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是这样“炼”成的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是这样“炼”成的2023-08-05T08:38:26+00:00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是这样“炼”成的

·短视频 - 其他578播放135人气值
发布时间:2023-08-05 16:38北京

扫码使用新片场app投屏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论大江南北,无论是否信奉佛教、读诵经典,没有谁会对“观世音菩萨”感到陌生。 这位有着“大悲心”的菩萨,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深受人们喜爱。自西晋竺法护大师译出《正法华经》后,就有人从中抄出《光世音普门品》单独传播,称为《光世音经》。姚秦鸠摩罗什大师译出《妙法莲华经》后,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单独流传开来。 从此,观世音菩萨的广大行愿家喻户晓,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殊胜功德,也广为大众所传颂。 千百年来,无论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还是商贾侠士、躬耕百姓,只要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都能够在苦闷之时、危难关口,忽而转见生机,化险为夷。这正是悲智双运、耳根圆通的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的殊胜感应。 1 菩萨的威神力从哪里来? Hello Spring 悟公上人常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个特色,叫“观世音自在”,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要念“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 我们通常只注意“观”的内容,却没发现“观”的本体就不生不死,这个“观”本身就是“自在”。 《心经》的开头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果说“观世音”寻声救苦,那“观自在”就告诉我们,菩萨救苦的能力是从空性里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能证得水性是空、火性是空、地性是空、风性是空,所以才能救度水难的众生、火难的众生……种种难,在菩萨的智慧里了不可得,所以菩萨救度众生易如反掌。 菩萨寻声救苦的威神之力,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有细致的描述。“普门品”,“普”即普及一切。什么东西普及一切呢?佛性、智慧、不生不灭的法性。“门”代表通达,代表一种出路。又或者说,“普”是智慧,“门”是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叫“悲智双运”。 2 观世音菩萨的成道之方 Hello Spring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观世音菩萨向世尊讲述祂从因地修行得证殊妙果位的方法:“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用正思惟的观智回光返照,往内反观能闻的本性——是什么在闻?  我们平时总是用耳向外闻声,就特别容易执著在外境的声尘上。但声尘是有生灭的,闻性才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观世音菩萨说,不要随着外在的根、尘,要背尘合觉,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是直接从“闻性”下手,以正思惟观智,称“性”而修。这样的闻、思、修,就可以直接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 那这个耳根圆通的法门,是观世音菩萨专属的吗?并不是。《楞严经》里,文殊菩萨这样赞叹: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不仅观世音菩萨修这个法门得成就,文殊菩萨乃至十方诸佛也是依这个法门,所以“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用什么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无上道就是阿弥陀佛。当闻到自性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自性的莲花里,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头顶就是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所体证到的十方圆明的果具有两种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既跟十方诸佛菩提涅槃的本妙觉心同一体性,同时也感同一切六道众生的苦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既与诸佛同体,也与众生同体,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月在中天、印照千江。   稽首净胜光明聚, 无碍慈忍精进幢。 清净圆满万星月, 分身如影分千江。

标签

评论

等待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