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拍摄十年的高分国产纪录片,凭啥只配404和网盘?

2020-04-02 23:38 发布 综述 - 访谈

这几天,大家从豆瓣上关注到了这“魔幻”的一幕:



导演自己在豆瓣上放网盘链接。


这波操作并不是因为大家去不了电影院,而是这部被网友持续推在豆瓣榜单前列的独立纪录片,根本找不到发行渠道。



因为中国的电影环境,目前还容不下一部这样题材的纪录片。



商业上没市场,审查上不通过。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厂长都不禁感叹独立纪录片人在大环境中的生存囧境。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纪录片,逼得导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一定要把它传播出去?


因为导演还在豆瓣上注明了自己的微信联系方式,所以厂长特地采访到了《矿民、马夫、尘肺病》的导演蒋能杰,跟大家聊一聊这部在“404”夹缝中生存的纪录片和它幕后的故事。



01

命值钱吗?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湖南湘西南一个很少有人关注的群体。


从清末民初开始,他们就靠山吃山、拿命换钱,在大山里开采矿石为生。而这样的生存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马夫蒋美林,也是导演的父亲,他靠购买马匹和运送矿物为生。夜以继日,辛辛苦苦赚钱养家。



90后小矿老板小刘,辍学随父亲开矿,做起了生意。


从片中的自然流露的言谈话语间,我们能感受出这个稚气未脱的农村青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同时当地采矿业也改变了他的人生甚至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还有一位片中重要的主角,“资深”老矿民赵品凤


开矿挖煤20余年,在孩子还未成年的时候就检查出了尘肺病晚期。



之所以患上尘肺病,跟他长期在矿井中工作有关。


而面对如此艰辛又高危的职业,村民们都是自发自愿采矿为生的。


据导演讲述:“我们家乡是真的穷,当地的村民赖以生存的方式,要么是在家种地,要么就是开矿采矿。但是都认为年轻人在家种地是没出息的。”


“挖矿又能挣钱,所以很多人就出来挖矿了,矿价高的时候一斤能卖十来块钱,对他们来说是很高的利润了”。


但自己开矿又是非法行为,所以矿民不仅要用命换钱,而且还要忙于跟政府进行一场“猫鼠游戏”的智斗。


三天两头,砸机器、烧矿棚。而矿民们也只敢背后抱怨,过过嘴瘾。



所以矿民们为了巴结这些“来整顿的人”,就想出了跟他们喝酒吃饭的注意,搞好关系。


可是喝完酒再下矿,就存在很大的危险系数。



经常发生的矿难,已经让这里的矿民们见怪不怪了。


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看似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实则是对生死的麻木



让厂长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矿难发生后第二天,小矿老板小刘(就是前边提到的那个辍学开矿的90后),在被问到矿难情况的的时候,他才刚刚苏醒过来,摸着头说:


“眼不见为净,我没看见,一个人睡觉就不怕。”



厂长不敢说他是个冷血的人,但更多的是内心的无奈和这悲凉的结局……




02

职业病是宿命?


更折磨人的就是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挖矿久了落下职业病的宿命


尘肺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逐渐让肺功能丧失。患有此病的人,不得不依赖人工呼吸机勉强维生,后期则会导致肺结核或肺癌,直到窒息而亡。



患上这种病的赵品凤,无时无刻不需要呼吸机的帮助。


2015年检查出的尘肺病晚期的时候,病情已经无力回天。



平时走两步路就得休息一下,因为呼吸困难。


不能有任何体力劳动,没有收入还要花钱治病,赵品凤担心起了家里的生计问题。



一儿一女还在上学,还有一个老母亲。此时只能依靠在外打工的弟弟来接济。


而没钱做手术的赵品凤,几乎就是在家“等死”。



担心没钱治病的,其实不止赵品凤一个。


邻里聚在一起,谈论的不是低保申请就是治病报销。


严苛的低保指标,承诺却做不到的免费医疗,让他们满腹怨言。



此时厂长庆幸,在这个虽然贫穷的地方,百姓们心里明白,却依然赤诚。


2018年的一天,因为全村停电一整夜。呼吸机用不了,赵品凤奄奄一息,而此时叫了救护车,救护车却赶不到。


他去世了。


遗像是一张PS了天安门作为背景的照片……


赵品凤的儿女


纪录片中讲述的,只是尘肺病这种职业病的一少部分群体。


更为吓人的是,像赵品凤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我国尘肺病农民保守估计约 600 万人,每年新增尘肺病农民 2 万多人,死亡率高达 22.4%。(数据来源于《中国尘肺病农民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5)》)



这就不难理解导演执意要拍这部纪录片,以及让这部片传播出去的意义了。


一种职业病,会丧失一个生命,更会夺走一个家庭的幸福。



更何况这种病的背后,还牵连了一系列巨大的问题和隐患。

而这一切,都被导演蒋能杰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03
导演该被抓起来?

85年出生的蒋能杰,就成长在这片靠挖矿为生的土壤。

但他是村里的幸运儿。

“我家里的观念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因为我爷爷当年是教师,但后来被迫害致死,爸爸虽然成绩不错,但由于身份问题不能上高中,等到我们这一辈能上学的时候,就一定要让我上学。”蒋导演告诉厂长。

大学时的蒋能杰,学的是设计专业,但以为从小父亲就严加管教,所以他跟其他青春激昂的同龄人一样,“羡慕自由”

“上大学的时候,就想追求自由。但我想明白了自己想做的事。这个自由,是‘自由的表达’。所以那个时候我喜欢文学,爱上了电影和纪录片。”

独立纪录片,是他最终选择的方向。


从2010村民开矿,一直跟踪到2018年赵品凤去世。从一开始没人帮忙,自己搭钱拍,到后来有了三五个合作伙伴,开了工作室。

一边接一些商业拍摄为生,一边做着独立公益的纪录片。最初开始拍纪录片的时候,蒋能杰花6000块钱买的设备,其中还有3000块钱是管人借的。

“很多人的命运是被这个时代裹挟的。你没看见,不代表它不存在。”这是蒋能杰经常说的一句话。

“当初开始记录自己家乡的矿民们和留守儿童,就是因为这是我身边最熟悉、最了解、最信任的一群人。然后我也是边拍边思考,这个片子怎么呈现出来更有价值和意义。”

就是这样,他坚持了近十年,拍摄完成了《矿民、马夫、尘肺病》这个纪录片。

“总体来说,尘肺病这部纪录片也见证了我创作的成长吧。”


从纪录片的视觉效果上也不难看出,画质虽差,但粗粝而真实,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

用蒋导自己的话说,一是因为设备不好,二是因为他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属于他的风格——不导也不演

“我是一个屌丝,那我就屌丝地拍。粗糙一点真实一点没什么不好的。我可能做不了商业大片,和电视纪录片那种大段采访。我不会逼拍摄对象去讲什么,我尽量做到的就是:事发的时候在现场、能看到事件本身、并且拿起摄像机拍下来。


当然,屌丝之词都是调侃,重要的是后半句。蒋导道出了一个纪录片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

厂长后来了解到,尘肺病的纪录片,蒋导给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片中的马夫蒋美林)看过,

“但他担心我给矿区和自己惹麻烦,老百姓聊天的内容这一段,他建议我删掉,怕被找麻烦。”


“但我不想删掉,因为这就是最真实发生的,如果我不提他们发声,还有谁会来替他们发声呢?”

这样的初心,坚定而感人,但也说出了一些无奈。

厂长注意到,《矿民、马夫、尘肺病》虽然在豆瓣榜单上已经挂了数日,想看人数标记已经超过4.5万,可标记“看过”人的人数还不及1万。


跟其他几个榜单上并没有被主动提供资源的片子完全不能匹敌。

西语惊悚悬疑片《饥饿站台》10.1万人看过,7.1万人想看

虽然,如今这部纪录片能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已经出乎导演的意料了。蒋能杰甚至跟厂长表露出了内心的惊喜。

但厂长也想说说内心的实话,今天的电影市场,绝不缺商业片、类型片,但缺少这样有良知有深度的国产纪录片。

它或许值得让更多人看到,更何况,它讲述的很可能正是你的家乡亦或是你身边的人。


然而悲哀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和意义。

厂长专门去采访导演,也是希望能解答一些人对矿民和当地生活状况的质疑,


可网络上依然挡不住这样的声音: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难道蒋能杰导演和这部片,真的没有一点“正能量”吗?

绝不。


即使得不到有效的医疗保障,矿民们在矿井里聊着“看奥运会”、“走很远去看阅兵式”倍感自豪的时候,这是正能量。

像蒋能杰这样真实记录、努力发声的勇气,以及一批中国独立电影人坚持拍摄的毅力,也是正能量。

还有千千万万爱国且有同理心的你们,在敢于面对真相、敢于发声时的默契,更是正能量!

正能量,从不是拍出来的,是我们一起坚持和改变出来的。

只要依然有这样的作品存在,中国电影,就还有希望。




举报文章

新片场

评论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第一个发言吧!
关闭前无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更多

新片场

不限

新片场官方账号 为客户创造价值

联系TA
分享
在新片场 App 上联系他

新片场私信功能已全面迁移至 App 中使用,
网页上可以查看之前的消息记录。

扫码下载 App

查看历史消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请输入您的私信内容

取消 确定

私信发送成功

接收私信功能已迁移至新片场APP,请下载新片场APP及时获取私信消息通知,不错过任何一次合作机会。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APP

只有安装新片场APP才能收取私信回复,是否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