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拍摄 - 摄影
  • 干货 | 十种景别类型,你知道几个?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通常有以下几种景别,我们逐一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全景中,人的头顶以上和脚底以下留出了充分的空间,画面的信息很多,包括空间结构,演员的大幅度动作等,并且相对开阔的空间也可以让多个演员同时出现在镜头中。和全景不同,头顶依然留有空间,而画面下方则是取到膝盖上方一点点,功能类似全景,只是取景范围相对小一点。中景另外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 Cowboy Shot。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年的美国西部片拍摄牛仔把枪时经常使用这个景别,因为取景的范围刚好在腰部以下别枪的位置而得名。拍摄手放下拔枪的镜头时,也不会裁掉手的画面。需要注意主体头部依然留有空间。画面底部要到腰往上一点,当你想让画面中的演员表现出更多情感,可以使用这个景别。它可以让演员在取景范围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多种情绪,同时也能包含到其他演员和少量环境信息。这个景别中,人物头顶上方仍然需要留出一点点空间,可以充分调度演员使用面部表情,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同时还能进行少量的动作表演。不过这时,画面的重心会落在演员的脸上,特别是眼神上。这个景别用来表达演员的内心世界再好不过,画面上方通常到演员头顶,底部刚好卡到演员肩膀往下,刚好露出一点点袖子的位置。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景别,眼睛最好处于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头顶可以裁掉一部分头发,而下巴一下需要留出部分空间,另外还包含一点点肩膀。大特写时,头部上方裁掉了更多,而下巴则和画面底部有适当的间隙,这个景别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演员的内心活动。另外,在制作经费不足时,可以多用这种镜头,好处是因为几乎拍不到环境,所以在置景和打光上会更快,而且更简单、更便宜。镜头进一步靠近,画面中演员的下巴会被裁掉,只露出嘴唇周围的部分,这个是除了微距特写外,最大的景别。微距镜头可以让我们聚焦在身体特定的某个特定部分上,比如说单只眼睛、嘴唇、纽扣、鞋带等各种细节,这个景别我们在强调和放大局部时非常有用。常见错误最后我们来看看在拍摄这些景别时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取景时头部空间太多,这样画面重心会比较靠下,让人在视觉上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拍摄时的大忌是裁到关节处,比如脚踝、膝盖、腰部、脖子等,这样的构图给人的视觉感受会非常奇怪。在景别较大时,头顶空间留的很少,或者裁掉了头发的部分,这样感觉这个演员顶天立地,没有多余的空间,画面看起来会比较挤。不过其实景别也没有绝对的规则,当你使用熟练后,可以自己进行简化,根据场景设定的不同,景别的定义也会不同。最后提醒大家,拍摄的时候一定要跟摄影师沟通好,确保你们理解的景别大小一致。这里还有更多往期干货:干货 | 不同角度的光线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干货 | 日光的特性以及日光下拍摄技巧干货 | 室内基础三点布光技巧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拍!学会这些技巧以后难道不想亲手试试吗!新片场学院 · 线下实训从零基础到自由创作,面对面帮你快速提升影视实战技能,还有更多优惠哦!↓↓↓↓点击课程图片,了解更多优惠↓↓↓↓扫描二维码关注“新片场学院小豆渣”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

  • 影视摄影光色应用的深层干货,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文已获得作者@侯咏 (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编剧、制作人)授权转载。今天我在这儿讲的并不是电影摄影的基础理论,而是针对摄影专业观念的较深层次的探讨。它是我多年来关于电影摄影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称作我的摄影观念。有些观点可能令人感到惊奇,甚至改变“三观”,亦或不以为然。无论如何,仅作为一家理论,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几个观点,并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而详细的论据和论证就不能一一展开。01两个根本性话题1、摄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科书上传统的摄影基础理论对摄影的定义是:摄影是使用专门设备对实物进行其影像记录的过程,是一门真实记录现实的艺术。也就是说纪实性和真实性是摄影的本质。但是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摄影艺术更为核心的真谛其实并不是仅仅复制和纪录现实,反而恰恰是改变和创造我们眼中的现实。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是小学毕业了。2、摄影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书到用时方恨少,捡到篮里都是菜。”所以说,素养多多益善。这里别的不说,只谈绘画的修养,这是最最基础的,也是摄影师能否成为研究生的必要素养。你不一定会画画,但一定要懂得绘画原理,比如素描的影调原理和色彩的冷暖关系原理。当然,如果不经过绘画的实践,你是不会对这些原理有深层的体会和感悟。如果你对这些影像原理的理解不深,你就基本上不可能达到一个至高的摄影水平。02光色应用是四大摄影造型手段之一我们先画出一个框架,弄清光色应用在摄影造型中所处的位置。教科书将摄影造型手段分成四大类,而划分的方法有两种:1,构图、光线、色彩、运动;2,构图、光学、光色、运动。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分类,我们读书时就这样学的。第二种方法认为光和色是一种无法分割的手段而将光和色合而为一。另外增加了光学。光学主要指摄影的成像元件,也就是属于实体工具的镜头、滤色镜等。同时也是指在摄影创作中使用这些光学工具的方式方法。其实,造型手段就是指方法和技巧组成的技艺总和而并非实体工具。因此第二种划分中的光学造型手段,不包括定义为实体工具的光学部分,只指向非实体的方法、技巧所构成的手段。这样的分类似乎不够严谨。另外就光色一体的概念而言,虽说有光才有色,有色必有光,光色是不可分离的。但在教学上还是将光线和色彩分别分析和讲授才更加方便,才更有利于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暂且折中地划分为五大摄影造型手段:光学、光线、色彩、构图、运动。我们在此所谈的“光色应用”就是其中的“色彩”范畴。03摄影光色应用中,应该改变和抛弃的常规概念和习惯用法1、白平衡白平衡是光色造型的基础概念,是摄影光色控制的前提。它是针对技术基准控制方面的概念。例如光学镜头色差和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显色性等等,都是为摄影师提供的摄影工具所必须制定的技术标准。就像我们要为地球制定海拔高度和格林威治时间以及摄氏0度一样。但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它忘掉。为什么?现实中不存在纯白的色光和纯白的物体,画面中也不存在纯白的颜色。“标准白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这个相对的白色概念有具体的控制方法,摄影师在进行创作时也不要将它作为色彩运用的标准。因为摄影师运用色彩造型就像用不同温度的水来营造不同感受一样,而不能将现实中不同温度的水都控制在0度左右。再用绘画来举例:梵高并不是用纯粹的蓝色画出天空的颜色,而是用其它不同的颜色画出蓝色的感觉。同样,摄影师的创作并不只是为了还原物体和环境原有的色彩,而往往要通过改变原有的色彩来表达摄影师各种不同的色彩感受。以前胶片时代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概念就是“色彩还原”,是指彩色胶片在生产、拍摄和洗印加工过程中,其色彩与原景物色彩的一致性标准。它是胶片研发、生产厂家和洗印厂专门为控制胶片感色性而设定的专业技术概念。也是与现在“白平衡”相类似的概念,应该在摄影创作中忘掉的。设想,如果摄影师们在每个画面中都严格地还原了物体的“原本色彩”,所有的白色都一律控制成“标准白色”(如果物体的“原本色彩”和“标准白色”能够真正确定的话),那岂不是自动放弃了摄影创作的色彩表现手段,真正成为“一张白纸”(调白平衡)走遍天下了?2、CTO、CTB和色温概念CTO、CTB这两个系列的色纸是我们以往最常用的,也是可以走遍天下打通关的。其实它们并不是调整光线色彩这一概念的色纸,而是胶片时代为了灯光型和日光型相互转换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专门用于色温调节而设计生产的。英文Color Temperature Orange、Color Temperature Blue就说明了它们的原始功用。色温的概念和白平衡一样,也是一个技术标准,用于表示光源颜色的物理量。从色彩的角度来说,色温的高低仅仅包含了暖黄色域和冷蓝色域,而绿色、紫色、红色等色彩却很难用色温的数据来准确表示。所以,我们在运用色彩进行创作时,要丢弃色温的概念,将所有颜色的色纸都当作绘画调色板上的颜料看待。虽然CTO和CTB都有不同深浅的型号(全、1/2、1/4、1/8),它们所矫正的色温数据均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差异并不改变光的色相。而调色板上的颜料则是具有不同色相的。我们要使用具有不同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色光来完成摄影光色的创作,这也是摄影“用光作画”的意义所在。“用光作画”不仅仅是指光影。比如我们需要使用偏绿的黄光或偏紫的蓝光这种微妙的色光造型的时候,CTO、CTB以及色温的概念就根本帮不了你。它们只能作为色彩缤纷的调色板上的个别颜料偶尔被使用,而不能让调色板上只有CTO和CTB这两种颜料。我们仔细想一想,全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影片其实就是只用了CTO和CTB这两种色纸拍摄完成的。对于电影的色彩这应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更恐怖的是我们还有很多摄影师、灯光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继续只扛着这两卷色纸闯天下。3、色温平衡、统一色温的概念类似上面所说的另外一种习惯性做法也是相当可怕的,就是将一个场景中的所有光源统一成一个色温数据进行拍摄,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以前很多技术控的摄影师和灯光师严格地检查每个灯泡发光的色温数据,努力将其统一在一个数值上。这个行为应该是灯泡制造厂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环节,而不是摄影师要做的。造成这种错误做法的根本原因就是统一色温的错误概念,严格地讲应该是对“色温平衡”的概念错误地理解造成的。以前教科书教我们严格控制光源的色温,将色温控制在一个条件下。后来发现现实中没有色温完全一致的光线环境,绝大多数场景的光线都是混合色温照明。不是有其它光色的光源,就是有不同光色的反射光(受不同色彩的物体或环境影响)。摄影光色应用的根本任务就是寻找现实光线中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光色变化,而不是将光色统一成一种单调的色光。这与白平衡的概念相似,都是与摄影的光色创造原则相违背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欧洲的低成本影片的摄影光色自然而生动,层次变化丰富,冷暖关系无比美妙。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中外很多影片中的场景却都是在统一色温的条件下拍摄的。特别是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也许因为条件太好,使用大量大功率的人工光源,将自然光光色中微妙的冷暖关系一扫而光,画面中仅剩下物体固有色。这种光线条件下暗调或高调的画面色彩表现很难有透明感,就是正常影调下的光色表现也趋于单调乏味。我将此类风格称之为“彩色素描摄影”。4、习惯性色温设定大部分摄影师的习惯做法是:日景环境中将摄影机的色温设定在5400K左右,灯光环境中将摄影机色温设定在3200K左右。虽然摄影机的色温设定仅仅是为监视效果服务的,并不会改变所记录的画面数据的色彩表现。但作为现场监视效果来说,这样做会影响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掌控。就像曝光控制一样,应该把基准曝光点放在动态范围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而不应该放在顶端或底部。同理,色温的基准点也应该放在光色区域的中部,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光色的变化范围,更好地安排不同光色在画面整体色域中的位置。而很多摄影师在所有日景场景中使用一个色温设定拍一天甚至几十天如一日,这就更有问题。问题不在这种做法本身,而在于对色温设定和光色表现的概念理解不清。5、泡沫板(米菠萝)作反光板泡沫反光板学名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又名EPS板,俗称“米菠萝”。由于它接近标准白色,反光率高,便宜轻便,所以经常被当作反光板使用。但是我要告知大家,我们在摄影创作时一定要慎用,而且不仅仅是泡沫反光板,所有的白色物体作为反光板都是如此,为什么?白色物体作为反光板,其作用和目的就是反射入射光,使物体的背光部分的亮度提高,同时对其进行结构刻画和光影造型。问题不在包括泡沫板在内的白色物体本身,而在于反射什么入射光。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将物体的主光用反光板反射到暗部,这样做必然会在提高其亮度的同时,将原本的暗部散射光取而代之,同时就必然会冲掉原本散射光所具有的环境光色,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色温平衡”的状态,而使主光与副光、物体的亮部和暗部的光色相一致,丧失了自然光中物体受环境光的影响所具有的微妙的冷暖反差和丰富的色光变化。造成物体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的失真效果。6、拍摄光色不足,后期调色弥补很多情况下摄影师在现场要么由于条件所限、要么是信心不足、或者懒得费事、或者掌控失误等种种原因,总会依赖后期调色来弥补现场拍摄时光色的不足。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模式。但真正有调色经验的摄影师都知道,后期调色实际上只能够“锦上添花”,根本无法“扭转乾坤”。也就是说,后期调色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修饰性调整,要想大幅度地改变原始画面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构成,可以说那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硬要这样做,其结果将会是画面色彩失真、色调浑浊、色阶层次不清、冷暖比例失调、色彩与物体质地剥离。不仅如此,还会严重影响画面的影像质量。所以要记住,优美的画面色彩一定是摄影师先天造就的。再优秀的调色师和调色软件都不能成为大变活人的魔术,用来挽救先天不足的摄影画面的色彩缺失。04几种摄影光色应用的典型效果分类及案例1、 单一色光(白平衡):《年轻气盛》、《越界》2、 单一色光(偏色):《美错》、《万物理论》3、 单一色光(消色):4、 冷暖对比色光(自然光):《荒野猎人》5、 冷暖对比色光(人工光):《巴黎五区的女人》、《真探》6、 冷暖对比色光(强化人工光):《激战柏林》、《恍惚》05画面色彩的构成与光色经营的核心就前期拍摄阶段而言,画面的色彩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光色,二是物体固有色。物体固有色是由美术和服装等造型部门控制的因素,不属于摄影掌控范畴。摄影所能控制的就是光色。现实中物体的色彩永远是被光所影响的,也就是说光色决定物体的颜色。摄影的光色造型就是建立在光线改变物体固有色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光色来完成摄影的光色造型。借用解释构图概念的词汇“经营”来表示光色造型似乎更为贴切。那么光色经营的核心密匙是什么呢?我们用一把尺子来衡量那就是控制光色的冷暖关系。如果我们把一个环境中的光线统一成一个色温条件,那就丧失了光色中丰富的冷暖变化和对比,那光色中的色哪去了?画面上的色彩就只剩下物体的固有色而失去了色彩一半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家还要了解色彩对人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及其规律。不同色彩对人会产生不同的直观感受。低色温黄暖色光让人感到温暖,高色温青冷色光使人感到清凉。例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让人感到兴奋,在西方代表扩张和暴力,使人产生焦躁和不安,蓝色表示希望,让人感到安静,同时也使人产生孤独和凄凉感。再比如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条色带的宽度是按37\33\30的比例制作的,但看上去感觉三色宽度相等。原因就是不同色彩给人的膨胀感和收缩感不同,三色等宽会让人觉得红色的面积最大,蓝色最小。这就证明色彩对感官和情绪的直接影响,有一整套惯例和规律。所有这些有关色彩的因素都将化为色彩的核心——冷暖关系。我们在经营光色的过程中就是在经营色彩的冷暖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慢慢去体会。00作者简介侯咏摄影师、导演1960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与成就1、作为摄影师1983年,首次担任摄影师拍摄影片《九月》,从而正式开始电影摄影师生涯。1984年,拍摄田壮壮导演的影片《盗马贼》。1985年,担任传记影片《孙中山(上下)》的摄影师,并凭借该片首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还拍摄了《一个都不能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夜色撩人》、《我心雀跃》、《泡芙小姐》等影片。之后,又因在影片《晚钟》、《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摄影造诣,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荣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2、作为导演1991年开始从事导演创作,执导影片《天出血》。2004年执导的影片《茉莉花开》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执导的历史剧《卧薪尝胆》获得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执导体育题材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执导年代剧《闯关东中篇》。2012年,执导年代悬疑剧《愤怒的摄影师》。

  • 罗杰·狄金斯亲述:我如何用一镜到底拍摄《1917》

    我们爱罗杰·狄金斯,他的人生是一部接一部的非凡电影,他本人是一个活着的传奇。他的视觉作品总是令人赞叹不已,而他制作惊人的摄影能力,以及运用这种技能来服务于各种精彩故事的能力,一直让我们所有人印象深刻。在《1917》中,罗杰·狄金斯再一次突破了自己的极限,难以置信的把视觉表现力更上一个层次。影片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况最激烈的时刻,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 饰)和布雷克(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饰)临危受命:他们要和时间赛跑,冒险进入敌区传递重要情报来阻止一场对1600名士兵的致命攻击。全片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是怎样一种感觉?这是本次电影中,罗杰·狄金斯在思考的问题。当然,这里的一镜到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镜头拍完整部影片,而是巧妙的利用剪辑点,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天衣无缝的衔接在一起,营造“一镜到底”的观感。影片更注重沉侵式体验,有几分鲜明的诺兰风格,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匠心独运把所有镜头场景组合成为一个镜头,用特殊的视角去全程追踪两名传递情报的国士兵。近日,国外著名影视人聚集的社区No Film School(简称NFS)找到机会与罗杰·迪金斯一切坐下来,就《1917》中的拍摄手法进行了一次深入而且趣味横生的对谈。尽管罗杰·迪金斯惊人才能远非一次访谈能够概括,但是在这次对谈中能够清晰的看到他对于故事而非技术的超强关注度,他在谈话中启迪着每一个摄影师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发展以及与其他人的合作。【内设剧透,闲人止步】01专注于故事而非技术NFS:您是如何对1917年之类的元素进行预可视化的?那个过程是什么样的?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与萨姆·门德斯一起编写剧本和故事是一件很棒的事,然而以这种特殊风格进行创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讨论,谈论脚本和谈论想法,我们与故事版艺术家合作,花了很长时间来勾勒出想法。我们开始为整部电影草拟了一些想法,但是后来全部被推翻,因为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我们在拍摄之前先跟George [MacKay]和Dean [Chapman]进行“真正的”彩排,我们走进了一个有木桩的农田,划出了战壕,划出了通往农舍的路,然后将所有东西规划出来与演员排练。这样做是为了了解每个场景要花费的时间,以及每个动作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进行特定对话需要走多长时间。就像任何电影一样,我们要先弄清楚如何拍摄。这是一场排练,但是我们是在预生产中进行的,因此在我们拍摄时,我们有了一个示意图,实际上它比故事板更有价值。我们对摄像机相对于演员和动作的每套位置都有一个示意图。我还用一台小型索尼手持傻瓜相机拍摄了所有照片。因此,我在每次拍摄中仍然保留了某些瞬间的帧,并用示意图打印出来,这样我就可以与操作员进行交谈,然后决定到时候谁更方便,在哪里角度拍摄比较好。NFS:您提到了一件很多电影制片人都在谈论的事情:专注于故事而非技术,或正在使用的任何工具。但实际上好像很少有人这么做。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实际上,这有点类似我第一次和萨姆一起拍摄《锅盖头》时候,那时候我们几乎所有在战区的拍摄都是手持的,我们的思路是让镜头与角色有一种概念上的互动,或者说存在感。有时候我们会讨论说“要不要用一个这样的镜头来表现什么”,但是随后就又会有人推翻,说“这不对,如果这个场景是真实的,就不存在一个那样的视角”。《锅盖头》海报我们很看重沉浸感,希望观众看的时候有一个足够代入感的视角,这个想法有点难以做到,但是我们在努力。拍的时候,相机要去哪里?如何留在那个位置拍摄?后来我们选择只有在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饰)被击倒的时候,镜头才真正与动作分离。他醒来后,相机沿着他的视线离开他,穿过窗户,看到这个燃烧的小镇,火焰正在熄灭。我觉得这才是转变视角的好方法,现场大家也都说,“嗯,这是个好主意。”NFS:所以,当城里陷入战火的时候,有点类似《第三人》的感觉?罗杰·狄金斯:确实是的。影片有时候会有点“黑色电影”的既视感,但这种做法是为了突出角色的“迷失感”,他会觉得“这是做梦吗?”“这种真的吗?”。因此,我们希望营造一种噩梦般的效果。但是他跟黑色电影还是不一样。战火让黑暗与阴影充满了明亮的模式,我们清晰的展现了场景,所以当镜头晃过去之后,这些高大的结构会投射出更惊人的阴影,能够在镜头中变幻的阴影。02拍摄跟表演的配合很重要NFS:这是最困难的场景吗?因为有这么多复杂的灯光?罗杰·狄金斯:应该说每个场景都有各自的困难。但就技术挑战而言,对照明和效果团队来说这个场景很困难。这些光影都在一条规划好的线路上,必须让他们维持一定的长度才能够制作“一镜到底”,而且光影的亮度也要维持在合理的变化范围内,我们才能拍到合理的光。但是从技术上来讲,燃烧着的教堂的照明设备非常庞大,但也并不能因此就说这个场景比其他场景更困难,因为实际上分阶段进行相机移动非常非常困难,所以每个场景拍摄都很难。毕竟,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拍摄的并不是真正燃烧的战场,而是光影创造出来的接近真实的战场。NFS:在那样昏暗的场景中,是在考验相机和演员之间的默契吗?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这种方式协同工作是怎样的感觉?表演有不同的压力感吗?罗杰·狄金斯:恩,因为一个要拍摄的镜头可能长达八或九分钟。但是,拍摄跟表演的配合很重要。比方说,斯科菲尔德在影片快结束时跑到前线去了,当他跌落在战壕中时,摄像机开始安装在50英尺高的起重机上,跟着他一起进入战壕,然后取下相机放到另一个车上的起重机上跟着乔治一起跑,跑四分之一英里或者更多,然后随着爆炸一起“摔”倒战壕里。进行这样的拍摄,需要13次左右的握拍,有一个叫布莱恩的摄像司机,他要保持所有的同步。所以最后拍摄成功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兴奋。NFS:从剧组的角度来看,要确保精度达到最高水平一定很困难吧?Deakins:当然很困难,因为真的需要经常用摄像机进行技术上的排练,这样当演员真正在表演时,你才有最大的机会拍到最好的画面。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演员演的状态最好的一条,摄像机却没抓拍到,再来一次可能效果就会变差,所以我们做了很多排练。比如我们需要阴天,但是天气晴朗,我们就在等云彩过来的空隙里,一遍一遍的排练。不是让演员们进行完整的表演,而是通过排练来感受摄像机,确切地知道摄像机什么时候会在他们面前移动,什么时候会爆炸。这就是我们的诀窍。NFS:你提到了天空、云彩和自然光。用它工作有多大的挑战?那么多外部因素是如何与时间表一起工作的,它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罗杰·狄金斯:我们非常幸运,这些外部因素其实是最大的挑战。我有六个气象应用程序,我不得不经常查看一下,看着它们上的雷达,或者计算什么时候会有小块的云出现。所以我不得不判断…如果你拍摄的是5到6分钟的镜头,或者是农场里最长的镜头,也就是8到9分钟的镜头,而且整个拍摄过程都必须是阴天,那我们就要等。没有人会想在一个无法持续很久的云层里拍摄。让演员做一半,太阳出来了,那可不妙。所以说实话,真的很有压力,我会在现场说:“对不起,我还不想拍摄,我们再等等吧”。03摄影其实是个力气活NFS:您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您计算错误或者出现了故障,不得不说:“不,我们必须再来一条。”罗杰·狄金斯:这样的情况总是难免的,但总的来说,我是比较保守的,因为有些日子我们根本不拍戏,我们只是排练,只要太阳整天都出来,我们就一直排练。但是,这么做是一回事,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糟了,日程安排被打乱了”,好在我们最终是幸运的,拍摄总体是很顺利的。NFS:您是按照如何拍摄画面来分解剧本的?那么当您计划时,是否有希望延长拍摄时间的地方?罗杰·狄金斯:主要是萨姆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在表现上进行细分的领域。不同位置,不同场景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当你在德国隧道里的时候,你已经在片场了。按照场景开始分解,拍摄,然后进入下一个场景。但有时候我会说“我们需要停一下”。因为摄像机是在一个特定的设备上,操作员拿着它大概拍摄6分钟,然后需要休息20多分钟。这是一个相当重的机器,长时间的拍摄时,你必须非常安静,同时小心的操作这些机器。例如,在树林里,士兵在唱歌,我们想要从斯科菲尔德穿过树林,绕过士兵,直到我们看到他跑向前线。但我们想把整首歌作为一个整体,所以拍摄需要是连贯的。这么一来,操作员就没办法重复拍摄很多次,因为他的身体承受不住,他需要休息。有时候不只是距离比较远,还有操作上的难度。他要跟着角色一起奔跑,角色停下来的时候要一起急停,然后摇臂,旋转机器,拍摄,当角色重新奔跑又要继续一起奔跑,这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04伪“一镜到底”的奥秘 NFS:你是如何把“一镜到底”的切口藏起来的?我完全看不出来罗杰·狄金斯:因为拍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真的一镜到底,我们想要这样的效果,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切口。好在操作员也说“没问题,我能做到”,于是我们就拍出来了。NFS:在这样的顺序中,您如何做出可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镜头决策?在计划和决策方面也有困难吗?罗杰·狄金斯:早期,我用不同尺寸的镜头,LF,大幅面的Alexa进行了很多测试,我想在40mm上拍摄所有东西,因为即便它的焦距稍浅了4000万,画面依然在更大的格式。因此,如果你用的是常规格式的Alexa,就相当于32到35之间。所以,我们基本上决定用40毫米的镜头,有一些场景就像我们在35毫米的德国地堡里拍的,还有一些小场景,我们在河上拍的场景,在47毫米的镜头里拍的,但是我们整个拍摄的基本镜头是40毫米的。“我做的每件事都尽可能的简单,这可能是隐藏切口的诀窍。”*文章转自:No Film School原文链接:https://nofilmschool.com/roger-deakins-1917-one-shot

  • 稳定器拍摄对焦难?送上6个对焦小技巧!

    稳定器的运用,帮助绝大多数摄影师解决在运动状态下拍摄画面抖动的困扰,并结合其功能及模式发散富有创意、酷炫的运镜玩法。但同时带来的一个难题是,运动拍摄中的主体对象或摄影师总在不断移动,致使摄影师对画面里焦点掌控的难度大幅提升,时常容易出现失焦、不准确的状况。在使用稳定器拍摄时精准对焦就这么难?或许你只是没有在合适的应用场景中找到恰当好处的技巧。本期特别带来由B站旅拍短片Up主 HantaoTB 的6条经验之道,看他如何在使用WEEBILL-S拍摄过程中把焦点掌控自如。拍摄:HantaoTB / 设备:WEEBILL-S稳定器对焦的方式可分为手动对焦 or 自动对焦,两者各有优劣,适合的拍摄手法或应用场景不尽相同,不妨多亲身尝试看看以下哪些点更适合你使用。手动对焦 - 预设焦点 ZHIYUN在2017年率先推出了集成电子跟焦系统的云鹤2稳定器,其原理即手动对焦,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外置跟焦器,通过稳定器上的跟焦手轮实现对相机镜头的焦距调节。这种操作方式,对于单兵作战需要兼顾画面构图、运镜拍摄的摄影师或新手来说或许有些难度。在拍摄过程中不调节焦距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好的技巧?不妨尝试预设焦点。在拍摄前,提前设置好拍摄画面中主体对象的焦点,保持摄影师和主体对象之间距离不变,即可保证焦点的不丢失。例如:拍摄一个人对着镜头向前走,拍摄前先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并确定好画面中的焦点,让焦点精准落在拍摄对象的脸上或身上。开机之后,拍摄对象一边向前走,摄影师一边保持相对距离向后退。这样不管周围是否有其它移动物体在画面中划过,都能保证画面焦点始终牢牢落在拍摄对象上。这种拍摄技巧不仅适用于两者前后行进的运动拍摄,同样适用于横向的同步运动拍摄。与前者一样,拍摄前保持相对距离并确定好画面焦点,开机之后两者沿着平行线同步前进,就能保证焦点清晰落在拍摄对象上。 手动对焦 - 确定最后画面的焦点 为你的最后一个画面对好焦,即无论前面的镜头是如何运镜的,但最后落辐画面一定是对好焦,通过前面的运镜铺垫带到最后完美收场。技巧在于开始拍摄前先用一个石子、树叶,做摄影师和拍摄对象之间的标记点并确定焦点,运镜拍摄最后能走到这个标记点上。其缺陷在于最后的焦点虽然是实的,但是前期的拍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失焦的画面。如果观众的耐心不够,有可能等不及最后精彩的部分就失去了观众,更适合最后有亮点、有反转的拍摄场景。 手动对焦 - 用更广的焦段拍摄 拍摄中不难发现,当你使用的镜头焦段越广时,焦平面就越好找,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个画面是失焦的。比如:在搭载使用索尼10-18mm超广角镜头,光圈大概在F5.6、F6进行拍摄。在这个情况下,即使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不少改变,但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却不会让观众觉得失焦无法接受。自动对焦 - 3个值得注意的事项 相比于前面的手动对焦,自动对焦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依赖优质相机性能所带来的方便性。但缺点也显然可见,其精准性远不及人眼识别的能力。那么,如果使用自动对焦,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项?一、选择适宜的拍摄场景:① 空旷,除拍摄对象主体,周围环境没有其它移动的人或物。② 没有遮挡物,在摄影师和对象主体没有其它遮挡物来干扰影响焦点。满足这两种情况,不妨放心使用相机的自动对焦,在手持稳定器下向着拍摄对象做推进、拉远等运镜,你会惊喜发现焦点始终黏在了对象主体上。二、自动对焦的灵敏度设置。在索尼相机的对焦设置中有两个选项:“响应”、“标准”。当选择“标准”时,那么自动对焦拍摄过程中,画面划过的遮挡物不会影响焦点的变化,还是牢牢锁住在遮挡物出现前的对象主体上。但如果选择“响应”时,如果拍摄过程中遇到画面有其它移动物体,划过的瞬间很有可能焦点就会灵敏地跳到这个移动物体上,再跳回拍摄对象上。三、足够快且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运镜拍摄。根据经验来看,当摄影师的移动速度够快,且对象主体在画面中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时,不管运镜过程中有多少遮挡物划过镜头,焦点都能比较牢固地落在对象主体上。视频素材来源:B站 HantaoTB

  • 小法师,你是不是对柔光镜一无所知

    Hi,大家好,这里依旧是怒豆渣。本期电影自习室和大家聊聊“梦幻感”神器——柔光镜。柔光镜原理柔光镜可以数码相机锐利的画面变得更加柔和,其原理就是镜头表面上有一层环状或者网状的结构,使照射在镜头的光线呈现漫反射从而使被摄物的轮廓柔化反差降低,产生一种“柔光”效果。这种“柔光"效果无论是人像拍摄还是户外拍摄中都有极强的创作体验,它既可以修饰皮肤上的瑕疵,使人物变得更加光润媚人,也可捕捉在强烈日光下或夜晚霓虹闪烁中的神秘与浪漫。 柔光镜的使用场景世界01在拍摄波光粼粼的湖面或者阳光倾泻的路面,使用柔光镜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画面的梦幻感。02柔光镜可以增加画面的记忆感与年代感《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刚回到高中时的镜头便是大量使用柔光效果,强调梦境中的年代感。03在复古风格中的影片,柔光镜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优化现代机器过于锐利鲜明的光线,使其更加具有油画质感。《燃烧女子的肖像》这部影片便是在柔光镜的配合下用RED拍出油画质感,除使用了大量的白旗柔光布之外,柔光镜极好地弥补了画面中大量的光线明暗过渡。04当然拍出“白月光”也少不了柔光镜的帮助。柔光镜不仅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梦幻,还有一定的前期磨皮功能,让人物在画面中皮肤更加柔和有质感。同时柔光光源可以形成漂亮的眼神光,它从眼睛闪亮的部分反射出来,让眼睛显得特别亮。05最后一个相对小众的玩法就是利用柔光镜拍摄夜晚的霓虹灯。像在东京、香港这样的城市,利用柔光镜去拍摄霓虹闪烁的画面会更加具有未来感和梦幻感。搭配雨夜食用更加,因为雨天空气湿度增加,光线本身会形成漫反射的效果,双“柔”并济。没有柔光镜怎么办01油脂柔光法,可以利用手指或棉签将凡士林涂抹在UV镜上,模拟柔光镜的效果。通过其涂抹的薄厚程度对光线进行引导性虚化,打造不同程度的柔光效果。当然,涂抹位置的不同,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柔光效果,例如将凡士林涂抹在边缘,则可以强调中拍摄物品,虚化背景。02网纱柔光法只需要将丝袜套在镜头前,即可模拟柔光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丝袜的材质和网孔大小获得不同的柔光效果。多多尝试,总有一款丝袜适合你03透明胶带法和网纱法类似,把不同颜色的透明胶带固定在镜头前或遮光罩前就可以获得各种朦胧美感。04通过后期其实也可以达到柔光效果,利用 Final Cut Pro ,选取需要做柔光效果的素材,选择高斯模糊,然后混合模式使用柔光,根据画面和自己预想效果进行参数调整。最后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期电影自习室正确了解并使用柔光镜创作自己的硬核梦幻么么渣?

  • 干货丨电影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25个跟镜头

    镜头运动中,有跟镜头和移镜头两种。其中,跟镜头track-up shot又称跟摄,是电影摄影机跟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摄影方法。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人的创新让画面呈现有更丰富的方式,这其中就包括运动镜头的拍摄。跟镜头有丰富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展现画面中丰富的细节,跟踪拍摄可以提升情节的效果,还可以有带入感,让观众能跟随场景中的特定角色进入故事情节。给大家分享25个电影里的最佳镜头的范例。这些电影示例排名不分先后,它始终取决于观众的个人喜好,影视创作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的范例学习,它可以对作品质量的提升发挥作用。1.《人类之子》电影《人类之子》中,包括汽车伏击等场景,全片都是由一系列出色的跟镜头组成。其中的一段镜头跟踪男人在枪林弹雨中前进,是将近6分钟的长镜头,给观众造成临场感,十分具有冲击力。另外,其实战争场面的拍摄过程中,爆炸效果不一定非要轰炸油箱,可以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在场景中从外到内喷洒烟雾和碎屑,或者用镜头捕捉枪战中喷溅的雾状血液。2.《俄罗斯方舟》整部电影全长96分钟,镜头基本上都是跟踪拍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部电影可以在场景、人物和情节上完成了一次创新。持续的跟镜头使用意味着拍摄过程中团队在场面调度,置景和演员的表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难度。考虑制作这部电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它确实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成就之一。 3.《玩家》这是比较平稳但有趣的跟镜头之一,是因为这个跟镜头并没有跟随画面的主体人物,而是在这个区域中自由移动,通过这种方式交代人物的工作室背景,同时也让观众能够跟随人物的脚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在人物穿过场景时,无需让跟镜头一直跟在角色的背面。4.《好家伙》这种跟镜头是许多电影迷的最爱。通过将观众的视角放在卡伦·弗里德曼身后,我们跟着他一起看到了科帕卡巴纳俱乐部内的全貌。很多观众可能会注意到镜头是从按键的特写开始的,这意味着电影人可以创新性更改镜头大小来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电影效果。5.《历劫佳人》该跟镜头通常被认为是黄金时代的跟镜头完美范例,这是因为它使用了当时最好的电影设备之一。导演奥森·威尔斯切换了整个场景的焦点,并以此暗示观众,给画面中的汽车后备箱中炸弹埋下伏笔。这种拍摄方式就是起重机的最早流行用途之一。6.《蛇眼》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创造了许多出色的跟镜头。但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拍摄开始时,很多导演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监视器,而且画面效果会变得更好。跟镜头可以很好地介绍人物,为场景提供隐藏信息,并很好地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7.《血色将至》就导演个人而言,这也是他拍摄过的影片中最喜欢的时刻之一。通过跟镜头进行捕捉的方式非常适合拍摄这种场景。此时的炸弹已经熄灭,丹尼尔必须找回儿子。导演要决定用镜头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从这里的跟镜头中,画面呈现的实时效果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丹尼尔的心境和行动。8.《低俗小说》让这个跟镜头如此出色的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给观众在观看时的感觉。此时观众知道了赌注,也知道为什么布奇决定回去找他的手表,所以观众跟随布奇回去会有令人振奋的效果。在这个场景中为了显示布奇如何穿过篱笆,摄影指导让置景的部门把围栏缩小范围,这样就可以跟随布奇,感受主人公在拉开围栏过去的动作。9.《荒野猎人》这段跟镜头使用CGI和专门的技术将镜头混合在一起,但这并没有脱离场景的气氛和演员的演出方式,反而让这场戏带给人更加震撼的观感。并且这个场景中产生的焦虑感十分强烈,另外增加了水和背景声音设计确实使这个场景让观众更加赏心悦目。10.《拯救大兵瑞恩》对战斗、战争场面的展现使跟踪拍摄具有电影效果。但很少有电影和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一样展现。《拯救大兵瑞恩》的这段镜头是晃动跟镜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11.《真探》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真探》不是电影而是一部美剧,因为它的拍摄水平可以与电影相媲美了。电影里有很多十分逼真的跟镜头,作为一部电视剧能做到这么高的制作水平实属不易。并且这个场景中的人物对话让这个场景具有现实感同时又很有乐趣。12.《危险思想的自白》这也是跟镜头的最好范例之一,很多电影的跟镜头通常不这样做。而这个跟镜头在画面呈现上带来了新的东西,这是因为这个跟镜头既包含了场景转换,又包含了时间的流逝。这部电影尝试通过跟镜头将一些新东西带到画面中来,这让画面中出场的人物和场景中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13.《鸟人》《鸟人》整部电影也是由一连串的跟镜头组成的,但最好的镜头是男主角里根被锁在剧院外面的地方,必须跑到门的前面才能使其回到下一个场景开始之前的舞台。这张照片之所以如此出色,原因之一在于它展现出这段紧张的故事情节和里根的心境,因为这表明了他对演出的责任。他的衣服被门夹住,里根为了正常表演被迫脱掉大衣,“裸奔”穿过街道回到舞台。14.《闪灵》导演库布里克对画面进行跟踪拍摄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看到人物周围的空间。他通过压低镜头,在观众的脑中营造出恐怖的感受,因此这样的画面令人毛骨悚然。可以将这部电影中跟镜头拍摄看作是一种超自然的邪恶,就好像酒店的灵魂正在注视着住进来的这个家庭一样。15.《不羁夜》这部电影有很多很棒的跟镜头,但是这部电影整体很好也是因为它有很多动感的部分,让观众感觉自己像在参加聚会,同时也向电影初期的出色的跟镜头致敬。这里和他的其他电影中都有很多不错的跟镜头,因此可以跟随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角度尽可能多看看他诠释画面的方式。16.《我是古巴》《我是古巴》在当时真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影片中还有很多值得仔细观察的跟镜头。在这部电影之后,拍摄跟镜头的摄像机运动方式得到了改善,之后的很多电影拍摄效果都很好。17.《赎罪》《赎罪》中的跟镜头展示了敦刻尔克役的状况,如果观众能切身体会此时的这个海滩上的每个士兵都渴望与他们的亲人团聚,就能感受到这个跟镜头显示出的战争的恐怖和徒劳无益。摄影机模拟人的视角跟拍这群士兵,在这个跟镜头中机位设置的非常好,如果有影视创作人想看导演拍摄真正的全镜头的示例,这个镜头是个不错的选择。 18.《全金属外壳》导演库布里克拍出很多很好的跟镜头,其中一些镜头的时长可能不比这个镜头的长,依然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并且很快把观众带入到故事中。通过观看全片来了解导演要诠释故事的方式,就会理解这些跟镜头的用意。墙裂推荐各位影视创作人看这部电影,了解库布里克在整个电影过程中对跟镜头的使用方式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场景,人物角色和情节如何影响导演在每个场景中做出的每个决定。 19.《007:幽灵党》《007:幽灵党》的这个跟镜头实际上是整部电影中最好的部分。使这个镜头如此特别的原因是它将观众带到了节日热闹的氛围中。并且拍摄设备从吊车切换到其他方式(可能是斯坦尼康或其他的手持设备)来塑造007狂拽酷炫的形象。这个场景也特别有趣,观众可以看着邦德用如此自信的状态沿着建筑物的边缘行走,尤其是在楼下欢乐的节日氛围中。这是跟镜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20. 《斯巴达300勇士》这个跟镜头是《斯巴达300勇士》中惊人的让人过目不忘的跟镜头之一。在这部《斯巴达300勇士》中的战斗场面都很有趣,但这个镜头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最好的时刻之一。这是手推车拍摄也是跟踪拍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21. 《摔角王》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在于它带来的影响。电影中的跟镜头如何使大多数观众会对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的人物角色产生深刻的同理心,这就是电影对人的心灵震撼的力量。同时,声音的设计也有助于这些镜头对人物和故事的诠释,当然这是后期剪辑工作时需要考虑的问题。22.《冬阴功》很多影迷喜欢战斗场景,并且喜欢跟镜头,那么如何做得更好呢?《冬阴功》中,这段场景中的演员托尼·贾展现了自己的武打技能,并且这部电影的武术指导的技术也是十分顶尖的水平。创作人在观看这个场景时,也要注意到镜头的焦点。画面什么时候看起来模糊,什么时候看起来清晰,然后拍摄的时候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到自己的作品中。23.《光荣之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里有很多跟镜头。因此他被很多人称为“跟镜头之王”。摄像机在这个场景中的运动是有动力的,景深也同时交代了场景中的背景和人物。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他经典的电影摄制风格,他的电影里轨道车是最好的工具。很多电影里都是在一些普通的镜头之间来回切换,并在必要时进行剪切。库布里克的电影则是在一个完美的跟镜头中来回切换,让这段戏更出彩。24.《辣手神探》这是一个出色的跟镜头,并且这段跟镜头和《冬阴功》一样,《辣手神探》的武术指导也很有实力。是武术指导对演员的编排让这个跟镜头更加出色。但是拍这样的一段戏需要在排练的时候就下足功夫,如果需要类似的镜头也需要充分准备无数场景中的道具,最终呈现效果会很好。25.《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是另一部完全由跟镜头组成的电影,当观众观看时,就可以看出它的呈现效果非常好。如果要拍摄出色的跟镜头,首先需要一个不错的场景,因此要确保脚本中的故事和拍摄场地的布置都很完美。并且要考虑演员走位、动作和情节走向,这样就可以确定这段跟镜头怎么进行拍摄,最终后期制作时选择最适合的时刻剪辑这些镜头。

  • 只懂远全中近特就out了,科普影视剧中的宝藏镜头

    镜头的种类有许多种,按照景别来划分,我们大致可分为五类: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也就是我们日常经常提到的“远全中近特”。了解镜头,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识影片,理解导演、拍摄者、剪辑者的意图。除了上面那几种大家耳熟能详的镜头外,下面给大家普及另外一些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镜头,不同的镜头表达的含义不同,掌握这些镜头手法,在自己拍摄的时候,画面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下面就来增长一下知识吧~一、深焦镜头深焦镜头是远景或大远景的变形,用于展现镜头中的一切,对于细节把控要求很高。利用焦距将前景,中景,近景等全部景深融入到镜头到中,这种镜头同时捕捉被摄对象的远、中、近距离,也最能维持空间的完整性,导演可以观众的眼光在远近距离上移动。利用深焦镜头往往寻求最大景深,追求细节的最大化。电影《公民凯恩》中的深焦镜头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的思想关系,使画面空间的张力得以增强。另外《公民凯恩》中也有更多值得学习的电影语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观看学习。电影《公民凯恩》深焦镜头二、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变焦是焦距的光学变化,它能够实现画面的放大或缩小而并不改变摄影机的位置。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像和不同景物范围的镜头。1927年的电影《翼》(Wings)是变焦手法首次用于商业电影的里程碑,该片还获得了首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大奖。在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中的朱茵眨眼经典变焦场景,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变焦镜头三、滑动变焦镜头滑动变焦镜头是一种非常有名的镜头拍摄手法,又称“希区柯克式变焦”,通过移动镜头位置同时进行变焦,相机一方面向前推进一方面同步使用变焦摄影,使主体在画面中一直保持大小不变,形成背景有压缩感的画面,从而有效地突出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电影《大白鲨》滑动变焦镜头四、荷兰式运动镜头荷兰式运动镜头,指的是剧烈晃动的纵摇移动镜头,这种镜头手法通常用来表示一种疯狂、紧张、神秘、不安的气氛,画面的角度通常都是倾斜的。往往一个斜角镜头的下一个镜头的拼贴最好是水平方向相反对称的镜头,比如一个向右倾斜的镜头经常后接一个向左倾斜的镜头,在视觉上很有动感。电影《盗梦空间》荷兰式运动镜头五、过肩镜头过肩镜头,就是摄影机位于一名角色背后并面向另一角色进行拍摄,这样一名角色的肩膀和背部会面对观众。过肩镜头也是电影电视中最常见的镜头之一,过肩镜头的作用在于给观众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能为观众建立一条视线,引领我们进入一种亲密观察的视角。同时又通过肩膀和画面主体在镜头画框内的具体空间关系,分清楚主次。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过肩镜头,它用来表现两位人物角色间的亲密感。可以多多利用过肩镜头展现人物关系。电影《泰坦尼克号》过肩镜头六、横摇镜头横摇镜头,作为镜头经典手法推拉摇移中摇镜头的一种,摄影机架在三脚架上,主轴不动,仅镜头水平移动,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横摇镜头通常用来拍摄移动中的汽车镜头,来体现汽车的高速移动。电影《头文字D》横摇镜头七、弧型运动镜头弧型运动镜头是摄影机以按照某个圆周以弧形运动所拍摄的镜头,可以为一个场面提供多变化的视觉层次,通常有三种作用:一是突出主体的重要性;二是增加场景的紧张情绪;三是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能量。它是电影电视中高频率使用的镜头之一。电影《鲨滩》,主人公位于大海中的一块礁石上,用远距离环绕镜头拍摄主体,可以全方位地展示主人公孤立无援的处境。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展现了蝙蝠侠与另外两人面对糟糕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电影《鲨滩》弧型运动镜头八、移轴镜头移轴镜头就是移轴镜摄影,泛指利用移轴镜头创作的作品,所拍摄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移轴镜头的作用,本来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问题,但后来却被广泛利用来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移轴镜摄影是将真实世界拍成像假的一样,营造一种「人造都市」的感觉。英剧《神探夏洛克》移轴镜头通过以上的干货分享各位小伙伴对于镜头语言有了更多的了解,上面的许多镜头语言都是根据“推拉摇移升降”这些基本的镜头语言演变或者丰富而形成的,有些是通过前期拍摄形成,有些是前期与后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每部影片都有自己极为标致的镜头语言,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出给你印象最深的镜头语言吧~

  • “我不叫摄像”——摄影师称谓进化史

    本文内容节选自《胡萝卜计划电影公开课:曹郁·光影是我对世界的爱》完整课程请【点击此处】免费领取摄影师为什么要叫摄影师,其实有非常大的意义,因为这是通过长期的历史延续下来的。电影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 (Roger Deakins)电影诞生初期,摄影师叫 Cameraman,也就是摄影机的操作工人。这个称谓延续了很久,因为最早的电影很简单,摄影师的工作也非常容易。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用的场记板上写的也是 Cameraman。除了手拿测光表,保证曝光准确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手摇摄影机。而手摇摄影机,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一定要摇匀。因为如果摇慢了就变成快动作,而摇快了就变成慢动作。不过这个工作很快就被马达替代掉了。到了1920-1930年代,电影制作变得更复杂,摄影工作复杂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逐渐就有了一个比较长的名字:Cinematographer(电影摄影师),就是把电影(Cinema)和摄影师(Photographer)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了,这个称谓现在也会经常用到。随着不同的电影越来越注意视觉的效果,越来越注意电影的风格,就需要有人帮助导演一起来创造,所以现在摄影师逐渐固定为了一个称谓——Director of Photography摄影指导(简称DP或DOP)现代电影中,Cinematographer 和 DOP两个称谓在代表摄影师时的使用上没有明显区别,基本上是通用的。下图两条曲线展示出1997年至2016年间,票房前200名的电影中,摄影师职位分别以 Cinematographer 和 DOP 表示的使用频率。由图可见,DOP(蓝色曲线)相对更常用一些。数据来自 https://stephenfollows.com/ 电影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而每一部电影在视觉上也会有不同的气质。而这个影像的气质,也就是整个电影的氛围以及每场戏的氛围,是由摄影师来控制的。《金刚》《卡罗尔》《银翼杀手2049》《爱乐之城》就像演员的台词,是由编剧来控制的;演员的表演, 是由演员和导演的负责。摄影师就是通过对影像的控制,给予了电影不同的气质。摄影指导在现场也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像一个“包工头”。他联系了导演、演员这类纯粹用思想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和CG、特效、美术等部门有沟通,也会和制片有沟通,安排工作人员什么时间进场,先拍谁后拍谁,谁要吃饭等。也正因为肩负的任务很重,摄影师在现场的脾气通常也不太好。从 Cameraman,到 Cinematographer,再到 Director of Photography,这三个称谓的变化,也体现了从1895年电影诞生的那一年,逐渐到了1930、1940年代,摄影师才逐渐取得了摄影指导(DOP)这样一个称谓。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摄影师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称呼他的原因。因为这不仅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摄影师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所谓摇摄影机,测量曝光的工人,一个让人瞧不起的、可有可无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这么高的荣誉——摄影指导。在广告摄影中,光影控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体现着摄影师的个性和风格,而且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新片场学院·线下实训的课堂上,你也可以通过老师面对面的指导,逐渐掌握控制影像气质,提升画面质感的本领。同时体验与剧组成员共同创作,和专业摄影灯光团队合作,助你在成为摄影指导的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学员体验↓↓↓↓点击课程名称,了解更多优惠↓↓↓↓【商业广告创作课】4月19日 杭州 / 5月26日 广州6月7日 北京(七天-学习导向)【电商短视频广告实用课】4月3日 / 5月20日 / 6月22日杭州 / 杭州 / 广州扫描二维码关注“新片场学院小豆渣”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

  • 干货 | 摄影师实用技能和造型方法(上)

    4月30日晚上,五一小长假已经正式开启,但近5000人守候在电脑前、手机前,参与了新片场学院举办的“职业摄影师必备技能”的直播分享。这群人拥有同样的影视梦,通过网络相聚,成为并肩进步的同行者,实在浪漫。截稿前,直播观看人次已破万这次直播由《电影自习室》核心创作人侯劲宇&渣哥主讲,实景现场演示。由于老师讲解非常细致,直播持续了2个多小时,直观展示了职业摄影师需要具备的技能,真实的工作状态和广告拍摄流程。为了造福更多的影视从业者,我们特地整理了此次直播的干货。一、影像风格作为一个摄影师,在正式开始拍摄前,你需要结合甲方和导演的意见提出视觉概念,即确定影片的整体风格,具体包括可拍摄的所有画面内容、光效、色彩和镜头运动等。注意!提出影像风格的同时,一定要附上文字描述、参考图片和影像资料。这样能够提高与导演、美术的沟通效率,达成共识,推进下一步工作。二、分镜脚本分镜脚本由谁负责,在行业中没有明确规定。标准的项目流程中,分镜脚本是由导演写,摄影师参与讨论。但在小项目中,或配合不同导演的工作方式,很多情况下摄影师负责分镜设计和视觉把握。技多不压身,分镜脚本的知识也要提前学起来!三、拍摄设备根据分镜头脚本,你需要设计每一个镜头的运动、光线效果以及视听元素的有机融合。然后提前列出现场需要的拍摄设备,尤其特殊的移动设备(稳定器、伸缩炮、大摇臂等)或者水下拍摄器材,上报给制片部门。四、片场准备摄影师需要和灯光组、美术组、导演一起勘察拍摄场地,确定镜头机位、灯光分布,并绘制灯位图。拍摄过程中,灯光组是和摄影师配合最密切的部门,而灯光图是保证现场顺利拍摄的重要工具,能减少时间浪费。摄影师在设计影像风格时会运用几种基本的造型方法,通过组合或单独使用造型方法,实现任何想要的造型效果。一、构图摄影专业的入门会从图片欣赏开始,其实就是为了掌握构图。构图的常见方法有九宫格、三分法、三角形构图、梯形构图、消失点构图等等。实例演示1:调整画面调整前调整前,画面右边的电脑屏幕占据很大部分,与左边空白的区域无法对称。调整后调整后,画面左右两边都有了视觉元素填充,看起来更协调,也利于突出主体。实例演示2:更换镜头35mm镜头以35mm镜头拍摄的画面为参照,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对比不同镜头拍摄的画面。25mm镜头明显地,25mm镜头取景范围更大,视野变宽;演员与后面事物的实际距离被扩大夸张了;画面边缘有点变形。 85mm镜头85mm镜头属于长焦段,景深浅,视野明显变窄;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被压缩,后景虚化,十分适合人物特写。实例演示3:信息传达图1图1的画面没有其他多余信息,我们会被构图所引导,更关注人物的内心状态。但这个构图带给观众的感受可能是压抑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人物在干什么。图2图2中,电脑屏幕和人物产生直接的关联,我们清楚知道他正在看电脑。这个构图相对客观又保留一定主观性,既展现了人物的表情,又简单交代了人物的行动。图3图3隐去了人物五官和面部表情,这个画面传达的信息是不明确的,营造了神秘感。注意!在拍摄一个场景时,我们除了完成关键镜头的拍摄,还要用剪辑思维成组镜头拍摄,包括不同景别的镜头、人物的细节动作、空镜等,这有利于不同镜头的衔接,给后期创作留有空间。二、镜头运动相比于固定镜头,流畅的运动镜头会给观众带来更生动、丰富的观影感受。实例演示1:摇镜头从手摇到脸,摄影机运动引导观众的视线,我们首先看到手指和键盘的互动关系,随着镜头向上运动,逐渐揭示人物认真工作的精神状态。实例演示2:移镜头利用轨道进行横移拍摄,可以看到焦点一直在人物的脸上,所有事物有着明显的空间关系变化,横移运动比定点摇拍能展现更多的环境氛围。实例演示3:移镜头+焦点变化在横移运动基础上,焦点增加变化,从后景过渡到人物脸上,镜头的前部分可以展示清晰的空间环境和传递相对重要的补充信息,画面层次更加丰富。点击此处即可报名“新片场学院小影迷”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 干货 | 广告摄影基础:摄影机参数配置和曝光控制

    广告摄影是通过视觉手段来展现广告主核心的诉求,包括产品格调、品牌定位、功能信息等等。摄影师手中的摄影机就像是军人的枪,不仅是摄影师朝夕相处的伙伴,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想要创作出优质的广告作品,首先得对手中的“武器”有深入的了解。(以下内容节选于线下实训《商业广告创作课》理论讲解部分)上课现场 随着科技进步,胶片摄影机逐渐退出主流市场,如今国内广告人多使用类胶片摄影机,如德国阿莱公司生产的摄影机和美国RED公司的摄影机。相对地,阿莱的产品设计人性化,菜单设置简单明了,便于摄影师临场操作。在镜头选择上,英国的库克镜头性能突出。其实,广告拍摄中,摄影机和镜头的选择要根据摄影师的个人偏好、项目成本和影片风格等因素决定。最重要的是,摄影机性能稳定,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的条件下都能正常运作。光圈含义:镜头内部控制光线进入量多少的装置,通常用F或者T值表示。常用的光圈值:T1、T1.4、T2、T2.8、T4、T5.6、T8、T11、T16、T22F与T的关系:F值被大家广称为“光圈值”或“光圈级数”,它是由焦距长度和光圈孔径(直径)的比值计算出来,数值越大,表示光圈孔径越小,即光圈越小。电影摄影镜头多以T值作为镜头亮度参考值。一般T值的数值总是会比镜头的最大光圈值要大,而两者数值间的差,就代表光在传输过程中流失的量。简而言之,T值越接近F值,表示镜头的透光性越佳,拍出来的曝光效果也更明亮。相邻的F值相差1.4倍,进光量也相差1.4倍,我们成为曝光相差一档。快门含义:摄影机内部控制光线照射感光元件时间的装置,单位是秒。常用的快门:1/25s、1/50s、1/100s、1/200s、1/400s、1/800s、1/1600s相邻的快门速度相差1倍,进光量也相差1倍,我们称为曝光相差一档。快门速度(曝光时间)=1/每秒格数X快门开角度/360 感光含义:数码相机和摄影机内感光芯片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常用的ISO:100、200、400、800、1600、3200、6400相邻的ISO相差1倍,对光的感知能力也相差1倍,我们称为曝光相差一档。所谓曝光控制是指基于相机测光结果,通过光圈、快门和IOS等参数的合理配置,使目标画面准确曝光的过程。18%灰含义:18%的反光率。当物体被光照射后,有的光被物体吸收,而有的光线会被物体反射,而物体反射光线的比例就是“反光率”。整个摄影艺术创作中,进行曝光控制的基准点,所有的摄影器材、灯具器材、光线测量设备的一个标准参照物。几类物体的反光率:镜面100%、雪98%、白色卡纸90%、煤炭4%、黑色天鹅绒2%测光含义:摄影中,测量光线的亮度值,并且计算出合适曝光的过程。EV曝光值:将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按照下表所示置换为整数值,对应快门速度的整数值称为TV,对应光圈的整数值称为AV值,而且只需将这两数值相加就可以轻松得到曝光量,该值称为EV值。入射光测光通过使用测光表靠近被摄物体的受光面,将测光球体对准光源方向,得到的曝光参数。这个测量结果能够准确地将物体在测量的光源亮度下,展示出18%的灰。反射光测光也叫做点测光,通过测量取景器画面中某一个点的反光来测量曝光参数,实现测光,主要用于数码相机。安塞尔亚当系统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把影像分成11个区,每一个区代表在影调上的层次。在这11个层次中间的第五区,写着中灰,也就是18%灰。画面中每一个感光点都有层次是摄影的高境界,这一点体现在《教父1》的画面中。动态范围与亮度范围动态范围:图像中所包含的从“最暗”至“最亮”的范围。动态范围越大,所能表现的层次越丰富,所包含的色彩空间也越广。亮度范围:人眼可见的最亮到最暗的范围。枯燥的理论知识总是让人头大,线下实训《商业广告创作课》的理论讲解不止有文字的呈现,更有现场设备的展示,学员们能够亲自操作体验,进一步掌握摄影基础技能。此外,学员们可以分组合作,使用行业一流的拍摄及灯光设备,参与商业广告全流程制作,更有老师全程指点,助你们打造属于自己的得意之作!“新片场学院小影迷”(xinpianchangXK)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点击此处即可报名>>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