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全部文章
  • 我们必须更加专注,才能获得自由 | NEW ERA青年电影季颁奖礼

    NEW ERA青年电影季 2018颁奖典礼完整获奖名单昨天,我们用一部经典电影《芙蓉镇》作为展映周的结束。今天,是一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颁奖礼,是一场闭幕式,更是很多青年创作者新的开始。“自从火车进站”,电影艺术不断给银幕前的观众带来惊喜,也开始了百年的迷恋,我们回望过去,许多名留史册的经典电影,在当时都是大胆的革新者。这也让我们更加重视那些有着大胆想法,在个人创作生涯早期就展现天分的年轻人,也许他们就是未来电影继续保持迷人魅力的希望。在过去的183天时间里,2018第三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的命题短片单元收到来自全国20个省/地区的创作人的作品,共征集到了347部影片,30部作品获得入围。主竞赛单元征片816部,有50部入围短片对7项大奖进行角逐。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将主竞赛单元的8部入围长片和32部入围短片推上大银幕,展映内容也从去年的12场,扩大到了24场,并邀请主创团队进行映后交流。同时,我们用特展的形式,将《芙蓉镇》《小街》《大桥下面》《高山下的花环》《城南旧事》5部经典电影修复版进行重映。在北京的深秋,安安静静看电影,面对面聊电影,仅此而已。我们有很多东西想要跟大家分享评委方励老师上台分享:没有任何行业比做电影更幸福的著名电影制片人、监制和编剧,制作了包括《安阳婴儿》《颐和园》《苹果》《观音山》在内的多部电影,并多次在国际电影节获得重大奖项的方励老师,担任本届电影季主竞赛单元评委会评委,并上台分享自己做电影的经历: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面,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情绪分享给我们观众的时候,你获得的共鸣并不一定叫认同,共鸣,是最能打动人的,有这么多跟你内心是共同的,你有这么多知音,在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对孤独的,当你发现天下有这么多跟你是同类的人,你能不感动吗?评委焦雄屏老师上台分享:电影是我终身的使命著名电影人焦雄屏老师,曾经担任金马奖主席,她监制及参与的多部电影包括《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等在各大电影节获奖无数,也上台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电影真的是一个一辈子的事情,电影是值得你去付出,值得在这个领域中间我们能用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别人,也许哪一天,你的哪一个作品感动哪一个人,在世界上哪一个地方发芽,你真的不知道,所以在这里这个是我做电影的目的。评委会主席万玛才旦老师上台分享:电影和修行有相似的地方凭借《撞死了一只羊》获得今年金马奖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两项提名,同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的万玛才旦导演,作为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在现场分享了他对年轻人从事电影行业的一些建议。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个很准确的认识,认清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分:电影和修行有相似的地方。有了认识以后,需要个人对专业的训练和掌握,有了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愿望,那就有很多专业辅助的训练。专业学习是一个方面,更多的积累来自电影之外,因为在有了这些之后,你的电影才有可能有深度和独特的世界。(嘉宾完整分享视频请关注电影季官网)我们有很多东西值得享受今年主竞赛单元收获了超过800部投递影片,这其中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创作者成为今年的重要力量。在所有入围作品中,海外留学生作品超过1/3。现实题材作品仍是青年创作者最喜爱的题材,同时更多人在表现形式上加入了魔幻、科幻的元素,让视听更佳丰富多元,也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 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 雨季不再来 黄骁鹏以现实的手法,表达青少年成长的焦虑和痛苦,情感单纯执着,令人有共鸣。 主竞赛竞赛单元最佳导演 姊姊 阮凤仪影片将镜头聚焦于一对随母亲刚刚移民到美国的中国小姐妹,用简单的手法,温暖地表现了姐妹俩在新环境中的疏离,细腻地刻画了她们的成长。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 今日结课 薛驰原影片结构干净利落,转折微妙有趣,混合了幽默与凄凉,编剧点染生色,角色立体有感染力。主竞赛单元最佳摄影 伊莎贝拉 Jason Chau影片整体颇具工业水准,虽为一部短片,却展现出来了摄影师对电影摄影艺术的整体把控能力。主竞赛单元最佳动画实验短片 爱山记 洪嘉宝影片大胆地将一位盲人的内心话语用风格化的动画进行了呈现,在现实素材中超过了现实,让“明眼人”通过影像直接地看到了盲人脑中画面想象的不确定,这是导演独特的创意和尝试。主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短片 天坑人家 姚祖彪用文明发展来改造传统生活,妥协、反抗、无法平衡的矛盾,作为虚弱的个体的人们被赶到清冷的小路上,大路上的热闹会怎样?值得追问!主竞赛单元组委会长片奖 《柔情史》 杨明明本片成熟又自成一体,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一对母女虽然冷酷,却又不失温情的特殊关系。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提及 《不眠少女》张凡夕 导演用手机拍摄了诸多真实生活,并于真实素材之中插入了一个超现实的故事,形式大胆却不违和,主客观视角的转换亦完成度颇高。 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提及《母腹之外》魏丹导演直接切入生活,把家庭困境和成长的尴尬呈现的自然生动,影像风格简洁固执,气氛营造真切。想要看到这些获奖影片的朋友解下来还有机会,此次电影季的所有获奖电影都将在12月开幕的小庄电影馆放映。作为一个新落成的艺术电影空间,小庄电影馆Cinesquare将以国际化视野,持续为观众提供优质艺术电影内容。还有我们的命题短片单元“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1988年 《碧海蓝天》 吕克贝松我们今年采用“一句话主题+关键道具”的命题形式,一句话是“感受内心的召唤,关键道具“蜡烛”,在短短14天的限时创作时间里,创作人作品的完成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命题竞赛单元最佳影片 《家出少女》作者用极小的篇幅,生动而颇具悬念地展示了一对陌生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折射出广阔的社会现实。分镜准确,节奏丰富,调度精彩,在短短14天的时间内完成这部完整而成熟的作品,展示了作者全面扎实的创作功力。命题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风来了》导演巧妙地将主人公内心的风雨,和城市中肆虐的山竹台风密切应和、相互辉映,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心像”效果。氛围营造恰到好处,叙事张弛有度,镜头简洁有力,显示出导演巧妙借用现实和驾驭场景的能力。命题竞赛单元 最佳剧本《不惑》影片紧紧扣住了”听从内心召唤“的主题,蜡烛的运用恰到好处,对命题的理解和展现深入而自然。剧作细节丰富,情节起伏有力,抽丝剥茧地展示出一个40岁逃亡者的内心世界。命题竞赛单元 最佳摄影《花纹》摄影与场景的巧妙结合为影片大大加分,在狭窄空间里自如地展现空间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发现女朋友的过程拍出了影像的小高潮,让人惊喜。全片镜头语言丰富,长镜头精心设计而不露痕迹,堪称本届作品中影像复原现实的典范。命题竞赛单元 最佳剪辑《泯题》行云流水的剪辑为影片大大增色,禁锢和自由的两极影像在对比中快速转换,声画对位的效果在片尾处形成高潮,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感受内心召唤的主题。命题竞赛单元 最佳美术《魂兮归来》影片的立意和结构,都颇有创意和深度,揭示了人在极端处境下人生信条的逆转。布景中宗教元素的运用平实而荒诞,有力地参与了叙事。开头结尾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暗示了人生转变的戏剧性,颇具匠心。命题竞赛单元 最佳人气《余震》从新片场平台累计微博电影点赞数统计,《余震》获得了超过100000的点赞,荣膺本届最佳人气奖。颁奖典礼现场视频——华语电影混剪在这个深秋时节,华语电影圈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也开始降温。有人说冬天将临,而我们觉得这恰恰是青年创作人最好的时节。经过了盛夏的喧嚣和秋日的丰收,冬天一片清白。在这个时候耐下心来用功,也许下一个春天我们就有禾苗疯长,就有百花齐放。对于创作人如此,对于NEW ERA自己亦然。发现未成名的好电影,鼓励纯粹的创作,发掘优秀青年电影人。每个人必须更加专注,才能获得自由。

  • 上周最受欢迎的十部作品 | 新片场周榜单(下)

    新片场周榜单是由新片场社区推出的一项作品榜单。我们通过统计站内外各项数据综合得出排名,精选出每周社区里最受欢迎的10部作品,推荐给大家,让你不落下每一支好片子,也希望好作品能让更多的人看见!上一期周榜单中获得投票赞数最多的作品为滴滴打车广告片 新片场周榜单 | 7.23-7.29上周在新片场社区,最受观众喜欢的10支作品,像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有时尚的欧洲古典气息,有青春校园的告别季感伤,也有来自于亲情、爱情、友情的关怀与温馨,也有文艺爆棚的特立独行……而影像是最能引起人共鸣的工具。6 《逐影》——我是演员徐峥《逐影》是近年来国内首部系列型中国导演纪录片镜头对准导演及电影人以客观纪实的方式呈现他们极具时代标签的电影传奇《逐影》第一季共邀请了十位中国目前最具时代代表性的导演在《逐影·徐峥》中让我们跟随徐峥回到母校上海戏剧学院和他一起重温初心倾听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理念的分享和坚守7毕业季 | 经典怀旧歌曲合 — 《明日将告别校园》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就像一首首经典的歌曲每天都有不同的心情从不浪费每一种情绪在即将分开时这些却像是倒带的电影点开的都是回忆而你最难忘的是哪一首?8永和大王虽然只是一杯现磨豆浆但却是一份承诺与关怀在每一个奋斗、奔波的日夜里在每一个需要安慰的时刻永远会有人在等你温馨的画面与动人的音乐让所有故事都变得有意义9腾讯新闻病毒H5手机里每天上演信息爆炸真假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最关心的热点话题都是关系到每个人结合最有态度的嘻哈说唱永远保持最纯真的real10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获奖作品《醒狮》 第六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奖黑白的色调讲述最深刻的故事重刑释放的男人回到故乡家乡早已物是人非他拼尽全力想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却发现妻女根本不愿接纳自己而他唯一能让家人幸福的事情其实正是自己放手上周最受欢迎的十部作品 | 新片场周榜单(上):戳这里-end-长按关注新片场第三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开始啦!扫描下方二维码点燃你创作的小宇宙用作品打动世界

  • 2017影视创作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在新片场社区建立起来的4年中,我们一直以服务创作人为宗旨。要服务创作人,我们就要知道聚集在新片场上的年轻创作者们,大家的创作环境如何,有怎样的目标,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以及年轻创作人处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为此,我们每年都会基于新片场社区,发布一份“影视创作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基于新片场上60万创作人用户,我们进行了这项问卷调查。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统计,来了解影视创作人这个群体,从另一个角度,更精准的把握从业者现状、行业现状和影视行业发展的前景。从业者现状结合之前几年的行业报告结果,年轻人依旧是影视行业内容创作中的主力军,30岁以内的年轻创作者,在最近的几年的统计中都超过8成。一是因为院校扩招,更多的学校加入了影视创作相关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二是因为互联网影视的发展,让更多人选择成为内容生产者,而互联网对于年轻人来说显然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之前的报告中,21-25岁的参与调查者是占压倒性优势(超过50%),但在今年的调查报告中,20岁以下和25-30岁的人员占比都大幅上升。这说明市场给了影视创作更多的空间,高中生、大学生可以早早的接触到影视创作,而影视专业毕业生,在经历几年的打磨之后,仍然坚持站在创作一线而没有离开,他们得到的创作空间、发展前景和收入让他们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有影视专业学习背景的人占比比往年升高。这两项数据结合在一起,基础从业者变得越来越专业,而且工作年限更长,积累了更多经验,这对于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影视从起步到疯长,短视频成为影视创作的风口,行业加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大波内容生产者、创作者的涌入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内容创业风险极高,很快被淘汰出局非常正常。在2017年,“创立工作室”的比例大幅下降,自由职业者稍有减少,而挂靠公司的比例有所上升。工作地点的选择上,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但从整体数据上看,创作人逐渐变得更加分散,互联网的普及让文化产业不再只能依靠北上广,创作人可以选择生活成本更低,自己更熟悉的创作环境中进行创作。在收入上,年收入十万元以下的人群还是占据绝大多数,但同时,年收入10万以内的创作人比例较之前大大下降。年轻创作人的收入在改善,但平均收入水平还很不理想。随着从业经验的丰富,工作年限的增长,平均收入会呈递增趋势,但在此次调查当中,收入波峰出现在从业10年左右,经验、人脉、精力以及创造力,让这波青壮年创作人的收入可以达到新的高度。综上,之前影视行业的现状是,大量专业、非专业年轻人涌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在遇到困难之后转身离开,所以从业者非常集中在20-25岁年龄段,而且收入偏低;同时,影视内容公司又苦于新人上手难,很难找到有战斗力的专业人才,但从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情况正在改善。从创作人的发展方向看行业发展方向随着影视内容多样性的增加,利用影像营利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创作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影视内容创作,来为自己的未来积攒资本,去追求自己的终极目标。在下面的对比中:现在从事商业广告和政企宣传片拍摄制作的创作人超过40%,真正走上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尖”——参与拍摄电影长片的人不到4%。但同时,有10倍与这个数字的创作人依旧梦想拍电影,接近6成的创作人希望拍摄电影长片、电影短片,最近一年当中华语电影市场慢慢降温,但想要进行电影创作的人只增不减。其实这项调查数据非常有趣,在过去两年的调查中,有接近三成的参与调查者在面对“你最想拍什么”这道问题的时候,选择了微电影和网剧,比其他选项的选择比例都高。从2013年到2016年微电影、网大、网剧逐个井喷,制作周期短、回报颇丰,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创作自由,这吸引了很多创作人的注意力。但在今年的调查中,随着政策的变化和互联网影视行业走向精品化,网大网剧已经不是创作人的首选,长片电影占压倒性优势。但这说明互联网带来的影视圈风暴过去了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在播出渠道上,有35.77%的参与调查者选择在视频网站上推广自己的作品,还有26.48%的用户选择用社交媒体和移动端app推广自己的作品,也有13.51%的人乐于上传新片场这样的专业创作人社区,互联网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习惯,也改变了创作人的观念。好的作品不一定要走进院线或者登上电视,而实际数据也向我们说明,大家早已经认可了互联网的力量,而且越是年轻创作人,越懂得如何善用互联网将自己的作品影响扩大化。再来看与另外一个调查问题:坚持不拍商业作品和一直在做商业项目的人几乎对等,而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用拍广告来谋生,而留一些空间来完成自己的纯粹的创作。从现在的数据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创作人在过去一年多中拍摄的项目还在10万以内,占73.2%,接触过百万级甚至千万级项目的创作人是金字塔尖上的娇子。而实际参与过院线电影创作的影视创作人,还不到12%。梦想还是要有的,只不过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多了无数多条,可以供大家选择。当然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阻碍,之前这道问题获选票数最多的选项,是“寻求投资十分困难”,而现在,高居榜首的变成了“缺少成熟团队搭档”。随着包括电影在内的影视行业大步向前,市场上并不缺少资金,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会有金主为创作人买单。但是,对影视作品的质量的要求一再提高,磨合出一套真正靠谱的团队成为创作人的主要诉求,这也成为成熟创作人的重要标签。综上,更多的年轻创作人依旧是“心怀理想,面对现实”,将参与电影创作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同时大家也在面对生活时也更趋于理性,对创作也更有耐心,在影视行业日益规范化和精品化、内容类型更加丰富的今天,创作人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影视形式来表达自我、传播作品,逐渐积累人脉资源和制作实力。华语电影新视野我们提问创作人,会不会自己出资来拍摄非商业性质的短片或电影,有4成创作人坚定不移的说是,只有不到15%说一定不会。但与之相对的,有73%的参与调查者没有将自己非商业项目的作品投递到影展或者电影节,也许对于创作人来说,缺少的更多的是对创作欲望的刺激,和市场的鼓励。我们举办的NEW ERA青年电影季,就是为了给创作人提供创作的动力,让大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示,创作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鼓励。作为国内的影视创作人,对于华语电影圈一定非常关注,有66.46%的创作人很关注华语电影市场,不管是院线商业片,还是艺术电影。但是这个数据还应该有更大的提高,让大家更了解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中的共性和区别,让艺术电影被更多人接受,也是所有华语电影人的责任所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电影节和影展观影的人群,即便在影视创作人这个专业群体中,依旧非常小。这应该跟扶持华语电影青年导演的人很多启发,一是我们的影展和电影节太少,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被发掘出来。另外,先不必区分商业还是艺术,电影人也应该更多的善用互联网渠道展示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让国内电影市场获得更多的关注,培养观众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我们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问答题,在过去的一年到一年半中,那部华语电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高兴的看到,选择《路边野餐》《百鸟朝凤》《八月》的人,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也有很多人提到了《喊山》《黑处有什么》。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电影,或者带着艺术性的商业电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得到了资方和媒体更多的关注。对于创作人来说,整体上影视内容制作的前途变得更加宽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不同渠道来创作和推广作品,资本市场也变得更加宽容,对有经验有能力的团队,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以电影来说,商业电影高票房低口碑,而一些低投入的艺术电影开始让部分人兴奋起来,虽然其中的佼佼者才能在夹缝中赢得极少的院线拍片,名气也近局限在有专业影视背景和大学人文艺术专业人群之中,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拍电影,越来越多的资本愿意投向艺术电影,越来越多的媒体愿意讲述年轻电影人的故事和作品,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现在也许就是爆发前的矛盾期。

  • 看《饮食男女》里如何表现吃

    《饮食男女》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圆山饭店最了不起的大厨朱师傅和三个女儿的故事。朱师傅在老伴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然而随着女儿的长大,她们各异的性格和渐渐强烈的逃离旧家庭的愿望,令老朱感到力不从心。他想维持家庭的愿望只能靠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来得到形式上的实现。每一次的聚餐都会有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爆炸性的新闻,从老二家倩宣布买房到房子投资失败再到家宁和老大家珍先后通过婚姻突然的离开父亲的家。整部影片一如平常的生活般平稳的推进。依次介绍老朱、家珍、家倩和家宁各自的生活状态。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娓娓的讲述着老朱一家人看似平淡实则各种矛盾交织的生活故事。这种质朴中又带有戏剧性的夸张的效果,是通过导演丰富纯属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来的。细腻的场面调度和对各种视听元素的充分运用,为影片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影片开篇就是一场很长的讲述老朱准备一家人周末聚餐的戏。导演多采用特写镜头刻画老朱精湛的厨艺。同时,再配以特色的中国风的音乐,整场戏的节奏流畅,有条不紊。后期制作中,又采用了累积剪辑的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景别、不同的角度来累积渲染老朱熟练高超的技艺和大厨的风范。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朱接电话时,镜头又从简洁的分切镜头变化为流畅的移动镜头。在整洁、井然有序的大厨房里,我们看到了一排排“壮观”的刀具以及墙上挂着的代表老朱大厨身份的照片。我们在听着老朱讲电话的时候(当然这段对话也是极其巧妙的,为后文埋下伏笔),以及把老朱的身份了解了,一举两得,十分简洁。影片中讲述仪式性的周末家庭聚餐共有6次。这6次聚餐的情节设置和镜头语言运用,不仅有力的推动了情节上的外在发展,更展现了人物心理的逐渐变化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改善。影片开场的第一次聚餐,导演采用大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呈现了一家人每周一次的聚会场景。同时配合以每个人的单人镜头,不让任何两人在同一个镜头内,暗示了在影片刚开始家人感情上的疏离。第二次全家聚会大餐,影片也有一段交代老朱准备过程的画面。他在将筷子插入鱼嘴时准备杀鱼时,竟然下不了手。旧有的熟练、冷静、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第一次出现了转机。第二次的聚餐没有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并且出现了父亲给家宁夹菜的温馨场景。但是,仍然采用单人镜头,说明家人之间的感情仍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进展。第三次聚餐,家宁突然宣布要离家结婚。旧有的家庭模式第一次面临被打破的危机。这时候导演反而舍弃了单人镜头的运用,改用双人镜头令人物两两处于一个画面。而且不采用蒙太奇切换,而利用镜头的运动来进行场面调度。仿佛是在暗示,在面临旧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真正分离时,家人之间的感情在走向逐渐的融合。第四次聚餐,运用一个移动镜头,父女三人一起入画。此时,经历了前面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铺垫,显然家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亲密,而镜头语言也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出来。老朱最后一次准备晚餐,是准备好要对大家宣布自己和锦荣的婚事。也许是内心的紧张与慌乱,尽管有两个女婿的帮忙,老朱的厨房依旧是一派鸡飞狗跳之势。他不仅把炒菜的铲子掉到了地上,连雕冬瓜盅这样手到擒来的简单工作也力不从心。这场戏和第一场老朱的娴熟形成了强烈对比,似乎在暗示着,旧有的循规蹈矩的家庭秩序即将分崩离析,新的秩序正在酝酿之中。第五次吃饭,一家九口一起团圆的场面十分壮观。导演采用广角镜头突出这种壮观和仪式感。同时,配以两人三人镜头,表现了此时一家人感情之间的融合。在这个场景中,摄影机的运动微妙的暗示了一个三角关系的存在:镜头先将老朱和以女主人身份自居的梁伯母置于同一画面;镜头向右一摇,又将老朱与锦荣置于同一画面。镜头的运动似乎在暗示在这三人中要发生些什么。最后一次吃饭,老宅就只剩下家倩在厨房忙乎,只剩下老父亲来赴宴。老朱丧失了味觉的人生,在这餐女儿亲手煮的饭中,重新开启。最终,父女两人双手紧握的画面,温馨而感人。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世界第一强迫症导演的视觉风格究竟是跟谁学的?

    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了。他的作品在保持个人趣味和符号化的同时,也保持着高口碑和良好的市场反馈。纵观美国电影历史,除了他,或许也只有伍迪·艾伦(Woody Allen)可以在把电影拍得这么通俗好看的前提下,依然容纳着作者电影的趣味、隐喻和极大的信息量。 韦斯·安德森拥有最容易被人识别的鲜明的电影风格:严格偏执的中轴对称、重度强迫症般的严苛细节、大但夸张的配色。韦斯·安德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是他开始想要尝试制作电影的原因之一。法国新浪潮对他的电影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五彩斑斓的色调、童心未泯的大人、浪漫、冒险和革命。在他的电影中,有心人能够发现不少其他人的影子:路易·马勒,查尔斯·舒尔茨、奥逊·威尔斯、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等等。这些名字,只是在安德森身上留下自我印记的的一小部分名单。但在视觉风格方面,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似乎才是安德森标志性摄影和构图的真正启发者。库布里克的风格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原始的韦斯·安德森,虽然是一个更黑暗,更邪恶的版本。他的慢动作跟踪镜头、变焦镜头、快速移动、鲜艳的色彩以及不寻常的构图帮助安德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首先在构图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两人都极爱使用中央对称构图:将人物主体放在画面中央,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聚集作用,也可以让观众的情绪更加投入进影片。但稍有不同的是,库布里克更钟爱单点透视中央构图一些,通过引导线将视线集中在一点,这样可以更好的营造出紧张或惊悚的气氛,也可以让画面更具立体感,突出中央画面。《全金属外壳》《闪灵》而韦斯·安德森则是出了名的对称构图的狂热分子,不像库布里克热衷于单点透视,他创造的电影画面大多数都很「平」,就像在一个长卷中截取了某一个画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他的多部电影中都大量运用中心对称构图。中心对称构图看似简单但是却也最难做,除了对布景有非常高的要求,还要求画面人物必须非常有表现力才能撑得住整个画面,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玩砸了。另外,中心对称构图都需要一个「大」而「平」的背景支撑,如果在一个小场景下,很容易会被周围的引导线所左右,这样一来就变成库布里克的单点透视了。看看这条处女座闪电除了对称,韦斯安德森还喜欢俯拍,拍出来的每一帧都美到经得起反复推敲。这也可以说是他被称为世界第一强迫症导演的原因,因为只有强迫症才懂得,这样拯救眼球的构图,是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除了构图,韦斯和库布里克在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变焦镜头的使用:跟镜头的使用:横移镜头:哪个是库布里克哪个是韦斯你一定看得出来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在他们的多部作品中找出许多的神似之处:国外一位名叫 David-SimonGroß 的网友制作了一个对比视频,将库布里克和安德森的作品“肩并肩”地进行了更为鲜明直观的比较,你可以看到二人更多的神似之处。视频长约6分钟,但是剪辑节奏和配乐都非常好:电影摄影有很多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拍摄动作。对于导演个人而言,赋予片子鲜明的摄影风格也是必学课程之一。新片场学院独家上线的《摄影视觉风格与视觉潜台词》正在预售特惠中,曾获奥斯卡提名的SNL摄影师 Alex Buono 现场演示教学解构不同的视觉风格,并讲述视觉潜台词的方法及深层的原因,课程配有中文字幕。课程试听 预售特惠 599元原价:1999元戳图了解更多课程详情: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大学老师拍出了一部获奖长片,让你看到久违的东北市井

    为期一周的NEW ERA青年电影季展映周已经接近尾声,在明天的长片单元,我们将送上两部好评如潮的长片作品,其中一部是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监制、优酷电影出品的黑色幽默方言电影《寻狗启事》,在不久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亚洲新人奖最佳编剧提名和最佳男演员奖,来自青年导演、新片场创作人蒋佳辰。 原汁原味的东北市井生活 影片讲述研究生张广胜即将毕业,却弄丢了教授的狗,害怕因为教授责怪影响自己留校的机会,想尽了一切办法找狗,却引出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演员浓重的东北口音、家庭教师“上炕”讲课的桥段、澡堂子里“禁止池内搓澡”的标识、以振兴东北为主题的硕士论文,都给这部电影带上了浓重的东北色彩,却与人们所熟悉的二人转、春晚小品气质截然不同,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是“焦虑”。 在蒋佳辰看来,这种焦虑是许多东北年轻人的常态。“东北近几年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很多南方城市,很多东北年轻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可是留在家乡却没有那么多机会,所以他们要么追求稳定工作,要么选择去外省发展。” 在《寻狗启事》中,主人公张广胜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一份“铁饭碗”而绞尽脑汁的东北青年,因被暗示有留校机会而对教授言听计从,主动替教授照料宠物狗,狗丢了之后又因害怕教授怪罪而心急如焚。影片表面上讲的是一个寻狗的黑色幽默故事,其内核却在于反映东北青年真实的生活状态。 为了呈现男主角焦虑的情绪,全片使用纪实感强烈的肩抗镜头拍摄,而在表演上则追求不强调戏剧化地再现生活状态,镜头运动相对松动不拘谨,全片61个镜头,没有过多使用蒙太奇和剪切,而是用走位和机位转换来实现叙事。 “我希望让演员情绪持续不间断,让表演沉浸于真实,让观众沉浸于虚构的故事,希望观众看到的是相对完整的电影时间,真实再现客观影像”。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完全没有使用配乐来渲染氛围,而是只依靠故事本身打动观众,“不需要用配乐来做过多的烘托,所有声效都是环境音,‘够了’‘到位了’就行了。”公园干仗、小区碰瓷,连珠炮似的台词也许会让许多南方观众招架不住,其目的却也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东北市井场景。“影片的背景是当代东北,东北方言对影片的地域性刻画起到重要作用,影片对白比较多,是与东北人日常对话词汇量大的习惯相同。用东北方言讲就是喜欢‘唠嗑’和‘磨叽’。所以要求演员表演时语言节奏密集,而这种节奏与真实发生的节奏也必须吻合。这些形式的使用,都可以为电影带来更加真实、生活化的观感。” 不甘寂寞的大学教师 青年导演的身份之外,蒋佳辰还是一名大学老师,在鲁迅美术学院任教。 和许多80后一样,蒋佳辰对电影的热爱从录像带开始。读高中时,一位学艺术的朋友向蒋佳辰推荐了《肖申克的救赎》,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高考未能考入电影学院,蒋佳辰选择了曲线救国,进入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在校时,他便展露出了导演的天赋。 2004年,还在读大一的蒋佳辰用DV拍摄了短片《伏》,讲述一个无所事事的东北青年喝可乐中了”南方五日游“的大奖,为此四处筹集旅费最后却鸡飞蛋打的故事,黑色幽默的市井气质已初见端倪。 短片当时便入围了北京798艺术节,给了蒋佳辰继续拍片的信心。次年,蒋佳辰又拍摄了模仿盖·李奇多线叙事风格的短片《家贼》,入围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毕业后,蒋佳辰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系统学习电影知识。随后北漂跟组,虽让蒋佳辰积累了不少经验,却也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此时,母校鲁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回校任教。考虑到学校稳定的生活更有利于创作,蒋佳辰开始试着备课教书,“其实当你梳理自己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时,也是一个思考和自我总结的过程。” 鲁美集中授课的特殊教学方式,让蒋佳辰有更多的机会带着学生拍短片积累经验,由蒋佳辰写好剧本,让学生们来拍。 2012年的《被禁锢的人》,讲述了一个男人因不满于日复一日平淡生活而背着老婆与女网友“偷情”,结果自食其果的故事,带有一丝奇幻色彩,获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14届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编剧奖。 2014年的短片《牛教授的秘密》则是关于一个四处偷腥的大学教授,在妻子的生日聚会上,“情人”们竟集聚一堂。作为一部学生作品,这部短片融合了动作喜剧等类型元素,制作水准也大大提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优秀微电影奖。 2015年的短片《32号寝室》则是封闭空间多线叙事的校园凶杀案,从不同人口中的供词展现出了“罗生门”,兼有悬疑反转讽刺元素,也获大连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13年的悬疑影片《迷途》时长达到了58分钟,几乎已经达到了电影的规格,时间早于“网大”概念的兴起,质量却远优于许多早期的网大,“没赶上,做早了”,蒋佳辰笑道。 “因为每一届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比如《被禁锢的人》那一届比较早,人比较少,所以做了比较小体量的;《迷途》那一届人比较多,就做得规模大一点,也加入了一些类型片的元素;《32号寝室》是因为周期紧,所以选择了封闭空间;《牛教授的秘密》时我们有了升格拍摄、航拍、达芬奇调色,技术上也可以达到了,所以就可以尝试拍一些动作戏,都是一点一点发展起来了”。 这些风格时长各异的短片项目的拍摄,让蒋佳辰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间,蒋佳辰的创作理念,也从对精致结构的追求,转向了更“耐看”的生活化影像。 一路曲线救国却从未放弃过电影梦的蒋佳辰,终于在2016年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寻狗启事》,影片的摄影指导蒋建兵、美术指导杨佳慧、副导刘赫,都是曾和他一起拍摄学生毕业短片的鲁美同事。 做好自己的事,让规则无话可说 《寻狗启事》的剧本起源于2016年中旬,蒋佳辰在饭桌上从朋友口中听说的一个故事:一个东北年轻人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将全部积蓄用作宠物繁殖,最后却赔到血本无归。这个极具地域代表性的故事,立刻吸引了蒋佳辰。 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角色原型也来自于蒋佳辰身边形形色色的朋友。“他们从小在东北长大,都是平凡的百姓,像绝大多数的东北人,仗义、爱耍小聪明、爱吹牛,过稳定的慢节奏生活。大家聚会时,酒后总避免不了攀比工作、收入、猎艳等琐事,他们的生活状态与自我满足感是这部电影人物的灵感来源。” 在朋友当中,稳定与否是他们衡量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到了适婚年纪,家庭背景和工作是否稳定,也是择偶的主要标准。“为什么东北近几年与中国其他地区,在经济发展、观念意识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东北而去北上广深发展?基于即将毕业选择工作的这一人生拐点,这个略带荒诞的找狗和找工作的故事思路就逐渐形成了。” 在那之前,蒋佳辰已经写完了剧本《不治之症》,并入选首届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全国15强,却因没能找到投资而只得搁置。蒋佳辰没有气馁,而是转而写其他剧本。 在饭桌上听到那个东北青年和狗之间的故事后,蒋佳辰当晚便开始写《寻狗启事》的剧本,次年春天完成了万字初稿,当时,这部剧本还叫《人模狗样》。 蒋佳辰把剧本初稿投到由合一影业和香港国际电影节联合举办,旨在发掘新导演的“早鸟计划”,在亚洲范围内的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投资。 今年4月,这部由香港国际电影节监制、优酷投资的方言电影在香港电影节首映,并在随后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新人奖最佳编剧提名和最佳男主角。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即得到了如此的肯定,让蒋佳辰倍感压力,却也使他备受鼓舞。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让蒋佳辰更加坚定了创作的信念,“会一直拍下去”。 对许多曾和他一样,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这一行的创作者,蒋佳辰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坚持很重要,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的确非常有价值。你要相信这件事儿能成,它就一定能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相较于从前的深居象牙塔、两耳不闻窗外事,蒋佳辰如今也更积极地“走出校园”,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参与到更多与电影创作有关的活动中去。今年,蒋佳辰带着《寻狗启事》参加了今年的长春电影节,影片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采访前,蒋佳辰才在第五届丝绸之路电影节参加完看电影举办的“青蓝计划”,从西安回到学校。 面对今年影视行业的巨变,蒋佳辰的信心也并未受到影响,“就像你拍一部电影,你想让它能上映,你就得先拿到龙标,这就是规则,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改变规则的时候,就别多想了,把东西做好就行了。不管风向如何变化,只要作品足够好,就一定会得到认可。” -end-

  •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你是一位电影爱好者,但是有时会感到困惑:电影票攒了一大堆,跟朋友聊起却还是张口结舌?文艺片看得昏昏欲睡,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演技的好坏如何评判,仅仅是真实就够了吗?你是一名影视从业者,但是有时也不能理解:电影看了几千部,亲自上手却总感觉不对?视听语言的原始出发点是什么,如何能找到独创拍法?为什么作品褒贬不一,判断导演水平的根本标准是什么?事实上,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理解为是创作者在试图表达,而观赏者要想理解,并形成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尝试去学习留意对方的“语言”,电影同样也不例外。导师简介杨超国家二级导演 |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 新锐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导演作品《长江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导演《待避》获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奖,台北电影节国际学生电影银狮奖;《旅程》获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长江图》入围2016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是当年华语电影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斩获,并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和最佳音效奖。一、当我们谈论演技时,我们在谈论什么1、从舞台上的演员到电影中的人2、电影中人的一切魅力,都在真实的基础上3、什么叫演技——仅仅真实就够了吗?4、为了这种魅力,电影演员付出了什么 二、电影表演从戏剧和文学中突围1、导演决定观众看什么(上)2、导演决定观众看什么(下)3、导演决定观众怎么看4、电影表演是演员和导演共同完成的三、电影的源代码——视听语言的底层秘密1、视听语言的六变量:景别,角度,焦距,光色,运动,声音2、分切与重组时空——好莱坞基本语言3、找到独创拍法是永恒的难题四、好导演最大的苦恼——寻找独创性的视听语言1、寻找空间与角度2、节奏——玩时间的魔法3、把电影拍成音乐(视听流)五、MOVIE动的奇观——越来越快,越来越满的视听语言1、东方武侠动作片的武舞传统和动作设计传统2、华语武侠动作片的优势真的存在吗?3、不只是动作片,好电影都在创造动的奇观六、慢片怎么看——艺术电影到底在干什么1、类型——文艺——艺术2、摆脱了类型模式的艺术片3、不依靠故事的强大导演——创世4、导演消失——无导演的尝试5、最新视听探索七、空间——物质(超)现实的复原1、电影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物质现实的复原首先是空间的复原2、超——物质现实的复原:场景奇特,超越现实3、展现空间的方法4、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八、爆燃时刻1、分镜头体系2、长镜头迷狂九、大众爆款和小众神片1、大众爆款2、小众神片3、华语纪录片的独秀4、爆款和神片的区别在哪儿5、既是爆款又是神片的《黑客帝国》十、《教父》为什么能看20遍1、《教父1》的主线分析2、 《教父1》的主人公目标分析3、《教父1、2、3》的AB故事概述

  • 拉片 | 电影如何开场?当然要向这部经典恐怖片学习

    《闪灵》是大师库布里克拍摄的经典恐怖片,在悬念的营造等方面都对于后来惊悚片的发展给予了借鉴。在镜头语言上,库布里克用了非常多有效的方法来营造悬念,比如美术方面,整个宾馆的布置,空旷,高挑的房梁上悬挂的白炽灯,重复菱形图案的地毯,大色块饱和度很高的彩色房间,都造成一种变异的压抑的感觉。而斯坦尼康手持低角度跟拍镜头,两极镜头的使用也成功的营造出恐怖氛围。《闪灵》的开场突出视觉上的感受,尽管我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个角色露脸,但氛围和隐喻已经到位了。一开始全景镜头在一座湖上平移而过,立即产生了一种迷失感。然后从高空中鸟瞰,我们看到一辆小汽车沿着悬崖上的道路行驶。可以明显感觉到乘客的孤立无援,似乎他们正驶入未知领域。戏剧性的伏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当我们看着这辆车沿着悬崖边缘行驶的时候,一个家庭濒临崩溃边缘的形象跃然而出。虽然《闪灵》有许多场景被人称道,但我仍然认为开场要盖过其余全部。它单纯凸显了导演的才华横溢,无论在他之前或他之后,也许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他更会利用空间和地理位置了。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推镜头,从构图方面上是一个非常规的构图——倾斜而且不稳定的画面,下边的水反射着两边山脉的倒影,导演从开始就给观众灌输了一种真实与虚幻同时存在的很不安全世界。从而也定下了这部影片恐怖灵异的基调。 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跟拍镜头,而且是俯拍,俯拍可以暗示出有一种强大的具有支配作用的可怕力量在逼向画面中小汽车里的人物,而且由于构图中的面积对比,两边巨大的森林向这辆小汽车压迫,这给观众传达了一种压抑的情绪。另外由于长时间的跟拍镜头,使得我们感觉到小汽车中的人物,正被引领着进入一个未知的地域,一个不安全的,充满着灵异恐怖的领域。 这也是长时间的跟拍镜头,同样地,两边巨大的山峦似乎都向小汽车压迫着,也给传达了一种压抑的情绪。而小汽车中的人物,正被引领着进入一个未知的地域,一个不安全的,充满着灵异恐怖的领域。 身后的黑白老照片交代了酒店年代的久远。 主人公杰克和酒店经理之间进行的长时间的对话的机位设置没有使用外反拍,即过肩镜头,而是内反拍。这说明出双方的孤立性。也说明这个大的环境“孤立了”他们。后来的大雪和通讯设配的“毁坏”则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这个镜头杰克俯看迷宫,所有的出口和死路尽收眼底,预示着杰克终将成为这场神秘游戏的主导者。这是这个镜头的预知性。其次,从构图上看,杰克处在画面的中央,也说明杰克的在这场游戏中的主导地位。最后,从色彩上看,杰克把冷色调和暖色调一分为二,实际上,暖色调还偏多一些,这暗示出邪恶的力量正在向杰克逼近。 这个紧接着上一个镜头,是杰克的主观镜头,也很好成为联系杰克和他妻儿的“纽带”,前面有镜头交代了这对母女处于这迷宫中,只是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母女俩在杰克的“监视下”。而看到这里我们就完全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母子在这巨大的迷宫里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而且预示着她们必将成为杰克的“玩偶”。这运用的面积对比,巨大的迷宫和渺小的母子俩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镜头的构图运用的十分巧妙,温蒂背后的淡黄色的部分就好像是一个框子,把她牢牢的框在了里面,而这里的“框”就象征着一种强大而邪恶的力量,而这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杰克就是或者将要成为这种强大而邪恶的力量。这个镜头也巧妙的运用了色彩对比和面积对比,两边大面积的深色将温蒂夹在中间,表现温蒂马上将要受到这种邪恶力量的压迫。而从她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此时她还感觉不到这种压迫,而这两者则形成了很好的对比——环境所渲染出的压抑感和画中人物的“喜悦感”。同时这个镜头也是一个预知性的镜头。这种预知感将在下个镜头很好的体现出来。 这个镜头是上个镜头预知性的体现。这个镜头就是随后发生的杰克对温蒂的呵斥,这种针对温蒂的压迫感则由刚才的预知变为现实。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杰克身后的火炉和老照片。杰克身后的火炉与老照片象征着亡灵的复活同时也预示着杰克心中罪恶的火焰已经燃烧了起来。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音效的运用上。小丹尼骑着小车在这个“封闭”的旅馆的走廊里“逛”,就在他在一个拐弯处拐弯时,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咚”的一声钟声,随即在走廊的尽头就出现了两个不是真实世界里的小女孩,这里的“咚”的一声钟声,既外化的表现出此时小丹尼的突如其来的心理恐惧,揭示了他此时的内心活动,也反映出此时那两个小女孩已经死了(钟声的暗示)。这体现出声音可以反映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即声音的表情性的功能。而这里所说的声音则是一种超现实声音。 这个镜头运用的十分巧妙,利用镜子来表现杰克的双重性格,这一次,将小丹尼夹在了杰克与镜中的杰克中间,小丹尼身后的黄色门框预示着小丹尼的身陷险境。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色彩的运用,通过冷暖对比,杰克的背景一边是冷色调一边是暖色调,外化出杰克此时正在矛盾中挣扎着。这也成为杰克走向邪恶的开始。这是色彩在外化人物性格和人物在当时的环境下的状态所起到的作用。这体现的是色彩的视觉心理作用。 这个镜头同样运用了冷暖的对比,杰克身上的暖色与周围的冷色。象征着邪恶的力量包围着他。 这个镜头和上个镜头的原理一样,也是运用了冷暖对比的手法,此外增加了面积对比的手法。周围的大雪景的冷色调包围着这家亮着几盏暖色调灯的旅店,象征着被一种强大的邪恶的力量所包围着。此外天色的昏暗更增加了这种邪恶的气氛。 酒店里到处都挂着老照片,看似安静的酒店,却“潜藏”着那么多的幽灵。而这些幽灵恰恰将预示着他将要遇到灾难,这幅画面中也有面镜子。更多干货知识、拉片内容、新课预告,快关注新片场学院了解一下~

  • 中国导演镜头下日本变态宅男的残酷之爱

    2018NEW ERA青年电影季,由张大尉导演、编剧的短片《杯子蛋糕》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剧情片三项提名,这部影片因独特的日系风格、科幻题材而备受瞩目。明天,这部短片也即将在剧情短片单元展映。科技宅男的残酷之爱《杯子蛋糕》的故事发生在日本。长相可爱的女高中生广濑唯过着平凡而美好的高中生活,每天和熟悉的人打招呼,走在同一条上下学的道路上,兴趣爱好则是做蓝色的小甜点“杯子蛋糕”。土山茜 饰广濑唯 班里有个经常被霸凌的男生,叫荒井和彦。每次被欺负之后,荒井都会带上自制的VR眼镜,在虚拟世界中向欺负他的人施暴,用更残忍的方式。 山岡竜弘 饰 荒井和彦 某天,荒井又挨揍了,出于善意,广濑唯给了他一个亲手做的杯子蛋糕。扭曲而强烈的爱在荒井和彦的心中发芽生根,他要利用自己擅长的科技手段跟心爱的广濑唯永远在一起……2014年,火爆的VR技术引发了张大尉对于科技的思考:“我觉得科技有可能会有两面性。大多数人将VR都用在了文化、娱乐等好的方面,但VR带来的虚拟世界有可能会扰乱人们的生活”。由此,他写下了《杯子蛋糕》最初的剧本大纲。导演 张大尉14年就写完的剧本大纲因为一些原因就此搁置,直到17年回国之后,张大尉和编剧陈笑一起完善了故事,将剧本修改为站在女生角度去叙述,带着观众从受害者的角度探索一个男生对她执着的爱,才有了现在的《杯子蛋糕》。《杯子蛋糕》海报对于短片中呈现出来的日系风格,张大尉表示,“我想要表现出科技和男主角的心理变态,带给观众极致的心里的感受。我觉得科技和心理的结合来说,日语背景和日本演员是最能表现出来的。短片参考了《新世纪福音战士》《红辣椒》《攻壳机动队》等动画。”但此次去日本参加影展使得张大尉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日本电影节的人说这不是日本电影界的风格的片子。可能是我融合了太多元素,这个风格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杯子蛋糕》以科技为外壳,讲述了一个独特的爱情故事:”男主角荒井的爱恋是孤僻而又深刻的,这份爱源于别人对他的一个善意,他像抓住一个救命稻草一样,认为虚拟世界是更好的,想给女主创造一个完全的虚拟的爱情。““我想讨论的是,爱情到底是百分之百的占有还是给你爱的人自由,哪怕她是想远离。利用技术手段,不顾一切,让爱人留在自己身边,就是真的爱情吗?如果整个世界都是假的,那么在虚假的世界里边的真的爱还是有意义的吗?”七天半的《杯子蛋糕》拍摄记《杯子蛋糕》拍摄历时七天半,辗转于东京、北京两地。”团队大约七八十人,大场面用两台双机位拍摄、小场面用单机位、还有照相机和VR摄像机。“为了找到合适的日本演员,张大尉与日本制片一起飞往东京,在三百多位演员中面试了一周。这些日本演员也的确在拍摄中带给他很大的惊喜:每天早上开工前提前半小时到场、为了让语言更口语化主动修改剧本、一字不差地全篇背下台词、每场戏都演出强中弱三种情绪……张大尉坦言:“这是我合作最愉快的一次,他们特别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所以自己会在私底下做很多功课,让我觉得很佩服,很值得。他们的敬业精神也会感染到其他部门。” 前段时间在《杯子蛋糕》中饰演男主角荒井和彦的山岡竜弘还获得了2018AFMA北美华人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对于他的演技和敬业精神,张大尉提起来也是啧啧称奇:“有一场男主戴着眼镜,然后要打那些模特,他当时带着的道具VR眼镜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他就记住了所有的动作和走位,包括什么时候会打到自己、什么时候受伤,每条都演得一样。”“剧本第一,演员第二,没有这些演员,《杯子蛋糕》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张大尉坦言。拍摄过程中也有会有灵光一闪的创意。比如片尾字幕处的全景圆形画面,男女主角在圆圈中不断走动。这源于张大尉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VR摄影机的小视频。”VR摄影机拍摄后有一个3D转2D的功能,观众裸眼也能看到3D效果,是一个全景的2D画面。这个东西不是常规使用的,我想把它用到我的电影里边,但是实际上它的分辨率是很低的。所以我放到了片尾处,作为一个字幕设计。“全片拍摄完成后,张大尉自费做了后期,片子的剪辑、特效都在美国完成,有着偏美式的音效、声音及明朗的剪辑节奏。中国导演、日本演员、美国后期,形成了独特的《杯子蛋糕》。掌握世界元素的多面手本科毕业于中央戏剧院戏剧管理系的张大尉,后前往南加州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编剧、制片。留学期间,他不光接触到英语文化,还有各国文化。“我觉得电影是一个世界语言,各国的电影人都需要具备共情能力,不应该只局限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应该像李安导演那样,可以驾驭不同题材不同故事背景。”实验性质的国语黑色幽默实验短片《爬树》、韩语古装片《银花公主》、日语科幻片《杯子蛋糕》,张大尉在自己的作品中试验着各国语言、元素。他利用这些不同的语言、不同元素的试验快速积累经验技巧。“我把韩语古装、日语科幻,西班牙现实主义全试了,这些元素、拍摄技巧我以后还可以组合使用。”《爬树》海报在与不同国家的人的合作中,他吸取着多元文化的优势,“美国有一套自己的工会制度,日本人很较真。韩国人很外向。可以把视点放大,看看世界上其他人怎么过。除此之外,张大尉还有着更长远的考虑:“出于国内的市场考虑,未来我拍摄外语片的机会很少,现在的这些经验很珍贵很重要。”即将成为一名职业导演的张大尉在2016年张大尉成立了“黑猪精工作室”,近期工作室与腾讯影视合作推出了网络电影《神笔奇侠传》,还制作了毛不易的MV《借》。毛不易《借》未来,张大尉想成为像斯托弗·诺兰那样的导演。NEW ERA青年电影季也将和大家一同见证许多像张大尉一样的青年导演的成长。-end-

  • 六楼:在镜头面前自然地生活 | NEW ERA青年电影季最佳纪录短片

    在上周结束的NEW ERA青年电影季颁奖典礼上,最佳纪录短片奖由《六楼》获得。著名电影剪辑师孔劲蕾、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将奖杯颁发给了导演刘佳韵。刘佳韵的第一部片子,拍的是自己的外婆。《六楼》拍的,则是自己的奶奶。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她,称自己从来不是一个认真的好学生。就是这样一个“不认真”的学生,最终获得了NEW ERA青年电影季最佳纪录短片。献给「家人」身为泉州人的刘佳韵,决定回自己的家乡,拍摄一部毕业作品。泉州是 “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比较闲适的小城市,但我对泉州至今都觉得不是很熟悉,因为大学、研究生去了好多城市。各站停靠中,于她来说,最难忘怀的却是亲情。从小到大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她,在价值观形成的青年时期,奶奶,是给她带来最大影响的人。我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的奶奶和传统的奶奶不太一样,她是那种女强人,年轻时是解放军,所以她的思想特别开明。我学电影,一般老人家都不支持,会觉得很辛苦又不是什么稳定工作。奶奶也很心疼我,但是她的表达方式是,你想做的事情我就支持你。拍一部关于生活的片子,是刘佳韵想了三年的事情。而选择拍奶奶,对她来说则像是去履行某种关乎感恩的仪式。头两年回去,上楼梯的时候,奶奶都是健步如飞。这两三年,她开始一格一格地走。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戏剧冲突,我们长大了,正要飞的时候,抚养我们长大的人却老了,飞不动了。平时你也不会总跟她说,我有多爱你。那我就需要把这些影像记录下来,可能二三十年后再看,还是会有很感动的感觉。以纪录片的形式来拍自己的奶奶,她不是没有犹豫过,也想过要不要找演员。但在刘佳韵的心中,归根到底想拍的,是“真实的生活”。而《六楼》正是记录了她真实生活的具象化片段。老人九十多岁了,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我没有办法写个剧本让她跟着(剧本)走,但最后决定还是拍我自己的奶奶,毕竟这是一个很个人的想法。奶奶对我的关心,虽然不是很激烈,但是很真实,这种东西如果我要找演员来演的话,肯定会很做作,如果我跟她没有那样的感情,演出来肯定就不是那么自然了。“在镜头前面自然地生活”《六楼》中一处动人的场景,是奶奶和“我”共同躺在床上,相视对话。这个场景实则是拍摄过程中的一个“意外”带来的。那一天我确实是不舒服就倒下了,本来是什么都拍不了,要特别感谢我的摄影师,他觉得可以抓拍一些镜头。我用的是跳剪嘛,摄影机在那录了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真实化的纪录方式,甚至让老人没有意识到镜头的存在。我跟她说,这是一个作业,我要拍你,她就说,好。很无所谓的感觉。相机摆在那里,一开始她会看,后来就不太理睬了。整个拍摄环境很简单,就发生在老人日常生活的住处,拍摄过程中没有打灯、收音,只有刘佳韵和摄影两个人。摄影师奶奶也认识,她就觉得我们俩就是玩儿呢吧。没有把这当成在“拍戏”,所以她就是平常心对待。如果拉上灯光、收音,家人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大事儿。就会变成问我“你希望我怎么样”,而不是说“我就是这样”。因为拍摄的对象主要是老人,《六楼》大量地采用抓拍、固定机位。大部分都是直接抓拍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他们就在镜头前面自然地生活。摄像机对刘佳韵来说,更像是一种纪录生活点滴的工具。她仿佛不是那个掌控镜头的人,她只是自然地纪录,让故事自然地流动、发生。我不想去打扰奶奶的生活,打扰这个真实性,我可以在美术啊,灯光啊,在收音上都能够更好一些,但是相较于工艺,我更看重的是真实性。拍摄是一场事关人生的纪录对于那些风格化的导演来说,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具有阶段性的标志。而刘佳韵采用黑白影像、4:3画框,求的却不是个人风格化,而是出于“怀旧”的考虑。黑白最直接的原因是,我没有时间美术、打灯。当然我也希望是黑白的,4:3也是为了复古,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就很少有宽画幅。这也是摄影师给我的意见,整个画面的感觉,我看了之后就觉得特别对。拍摄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段回到小时候的旅程。拍摄者既是一个参与者、当局者,也是一个旁观者、聆听者。看着奶奶一步步爬楼梯,我会觉得我抽离到场景之外了,我变成了一个摄像机,变成了一只墙上的苍蝇,看着这一切,我不是生活中的人了。4:3画框会很有一个摄影机的感觉,从而有种从生活中抽离出来去看生活的感觉。摄影机纪录故事,也刻录下我们的情感。对于刘佳韵来说,人生各个阶段,最好的铭记方式就是,用摄影机去纪录。 这是我对于前二十年生活的一个记录,在这个阶段我要打这么一个点。可能再过二十年,那个时候又有别的体验,我会再拍一个什么片子,也是很个人的,又打一个点。之后回看,是一个人生的纪录,这也是我最开始想学电影的一个原因。电影是对于人生一个很好的纪录的过程。“最满意的是,我拍完了”当谈到投资与拍摄团队的时候,刘佳韵坦言“没有投资,特别便宜”。团队就我和摄影师两个人,大部分的钱在于我们回泉州的路费和住宿费。我们就拍了五天。我用的是FS7、收音用的是H6、罗德的那个杆、一个三脚架,我们就带了这么一点设备。所以花的钱很少。《六楼》作为一部毕业作品,却不是刘佳韵必须拍的毕设,她学的是编剧,这不是一份强制性的作业,因此是否能坚持拍完,成为了最大的挑战。对于作品我没什么不满意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我能不能把它坚持下来。它是一个我酝酿了三年的东西,去香港之前就想拍的东西,是我探索亲情题材的东西,所以这个东西是我一定得去做的。「六楼」之后获奖并没有给这个年轻女孩的心境带来很大的波动,她并不排斥拍商业性质的短片,但心底最喜爱的的,还是拍亲情题材。如果有人想要找我拍的话,我也可以拍。如果纯从个人出发,拍一部片子的话,可能得再有个一二十年的积淀,生活经验很重要,我还是会多拍亲情的东西。谈到艺术和商业的差异性,她认为两者“并不矛盾”。现在很多商业片是投资大小的区别而已,如果说纯粹自己拍片的话,要先自己喜欢才行。如果说为了养家糊口,那拍商业片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商业片很锻炼人,你的节奏,怎么样说好一个故事,都是很锻炼电影人的东西。拍摄影视作品,对刘佳韵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首先得“打动自己”。我觉得大家的情感是有共通部分的,你要是自己很受感动的话,那肯定别人也会被打动。有共鸣就会有喜爱,让观众产生共鸣就很好了。让观众产生共鸣,她已经做到了。新片场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1 ... 4041 42 4344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