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12 篇
  •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入围片单出炉,有你期待的片子吗?

    作为影视留学的学生来说,“刷片”是最基础的文化素养,通过大量的阅片和拉片来培养自己的电影思维,因此每年各大电影节展映的影片,也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点。就在本周四(4月14日),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公布了主竞赛单元名单,其中包括汤唯主演、朴赞郁执导的新片《分手的决心》,宋康昊、姜栋元等主演、是枝裕和执导的首部韩语片《掮客》,还有大卫·柯南伯格科技惊悚感十足的新片《未来罪行》等18部新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本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7日至28日举行。朴赞郁《分手的决心》首款海报由朴赞郁执导,汤唯、朴海日、李贞贤、高庚杓、朴勇宇主演电影《分手的决心》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朴赞郁导演第四次进军戛纳主竞赛单元,也是汤唯第四次结缘戛纳。朴赞郁《分手的决心》该片讲述了刑警(朴海日饰演)在调查山上失足坠亡案件时,遇到了死者的妻子(汤唯饰演),并对她产生好感,从而展开故事...据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朴赞郁式的爱情片“,值得期待一下。是枝裕和《掮客》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新片《掮客》,也是许多影迷期待的影片之一,该片围绕那些没有条件养育孩子的人,他们将孩子放入特殊的育儿箱随之丢弃,在社会不为人知的角落中,一种特殊的中介交易随之展开...这是是枝裕和执导的首部韩影,也是继《小偷家族》之后再次冲击金棕榈大奖。卢卡斯·德霍特《亲密》四年前凭借《女孩》一鸣惊人的比利时年轻导演卢卡斯·德霍特,这次带来的新作《亲密》再次冒险质疑被异化的社会框架,故事围绕两个13岁男孩展开,他们的关系长久以来非常亲密,但同学之间对他们的的关系产生猜忌,使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而当一场悲剧发生时,其中一个男孩被迫面对他为什么与他最亲密的朋友疏远。大卫·柯南伯格《未来罪行》大卫·柯南伯格新作《未来罪行》曝光先导海报及法版海报,影片讲述了未来世界,”加速进化综合症“在迅速传播,这种疾病能改变人类的生物学组成。影片将于6月北美上映。詹姆斯·格雷《世界末日》由詹姆斯·格雷执导的《世界末日》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部自传式影片的灵感来源是基于格雷自己的童年记忆创作的,讲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正要选举罗纳德·里根为总统的背景下,一个关于友谊与忠诚的故事。该片阵容强大,包括罗伯特·德尼罗、凯特·布兰切特、安东尼·霍普金斯等演员。鲁本·奥斯特伦德《无限悲情》曾凭借影片《方形》获得金棕榈奖的鲁本·奥斯特伦德带来了新作《无限悲情》,影片讲述了两位模特受邀参加邮轮旅行,不料邮轮沉没,一群亿万富翁和模特们一起困在了荒岛,与他们一同被困的还有一位女清洁工...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杏仁》大卫·柯南伯格《未来罪行》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托里和洛奇塔》克莱尔·德尼《正午之星》阿诺·戴普勒尚《兄妹》卢卡斯·德霍特《亲密》詹姆斯·格雷《世界末日》是枝裕和《掮客》马里奥·马尔托内《Nostalgia》克里斯蒂安·蒙吉《R.M.N》鲁本·奥斯特伦德《无限悲情》朴赞郁《分手的决心 》凯莉·莱卡特《好戏登场》赛义德·鲁斯塔伊《莱拉的兄弟》塔里克·萨利赫《天堂来的男孩》阿里·阿巴西《圣蛛》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安东尼娜》杰兹·斯科利莫夫斯《[HI-HAN(Eo)》

  • 场景被撤,脚本被毁,我的片子凭什么还是拿到了最高分?

    如果你只有这一天拍摄时间,可在临开拍的前一天,被告知原本要拍摄的景拍不了,你该怎么办?新片场学院线下实训《影视编导创作就业班》(后简称“编导班”)的同学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就真的遇到了这个难题。编导班课程花絮这意味着之前做好的脚本和分镜都报废了,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我们的助教老师们都为了学员们捏了一把汗。最终学员们是怎么克服的,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大家可以去文章中找答案。但可以先告诉大家结局,经过小组成员的集思广益和老师们的指导,这个片子反而是所有纪录片作品中最好的一个。学员作品片段事后再谈这个意外,学员们说,这是28天编导班中的一个非常难得、宝贵的经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关于28天编导班的难忘经历实在太多了。学员们纷纷感叹,这4周可以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学员拍摄现场在编导班的共4周中:第一周为基础摄影灯光操作,奠定学员们基本的影视拍摄逻辑;第二周为纪录类短视频拍摄,涉及采访的大纲和简单的采访光,初步运用第一周的摄影灯光知识,学会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第三周为剧情类短视频拍摄,循序渐进地加入了剧情创作、导演调度、演员指导和灯光设计等内容,综合运用视听语言,掌握短片创作的工业化流程;第四周是电商类短视频拍摄,在前三周的实战演练后,加入产品的“命题创作”,锻炼学员们的商业思维,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员拍摄现场经过四周,学员们走过了编导班全流程,尝试了多个岗位,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学到了更多的东西。01编导的基础课程编导课的第一周课程安排的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大家建立编导思维,全面掌握摄影、灯光、剪辑、声音和调色等基础知识。针对没有接触过视频制作的零基础学员,我们在正式开课前安排了为期一天的免费提前班辅导。老师会教授基础设备的基础使用,并带领学员进行拍摄训练。学员学习现场我们很多学员之前也自己研究过摄影,但都是比较零碎的知识点,特别是对机器的参数摆弄的比较随意,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这些学员在听完了老师的理论讲解后,往往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终于明白了有些东西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学员课程学习大部分学员之前只了解简单的基础布光,而且相对实践的机会特别少。而线下实训的好处是器材很多,还可以亲自摸到设备。这样老师在讲解影视基础视听理论与设备操作后,学员们就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论的理解。老师灯光讲解如果你还想拓展了解更多知识,编导班课下还有每周至少3次的答疑环节。在本期编导班学员反馈中,就有学员对课下老师的辅导特意表示了感谢。他因为一个摄影问题,连续找了老师三天,老师不厌其烦地和他讲,又举了很多例子帮助他理解,最终让他吃透了这个问题。老师指导学员02纪录片拍摄也许大家在课堂上看老师打光很轻松、很专业也很易懂,但是在自己真正实操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问题。因此从纪录片开始,学员们就进入到了小组合作拍片的阶段,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再由老师及时指出纠正,才能把知识点学透彻。纪录类短视频拍摄,涉及采访的大纲和简单的采访光,学员初步运用第一周的摄影灯光知识,学会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学员拍摄花絮纪录片核心是真实,不可控因素很多,所以短片的选题、采访提纲及与拍摄对象沟通是前期准备重点。为此老师会先讲解“如何与采访对象(大多为非职业演员)沟通挖掘故事、采访的机位与布光技巧”等创作要点,并发放制片表、采访提纲等模板,规范学员们的创作流程。老师课程讲解回到开头,那个本期学员在纪录片拍摄中遇到的意外。他们的采访对象是杭州创意空间的一位潮流主理人,主人公在开拍前一天告知学员,原本要拍的艺术展览等空间场景由于有其他展览要来,那些艺术作品都被撤掉了,场景拍不了。学员拍摄花絮面对可能画面不足的问题,结合了前期的调研和采访,学员们想到了潮流是随着时代和城市的发展变迁的,可以把纪录片主题从主人公个人的潮上升到跟着城市的潮一个维度。学员作品截图可以看到,影片除了采访以外的大多数画面都是扫街拍摄完成。面对海量且几乎没有太多逻辑性的素材,学员们在后期通过分析人物和影片的整体风格走向,最终完成了这部非常具有创造力的纪录片短片。学员作品截图03剧情片拍摄剧情类短视频拍摄,循序渐进地加入了剧情创作、导演调度、演员指导和灯光设计等内容,因此对于剧本创意与拍摄可行性、成本控制、现场调度等具有较高要求。学员拍摄花絮在此环节,老师先讲解剧情类短视频常规制作方法与流程。在剧本写作方面,老师会规范大家的剧本格式,告知剧本的撰写技巧,启发学员的创意思维,“逼”他们写出满意的剧本为止。老师在学员群分享范本期间,编导班老师会穿插讲解视听语言的理论知识,分镜头制作,帮助学员们建立影像思维,将文本顺利转化成拍摄文案。老师课程讲解剧情片除了要做分镜头脚本,还要完成拍摄流程的脚本。拍摄流程脚本是要按照现场灯位、场景分布、先大景别后小景别的原则,重新安排实际拍摄顺序。这样会节省很多人力物力,特别是灯光,不用来回摆。 学员拍摄花絮剧情片在灯光上又上升了一个难度,老师会教授大家布光的逻辑。比如在拍摄现场要先把底子光布置好,场景亮起后,再根据拍摄物体的重点,选择主光、辅光、背景光、轮廓光等。学员拍摄花絮同个场景里的日夜景转换,也是在拍摄时经常会遇到的难题,老师会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日内戏、夜内戏的布光技巧。学员也能在剧情片创作中实际运用这些课程知识点。比如在本期学员为天猫精灵创作的剧情广告中,学员就需要在白天营造一个晚上的环境,但是灯光又不能太暗。该片的难点在于,其中一个场景要将画面的灯光从较亮的光线瞬间降暗,降暗的同时要控制画面不能过暗,否则会导致看不清演员脸部表情。在导师指导下,学员先打出一个较暗的底子光,确保在暗部环境下的时候,人物的面光是存在的,随后再增加光线。学员作品截图看起来很复杂,担心在现场拍摄过程布不出这样的光?别慌,课程中设置了预拍摄,学员们可以提前一天确定好每个镜头的场景布置、机位布置和布光方法。正式拍摄时,学员们就有十足的底气去应对画面和灯光上的调节。04电商片拍摄为了锻炼学员们的商业思维,增加大家的就业竞争力,编导班还包含了电商类短视频拍摄。老师课程讲解在天猫等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视电商短视频的当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短视频拍摄需求,你掌握的产品拍摄技巧越多,可接单的范围就更广。在课上,老师会演示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产品:日化:香水/护肤品/口红服饰:运动服/球鞋/箱包数码:耳机/鼠标/电脑/手机食品:啤酒/饮料/纯净水学员拍摄花絮除了产品静物,电商课中的演示内容还包括了棚内达人拍摄和实景棚场景拍摄。结合老师演示,学员们在实践练习、分组完成广告拍摄的过程中,也能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并能立刻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学员拍摄花絮编导班的学员在经历了28天全流程学习,创作了3个不同类型的作品,担任了各类岗位后,明确了自己喜欢的岗位,看到了日后发展的方向。

  • 《少年的你》剪辑师首次分享,教你如何剪一部优秀的片子丨Newtalk分享会

    -免费报名方式-文章底部获取Hi,我是大白,这期我们邀请《少年的你》剪辑师@张一博 首次分享 【《少年的你》剪辑的节奏、框架、思路、方法】如果你想知道一名优秀的电影剪辑师是如何诞生的?电影《少年的你》后期剪辑又是怎样一个过程?正片那些耐人寻味的细节你看懂多少?电影的精彩叙事还有多少展开方法?不妨报名12月19日本周四的 New Talk 分享会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讲述了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少年的你》自上映以来票房与口碑皆是一路飙升,最终票房定格15.45亿,堪称2019年最后一个爆款,相信不少同学都已经去影院二刷三刷成就达成。近日,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少年的你》位列00后偏好度影片第一位,易烊千玺也成为00后最热衷讨论的热词;同时,澳门国际影展上周冬雨凭借《少年的你》获得新华语映像·最佳女主角,《少年的你》无疑成为这个冬天最值得研究的片子之一。而我们本次分享会的嘉宾,正是《少年的你》的剪辑师,@张一博,为大家分享更多《少年的你》幕后剪辑的故事。工作中的张一博 张一博曾负责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的短片以及还未上映的《中国女排》的剪辑,精湛的实力一直受到业内认可。、 而《少年的你》之中的剪辑更是饱受赞誉。 无论是碎片化剪辑,以更贴近角色的方式营造角色躁动与不安的青春,还是故事中段用非线性剪辑制造悬念反转,增加故事的可读性,都让人看到了这位新生代剪辑师的潜力。 剪辑,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在素材选择、节奏处理上,对观众的观影感受产生直接的影响。 比如影片中间蒙太奇的片段,一个人开始好好生活,另一个人走在社会上,彼此的距离那么远,又那么近,鲜明的片段交互穿插将情绪迅速的调动起来,这可以说是很体现剪辑功力的一个片段。 而在审讯最高潮的片段中,交错式的剪辑也曾带给观众一种“错觉”,将时空两边的两个人仿佛放在同一个时空,一同被审讯。 简单的剧情经过巧妙的剪辑之后,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借着影像与剪辑带来的这种混乱感和紧迫感弥漫影片之后,情绪自然透过银幕传递到观众心中。本次分享会,张一博将为大家分享《少年的你》的一些剪辑经验,包括且不限于《少年的你》剪辑的节奏,框架,思路与方法,无论你是热衷于该片的影迷,还是想学习影视剪辑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和一线剪辑师接触的机会! 12月19日(周四)晚20:00,《少年的你》剪辑师@张一博,跟大家一起分享电影剪辑的奥秘。分享嘉宾

  • 零基础的他们,怎么用27天学会拍摄三大类型片子

    每天醒来,都可以说我们离5G时代又进了一步,伴随这个脚步的是视频内容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想要进军影视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出于对影视市场现状的不了解,很多人选择了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效果却微乎其微。往期编导课花絮新片场一直致力于为影视创作人服务,针对这个现状,开设了《影视编导创作就业班》(后简称“编导课”),旨在通过27天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员完成纪录类短视频、剧情类短视频和电商类短视频的制作,以此建立完整的编导体系,能让他们符合市场的用人需求。至此,该课程已成功开展过两期。上一期课程中,就有这样一组学员,在“零基础”的情况下,花一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编导课上课现场不敢想象一个月前的自己还是个小白“好快啊,结束下午的电商短视频作品点评,就要结课了!”刘同学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来到我们的线下实训之前,刘同学从事的是产品平面拍摄,不过更多的也是自我摸索,没有接触过专业的打光知识,近期公司开始往短视频发展让没有相关经验的她措手不及。思虑很久后,考虑到未来是视频的时代,她选择辞掉了原先的工作,来到新片场的线下实训。该组电商类短视频作品截图她表示三年前就在新片场注册了创作人的账号,决定通过培训提升自己后,她去了解了线下实训的所有课程。她说,对比其他课程,编导课的课程周期长,内容更全面,创作时间也更充足,而且对于她这样零基础的学员还会安排为期两天的免费入门辅导。对此,她认为这十分有必要。她说组里零基础的学员除了她还有四个,比如孔同学之前是学散打的,完全就是影视行业的小白,李同学是应届毕业生,没有相关经验。这样的安排能让他们对软件和设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至于开课后因为跟不上其他人的脚步影响学习进度。为期两天的提前培训困难很多,但团队协作完成作品的感觉很棒被问及这一个月的学习感受时,李同学开玩笑说:“我们白天过中国时间,晚上过美国时间,真正地连轴转,但也是真的充实。”其中,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纪录类短视频的拍摄,他们说因为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感觉特别棒。学员拍摄现场比如说纪录类短视频开拍前一天,原定的主人公却因病不能参与拍摄了,他们说当时真的有种脑袋空白的感觉。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愿意选择“滑板”和“微景观”的备用选题,不仅因为对“摩托车”的拍摄更感兴趣,也是因为此前已经为此做了特别多的准备,就这样放弃不甘心。好在最后刘同学邀请到了广州的朋友到杭州参与拍摄。选题没变并不意味着难度降低,两位骑手风格的迥异让他们没能和其他组学员一样有预拍摄的时间。(课程中,预拍摄是正式拍摄前的提前演练。)不过好在老师全程指导及跟拍,还有上一期学员过来帮忙,让他们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作品的拍摄。该组纪录类短视频作品此外,在剧情类短视频的拍摄中,他们选择了外景拍摄。对此,他们说因为之前没有经验,不知道外景收音有多困难。而且前期踩点准备不够,不清楚当天拍摄的地点在修路,这也增加了现场收音的困难。通过这次实践,他们对外景拍摄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外景拍摄的注意事项,如前期要做好明确的踩点工作。他们说虽然拍摄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团队成员没有互相推诿责任,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他们之后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组剧情类短片作品截图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个月的学习经历他们表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真的很有用。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张伟浩老师通常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学员能够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地学以致用。如果实操出现了问题,老师也会立刻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讲解。胡同学提到,之前对帧速率的概念还是一知半解,现在的他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给别人概括这一知识点了。渣哥分享现场此外,不论是纪录类短视频、剧情类短视频还是电商类短视频,从开始筹备到最后的剪辑,老师的身影都无处不在,每当学员遇到问题时,老师都会指出来并协助解决。这也是线下实训的独特之处,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实践操作,积累拍摄经验。学员上课现场纪录类短视频拍摄提升了他们的拍摄能力,剧情类短视频锻炼了他们的叙事能力,电商类短视频则侧重于视觉效果的营造……他们说作为刚刚准备进军影视行业的人,此前对该行业的了解基本为零,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基础。这一个月的学习,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他们都具备了独立完成创作的编导能力,还让他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上期编导课学员大合照往期编导课学员作品他们面前的影视道路还很长,这条路上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那么迷茫的你准备好书写自己的故事了吗?在这段故事中,你会得到老师悉心的指导,会收获和其他学员们珍贵的友谊,最重要的是你会得到影视编导方向能力的十足提升,机会永远都留给有准备的人……

  • 工科出身,也能拍出爆款小清新短片 | 专访叶灿塘

    2018年12月5日,摄影师叶灿塘第一次把自己拍摄剪辑的旅行视频上传到新片场,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二天片子就被推送到了新片场的首页。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他也收获大批粉丝喜爱和追捧。出于想要为各大创作人提供成功经验和实用干货的目的,我们邀请了创作人叶灿塘,请他为我们分享走上职业摄影师道路的心路历程。 成名看似幸运,其实早已做好准备也许是和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的开放氛围有关,又或是父辈们的拼搏已经给了下一代优渥的环境,所以他们不需要为了生计再走南闯北。自出生起就在广东长大的叶灿塘并没有想过到影视业繁荣的北京发展,也是因此,他身上带有南方男孩特有的细腻和悠然,还有一股“随波逐流”的气质。听叶灿塘讲入行的经历,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一切都是上天的眷顾,他从没有也不需要去额外争取什么,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毫不费力。然而循着他成长过程的蛛丝马迹,又总能发现在每个转折点出现前,他早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幼时喜欢看动漫的他,虽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他对绘画的十分热爱。热爱归热爱,一些现实的外在因素还是没能让他的这种热爱得以直接延续,他大学学的是与绘画在艺术层面关联不大的工科专业——建筑绘图。他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怎么感兴趣,大学加入了社团宣传部后,开始接触摄影,与绘画一样,摄影也是再现艺术,儿时的梦想在摄影中找到了依托的空间,对摄影产生兴趣顺里成章。从此,他开始常常逃课去摄影。 2016年大学毕业后,叶灿塘凭借在社团摄影的经历,获得了一份在淘宝店拍照的工作。也是在这一年,短视频开始成为主流,叶灿塘开始学剪辑,并在微博、Bilibili、Vimeo和新片场等社群中寻找和观摩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在微博上一直关注一个大号发布的清新短视频,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加上那时候短视频在风口浪尖,公司说让我试着拍一拍”“我之前常常在新片场看其他创作者拍的片子,看的多了,想,要不我也试试把自己的片子传上去吧。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推送到了首页,很高兴,毕竟能被这么多人喜欢和认可” 就这样,叶灿塘走上了拍视频的道路。叶灿塘的专属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叶灿塘的旅拍视频时长大多在一分半左右,而从策划到拍摄完成,最后交片,通常需要 一周的时间。“前期要花时间在网站上寻找合适的地点,真正拍摄时需要一天时间,极少情况需要用两天时间,后期剪辑看感觉,有感觉就剪的快,不过花在后期上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天。拍摄的素材量也不确定,少则30分钟,多则60分钟” 摄影是一门光影艺术,对旅拍来说尤其需要关注自然的变化。叶灿塘入行以来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也来自于天气,当时他们一行人打算去往北海道小樽(岩井俊二《情书》的拍摄地)拍摄《Beautiful life》 。“我去北海道的时候上虽然穿了羽绒服,但内里只一件牛仔裤和帆布鞋,扛不住风雪。到了小樽才知道那么冷,山上的雪厚,踩下去,两层袜子加帆布鞋,和光脚没差,妈的简直要冻死了。不过模特也冷,因为她要一遍遍的倒在雪地里。” 虽然拍片的过程很辛苦,但视频完成后,他在朋友圈里转发视频并配文称“记第一次看雪”!也正是这则视频,让更多喜欢日系小清新风格的观众注意到了他。他认为被人喜欢的原因来源于“自然和清爽”的影片风格。这种风格和他本人有点像 “平时没工作就宅在家打游戏,听的音乐很杂,看的电影也杂,各种各样的都看。如果非要说的话,日本导演我比较喜欢是枝裕和,但岩井俊二的音乐很好,他自己谱的曲子我都很喜欢。”而旅拍中使用的拍摄器材也奉行着极简原则:一台松下GH5,一颗12-35的变焦镜头和一个稳定器,有时候可能还加上一个几百块麦克风。 性格中的恣意随性和旅拍所要求的轻松氛围形成了某种映照,在拍摄过程中,他追求现场感觉和氛围与作品的契合。“网络搜索的场景和现场看,总有误差,构图我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拍摄现场,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只能随机应变,现在的作品通常都是在自然环境中拍摄,用的也是自然光” 如果说构图上的创意来自于幼时绘画的积累和早期玩摄影对构图的独到见解。那在剪辑上,这位新人摄影师想法颇多。比如有很多观众注意到他常在16:9的画幅中,插入4:3的画面。对于不同比例画面的穿插他有自己的解读“一是因为4:3是一种复古的画幅比”,为了和这种复古的形式的画幅比对照,调色上他刻意模仿了super8胶片电影机的质感。 “二是GH5相比索尼的同等机型而言,虚化能力弱很多,在现场拍摄时,难免录入很多嘈杂的背景,为了画面好看,有些部分是需要裁掉的” “不过,对于《晴天,海边》而言,变画幅比,则是为了令剪辑更有节奏感,使视频看起来更丰富”《晴天,海边》问及如何调出日系的色彩,他坦言“没有太多技巧,我好像循着自己的喜好,自动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风格,但有时候会对着一些电影截图来调,具体调色的流程:套lut做底,高光暗部调整偏色” 但对于音乐的选择,叶灿塘则相对谨慎“音乐几乎决定了一大半的事情(旅拍的成功与否)”他听音乐很杂,刚开始拍视频时都是直接在音乐APP里找,后来逐渐意识到版权问题,开始在专业的版权网站上寻找特定的音乐。越往后看叶灿塘的作品,越能发现,他开始自觉思考摄影师到底能做到何种地步,在契合作品时他开始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玩法,比如在影片中加入航拍镜头,亲自用手绘板手写歌词加入视频中。《比海更深》同时他也开始在现场收音,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使用的是便宜的麦克风直接录,后期除了要想好怎么和音乐搭配,也要对收音进行处理,通常是处理一部分再从网上寻找一部分结合在一起”《海岛的风》未来,仍需要学习从2017年入行以来,叶灿塘一直都以旁观者的姿态活跃在一系列社群网站上,而今在新片场的“爆红”使他从观看者变成被看者。面对身份的转变,这位出生于1994年的广东男孩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但非科班出身的他自有一份朴素的清醒“对未来没有长远的打算,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仍旧需要学习”。当有越来越多人喜欢他的作品时,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越来越没有之前有活力”,叶灿塘觉得“不同声音的存在在所难免,也很正常。观众的评论我都会看,也会去思考,思考判断后,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这位九零后新锐创作者决定“暂时还是专注在旅拍这种视频形态中,因为觉得在旅拍中加入剧情条件还不太成熟。不过,他随即补充道“在事情没有做好前,我不太擅长说出来,还是看以后吧”。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句话暗合了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那句励志名言“你必须拼劲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相信叶灿塘所说的以后应该不会太远了!点击访问 >> @叶灿塘 的新片场作品集

  • 1.15 剪辑实战2:粗剪

    1.15 剪辑实战2:粗剪在粗剪之前,要新建一个名为“客户要求”的文件夹。顾名思义也就是客户对于我们这个片子提出的一些要求,这种制作需求在项目对接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保证制作片子的时候不偏离方向,不遗漏重要信息。开始粗剪第一,打开pr,建立项目工程命名为“演示粗剪”第二,将所有要用的素材导入pr,随后对素材进行整理,两个文件夹可以命名为“图片素材”与“视频素材”。第三,创建序列,由于客户要求是25帧每秒的片子,而原始素材是29帧每秒,将序列名称改为“输出”。第四,将素材拖入时间轨道,当pr问“此剪辑与序列不匹配”问我们是否要更改序列,点击:保持现有设置。即可。第五,挑选素材,(建议挑选素材的时候佩戴耳机,不要遗漏重要信息),通过入点与出点对原始素材进行筛选。有些素材的选取要精确到每一帧。粗剪完时长大概1分多钟,比成片要求要多,所以就要进行素材的精剪。学委:新片场艾伦

  • 不卖惨不炫技,它凭什么拿下亚太广告节金奖?!| 专访「角色」主创

    2018年初有一部时长将近20分钟的短片上传到新片场,几天之后这部片子被推荐到了场库,并在两个平台上广受好评! 一年后,这部叫做《角色》的短片在国际上斩获多项大奖,一举拿下2019ADFEST亚太广告节最佳新锐导演金奖,这是18年来第一位中国导演获此殊荣,还入围了2019国际棕榈泉最佳纪录短片单元。 片中角色均为真人出镜,讲述了一对平凡母子互相扶持、相濡以沫的故事。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和一位生活在最底层的母亲。一对母子,相依为命三十载。三十载,她在黑暗中渐行渐远,他不想做黑暗中沉沦的人。 三十载,他与她相依为命,从此谁也无法脱离彼此。质朴诗意的影调,母子并肩面对逆境的隐忍、坚韧与乐观,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角色》视频导演:谢鹏 摄影指导:陆希璊 美术:美术天天 摄影指导陆希璊是这样阐述这部片子的“我与好友谢鹏的相识缘于2016年腾讯99公益的一次拍摄,当时由设想的航拍一镜,最后发展成了表现主义浓烈的一部影片。当一年一度的腾讯99公益再次拉开序幕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年轻人和他的母亲。思考许久之后,我们打算在影像创作上不给观众过多主观的介入感,并尝试使用一颗老镜头完成影片的拍摄。我想让影片的视角质朴、生活的同时,平静地走向主人公的内心,带着观众去看到主人公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何许模样。小龙是快乐的,龙妈是快乐的,这个世界也许,本就是这个样子。最后,感激所有无偿付出于本片的兄弟姐妹们以及威盛对于器材的无私支持。” 因此,我们请来了《角色》的导演谢鹏和摄影指导陆希璊,和我们分享拍摄时的心路历程!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谢鹏,自幼学习钢琴,在浙江传媒学院念影视制作系念录音专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顺理成章做起了录音工作,四五年后,他觉得机械性的录音工作满足不了精神需求。转投台湾导演邓勇星门下拍片并剪辑。半年后身体吃不消的谢鹏打算停下工作休息一段时间。不久有代理商找到他做“Free Producer”(自由制片人)。 浸淫行业多年,在成为导演前,他几乎做过剧组的所有工作“剪辑学了十二三年,做过副导,私下一直在看书学习”。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谢鹏来讲就是最后得到投资人的导演邀约是水到渠成的事。入行三四年来,主要以拍摄广告片(《腾讯X计划》)和微电影(《玫凯琳系列》)为主,他又总能在作品中融入人文关怀。这次的《角色》也是和多年好友兼摄影师陆希璊合作。 而陆希璊除了接拍如林肯、二代海马和索尼等商业广告外,在作品履历表中也不乏公益短片项目,如在《水井坊》中的摄影风格则完全回归了中式审美。 此次两位好友合作的《角色》原本是聚焦于特殊儿童画作的一分钟广告片,“拍摄前投资方出于社会舆论压力和公司形象的考量退出了,但一直接洽的创意人则以个人身份为项目提供着帮助” 。于是谢鹏当下立断,由画推人,把关注点移到了特殊孩童家庭。“副导演在开拍前约谈了十几对这样的家庭,到我开始介入时变为几对,最终我们选择了龙妈和小龙”。 被问及为何选择龙妈和小龙时,谢鹏难得严肃“这批特殊儿童中有自闭症和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儿童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拍摄他们只能用纪录片,对我而言,用艺术创作的手法去拍摄他们是犯罪,是不道德的。唐氏综合征则有重有轻,而小龙靠内心的力量把自己治愈的相对较好,是唐氏儿童中相对较典型的一位。同时龙妈和小龙对摄影机是开放信任的“最重要的是“生活清淡如水,两位(素人)演员三十年来也是这样,他们从未想过借由何物红,也没有想过名利。他们只是做自己,在影像和镜头前还原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我好感谢他们” 在采访伊始,导演谢鹏评价短片《角色》的原型及演员龙妈和小龙的话似乎也可以用于做这部短片的初衷“我想借由这部短片还原一个相对于正常人来讲不那么正常族群的生活,让他们在其中找到生活的共鸣,也希望社会中的(正常人)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 和谢鹏合作多年的摄影指导陆希璊认为“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在发生改变。可让整个社会往好的方面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去努力,我们恰好做的是文化产业,自觉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任务,去做这样的事。可以让大家感知到一些美好,让大家觉得我可以去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做(《角色》)的初衷” 短片拍摄用时4天,后期超过3个月,制片成本20万,全片只用1个老镜头,所有制作主创人员分文未取。在赞美声中,难免有疑惑的声音出现,如“《角色》到底是一部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无怪观者疑惑,影片中的主角龙妈和小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影片的拍摄却“按照严格的脚本场景去片段记录故事,所有的景片都是搭建的”。谢鹏坦承“虽然短片中的原型演绎了角色(影片中的角色),但用原型和角色是两件事,角色在这里承担了故事的走向和导演对故事发展的方向。引起疑惑的点在于,原型存在即为纪录片吗?原型和剧情不可以共存吗?” 摄影指导陆希璊也谈到:“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元素在影片中算是一半一半”,二人更倾向于认为《角色》是一部剧情短片。但在引起讨论前,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远没有先拍出来重要。 然而《角色》在他们创新般的打破原有戏剧结构的尝试下,模糊了观者对传统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界限分明的定义时,确实具有了某种先锋的倾向。 《角色》的体量不大,但在音乐、形式上却尽力展现一个“非正常”家庭三十年的生存状态。 先是用文字代替旁白转场,一是出于叙事的需要。之前确实“想过用对白去表达这个家庭三十载的相依为命,但发现这样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就乱了。”二是预算不足“不能完全展示一个家庭三十年的历史,那么通过文字可以让故事往前推进,也可以作为戏剧的前情提示存在”。 同样的由于预算不足,现在《角色》呈现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谢鹏透露“小龙的爷爷知道小龙生病后,召集家族成员,要求他们将小龙当做正常人看待。但由于这个病需要有人时时照顾,龙妈辞去了工作。生活的重担在龙爷爷和龙爸相继去世之后,落到龙妈身上。”诚如影像展现,龙妈在苦苦坚持后说“我都要得抑郁症了,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小龙站了出来说“妈妈,我来照顾你”。 十几年后,照顾者成了被照顾者,二者之间角色的对调在文字和简单的台词中完成转换,轻描淡写处动人十分。 “片中所有转场的文字,包括海报的字型,由有门创意paul通过手写的毛笔字制作完成,是独一无二的”提起制作的细节处,谢鹏总是对朋友的资助心怀感恩。 再者是用画幅的变化,拓展影像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角色》中有一场海滩戏,那天突然有一对家人出现,龙妈很自然的看着他们,和小孩子玩了起来。“那是神来之笔,陆老师拍了下来,画幅也从之前的16:9 变为4:3” 事后,谢鹏提起时仍有敬畏“我没法向你表述龙妈的表情,她没有悲伤也没有羡慕,好像来自梦另一端的人与她相遇,她接受并参与了另一个家庭的圆满”。 就像“影片中出现的三条小金鱼,那是我和美术指导天天(张之天)决定好的,一定是三条,其中有一条是龙爸。我想表达的是这三十年来,龙妈和小龙就是这样相濡以沫的关系,就像鱼和水,虽然有杂质,但他们的生活里留下的是纯净” 相交多年的陆希璊说“谢鹏是一个很细腻,要求很高的人”,除了影像上设计的意像外,最后是在音乐的选择上,也经历了颇多曲折。“先是配上巴赫,后来是肖邦的夜曲”但似乎总差那么点意思,直到有一天谢鹏无意间听到了“Earth”,顺着曲子查到了斯蒂芬米库斯,一位德国作曲家。 米库斯的音乐以“可以摧毁任何心灵防线的能量著称”这与谢鹏对影片的感觉不谋而合 “这首曲子很平淡,但平淡中自有细腻情愫,坚韧不舍弃”。陆希璊说“这是一个很单纯的故事,本来就不应该配上花里胡哨的音乐,有些东西是需要有敬畏之心去完成的” 影像的东方美学 陆希璊自认在影像风格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拍摄商业影片时,影像风格上我偏向于好莱坞,但在拍摄(《角色》)时,我很在意东方审美”。出于对预算、时间和观众呈现的考量,“整部影片用一颗镜头去表达,不想在影像上给观众太多疏离感,也不想让观众(观看)时感受到主角被过多打扰的痕迹”这样做是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故事真实流畅的发生着”让他们在影像结束之后,仍旧可以感受到“生活在继续”。 正是以上这些用心和付出,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这部影片。一位业内的前辈看过《角色》后问谢鹏要不要参选亚太广告节的新锐导演单元。 谢鹏参报了,但也没太当回事“(亚太广告节)这么大的盛事,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国家差不多三千多部优秀的作品参报,后来得知入选到了4—5位时,还是很开心能被认可的。” 颁奖那晚,谢鹏和陆希璊在台湾基隆,睡得很早,因为第二天凌晨四点有拍摄任务。“后来(制片人先知道的)发现在颁奖前两个小时收到了主办方发来的邮件,才知道《角色》获得了新锐导演金奖。” 还是托在亚太广告节现场的朋友帮忙领的奖。“亚太是很公平公正的,如果(组委会觉得)作品不合适,他们宁愿空着奖项不颁,今年的银奖就是空缺的”。 随后《角色》又入围国际棕榈泉短片节,A类主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对此,谢鹏心态很平“收到了来自棕榈泉的入围短片单元后就无下文。但相比亚太的公正,我相信棕榈泉是一个更加全面的平台” 而能够有机缘参报戛纳广告节短片单元,得益于亚太广告节的推荐“戛纳广告节是全球最多制片人花高价去看的一场影展,(制片人)期待和更多新锐导演合作。所以只要作品在国外网站有上映,有剧情海报,时长在60分钟之内都可以参报。”对于将在六月公布的奖项结果, 谢鹏似乎已经不再在意,对他而言,他对这部作品的使命已经完成。而拍摄这部作品的过程留给他的启发,却已经帮他找到了下一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媒体舆论! 遗憾是为出发做准备 谈及拍片中的遗憾,谢鹏说“故事太短了,其它有实很多值得挖掘的点。”为此,他坦言在跟投资人商谈,看是否可以有拍长片的可能。对摄影指导陆希璊来讲故事超出预期来源于谢鹏的“后期剪辑”。相对于展望未来,他更关注当下“和谢鹏一起把手头现有的事做好,投入生活,感悟生活“。短片《角色》的故事结束了,但在影像之外,生活还在继续,体悟永远常新。点击访问主创团队新片场作品集:导演@谢鹏 ; 摄影指导@陆希璊 ; 美术@美术天天

  • 不卖惨不炫技,它凭什么拿下亚太广告节金奖?!| 专访「角色」主创

    2018年初有一部时长将近20分钟的短片上传到新片场,几天之后这部片子被推荐到了场库,并在两个平台上广受好评!一年后,这部叫做《角色》的短片在国际上斩获多项大奖,一举拿下2019ADFEST亚太广告节最佳新锐导演金奖,这是18年来第一位中国导演获此殊荣,还入围了2019国际棕榈泉最佳纪录短片单元。片中角色均为真人出镜,讲述了一对平凡母子互相扶持、相濡以沫的故事。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和一位生活在最底层的母亲。一对母子,相依为命三十载。三十载,她在黑暗中渐行渐远,他不想做黑暗中沉沦的人。 三十载,他与她相依为命,从此谁也无法脱离彼此。质朴诗意的影调,母子并肩面对逆境的隐忍、坚韧与乐观,深深打动观众的心。《角色》视频导演:谢鹏 摄影指导:陆希璊 美术:美术天天摄影指导陆希璊是这样阐述这部片子的“我与好友谢鹏的相识缘于2016年腾讯99公益的一次拍摄,当时由设想的航拍一镜,最后发展成了表现主义浓烈的一部影片。当一年一度的腾讯99公益再次拉开序幕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年轻人和他的母亲。思考许久之后,我们打算在影像创作上不给观众过多主观的介入感,并尝试使用一颗老镜头完成影片的拍摄。我想让影片的视角质朴、生活的同时,平静地走向主人公的内心,带着观众去看到主人公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何许模样。小龙是快乐的,龙妈是快乐的,这个世界也许,本就是这个样子。最后,感激所有无偿付出于本片的兄弟姐妹们以及威盛对于器材的无私支持。”因此,我们请来了《角色》的导演谢鹏和摄影指导陆希璊,和我们分享拍摄时的心路历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谢鹏,自幼学习钢琴,在浙江传媒学院念影视制作系念录音专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顺理成章做起了录音工作,四五年后,他觉得机械性的录音工作满足不了精神需求。转投台湾导演邓勇星门下拍片并剪辑。半年后身体吃不消的谢鹏打算停下工作休息一段时间。不久有代理商找到他做“Free Producer”(自由制片人)。浸淫行业多年,在成为导演前,他几乎做过剧组的所有工作“剪辑学了十二三年,做过副导,私下一直在看书学习”。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谢鹏来讲就是最后得到投资人的导演邀约是水到渠成的事。入行三四年来,主要以拍摄广告片(《腾讯X计划》)和微电影(《玫凯琳系列》)为主,他又总能在作品中融入人文关怀。这次的《角色》也是和多年好友兼摄影师陆希璊合作。而陆希璊除了接拍如林肯、二代海马和索尼等商业广告外,在作品履历表中也不乏公益短片项目,如在《水井坊》中的摄影风格则完全回归了中式审美。此次两位好友合作的《角色》原本是聚焦于特殊儿童画作的一分钟广告片,“拍摄前投资方出于社会舆论压力和公司形象的考量退出了,但一直接洽的创意人则以个人身份为项目提供着帮助” 。于是谢鹏当下立断,由画推人,把关注点移到了特殊孩童家庭。“副导演在开拍前约谈了十几对这样的家庭,到我开始介入时变为几对,最终我们选择了龙妈和小龙”。被问及为何选择龙妈和小龙时,谢鹏难得严肃“这批特殊儿童中有自闭症和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儿童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拍摄他们只能用纪录片,对我而言,用艺术创作的手法去拍摄他们是犯罪,是不道德的。唐氏综合征则有重有轻,而小龙靠内心的力量把自己治愈的相对较好,是唐氏儿童中相对较典型的一位。同时龙妈和小龙对摄影机是开放信任的“最重要的是“生活清淡如水,两位(素人)演员三十年来也是这样,他们从未想过借由何物红,也没有想过名利。他们只是做自己,在影像和镜头前还原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我好感谢他们”在采访伊始,导演谢鹏评价短片《角色》的原型及演员龙妈和小龙的话似乎也可以用于做这部短片的初衷“我想借由这部短片还原一个相对于正常人来讲不那么正常族群的生活,让他们在其中找到生活的共鸣,也希望社会中的(正常人)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和谢鹏合作多年的摄影指导陆希璊认为“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在发生改变。可让整个社会往好的方面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去努力,我们恰好做的是文化产业,自觉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任务,去做这样的事。可以让大家感知到一些美好,让大家觉得我可以去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做(《角色》)的初衷”短片拍摄用时4天,后期超过3个月,制片成本20万,全片只用1个老镜头,所有制作主创人员分文未取。在赞美声中,难免有疑惑的声音出现,如“《角色》到底是一部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无怪观者疑惑,影片中的主角龙妈和小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影片的拍摄却“按照严格的脚本场景去片段记录故事,所有的景片都是搭建的”。谢鹏坦承“虽然短片中的原型演绎了角色(影片中的角色),但用原型和角色是两件事,角色在这里承担了故事的走向和导演对故事发展的方向。引起疑惑的点在于,原型存在即为纪录片吗?原型和剧情不可以共存吗?”摄影指导陆希璊也谈到:“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元素在影片中算是一半一半”,二人更倾向于认为《角色》是一部剧情短片。但在引起讨论前,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远没有先拍出来重要。然而《角色》在他们创新般的打破原有戏剧结构的尝试下,模糊了观者对传统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界限分明的定义时,确实具有了某种先锋的倾向。《角色》的体量不大,但在音乐、形式上却尽力展现一个“非正常”家庭三十年的生存状态。先是用文字代替旁白转场,一是出于叙事的需要。之前确实“想过用对白去表达这个家庭三十载的相依为命,但发现这样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就乱了。”二是预算不足“不能完全展示一个家庭三十年的历史,那么通过文字可以让故事往前推进,也可以作为戏剧的前情提示存在”。同样的由于预算不足,现在《角色》呈现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谢鹏透露“小龙的爷爷知道小龙生病后,召集家族成员,要求他们将小龙当做正常人看待。但由于这个病需要有人时时照顾,龙妈辞去了工作。生活的重担在龙爷爷和龙爸相继去世之后,落到龙妈身上。”诚如影像展现,龙妈在苦苦坚持后说“我都要得抑郁症了,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小龙站了出来说“妈妈,我来照顾你”。十几年后,照顾者成了被照顾者,二者之间角色的对调在文字和简单的台词中完成转换,轻描淡写处动人十分。“片中所有转场的文字,包括海报的字型,由有门创意paul通过手写的毛笔字制作完成,是独一无二的”提起制作的细节处,谢鹏总是对朋友的资助心怀感恩。再者是用画幅的变化,拓展影像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角色》中有一场海滩戏,那天突然有一对家人出现,龙妈很自然的看着他们,和小孩子玩了起来。“那是神来之笔,陆老师拍了下来,画幅也从之前的16:9 变为4:3”事后,谢鹏提起时仍有敬畏“我没法向你表述龙妈的表情,她没有悲伤也没有羡慕,好像来自梦另一端的人与她相遇,她接受并参与了另一个家庭的圆满”。就像“影片中出现的三条小金鱼,那是我和美术指导天天(张之天)决定好的,一定是三条,其中有一条是龙爸。我想表达的是这三十年来,龙妈和小龙就是这样相濡以沫的关系,就像鱼和水,虽然有杂质,但他们的生活里留下的是纯净”相交多年的陆希璊说“谢鹏是一个很细腻,要求很高的人”,除了影像上设计的意像外,最后是在音乐的选择上,也经历了颇多曲折。“先是配上巴赫,后来是肖邦的夜曲”但似乎总差那么点意思,直到有一天谢鹏无意间听到了“Earth”,顺着曲子查到了斯蒂芬米库斯,一位德国作曲家。米库斯的音乐以“可以摧毁任何心灵防线的能量著称”这与谢鹏对影片的感觉不谋而合 “这首曲子很平淡,但平淡中自有细腻情愫,坚韧不舍弃”。陆希璊说“这是一个很单纯的故事,本来就不应该配上花里胡哨的音乐,有些东西是需要有敬畏之心去完成的”影像的东方美学陆希璊自认在影像风格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拍摄商业影片时,影像风格上我偏向于好莱坞,但在拍摄(《角色》)时,我很在意东方审美”。出于对预算、时间和观众呈现的考量,“整部影片用一颗镜头去表达,不想在影像上给观众太多疏离感,也不想让观众(观看)时感受到主角被过多打扰的痕迹”这样做是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故事真实流畅的发生着”让他们在影像结束之后,仍旧可以感受到“生活在继续”。正是以上这些用心和付出,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这部影片。一位业内的前辈看过《角色》后问谢鹏要不要参选亚太广告节的新锐导演单元。谢鹏参报了,但也没太当回事“(亚太广告节)这么大的盛事,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国家差不多三千多部优秀的作品参报,后来得知入选到了4—5位时,还是很开心能被认可的。”颁奖那晚,谢鹏和陆希璊在台湾基隆,睡得很早,因为第二天凌晨四点有拍摄任务。“后来(制片人先知道的)发现在颁奖前两个小时收到了主办方发来的邮件,才知道《角色》获得了新锐导演金奖。”还是托在亚太广告节现场的朋友帮忙领的奖。“亚太是很公平公正的,如果(组委会觉得)作品不合适,他们宁愿空着奖项不颁,今年的银奖就是空缺的”。随后《角色》又入围国际棕榈泉短片节,A类主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对此,谢鹏心态很平“收到了来自棕榈泉的入围短片单元后就无下文。但相比亚太的公正,我相信棕榈泉是一个更加全面的平台”而能够有机缘参报戛纳广告节短片单元,得益于亚太广告节的推荐“戛纳广告节是全球最多制片人花高价去看的一场影展,(制片人)期待和更多新锐导演合作。所以只要作品在国外网站有上映,有剧情海报,时长在60分钟之内都可以参报。”对于将在六月公布的奖项结果, 谢鹏似乎已经不再在意,对他而言,他对这部作品的使命已经完成。而拍摄这部作品的过程留给他的启发,却已经帮他找到了下一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媒体舆论!遗憾是为出发做准备谈及拍片中的遗憾,谢鹏说“故事太短了,其它有实很多值得挖掘的点。”为此,他坦言在跟投资人商谈,看是否可以有拍长片的可能。对摄影指导陆希璊来讲故事超出预期来源于谢鹏的“后期剪辑”。相对于展望未来,他更关注当下“和谢鹏一起把手头现有的事做好,投入生活,感悟生活“。短片《角色》的故事结束了,但在影像之外,生活还在继续,体悟永远常新。点击访问主创团队新片场作品集:导演@谢鹏 ; 摄影指导@陆希璊 ; 美术@美术天天

  • 专访爆火“佩奇”导演张大鹏,拍这部片是为了孩子

    “说实话,我的片子原来也经常刷屏,但都是在业内,这种状况还真没有预料到。我知道这片子是什么水准,预料到有挺好的反响,但没想到会是这样。”——《啥是佩奇》导演张大鹏先来看看这部影片《啥是佩奇》八分钟导演剪辑版临近年关,农村老人李玉宝老汉三岁的孙子就要回村过年,孩子说想要一个“佩奇”。可啥是佩奇呢?这可愁坏了李老汉,他四处打听,最后亲手给孙子做了一个佩奇。从昨晚开始,《啥是佩奇》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中国农村➕动画佩奇的组合显得异常魔性,这部短片以翻江倒海之式蔓延开来。王思聪、任素汐、刘芸等也在微博转发。光明网官微推送消息。淘宝这边也迅速上线同款硬核佩奇。张大鹏导演2017年底入驻新片场社区他的创作特色是产量高、作品内容数据好、每每话题性也很强。不过,连主流媒体都纷纷报道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张大鹏 他自己提供的照片不怪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新片场社区创作人。代表作:《啥是佩奇》《华为Mate20 AI卡路里识别》《华为MATE20广角重庆话版》《都市贝壳人》《老张的团圆年》等。张导身边聚集了一群热爱影视的伙伴,比如《啥是佩奇》的摄影师朴松日,剪辑师董北,美术指导黄博,美术孙一涵,录音师诗雪、造型老师孙莹都是他经常合作的伙伴。有时候大家也会从幕后走到台前过一把戏瘾!自己当导演邀请朋友们帮忙出演,顺便客串个角色,很短的时间内这部《小野的复活》就诞生了!张大鹏客串自己作品《小野的复活》拿手机那个就是厂长昨晚给大鹏发了消息说咱们来聊聊这部片子吧下面就看看这部爆火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我拍这部片子是为了孩子擅长用叙事及喜剧风格传达情感的张大鹏已经是新片场社区的老炮了。2015年10月31日晚上7点25分,张大鹏在新片场社区第一次上传了自己的作品《链家网99购房节tvc》,《啥是佩奇》是他上传的第67个作品。张大鹏说,其实拍动画片并不在他的职业规划内,接下《小猪佩奇过大年》是为了孩子。“我和制片人的小孩都是佩奇的铁粉,平时都爱跟孩子一起看,对《小猪佩奇》的好感度很高,特别开心就接下来了。”而把电影的宣传片拍成微电影是他与发行团队聊出来的结果。“我想都是自己的片,就干呗!义不容辞。我平时的作品微电影很多,比较擅长,所以就搞了这个。”剧照拍摄时气温零下20多度幕后工作照空间大就可以出好片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小猪佩奇过大年》,面对春节档上映的《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十多部影片的夹击,却以清奇画风突围成功,造成现象级营销,这是张大鹏始料未及的。“说实话,我的片子原来也经常刷屏,但都是在业内,这种状况还真没有预料到。我知道这片子是什么水准,预料到有挺好的反响,但没想到会是这样。”“我想大家喜欢这个片子,一个是它超出了大家对佩奇的想象。创意最核心的点是爷爷自己焊了一个佩奇。二是片子说的是家庭、父爱、团圆,这个主题是中国人都共通的吧,这个点是最重要的。”“这次营销主要是阿里的团队,我只是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已,和他们的支持更有关系,他们基本不管,放手让我随便来,空间大就可以出好片。而多年指导广告的经验对后来拍电影起了很大的作用。“多年的广告经验对我特别管用,因为我拍的不是传统的TVC广告,就是故事片类型广告,所以不矛盾。我在广告中可以试验各种风格,现实的、戏剧的、喜剧的、悲剧的,整个人成长会很快。长片中拿不准的东西我也可以放到广告中试验。”扫码观看张大鹏作品集一个彩蛋《啥是佩奇》剪辑师董北✖️新片场学院剪辑音频课来袭下一个爆款就是你!董北:新片场社区创作人,10年剪辑从业经验的资深剪辑师,剪辑过综艺、专题片、企宣、电视剧、TVC、院线电影等各种类型的项目。↓扫码限时领取第一节↓▼【购买须知】*《给剪辑工作者的4堂进阶课》为 “音频+文字稿”内容,共4节,每节10—20分钟*本产品为付费课程4讲 ,购买成功后,即可永久性收听产品所有课程*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购买后,添加客服微信 ID:xinpianchang3 提供购买截图,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拉群- End -

  • 只拍了3天的片子,他用40天排练

    曾以《揍他一顿》入围2017New Era青年电影季的导演杨科,近来又推出了他的新作《男孩们》,这也是他“校园三部曲”的最终章。就此,新片场对导演本人进行了采访,聊了聊剧情片的创作方法,也聊了聊小鲜肉、暴力和神明。导演的前两部作品《这不算什么》(入围2017 First青年电影节)和《揍他一顿》均收录在新片场官网杨科的个人主页,您可以点击文章底部下方链接观赏。《男孩们》正式预告片创作谈Vol.2你第一部片子《出血》是2007年拍的,那时候是刚毕业吗? 不,已经参加工作了, 当时是做电影特效工作, 也在电影学院进修。 前排中间,导演杨科处女座《出血》入围第四届中国独立影像展大学学的什么专业? 我是97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学美术(大专),然后毕业后在电影学院继续进修.。高中也都是美术生。 《男孩们》海报有没有某一个特别的时刻让你决定要去学习电影的? 有!小时候我的小学同学的爸爸是搞电影的,他总能借来好多录像带,小时候看了《东方不败》《亡命天涯》,就觉得特别震撼,就特别想做电影。特别沉醉于影像里。包括小时候舅舅家老借录像带回家,老看。 那后来为什么不选择读电影专业呢而选择美术? 因为高考的时候报名了四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戏;中国戏曲学院;首师大,只有首师大考上了。再加上高中也是美术生,就顺其自然了。其实很感谢自己的美术生背景。 你觉得美术的背景对你电影创作有哪些帮助? 有啊,就是相对没有学过美术的人,我不会特别在意在电影中掺杂有经过美化的形式感。我会尽量朴实,因为有的电影(比如公民凯恩)会特意强调了美术上的形式感。我反而会有一种类似的创作自由在里面。那感觉就好像是:这个东西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东西不值一提,千万别为了追求形式而迷惑。其他的就是学美术史的时候很多西方艺术史,增加了我在这方面的造诣。就好像我是做电脑特效的,而作为导演我有意去回避电脑特效的。尽量拍的朴素,学美术,做电影特效,这个是联系的,但他们恰恰提醒了我要回归电影的本质:故事和演员。所以我从业从学多年让我有了放下这些的勇气。也许是我追求的太过了,没有音乐,一场一镜,单机拍摄,自己可能还没有那么强的功力去做这种特别纯碎的东西。 07年到17年这十年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间隔了十年才有新作品? 因为工作啊。移民。07年的电影实际上是06年拍的,然后就是上班啊,然后办移民。可能是北京人的原因吧,我骨子里又有一种北京人的无所谓,差不多就OK。 我的电影实际上是从2015年才筹划的。自己在异国他乡有了在北京不曾有过的辛酸苦辣,积累了一肚子的话想说。 我一连拍了好几部短片,也是觉得短片安全,因为大家对于短片相对陌生,也是宽容的,特别是对于这种独立制片,大家比较给面子。 《男孩们》剧照 那些辛酸苦辣可以展开讲讲吗? 因为我2015年的时候过的特别郁闷。我男朋友很不忍心,觉得因为我爱电影,却没法去做,然后他就给我一笔钱让我拍片。拍完了没想到还有了不错的回响,然后又拍了新作。感觉有一个什么力量在指引我,好像那个力量在成就我。《男孩们》剧照你觉得那个力量是什么? 我觉得可能是神吧。有个东西在跟我沟通,或者一个什么能量。我觉得,我的创作是得到了某种能量的协助,好像时时刻刻在指引我,帮助我。至于这是什么能量,我觉得我并不太清楚。只是觉得创作这个东西不能“光靠自己”。 你本人是基督信仰吗? 我不算是基督徒,因为我觉得基督和基督教是两码事。但是我制片团队很多基督徒,我觉得基督教给我了很多影响,我自己的作品也是试图传递我心目中的基督精神。我可以说几件在拍片时期发生的非常神奇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希望听到一种坚持不懈的励志故事,但是于我来说,似乎更多是巧合和命运使然。 给我们讲讲那件神奇的事吧 当时去台湾参加金马奖的一个创投晚宴,我记得当时我是在凌晨睡觉的时候,当时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头朝窗户那边睡觉,然后我感觉到有一个什么东西好像就躺在我床上,趴在我耳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还印象特别深,我当时脑海里的画面是一个掰开的面包,然后好像有人在揉搓那些面包,掉了好多面包渣,那个人的故事就是伴随着这些面包渣下落的时候给我说的。 然后我就觉得还不错,说等我睡醒了一定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然后就感觉那个东西在推我,那个东西似乎很了解我,也鼓励我,让我立刻写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我醒来时候是凌晨4:20分。 然后我就坐在电脑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然后写完之后是早上5:40分。 然后酒店开早点是6点多,我就迷迷糊糊地去吃早点了,然后回来后,看自己在电脑前打的这个故事,心想,好像还不错,然后晚上我台湾的制片人就来了,我就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他说很有意思,不如就拍出来吧,然后我们就筹拍了,这部片子就是《揍他一顿》。《揍他一顿》是一个讲述‘知罪’的故事,而我制片人第一次带我去教会,牧师讲的就是‘知罪’这个主题。当时我好惊讶,后来随着每次去教会,我都会对我《揍他一顿》的这个故事的内涵有更深一层的感受。我觉得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可能是3,但到不断地去教会,我才理解到10。 李安曾经说过,他平时都很蔫,但是一碰电影就活了,他觉得有一个通道在将他和什么东西链接。这基本上也是我当时的感觉。我相信李安有跟什么东西沟通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时刻很神奇。 我的电影海报,我从来不会打‘杨科电影’这样的标题。我都是把我的名字隐藏在海报下面工作人员里面不显眼的地方。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作者其实不真正是我。 后来为什么去到台湾拍片? 我觉得就是神的安排吧。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在那里认识我的制片人,然后一连串的人和事就好像在那里等我了。我从认识我的制片人到开始工作不到15天,然后一直到现在。 你平时应该是住在加拿大,那是去台湾旅行的时候认识了制片人? 是去金马奖的一个活动,经人介绍。我只在2015年去过一次台湾短暂的旅行,其他并无跟台湾有交集。我现在想,我2007年的《出血》是以一首我听不懂的台语歌做结尾,似乎也预示了下面的什么。 你的几部片子都和青少年男生之间的暴力有关,为什么对这个主题情有独钟? 有两点考虑:第一是源自之间的学生时代的记忆,我觉得上学阶段的孩子们几乎是在蛮荒中长大的,因为这个时候各种性格还有待于规范,所以,很多暴力事件发生,包括米脂高中那个杀手在学生时代遭受的欺负,这些极端人际关系往在我们逐渐进入社会就消失了,但是,这种极端关系我相信是很多人的共同回忆。 第二就是观众的考虑,我的前两个短片出来以后,全小鲜肉阵容的《揍他一顿》的YouTube预告片的播放量是我上传所有YouTube视频的总和的好几倍,可见小鲜肉阵容的确是非常管用的,我其实是希望用《小时代》的颜值来拍一部达内兄弟制片思路的电影。我这些演员们目前都是在校生,还为出名,但是大家都很努力支持我。我期待能“讨好”观众进入我们的电影,然后为他们讲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这不算什么》入围2017First青年电影节最后还就是台湾的学校比较支持我们,场地费几乎减免了,这样我们可以进行实景走戏,但是如果安排在一个餐厅或者其他什么场景,可能就没怎么优惠了。 拍片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诀窍和大家分享?我自认为自己是比较笨的人,临场发挥以及即兴创作都是我认为不擅长的,于是就把前期准备作为重头戏,全片我们正式拍摄大概3天,但是我们前期排练就花了一个半月。演员们都非表演专业,白天还要上学,因此,每天下学到晚上就是我们排演的时间,我们每次会拍一到三场戏,每次4个小时左右。我始终相信优秀而说服力的表演应该是演员们由内而发的自发性表演,因此,大量的排练让这种自发性成为可能: 演员在排演一周时间左右就已经不用剧本了,台词剧情已经胸有成竹,接下来就是针对每场戏的精雕细刻。由于我们的风格是单机手持拍摄,因此,对于场面调度和节奏控制摄影师也必须熟知,因此排演期间让摄影师和录音师跟着排演几次也是必须的,录音师的出现主要是熟知演员如何运动,确保各种线和麦克风不穿帮。在排演到三周的时候,我们会到实景去“预拍”一次,我们会尽量按照实拍的规格来预拍。然后回来我会将预拍内容剪辑一次,然后跟各部门开会,对表演节奏以及故事进行讨论和修改,然后再接着排演,预拍这一步给后面的排演和最后的实拍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益处和信心保证。在这个时候,作品的最后效果基本已经定型。排演的过程是无比享受的,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拧成一股线成了一个人:创作者。演员由于已经对剧本台词倒背如流,因此会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候会让导演茅塞顿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到最终的实拍,各个创作部门已经做到心中有数,然而这才是我希望大家尽情创作的时刻!而且我坚持是按照剧本的先后顺序顺拍,因为我相信这让演员的心理上会容易表达剧本的精髓。特别是表演,在排演和预拍阶段,我们有太多条精彩的表演,然而你如果要求演员去复制这些精彩就会容易失败,因为好的表演无法模仿,一旦你想模仿之前的表演,就会有“瞄准”的感觉,这种会让人感觉死板,也让演员失去了创造力。你和台湾的团队合作得怎么样?我的台湾制片团队非常团结,也给我了很多帮助。目前我们在筹备的新片都是大家一起来研发,大家会给我很多意见和影响,我很喜欢这有着共同梦想和追求的团队们一起创作的过程。-end-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他的完整作品集新片场主办的New Era青年电影季开始新一轮的征片啦!扫描下方二维码点燃你创作的小宇宙用作品打动世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