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能在芝麻大的物体上刻十几个字 作品被5国元首收藏

老师傅能在芝麻大的物体上刻十几个字 作品被5国元首收藏2017-09-03T05:56:34+00:00

老师傅能在芝麻大的物体上刻十几个字 作品被5国元首收藏

·纪录片 - 人文/历史·短视频 - 生活记录6.0k播放1.3k人气值
发布时间:2017-09-03 13:56

扫码使用新片场app投屏

我们拍摄过很多匠人,从做匠人系列开始,但似乎陷入一个怪圈,因为老手艺的衰弱,我们的主题总是压抑而沉重。 谈及的是老手艺前景的困境,手工艺大师在继承和传承的路上艰辛而”孤独“的经历和现状。 但这回我们拜访的老手艺人可以说是匠心系列中的一道“清流”。他可以说是全中国首屈一指的微雕大师。 他的作品被送给各国的元首、前奥运会主席萨满兰奇,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称作仁弟。他是江西省第一个得到国家山花奖的手工艺师傅——何思义。 2002年开始雕刻一件大作品《三国演义》这件作品也是何师傅的第一件代表作,但是这第一件作品整整花了他8年零4个月的日日夜夜。 在致敬08北京奥运的作品中,何师傅自创的微雕微字画,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雕刻成了北京天安门的图案,这件作品被送给了许多国家元首。 很多人和我一样敬佩何师傅微雕手艺的人,称他为大师。他却说:“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一个喜欢微雕工艺的老师傅而已。” 我第一次去何师傅的工作室时,我吓了一大跳。何师傅的工作室是小编采访的手艺人中最简陋的。一间小房间、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几把小刀、一台放大镜这就是何师傅的工作台。 政府给何师傅划拨的大工作间却被何师傅拒绝了,他说:“太大了,不需要要那么大,在自己的房间里做就行。”我问何师傅如果徒弟来一起雕刻怎么办? 何师傅说:“在这里加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就足够了,微雕不需要很大的工作间,功夫都在手上和眼里。” 好的微雕作品不仅要靠日积月累的技术,还需要一颗平常心,因为雕刻人的状态和心态都会具象化在每一件作品上。 何师傅在温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式生活,除去每天几个小时和最心爱的微雕共处时光。 其余的时间过着和多数老年人一样的退休生活,清晨在公园拉拉二胡或是在河边唱唱歌,要不就约上三五老友钓钓鱼。 目前微雕工艺的大环境并不理想,因为电脑雕刻的作品成本低价格优势大,普通的微雕作品都是机器雕刻,定制的微雕作品因为价值高价格也高。 微雕的前景便一年不如一年,愿意坚持在微雕工艺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何师傅却一直坚持把自己那一份责任做好,把一生的微雕本领都交出去,把年轻一辈教好,让这技艺不在自己手里失传,他便满足了。 手艺人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天赋如何,重要的是在年复一日的苦练中和小有名气的发达后,能否保留你做微雕的初心。 何师傅一个微雕作品价值几百万,他的作品用来送给政要名流。我看到的他却是一个穿双普通拖鞋,开着辆小破车,和寻常人一样三餐粗茶淡饭的小老头。 何师傅一生追求的便是不求有名,只有无悔。我在手艺人身上学到的共性,也是在何师傅身上看到的人生态度。做手艺初心不改,方能一路前进,有始有终。

评论

等待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