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4 篇
  • 了不起的中国人:感恩有你,山河无恙!

    2020,是特别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从对未知的恐慌到看见希望的曙光,每一位中国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困境中依然不放弃,为自己共同的家园坚持着、奋斗着。本期专题盘点十大行业的从业者,从他们身上你是否也看到了“中国精神”?国庆节到了,祝福祖国,也祝福每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1、医生:最美的白衣天使可口可乐公益影片《一半,一半》代理方/制作方:GURULAB 制片人/监制:赵伯祚 策划/导演/剪辑:刘潶泗 摄影指导:姚金利 造型指导:周雅倩 调色:曹晨林 演员副导演:小武人们说他们好伟大,他们说自己很平凡;人们想让他们被歌颂,他们更希望被理解。2020年,他们比常人付出了更多,无数次逆流而行,奔走在最前线拯救生命。生活中的他们和常人一样爱美爱笑,穿上白大褂,他们又变得格外坚定,认真的为每一个生命负责。短片用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医生在工作中与生活中的差异,文案非常走心,看完真的泪目!致敬救死扶伤的每一位医生!2、老师:教书育人的指路人《光》致2020中国“网课”老师策划/导演/摄影:赵伯祚 制片人/监制:刘潶泗 制作方:GURULAB 剪辑/导演助理:后期汪 剪辑师:周篱因为疫情,学生们在家里从寒假待到了暑假,“网课”也应时而生。即使不能见面,但老师们也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走山路找信号的乡村老师、结婚当天还在上课的老师、面对空无一人的毕业班老师……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讲述着老师们的奉献,短片结尾出现的老师上课的画面更加让人动容。让我们对克服一切困难、心系学生的他们道一声感谢!3、军人:保家卫国的战士「2K」长缨在手 敢缚苍龙|歼-20 出击!策划/摄影/剪辑/调色/声音设计:高东兴 摄影/剪辑/声音设计/发行方/调色:刘笑宇 驾驶外形炫酷的战机,翱翔天空之上,可能是每个男人的梦想;从余晖映照下的战机进仓合盖,一声温柔坚定的 “程序启动!”,启动、推进、升空,冲出云霄,飞腾翻转,战机绝技在蓝天的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军人、蓝天战士,他们时刻为战斗准备着,国家和人民有难,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国之重器,敢缚苍龙,有了他们,我们放心!4、公安:保护人民的坚实后盾重庆公安形象片DC版摄影指导:傅泉森 灯光师:何剑 制作方:众谋传媒 执行制片:重庆张翔 调色:王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身犯险,奋勇搏杀,誓与犯罪分子战斗到底;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捍卫正义,守护着百姓的平安,用责任和担当坚守岗位,保卫着城市的安宁。哪里有警情和险情,哪里就有他们钢铁般的身影......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们是否能够看得见,他们都在背后默默地守护我们。致敬这些在平凡岗位坚守的人,你们是英雄!5、外卖小哥:平凡又伟大的劳动者武汉VLOG | 因救人被隔离的外卖小哥:我不后悔导演/剪辑/摄影/配音演员/策划:Chessy他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在人与人之间都隔得很远的时候,面对病人的求助,他没有选择无视。患者被确诊,他也进入隔离点,但他从来不后悔。疫情爆发后,一夜之间,他们成为守护城市的骑士。生活如常,就跟这位外卖小哥的选择一样,“不过是本分,是正常的事,下一次还会这么选”,愿我们都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热爱生活、温暖善良的人。6、消防员:勇敢的逆行者《其实我也会害怕》致敬每一位消防员!策划/导演/后期导演:郭行 摄影:摄影涂帅 制作方:尚格映画 摄影师:普啊强在很多人眼中,消防员是铁血硬汉,是生活中的无所不能,是危难时的从天而降,是火光中的最美逆行。他们似乎从来都无所畏惧,但是他们也会害怕,他们害怕亲人的眼泪,害怕拯救错过生命的时机,于是他们踏火前行,即便害怕,他们也心甘情愿愿意为任何人赴汤蹈火。看到他们,才真正了解“赴汤蹈火”的意义,致敬消防英雄!7、企业家:绝不言弃的创业者贾国龙:好事,坏事,其实都是相互转化的策划:湖畔大学400多家门店停业,2万多员工待岗,七八个亿的生意突然变成了零……疫情来得太突然,实体餐饮业遭受寒冬。但在危机面前,企业家们并没有放弃,竭尽全力自救,乐观勇敢面对,在危机里面找机会,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相信合作伙伴,也相信中国的发展。你看,疫情过后,我们已经可以面对面把酒言欢。8、地铁司机:安全出行的保障者每天重复开关门400多次,她是成都地铁2号线最美女司机导演/策划/剪辑/摄影/编剧:知了青年来自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色足村的90后女孩肖芳,8年前成为了一名地铁司机。每天在黑暗的隧道中穿行超过8小时,重复开关门400多次,8年没回家过年。八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在成都扎下了根,每天凌晨5点不到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次出发前都认真检车,保证行车安全,8年来“零失误零投诉”是她对乘客负责的最佳体现。正是有了她们这样一群敬业爱岗的人,我们的出行才得以保障,感谢她们为城市建设所做出的努力。9、导演:让生活更有乐趣的艺术家行业革新云导演—不要生气赞美操导演:赵伯祚 制作方:GURULAB 造型指导:周雅倩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餐饮业和旅游业,横店影视城停摆,电影院停业,广告业低迷,影视行业受到了重创。作为影视从业者,深知团队的协力合作,对于一部作品的诞生来说多么重要。疫情期间无法亲自到拍摄现场,导演们玩出了新方法,三地同时云拍片,远程视频指导拍摄也有别样的乐趣。国庆节到了,电影院也重新开业了,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场久违的电影吧!10、科学家:祖国快速发展的开拓者中国银联&“中华拓荒人”计划《90后眼中的90后袁隆平》代理方:有门互动“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袁老一辈子放在心上的事。笑称自己为“90后”的他保持着最乐观的心态,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为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的基本问题,他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正是有了像袁老这样心系国家的科学研究者们,中国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他们是勇敢的开拓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结语】2020虽然很难,但好在我们依然能发现光,找到光。中国人从来就不怕难,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每一个危难时刻都能团结起来,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又都默默在岗位上奉献着,为小家也为大家。有了你们,中国了不起!感恩有你,山河无恙!PS:还有很多非常棒的行业从业者,欢迎大家在评论里带新片场作品链接提名,入选后会补充在正文里哦~

  • 独家揭秘!好莱坞“御用”视效公司如何面对中国影视行业生存困境?|专访PIXOMONDO

    点我进入PIXOMONDO新片场个人主页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近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也逐渐在向国际靠近,投资水平也日益升高,中国电影和国际电影市场也不断接轨。无论是中国资本向世界出海,还是本地项目让国外团队加盟,不同类型的国际合作模式,都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内主流商业大片的欢迎。在视效行业,观众也看到了中国电影国际化、视效制作进步飞跃的潜力。近年来,视效行业有了什么样的发展和转变?视效工作室是如何利用全球化的资源?国外视效公司如何参与国内的项目合作?为此,厂长对视效公司Pixomondo进行了采访。而同时,作为享誉全球的特效公司,也一直利用全球各地分公司的优势,跟随趋势和潮流跟流媒体大佬展开合作。今年刚刚上线的IMDB评分9.1、豆瓣9.4的《曼达洛人》也是他们的作品。还有库克在今年九月苹果发布会上提到的Apple TV+自制剧计划,宣布的项目《为全人类》中就有Pixomondo北京工作室的参与。 01 德国特效公司在中国的十年 2001年诞生于德国的Pixomondo(以下简称PXO),最初的客户大多是德国的汽车行业。而在影视特效项目上的突破,最早得益于跟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合作。从灾难大片《2012》《独立日2》开始,PXO就开始了跟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合作,他们主导了《2012》的绝大部分特效制作,而今年刚在国内上映的口碑之作《决战中途岛》已经是PXO跟罗兰导演的第三次合作了。 Pixomondo目前在全球有8家分支企业,其中洛杉矶工作室,是他们的首家海外分公司。PXO来到中国其实已有十年之久,最开始他们驻扎在了上海,后来才来到北京成立了工作室。在这10年中,PXO既在好莱坞电影项目上做出了一番成绩,也用了在北京的4年时间学习中国市场上的客户需求,完成了从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到中国电影产业本土化的过程。 其中,他们参与制作的《雨果》和《权力的游戏》系列,分别斩获了奥斯卡最佳视效奖以及艾美奖多个奖项。而《一步之遥》是他们在中国第一部很火的电影。后来,张艺谋的《影》、韩寒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PXO都有深度参与,而今年PXO参与制作的国产大热科幻片《流浪地球》也获得了北京电影节天坛奖的最佳视效奖项。 为了更了解PXO在国内的发展和转变,厂长特意采访到了PXO亚洲区COO兼视效监制寒洋(Jan Heinze)。Jan Heinze /寒洋(德籍)COO Asia & Executive Producer亚洲区首席运营官兼视效监制厂长:PXO在全球共有几家分公司?是如何分工合作与运作的?寒洋:我们有8个工作室,在中国北京、上海,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德国还有法兰克福、斯图加特。这其中不同国家有不同语言,也有不同的项目,谁去跟客户交流,他们就要说同样的语言,以便于沟通,这是首要的。每一个工作室也有自己不同的专长,比如在《权游》中法兰克福工作室就以做片中的几只龙而闻名于世;而加拿大的工作室更偏向于生物特效,比如《一条狗的回家路》中真实的动物视效,这时候就需要在项目时间段内找到最适合团队,把任务打包分发给他们。 厂长:日常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寒洋: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见人,商讨方案、谈合作等等。而视效艺术家的工作,主要是坐下来自己独立完成工作。在项目期间我们每天早晨会有一个称为Daily的会议,大家会坐在一个很大的屏幕前查看我们的工作进度,视效总监会随时给出意见反馈,反馈完再开始做细节,晚上再把成果直接送到渲染农场去做渲染。(我们有自己内部的渲染农场,也会有外部的资源,未来应该还会更方便地通过云端传输进行渲染) 厂长:自2009年PXO进驻中国市场后经历了哪些重大转变?寒洋:你可以看到所有的领域里,每一个项目、每一部电影,整个生产体量都在飞快地增长,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有如此快的增速的电影市场。正是在中国这个市场中,我们也能发展其他的商业模式和新项目,比如:主题娱乐或主题乐园。我们拿到最大的项目就是来自于万达的4D飞行影院的项目,之后我们可以再到其他国家去为他们做类似的项目和服务设施。其实是中国一开始献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然后我们才把主题娱乐的项目再扩大到世界范围。 02 《权游》幕后三头龙的缔造者 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PXO其实是《权游》中三头龙的缔造者。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幕后的“秘密”呢?让我们看看寒洋是怎么说的。 厂长:《权游》这个项目当初是如何拿到的?寒洋:我们从《权游》第二季开始意识到这个剧要火,于是参与进来,明确目标,需要为剧集打造一头龙。我们做了第二季的大部分内容。我们之前做过很多场景延展、和大爆炸,龙是一个很新的挑战,但其实这些都是跟生物、动物相关的特效,是我们有经验的项目。 厂长:如何让三头龙的质感达到真实的效果?需要经过哪些流程的设计和制作?寒洋:我们做的不光是龙,每一季的团队人数也不太一样,100-200人,最后一季视效量就更大了,需要组织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因为龙很大,你需要把它分成一块一块的,没有任何现成的素材,而是需要有人一点一点画出来,建立这些模型和素材。但做龙的团队人数并不是很多,有些人做阴影、眼神、感光等,再将这些部分移交给其他部门组合、建模。而龙体积的大小对特效的制作是有很大差别的。最早的小龙渲染时间可能很短,3-4个小时就能出来。但后面几季,龙的一只眼睛,就需要很长的渲染时间。除了直接设计的工作之外,软件的支持、行政的工作,让办公室保证一个很舒适的状态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03 决战中途岛!特效还原飞行真实感 11月8日,罗兰·艾默里奇的二战题材新作《决战中途岛》在国内院线上映了。PXO作为《决战中途岛》的联合出品方之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预览和视效制作,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厂长也有幸采访到了PXO总视效总监Derek Spears,以及PXO北京工作室视效总监Harry Lam,PXO预览总监 Tefft Smith II,为大家呈现了一手的《中途岛》视效制作的幕后故事。厂长:《决战中途岛》中PXO负责的部分有片中的哪些?北京工作室又负责了多少部分,团队是多少人组成的? Harry Lam:包括北京办公室在内的PXO全球多个工作室都共同完成了这个项目,制作了450个特效镜头。PXO制作了袭击马绍尔群岛、袭击中途岛、以及攻击日军航母赤城号和加贺号等戏份。同时,也制作了本片主角飞行员狄金森在开场时初次登陆企业号,以及在轰炸珍珠港时搜寻敌舰的一些场景。北京工作室则做了一些俯冲轰炸的画面。我们的团队并不是很大,但每个人都精益求精。 厂长:影片中CG的占比有多少?哪些部分采取实景拍摄,哪些部分基本是由CG组成?Derek Spears:所有出现船只或飞机的外景镜头都是完全CG的。我们确实有一些罗兰·艾默里奇导演拍摄的航拍照片作为我们许多环境的基础,但它们经过了很大的改动,从而得到罗兰在电影中想要的照片。在这部片中,没有对真正的船只或飞机进行实拍。例外是,对航母的甲板进行了部分的搭景,我们做了环境扩展。另外,在拍摄现场建造了一个俯冲轰炸机和一个鱼雷轰炸机,演员可以坐在上面。厂长:为了还原真实的战斗场面,战斗机、航母等军事武器,有参考原形吗?还是单纯建模打造? Derek Spears:我们尽量让一切都贴近现实。对于企业号,我们使用了船只的原本设计。它在战争期间经过了几次改装和修改,所以我们使用的版本是基于生产设计师库尔特为这艘船打造的设计。这是符合中途岛战争时期的情况的。我们为两个舰队建造了护航舰,也是基于这场战役的历史基础之上的。所以你在每个舰队看到的每艘船都是精确符合历史原型的。我们通过各种书籍和网络资源找到大多数照片的参考资料。日本海军拥有的舰艇种类较少,实际上只有两种不同级别的驱逐舰、两种巡洋舰和一种中型战列舰。然而,所有的航母都有点不同。美国方面则相反,航母非常相似,但驱逐舰则分属于几个不同的等级。飞机有更多的照片参考,以及在博物馆可以看到飞机实物。对于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我们从匹配片场建造的飞机模型开始,然后参考资料进行细节的补充,让这些飞机正确起飞。我们甚至有一个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员,在飞机机身分配不同的喷涂号码。PXO总视效总监Derek Spears 厂长:听说PXO视效总监是一名飞行员?在视效工作中他给予到的最大帮助是什么?Derek Spears:不仅是我,还有PXO的动画总监Sebastian Butenberg也是一名飞行员。我们俩都尽量在保持物理真实感的同时,仍能达到导演想要的震撼感。实际的飞行经历有助于理解一架飞机如何呈现,赋予其重力感与真实感。同时,Sebastian会关注到最小的细节,比如飞机的舵盘在飞行中是如何运动的。 厂长:大家对企业号等战斗机向下俯冲再拉起来这种画面都感到很刺激,这些镜头是如何拍摄和制作的?PXO北京工作室视效总监Harry LamHarry Lam:这些镜头大多是CG,包括有些镜头中,主角坐在位于蓝幕前的驾驶舱中表演,我们再进行合成。我们根据Previs(视效预览)开发画面,然后根据物理真实性去制作动画运动,并且加入炮火和爆炸的特效,让画面看起来更动感。在北京工作室制作的戏份中,还有两个广角镜头,有演员在海里仰望空战。这个镜头在水中进行了实拍,然后对CG天空、航母、飞机和高射炮进行了合成。厂长:片中有大量的飞机第一人称视角,是如何拍摄的,幕后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PXO预览总监 Tefft Smith IITefft Smith II: 确定机位需要几个步骤:首先,我们用故事版来找到所需要的镜头和相机。之后,我们在飞机上设置相机。我们在机翼、驾驶舱内、机枪手和飞行员的肩上,在飞机前部俯视机头,在飞机尾部向前拍摄,各处都放置了摄像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飞机的装配规格,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确保剧组使用的相机(Panavision Millennium dxl2)能够适应这台真正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厂长:第三次跟罗兰·艾默里奇导演合作了,一些爆炸、轰炸、碎片等灾难场面的制作,在视效行业中有什么进步和发展?Tefft Smith II:最近几年的主要区别是技术主要是渲染。多年前,大灾难和大场景效果,需要数小时的模拟和渲染。随着游戏引擎渲染和更快的GPU的引入,我们可以在几分钟内产生临时效果。虽然目前的质量还不足以让导演进行最终审核,但已经可以赋予导演自由度,让他尝试不同的想法,因此导演一帧未拍时,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故事。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为导演创造了一个环境,让他们真正计划好他们的电影,并确保当导演最终喊出“开拍”的那一刻时,相机拍摄的就是他们想要的电影。04视效行业在中国和美国 众所周知,PXO参与制作了年度最佳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而这次备受瞩目的中外合作,又给诸如PXO这样进驻中国市场的特效公司带来了什么? 厂长:《流浪地球》中PXO做了哪些部分?这个项目对PXO在中国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寒洋:在电影里是按照不同的地点来分配工作的,PXO主要负责的是上海的戏份,以“冰封上海”为主。我们当时也有一些其他部分是斯图加特办公室在制作。然后,别家特效公司可能为空间站和北京戏份做特效等等,这样好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清楚地知道哪个场景是他们自己做的。除了上海之外,我们还做了卡车的视效,因为卡车是贯穿全片的,所以我们做完以后再把它分享给其他的公司,应用在其他戏份中。PXO团队在上海采景《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对国产科幻片更加自信,这让我们接的国内科幻、奇幻类影视项目增多。很多3年前没做成的项目现在又回来了,因为这些科幻的项目在5年前的中国是不敢想象的,我有洛杉矶的朋友看到了《流浪地球》就感觉非常好,它讲述的是一个宇宙的通法通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所以在国际上有影响也是不出意料。 厂长:中美电影工业体系中在特效制作方面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寒洋:中美电影制作中最大的差别是,美国的一些工作室是非常有话语权的,每个片子不一定都是以导演为主,影片的视效需求从最开始就由视效总监跟工作室对接,而中国是导演中心制的工作方式。所以在中国即使是视效团队也会跟导演一起工作。还有一点是预算,《2012》当时制作时花了2000万美元,但《流浪地球》肯定没有这么多,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还没那么完善,技术和人才其实不是问题,而怎么形成一个流程和工业化体系还是个未知数。做特效也不单单是艺术,更需要考虑的是用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能让大家合作把项目高标准完成好。相信从事视效行业的中国同行们也都有所感知,近几年在中国影视寒冬的冲击下,亏本、裁员都在国内视效公司中不断发生。很多人认为,进入2019年,这一切却更加糟糕……那么在中国影视的寒潮来袭之时,PXO又是怎样在中国市场上生存的呢? PXO北京工作室厂长:你是如何做好公司的品牌宣传、营销,让客户选择自己的呢?寒洋:其实吸引客户并不是最难的,比较难的是让大家意识到:你能在这个市场下为中国的电影真正做些什么。中国的情况跟好莱坞不太一样,不是工作室和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很多情况下是靠一些合作伙伴拉出一个团队来,跟中国客户和项目合作最重要的是信任,有了信任,客户才会放心把这个项目交给你去做。本身做电影就是很难得一件事情,我们到了中国,其中有文化不同的障碍,但我们尽量用图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少说一些话,通过视觉传达互相沟通。同时我们中国的团队也非常优秀,在跟客户同一语言的情况下,他们才是真正跟客户坐下来沟通工作的人。 厂长:那在中国建立工作室、建立团队、吸纳人才,你有什么经验和理念么?寒洋:我们的员工特别多元化,大家各有所长。但有一个不变的就是:做视效的人其实没有100%满意的时候,作为艺术家永远觉得不满意,这是上进的动力。所以要找一些目标性很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员工,自我激励,不断学习,要对自己负责的这一部分的工作有精益求精的动力;一个人能完成好的情况下,跟大的团队实现更大的理想和目标,要分清什么是个人的追求,什么是一个团队的目标。 厂长:国内现在影视行业都说我们正在经历寒冬,而且人心惶惶大家离职的离职,被裁的被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激励PXO的中国团队正常运转?寒洋:其实保持一个被激励状态一两年真的挺难的,电影行业如果不是一个自己能激励自己的人很难成功。当然,作为公司,我们会给大家一些自由发挥创意、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励大家。PXO北京工作室办公环境 厂长:问个简单的问题,你们平常加班吗?寒洋:在这个行业中确实也会加班。在中国整个行业都非常年轻,不像在美国,视效的历史很长,很多人六七十岁的人还在视效行业工作。国内做视效肯定不是一个父母都希望你做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很难留住人。虽说工作定义了你在社会中的价值,可我们也希望大家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不过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导演预期你就会加班,所以还挺难去平衡的。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尊重,做视效的艺术家,尊重大家作为艺术家的思想是我们一直应该坚持的。的确,在遵循着基本对视效艺术家尊重的基础上,PXO作为从海外打入国内市场的资深视效公司,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之道。 目前国内的视效公司虽然起步原点跟这些好莱坞起家的大公司有所差距,但在大家同时面临国内影视资本寒冬的挑战时,公司如何独善其身、员工又怎样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是这个行业值得跟PXO借鉴学习的地方。 毕竟,成熟、稳定的视效行业和电影制造业也是中国电影“崛起”的保证,更是每个影视从业者自身的保证。-END-

  • 推广丨让真人秀变得“真优秀”的四大法则

    《奇葩说》第六季,沿用“辩论”的基本形式,针对普罗大众生活中的真实困境、人生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勇敢阐述,将为观众带来更加紧张刺激的对抗玩法,呈现更多元包容的思辨内容,受到业内外一致认可,成为今年综艺节目口碑榜第二名,豆瓣评分高达8.4。《奇葩说》的成功离不开四位导师的专业水准,同样也离不开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的选手,而后期制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则是节目成功的基石。那么如何制作真人秀才能让节目更有看点呢?下面便是让真人秀 变得“真优秀”的四条法则。一 、把握“中心主线”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中心主线”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在后期制作时,要时刻把握节目的题材类型、受众群体,要积极和观众产生共鸣。中心是什么?电视节目的直接“受众”就是各位观众老爷们。观众就是我们的“中心”。制作节目时要分析观众想看到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那制作时就从观众的兴趣出发。要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主旨类型。例如《奇葩说》是一档辩论类型的综艺节目。节目采取:明星队长+专业辩者”组队的模式。观众想要看到的就是导师个人魅力,与选手实打实的辩论水平,这些会直接引起观众的共鸣,会使他们感觉到选手个人努力拼搏与团队合作时的状态。剪辑师需要时刻把握住这个中心,分辨节目最具价值的部分,让观者体验这档真人秀带给独一无二的“沉浸感”。主线是什么?“主线”自然是故事,“中心”要融入到主线内。《奇葩说》的中心是通过一个个深刻的辩题,激发人内心更深层次的思考。那主线就是如何展现选手同场竞技PK和导师与选手的羁绊。这需要前期的综合策划,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游戏设定去筛选更强的辩者,展现比赛的激烈与热血,从而传达给观众。二、创作有趣的“游戏设定”是必要条件一档成功的真人秀,离不开好玩的节目设定,时不时的出现竞争感,紧张感,可以吊足观众的胃口。同时通过游戏环节,还可以看到自己喜欢人物的真实反应,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总之,只有好的设定,才能激发出不同的看点。平淡无奇的游戏,参加的人玩起来没激情,观看者更会觉得无趣。《奇葩说》中,节目组设置抬杠大战,在有限的时间,来激发选手的随机应变的能力,通过这个游戏环节不少选手吸粉无数。剪辑师将这些画面拼接起来,找到最激烈的画面,每一个动作细节,来表现选手之间的火爆的竞争状态。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二分之一生存战”及“求生欲大战”两个环节,其残酷的赛制让选手们开场便经历“炼狱模式”。三、准确的“MC定位”是节目核心综艺节目里的MC 不是常规我们所认为的麦克风控制者,在综艺节目中,MC是这档节目的核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MC自身就是笑点和故事的产生者,而天生自带搞笑属性的人,剪辑师从海量节目素材中找到MC人物独一无二的特点,做出来就会让观众感到有趣。《奇葩说》中的马东,综艺感十足,逻辑感十足,设置逻辑陷阱给嘉宾“挖坑”。李诞天生搞笑气质浓郁,脑子中的段子与梗更是层出不穷。四 、制作“精良的后期”是小棉袄优秀的综艺前期要故事线明确,主题突出,拍摄素材合适,在后期的再次创作中,在突出内容,展现中心主线,把mc和嘉宾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 ,更为重要。后期需要将水戏删除(粗剪),通过剪辑手法和技巧,强化笑点,集中故事情节(精剪)。好的包装和花字,也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增加趣味性与吸引力。如果没有这些花字在旁边过渡,解释,就算选手的发言很精彩,你也看起来会觉得不够流畅。除了以上种种,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奇葩说》在节目中加入大量快速剪辑等后期处理的特效,能够抓住用户的心理特征,非常符合互联网观众热爱快进跳过,耐性不足的收看习惯,不得不说《奇葩说》的综艺剪辑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它的剪辑手法更是值得借鉴,选手之间的唇枪舌剑画面拼接,不同风格bgm的选取等,对于喜爱剪辑,想从事剪辑工作的人来说,其思维、技术都是很适合学习的教材。如果你想更加了解综艺剪辑师如何让一个节目更具看点,更加有趣,那么本期直播就由资深剪辑师:张凯和郭利强老师,亲自现身说法,从一个剪辑师的角度聊聊当下热门综艺剪辑那些事儿~11月20日(本周三)的精彩直播不容错过直播内容1、原价99元,现在报名即可免费观看直播2、磨皮插件BeautyBox汉化版(仅限前500人有效)直播时间2019年11月20日晚19:30-21:00免费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直播:发送关键词:100报名直播课

  • 实录 丨 圆桌论坛:中国电影人的起步之路

    以下是圆桌论坛实录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孔劲蕾、李睿珺和黄石三位评委,及青年导演王通与现场百位青年创作人一起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探讨了国内艺术电影的发展现状、短片创作的困境与未来。青年创作人的起步阶段,往往从短片、小成本独立电影开始,如何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如何让自己获得技能和心力上的提高,几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越是艺术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表达国内的艺术电影,或文艺电影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李睿珺导演觉得这两年国内的艺术电影发展,在某些方面开始有所好转。以往艺术电影制作相对比较困年一些,它不会像类型片一样有足够的资金请大明星出演;从宣发上来说,电影本身的制作费用就非常低,它多半没有太多的宣发费用;从影院的角度来说,很多影院经理觉得这样的电影受众面太小,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影厅和更好的时间段给商业电影。恰恰是由于前面这些限定,让资方觉得制作这样的电影好像没有太多的机会,这也就自然限制这类电影的资金来源,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发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反向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电影的制作与发展。当然这两年这种局面随着电影工业整体大环境的改变有所好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导演,包括很多个人属性比较强的新导演的电影作品,开始逐步有机会走向院线,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电影,感受电影的多样性。观众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电影,更清晰察觉到每一个细节,更能体验到它本身的节奏与魅力,这跟在电脑屏幕前看电影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剪辑师的角度来说,孔劲蕾老师以《冈仁波齐》举例,其实这部电影之前有一个版本,比现在上映的版本结尾多了一个段落,内容是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藏族青年 在神山脚下和这一群朝圣者偶遇,在帐篷里和他们讲了很多话,诉说自己在城市中迷失了信仰。孔老师建议导演把这一段落整个拿掉。因为越是这样风格独特的电影,越要特别大胆特别自信的坚定自己的想法~就让电影本身说话,让观众主动的去感受,而不是借助大段的台词把主题表达出来。所以,“越是艺术电影,或者是文艺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在编剧黄石看来,文艺片和商业片的院线发行模式不太一样,其实现在文艺片也好、艺术片也好,能找到的和观众见面的渠道和方式是越来越多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同意前面两位老师说的,创作者还是要回归到你怎么把作品做的更好这件事情上。而不能在前期创作的时候先直接考虑票房的问题,或者是发行的问题。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你的作品有没有足够的品质能打动观众,这才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王通既是青年导演,同时也是长期负责朝阳区文化馆的电影放映空间。之前的文化馆都有自己的电影放映空间,但随着商业大潮的冲击,很多中小影院关闭或者改造,而朝阳区文化馆一直坚持以沙龙的形式做影展。“在2017年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之前的放映是模块化的,我们希望把这个常态化。在找到集锦和影业公司的支持之后,小庄电影馆每周都会在黄金时间让大家有尊严的看到艺术片,在最黄金的时间播放优秀的艺术影片,然后我们也会用自己的渠道去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艺术影片来放映。我想说的是,我们都在努力的做,这两年电影馆筹备期间也看到了很多机构和人都在做艺术影片的尝试,虽然这条路很艰难,但我觉得这还是很有希望的。短片创作:打破惯有思维,探索一些可能性作为导演,李睿珺觉得做短片并不容易,与长片相比,它更有难度。“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想要做好一个短片是极其不易的,它不像长片一样,能给你90分钟或者是120分钟很从容的塑造一个角色,发展一个剧情,控制影片的节奏,然后把所有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但是当时长只有10分钟的时候,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影片的流畅度,把人物塑造的饱满,包括你要表达的,你的留白等等,这一切在十分钟里我觉得创作难度越来越高。好比给你两万字写一个文章讲一个事情是容易的,但是只给你一百字就不一样了。就像每次我写完剧本立项的时候,广电总局还要求写一百字的概括,让我用一百字说清楚自己讲一个什么故事…所以,如果你们在短片有限的时长内把这一切把控的非常好的话,未来在做长片时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好处的。”作为剪辑师,孔劲蕾老师给短片创作者提出了非常干货也非常中肯的建议。“第一,我觉得大家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拍一场或两场剧本里没有写到的,所谓“没用的戏”,就是没有明确情节的戏,可以是人物状态也可以是空间的变化。这是我从后期剪辑时逆推出来的经验,往往在情节转换时节奏太快叙事太急了,没有给观者去体会的时间。这时候如果有一场不带具体情节的戏,放在那两场戏中间,节奏一下子就舒服了。另外短片可能一共就20、30场戏,剪片时要大胆的去尝试!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试验一遍,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一定会得到写剧本时没有想到的感受!大家可以打破惯有思维,要有在剪辑台上重新编剧的勇气。短片剪辑中,一定要大胆的尝试打破惯常的剪辑思维,你可能一共就20、30场戏,就是排列组合,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试验一遍,像做科学实验一样,可以得到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感受。大家可以打破惯有思维,在剪辑上有一个重新编剧的勇气。”从编剧的角度看,黄石给出的建议是:“因为没有商业和票房的诉求,所以做短片更应该打破一些桎酷,勇敢的尝试自己最想尝试的、最想拍的那些东西。尤其是不要给自己加很多条框说我要做一个完整的故事啊,一定要实现怎样的风格啊,我觉得应该更勇敢、更自由的探索电影美学的可能性和自己表达的可能性,就是走出这第一步。”王通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提名,对于短片创作,他说:“一直都有一个争论,说‘拍好短片是做踏板来拍长片’。不管这句话对不对,首先,我们在拍,就要对这件事有足够的坚定和热爱,然后就想办法让自己继续存活在这个行业中,如果有机会拍长片就拍,如果没有机会就拍短片,都没有的话就写故事,都是一种存活的状态。”要相信自己,要坚定地拍出来作为青年电影人,有哪些建议?李睿珺:“我觉得如果想要去做,就拿起摄影机去做,不要停留在想的层面,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怕拍出烂片,只要不总拍烂片就好。从我自身来说,第一次拍影片的时候,那时还处在胶片时代,而现在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彻底把电影从笨重、高昂的工业体系里解放出来了,它降低了电影的资金成本,加大了电影制作的自由度,让更多的青年导演在相对低廉的资金系统里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在我拍自己第二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剧组就七个人,然后就拍了那部电影。现在,一个iPhone也可以拍一个电影,2015年我在柏林电影节看到贾法·帕纳西导演的《出租车》让我特别惊讶,那个电影的成本很小,我在想,如果我要做同样的电影,可能有两三万块钱就够了,所以好的电影跟钱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想做就要坚定地去做。孔劲蕾:“我的建议是,最好在剪片时尽量把声音做到最接近完成片的效果。因为电影是声画艺术,这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我们可能更重视拍和剪,但声音制作就是零。在创作起步阶段,制作经费不高很容易忽视声音的处理,但要知道声音带给画面的感觉是焕然一新的!这个流程千万不要忽略,一定要带着声音的思维去剪辑画面!黄石:“我从内容创作角度给大家一点点建议,不要去碰那些自己都没有办法被说服或被打动的题材,你要表达的内容一定是跟自己感受到的,当然也不能太过于的自我,我觉得两头都不能偏。不要特别着急的去定要拍什么,或者是特别仓促的说就要拍时下流行或热点,还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灵光一现的故事。”王通:“我也是青年导演,也处在这个阶段,在初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伴随着焦虑,我也让首先的困扰很久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多相信自己,一点点把它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