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综述
  • 封城15天 | 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真实的“围城”生活

    谁都没有料到疫情会如此来势汹汹。在短短十几天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动态。(图片来自@丁香医生)截至2月6日11时55分,全国共确诊新型冠肺炎28060例,死亡564例,治愈1188例,疑似病例24702例。数字依然在增长,不断有新的应对政策出台。而与之相关的一切大小事,社会各界的救援物资有没有顺利抵达,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在时刻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而今天,距离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已经过去了14天。这些天里,武汉市民的真实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如何解决饮食等基本问题,物价有没有上涨,医院有没有床位,城市还在正常运转吗?这不只是武汉市民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关心的焦点。于是,有人拿起手中的摄像机,将疫情笼罩下的市民生活和城市样貌,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今天,V姐采访了新片场社区的3位vlogger。在非常时期,他们承担起城市的“特殊记录员”角色。他们上传的“封城日记”真实还原了疫情笼罩下的城市生活,在网上引起热烈关注。 011月24日,林晨发布的一支vlog在微博上被热转。视频中,封城24小时的武汉俨然一座“空城”。地铁和公交都已经停了,街上行人也很少,偶尔有一两辆私家车驶过。昔日人头攒动的楚河汉街如今人迹寥寥,平时停满车的汉街停车场也几乎空了。林晨说:“这是我十几年来,见过武汉人最少的一次。”林晨的老家是湖北荆门,现居武汉,平时工作之余喜欢拍拍片子,用vlog的形式记录的生活。原本计划在除夕前一天回家的他,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困在”武汉过年。收到一些新闻行业朋友的邀请,他出门拍摄一些素材。几天后,他上传了第二支短片,这次镜头对准的是武汉市7家定点医院之一的中南医院。是的,武汉各医院的现状可以说是人们最为关注、也最为担忧的。林晨来到中南医院附近,采用无人机航拍的方式,再结合热心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和照片,为网友们呈现出医院、医生、患者、物资的真实情况。实拍武汉医院、医生、武汉人生活的真实情况微博@林晨同学Hearing通过对武汉一名志愿者(95年生,武汉人)的采访,林晨了解到最一线的医院情况——前几天医院的物资缺乏比较严重,有医生反映他们需要的护目镜、防护服都没有……后来国家这边有物资过来了。医生自己的休息时间是几乎没有的,医者仁心,医生和护士们看到患者,自己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有的医生每天要从汉口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到武昌上班;而一些有私家车的好心人,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会用“出去买菜”的借口背着家人接送医生上班。……我们也连线了林晨,听他讲述拍摄“封城vlog”背后的故事。Q:为什么想要拍摄这样的短片?A:起初是有做新闻的朋友,因为武汉的素材稀缺请我拍摄一些内容,另外有很多朋友也在问我武汉的情况。而这段时间不论对于我个人或是整个城市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点,我觉得这个记录是有价值的。Q:听说你今年不回家过年,家人的反应是怎样?A:最开始(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本来是想回去的。但考虑到一方面路上没有那么安全,而且回家后可能要串门、我作为年轻人或许好一点,但是家里老人一旦传染上身体可能扛不住。加上当时国家也在号召武汉居民减少出门,所以和家人商量后就决定暂时不回去了。Q:能介绍一下武汉封城之后,公共场合比如说超市具体情况是什么样?A:第一支视频里有提到,为了买一些食物我们去了超市,当天早晨去了两家。第一家一进门就惊呆了,从进超市就排了大概50米的队。超市里也看不到人,只看到一条很长的队,从超市入口一直延伸到出口,是很夸张的一个景象,大概要排上两个小时。于是我们去了另一家超市,跟往常的喧哗不同,大家都在各自买各自的东西,没有人聊天。除了人们手拿东西的声音,和收银员扫码的声音,没有其他的声音。Q:其他的公共场合呢?A:那天(封城当天)所有的商场全部都关门了,其他的店铺也全都没有开门,广场上也没有人。除了超市这样的地方,我去过的地方都是没有人的。公共交通是全部停掉了,私家车也收到通知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偶尔能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Q:现在武汉市民手中防护物资的情况如何?人人都有口罩吗?A:早上我们想去药店买口罩,但门口会贴着“口罩卖完”的纸条,现在是之前买的还在用。所以我们在尝试从网上买一些,但是你知道一些老年人不会网购,就很难买到口罩了。Q:视频中有一些与正在工作的服务人员的交流,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怎样,受到什么影响?A:小区的停车管理员和保洁人员是轮班的状态,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街上也有很多,超市的服务人员也很忙。现在在街上能见到的,都是目前最忙碌的几个职业。Q:武汉市民的防护意识和人们的心态怎么样?A:大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防护意识都会比较强。我个人的心态,这种情况可能没有办法长时间维持下去,它对于个人、公司、国家都是很大的损失。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我们正常的生活可以恢复起来。Q:武汉市的物价有上涨吗?A:目前来看是正常的过年期间的涨幅。Q:自己身边有朋友,或认识的人出现症状吗?A:我认识的人当中,确实有几个人是有症状出现的。有一个朋友,一家人近期出现持续发热的情况,今天去了医院。还有一个朋友,以前在武汉现在回家了,家里是有人确诊的。Q:医院目前的情况紧张吗?A:武汉目前的情况是,一般不是特别严重的不会去医院。如果去医院首先要排很长的队,一是怕感染,就算排到了也可能没有试纸和床位,等到住院可能就过了挺长时间了。Q:看到视频中有和医院志愿者的通话,如何与他们取得的联系?A:我在网上征集,留了自己的邮箱,看看大家能否提供一些素材,大概有50个人联系过来。有些人会给我一些自己拍摄的素材;也有志愿者接受我的采访,同时提供一些前线的素材。Q:自己拍片子和剪片子的心情是怎样?A:在去拍的路上,会觉得这个气氛和平常很不一样,很安静很空旷。当我开始拍,会更多集中于技术、构图、视角这些方面。更多的是回来看素材的时候,会觉得这个街道和我以前看的完全不一样,很空,很荒。令我特别感动的一个地方是,林晨在路上碰到一个外卖小哥,交流时看到他戴着一个很旧的口罩,全部脏掉黑掉了;而对方虽接到的单子不多,却还是很辛苦地在外面跑……觉得他挺不容易的,就把自己身上带的几个口罩送给了外卖小哥。林晨觉得,许多在工作状态的人,一旦投入进工作,会忘记自己要做一些更严密的防护。他想提醒在工作的人,更要做好自身防护,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比普通人更危险一些的。02蜘蛛猴面包,同样跟林晨差不多,也是身在武汉的这群特殊记录员之一。他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系列Vlog——《武汉封城日记》。武汉封城日记02:作为第一批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与她们的聊天策划/摄影/剪辑:蜘蛛猴面包 微博@蜘蛛猴面包我们总把武汉想象成是无可救药的重灾区,武汉人也被打上了“病毒”的标签。但在蜘蛛猴的镜头下,我们却看到了封城之后的武汉人,生活都在井井有条的继续着。因为封锁,留在武汉城中的普通人其实并没有抱怨不公,他们没有恐慌,反而都在陪着这座城市运转,他们有无法过年无法回家的外地人;有维持人民生活和城市运转的外卖员、环卫工人、售货员等等;还有偶尔出门采集物资的市民们。在封城之初,政府尚未解决医护人员的通勤问题。于是武汉市民自发组成了志愿车队,接送全城的医护人员。蜘蛛猴成了首批志愿者。在他的封城日记02的Vlog中,记录了大年三十这天,几位医护人员的故事。其中一位护士,带着方便面去上班,而这桶方便面就是她唯一的年夜饭。一位医护人员描述,一位医生同事急求N95口罩,邻居伸出援手;没有护目镜,邻居送给她一副泳镜。人心的温暖此时战胜了病魔带来的冷清。武汉虽然被病毒侵占,但武汉人其实并没有放弃,他们随时待命,顽强地与死神抗争着。蜘蛛猴每天几乎都是2点睡觉,白天拍摄晚上回家剪辑。他还拍摄了雷神山医院的施工进展,还有民间自发的物资捐助后勤队……这一切影像的记录,和他加班加点的付出,只为让更多其他地区的同胞们了解,武汉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武汉人并不是“病毒”,他们需要理解与支持。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汉的现状,我们采访到了蜘蛛猴,也为大家不加修饰地呈现出他作为第一视角,感受到的武汉到底是什么样的。Q:身边有没有认识的人感染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在医院处在危险之中的?A:我妈妈就有认识的朋友夫妻俩前后患病去世,也有其他朋友身边的朋友患病的。Q:武汉的医院收治情况现在大概是什么样的?A:目前医院据说床位十分紧张,很多病患无法入住医院。Q:你的Vlog拍摄主要用了哪些设备?出门做了哪些防护措施?A:我的设备主要是gopro 7,BMPCC 4K和御2,出门戴口罩,喷洒酒精消毒车内,进医院穿防护服,回家换洗衣服还要紫外灯消毒。Q:在你的观察中武汉市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医护人员的心情如何?A:我看到的市民和接触的医护人员都很平静,和日常差不多,有倍加谨慎,但没有恐慌。Q: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场景?A:最深刻的就是遇到一对爷爷奶奶从医院步行回家,爷爷推着轮椅上的奶奶,打算走三个小时回家。Q:家人是否支持你出门拍摄?有担心吗?A:他们肯定是不会支持,但是他们了解我会照顾好自己,会叮嘱我小心防护。Q:你觉得这座城市在疫情中发生最大的变化你觉得是什么?A:这座城市在疫情中最大的变化其实还是人,所有的情绪情感都被放大了,我看到了很多温暖有爱的志愿者。Q:未来有什么拍摄计划吗?有没有想过 等疫情结束后把之前这些视频素材重新做一个回顾剪辑?A:还是打算像以前一样,一边旅行一边拍摄个人独立纪录片。将来或许会把现在的素材整理,做成一部纪录长片。Q:你觉得武汉在抗击疫情方面还有哪些问题和困难?还需要哪方面的帮助?A:我觉得资源分配和运输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困难一定是如何从根本上战胜病毒,目前需要的最大帮助是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制造恐慌。Q:通过Vlog展现武汉城市现状,你的初心是什么?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话?A:我的初心是让大家看看封城以后这座城市街头是什么样,以及在这座城市记得普通人是怎么面对这场疫情。想对大家说,要相信武汉,支持武汉一定能战胜疫情。看完蜘蛛猴的Vlog和他的这几番话,我想,既然武汉人民都没有放弃,我们更没有理由放弃!因为武汉,还需要我们每个人。03除了武汉之外,其他城市也在面临着挑战,虽然没有武汉那么严峻,也仍然不可掉以轻心。疫情刚爆发初期,病例数排名第二的广东省也同样令人揪心。而广州这座现代繁华的大都市,虽然没有遭遇跟武汉一样的封城。但现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疫情爆发期下,广州的城市现状导演/编剧/摄影/剪辑:流浪阿叶 微博@流浪阿叶谁都没有预料到疫情会来得如此突然最近一直在密切关注这场关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硬仗作为一个一直以来的记录者我想在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并不干扰城市秩序的前提下给这个城市一点鼓励给大家,给武汉,给中国带来一点正能量。这是本视频作者@流浪阿叶的一段创作感想。他原名叫叶文锐,是广州一瞬摄影工作室的创始人,同时也是8KRAW的签约摄影师。生活在广州25年的他,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感。平时,他可能是以一个留学生旅游博主的身份示人,大家更多看到的也是他的旅拍作品。但阿叶也有着坚持不懈记录生活的习惯。五年以来,他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只要一有出行的机会,他就会带上摄影器材随身进行记录。疫情爆发后,他鼓起勇气选择了全副武装,走出家门,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疫情下羊城的一切。《疫情爆发期下,广州的城市现状》是他花了3天时间拍摄,并用一天剪辑完成的。用他的话说,“身为一个记录者,我觉得我有义务去做这样的事情”。在他的镜头下,广州从未如此安静过,大家都很少出门,但也有很多人在默默坚守着岗位。因为,生活还是要继续。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广州目前的城市现状和阿叶制作这支视频的幕后故事,我们联系到了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线上采访:Q:今年春节你是怎么度过的?A:今年的春节除了大年三十和年初一有去拜年外,后面年初二开始在家看着网上各种新闻真的百感交集,于是想给广州做一个有意义的短片。Q:身边有没有认识的人感染?广州的医院收治情况有了解么?A:暂时还没有认识的人被感染,而广州的医院情况具体的我不太了解,但是从朋友口中听到的是状况尚算良好,因为广州具有发热部门的医院还是比较多,一切应该还是在有序地运作中。Q:从一个旅拍、工作室的摄影师到在疫情期间记录城市的Vlogger对你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A:其实我不想把这次的拍摄归类为变化,我自身平时是有很强烈的记录生活的兴趣和习惯的。这条视频其实有70%以上的拍摄素材我都没有剪出来,毕竟我记录的初衷是为了能让自己在这短暂的几十年留下一点痕迹。我不希望可能又一个17年以后,大家再谈起这件事时,只知道当时有这么一回事。有更多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值得去歌颂的英雄们被后人铭记,也有更多我们全国人民一起奋战对抗疫情的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去尊敬。Q:这部片子拍摄过程是怎样的?用了哪些设备?出门做了哪些防护措施?A:拍摄过程可能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危险,因为走在路上,你可能方圆十多米内都没有一个人,大家也都很自觉地戴上口罩。当时用的设备有索尼A7R4和松下GH5以及大疆mavic 2 pro。我出门的时候带了三个口罩,也戴了手套,在人多一点的地方我会三个口罩一起戴上。回家后我把所有衣物和设备都用酒精消毒了。Q:我看到在你的视频中广州的公共交通还在正常运转,那么在你的观察中,市民们心情是什么样的?A:其实戴了口罩以后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少了,不认识的甚至不可能有交流发生。说实话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面对疫情的眼神是挺从容的,虽然可能会比平时少了一些色彩但未见慌张。我在片尾有剪辑进去的一个卖菜大婶,虽然口罩遮住了面容,但面对前来光顾的老街坊,还是用眼角扬起的笑容继续自己的生活。Q: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场景?A:拍摄时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我前面停下,然后有位客人准备开门下车走,但那位客人没有戴口罩。然后司机突然也跟着一起下车了,跑到后备箱拿出一盒口罩,拿了一个出来分给那位没有口罩的客人。那位客人有点惊讶,最后甚至好像连谢谢都没有就走了。接着我上了这台出租车,跟他交流后才知道:“其实那位客人刚上车的时候我就发现他没有口罩了,但是之前那个路口不能停车我没办法去后面拿口罩,所以一直送到目的地才给了他一个。本来其实也只是怕自己的车子被感染,但后来想想他一直不戴对别人对自己也不安全,就干脆给他一个了” ,然后我问他最近疫情这么严重您从事这个行业不害怕吗? 他回答:“我也害怕呀,每天接触那么多个客人,但生活还得继续不是么?” 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勉励。Q:家人是否支持你出门拍摄?有担心吗?A:我第一天出去拍摄的时候其实五点多就起床了,大家看不见。所以家人是后来起床后才发现我出去了,也猜到我是出去拍摄了,回来后也没说什么简单问了一下就帮我一起消毒衣物和器材了。担心的话我觉得他们肯定是有的,但是年初二那会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后面他们也没有说不支持我出去拍摄。Q:这两天还有出门拍摄吗?看到这座城市在疫情中发生最大的变化你觉得是什么?A:自从拍完那几天后我就没有出过门了,因为有拍到我想要的素材记录下来就足够了,再出去也只会给这个城市添乱。除去表象上人变少了之外,这次疫情也因为较于17年前网络发达了很多,资讯传播的速度也十分快。相对于平时安稳的生活,相对于谣言或者某些对一些机构的批判,也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议。但是毕竟这些那些让人愤怒或者不解的事情都是个别人的所作所为,我看到的更多是这个城市大家都在为正义发声,大家向往的方向都是朝着这个城市和我们祖国变回安稳去的,我们都不忘初心。Q:未来有什么拍摄计划吗?A:未来,我希望有且只有一个计划,就是做一期广州或者是全国关于最后如何战胜这场病毒之战的收官短片。毕竟很多在前线付出的工作人员,我们都看不到他们的详细情况,也听不到他们真切的心声。我希望我下一条短片内容会是万家灯火再次热闹地传出欢声笑语,千家百户商家重新回到热闹的人群里叫卖,曾经烦心厌恶的日夜拥堵再次出现……剧本在我脑海中已经慢慢成形了,我们都只等着这一刻早点重现。最后,阿叶引用了鲁迅先生曾经的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期望:“愿中国人,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就像林晨在vlog里说的那段话:这是城市时间长河里的某个瞬间。这段时间,足够黑暗,也足够亮眼。病毒在为城市涂抹黑云,而城市里的人,也在拼命洗刷。我们看到,人们依然在井然有序地做自己的事,医务人员在竭尽全力、加班加点救治病患,各业服务人员也在继续自己的工作。我们看到在这次疫情中,大家在全力应对,都想把自己的事做好,击溃所有艰难。城封了,但生活没有。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那么战胜疫情,也指日可待吧。

  • 再见科比!这部奥斯卡最佳短片,是对他传奇一生最好的缅怀

    意外来得太突然。上一秒还因为疫情的消息忧心忡忡,下一秒就又收到噩耗,科比去世。1月27日北京时间凌晨3:24,据美国TMZ等媒体报道,现年41岁的前湖人球星、NBA传奇球员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在加利福尼亚州卡拉巴萨斯的一次直升机坠毁事故中遇难。事故发生在当地周日早晨,科比正乘坐私人直升机前往附近的曼巴学院训练,而他年仅13岁、酷爱打篮球的二女儿Gianna也在飞机上,飞机途中着火,机上5人全部丧生。学生经营报纸Pepperdine Graphic发布的直升机和烟雾照片惊愕,痛心,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要知道,昨天科比还发了推特,祝贺詹姆斯超越自己的记录——“继续让比赛前进@詹姆斯,对你充满敬意,我的兄弟 #33644”没想到竟成最后一次更新。而刚下飞机的詹姆斯,在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悲痛,和友人拥抱流泪。众多NBA球星也纷纷表示悲伤和悼念,前队友林书豪:“哦不,生命太需要珍惜了。R.I.P.科比。”奥尼尔:“我失去了我的朋友,共同赢得总冠军的伙伴和兄弟。”麦迪:“爱你,兄弟!”大加索尔:“我就是无法相信这一切!”在湖人主场斯台普斯球馆门前,已经聚集了许多自发来悼念的球迷们。在今天猛龙与马刺的比赛开局,双方也各用一次24秒违例来悼念这位传奇。……至于朋友圈,我已经不忍心打开,很难想象大家醒来会是何种心情……他是科比啊,多少男孩女孩心目中的“篮球之神”。出生于1978年8月23日的科比,从1996年高中毕业进入NBA,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洛杉矶湖人队。球场上的“黑曼巴”,14处大伤小伤,20个赛季,1566场NBA正式比赛;5次夺得NBA总冠军,2次获得总决赛MVP,4次获得全明星赛MVP,作为湖人最好的球员之一,一生载誉无数。一生紫金,终生湖人由于跟腱断裂,科比选择在2016年赛季结束后退役。2018年,科比携手国际动画大师格兰·基恩和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合作了一部动画短片《亲爱的篮球》,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本片由科比献给篮球运动的告白诗歌信改编,并由他亲自担任配音,用5分钟讲述了自己的篮球生涯。《亲爱的篮球》我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着了魔似的爱你了,这个赛季将是我最后能给予你的,我的心和意志力依然坚不可摧,但我的身体告诉我是时候说再见了。短片中,科比从一个把爸爸长袜当做篮球投出的6岁男孩,逐渐成长为联盟的巨星。身上的短袖变成了紫金8号,24号,他在大杀四方后慢慢老去,直至因身体原因退役。一路与汗水为伍,伤痛作伴,科比对篮球的深入灵魂的热爱,从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中流淌出来。在他的球衣退役仪式现场,斯台普斯中心播放了这部短片,看得球迷热泪盈眶。就算不看篮球,也会被他的深情自述打动,被他的故事所感动。还记得他在采访中说的那句:“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曾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默默行走的人。而他也确实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无数次在凌晨挥洒下的汗水,将自己的篮球梦变成现实,从新人成为巨星。也让科比这个名字,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照亮了无数人的篮球世界。我还记得关于科比最有名的金句是:第二名只能说明你是头号输家。 胜利有很多种,打胜仗所需付出的代价,却也不一而足。胜利背后,意味着无数的汗水;高投篮命中率背后,唯一的秘诀是“刻苦训练”。“大帝”恩比德曾说:当别人都在开派对时,他正在苦练投篮。我得好好学习他这一点。是的,当球员在泡夜店时,科比在训练;当球员还在温柔乡时,科比在为前一日的罚篮不进对自己实施报复性训练。科比把他的一切辉煌归功于“训练”,这是一个令懒人绝望的答案。2000年,总决赛第四场。科比脚踝在第二场时严重扭伤,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却在最后时刻补篮绝杀。湖人队医几乎不敢相信,竟然有人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比赛。2009年,三根手指有伤,奉献了单赛季6次绝杀。他说:“我每次赛前把小拇指固定住,不然它脱臼垂下去看起来很吓人”。球场上的“黑曼巴”,14处大伤小伤,看似千疮百孔的身体,打完了1566场NBA正式比赛。他或许不是最好的球员,但你真的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他这样用生命去热爱篮球的人了。也再难找到一个明知自己刚从伤病中恢复,随时有再伤的危险,却依然坚持上场,面对失败也从不敷衍了事的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责任而选择坚持的人。20年的时间洗去了他的轻狂、浮躁,却没有带走他的斗志和坚持。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新人续演传奇,会有新的总冠军、MVP、得分王。可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街道?有多少人能够在无限伤病过后,咬紧牙关执着应战?又有多少人在断了跟腱之后,仍然承载起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不置可否,紫金军团将涌现新生代英雄人物,NBA将有新的奇迹发生,可他们都不是科比。可惜,起于凌晨四点的信仰,最终归于凌晨四点的安详。一代传奇就这样落幕了。从此世间再无黑曼巴。他的陡然离去是让人悲痛的。但我们不会忘记,他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教会我们如何走出低谷,陪伴我们成长。不会忘记他的力量贯穿我们的血脉,带我们突破瓶颈;不会忘记他的信仰成为我们强大的支撑,令人敬佩又感动;也不会忘记他对我们说:“生命短暂,你得享受人生。保持微笑,继续前进。”或许,只是上帝想打篮球了吧。愿逝者安息,传奇永存。愿天堂也有他最亲爱的篮球。

  • 史上最大规模集体撤档,是对观众最好的尊重!

    此时只想说一句,2020一开年,就太难了!不仅你我难,春节档的几部神仙大片也在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恶魔前败下阵来……疫情开始大范围扩散、影视股大跌。打开朋友圈与微博,几乎90%的内容都是与肺炎相关的,关于疫情的公众号爆文通通刷屏上10万+……还记得在去年金鸡奖颁奖典礼的论坛上,陈可辛、徐峥、陈思诚、张一白共同宣称:2020年春节档“绝不互黑”。两个月后,他们彼此不再是竞争关系,而变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难兄难弟。今天(1月23日)上午,有消息称武汉武昌辖区已经正式发布了《关于全区电影院暂停营业的通知》,称“考虑到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为防止新型观众病毒感染的肺炎因人员聚集而进一步扩散”,同时“各影院观影人数减少、退票人数增加”,经研究决定后,统一要求辖区内各影院立即暂停营业。下午1点30分许,先是得到了《熊出没》和《姜子牙》两部动画片相继宣布撤档的消息,紧接着在不到一个半小时内,《囧妈》、《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紧急救援》、《急先锋》官方宣布撤档,一时间冲到微博热搜前列。而就在前两日,#春节档能不能改档#的话题早早屹立在微博热搜上,也成为了“沸”的话题。原本,在1月20日上午1点,《囧妈》宣布,提档至大年三十早8点公映,瞬间激起千层浪。随后《熊出没·狂野大陆》与《夺冠》也接连官宣提档大年三十。而仅仅三天之隔,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看疫情爆发的态势,几部影片又纷纷选择了撤档。而这先提后撤为哪般?估计各大宣发公司也懵逼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其实春节档撤档,对于电影人和宣发公司来说都是非常艰难且不得已的决定。一旦撤档,意味着前期预售票房和宣发人员前几个月的呕心沥血全都白费。更难堪的,是电影公司背后的对赌情况,即将到来的3月份Q1季度财报。昨天,淘票票和猫眼也宣布了退票政策,武汉地区的购票用户可以进行无条件退票,非武汉地区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退票或联系客服。目前,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重点票仓地区的确诊病例人数都达到两位数。 北京某家影院开启退票10小时后,退票情况十分明显。 可能这也是在经济方面,几部贺岁电影片方经过分析决定撤档的原因吧。说实话,这么多影片同时主动的撤档风波,这在中国影史上都极为罕见。中国春节档,在经历了从2006年的30亿到2019年59+亿之后,被疫情的高墙挡在了外面。然而,考验国民素质和公民成熟度的时刻才真正到来。来自微博网友的曝光当然,像上图这样的还是少数,不少公民还是对春节档撤档表示支持和理解的。在《姜子牙》的官方撤档声明中,有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导演曾说:“做动画,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齐心协力。”如今疫情发生,我们亦当众志成城,以防疫为重、以生命为重。也确实给予了大家一定鼓舞,坚定了我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给予大家力量的还有它们!《紧急救援》: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重要!《夺冠》:电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和安全最值得珍惜!《急先锋》: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急先锋责无旁贷!《熊出没·狂野大陆》:不愿看到观众承担任何健康风险,更不愿看到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徐峥导演也在自己的微博发布了《囧妈》的撤档声明:“看到每天的疫情,真的很揪心!做出这个决定,要感谢横店影视集团,作为电影保底方,放弃春节档是勇气是责任也是担当。第二要感谢出品方欢喜传媒,这个决定离不开他们的支持。第三是宣发团队,他们放弃了前期工作心血。但所有这些,跟消除疾病隐患比,都不重要!希望所有人能新年大吉大利,幸福安康!”厂长至今犹记得2003年非典肆虐最猖獗的时期,在疫情期间上映的电影无一不折戟沉沙,连那个时候的全球票房霸主和奥奖热门《指环王》1和2 都遭遇票房惨败。现在看来,撤档,无疑是春节档最正确的选择!然而,撤档事件是不是应该成为对传统观影方式的一次反思,厂长还不得而知。因为在几乎家家有电视、人人有手机的年代,看电影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电影院。不知春节档片方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流媒体的形式,在视频门户平台上发行影片,让大家安全、欢乐地在家看电影。厂长也想在此呼吁,在疫情尚未控制之时,还请大家春节期间做好防护措施,少出行少参与集体活动,切勿因小失大。毕竟好饭不怕晚,平安,才是最大的春节档。

  • 《啥是佩奇》出续集了?这脑洞依然堪比黑洞…

    还记得去年春节刷爆全网的“硬核”粉猪么?对,就是他!去年因为《啥是佩奇》一炮而红后,张大鹏连续创作了《Nike 甭信我,服我》《膨胀的十倍》《男人的真心话大冒险》多部热门广告作品。除了导演之外,拍佩奇的河北怀来县外井沟村火了,演爷爷的农村人李玉宝,也火了,人称“佩奇爷爷”。李玉宝(左一)时隔一年,《啥是佩奇》出续集了!拍摄地还是那个村儿,只不过改叫“粉猪村”了,还成了旅游打卡圣地;村里的大爷还是那些大爷,只不过主角从佩奇爷爷换成了放羊爷爷……腾讯微视贺岁短片《欢迎回到粉猪村》↓↓↓短片讲了一个身为坐拥800万粉丝的人气网红陈二蛋回到老家却差点被不擅长玩网的乡亲们气死的故事。二蛋被父亲看做“不务正业”。被乡亲们调侃拍的视频啥都不是,还不如《啥是佩奇》火。气不过的陈二蛋决定帮村民们滞销的苹果拍广告。没想到的是,几经周折之后陈二蛋拍的苹果广告,歪打正着地走红了大街小巷,真的帮乡亲们卖出了苹果。看完全片你就会发现,演员是原班人马不假。至于导演,还是不是张大鹏?一开始我是怀疑的……从开头,就是张大鹏式的配音独白,可是听起来深沉但不够沙哑、亲切但不够接地气;紧接着,放羊大爷金叔的出现让我确定,是真的回到“粉猪村”了,只不过去年“佩奇”的谐音梗,如今变成了“微视”和“卫视”;还有那个村里的广播站。去年是问“啥是佩奇”,今年是男主陈二蛋广播找演员。片中还有很多在《啥是佩奇》基础上做文章的梗。譬如,摔在地上的粉色鼓风机,放羊大爷老金跟李玉宝的“影帝之争”,还有影片高潮部分沿用的“硬核佩奇”出场配乐……最后内心焦虑的二蛋,急中生智,给乡亲们拍了个卖苹果洗脑广告,说道:“小猪再火,也不能帮乡亲们卖苹果,我战胜了它”。就拍了个洗脑广告,还好意思说自己战胜了《啥是佩奇》?以上的一切,都让我有一种强烈地替张大鹏导演鸣不平之愤懑。从头到尾用同样的演员、同样的配乐,却明明是在黑《啥是佩奇》。直到亲眼看到张导亲自发了朋友圈,才意识到自己还是太单纯了……原来,导演兼编剧,还是张大鹏。况且,敢这么玩《啥是佩奇》的,恐怕也只有他本人了。这时候才明白,短片并不是一次赤裸裸的消费爆款行为,而是一部张大鹏式的创意黑色幽默。在一个广告里,出现另一个知名刷屏广告的梗,而且是原班人马演绎打造。这个形式在整个中国广告界来说,应该都屈指可数。全片不仅让人看了倍感亲切,爆笑不断,而且品牌的植入频次之多,却一点也不觉得尴尬。有趣的是,男主每次愣神儿独白的时候,一旁唱故事的京韵大鼓二人组也为本片增添了不少戏剧感。在快手这座大山面前,同样把张大鹏请来的腾讯微视,脑洞和风格果断是占了上风的。张大鹏在这部片中不仅大胆地自黑,还敢于推翻和打破自己原来的剧情广告创作风格,尝试了“简单、有效、洗脑”的洗脑广告风格。这段广告中的“广告”,其实更像是张大鹏在对自己的那部《啥是佩奇》的反思。既去年《啥是佩奇》后,张大鹏尽管拍摄了耐克、OPPO、伊利等更多知名广告商的项目,可是一旦被人提及,还是少不了“《啥是佩奇》导演”这个称呼……OPPO广告《膨胀的十倍》片中那句“我战胜了它”,想必也是张大鹏自己的心声吧……与其说战胜了佩奇小猪,不如说是张大鹏战胜了自己。微视这波创意营销风暴,吹得我在风中凌乱着,却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营销需要创意,更需要勇敢。而发挥脑洞的同时,又能兼顾广告传达的效果和内涵,才是广告的价值。张大鹏冷静审慎、突破自我的创作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回过头来看过去的2019,广告其实不止有刷屏和洗脑,在我们一味追求爆款的同时,真正带给品牌和观众的价值是什么呢?或许,这才是张大鹏的新作带给行业和广告创作者的一些思考吧。

  • 苹果新春广告大片《女儿》幕后揭秘,六年来阵容最强!

    这几年,每逢临近春节的时候,苹果都会用iPhone拍摄一部新春广告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中国的农历新年的社会故事,亲情和团圆成了故事一贯的表达主题,每次都催人泪下。今年也不例外。苹果为我们带来了2020年的新春大片——《女儿》↓↓↓短片延续了苹果春节广告的电影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单亲妈妈年轻时独自离开家,带着自己的女儿开出租车为生,而最后与母亲偶遇并和解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8分钟的短片,演职人员阵容却非常强大。首先影片主演是无人不知的华语影坛的影后周迅。其次,在幕后人员中,因电影《隐藏人物》而在2017年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的好莱坞导演西奥多·梅尔菲,以及摘得威尼斯金狮奖、提名金球奖最佳摄影的《小丑》摄影师劳伦斯·谢尔两位大师也倾力加盟,担纲导演和摄影指导。全片也是使用iPhone 11 Pro进行拍摄的。其实从2015年开始,苹果就开始专门针对中国春节进行国内市场的特定广告宣传和投放了。从最初的《老唱片》、到李宗盛出演的《送你一首过年歌》再到《新年制造》系列短片,走的都是节日温情路线。(《送你一首过年歌》)而从2018年开始,“知名电影导演 x 最新iPhone拍摄”的新组合上线。由陈可辛执导的催泪短片《三分钟》迅速刷屏,2019年由贾樟柯执导的短片《一个桶》也同样引爆了话题。(《三分钟》)其中跟《一个桶》不谋而合的是,今年的《女儿》的拍摄取景地,也选在了中国的“网红电影取景地”、“4D魔幻都市”——重庆。对于有很多“行车”镜头的片子来说,重庆华丽而魔幻的高架桥,在航拍镜头下就显得更具魅力……然而跟往年不同的是,苹果这次采用了全新的中外合拍策略。《女儿》也成为了6年来苹果新春大片中,台前幕后阵容最强大的一部作品。2019年无数个国外爆款影片,造成了全球现象级的观影,其中一部不得不提的作品就是《小丑》。而电影《小丑》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精致到经得起细细推敲,所以找来《小丑》的摄影师劳伦斯·谢尔无疑是一个又具备专业性、又能破圈的最佳选择。劳伦斯·谢尔在《小丑》拍摄片场而想要把朴素的故事,拍出赚人眼泪的沉浸感和电影感是着实不易的。还记得两年前拍摄《三分钟》的时候,iPhone前面还需要附加一个比手机本身体积大数倍的电影镜头,才能拍出真正的电影感,而被人诟病。但今年iPhone 11 Pro强大的三摄功能和稳定系统,确实也为幕后拍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最大的看点,就是iPhone解放了!它首次抛弃了一切附加镜头,纯裸机拍摄为我们奉献了一部精彩的《女儿》。等效13mm的超广角+等效26mm的普通广角+等效52mm的中长焦镜头在劳伦斯手里自由切换,当我们看到母女吵架的长镜头桥段幕后实录时,都不禁大呼:“这竟然是手持拍摄的!”的确,在没有稳定器的前提下,手持就能把镜头呼吸感拍得如此完美,劳伦斯的确是大师之手啊……除此之外,两位国外大师和国内美术团队也极尽了所能,运用了各种能想到的镜头语言,可以说将一部温情慢节奏的短片拍摄得并不枯燥,反而趣味和新颖兼备。我们能在片中看到想第一人称视角、小女孩透过“万花筒”的圆形构图……还有绑在轮胎上、车顶上、后视镜上、放在汽车抽屉里的取景镜头。当然,我还是最喜欢那一组透过万花筒的小女孩的世界。这其实是拍摄的时候在“万花筒”的外围也包裹上了一圈小彩灯才拍出来的效果。然而,这只是本片中最最小的布光技巧。虽说是iPhone裸机来拍,但想要制造电影感,当然少不了灯光的功劳。在最后一场大雨的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幕后团队煞费心思地在雨中布光,霓虹的梦幻、雨夜的柔情,瞬间从镜头里溢了出来……《女儿》镜头背后,与大师同行(幕后揭秘详情,请戳?)当然,拍摄技术只是一部电影的基本素质。厂长以为,娴熟的技术和花样的镜头语言是锦上添花的好事。然而镜头语言的多元是否拉近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距离?导演是否真的能感受到这个平凡的中国新年故事中的共情?这还要咱们国内的观众们说了算。不得不说,虽然平时营销很少,但苹果的广告片每每都制作精良、令人惊叹。而此次苹果尝试中外和拍的中国故事,文化壁垒还尚且存在。在追求形式的道路上,我们越走越长远,但在追求故事、追求电影本质的路上我们又走到了哪里?这些都是苹果和各位电影创作者在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

  • 2019,东北文艺还没复兴

    11年前,歌手董宝石和他的说唱团体“吾人族”登上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他们唱“碧波蓝天绿瓦红砖,白山和黑水”;他们唱“哪怕是哀鸿遍野,哪怕是天无日月,我也愿与我深爱的这片沃土同存共灭。” “这片沃土”,就是中国东北。11年后,《中国新说唱》的复活赛上,一个自称老舅的歌手以一曲《野狼disco》迅速蹿红,现场评委邓紫棋说:“个人魅力很强,他可以一下子让你记住他整个人。” 这个“老舅”就是董宝石,艺名“宝石Gem”。 在第二轮比赛上,他唱《山河图》,因为忘词和发挥失常,而止步复活赛127强。 但这并不影响一个因老舅和他的歌,而掀起的时代……01复兴喊麦 相信几乎所有人,现在听到《野狼disco》的音乐都是这个反应吧?“大背头、BB机、舞池里的007”——《野狼disco》这种近乎喊出来的说唱方式咬字实、落音重,其实源自东北的喊麦。 如果你跟东北人提到喊麦,他们会想起儿时的记忆。在他们眼中,听喊麦可比看现在网络喷子的骂战带劲了不知道多少倍。 那时候的东北小县城里,除了工厂和烟囱,就是夜总会、KTV和迪厅。迪厅里有很多留着郭富城头、穿着皮夹克的小青年,东北话管他们叫“山炮”。 他们能即兴把一些经典歌曲、诗词改编成押韵的顺口溜,再夹带一些黄腔,用类似于喊的方式唱出来取悦迪厅里的客人和观众。 被改编得恰到好处的段子还会被大家奉为经典语录。于是,这些被“说唱”出来的押韵语录,就是最早东北人心中的“喊麦”。 很多年后的一首《一人我饮酒醉》,火遍了大江南北。东北的喊麦,再一次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进入了大众的耳朵。当时快手上有几位直播喊麦火起来的天王级人物,他们的昵称统一都会在名字前加上“MC”的字样,例如:MC高迪、MC天佑、MC井宁。 其中那个叫“MC天佑”的主播,真名叫李天佑,是一个东北富二代,过着日夜笙歌的生活。在快手平台上,MC天佑的喊麦作品之多、歌词之劲爆,受到了大家的热捧。 曾经《齐鲁晚报》是这么评论李天佑的:李天佑的作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节奏感极强,讲究押韵,将极富共鸣的说唱内容和音乐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愉悦的视听效果。李天佑在音乐作品中,将喊麦这一音乐表现形式,打造成中国版的RAP,并完全媲美了鸟叔等国外艺人的流行歌曲。而关注的人越多,其中负面的评论也就越多。在MC天佑的喊麦歌词中,他对色情粗俗甚至违禁之事无所畏惧的表达,使他自己陷入了众矢之的。 一时间,77首MC天佑的喊麦歌曲随之遭到封杀。快手平台也连续封号,禁止他直播。就这样,他一手建立起的喊麦网络帝国,又被自己亲手摧毁了。 但不可否认,喊麦这种东北特有的音乐形式需要有人来发扬,但不能像MC天佑那样“发扬”。 而同样听到MC天佑喊麦的,还有人生道路截然相反的董宝石。 02东北老舅 “等你稳当地进入梦里,再给老舅点赞双击”——《社会老舅摇》1986年,董宝石出生在吉林长春。 90年代初,东北兴起下海经商潮。董宝石的父母在长春黑水路做批发生意。刚开始生意不错,家里的生活也比较富裕,董宝石一家搬进了家具齐全的商品房。但90年代的很多东北家庭都跟宝石的家一样,在光鲜的外表下,藏着衰落溃败的内势。 靠着工业和重工业发展起来的东三省,在经历了90年代末的下岗潮之后,使无数家工厂相继倒闭,又把无数人推出了工厂大铁门,沦为社会和时代的边缘人。 下岗潮影响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宝石父亲的生意也接连惨败,家里揭不开锅了。父母为了生存辗转反侧,日渐焦虑,还没长大的宝石,成了父亲的情绪垃圾桶,家里的气氛异常压抑。 2003年,在董宝石高二那年听到了郝雨《大学生自习室》这首说唱,但自己不会乐器,于是拉上好兄弟莲花搞了一个叫“禅”的说唱组合。 长春最早几个玩说唱的组合“牵桥搭线”“钻石公园”和“禅”决定一起出张专辑,就合并成了“吾人族”, 名字是莲花父亲想的,取义“非吾族者,不与为谋”。 而“吾族者”,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是像宝石一样从小少不了港台流行乐、大陆和西方摇滚,以及西方饶舌熏陶的东北文艺青年。四大天王、成龙、发哥和星爷的港片、TVB港剧、三级片,如梦似幻地填满了宝石的整个青春。除此之外,诗歌也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惠特曼、里尔克和海子,是他文学和精神世界的“支柱”。那首备受赞誉的《海子》,宝石创作了整整两年。后来,写出《冬泳》的东北伤痕文学作家班宇,逢人便推荐这首作品。他在歌词里释放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叫查海生,为了大海生,阿尔的太阳照亮他一生;一个诗人一个时代的象征,只留下信一封飞在山海关的大风。董宝石说,自己每每录到这首歌,眼泪就止不住往出涌。因为他的眼中有一个美好的浪漫主义诗歌梦想。董宝石写的诗歌他给自己的双臂纹上了海子的诗:左手,“流浪、爱情、生存”,右手,“诗歌、王位、太阳”,出自海子的《夜色》。2009年,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董宝石在西安晃荡了大半年,考公务员没考上。玩说唱的好兄弟高煜燃坐了半年班儿甩手不干了,着手创建了他们的独立厂牌“吾人文化”。 2011年,吾人文化做的第一张正式版专辑就是《吾人归来》,卖了一千多张,对于一个“新”说唱组合来说,这个数目说少也不少。 因为当时正值中国说唱的“寒冬”……本以为自己能把说唱当成事业的董宝石,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他说:“那几年是民谣最好的时代,是摇滚尚有余力的时代。把这张专辑做出来之后,没办法,想生存还是得上班,得工作。” 时代的打磨装不下的是寂寞。当初5个人的吾人族,只剩下了宝石一人。于是他决定跑去成都。 这期间,做过商场主管、卖过水龙头、倒卖过手机、开过滴滴Uber,但每年一直在坚持写歌,一年写三首,“靠这个赚钱太难了,我网易云当时只有300多个粉丝”。 2017年《中国有嘻哈》,让无数rapper走红。董宝石看到了希望,在他准备重操旧业之时,却错过了选手招募期。但他很快发现,所有在《中国有嘻哈》火了的歌手,都有一个人设。一天,他听到了一个“蒸汽波歌单”。这种风格的音乐是2010年左右在日本和美国风靡的一种电子舞曲,但颇有80年代的“City-pop”的感觉,是复古怀旧与电音的混搭拼贴,代表着工业高度发达之上的“未来复古主义”。 于是有心的董宝石准备复刻蒸汽波的音乐风格,并为自己建立一个“老舅”的人设。 老舅,在东北特指最小的舅舅,而他塑造的“东北老舅”形象是东北中年小人物的缩影,要面子、没本事、老好人儿。 董宝石说,老舅其实就等同于他自己。他希望利用“老舅”的人设,跟自己和解、跟音乐和解,也跟这个时代和解。 2019年3月,董宝石写完了新歌《野狼disco》,这是他“老舅系列”的最后一首。2019年9月29日,长春演唱会上,老舅和台下互动:“虽然(《中国新说唱》)名次不太行,但咱们的歌还是很牛逼的。”讲完,台下忽然嗷一嗓子“干就完了!”,顿时掀起“老舅牛逼~老舅牛逼!”的声浪,一切就像董宝石当初的梦境一样……老舅回到家乡,比在成都的生活更精神了些。爆红后的老舅,仅10月份就有14座城市的巡演。 无数明星、网红、短视频博主,开始翻唱他的这首《野狼disco》,快手、抖音、B站上,只要是跟这首歌有关的二次创作视频,都会赢得网友疯狂地双击点赞。 这时候很多人说,老舅带起了一股“东北文艺复兴”的热潮。 03短视频战场 “东北初代牌牌琦,DJ瞅我也懵逼, 不管多热都不能脱下我的皮大衣”——《野狼disco》 老舅唱的“牌牌琦”,是最早一代的东北快手红人。 2017年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的哈尔滨街道上,你或许会偶遇一群穿有印着不明所以英语单词的廉价套装、露着脚脖子的一群瘦成杆儿的年轻人,配上震天响的喊麦音乐或者是《激光雨》,齐刷刷地扭来扭曲,边扭边喊麦。旁边还站着一个拿着手机录视频的人。 牌牌琦的沙雕舞蹈视频,在快手上爆红,很多人被这种莫名其妙的混搭和“土味”逗得哈哈大笑。 后来,有了一众模仿牌牌琦的东北青年,穿着类似的服装,摇晃着脑袋,嘴里说着各种土味台词和情话,他们管这玩意儿叫“社会摇”。 再后来,这股风波在牌牌琦被封禁之后传到了广西,有一群穿着旺仔套装的小青年自称为“精神小伙”。他们的标志性动作是“摇花手”。 牌牌琦带火的社会摇,也成了东北小伙儿们的土味乐趣。在董宝石离开东北的5年中,承载土味娱乐功能的短视频这种形式,让很多东北人意识到,发挥他们余热的时候到了。除了“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之外,东北人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搞笑劲儿,或者称之为“喜剧天赋”。 东北昼短夜长,气候寒冷,一年能干的农活也就那么三四个月,剩下的大把的时间就是东北人聚在一起消磨时光,而消磨时光的方法就是讲故事、说笑话,东北人称之为“唠嗑儿”。 今年10月12日,老舅发了一条微博,他和短视频博主老四在一起给他的《野狼 Disco》拍MV。 老舅说“Make 东北 great again!”,有人形容说:这是东北文艺复兴双杰的历史性会面。 “老四的快乐生活”在抖音和快手双平台上破圈了。老四,凭着一人能演全世界的自信,扛起了男女老少各种的人物形象。老四最有名的系列就是《酒桌上的故事》。“我提一杯”的口头梗,既是酒桌饭桌上的开场白,更是喝酒和办事之间的摆渡话术,也是交际场上的一个暗号。在“老四的快乐生活”这一“连续剧”IP下,老四把东北苟且度日、中年油腻的成年人们的“酒桌文化”、“人情世故” 一一说了个遍。老四的表演很细腻,几句短短的对话里,一个眼神、一个语气或是一个小动作,都包裹着世俗冷暖。在他一人扮演的人际关系网里,折射出了东北甚至华北地区错综复杂的交际场。虽然只是小小的手机竖屏视频,但却被他扩展出了一卷北方社会群像的《清明上河图》。老四,把东北人的短视频,玩深刻了。而这些创作灵感,全都来自老四的生活经验。跟董宝石同岁的老四,1986年出生于黑龙江佳木斯,父母是工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穷到母亲为了让他解馋,给唯一的肉食就是5毛钱两根的火腿肠,红色皮的那种。2004年,18岁的老四没背景、没文化、没特长、父母下岗。唯一的机会就是朋友联系的中介,能把他输送到日本做务工人员。当时的老四求之不得。然后就去了日本打工。“当时我在离东京不远的埼玉县租了一个小复式,特别小,十五六平方,能做饭洗澡,东西一摆,一层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上层睡觉。”在日本的老四跟日本人相处不来,不懂敬语被人误解不礼貌,去医院看病说不明白病情……这些都是老四的日本痛苦生活。一年内,他从180斤瘦到了120斤。光是在日本的打工生活,老四能跟你讲一天一夜都说不完。他说:“很多人都把去海外务工看做是一种光环,说白了都是为了面子。但那个光环里面到底有多少辛酸,只有自己心里才有数。”回国后的老四,一直在老家送快递。每月攒个几千块,结了婚生了娃,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两年前,他第一次拍摄短视频。因为精通日韩当地人文特色,他的第一支视频就是模仿韩国人喝汤,第二支视频是模仿日本人吃饭。老四的生活让他见识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成为了一个眼光毒辣的生活观察家。他心里明白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打扮,说什么样的话,他心里明白有哪些最典型的矛盾点会引发戏剧冲突。就这样,老四扛起了东北人在短视频战场上的大旗,打下了一片阵地,告诉了全国人民:东北,不只有李天佑和牌牌琦,我们也可以做有价值的文化输出。大概今年7、8月份,老四在抖音上听到了《野狼disco》,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歌手是谁,但心里有了感触,有了共鸣。后来因为微博上音乐博主耳帝转发老四和老舅,两人才牵线认识。于是老舅就找来了老四一起拍《野狼disco》MV,老四说:“我认为是抬举我了。”老舅接:“东北文艺复兴靠大家。” 04二人转伤痕 “我是你的男孩谢广坤,你要眼睁睁的看我给你一个吻 ”——《你的老舅》 2010年,《乡村爱情故事》在电视上播出,成了东北文化最有力的输出。谢飞机的那句“她扒拉我”,几乎成了全国人民都会的一句东北话。没有哪个电视剧能像《乡村爱情故事》一样,一做就是11季。而且到了第11季还能挤进2018-2019中国电视剧满意度调查百强榜单,连今年大热的动画网剧《全职高手》也只能排在它之后。而这部剧的幕后推手,其实是告别春晚舞台的赵本山。剧里大家熟悉的刘能、赵四、谢广坤这些经典角色的演员,也是赵本山的徒弟。跟本山大叔一样,他们最早都是二人转演员。自1990年登台春晚以来,赵本山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一名二人转演员。他也曾多次在他的小品中融入二人转元素,也让自己的徒弟在今后表演的小品中融入二人转元素。但由于二人转歌词经常被诟病低俗、语言赤裸,遭到了不少抵制。于是2003年,赵本山作为当时的东北文化符号,首先倡导起了“绿色二人转”,并创立了“刘老根大舞台”,大力扶植二人转演员。但多年过去后,赵本山的徒弟们都火了,二人转却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在赵本山心里,东北文化的传播总要让后面的一代又一代去进行。于是他铺路、他投钱,他主动淡出公众视野。从千禧年开始,《刘老根》、《马大帅》还有接下来的《乡村爱情》,让乡土气息成为了全国人对东北的一大印象,也让辽北第一狠人范德彪名震四海。而自称“社会人”的彪哥,是东北人的最后排面,他自由、随性、还有扯点犊子,但他正直刚毅,挺身而出。最重要的是,彪哥从不向社会屈服。在赵本山的喜剧里,表面上是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是搞笑、是土嗨,但深层次是赵本山不愿揭开的东北人心里的疤痕……建国之初,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人口一度占全国10%,GDP占全国85%。1978年时,全国经济总量前十的城市,东北占了四席。那时候的东北文艺是兴盛的,是老舅唱的“大背头、BB机、舞池里的007”。而时至今日,东北繁华殆尽,经济衰颓。2011年,大连人编剧高满堂,写下了电视剧《钢铁年代》的剧本。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鞍钢建设发展,以及东北在率先工业化后的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同年,张猛自编自导了一部电影《钢的琴》,成为了当年评价最高的国产电影冷门佳作。故事就发生在东北90年代的工业城市,王千源饰演的陈桂林是一个钢厂的下岗工人,因为跟妻子离婚后能让女儿留在自己身边,买不起钢琴的他决定为女儿手工造一架“钢的琴”。为了女儿,他近乎放弃了一切,但又逃不掉小人物的劣性和无法成功地宿命。钢琴造出来了,但女儿却不能回到陈桂林身边了。因为他自己,也因为那个时代。在这些早已不再运作的废弃工厂里,望着高高的烟囱,回忆过去那段热火朝天的日子。那是东北劳动人民最后的倔强。同样倔强的,还有彪哥。经历了无数次下岗再就业的范德彪,奋斗过、风光过,也挨过打、受过冷落,但彪哥从没服过软。那个时候的东北,还有千千万万个范德彪,有被下岗压垮的,也有挺过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野狼disco》和《钢的琴》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现实残酷的东北落寞时代。他们虽然都有些非主流、浪漫主义、复古怀旧,都没有华丽的镜头和精致的剧本,但那却是一部贾樟柯式的时代纪录电影,只不过地点从山西换成了东北。如果把《野狼disco》拍成电影,恐怕真会有一种《山河故人》加《白日焰火》的气息。而亲眼目睹了这场不堪时代变革的董宝石,只能在自己的歌里书法这种无奈:“没有事,没有事,我对着天空笑一笑” 。如果说,海子是董宝石的精神支柱。那二人转,就是全东北人的精神支柱。但因为语言的限制,因为在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趋势下没能与时俱进,二人转就像那些下岗工人一样,逐渐与时代脱轨,而被主流舞台淘汰。而二人转的复兴,就不得不提起成立于1999年的摇滚乐队——二手玫瑰。自从出道开始,二手玫瑰的演出现场就充斥着浓郁的黑土地二人转风情。无论是红绿碎花布、大花袄,还是黑丝袜和大红唇,夸张艳俗眉飞色舞,西方的吉他贝斯鼓搭配东方的唢呐和笙,加上生动朴实口语化的嬉笑怒骂,从里到外,从服装到歌曲都体现着二手玫瑰的特立独行。 很多人看待二手玫瑰,跟看待二人转是一样的:艳俗、魅惑。但主唱梁龙毫不避讳:“这就是炒作,但我从来不怀疑自己的风格,我的化妆是在讽刺这个同样戴着面具并不真实的世界。”东北二人转的曲调和故事、摇滚乐态度、二手独有嗓音……奇怪的混搭风却造成了一种荒谬又真实之感,仿佛古典的血液植入摇滚乐,却能看透现代中国的灵魂。而在国内一大片要“走出去”的乐队来说,二手一直是一个“反骨”的存在。他们扎根于东北大地,鼓捣着他们嘴里的“曲艺摇滚”。因为在二手心中坚信:民间的就是社会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坚持民族特色,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二手玫瑰把“艳俗艺术“的滥觞到摇滚这一脉很好地承接并发扬光大了。 05东北文艺复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野狼disco》2019年10月,陈伟霆跟老舅来了一次“合作”。被称为东北蒸汽波的《野狼disco》,塑料粤语换成了陈伟霆的地道粤语,这也为这首歌带来了二次传播的高峰。因为大家觉得陈伟霆和正版粤语的搭配,让他们对这首歌更能燃起欲望。于是《野狼disco》真正从网络神曲,变为了全民熟知。但对于老舅来说,这其中却略带一些嘲讽。《野狼disco》爆红的原因,非一言以蔽之。但一定少不了一些关键词:土嗨,魔性,洗脑,复古,风骚,混搭,拼盘,粗糙,low就是潮。但老舅在歌中融入的东北人对时代的思考,却被大众娱乐逐渐消解……老舅直言:“我们这个年纪的说唱歌手,不只是那种插科打诨的小丑,我们有很多对社会的责任感。”在陈伟霆合作版的野狼Disco里,结尾的电话里两人讨论的不再是如何与姑娘搭讪的内容,而是商演的价格。老舅深知商业对于文化传播的价值,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消费自己的音乐,希望让东北文化跟得上产业化的浪潮。但像老舅这样的东北艺人还是少数,当东北从全国十强到经济没落,这逼得东北人走出东三省,把他们日常自嗨娱乐的方式变成一门手艺,靠卖艺养家吃饭。而经济的不景气只会快速加重东北文化、曲艺土壤的沙化与贫瘠,老舅、二手,他们其实也并不想奋力呐喊,但他们都不由自主地表达出了对于东北本土文化的一种彷徨。二手玫瑰,有一首歌叫《伎俩》。歌词唱道:我必须学会新的卖弄呀 那样你才能继续地喜欢 因为艺术是个天生的哑巴 他必须想出别的办法说话透过歌词,深感无奈。在这些看似娱乐土嗨的歌声、舞蹈、笑声里,藏着的是中国最严肃的灵魂。新一季的《吐槽大会》上,二手主唱梁龙隔空吐槽,依然不忘传播他的摇滚和东北二人转。在无情的自黑下,说尽了对传播东北文化的辛酸。2019年,我们都说“东北文艺复兴”、“东北文化复兴”,二手玫瑰以摇滚的方式传播二人转,老舅用说唱在带入喊麦的元素,导演们在用镜头记录东北的变迁……他们的作品,实际上是在用新浪潮下的艺术方式,带动东北文化的复兴。但在东北这片沃土之上的文化,真的复兴了吗?事实在“东北文艺复兴”这条路上,还需要走得更长远。不可否认,对于近二十年的东北文化传播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但在人人面临社会重压而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只求这世界再多一些老四,再多一些老舅……-END-参考资料:《东北文艺复兴一杰:拍视频的老四》采访、撰文:黄昕宇《唱《野狼disco》的东北老舅,为什么会火?》,作者:黄莹莹《专访《野狼DISCO》宝石老舅:东北的蒸汽回忆,老舅的诗与远方》来源:圈外Outsider《《野狼Disco》与“东北老舅”的大时代》2019.10《南方周末》,作者:李在磊《从《马大帅》《钢的琴》到《野狼Disco》,东北“伤痕文化”三部曲》来源:犀牛娱乐《你不懂《野狼Disco》,就不懂东北年轻人的生活》来源:南窗音乐《快手上的老四是东北民间哲学家》来源: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从野狼disco到郎朗媳妇,东北文化为何总能上头?》来源:娱乐产业

  • 让亿万男人舔屏的性感女神,不该就这样错失双料影后!

    上周,金球奖提名名单出炉,一部冷门黑马迅速进入了厂花的视野。为什么说它冷门?因为这部电影从8月开始,先后亮相了威尼斯和多伦多电影节,虽有提名却颗粒无收,远没有获得金狮奖的《小丑》那么现象级的火爆。这部电影的幕后不是一个知名的导演,也没有多么强大的卡司,整部戏只靠两个男女主角的表演。跟它同期出品的Netflix电影《爱尔兰人》,预算投入1亿6000万刀,而网飞花在它身上的只有1800万刀。甚至,它还有一个平淡到听起来有些无聊的片名——《婚姻故事》惊喜的是,本片包揽了本届金球奖的最佳剧情、最佳剧本、最佳男女主等6项提名,领跑全场。而《婚姻故事》的女主角可能是大家全片中唯一熟悉的演员,斯嘉丽·约翰逊。性感女神的影路历程作为复仇者联盟中的黑寡妇,斯嘉丽一身拉链永远只能拉到胸的黑色紧身皮衣,走路带风大腿别枪的形象,成为了全球无数男影迷舔屏的对象。她是全世界唯一一位2次被《时尚先生》杂志评为全球最性感女性的女人。从此,“性感女神”的标签贴在了斯嘉丽的身上。连NBA球星杜兰特也按捺不住对斯嘉丽的喜爱,公开坦言:“我想喝你的洗澡水…”金发红唇,蜂腰纤肢,丰乳润臀,她的肉体之美的确让男人们魂牵梦绕。这张照片不知道曾经是多少宅男的屏保、桌面、手机壁纸……多少人因为看了伍迪·艾伦05年的《赛末点》而从此爱上斯嘉丽而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至今仍记得,那些翻云覆雨的经典画面……《迷失东京》开头一分钟的特写镜头,相信也是不少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开场……2013年在科幻电影《她》中,斯嘉丽仅凭小野猫般的性感声音,就拿下了第8届罗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毫不过分地说,斯嘉丽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好似散发着光芒,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尤物。没错,天生的。斯嘉丽从小就显露出了极强的表演欲望和天赋。自信满满勇气可嘉的她,注定成为一个童星。8岁时,斯嘉丽出演了舞台剧《Sophiestry》,搭档是凭借《死亡诗社》而出道的当红小生伊桑·霍克。1996年,不满13岁的斯嘉丽在《曼妮姐妹》(Manny & Lo)中扮演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她的表演大获好评,并获得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就这样,正值豆蔻年华的斯嘉丽从童星,已经蜕变为了一名成熟的职业小演员。斯嘉丽主演的电影中,第一次真正获得关注的是1998年的《马语者》。片中斯嘉丽用灵动表演,描绘出了一个早熟、心事重重的少女。她也因此获得青年艺术家最佳年轻女演员提名,青年明星奖最佳年轻女演员奖。所以,跟她搭档出演《马语者》的罗伯特·雷德福说:“她13岁的身体里有着30岁的灵魂”。这时正在表演中快速成长的斯嘉丽,就像一支潜力股,引来了万千大导演的关注。科恩兄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大胆地拍了一部黑白电影《缺席的人》。而斯嘉丽饰演的天才钢琴少女则游离在情绪的边界。在剥离色彩的光影之下,斯嘉丽俊俏的脸庞,洛丽塔般的单纯,是斯嘉丽逐渐成熟的魅力。2003年,索菲亚·科波拉和她的《迷失东京》,彻底改变了斯嘉丽的电影生涯。迷失东京讲述了一个与丈夫缺乏沟通的新婚少妇,在语言闭塞的国外,遇见了另一个灵魂的故事。两个陌生人在异乡的繁华中体味忧伤和落寞。当时只有19岁的斯嘉丽,却把25岁少妇的迷茫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次的出演也使她获得了金球提名以及英国学院奖最佳女主等多个奖项。第二年,她又跟科林叔搭档出演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全片虽然没有情色镜头,但斯嘉丽的一颦一笑、细致入微的表演隔着镜头都能让人感受到极强的诱惑力。接下来,无数的片约接踵而至。赛末点 Match Point (2005)逃出克隆岛 The Island (2005)独家新闻 Scoop (2006)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200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直到2010年,我们心目中的“寡姐”形象终于出现了!钢铁侠2 Iron Man 2 (2010)黑寡妇这个角色,也让苦心筹备十年《超体》的吕克·贝松心动不已。一拍桌子决定,Lucy非斯嘉丽莫属!事实也证明,演《超体》的主人公,没有比斯嘉丽更合适的人选了。下面这个短片回顾了“寡姐”的影路历程,各种妩媚瞬间、高光时刻都在这部混剪中,倾倒众生。?剪辑:猫两眼重新认识斯嘉丽,还她一个双料影后欣赏斯嘉丽的美,如果仅仅勾起了你的占有欲,那就大错特错了。看完今年她主演并提名金球影后的《婚姻故事》后,感觉是时候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斯嘉丽·约翰逊了。《婚姻故事》中斯嘉丽饰演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一位即将跟丈夫离婚的妻子。电影开篇一连串温暖琐碎的爱情回忆,让我们以为爱情最初的模样都是如此美好,任何笨拙和缺憾都变成了情人眼中的独特和可爱。妮可(斯嘉丽·约翰逊饰)是个长于洛杉矶的小演员,因为一部青春喜剧声名鹊起。一次偶然,在看话剧的时候结识了戏剧界的新秀导演查理(亚当·德赖弗饰)。用妮可的话说:“我见到查理两秒后,就爱上了他。”于是两人结婚生子,并搬到纽约定居。度过了一个个快乐温馨的瞬间……而画面闪过,其实是夫妻二人正在婚姻咨询室里面面相觑,原来一切都是爱情走到尽头前的黯然回首。而在这段婚姻中,妮可被压抑得有多厉害,离开的时候就有多决绝。她孤身一人带着儿子回到了洛杉矶的母亲家里,过着表面坚强,夜里独自哭泣的生活。但至少在洛杉矶,妮可有母亲做后盾,有生活环境和当地律法的保障。而对被动生活在洛杉矶的查理来说,每天都在焦躁中度过。这一切最残酷的是,你们了解对方的一切,你们还爱着对方,所以也知道怎样在对方的心口刻上深深的伤痕。斯嘉丽在其中表演最精彩的一段就是为了孩子看护时间而吵架的戏份。他们指责对方像极了父亲母亲,但最终却把日子过成了他们最讨厌的模样……这一段有不少人都看哭了……我也不例外。原因就是,真实。真实到让你以为这就是一对真实的夫妻,斯嘉丽演的就是一个妈妈;真实到联想到自己的情感往事,联想到自己的婚姻生活……我永远忘不了斯嘉丽含着泪光争吵的镜头……那是我见过最复杂的情感爆发。这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斯嘉丽,她在用演技告诉大家:性感从不是我唯一的必杀技!的确,《婚姻故事》中,斯嘉丽的表演多了更多她对生活、对爱情、对婚姻的理解和诠释。这些才是她身上除了性感之外的魅力,而这一切,都是慢慢积累、自然发生。虽然我们在妮可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了一丁点黑寡妇的影子,但我们却依然称之为“寡姐”新作。随着黑寡妇的形象深入人心,斯嘉丽面临着被定型的风险。可斯嘉丽从没有想用颠覆性的角色来对抗大众的刻板印象。当很多人拿她跟梦露比时,伍迪·艾伦说:斯嘉丽在灵魂深处有玛丽莲·梦露式的性感……艳光四射,难以逼视,诱人犯罪;但斯嘉丽一直都比梦露会演戏,也从来不会为了证明什么而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梦露会为了让腰肢更细,抽掉两根肋骨;而斯嘉丽·约翰逊却说:就着贝里尼鸡尾酒吃意大利熏香肠,就是我的节食计划。转眼2019年,斯嘉丽已经出道了25年,虽说获得了不少奖项,却从未提名过奥斯卡。不知这次的金球和奥斯卡,能不能给她戴上实至名归的双料桂冠呢?从《迷失东京》到《她》,从《超体》到《黑寡妇》,斯嘉丽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她以性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在用自己的实力来定义独立的自我。她不是黑寡妇,她就是——斯嘉丽·约翰逊。(一波斯嘉丽·约翰逊美图奉上~珍爱手机,请勿舔屏,谢谢)

  • 一刀未剪的爆款“反套路”悬疑片,凭什么让人上瘾到憋尿看完?

    2019的最后一个月,被“压榨”了大半年的国产片,终于开始发力了。《两只老虎》、《南方车站的聚会》、《背光抓走的人》等喜剧、悬疑、犯罪、爱情各类型好片扎堆。但无一例外,刚进12月就被一部好莱坞引进片抢去了风头。11月29日,堪称“年度口碑神作”、“十年最佳侦探片”的《利刃出鞘》同步北美,登陆国内院线,且过审顺利、一刀未剪。要知道,上一次按这个配置操作的引进悬疑片,还是两年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但《东方快车》口碑失利,更多的是大家对推理悬疑片这种老式套路的厌倦。在推理片更加匮乏的今天,近十年已经太少有像《看不见的客人》这样的电影,能在影院给我们带来惊喜了。而《利刃出鞘》从前期宣传开始,就亮出了各大影评平台的口碑:这样的口碑无疑是有据可循的。今天厂长就带着大家寻找一下这部爆款推理侦探片大获好评的种种证据!1年度最强卡司“天团”《利刃出鞘》的导演是45岁的莱茵·约翰逊,同时本作也是他对“侦探片”的首次尝试。《星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是他最近的一部作品,《环形使者》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还参与导演了神级美剧《绝命毒师》系列。导演莱恩·约翰逊但在好莱坞这个看资历看背景的工业环境下,他依然没能想到自己的剧本能得到一个堪称“天团”的卡司阵容的信任。这个卡司天团都有谁?首先,007和美队的男主组合,不禁让粉丝们嗑嗨了CP……然而,正当你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时,其实它是一部《乡村爱情故事》……错了,是“案情”。男一号,现任007邦德,丹尼尔·克雷格。这次他从英国绅士特工,化身美国“土侦探”布兰科,他还放弃了英式口音的高贵,刻意模仿学习了美国南方乡土气息浓郁的奇怪口音……他一开口就让人忍俊不禁。以“迷人翘臀”闻名于世的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曾经的美队在我们心中都是八块腹肌、前凸后翘的英雄形象。而此次他将突破以往角色,饰演一个富贵大家族的混蛋孙子兰森·斯隆比,演技精湛到让你觉得:他就是个“孙子”!(看这骚气的小表情…)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饰演高司令AI女友的古巴女星安娜·德·阿玛斯担任本片女主角。除此之外更有《遗传厄运》的女主托妮·科莱特;《真实谎言》的女主杰米·李·柯蒂斯;出演过《水形物语》的迈克尔·珊农,还有《小丑回魂》男主杰登·马泰尔。最重磅的就是饰演坐拥万贯家产的一家之主的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曾经出演了《音乐之声》的男主,还凭借电影《初学者》获得了唯一的奥斯卡最佳男配。(此时只想说奥斯卡欠老爷子一座影帝小金人…)而整个案件都要从这位85岁的悬疑小说家哈兰说起。哈兰85岁生日Party的第二天清早,被发现尸体已经倒在家中自己的房间里。死者喉管被利刃割断,鲜血四溅。警方和私家侦探布兰科到达现场,根据这个大家族其他人的口供,老人回房休息后就没再出来,此后也没有陌生人造访,初步判定为自杀。家人都相信是自杀的原因很简单:都不想跟自己有任何嫌疑的纠缠。他们眼里只有老爷子留下的天价财产和他们住的那栋古董豪宅!而名侦探布兰科却相信,这一切并非偶然。显然家中的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怎么融洽,每个人也都有图谋不轨的动机。于是,一场审讯和逻辑推理,在一家人中展开了……再多余的剧情厂长都不想谈及。导演莱恩在影片开画前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恳请观众看完电影不要把秘密泄露出去。厂长也想谨遵导演的要求。因为哪怕多说一点点信息,都有可能影响你的观影体验。2封闭豪宅中的“剧本杀”游戏《利刃出鞘》的叙事方式,像极了桌游“狼人杀”和“剧本杀”。开篇一上来侦探对家中每个嫌疑人的审问,就是对每个人身份背景的公开,而观众就像是法官或主持人,看着每个嫌疑人尽情地表演说谎。随着每个人提供的线索越来越丰富,整个案件的外形也逐渐丰满。而一切罪恶的源头,都发生在这栋古老且价值连城的大房子里。吱吱作响的楼梯、奇奇怪怪的中古陈设、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暗门和密室。一切元素都构成了一部腔调十足的古典侦探剧。这样的推理故事发生模式,就是由推理小说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的“乡间别墅派”,又名暴风雪山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比如一个因为暴风雪而与世隔绝的山庄、密室或孤岛,没有人能暂时离开这个环境,且众人间发生了一些离奇事件,导致一人或多人死亡,那么凶手就在这些人当中。《无人生还》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国内谍战悬疑片《风声》也是模仿这样的设定。然而《利刃出鞘》里的这栋大房子,无异于一个巨型捕鼠器。杂乱的书本、动物的标本、微笑的铜像和巨幅的画作,仿佛每个地方都隐藏着一个秘密。而这些室内道具,包括地毯在内,都是导演和团队,精心挑选、订做,甚至是从海外购置的。剧中哈兰最爱的这个插满刀具的装置艺术——“铁王座”,更是象征了家族后辈们为了遗产的明争暗斗,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在幕后如此下功夫,就是因为导演想陪着观众一起玩他设计的“剧本杀”游戏。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件,都是导演摆在我们面前的拼图块。你只能看到局部,却看不到整体。而这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设定就更加有趣。哈兰的贴身女护工玛塔,是一个天真单纯的移民打工仔,并且她患有一种奇怪的病:说谎呕吐应激综合症。换句话说:一说谎,就呕吐。我们不如称之为“不需测谎的被审对象”。侦探布兰科最初从迷雾中探寻到眉目的帮手,就是这个单纯的小姑娘。这时,观众也能借着小姑娘的眼睛和叙述,有了自己对案件的猜测和判断。不论从哪个方面考量,《利刃出鞘》都是一部值得你在电影院座位上憋尿看完的推理片。3反套路的局中局?除了豪宅本身之外,哈兰死去的地方就更加离奇,位于房子顶层阁楼唯一一间卧室里。密室杀人案?并不。这正是《利刃出鞘》能裹着老式推理套路的外衣,而一跃出跳、让业界耳目一新的原因——反套路。古典的质感和受限制的案发空间,一切看起来都像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本格派推理”式的正统侦探推理片。然而,真正“本格”推理的要求,是侦探和读者(观众)获取相同的信息量。但显然,《利刃出鞘》不是。导演在侦探审讯嫌疑人过程中,加入了影像独有的叙述方式:闪回。观众在看到嫌疑人回忆的画面之后,已经知道了哪些人说谎,哪些人没说谎。甚至,在影片刚演到三分之一的时间点上,“杀人凶手”是谁?观众就已经通过主人公的回忆画面知晓了答案。而侦探此时,却还被蒙在鼓里。可一部推理电影怎么会如此无趣?导演此刻无情地打碎了我们本身已经拼到一半的拼图,直指观众质问:“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原来,闪回的画面只是导演的障眼法。杀人凶手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谜团,正所谓:局中有局。观众不再继续享受上帝视角,而是随着侦探布兰科加入了最终章节的推理。对凶手杀人真正原因的探索,也从室内逐渐引向室外。片中的追车戏而看完电影的朋友也会发现,《利刃出鞘》的侦探布兰科并不像阿加莎笔下的侦探保罗极富洞察力,凭着观察和推理就能找到凶手,他甚至有点“蠢萌”。但他是个行动派推理侦探,他通过强迫目击者,跟所有的嫌疑人玩了一场猫鼠游戏,最终使得凶手不断靠近真相,从而自投罗网。说谎呕吐的怪病、失误连连的侦探、封闭空间的出逃,这些独到的设计看似是小说改编的情节,其实都是导演自己纯粹为电影而写的剧本。应该说,这样的故事也只有电影的叙事方式,才能达到如此精彩的表现力。也不得不称赞导演莱恩对细节的把控和无所不在的埋梗。在其中你也能看到他对美国社会环境、政治、家庭现状的讽刺。借争夺财产无视生命的冷血一家人,揭露了利益驱使的家庭血亲关系的丑陋。借拉美移民的女主角、哈兰的贴身女护工玛塔,道出美国移民政策造成的困境。借印着“我的房子、我的原则、我的咖啡”的马克杯,暗讽着不断宣誓主权的美国集权者。在导演重峦叠嶂的剧作笔法和技巧精湛的反转设计下,却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故事的现实感与当代性。通过电影来自由表达。这才是导演真正的爱之所爱,也是《利刃出鞘》真正的利刃之锋。-END-

  • 张译、李晨、陈思诚再聚首!13年了,它依然是国剧无法复刻的奇迹

    今早张译在微博上发了张照片,让很多人瞬间泪奔。成才,吴哲和史今。陈思诚、李晨和张译再聚首,才发现一晃眼,《士兵突击》已经过去13年了。13年,再也没有哪一部军旅剧让人如此难忘,这群主演的每一次聚首,都让人留下了回忆的眼泪。可能00后很多人都没有看过这部剧,但对8090后来说,有多少人将这部剧刷了两遍三遍无数遍,看这群人冲锋陷阵、出入生死,看他们相互扶持着成长,仿佛从来不曾分开。要知道,作为一部没有一个女主角和爱情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创造了当年的收视奇迹。超过9万人在豆瓣打出9.3分。而比《士兵突击》口碑好、评价人数多、时间早的,只有三部剧。《红楼梦》、《西游记》和《武林外传》。《红楼梦》和《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其二,当年开拍就创造历史,国民性自不用说。而《武林外传》开创了大陆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的先河,一集二十分钟,填满了多少人茶余饭后的无聊。再看《士兵突击》。片名像主人公许三多一样的人生经历一样,只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普通士兵的成长史。没明星、没女人、没爱情。也难怪在最早的2006年,各大卫视都不愿意购买《士兵突击》的版权。只有两个地方小台因为实在便宜才买。首播收视率确实不行,甚至不到2%。我还记得当年饰演史今班长的张译,眼看收视率要惨不忍睹,自告奋勇在百度创建《士兵突击》贴吧,当了吧主和网友每天在线讨论剧情。图片来自张译的博客却没想到播完,反响意外的好。2007年,《士兵突击》一跃成了2007年收视大满贯,掀起一阵观剧热潮。最高收视率达到9%,平均收视突破7%。从第一集班长史今下地方招兵,“龟儿子”许三多被自己老爹撵着跑。到眼睁睁看着这个农村草根兵,从偏远的后勤班走进铁骨铮铮的钢七连。再到老A。王宝强演活了“许三多”这个角色。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傻小子,全凭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他告诉我们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他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明白一个人只要有脚有信念,终究会走到所有人前面。而不只是许三多,出现在许三多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们难舍难忘。张译,史今。他其实是和《士兵突击》结缘最早的人。19岁那年,张译还服役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还是话剧的《士兵突击》让他担任袁朗B角兼场记,还有全剧的龙套。也就是说,如果演袁朗A角的演员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永远没有上台的机会。可惜直到最后一场戏表演结束,张译也没有当成袁朗。后来,当得知《士兵突击》要拍成电视剧,张译写了足足3000字的自荐信给康洪雷导演,标题几个大字《我的请愿书》。声泪俱下的告诉康洪雷自己有多想演“许三多”这个角色。张译的「请愿书」尽管最终没能演上“许三多”,却也为自己赢得了史今班长。靠3000字的自荐信拿到角色。全中国估计也就张译一个人。虽然事后康洪雷说,早在看到张译自荐信之前就决定让他演史今班长。史今这一角色虽然在《士兵突击》中的戏份不算多。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破例招收了“龟儿子”许三多,教会了许三多如何在部队里生存。他带给了许三多太多的温柔和温暖,像师长,像父亲。却也是许三多心里的最后一把草。《士兵突击》里史今退役那一幕。许三多嚎啕大哭像个孩子,撒泼吵闹,以为抱住了史班长的包,他就能不走了。可史今却说:“我走了,能帮你割掉心里边最后一把草。”他让许三多第一次面对离别。让他明白每个人都只能陪彼此一段路,人都是边走边告别的,你总有一天要学会自己站起来。残酷而现实。而他自己呢?表面上云淡风轻。却在连长带他去看他们保卫着的首都,路过天安门广场时,只是一句“开慢点”,就让上一秒还在微笑的他再也绷不住哭得撕心裂肺。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在离别时忍不住流泪。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兵对连队有多么不舍。即便是钢铁的战士,也有肝肠寸断的感情。陈思诚,成才。剧中他聪明圆滑,跟笨拙的许三多完全相反。他的能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一路成才,逢源机会,早早成为整个集团军的“兵王”。但他的经历又是坎坷的。因为太过自我和功利,因为自己对战友的抛弃,反而失去了得之不易的机会。还记得在一次训练中成才对许三多说:“我已经打听好了,三连缺一个狙击手,我去那里可以当班副,升士官,钢七连的好兵太多了,想出头太难……”成才为了前程选择离开钢七连。可走的那天,雨下的很大,他站在雨中对许三多说:“我以为就算没有处下全连的人,也该有半连的人……”那时的他不懂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就像他不懂为什么没有人来送他走。因为他唯一懂得的只有前程。后来,在一次次的打击之下,他终于明白了军队里什么才是最被看重的。成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在得失中求索,在背叛和被背叛中成长。总得掉进坑里才知道坑改怎么填,最终才能越走越远。李晨,吴哲。和许三多以及成才比,吴哲的起点很高。三十九号吴哲,外语双学士,光电学硕士,却只比成才大俩月。而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平常心 ,平常心” 。他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另一面。不仅仅有一击必中的“神枪手”,对连队感情深厚的老班长。还有这样在某一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并且在有所成就的技术型军人。他自信,又有原则,并且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诱惑也好,挫折也罢,始终怀揣着对梦想的敬畏和对原则的坚守。这也是对那句“不抛弃、不放弃”另一种注解。这部剧里让人难忘的角色不止他们。还有极具个人魅力的袁朗;钢七连连长高城;心气高的伍六一;三连五班的战士们;......比起各大IP剧霸屏、婆媳拌嘴。流量当道的当下,《士兵突击》显得太难得。而《士兵突击》之所以在十多年之后依然让人念念不忘,很大程度上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人都值得被挖掘,被塑造,被演绎。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军旅题材中,不只是将军元帅值得被书写,士兵的故事也应当被挖掘。而它又不仅仅讲的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故事,更是一群士兵成长的故事。有人在偏远的地方不被人知道,平淡度过一生。有人拼了命的努力终于被看见。有人天资聪慧,却误入歧途。有人刀子嘴豆腐心,刚烈外表下尽是男儿柔情。在这个特殊又平凡的部队里,它书写的是每一种人的人生选择。《士兵突击》里最令你难忘的画面是什么?

  • “雨神”萧敬腾入职气象局的真正幕后 | 专访导演侯祖辛

    萧敬腾入职中国气象局,算是被官方亲自认证了!最近“雨神”萧敬腾带着中国气象局最新宣传片《天气播报员养成记》成功霸占微博热搜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天气播报员养成记】中国气象局X雨神萧敬腾导演/编剧:侯祖辛 造型指导:造型师巴焦 作曲/配乐:杨思力其实从这支短片预告放出的时候,厂花就密切关注了,“雨神”这个梗成功的吸引了厂花,这次我们也有幸和本片的导演侯祖辛聊了聊幕后制作。Q:请问短片的创意灵感是从何而来呢?A:与中国气象频道第一次合作时创作的《气象大叔》,将气象预报拟人化,效果特别好。这次为中国气象局创作新一集的形象宣传片,要突破《气象大叔》的创意,挑战更大。摄影师阿布提到了萧敬腾这个想法,从跟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沟通到联系萧敬腾都非常顺利。因为毕竟是宣传片,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传播,找到一个好点子难能可贵。Q:影片从创意到拍摄、制作的周期大概是怎样的呢?A:其实从《气象大叔》项目结束后,我们就和气象局领导开始了对新一集形象片的策划,从有想法到确定孕育了大概有一年半。拍摄的时间很快,八月底九月初开始拍摄,很快做出片了。但气象局考虑到70周年成立整体的活动安排,上线的时间安排到现在,整个周期还是比较快的。 Q:影片中无论是动作设计、还是道具都为影片的效果增色不少,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下片中一些小细节设置的构思吗?A:虽然这个片子很短,但要是认真看的话,里面有好多的小细节。比如短片里的四个时间段:93年、99年、2008年、2010年,每一段的背景音乐都是《渔舟唱晚》的变奏,风格根据年代各有不同。除了音乐,配合每个年份的天气预报画面,可能就那么一秒钟的片段,但其实全部是我们找到了当年的天气预报。有一些资料非常非常难找,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把当年的磁带都翻出来,拿过来重新拷贝了一份。还有一个小彩蛋,就是导播室里戴墨镜的人,其实他是第一集里的气象大叔,也是一个小小的回顾。Q:谈谈片中穿插的国家大事件的设计吧A:我们一开始是想体现“萧小腾”这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如果可以很巧妙的把中国近三十年来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结合上就更好了。本来设想了特别多的事件,除了奥运、世博会这些正面的事情,也想过是不是要有一些悲伤的集体回忆,比如发洪水、地震。但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让大家开心的宣传片,玩“雨神”的梗,如果把这些很沉重的东西写进去了,就和我们的初衷背离了,所以最后就选择了几个喜庆的点。最后走字幕的时候,左边那个小框的画面,就是气象局成立以来的一些重大历史时刻。我们还把从最早的一个气象大神到当今所有气象播报员的素材平行剪辑了一下,让大家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气象人的变化。Q:可以谈谈这次短片和“雨神”萧敬腾合作的感受吗?A:我觉得萧敬腾非常专业,他们的团队也非常专业,之前我想说萧敬腾是一个很棒的音乐家,但他是不是会演戏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是喜剧夸张的表演,所以就有一点担心,但没想到他特别放得开。有一段是大家拉着萧敬腾往台下走,那两个演员都有点不好意思,然后萧敬腾就说:“你们就使劲推我没关系!”,整个拍摄现场非常开心非常有效率,拍摄时间是我们预计的一半,很快就杀青了,合作非常愉快。Q:这次是气象局70周年的宣传片,和之前的创作有什么不同呢?A:两次创作,我觉得就是不同情况之下不同的思维方式。气象大叔是更脑洞更病毒一点。这次不是一个纯粹的从零开始的创作,因为要把七十周年这件事情融合进去。把历史感融进去又得让它好玩,我们就想到了“气象播报员养成记”,所以就有了怀孕妈妈一听天气预报肚子就有反应、小孩说要下雨就会下雨……把一些小魔幻的感觉加进去。这个是我们在必须有的框架下一次有趣的尝试吧。气象局愿意去做这个尝试挺了不起的。说明他们在宣传方面的思想非常跟得上时代,懂得新媒体传播的语言和力量,同时也愿意跟百姓进行互动交流,这是一种胸怀!他们给创作者的空间很大,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1 ... 1617 18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