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拍摄
  • 砸钱买设备是刚需?一部iPhone拍出爆款电影感香港,你也能做到!

    今年春节的时候,在各种感人肺腑的亲情公益广告和为生活打拼的热血宣传片中,唯有一支记录港岛年味的短片,从一个旅拍达人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生活感受,也在新片场社区上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和赞许!叮叮车穿梭在香港的老街,太平山上的风吹散维港上空弥漫的薄雾,夜景迷幻的电影感,浓浓的复古港风,你敢信这是iPhoneX手机拍出来的?这部短片的拍摄、剪辑都是来自于新片场的创作人——周于斯,他对旅拍有着执着的热爱,几乎每次出去旅行都会拍摄大量的视频素材,回来以后再剪辑成一部炫酷的旅行短片,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民风民情,也在新片场积累了大批量的粉丝,大家对他的作品幕后拍摄和制作过程的一些细节,充满了疑惑,为此厂长去找大神聊了聊,会在下面一一揭晓大家想知道的一切。创作揭秘器材不重要这部「春节用iPhone X记录香港」的短片,周于斯可谓现身说法,为我们证明了:想拍出电影大片感,并不需要神马RED、ARRI,不论你是用土豪苹果还是神机华为,再给自己配上一个稳定器,手机妥妥化身视频神器!在接触视频的早期,周于斯主要是用手机进行拍摄的。当然,手机也不是全部。但后来渐渐接触了微单、无人机等其他设备,还做起了器材评测!他告诉厂长“只要不是业务单,自己正常拍摄几乎不用稳定器等附件,毕竟自费情况下,旅行体验比拍摄更重要吧”,这种境界真是令厂长钦佩啊,旅行随心,拍摄随缘!为后期处理做好准备最引起大家好奇的,就是片子最后,几个车站柱子旋转的镜头是如何实现的?“那个是用手机+稳定器直接移动拍摄的,后期使用AE做防抖处理,再在Final Cut Pro X(FCPX) 里做的变速和动态模糊效果,最终成形的。”但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类似于柱子旋转和大范围延时的旋转镜头,应该都需要画面的裁切,而手机的画质能否支撑画面的裁切呢?答案是肯定的。周于斯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拍摄的时候要尽量拍 4K 画质的素材,后期编辑 1080p 的时候便有了一定的裁切空间”,厂长也做了个小调查,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品牌,像iPhone、华为P20/P30系列、三星S8/9等等手机都会至少支持4K 30帧的拍摄需求。“关于手机拍摄我一般用系统自带的拍摄功能,启动快速,操作简单,抓拍容易。其他软件或多或少都有些缺点。另外使用稳定器的时候,一些场景会利用稳定器搭配的 App 进行拍摄。”对于视频后期的处理,周于斯也是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形成了自己转场炫酷、电影感色调的创作风格,他也贴心地给了后期小白们一些建议:“后期我是用FCPX进行剪辑和调色的,最常用的转场方式就是速度切割;调色的话主要是在LUT基础上进行调整。自己有一定摄影基础,因此调色方面比较容易上手。如果没有基础就想学习调色的话,可以多看一些电影,最好先提高审美,再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慢慢对调色的感知就增强了。” 关于一个旅拍达人旅拍视频的初心谈起最初做旅行短片的初心,就要从周于斯五年前开始接触摄影说起,玩了几年摄影后,从2017年开始接触视频创作。“旅行是我自己的爱好,很早就接触旅拍了,因此旅行视频也是自然而然的想法。”本着“创造出精致美丽画面”的初心,执着于旅行视频的创作,也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他谦虚地称自己是半职业影像工作者,加上半个自媒体人。旅拍视频的内容之前爆火的《土耳其瞭望塔》掀起了一波旅拍炫酷转场风潮!“无缝转场”、“呼吸转场”等概念都被各种旅拍达人运用到自己的视频创作中…想做到这样,看似需要镜头构思的衔接,甚至在拍摄前就要有脚本的设计。但周于斯分享说:“我的旅行短片目前几乎都是随拍的,没有策划和脚本设计等,回来再根据素材进行筛选和剪辑。剪辑思路基本上是跟随着音乐进行,尽量把每一部分都规划好以什么内容为主。”新片场上熟悉周于斯作品的朋友们都知道,几乎每部他的作品里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他的女票……那是多少影视单身狗可望不可即的狗粮啊!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很多时候是跟女票一起出行,拍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帮助,所以自然而然的,内容中就少不了她的身影。”前不久,周于斯又带着他的新作给厂长撒了一波狗粮:「像电影般,我们在加州一号公路飞驰」 拍摄设备:Sony A7r2 | GoPro 7 | DJI Mavic 2 Zoom 剪辑:Final Cut Pro X BGM: Troye Sivan - Strawberries & Cigarettes自由的影像创作人在厂长看来,周于斯其实只是当今短视频时代下,众多自由影像创作者中的一份子。在千千万万对视频感兴趣的人群中,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或许也有做一个Vlogger或旅拍达人的梦想,抑或你已经踏进了影像创作的大门。视频创作“行业”这么久的视频拍摄经历,也让周于斯成长了很多,提高了影像创作的技术和对当下视频创作的理解。跟所有自由创作人一样,他也有同样的顾虑:“旅拍视频创作人或Vlogger目前大都没有一个成规模的盈利方式,成不了一个‘行业’。所以自由创作人劣势也就是盈利方式的缺乏。新人需要做好无法挣钱的准备。”对于“Vlog”和“旅拍视频”,周于斯也有自己的界定:“首先旅行视频和 Vlog 在我看来是两个概念,旅行视频在国外一般叫 Travel Film,有点像 MV 那种类型,而 Vlog 基本上会有对着镜头说话,或是旁白之类的故事叙述。前者最重要的是拍摄和剪辑技巧,后者最重要的是讲故事的能力。”所以分清自己拍摄视频的内容类型,是每个创作人应该首先想好的问题。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视频创作人们可以通过影像的渠道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美好的生活,但其实这些光鲜的背后,也有各种难忘的坎坷和意外,“比如出事故遇到罚单,炸机等等。所以实话来说视频中看到的都是美好的、被记录下来的一面,实际上旅途中还有更多的故事没有被记录下来,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都经历着。”所以在这条可能并不轻松的创作之路上,你更需要的可能是像周于斯一样的坚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以自由创作之心,你也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拍出最好的作品,离梦想更进一步。早晚有一天,热忱的你或许就是下一个视频领域的大神~欢迎关注周于斯的新片场个人主页!

  • “我不叫摄像”——摄影师称谓进化史

    本文内容节选自《胡萝卜计划电影公开课:曹郁·光影是我对世界的爱》完整课程请【点击此处】免费领取摄影师为什么要叫摄影师,其实有非常大的意义,因为这是通过长期的历史延续下来的。电影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 (Roger Deakins)电影诞生初期,摄影师叫 Cameraman,也就是摄影机的操作工人。这个称谓延续了很久,因为最早的电影很简单,摄影师的工作也非常容易。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用的场记板上写的也是 Cameraman。除了手拿测光表,保证曝光准确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手摇摄影机。而手摇摄影机,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一定要摇匀。因为如果摇慢了就变成快动作,而摇快了就变成慢动作。不过这个工作很快就被马达替代掉了。到了1920-1930年代,电影制作变得更复杂,摄影工作复杂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逐渐就有了一个比较长的名字:Cinematographer(电影摄影师),就是把电影(Cinema)和摄影师(Photographer)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了,这个称谓现在也会经常用到。随着不同的电影越来越注意视觉的效果,越来越注意电影的风格,就需要有人帮助导演一起来创造,所以现在摄影师逐渐固定为了一个称谓——Director of Photography摄影指导(简称DP或DOP)现代电影中,Cinematographer 和 DOP两个称谓在代表摄影师时的使用上没有明显区别,基本上是通用的。下图两条曲线展示出1997年至2016年间,票房前200名的电影中,摄影师职位分别以 Cinematographer 和 DOP 表示的使用频率。由图可见,DOP(蓝色曲线)相对更常用一些。数据来自 https://stephenfollows.com/ 电影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而每一部电影在视觉上也会有不同的气质。而这个影像的气质,也就是整个电影的氛围以及每场戏的氛围,是由摄影师来控制的。《金刚》《卡罗尔》《银翼杀手2049》《爱乐之城》就像演员的台词,是由编剧来控制的;演员的表演, 是由演员和导演的负责。摄影师就是通过对影像的控制,给予了电影不同的气质。摄影指导在现场也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像一个“包工头”。他联系了导演、演员这类纯粹用思想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和CG、特效、美术等部门有沟通,也会和制片有沟通,安排工作人员什么时间进场,先拍谁后拍谁,谁要吃饭等。也正因为肩负的任务很重,摄影师在现场的脾气通常也不太好。从 Cameraman,到 Cinematographer,再到 Director of Photography,这三个称谓的变化,也体现了从1895年电影诞生的那一年,逐渐到了1930、1940年代,摄影师才逐渐取得了摄影指导(DOP)这样一个称谓。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摄影师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称呼他的原因。因为这不仅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摄影师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所谓摇摄影机,测量曝光的工人,一个让人瞧不起的、可有可无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这么高的荣誉——摄影指导。在广告摄影中,光影控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体现着摄影师的个性和风格,而且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新片场学院·线下实训的课堂上,你也可以通过老师面对面的指导,逐渐掌握控制影像气质,提升画面质感的本领。同时体验与剧组成员共同创作,和专业摄影灯光团队合作,助你在成为摄影指导的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学员体验↓↓↓↓点击课程名称,了解更多优惠↓↓↓↓【商业广告创作课】4月19日 杭州 / 5月26日 广州6月7日 北京(七天-学习导向)【电商短视频广告实用课】4月3日 / 5月20日 / 6月22日杭州 / 杭州 / 广州扫描二维码关注“新片场学院小豆渣”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

  • 干货 | 十种景别类型,你知道几个?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通常有以下几种景别,我们逐一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全景中,人的头顶以上和脚底以下留出了充分的空间,画面的信息很多,包括空间结构,演员的大幅度动作等,并且相对开阔的空间也可以让多个演员同时出现在镜头中。和全景不同,头顶依然留有空间,而画面下方则是取到膝盖上方一点点,功能类似全景,只是取景范围相对小一点。中景另外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 Cowboy Shot。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年的美国西部片拍摄牛仔把枪时经常使用这个景别,因为取景的范围刚好在腰部以下别枪的位置而得名。拍摄手放下拔枪的镜头时,也不会裁掉手的画面。需要注意主体头部依然留有空间。画面底部要到腰往上一点,当你想让画面中的演员表现出更多情感,可以使用这个景别。它可以让演员在取景范围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多种情绪,同时也能包含到其他演员和少量环境信息。这个景别中,人物头顶上方仍然需要留出一点点空间,可以充分调度演员使用面部表情,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同时还能进行少量的动作表演。不过这时,画面的重心会落在演员的脸上,特别是眼神上。这个景别用来表达演员的内心世界再好不过,画面上方通常到演员头顶,底部刚好卡到演员肩膀往下,刚好露出一点点袖子的位置。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景别,眼睛最好处于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头顶可以裁掉一部分头发,而下巴一下需要留出部分空间,另外还包含一点点肩膀。大特写时,头部上方裁掉了更多,而下巴则和画面底部有适当的间隙,这个景别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演员的内心活动。另外,在制作经费不足时,可以多用这种镜头,好处是因为几乎拍不到环境,所以在置景和打光上会更快,而且更简单、更便宜。镜头进一步靠近,画面中演员的下巴会被裁掉,只露出嘴唇周围的部分,这个是除了微距特写外,最大的景别。微距镜头可以让我们聚焦在身体特定的某个特定部分上,比如说单只眼睛、嘴唇、纽扣、鞋带等各种细节,这个景别我们在强调和放大局部时非常有用。常见错误最后我们来看看在拍摄这些景别时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取景时头部空间太多,这样画面重心会比较靠下,让人在视觉上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拍摄时的大忌是裁到关节处,比如脚踝、膝盖、腰部、脖子等,这样的构图给人的视觉感受会非常奇怪。在景别较大时,头顶空间留的很少,或者裁掉了头发的部分,这样感觉这个演员顶天立地,没有多余的空间,画面看起来会比较挤。不过其实景别也没有绝对的规则,当你使用熟练后,可以自己进行简化,根据场景设定的不同,景别的定义也会不同。最后提醒大家,拍摄的时候一定要跟摄影师沟通好,确保你们理解的景别大小一致。这里还有更多往期干货:干货 | 不同角度的光线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干货 | 日光的特性以及日光下拍摄技巧干货 | 室内基础三点布光技巧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拍!学会这些技巧以后难道不想亲手试试吗!新片场学院 · 线下实训从零基础到自由创作,面对面帮你快速提升影视实战技能,还有更多优惠哦!↓↓↓↓点击课程图片,了解更多优惠↓↓↓↓扫描二维码关注“新片场学院小豆渣”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

  • 干货 | 不同角度的光线对人物的影响

    灯光的角度可以直接对人物的塑造起到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只有一盏灯的情况下,不同的光线角度对人物塑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首先我们以人物为圆心,先将灯光的高度调整到比人头部略高的位置。大概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灯光,为了让视觉区别更加明显,我们在进行灯光角度变化的时候每次增加45度。光线角度当灯光的位置在人物的正面时,可以看到,脸部光线很均匀,没有明显的阴影。可以看到人物的脸部开始出现阴影,并且在有阴影的一侧,形成一个倒三角的光区,这种布光就是常用的伦勃朗光的主光源位置。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并带有一点戏剧性。主光源位于被拍摄人物的正侧面时,鼻梁的位置将出现明暗交界线,一面亮,一面暗。此种布光方式更利于刻画人物,使鼻梁看上去很坚挺,有很强的戏剧性,对人物的形象有比较强的表现力。这个角度的光线会从后面照亮人脸部的一小部分区域,还是可以依稀看见人物的表情,比较有神秘感。灯光位于180度的位置时,光完全处于人物的背面,照亮头发和肩膀。这时人物的神秘感最强,而且人也处于阴影里,有比较强的气场,拍摄大反派出场时,经常使用这种角度。225度、270度、315度对应的分别是135度、90度、45度,跟之前的演示一样,只是照射的方向不同而已。因为一般人的左右脸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渣哥的左脸和右脸相比,显得相对成熟。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人脸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灯光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这里的角度只是一个参考,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片子和人物的脸部特点来进行调整。光线高度光线的高度也是影响造型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同样是正面拍摄,灯光的高度很低时,人的脸部会产生恐怖狰狞的效果。而灯在比较高的地方时,脸部和鼻子下面有一个小范围的蝴蝶形阴影。这使得脸部具有了一定的层次,并且能很清楚的看清演员的所有表情,这种光就是比较常用的派拉蒙光,或者叫蝴蝶光。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拍!学会这些技巧以后难道不想亲手试试吗!新片场学院 · 线下实训从零基础到自由创作,面对面帮你快速提升影视实战技能,还有更多优惠哦!↓↓↓↓点击课程图片,了解更多优惠↓↓↓↓扫描二维码关注“新片场学院小豆渣”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

  • 干货 | 日光的四个特性和五种拍摄技巧

    在进行外景拍摄时,当天的天气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拍摄效率和影像质感。如果白天在室外拍摄,同时可使用的设备有限时,一定要学会合理的利用太阳这个天生的大光源,来辅助我们发挥它的价值。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合理利用日光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拍出更好的画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光的几个特性。下面就结合这四种特性,告诉大家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不同天气状况下,我们可以怎样合理利用太阳光源来得到更好的画面。首先是最难处理的正午拍摄讲起,这个画面中人物的脸部有很严重的阴影,十分的难看。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将柔光布挡在演员和太阳中间。可以看到人物脸部比较难看的阴影消失了,不过柔光布会减弱光线的亮度 ,因此我们就要根据所选柔光布的透光性,重新调整曝光,以确保画面不会太暗。当然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给人物的脸部进行补光。因为日光强度很高,导致反光的强度也很高,因此可以调整拍摄角度,选择日光作为人物的轮廓光,使用反光作为主光源。通过柔光布柔化的日光作为轮廓光,突出主体。这样做有个小问题,有时反光板反射的日光会直射演员面部,需要注意调整反光板的角度以免干扰到演员。一个简单快速的方法,是将拍摄地点设置在有阴影的区域,用小功率灯光和反光板进行补光处理。当遇到环境光比较大的背景时,调整人物曝光正确后,背景容易曝光过度。这时间我们应当尽量减少曝光值,让背景看起来趋于正常。之后再为人物补光,这样人物和焦外背景的曝光就都正常了。通过对比这几种方法和不作处理时画面的区别,可以看到无论哪种方式都比直接拍要更好一些。在阴天的时候,光线整体很均匀,没有强硬的阴影对比,画面比较柔和,整个画面过于平面,缺乏立体感。为了把这种立体感找回来,我们可以用一块黑旗或者黑布挡在人物和地面之间,减弱地面的反光。这样可以给人物的脸部产生柔和的阴影,整个画面就更加生动立体了。在清晨或傍晚这样的黄金时间进行拍摄时,选择光线的角度十分重要。我们要捕捉这时的光线特点,选择逆光或着侧逆光的角度拍摄,阳光会让人物的发光呈现金色或者偏红的色彩,逆光的剪影也会让画面显得更加丰富、漂亮。除了考虑光线的质感,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考虑:日出日落的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拍摄行程,尤其是日出的时间,假如我们需要早上进行拍摄,知道准确的日出时间,可以为工作人员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又能避免错过稍纵即逝的日出光线。而日照的高度角和灯光打光时的高度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太阳的高度角不受我们的控制。以北京为例,现在是冬天,即使在中午,太阳的高度角也只有30度左右。到了夏天,最高的高度角可以达到73度左右。下面用灯光模拟日光的高度角,进行对比,以便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可以发现,高度越高,脸上的影子越难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大家选择正午进行拍摄。日出时间和日照角度的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专门的APP获得(例如:Sun Scout、Sun Surveyor),有了这些信息以后,进行外景拍摄就容易很多啦!百闻不如一见,百试不如一拍!学会这些技巧以后难道不想亲手试试吗!新片场学院 · 线下实训从零基础到自由创作,面对面帮你快速提升影视实战技能,现在报名还可参加新年打CALL领999元红包活动!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扫描二维码关注“新片场学院小豆渣”微信咨询线下实训课程或拨打咨询电话17601029998

  • 干货 | 让画面动起来的三个拍摄小技巧

    本期电影自习室,渣哥从线下实训的课堂里“偷”出了几个小技巧,教大家如何让画面动起来。视频是动态的,拍摄时大家要注意每个镜头尽可能的有元素可以动起来。运动的元素,可以是被摄物体动,可以是摄影机动,也可以是光线运动。我们把咖啡豆放置在黑色亚克力板上,顶部架设了镝灯作为主光源。由于咖啡豆是半球体的结构,在顶部打光后,咖啡豆的下部无法照亮,所以我们在斜侧方用了反光板补光,使咖啡豆显得更加饱满。在镝灯上加了CTO色纸(橙色),强化出美食质感。由暗变亮的光效,是在开机后匀速转动架设顶光源的魔术腿得到的。如果因为抖动无法得到均匀的摇光,可以采用升格拍摄后期慢放,淡化抖动,使灯光变化比较均匀。这个镜头把机位架在了顶部,咖啡豆底部用黑布做背景。机位的上方打了一盏灯作为主光源,然后加上柔光布,在左右两边使用米菠萝进行反光。让灯光尽可能覆盖整个白布,白布尽量贴近被摄主体,远离灯的方向,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对比较柔和的光线。灯光架设好之后,找好焦点,轻轻一拍,就能得到以上的画面了。这个镜头是在一个地铁的实景棚里拍摄,那么是如何做到在一个不会动的地铁车厢里控制光线,制造出地铁飞驰的状态呢?如图所示,灯光被打在一个三角柱形的反光板上,灯光师转动反光板,让光线间隔性地反射到地铁内,就制造出了车厢运动的感觉。画面中这个明亮的发光物体就是一个由包裹了高反光材料(如锡纸)的泡沫板组成的三角柱形反光板,把灯打到这个反光板上再转动它,就形成了地铁高速行驶的效果。如果大家想控制速度的话,只需要控制你转的反光板的速度就可以了。光线的运动往往是大家最少接触的,但是却是你最容易和大家拉开差距的地方,作为一个好的摄影师,好的导演,对光线的理解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学习更多控制光线的理论和技巧,并且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对光线的控制提升画面质感的能力,新片场学院线下实训将帮你把知识变为本领,让作品加速诞生!>>>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 看《饮食男女》里如何表现吃

    《饮食男女》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圆山饭店最了不起的大厨朱师傅和三个女儿的故事。朱师傅在老伴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然而随着女儿的长大,她们各异的性格和渐渐强烈的逃离旧家庭的愿望,令老朱感到力不从心。他想维持家庭的愿望只能靠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来得到形式上的实现。每一次的聚餐都会有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爆炸性的新闻,从老二家倩宣布买房到房子投资失败再到家宁和老大家珍先后通过婚姻突然的离开父亲的家。整部影片一如平常的生活般平稳的推进。依次介绍老朱、家珍、家倩和家宁各自的生活状态。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娓娓的讲述着老朱一家人看似平淡实则各种矛盾交织的生活故事。这种质朴中又带有戏剧性的夸张的效果,是通过导演丰富纯属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来的。细腻的场面调度和对各种视听元素的充分运用,为影片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影片开篇就是一场很长的讲述老朱准备一家人周末聚餐的戏。导演多采用特写镜头刻画老朱精湛的厨艺。同时,再配以特色的中国风的音乐,整场戏的节奏流畅,有条不紊。后期制作中,又采用了累积剪辑的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景别、不同的角度来累积渲染老朱熟练高超的技艺和大厨的风范。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朱接电话时,镜头又从简洁的分切镜头变化为流畅的移动镜头。在整洁、井然有序的大厨房里,我们看到了一排排“壮观”的刀具以及墙上挂着的代表老朱大厨身份的照片。我们在听着老朱讲电话的时候(当然这段对话也是极其巧妙的,为后文埋下伏笔),以及把老朱的身份了解了,一举两得,十分简洁。影片中讲述仪式性的周末家庭聚餐共有6次。这6次聚餐的情节设置和镜头语言运用,不仅有力的推动了情节上的外在发展,更展现了人物心理的逐渐变化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改善。影片开场的第一次聚餐,导演采用大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呈现了一家人每周一次的聚会场景。同时配合以每个人的单人镜头,不让任何两人在同一个镜头内,暗示了在影片刚开始家人感情上的疏离。第二次全家聚会大餐,影片也有一段交代老朱准备过程的画面。他在将筷子插入鱼嘴时准备杀鱼时,竟然下不了手。旧有的熟练、冷静、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第一次出现了转机。第二次的聚餐没有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并且出现了父亲给家宁夹菜的温馨场景。但是,仍然采用单人镜头,说明家人之间的感情仍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进展。第三次聚餐,家宁突然宣布要离家结婚。旧有的家庭模式第一次面临被打破的危机。这时候导演反而舍弃了单人镜头的运用,改用双人镜头令人物两两处于一个画面。而且不采用蒙太奇切换,而利用镜头的运动来进行场面调度。仿佛是在暗示,在面临旧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真正分离时,家人之间的感情在走向逐渐的融合。第四次聚餐,运用一个移动镜头,父女三人一起入画。此时,经历了前面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铺垫,显然家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亲密,而镜头语言也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出来。老朱最后一次准备晚餐,是准备好要对大家宣布自己和锦荣的婚事。也许是内心的紧张与慌乱,尽管有两个女婿的帮忙,老朱的厨房依旧是一派鸡飞狗跳之势。他不仅把炒菜的铲子掉到了地上,连雕冬瓜盅这样手到擒来的简单工作也力不从心。这场戏和第一场老朱的娴熟形成了强烈对比,似乎在暗示着,旧有的循规蹈矩的家庭秩序即将分崩离析,新的秩序正在酝酿之中。第五次吃饭,一家九口一起团圆的场面十分壮观。导演采用广角镜头突出这种壮观和仪式感。同时,配以两人三人镜头,表现了此时一家人感情之间的融合。在这个场景中,摄影机的运动微妙的暗示了一个三角关系的存在:镜头先将老朱和以女主人身份自居的梁伯母置于同一画面;镜头向右一摇,又将老朱与锦荣置于同一画面。镜头的运动似乎在暗示在这三人中要发生些什么。最后一次吃饭,老宅就只剩下家倩在厨房忙乎,只剩下老父亲来赴宴。老朱丧失了味觉的人生,在这餐女儿亲手煮的饭中,重新开启。最终,父女两人双手紧握的画面,温馨而感人。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拉片 | 从《花样年华》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

    属于《花样年华》的掌声已经很多了。先看影评,后看电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总让人在不经意中想要否定什么,挣脱什么。但是,在看了《花样年华》以后,我不得不承认:尽管大家都说好,我也无法因此就违心地说它不好。这电影营造的氛围,感觉就象大朵大朵绚丽的鲜花在枯萎以后,芳香依旧弥漫在房间里,让你可以悼念它那曾经拒绝枯萎的激情,连同无奈和感伤。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想说电影的人物和情节。我只是想试着说说,王家卫是怎样用镜头来把握这种氛围的。一、王家卫的移镜头在《花样年华》里,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几乎是唯一的一种镜头运动方式:平移。而他的移镜头和其他的很多导演比较起来(比如岩井俊二在《燕尾蝶》“南海姑娘”那段中堪称经典的跟移),王家卫的手法要简单和标准的多——有起幅,有落幅,中间移的过程十分平稳,一点也不花哨,简直就象教科书一样。他使用移镜头的一个作用,是过场。在两个场景之间平移,或者从黑场平移到新的场景。这种移镜头配合着张曼玉纷繁美丽的旗袍,让人能简单明了的看到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平移的镜头,也给出了一种平稳的节奏:在普通的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时间不就是这样静静的流逝着么?王家卫使用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情节。在张曼玉和梁朝伟第一次约会喝咖啡的时候,两人说起丈夫的领带和妻子的皮包,这个时候,出现了快速的平移镜头(尽管快,移得依旧很稳)。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已经沉浸在慢条斯理的生活氛围中的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压力、惊讶和痛心,但是,这些不愉快的感觉,还不足以毁掉他们的全部生活,至少他们还可以维持相对平静的外表,这也许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和当时的年代有关。《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移镜头,可能大家的印象会和我一样深刻。不错,就是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个人在写小说的时候,镜头在镜子前面来回的平移。因为这是一面三折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镜头和镜子,从各个角度看到他们两个人若即若离的样子,看着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难分难舍的纠缠在一起。这个时候,来来回回的平稳的节奏,渲染的是他们之间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但是十分暧昧的感情,让我们感觉——亲密中的距离,平静中的喜悦,喜悦中的淡淡的感伤。也许,我们不用说的那么复杂,单是这种崭新的视觉效果,已经有了使用这个镜头的足够理由。二、王家卫的全景深王家卫的镜头不移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定镜头,没有推,也没有拉。这和电影的整个风格是一直的。于是,在这些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全景深的偏爱。因为,电影最美丽的画面,他总是用全景深来表达的。比如,梁朝伟走进他租的旅馆房间那组镜头。一上来就是旅馆的走廊,从这头到那头,全都轻轻的飘荡着深红色的窗帘,绚丽的地板向远处延伸着。接着,就是梁朝伟脚的特写,进门。我想我们更常见的画面是,镜头跟着一个人走在走廊上,然后,在门口停下,他进门。这是比较常规的处理方法。但是,王家卫的选择是——他给你一个深邃的空间,然后,让你的视野就停留在那个空间的尽头。他是如此的小心翼翼,似乎怕你不知道那只是一个别人的故事,似乎怕你走进去就会打扰了陈年旧事中的人物。也许,他就是想让我们远远的看着,隔着纱窗去看另一个美丽的世界,那么,当这种美丽枯萎的时候,我们所感觉到的才不会是痛惜,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不那么沉重的感伤。只要感伤,就够了。当然,他的这种全景深是和特写镜头配合着使用的。当他想让你看清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和眼神的时候,你不可能会错过。但是,整个电影的调子始终是游离的,梁朝伟的发型和张曼玉的旗袍,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你,这是昨日黄花,纵然美丽,依旧是一个遥远的童话。三、王家卫的光和影对于光影的把握,一向是王家卫的拿手好戏。早在《东邪西毒》里,就有很多人记住了鸟笼旋转的画面和湖水的波光流影。但是,在《花样年华》里,他对于光影的把握更成熟了,收敛了放肆的灵感和炫耀的企图,完全让光影为人物和情节服务,出现了一种更平稳的美感。在电影《花样年华》的许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者从黑暗中来,又走进黑暗里去。这种对于黑暗的使用,这种对于空间的省略,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画面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性格,让人联想起伦勃朗的版画,他们处理光影的风格几乎是一致的。当然,画面和镜头终究是有区别的。镜头不可能长长久久的停留在那里,等待你揣测那黑暗掩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空间。所以,镜头采用那样的光影美学,说到底还是为了营造氛围的需要。除了可以让观众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一小块光亮的地方之外,黑暗总能滋长一些不安定的情绪,被挤压的感觉,和更深邃的空间感。当张曼玉和梁朝伟擦肩走过面摊前的石板阶梯,镜头移到路边那盏昏暗的路灯上。整个画面都是黑暗,只有那么一点不清晰的黄光亮着——这个画面停了很长很长时间,长的让每个人都觉得这黑暗在酝酿着什么,然后,突然就下雨了。在黄色的逆光照耀下,雨点显的格外的大,格外的晶莹。这段镜头当然有着导演想表达的隐喻,但这隐喻就是因为光影的加入,才显得那么强烈,打动人心。在说完了这三点粗浅的理解以后,我仍然要对王家卫表示尊敬。这电影,让我重新开始体会黑场的作用,在这以前,我一直对于那些在自己片子里不断使用淡入淡出企图人造节奏的导演心怀怨恨,总想把他们吊起来痛打一顿,才能勉强释放看片的郁闷。如今看来,我还需要反思。我更要对王家卫的敏感和多情表示尊敬,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足以把握怀旧的尺度。从电影的结尾来看。他相信:即使割舍了一份感情,它仍然会在心底最温柔的部分顽强的蔓延,只有时间,才能让离别的痛苦渐渐淡去,然而对过去的感伤却始终还在那里。更多干货知识、拉片内容、新课预告,快关注新片场学院了解一下~

  • 拉片 | 电影如何开场?当然要向这部经典恐怖片学习

    《闪灵》是大师库布里克拍摄的经典恐怖片,在悬念的营造等方面都对于后来惊悚片的发展给予了借鉴。在镜头语言上,库布里克用了非常多有效的方法来营造悬念,比如美术方面,整个宾馆的布置,空旷,高挑的房梁上悬挂的白炽灯,重复菱形图案的地毯,大色块饱和度很高的彩色房间,都造成一种变异的压抑的感觉。而斯坦尼康手持低角度跟拍镜头,两极镜头的使用也成功的营造出恐怖氛围。《闪灵》的开场突出视觉上的感受,尽管我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个角色露脸,但氛围和隐喻已经到位了。一开始全景镜头在一座湖上平移而过,立即产生了一种迷失感。然后从高空中鸟瞰,我们看到一辆小汽车沿着悬崖上的道路行驶。可以明显感觉到乘客的孤立无援,似乎他们正驶入未知领域。戏剧性的伏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当我们看着这辆车沿着悬崖边缘行驶的时候,一个家庭濒临崩溃边缘的形象跃然而出。虽然《闪灵》有许多场景被人称道,但我仍然认为开场要盖过其余全部。它单纯凸显了导演的才华横溢,无论在他之前或他之后,也许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他更会利用空间和地理位置了。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推镜头,从构图方面上是一个非常规的构图——倾斜而且不稳定的画面,下边的水反射着两边山脉的倒影,导演从开始就给观众灌输了一种真实与虚幻同时存在的很不安全世界。从而也定下了这部影片恐怖灵异的基调。 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跟拍镜头,而且是俯拍,俯拍可以暗示出有一种强大的具有支配作用的可怕力量在逼向画面中小汽车里的人物,而且由于构图中的面积对比,两边巨大的森林向这辆小汽车压迫,这给观众传达了一种压抑的情绪。另外由于长时间的跟拍镜头,使得我们感觉到小汽车中的人物,正被引领着进入一个未知的地域,一个不安全的,充满着灵异恐怖的领域。 这也是长时间的跟拍镜头,同样地,两边巨大的山峦似乎都向小汽车压迫着,也给传达了一种压抑的情绪。而小汽车中的人物,正被引领着进入一个未知的地域,一个不安全的,充满着灵异恐怖的领域。 身后的黑白老照片交代了酒店年代的久远。 主人公杰克和酒店经理之间进行的长时间的对话的机位设置没有使用外反拍,即过肩镜头,而是内反拍。这说明出双方的孤立性。也说明这个大的环境“孤立了”他们。后来的大雪和通讯设配的“毁坏”则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这个镜头杰克俯看迷宫,所有的出口和死路尽收眼底,预示着杰克终将成为这场神秘游戏的主导者。这是这个镜头的预知性。其次,从构图上看,杰克处在画面的中央,也说明杰克的在这场游戏中的主导地位。最后,从色彩上看,杰克把冷色调和暖色调一分为二,实际上,暖色调还偏多一些,这暗示出邪恶的力量正在向杰克逼近。 这个紧接着上一个镜头,是杰克的主观镜头,也很好成为联系杰克和他妻儿的“纽带”,前面有镜头交代了这对母女处于这迷宫中,只是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母女俩在杰克的“监视下”。而看到这里我们就完全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母子在这巨大的迷宫里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而且预示着她们必将成为杰克的“玩偶”。这运用的面积对比,巨大的迷宫和渺小的母子俩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镜头的构图运用的十分巧妙,温蒂背后的淡黄色的部分就好像是一个框子,把她牢牢的框在了里面,而这里的“框”就象征着一种强大而邪恶的力量,而这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杰克就是或者将要成为这种强大而邪恶的力量。这个镜头也巧妙的运用了色彩对比和面积对比,两边大面积的深色将温蒂夹在中间,表现温蒂马上将要受到这种邪恶力量的压迫。而从她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此时她还感觉不到这种压迫,而这两者则形成了很好的对比——环境所渲染出的压抑感和画中人物的“喜悦感”。同时这个镜头也是一个预知性的镜头。这种预知感将在下个镜头很好的体现出来。 这个镜头是上个镜头预知性的体现。这个镜头就是随后发生的杰克对温蒂的呵斥,这种针对温蒂的压迫感则由刚才的预知变为现实。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杰克身后的火炉和老照片。杰克身后的火炉与老照片象征着亡灵的复活同时也预示着杰克心中罪恶的火焰已经燃烧了起来。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音效的运用上。小丹尼骑着小车在这个“封闭”的旅馆的走廊里“逛”,就在他在一个拐弯处拐弯时,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咚”的一声钟声,随即在走廊的尽头就出现了两个不是真实世界里的小女孩,这里的“咚”的一声钟声,既外化的表现出此时小丹尼的突如其来的心理恐惧,揭示了他此时的内心活动,也反映出此时那两个小女孩已经死了(钟声的暗示)。这体现出声音可以反映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即声音的表情性的功能。而这里所说的声音则是一种超现实声音。 这个镜头运用的十分巧妙,利用镜子来表现杰克的双重性格,这一次,将小丹尼夹在了杰克与镜中的杰克中间,小丹尼身后的黄色门框预示着小丹尼的身陷险境。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色彩的运用,通过冷暖对比,杰克的背景一边是冷色调一边是暖色调,外化出杰克此时正在矛盾中挣扎着。这也成为杰克走向邪恶的开始。这是色彩在外化人物性格和人物在当时的环境下的状态所起到的作用。这体现的是色彩的视觉心理作用。 这个镜头同样运用了冷暖的对比,杰克身上的暖色与周围的冷色。象征着邪恶的力量包围着他。 这个镜头和上个镜头的原理一样,也是运用了冷暖对比的手法,此外增加了面积对比的手法。周围的大雪景的冷色调包围着这家亮着几盏暖色调灯的旅店,象征着被一种强大的邪恶的力量所包围着。此外天色的昏暗更增加了这种邪恶的气氛。 酒店里到处都挂着老照片,看似安静的酒店,却“潜藏”着那么多的幽灵。而这些幽灵恰恰将预示着他将要遇到灾难,这幅画面中也有面镜子。更多干货知识、拉片内容、新课预告,快关注新片场学院了解一下~

  • 世界第一强迫症导演的视觉风格究竟是跟谁学的?

    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了。他的作品在保持个人趣味和符号化的同时,也保持着高口碑和良好的市场反馈。纵观美国电影历史,除了他,或许也只有伍迪·艾伦(Woody Allen)可以在把电影拍得这么通俗好看的前提下,依然容纳着作者电影的趣味、隐喻和极大的信息量。 韦斯·安德森拥有最容易被人识别的鲜明的电影风格:严格偏执的中轴对称、重度强迫症般的严苛细节、大但夸张的配色。韦斯·安德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是他开始想要尝试制作电影的原因之一。法国新浪潮对他的电影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五彩斑斓的色调、童心未泯的大人、浪漫、冒险和革命。在他的电影中,有心人能够发现不少其他人的影子:路易·马勒,查尔斯·舒尔茨、奥逊·威尔斯、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等等。这些名字,只是在安德森身上留下自我印记的的一小部分名单。但在视觉风格方面,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似乎才是安德森标志性摄影和构图的真正启发者。库布里克的风格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原始的韦斯·安德森,虽然是一个更黑暗,更邪恶的版本。他的慢动作跟踪镜头、变焦镜头、快速移动、鲜艳的色彩以及不寻常的构图帮助安德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首先在构图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两人都极爱使用中央对称构图:将人物主体放在画面中央,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聚集作用,也可以让观众的情绪更加投入进影片。但稍有不同的是,库布里克更钟爱单点透视中央构图一些,通过引导线将视线集中在一点,这样可以更好的营造出紧张或惊悚的气氛,也可以让画面更具立体感,突出中央画面。《全金属外壳》《闪灵》而韦斯·安德森则是出了名的对称构图的狂热分子,不像库布里克热衷于单点透视,他创造的电影画面大多数都很「平」,就像在一个长卷中截取了某一个画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他的多部电影中都大量运用中心对称构图。中心对称构图看似简单但是却也最难做,除了对布景有非常高的要求,还要求画面人物必须非常有表现力才能撑得住整个画面,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玩砸了。另外,中心对称构图都需要一个「大」而「平」的背景支撑,如果在一个小场景下,很容易会被周围的引导线所左右,这样一来就变成库布里克的单点透视了。看看这条处女座闪电除了对称,韦斯安德森还喜欢俯拍,拍出来的每一帧都美到经得起反复推敲。这也可以说是他被称为世界第一强迫症导演的原因,因为只有强迫症才懂得,这样拯救眼球的构图,是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除了构图,韦斯和库布里克在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变焦镜头的使用:跟镜头的使用:横移镜头:哪个是库布里克哪个是韦斯你一定看得出来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在他们的多部作品中找出许多的神似之处:国外一位名叫 David-SimonGroß 的网友制作了一个对比视频,将库布里克和安德森的作品“肩并肩”地进行了更为鲜明直观的比较,你可以看到二人更多的神似之处。视频长约6分钟,但是剪辑节奏和配乐都非常好:电影摄影有很多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拍摄动作。对于导演个人而言,赋予片子鲜明的摄影风格也是必学课程之一。新片场学院独家上线的《摄影视觉风格与视觉潜台词》正在预售特惠中,曾获奥斯卡提名的SNL摄影师 Alex Buono 现场演示教学解构不同的视觉风格,并讲述视觉潜台词的方法及深层的原因,课程配有中文字幕。课程试听 预售特惠 599元原价:1999元戳图了解更多课程详情: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12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