这是在确保嘉宾安全健康和保持电影节传统之间最好的解决方式。除了纽约,美国影视院校还集中在加州。这里除了有星光熠熠的好莱坞,随处可见的名人名流,还有许多明星和一线导演都会亲临现场的电影节。除了举世瞩目的奥斯卡,圣巴巴拉国际电影节、棕榈泉国际电影节、洛杉矶电影节都是电影人的国际盛会。如果你在克萨斯州的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Austin)读书,UT-Austin所在的奥斯汀市在每年3月,会迎来西南偏南电影节,这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音乐电影艺术文化节。当然这座城市也有自己的电影节——奥斯汀电影节,该电影节以专注于剧本竞赛而闻名,被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6大剧本竞赛电影节。【2】英国电影节英国也是影视留学的一大目的,同样这里每年在全国各地也都会举办电影节。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始于1953年。由英国电影协会(BFI)在每年的10月下旬举行,是英国最大的电影活动,每年评选全世界近50个国家的300部影片,包括纪录片与短片。伦敦电影节有专门对于25岁以下学生计划,及门票低至5英镑,还会提供100多个免费活动。英国瑞丹斯电影节英国瑞丹斯电影节(Raindance Film Festival),于1992年正式成立,总部坐落于英国伦敦,是一个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牌欧洲电影节。被《Variety》杂志列为世界50大不可错过的影展之一。每届瑞丹斯电影节在每年9月到10月举办,为期12天,地点在英国伦敦中心。期间将会评选出“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英国影片”两大奖项,同时公映大量的创新性先锋派影片。而且瑞丹斯本身就有自己的电影培训学校,全年会提供专业的电影培训课程,以及夜间和周末电影培训短期项目。除了影视院校密集的伦敦,你还可以选择利兹,这里有三所专门设置电影系的大学,以及活跃的电影社团和个人组织的电影活动。这里每年会举办三场电影节,分别是受奥斯卡奖以及BAFTAs的认可的利兹国际电影节;英国最大的家庭电影盛会,利兹青年电影节;以及独立导演电影节。这些电影学院帮你直通奥斯卡不甘心只是作为一名观影者,而是想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那最好的方法是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一些针对青年人的电影节。学生奥斯卡就是每年全球电影学子角逐的盛事。学生奥斯卡奖成立于1972年,旨在为全球电影新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奖项评委来自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所以这是美国电影教育界最重要的奖项,代表美国学生电影作品的最高荣誉。【1】培养了最多奥斯卡得主的院校美国好莱坞新闻杂志wrap就统计了,从1972年学生奥斯卡设立至今,每一年在学生奥斯卡奖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院校(如果缺失了哪一年,说明当年没有出现压倒性胜利的院校)。20世纪70、80年代,南加州大学在美国影视教育顶流的地位在那时已经奠定。- 1976年:南加州大学获得了在第三届学生奥斯卡五个奖项中的两个。- 1980年:南加州大学赢得了七个奖项中的两个。- 1983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赢得了九个奖项中的两个。- 1984年:纽约大学拿下八个奖项中的两个。- 1987年:斯坦福大学获得了8个奖项中的两个,都是纪录片类奖项。- 1989年:南伊利诺伊大学赢得11个奖项中的两项。20世纪90年代,纽约大学几乎垄断了这一期间的奖项,可以说这就是属于纽大的时代。- 1993年:纽约大学获得三个奖项,南加州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分别斩获两个奖项。- 1994年:多年动画奖得主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又拿下一个纪录片奖,共获得九个奖项中的两个。- 1995年:纽约大学赢得六个奖项中的两个。- 1996年:又是属于纽约大学的夜晚,获得了十一个奖项中的三个。- 1997年:纽约大学再次获得了两项大奖,而南加州大学获得了两枚铜奖。- 1998: 依旧是纽约大学的时代,获得了十一个奖项中的三个。- 1999年:纽约大学再一次获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21世纪开启,除了纽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在互相竞争以外,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的伯克利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0年:纽约大学以三比二击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02年:在没有一所学校获得多个奖项的一年之后,纽约大学以三个奖项重回榜首。- 2003年: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最高的两个叙述类奖项,成为唯一一个获得多个奖项的学校。- 2006年: 伯克利获得了三项纪录片奖中的两个,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2007年:纽约大学以四场胜利重夺桂冠。- 2008年:南加州大学赢得四个奖项,这是28年来得奖数最多的胜利。21世纪10年代,美国电影学院(AFI)在叙事类影片中展现了统治的姿态,纽约大学、南加大依旧表现不凡。- 2010年:纽约大学赢得2项大奖,是唯一一所获得多个奖项的院校。- 2011年:斯坦福大学是最佳纪录片这一领域的王者。- 2012年:美国电影学院(AFI)在叙事类影片中获得两项大奖。- 2015年:美国电影学院包揽了叙事类的三项大奖。- 2016:查普曼大学获得了两个奖项。- 2017年:纽约大学赢得了十个国内奖项中的四个。- 2018年:时隔10年,南加大在十个奖项中以四席重回榜首。- 2019年:美国电影学院在五年内第二次横扫叙事类奖项。【2】在学生奥斯卡屡获佳绩的中国学生实不相瞒,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同学凭借自己的毕业作品拿到奥斯卡了。在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影学院动画学系硕士的洪诗婷,凭借她的毕业短片《维奥拉》赢得了第35届学生奥斯卡金奖,登上奥斯卡杂志封面,并获得奥斯卡提名资格。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攻读研究生的张少甫凭借着导演的《龙娃》一举拿下第38届学生奥斯卡金奖。他在毕业后进入了迪士尼担任动画师,此后又回到武汉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工作室。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三年级研究生刘雨霖在中国拍摄的故事短片《门神》获得了第41届学生奥斯卡的最佳叙事片。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学生祖小云导演的动画短片作品《翱翔》斩获了第42届学生奥斯卡动画金奖。毕业于纽约大学纪录片制作专业的郭容非凭借影片《我是仙女》,成为了第43届学生奥斯卡纪录片单元唯一一位获奖的华裔学生导演。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谢承霖在大三创作了动画《低头人生》,这部短片也为他赢得了第44届学生奥斯卡动画短片金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童画执导的作品《春花》夺得了第45届学生奥斯卡叙事片单元金奖。去年研究生曾就读于美国电影学院 AFI 导演专业的源根用自己的硕士毕业作品《大厨》赢得了第46届学生奥斯卡叙事片单元银奖。值得一提的是,源根的作品《大厨》也在第四届 NEW ERA 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共获三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导演。NEW ERA是一个为未来而建的青年影展,基于国内专业的影视创作人社区新片场,希望看到青年创作人早期的作品,鼓励大家迈出关于电影的第一步。目前第5届主竞赛单元的作品正在征集中,大家可以带着自己对于电影饱含热情的短片作品来参加我们NEW ERA青年电影季。>>点击了解点这里

  • 凑齐10位炮王逼他们禁欲!以为在搞笑,结果竟如此感人…

    在这个低迷的2020年,美国人想了个法子,来唤起大家的性趣。对!你没看错,就是性趣。 他们筹备了一档恋爱真人秀,来探讨人和性之间的奇妙关系——《欲罢不能》看到这个片名和海报,你是不是已经浮想翩翩了。但你一定想不到,这档节目的尺度有多大。播出第一集的时候,就已经荣登Netflix各地区榜首。戳视频,感受一下溢屏的真·肉欲吧美国网友迫不及待打开互联网,渴望进行爱的激浪。他们天真地以为在P站上的学习可以转移到真人秀中。这是何等的快乐?果不其然,节目开头的10分钟,已然进入状态。绳子捆绑、叠罗汉、涂防晒霜、床上激吻。进度之快大概就是眨眼的功夫就已经为爱鼓掌了。不少网友惊呼:“难道金·卡戴珊成名的小视频被拍成综艺了吗?”哈哈哈哈,想什么呢…当然不是。尽管美国是个象征自由的国度,但也不至于公然上线这样的内容。节目组只是把这群骚男辣女集合起来,完成一项神秘的任务。如果按照要求顺利完成,就可获得10万美金的奖励。这么多钱,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不过先别急,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不会有天降巨款的时刻。想让这群人不破规矩完成任务,那可太难了。因为随便从里面挑一个人出来,都是斩男/女无数,约炮界的扛把子,人形“泰迪”。他们有颜、有肉、有个性,性欲强、不粘人是标配。换句话说,来到这里,每个人都饥渴坏了。这不刚一碰面,就直奔主题开始互撩。什么看身材寻找下手的猎物,擦防晒霜抚摸身体,逐渐靠近接吻定情…的桥段纷纷上演。被撩的人自然也是来者不拒的架势,前脚还跟A缠绵着,转头就跟B抱在了一起。约炮嘛,谁动真情谁就输了。等到他们跟心仪对象打得火热的时候,节目组的大招就要登场了。一个产自中国的机器人拉娜操着标准的机器人口音,为按捺不住的男女诵读了节目规则。那就是:禁止亲密接触(禁欲令)。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能亲亲,不能互摸,更不能发生性关系和自慰。让这群欲男欲女谈“柏拉图”式的恋爱,我都隔屏听到了他们的哭声。当然了,非要发生点什么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要被扣钱,拿不到巨额奖金而已。所以,选择高潮还是金钱,就是他们要思考且面对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规则。一人违规全员都被扣奖金。遭遇晴天霹雳般洗礼的男女嘉宾,正在懊恼的时候,有趣的事情即将上演——接下来你将看到比前面更精彩的画面。使坏的节目组不仅颁布了“禁欲令”,还想尽办法制造性暗示。比如,女嘉宾越穿越少的比基尼;洒满一地、各种口味的套套;后续加入的劲爆男嘉宾;浪漫舒适的酒店套房;……别说他们了,屏幕后的你们也难敌诱惑。就这么,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按耐不住的头号情侣哈利和弗朗西斯进行了忘我地舌吻。他们也成为了其他人最痛恨的对象。别人为了钱忍得那么辛苦,他俩却在这里肆意妄为。可怕的是 ,偷吃禁果有一次就有第二次。这俩人成了害大家扣钱最多的“凶手”。这还不算完,还没轮到其他人指责他们,这俩人就因为“谁先勾引对方”的事情产生内斗。电视剧里渣男提裤子不认人的劣质行为出现在美男子哈利身上。在接受全员审视的时候,哈利说是弗朗西斯勾引自己才触犯规则的。如此拉低印象的说辞,直接让他失去美人弗朗西斯的好感。果然,追求色相的“爱”经不起推敲。可是,看到这里,你以为这俩人就此分道扬镳、不相往来了吗?后面的反转,让多数观众看出这档真人秀暗藏的剧本。他们非但没有拉黑对方,反而更加相爱了。还在节目结束后,假戏真做疯狂秀恩爱。(但也不排斥,炒作的嫌疑)两个人的ins粉丝从10万涨到400万,热门榜上总能出现他俩的身影。跟这对相爱相杀的激情男女不同,其他几位的相处逐渐在前几日的激动中冷却。从走肾转向走心。开头同时交往两人的朗达,拒绝了白人肌肉哥的邀请,选择专攻女性心理学的黑人小哥。两人在面对酒店套房的诱惑时,竟然忍住下身,什么都没发生。并且在事后的采访中直言:“或许只有停下sex,才能思考是否应该在一起。”毕竟比起禁欲,黑人小哥更需要考虑朗达单亲妈妈的身份,冷不丁多出来个儿子,自己还能承受住吗?与此同时,擅长哲学每日都在思考的长发男,也在这场性感十足的闹剧里明白自己真正所要而主动退出。别看整个节目充斥着不理智的荷尔蒙和激情的味道。却总能在临门一脚时给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结果。其实不难发现,这档真人秀更像是一个从人与性出发的实验项目。把人最原始的欲望“性欲”摆在开头,去探讨爱情与性之间的关系。可见,只谈性不谈爱的想法终究是奢望。你很难保证从床上下来后,不去回味那个与自己翻云覆雨共枕眠的床伴。《致命女人》里提倡开放婚姻的夫妻,还是没逃过动情而这档节目受欢迎的关键,不止是好看的身体,而是坦诚相见的诚恳。既然是恋爱节目,何不把大家最关心的sex摆在台面上。当最羞于谈论的事情变成透明后,价值观和性格的磨合才会顺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尺度,直接断送了国内节目想要抄袭的心。当我们还沉浸在《非诚勿扰》《中国式相亲》这样姻缘一线牵的意淫式相面时,人家已经开始探讨性、真情与金钱之间的权衡了。类似这样抄袭不来的美国综艺还有很多。像是恐怖气氛浓郁的《谋杀凶宅大改造》。让参与者住在现实中有名的凶宅里,看看他们能否将其改造成人见人爱的豪宅。再或者卡戴珊家族全力打造的《与卡戴珊同行》。播出到现在十几季,跌宕起伏、浮夸且不可思议的内容,比精心安排的电视剧都好看。从前,V姐还挺难理解卡戴珊们的用意和博出位的精神。直到完整看完第一季,才领悟到这般“娱乐”的态度。逐渐卡戴珊化综艺节目嘛,总是炒作多于真实,演的戏份占多数。既然是演的,起码要让大家看到真诚。也就是面对观众的质疑,别撒谎说自己没有剧本。《欲罢不能》这样欢脱的综艺能出现已然是对大众娱乐精神的一种挑战。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档火遍美国的综艺,竟然只在豆瓣收获了5.7分。理智的国人在看厌了艳丽身体后,并不满意节目最后全员是赢家的鸡汤大结局。如此看来,对于娱乐精神的理解,还是一国有一国之特色。

  • 当创意不再被信任,是谁杀死了广告人?

    你被裁员了吗?你被砍预算了吗?你被拖欠尾款了吗?2020的广告人,一定不好过。受疫情影响后严峻的行业形势,让所有从业者都不得不绞尽脑汁,为了那些不燃烧经费的创意,为了在行业中生存下去。广告人正在逐渐失去尊严。这让厂长想到了去年末On Brand创始人陈耀福和他的女儿做的一部访谈短片——《谁杀死了广告人?》片中受访的9位都是国内广告行业的大佬,像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亚太广告节总裁林俊明、马马也创始人莫康孙……他们是真正启发一代人、推动创意、引领行业的广告人。虽然几位大佬在言谈中,没有透露太多的悲观看法,但他们对行业细节的阐述中,至少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01广告人杀死广告人其中让厂长印象最深的,就是港中文大学广告学硕士导师邓志祥说的——广告人,正在自相残杀。“有的时候代理商会私底下打电话给客户,说我不收比稿费,让我来做吧。还有人说,他们五天不行,我们三天都做得到,让我们来。……这样是创造不了这个行业的尊重的,这班人心不齐,大家都比便宜、比贱的去做。”这种现象,相信从事创意行业的人都有感受,有的刁钻客户,你不接,自然会有人舔着脸去接。在邓志祥眼中,能称得上广告人的“广告人”已死。他说:广告已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现在的广告了。毕竟,现在的广告业跟60年代的广告狂人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真正有心负责创意和策略的人自身温饱都成问题。之所以说,“广告人”被杀死了,其实他更想表达的是广告人缺乏职业精神的现象。而这种职业精神是什么?记得《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有一个观点:要敢于说真话,客户花钱不是为了听好话的,广告是服务业不是服从业。把“服务”当做“服从”来做,也让现在的广告人们自称为“广告狗”、或者“互联网PPT民工”。他们见证过各大城市凌晨4点的街道;他们因为客户的需求变动和修改而愤怒,又因客户说要自己做而抑郁……图源:公众号「大创意」可能广告人会说:这都是无奈啊,迫不得已之下只能服从甲方爸爸。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会因为自满、不服等情绪挑起内部的矛盾。如果这一点你get不到,就赶快去看看美剧《广告狂人》吧。图源:公众号「大创意」很多广告人的理想是有更高的年薪,更大的理想则是被行业认可,让自己的作品获一次大奖。而在广告圈中,当某一个作品获奖后,总会有一些圈内奇奇怪怪的人出来“认领”奖项。下面这个来自全球知名广告杂志Shots的短片,精准的揭露了获奖后广告圈内互相厮杀、追名逐利的嘴脸——《当广告人获奖后》在一条船上,广告创意团队拿到了一个广告奖,正在庆祝的时候,船上开始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比如ECD(执行创意总监),行规里他不需要直接执行,但却能在获奖的名单上有他。再比如客户,做项目的时候各种不喜欢,就因为付了钱,于是听到广告获奖了,也过来抢个风头。或是社交代理商,就为作品发了三条微博,就想加名字。最后连实习生,提了一个被否的创意也来抢名字。而这些所有人的争吵,最终都被集团全球CCO(首席创意执行官)收割,他乘坐飞机过来拿走奖项,大喊一声“伙计们,干得不错,请继续加油”,留下一群在船上干活的广告人。看完这个广告人做的广告奖宣传片,才真正明白邓志祥先生说的:“这班人心不齐,不团结”,是有多么的不团结。02相信数据,没人相信创意杀死广告人的,不仅是自己,这个问题跟如今这个时代的大环境脱不了干系。正如MCCANN中国CCO郑以萍说的: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从iPhone诞生之初,广告行业的时代就变了……”智能手机、移动互联、大数据。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让传统广告的媒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除了媒介上的发展,“品效合一”、“私域流量”、“下沉市场”、KOL到KOC……概念分秒更新,因此广告人陷入一波又一波的营销热潮中。前智威汤逊大中华区CEO唐锐涛指出:我们太着迷于大数据的可能性,以至于人们同时害怕两件事,一是科学的微观目标定位营销,二是关注创意传播的重要。光看这句话,可能还不太理解。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人们宁可相信数据,也不愿相信创意。数据来自于哪里?是那些肉眼可见的数字,是那些显示在公众号文章下面的阅读量、是微博的转发量、是短视频的播放量、是产品的销售量……到了2020这个“直播带货元年”,数据又约等于直播声浪。等到企业CEO、央视主持人都下场直播的时候,直播带货、电商经济、流量变现,这些概念正在一步步吞食人们对品牌创意、对广告重要性的认知。广告的价值是需要用商业和创意双向衡量的,但流量就是真实的数据吗?在这个传播数据可以靠刷、产品销量并不包含退货量的年代,数据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厂长前两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位执行创意总监的自述:“我们同事老问我,说你看那个广告好吗?我说不好,像屎一样,为什么要让我看,为什么要浪费我的时间来看这样一个屎一样的作品。他们说因为刷屏了,都在转。”很多前几天看完《后浪》的广告人都开始了怀疑人生的灵魂拷问:刷屏,真的是广告的终极追求目标吗?不找流量明星代言,Agency还有活路吗?厂长还是那句话:在这个信息泛滥、各类传播平台流量为王的时代,广告需要给人们一个选择看它的理由。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了创意。03转化、跨界、破圈…广告人被品牌主绑架了回首过往一年的营销案例,曾经高喊的“内容裂变”正在渐渐失去光芒,品牌主们失去了大部分耐心从而将目标都放在了转化上。从2017年的“百雀羚长图广告”、2018年的“番茄炒蛋”刷屏,到2019年“啥是佩奇”爆红朋友圈,背后是撑不起高传播量的低转化率。广告《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所以,众多品牌开始将眼光投向更简单粗暴、转化率相对直观的直播带货等等。但当你在电商世界中接触大量商家后会发现,95%以上的老板不懂“品牌”,充其量就是做个有一点实用功能的商品,从上架到停产,如夜航小船,无人知晓。赵圆圆在同质化严重的电商圈,很多商家不选择为产品做广告的原因是三条疑问句:找广告公司做啥?广告公司有流量吗?做广告不等于烧钱吗?去年1月份,就连知名快消品牌宝洁P&G,都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说道:“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宣传上,我们不停地在寻找平台、投放广告,但是属于广告的时代很快要结束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一个没有广告的世界。” 在不断的缩减广告预算后,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主之一的宝洁竟然呼吁“一个没有广告的世界”。与此同时,那些做广告的品牌主们呢?B站、小红书忙着破圈。杜蕾斯、麦当劳做衣服了,皮炎平做口红,网易严选出了葫芦娃彩妆,各大品牌都在跨界。说白了,品牌主们依然认为还是传播群体越大越好、流量覆盖越广越好,就像唐锐涛说的:他们不敢直面精准目标的定位营销。2019年,行业的现状已经逼得奥美开始做淘宝直播的案例了。不过做电商案例对于经验丰富的广告公司来说,如同让CCTV主持人主持婚礼,不仅学得快而且驾轻就熟。换句话说,只要还有品牌、还有消费,广告公司就不会死,广告人也不会饿死,只是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亲爱广告人们,从创意的产出者,变成了被品牌绑架的奴隶。但终究希望这样的现状只是一时,总有品牌会在流量中觉醒,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总会有坚持下去的创意热店和广告公司们,服务这些优质的品牌,做出证明广告人尊严的优秀广告。参考资料:[1] 2019,中国广告行业有多难?| 广告狂人[2] Who Killed The Adman?| NormanOnBrand,陈耀福[3] 2020,广告人并不是时代的落水者 | 赵圆圆

  • 靠翻白眼一夜爆红的中年女演员,简直是人间宝藏!

    互联网的神奇之处,总是能发掘出潜在的宝藏男女。比如最近这位实火的女星——刘敏涛。她可能自己也没想到,一曲表情丰富的《红色高跟鞋》把自己唱出圈了。直拍拿下3500万点击量,热搜连上5个且高居不下。在此之前,你可能还不知道谁是刘敏涛。自从这组全是戏的表情包出现,没有人能忽视她的存在。“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刘敏涛手里拿着的不是话筒而是红酒杯。别人是认真唱歌,她却在享受唱歌。这种放飞后的中年生活,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却又像风,捉摸不住」。出人意料的是,观众看完这段表演后的感受没有朝着另一种极端“油腻“走去,而是爱上了她的投入。这可能跟刘敏涛经营多年的讨喜气质有关—— 01迟到20年的叛逆 刘敏涛上次被多数人知道,还是饰演《琅琊榜》和《伪装者》的时候。那个清冷强势的大姐形象,深深扎根在剧迷心中。她更是把温婉幽静的静妃,塑造得活灵活现。论演技,刘敏涛的业务能力无可挑剔。不管是《父母爱情》里向往生活情调的乡村教师;还是《欢乐颂》里操心女儿的妈妈;她都演出了带有刘敏涛痕迹的独特个性。换句话说,这些个角色除了她,你还真想不出谁能适合。跟多数女演员的成长轨迹不同,刘敏涛的崛起是在38岁以后。用她的话来说,女性事业最好的那7年,她都奉献给家庭了。当年,以专业第一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刘敏涛,一直保持着中规中矩的风格以及出类拔萃的能力。毕业后演了几部戏,在名气、演技被逐步认可的时候,选择结婚步入家庭。从那以后,她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里,专心做起了全职太太。可惜,生活并没有朝着她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这段并不美好的婚姻,她用一个“抹茶冰淇淋的梗”简短概括。因为过渡依赖于男方,她甚至失去了买一根冰棍的权利。7年后的一个晚上,刘敏涛决定结束这段互相折磨的关系。回归单身,专注演戏。中年危机的第一枪就此打响。说实话,这么多年没出来工作,她自己也挺慌的。尤其是参加《声临其境》评委席坐着自己的师弟师妹的时候,更觉得脸火辣辣的疼。奈何人要学着去生活,她很快调整了状态,稳心准备眼下的事情。果不其然,全力专注的刘敏涛在配音的舞台上得到了喝彩。尤其是那段《穿Prada的女王》的演绎,毒辣霸气的台风,精妙还原了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神态。这段表演,也是刘敏涛对自己偶像的一种致敬。成为中国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刘敏涛一直都有的野心。71岁仍旧可以胜任角色,不定义、不妥协人生。这股狠劲让刘敏涛向往。梅姨曾说:“我从不后悔年岁在我的脸上有所展现。有很多人觉得害怕苍老,可正因为我有所蜕变的脸,让我更有资本讲不同的故事。”其实不光刘敏涛有这样的想法,国内不少女演员都以梅姨为榜样。她们相信,生活本就没有底色,更没有标准答案。刘敏涛在访谈节目里这样形容离婚后的自己:中年叛逆。她口中对叛逆的记述,是对那些顺从和传统的丢弃。什么意思?离婚前,她一直是个安稳且保守的人。对父母,从来都是顺从,只要他们觉得好,自己就可以。对自己,也按照世俗规定的人生,按部就班。自己真实的想法总藏在温柔贤良的大众印象后,那些稍微有点失控的心思从来都扼杀在萌芽里。从前她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可现在,她想换种活法。把内心深处的自己活出来。于是,她开始尝试各种风格,像什么hip-pop了、可爱混搭风啊等等。还在节目中用烟台方言演了段戏,逗笑全场。这番释放让杨迪觉得,最具谐星气质的女演员非她莫属。除了搞笑,刘敏涛也没耽误让自己看起来更美。清爽的短发、姣好的身材,42岁的她在国剧盛典的舞台上熠熠生光。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刘敏涛吧。叛逆后的她不仅事业上一路绿灯,自己也更自信了。她出席的每次活动,每次演讲,都让人看见了由内而发的快乐和坚定。面对曾经不如意的感情,她也从不避讳,并时刻等待下次爱情的到来。还鼓励镜头前的女生:“爱情嘛,不过就是让它大胆来,放心去。”直到这次意想不到的出圈,刘敏涛自带的宝藏气质,算是彻底被大众捕捉到了。面对台下的假人牌子,台上沉浸式演唱的刘女士,正浸透在歌词带来的情绪。事后,她还转发微博说:“自己真的没喝醉。”哈哈哈哈这般不知所措又乖巧的互动,再次增加了大众的好感度。不得不说,中年人的率真和互联网的解构相遇,能造就不少有趣的碰撞。而刘敏涛的可贵,恰恰在一切都不是刻意营造,只是本色。就像她自己所说:当理想主义与恰如其分的自我巧妙结合,会产生一种优雅而丰富的气场。这种反差萌,让众多网友直呼她应该去一档未播先火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踢馆。可能你还没注意到,30岁+的女艺人正大面积迎来事业的转机。 02进击的姐姐们 去年海清在电影节一番激昂的讲话,再次将中年女演员没戏演的现状推向风口浪尖。诚然,国内市场对30岁以上的女演员确实不友好。一大堆生完孩子又上了年纪的人,吆喝着塑造“少女感”,以求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妈妈辈的角色中。V姐觉得其实大可不必。有时间硬凹少女感,不如想想怎么才能发挥性格的优势。毕竟,超出世俗标准的个性女性,才是时代的刚需。每个可爱的灵魂,都不会被互联网埋没。就像开慈善晚会的王菲,恣意洒脱地跟着旋律舞动身体,享受音乐,享受当下;至今没结婚的俞飞鸿,不盲目怀疑自己的决定,精神的富足好过随大流的选择。还有常被夸赞冻龄的许晴,幸福和快乐是装不出来的。接受年龄、衰老却仍旧自信,丝毫不改变朋克精神的周迅;当然这种个性,并不是标榜每个人为了标新立异而博眼球。而是活出 “温良恭俭让”以外,那个最想做的自己。谁说30岁以上的女演员没有出路。市场这不就做出了改善,呼声最高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囊括了一群有趣有料的姐姐们。她们身怀各技,力争打造中国第一女团。在这个节目前,江疏影看完女团的选秀直言:“自己年轻个几岁一定会去参加。”这个诉求被导演组看到了,邀请她来参加姐姐们的选秀,圆女团梦。毕竟,梦想跟年龄无关。还记得几年前网友们策划的《淑女的品格》吗?大家投票决定俞飞鸿、袁泉、陈数、曾黎四位女主饰演这部励志剧。剧中没有家长里短、没有婚姻破裂、更没有婆媳间激烈的争斗。有的是40岁的她们,美丽大方、热情自由、敢爱敢恨,拥有勇气。据说这部剧会在不远的将来跟大家见面,但愿剧情的设置不会让我们失望。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过就是这般自然坦荡。逐渐崛起的中年女演员为大家呈现了而立之年,身处事业家庭中的女性,该有的态度。不刻意、不造作、不害怕、不将就。其实这种生活哲理不止属于女性,男性同样适用。就像在舞台上尝试各种曲风,玩得欢脱的腾格尔。不给自己设置边界,不断寻找舒适的状态,会收获很多意外的快感。要知道,快乐与幸福,本就跟年龄无关。

12 3 45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