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卖房拍的“烂片”飙到9.9,他却还是笑不出来…

2020-01-20 12:02 发布 导演
最近听朋友安利了一部“电影”,在B站上有9.9的评分——


《寻找手艺2》
640-10.jpeg


电影开头,就把我吓了一跳。



导演放话,这个电影想卖1个亿票房!

然而,当我看到下面的影片简介时,就发现他很快被现实打脸了。


据了解,他拍的这部纪录片,不仅没在电影院上映,也没挣1个亿,自己还倒赔了50万。



片子还是导演自己上传到了B站,才能被大家看到。





01
卖房拍片




拍出这部“烂电影”的导演,叫张景




他原本事业有成,三四十万的年收入已经让他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




他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出身农村的他,是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


2014年他40岁,可是就在一个寂静的深夜,他觉得自己不能这么活下去。



人总要有点追求,有点梦想。于是他动了一个“邪念”。

要去拍一部纪录片。

拍摄对象就是寻找中国现存的传统手艺人们。


于是,他放弃了把公司做大做强的野心,关停了公司所有商业业务,去拍了这部《寻找手艺》,如今有了第二部。



不过,纪录片惨淡的市场,让他不得不卖掉手里的一套房子,才能将将凑齐启动经费。


导演自己也说,设备都是买的二手残次品。

起初,张景的草根团队只有3个人




录音师喻攀,在他们出发拍摄的前一个星期,刚刚学会使用录音设备;


当时的摄影师,拍摄刚进行了6天,就称家里有事,跑了。



于是张景雇的司机,接起了摄影师的班子,边学边拍。也可以说是很努力了。



张景自己,虽然挂着导演的职称,但完全没有拍过片,最多就是个纪录片爱好者。



他们穿越了大半个中国,途径23个省份,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拍了近200位传统手艺人,记录下他们精工细作的瞬间。




卖房的钱都花光之后,张景决定自己学做后期,片子前前后后剪辑了60多遍,时间又过去了三年多。




《寻找手艺》的第一部,就这样问世了。



02


寻找手艺

片子怎么样呢?

但凡在2017年看过《寻找手艺》的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哭了,导演是有情人。”

安徽的宣纸、山东的面花、云南的油纸伞、贵州的枫香染、甘肃的羊皮筏子、新疆的英吉沙小刀、西藏的经板印刷……


张景记录了那些默默无闻的民间手艺人。


其中有两位老奶奶,在贵州的小黄村,正在用极其简单的方式造纸。

那也是她们人生中最后一次手工造纸,她们打算把剩下的原料全部用完就不再做了。


这也意味着当地的造纸术或许也随之失传……

从18岁开始编制腰带的石大姐四十多年从未间断,每年能编出5-6条,摆到集市上去卖,开价100,往往会被人砍到65至80


在问到她编织腰带累不累、难不难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会就不难,不会就难;喜欢,所以不觉得累,不喜欢才会觉得累。”

山东泗水,导演还拍摄了土陶的手艺人刘新文


在刘新文的作坊门口贴着一张显眼的彩色字条,姓名后面还特意括弧标注了“末代传人”四个字。

他之所以称自己是泗水陶器的末代传人是因为柘沟镇上曾经几百户人家制作土陶,而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在片子的后期剪辑中,张景却犹豫着没有把刘新文放到正片里。


“他几乎是中国传统手艺和手艺人的一个缩影,
可是,太悲凉了,看到他,心里总会有一些没落的寒意。”


像这样的手艺人故事,还有太多太多……


他们用手上的苍茧与头上的汗水,铸就了他们一生的工匠传奇,也用一生的时间见证了一门传统手艺“从有到无”的过程。

导演说:在拍完这个纪录片之后,他觉得很惭愧……“再也不好意思提梦想这个词了。

手艺人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变迁,而张景,出于单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手艺的目的,也在坚持着他的信仰。


他相信,也许关注的人多一些,手艺就能消失得慢一些。

同时他又觉得自己注定是个失败者。

张景在无数个夜晚,在老婆孩子熟睡后,对着电脑屏幕上自己拍摄的《寻找手艺》默默流泪。

因为在纪录片最终剪辑完成送出去之后,就立刻被二十多家电视台拒播了


张景导演本人对自己的作品评价都令人绝望:

一土得掉渣;二摄影和录音师毫无经验;三没有导演技巧;四音乐单一……


B站网友们对张景有个出了名的评价:“太实在了!


而对于纪录片,其实观众们并没有很失望,他们说:

“看哭了……”、没有特意的包装,只是因为一次次不期而遇,而记录下的质朴真实的故事,很感人。



03
手艺回归

别看第一部拍的这么失败,但张景却很执着。

今年,张景带着他的《寻找手艺2》,杀回来了!

原因很简单,“我害怕,如果不早点去拍,或许就来不及了。

两部纪录片的拍摄时间,隔了4年。


我们都知道传统手艺消失得快,但张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快。


四年前,张景在拍摄时的第一次流泪,是因为云南那位80多岁的做纸伞老人坎温

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靠在墙角做伞。


在当年拍摄期间,老人用棉线固定伞骨架时,线断了8次……

每断一次线,老人就会愣一下神,然后焦急地尝试下一次,到后来变得十分沮丧。

等到拍摄《寻找手艺2》的2018年2月,这个做了一辈子伞的老人,已经去世了。

在新疆大戈壁上,那位一边牧羊一边弹奏民族乐器的民间艺术家胡大拜尔地,也去世了。

老人当初为了招待张景的摄制组,把家里的鸡蛋煮了一半。


看《寻找手艺1》的时候,还有网友调侃:

胡大拜尔地的儿子倒腾了半天,却吹不出一个音符,他老爸的手艺当场失传了。

谁知一语成谶。

四年后,胡大拜尔地的老伴,刚见到摄制组就哭了。


一场意外,夺走了她爱人的生命,更带走了那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旋律。

神秘乐器的巴拉曼,就这样失传了……谁也没想到会是以这样的方式。

前面提到的那个自称“末代传人”的土陶手艺人刘新文,还在坚持做陶器。


当张景时隔四年第二次造访他时,大叔甚至忘记了之前的事情。他太专注于自己的手艺了,可是生活状况并没有丝毫的改善。

还有那两个贵州小黄村精通造纸术的老奶奶,到了《寻找手艺2》时,她们已经不再造纸了。其中一位老奶奶生活里唯一的盼望,就是找到出去打工后却一直杳无音讯的儿子。

640-12.jpeg


后来,导演把这段寻人启事,放到了《寻找手艺2》的片尾。


这个结局无疑是悲伤的,然而比这更悲伤的是,张景快要拍不下去了……


曾经在张景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的时候,他很无奈,他觉得自己愧对这个家庭,整整一个月,他的老婆都不想跟他说话。

的确,《寻找手艺》这部纪录片的确是有意义的,它记录下了许多中国各地传统手艺人最后的影像,有些手艺甚至还没来得及记录影像,就已经消失了。

但张景也像这些手艺人一样,坚持着他的坚持。即使,这一切在当代人价值观的考量下都是不值得的

就是这个“失败”的男人,却让那些聚集在穷乡僻壤的手艺人家里,有了永久的记忆,让失传的手艺也活在了观众心里。

张景,无疑是一个“傻”导演


他不懂拍摄、不会包装、不知营销,他凭着自己仅有的信念,克服了这一切,尽管看起来的结局那么不堪。

但厂长从他的镜头里,真正感受到了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摄影术、为什么要发明电影。


影像的意义,此刻好像就化身为了张景本身。

看完《寻找手艺》的全部纪录片,我沉思了很久:我们为什么要记录?我们死后会留下什么?

在当下的世界里,或许太多时候我们过于看重事物表面的价值,而忽略了其真正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这些做着表面无价值的手艺人、如果没有像张景一样看似傻傻的记录者,我们的文化与文明,至今能被熟知和记住的,又有多少呢?


640-13.jpeg
张景就像是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不顾旁人的冷嘲热讽、不管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在向这个世界宣示:曾经拒绝我的人,你们错了!中国手艺人还是有人关注的!他们一点儿都不土!赔钱、被冷落不意味着它失败!

张景在第一部《寻找手艺》中这样形容那些手艺人们:

森林里的一棵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


但如果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张景本人。


我想,由这一棵棵树而构建成的森林,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精神家园的庇护。


*本文采访段落来源于「InsDaily」
举报文章

场库

评论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第一个发言吧!
关闭前无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更多

场库

发行方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钟

联系TA
分享
在新片场 App 上联系他

新片场私信功能已全面迁移至 App 中使用,
网页上可以查看之前的消息记录。

扫码下载 App

查看历史消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请输入您的私信内容

取消 确定

私信发送成功

接收私信功能已迁移至新片场APP,请下载新片场APP及时获取私信消息通知,不错过任何一次合作机会。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APP

只有安装新片场APP才能收取私信回复,是否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