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1 篇
  • 拉片 | 一部电梯挤着三个影帝,港片最后的巅峰

    Shot_01:非常有设计感的片头。作为全片的第一个镜头,一上来,就是一双佛头的镜像对立(呼应影片的双雄斗格局)。随后,镜头从两尊佛头的中间“坠落”下去(主题和人物的双重呼应),启动片头。另外,这对互为磁极两端的佛头中间隔离出的暗黑空间,又是整部影片随后反复出现的中空空间调度。Shot_02:若按照政治寓言的视点去解读,这段话似乎是在说某种香港意识,一个夹缝在殖民时代(港英政府)与回归年代(港中政府)的香港意识。Shot_03:启幕段落的第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是伴随着一声“梆”的佛音登场的,一瞬间,给观众制造出一种“当头棒喝”的视听效果。纵观整部影片,影片虽然讲的是一个所谓的黑帮故事(肮脏的毒品交易……),但是内里却加持着某种超凡脱俗的“佛理”(……却是由所谓“净土”引出)。Shot_04:韩琛登场。我们可以注意到,韩琛的登场是以背影登场的。纵观整部影片,有多次出现韩琛与刘建明的背影镜头。笔者认为,如此设置,一方面是为了调度出剧中人物身份的两面性,另一方面是在暗示给观众这些身处“暗处”的人物,正面是见不得光的。Shot_05-06:一组平行剪辑。黑白定格镜头给人制造出一种“过去时”的影像质感。两人的身份互换,由此展开,再也无法回头。身份、历史、记忆,此刻定格,成为往事。Shot_07:刘建明的镜像,暗示出他的双重身份。或者我们可以这么去解读,镜中的刘建明是他的本我,现实中的被韩琛操控的刘建明是他的自我。对自我身份的狐疑和勉强,正是刘建明最大的人生悲剧。Shot_08:刘建明与陈永仁的第一次“擦肩而过”,正是一个关于“身份确认”的情节设置。作为警察身份的刘建明确认陈永仁的古惑仔身份。Shot_09-10:匹配剪辑,少年版陈永仁过渡到成人版陈永仁。定格(非常典型的入狱镜头,确认古惑仔身份),再度确认他的古惑仔身份。Shot_11-12:匹配剪辑,少年版刘建明过渡到成人版刘建明。定格(非常典型的敬礼镜头,确认警察身份),再度确认他的警察身份。两组镜头(Shot_09-12),人物形成镜像效应。Shot_13:片名出现,启幕阶段结束。我们可以注意到,影片的片名字体也是“镂空”设计,再度呼应主题。Shot_14:正片段落的第一个镜头。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带有市井味的远景镜头。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一条小街(经典透视构图),将这条马路一分为二。其中意味,不言而喻。Shot_15:根据刘伟强的说法,“之所以用蔡琴的这首《被遗忘的时光》,本来我就一直用这首歌做试机碟的。”放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叙事段落,这首歌先后出现了两次(关键问题在哪里?关键问题在于,同一首歌的两次播放都截然而止在同一句歌词之后——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切。),似乎为两位人物的内心往事做出了某种难以言表的音乐注脚。Shot_16:一个经典的长宽高运动镜头。黄Sir以背影入画(无人的大厦天台),呼应韩琛的出场(寺庙净土)。前景的陈永仁则“黑白分明”地放大了他的“创伤”。这部电影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让创伤人在影片最终收尾的时候完成疗伤(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李医生完成了对陈永仁的疗伤),而是让他死去,让他成为一种永远被后人缅怀的创伤——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伤口。Shot_17:我们可以注意到,走在玻璃蜃楼里的人物(黄Sir),非常渺小。我们不难从中解读出,要在这个巨大的扭曲的都市里行正义,难!Shot_18:陈永仁的背影。他只有在逼仄的小巷里才能短暂地恢复自己的真实身份。Shot_19:刘建明在“夹缝”的空间里完成“变身”。Shot_20:韩琛只有在狭小的无人空间里(厨房),才会显露出他最真实的情绪。除了黄Sir,韩琛、刘建明、陈永仁都在一定程度上带着所谓的“假面”生活着。Shot_21:一个横摇广角镜拍摄一对纵向站位的阵营对垒。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里的整个空间色调是偏蓝和偏绿的,按照刘伟强的说法,他是故意要把这部电影制作成一种偏空间原色的电影,他有意地弱化掉了荧光灯的亮度。Shot_22-23:韩琛与刘建明打电话。我们可以注意到,两位人物的身边都有出现“楼梯”。一方面,韩琛站在电梯上打电话,他的事业正处于上升姿态。另一方面,刘建明背对观众(又一处人物的背影镜头)打电话,他所站立的位置正是上下楼梯的中间地带。对于刘建明而言,是“上”、是“下”,是个问题。而且,两个镜头里楼梯旁的垂直线条,又再度形成呼应。Shot_24:镜头马上切换到了陈永仁的打电话段落。与刘建明的“中间地带”一样,陈永仁也站在一个所谓的中间地带打电话——天桥(不上也不下)。Shot_25-26:这个巨大的都市正在被一个黑社会底子的人俯视着。用罗永文的话讲,“诚然,今天的香港,并非如电影世界所想象的,仅只是一个由黑社会把持的“罪恶之都”,但放眼更宏观的社会政治层面,那恐怕还是一个由权术家、阴谋家、野心家和勾结者当道的世界。他们向哪一方面都能靠拢,也会随时背叛任何人和原则,在他们中间,起主宰作用的行为逻辑,恐怕还是符应着与百多年香港历史共同推进的“勾结式殖民主义”文化政治形构。”Shot_27:记忆细节。陈永仁假装记不得这个保镖的镖字怎么写,却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真实身份。陈永仁的选择性失忆功能,一方面是他的假面道具,另一方面他的过去变成了一种档案室记忆,只有档案,才能证明他的个体记忆,才能恢复他的真实身份。恰恰,档案的密钥掌握在刘建明的手中。讽刺的是,这个密钥又是需要恢复记忆的陈永仁亲口告诉他的。一个是要恢复记忆,一个是要删除记忆,两者再度成为镜像。Shot_28:记忆细节。叙事上,这里是一种草蛇灰线的伏笔(同Shot_27)。主题上,主创再度告诉观众陈永仁是一个记性非常好的人。任何细节,逃不过他的记忆。他对身份的所有权,表现在他对记忆的所有权上。讽刺的是,他的身份密钥又在别人的手里。Shot_29:刘建明将自己的警徽翻转过来。笔者非常认同罗永文的观点,刘建明并不拘泥在现有的警察身份之中,他的终极目的是,重新做人。Shot_30:“叮咚!”大面积的红色色块出现,危机升级。Shot_31:又是一个经典的中空空间的情节安排。黄Sir在下行的电梯之中被黑帮识出,继而被黑帮带上天台,再被黑帮从天台丢下。下、上、下的运动影像,随后从傻强的口中道出。Shot_32:最终,遭遇红色危机的黄Sir摔死在一辆红色出租车之上。黄Sir、陈永仁、韩琛,三个人物的死亡,全都死在“边缘线”之上。Shot_33:陈永仁成为了一个黑色的剪影。他的黑社会身份还可以被洗清吗?这里,陈永仁似乎成为了一种抽象的肖像,这个历史罪证的收集者,似乎正在成为历史罪证的一部分。Shot_34:依旧是中空空间的情节安排,强化人物的“无间道”身份。早前,刘建明通过中空空间的变身,警变匪(Shot_19)。现在,陈永仁也似乎要通过中空空间的变身,匪变警。区别在于,刘建明始终处于一个主动的位置。Shot_35-36-37-38:刘建明枪杀韩琛的段落镜头。我们可以注意到,主创明显地利用到了景别和机位的变化:中远景-远景-近景-近景,构建戏剧的张力。韩琛倒在了“边缘线”之上。“一将功成万骨枯”,一语成籖。Shot_39:呼应Shot_27。Shot_40:呼应Shot_28。Shot_41:特写镜头:“档案永远删除”。虽然,影片结尾处主创戏剧化地重新证明了陈永仁的身份。但是,此时此刻,他的身份所有权,他的记忆所有权被刘建明剥夺了,他再也无法“重新做回旧自己”。他只能在黑道里继续沉沦下去。接下去的一个镜头就是,他站在警察局的马路对过,望着警局,望着自己的身份,望着自己的过去。同时,刘建明却在亦步亦趋地“重新去做新自己”。Shot_42:呼应Shot_07。刘建明的本我开始强过现实的自我,自我与本我,开始融合。Shot_43-44-45-46:主创再度利用剪辑(每一刀都有景别和机位的巨大变化),构建陈永仁与刘建明在天台上“身份恶斗”的戏剧张力。近景-大远景-远景-特写。Shot_47:插入在“身份恶斗”里的神来之笔。一个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镜头,一下子将这个运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黑帮故事重新与影片开场的“佛理”枝叶流布地链接了起来。Shot_48:陈永仁死在“边缘线”之上。显而易见的是,这里出现了整部影片最为“重音”的中空空间的情节安排。Shot_49:继而,刘建明形象化地通过电梯“坠入”无间地狱之中。啪啪啪,三声枪响,引发出的射光,一下子强化了下坠的深渊与黑暗。Shot_50:特写刘建明的警徽。他的本我与他的自我,完成融合。他完全了自我身份的彻底转变。但是……Shot_51:两面旗帜,两个名字。旗帜与人物姓名的位置,正好重合。一个是完全正义的符号性人物黄Sir(杜琪峰电影《夺命金》更加明显地放大了大陆“黄”),一个是夹杂在两种身份里徘徊的香港意识。最终,一具尸体躺在了另一具尸体的旁边。表象上却是旌旗招展。Shot_52-53:闪回镜头。有意思的是,影片开场时的线性叙事镜头用的是黑白影像,给人制造出一种过去时的感觉。现在,斯人已逝的闪回镜头用的却是彩色镜头,给人制造出一种现来时的感觉。唏嘘的是,那段被遗忘的时光,我们谁都再也回不去了。Shot_54:影片编剧麦兆辉是这么解释这个片尾镜头的。“其实这个结局安排一早已经决定了,从没有犹豫过。电影最后的字幕‘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乃源自佛经,其道理即在生者所受的苦才是最大。当初是因为这两句佛经而联想到电影的主题,此外,我们一共想了四个不同的结局,除了现在的两个结局外,还有是‘刘健明死,陈永仁不死’及‘刘陈都死’。我们就此一直讨论了很久,认为每一个结局都是可行的,只是要配合无间地狱的主题,所以就用了现在这结局。”要成为一个电影人,拉片无疑是最有效的基础学习。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电影语言,更有效地去跟幕后的创作者交流,或者直白地说——更懂电影,杨超与新片场学院合作的电影拉片课程《导演思维看电影》目前已经正式上线了。戳图了解课程详情:在这门课程中,杨超导演将会用十大专题来解读十几部经典电影,挖掘视听语言的底层逻辑,告诉大家如何看懂导演每一个镜头意图的秘密。拉片,是一条捷径。无论你是电影发烧友还是影视从业者,无论你喜欢商业大片还是小众文艺片,拉片都是最快、最简洁的方式,让你学到电影最有用、最难理解、最传统、最经久不衰的那些重要知识。 更多干货-关注新片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