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3 篇
  • 用东方文化拍“黑镜”,他为中国科幻电影打了个样儿 | NEW ERA青年电影季

    2019年初《流浪地球》爆火之后,“中国科幻元年”的说法被电影媒体无数次提起。可对于很多人而言,国内电影节中的科幻片想崭露头角依然寥寥无几。而在本届 NEW ERA 青年电影季中,就有一部科幻短片突出重围。在主竞赛单元连获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最佳演员三项提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颇具未来感又与现代社会紧密相关的故事——《大厨》点击视频,观看《大厨》预告《大厨》的故事发生在在不远的未来。各行各业的人力都在被看起来完全和人类一样的机器人所取代。为了生存,人们纷纷上街抗议游行,甚至暴力毁坏机器人。洛杉矶的华人厨子老蒲一心想培养徒弟,却被店长要求将自己的中餐厨艺传授给一个名为威廉的机器人。原本对机器人也颇有不满老蒲,在和威廉长久相处之后,却渐渐改变了看法.......老蒲和机器人威廉故事设定听起来和近年来大热的英剧《黑镜》很相似。都是通过对未来科技的幻想,去探讨深不可测的人性,以提醒我们享受高科技时代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警惕背后存在的各样隐患。不同的是,包裹在科幻外衣下的《大厨》,有着比《黑镜》更细腻的情感,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照。01故事的构思,源于导演源根回老家过年的经历。源根出生于甘肃,幼年跟随父母来到广东深圳,大学时到美国学习电影创作,曾就读于美国电影学院AFI导演硕士专业。2019年春节,在大洋彼岸生活十年的源根终于回到甘肃老家过年。图 | 导演源根在片场刚进家门,奶奶就迫不及待想要给他做点吃的,还滔滔不绝的罗列起她拿手的菜:“活络面、麻食、洋芋疙瘩、菠菜面...”。在飞机上吃过饭的他完全没有食欲,但为了不让奶奶失望,还是随便挑了个菠菜面,硬着头皮将一碗面塞进了肚子里。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奶奶换着花样的给源根做各种家乡菜,到要离开的时候,还不忘在包里塞了一大袋她刚做好的菠菜面。“我本想说其实国外也能吃到,她却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国外又没有菠菜面,你好好吃,吃完了再想吃就回家,奶奶再给你做”。“吃完了就马上回来哦!”奶奶看着我,再三确认着。后来怕放坏,我还是在回洛杉矶前把菠菜面留给了父母。”但每当想到这次经历,源根总是会忍不住热泪盈眶。于是便想写一个关于食物传递情感的故事。后来在洛杉矶,源根住的楼下有一个小酒店,酒店门口摆着一个只会说“欢迎”的机器人。他几次早上路过时,都会看到一个美国老头坐在机器人旁边,摆弄着手里的收音机。有时候不知道调出什么频率,机器人就会动一下,老人以为是机器人给他反应,会开心笑起来。过了段时间,酒店门口的机器人不见了。那位老人却依然会坐在那里,又过了几天,老人也再也没有来过了。这件事带给源根一种奇异的感觉;“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多么宝贵,但身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机器反而给了你旁人无法给你的情感,你会怎么样去做选择?”带着这种思考,源根把中华美食的传承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了一起。便有了《大厨》的故事。片中,机器人威廉对老蒲的言听计从,与此同时,老蒲的徒弟阿强总是不务正业参与抗议人工智能的游行运动。随着阿强越来越让老蒲失望,老蒲和威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也将老蒲推向了人类的对立面,进退两难……源根想要通过这部短片,不仅仅去呼吁中华美食的传承,更想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否能被科技取代。能被取代吗?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在电影的最后,老蒲无法阻止徒弟一群人毁坏了威廉,他坐在徒弟的摩托车上,开往了一条昏暗悠长的隧道。就像走进一个没有出口的答案,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02这部短片是源根就读美国电影学院(AFI)导演硕士的毕业作品,在入围NEW ERA 青年电影季之前,已经先后参展并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看似顺风顺水,但源根在筹备毕业作品时,遇到过很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免不了资金上的捉襟见肘。尤其是人们提到科幻片,总会对影片的成本堪忧。《大厨》也不例外。除了烧钱的特效之外,结尾摩托车的镜头,要拍出来预期的效果至少需要12000美金。其中包括要封路,要有警察在现场。而在美国拍片有很多外在的限制,比如需要遵守工会的要求,只能够在学校周围30英里的范围内拍摄。“我们之前也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其实说白了,整个过程都在想怎么样去省钱。”幸好有美国的一家科技机构给了团队一大笔奖金,才最终得以拍出了他们想要的效果。还有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比如他们找到的这条隧道,曾拍过《蝙蝠侠》等好莱坞大片。隧道顶上有好多灯管,源根非常喜欢。灯管会给人一种忽明忽暗的感觉,像是一个个坎,体现出老蒲纠结的心境。但市政府却说隧道的灯要换成浮夸的led灯。在一番交涉未果之后,因为运气好,在灯还没有开始换之前他们拍完了这个镜头。短片中有很多厨房的戏,他们联系了一个当地的餐馆,结果在拍摄前一天得知,餐馆因为非法营业被被市政府取缔了。但是学校要求要继续拍摄,他们只能调整时间,把厨房的戏往后挪,每天拍完戏再去勘景,非常辛苦。也是因为运气好,三天后他们顺利找到新的餐馆完成了拍摄。能解决问题,运气当然很重要。但源根导演特别提到想要感谢几位主创:制片人/编剧/最早找到他做这个项目的人:邓怡娴。编剧:孔乐琪。摄影师:Carlo Mendoza。剪辑:杜光玮。美术:Mboni Maumba。主演:Jim Lau,Quinn Hoene,Allen Rowe。因为能完成整部作品,更多的是靠整个团队对这些细节的努力与坚持。03“我觉得电影是一个可以让我去飞的事”在美国学习导演多年的源根,还有一个身份——演员。他曾在出演过多部影视作品,也因为表演,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影。但谈及为什么后来选择学习导演这条路,源根说:“我觉得电影是一个可以让我去飞的事”。那个时候父母工作很忙,源根便从小就在学校里住宿,基本没有在家待过。可能因为小时候没人给幼年的自己讲故事,天一黑,又很害怕。以至于后来他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要在晚上睡着前,给自己讲一个故事。“而且我要把它演出来才能够睡着。”没开玩笑,说到这时他认真告诉我,每一次到了这个时候,他其实最开心。“对于我来说,这是终于可以逃离一下的感觉。让我稍微做一些我能现实生活中没办法做的事,有一种至少飞一下的感觉。后来当我真正接触到电影的时候,我觉得电影给我的感觉跟晚上睡觉前讲故事是一样的。”从甘肃到广州,从寄宿学校到独自一人在外求学。对源根来说,电影是一个能够表达他孤独感的东西,他也将内心的孤独感,投射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就拿《大厨》来说。影片整体的基调很暗,让人有一种如临末日的感觉。因为源根在和摄影师讨论后认为,整个故事是从老蒲的视角去讲,那么画面也应该去体现他的心境。比如老蒲在家的场景,基本上连灯都没有。外面直升机在轰鸣,让我们感受到老蒲非常的孤独无助,在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依靠。而画面色彩最丰富的画面,是他跟机器人在一起。此时他的心境也发生了改变,从机器人身上得到了依靠和安慰。利用画面色彩和细节的处理,老蒲的人物形象饱满而富有张力。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那份孤独与无奈。他还有一些私心,在人物设计上,选择了白人做机器人,而亚裔人为雇主。这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多见。“我们想让美国社会高层的白人,第一次感觉自己是少数人。”这是他在美国通过大量训练得到的经验。当问到在美国学电影的优势时,他说:“(美国电影学院)会非常严格的去训练你去如何塑造人物,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谁的故事。那边有一个训练模式,就是说你要非常明确自己要讲什么,不拍费的戏不讲费的话,包括我们在设计镜头的时候,绝对不拍废的镜头。”表达无深浅,格局有大小。源根将这些对种族和对人性的关怀,投射在了这个探讨社会问题的科幻片中。虽然我们暂时无法得到答案。但至少,影片为我们留有一丝希望。近两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亚裔演员在好莱坞大放异彩,超英电影也接二连三向华裔导演伸出橄榄枝。这对于源根来说,是一个好机会。目前,《大厨》已有多家美国公司在找他聊,想要做一个长片的版本。他表示自己的电影生涯,也非常希望能够至少做一次超英类型的电影。“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影,科幻也好悬疑也好,这些东西都只是一个世界观而已。真正如果你要打动人的话,还是要靠故事本身。”ps:文章部分图片由导演本人提供,请勿商用2019NEW REA青年电影季展映周详细片单请戳>>6天展映 49部佳作 每一部都不容错过!丨NEW ERA展映日程公布

  • 他想问的问题比《黑镜》更残酷!前4A创意人这样思考科幻丨 电影季展映周

    对于很多人来说除非是科幻片影展,常规电影节中科幻片想崭露头角可谓寥寥无几。但本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就出现了几部科幻佳作,比如《杯子蛋糕》以及《伊莎贝拉》 。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无论美剧还是好莱坞大片都承载了人类对于未来世界预言和猜想。魏齐鸿导演的《伊莎贝拉》,用13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关于机器人细思极恐的故事 。科幻片:影展上的稀客《伊莎贝拉》开始于未来世界的一个清晨,女主角玛利亚早上被一通电话匆忙叫到了公司。原来玛利亚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的员工,某天,公司售出的一台机器女佣发生了意外故障,唱起歌来。《伊莎贝拉》预告截图在影片的设定中,机器人听命于主人,是从来不会作出无指令的自发行为。所以,机器人唱起歌对于玛利亚来说十分意外。 就此,她以调查员的身份对机器人开始了考核,没想到自己却挖掘出了另一个秘密。Alpha Go 战胜李世石魏齐鸿说在Alpha Go战胜李世石后,他开始对AI产生更多兴趣,阅读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发现AI发展可能正在走向一个质变的阶段,并且AI技术几乎决定着我们的未来,甚至是人类到底会永恒还是消亡,这背后所蕴含未来世界演进的可能性,让他十分着迷。《大都会》《机械姬》海报的确,纵观科幻片的历史从科幻鼻祖《大都会》;到结构宏大的《星球大战》;再到充满复杂人性的《机械姬》等,机器人早已不是脸谱化的光纤电缆混合体,而越发人性化、复杂化。甚至有时候比人更像人!科幻片在影展上不受重视,在学校里也是一样。作为魏齐鸿的毕业作品,他向SVA(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老师提出了好几个创作思路,其中就有这个关于机器人的科幻题材。得到的反馈并不乐观,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于独立电影尤其学生电影来说,科幻片太难做好了。SVA同学合影魏齐鸿反而说了一句:那好,就这个了!“我的同学,还有以往历届的同学,拍摄悬疑题材的、宗教题材的、家庭题材的都有,但科幻题材没人碰,这很好!“《伊莎贝拉》预告截图敲定了故事后,学校在作品的创作和落实上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剧本写作课老师是写《鸟人》的编剧,他不仅对每个学生的剧本结构提出了尖锐的修改意见,后期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很多业内人士帮助我们抠剧本细节。编剧课与导师以及客座嘉宾的合影《伊莎贝拉》导演魏齐鸿与联合编剧 John Rivol在这部影片中魏齐鸿担任了导演、联合编剧和联合制片三个角色,其中另一位署名的联合编剧John Rivoli就是导师请到的专业人士,John在剧本上让英文台词更简练、更地道,也更符合英文的思考习惯,为一个出色的故事保驾护航。“他可以说是把我的英文翻译成了英文。”《伊莎贝拉》拍摄花絮《伊莎贝拉》预告截图搞定了十多页的剧本,就开始张罗拍摄地点。最初魏齐鸿有好几个选择,其中一处是广告公司麦肯总部漂亮的大厦。可以免费提供拍摄使用权,但大厦需要一笔高额保险,超出学校可提供保额很多,之后他还找到另外两处理想的拍摄场地,但都因为预算无法承担,而不得不放弃,最终,他选择了自己居住的Building来拍摄影片内景,并通过美术、灯光设计以及摄影,来弥补未来感的不足。《伊莎贝拉》预告截图当人们提到科幻片,总会对影片的成本堪忧,魏齐鸿坦言整部影片的成本是10万人民币,在他这一批毕业的同学中算是中等水平。自己很幸运在很多方面都找到了专业人士加入,在制作上也幸运得到了帮助。魏齐鸿特别提到,在这个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他慢慢了解到,纽约其实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一个重镇,这里聚集着一大批摸爬滚打在独立电影领域的人才,他们对电影的热爱,有时是不计较收入的。这样的土壤,让学生们能够以非常低的预算,找到有丰富经验的合作者,也大大提高了能做出好作品的可能性。《伊莎贝拉》拍摄花絮比如负责摄影的Jason Chau,他在拍摄前整整花了三天时间,到拍摄现场与导演沟通,确认每一个镜头的走位设计、构图等细节;而拍摄的3天时间里,他不需要看分镜头列表也不需要看脚本,每一个场景需要几个镜头,每个镜头导演是怎么设计的,他全都记在脑子里,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没有丝毫偏差和遗漏。完全符合魏导对镜头电影感、和准确体现目的性的要求。这一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要知道,前三天的准备时间我是不付他钱的。只有拍摄那几天才付钱”。真的很专业、也很敬业!《伊莎贝拉》预告截图还有影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Mandy,因为档期的关系没有办法参加面对面的试镜,只是自行录制了一段casting video发送给剧组,但魏齐鸿还是从几十位候选者中果断地选择了她。在拍摄的3天时间里,她不但展现了导演所想要的专业性的表演,还奉献出了不少让人惊喜的微妙瞬间。4A广告公司出身,远赴重洋科幻电影在中国一直处于欠发展的状态,然而魏导一直以来最喜爱的影片类型就是科幻。在这一点上,与其小时候迷上科幻读物有很大的关系。魏导出生在大都市上海,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广告公司工作。出国前担任4A广告公司麦肯光明创意群总监一职。作为广告人,想法总是不受控制地往外涌。《伊莎贝拉》导演:魏齐鸿采访过程中,当厂长问到,对于科幻片来说,是“好概念”重要还是“好故事”重要的时候,魏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好故事。2016年,魏齐鸿作出了出国留学的决定 。当时也有犹豫过到底要选择学习什么,在忧疑不决的时候,他的老板——广告教父莫康孙先生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让他下定了决心选择电影。“学什么将来都未必有用,所以为什么不选自己喜欢的呢?”麦肯光明同事合影(右一为莫康孙先生)至此,魏齐鸿开始了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学习的时光。后来回头想想,他很庆幸当初选择了纽约,因为纽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土壤,特别是拥有许多一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这开阔了他的视野。对于奖项,魏导并没有强求。开始学习电影之后,他发现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不计其数,不光是科幻片,大多数所谓“类型片”在得奖这件事上似乎都低人一等。《伊莎贝拉》拍摄花絮在观看了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后,魏导半开玩笑地和同学们说了一下自己总结的一套“得奖攻略“。用三个子母概括是“C.S.I”,Contemporary(当代的)、Suffering(受着苦的)、Individual(个体)。总结一下,绝大多数电影节所钟爱的题材都是,反应当代个体人物,挣扎于各自不同苦难状态下的影片。有点拗口,但一语中的!科幻!也许是一则悲剧童话当人们都在问怎么证明AI具备人类智慧的时候《伊莎贝拉》想问的是“我们怎么证明自己是人?”《伊莎贝拉》中的很多细节都不是心血来潮,比如影片第二幕一开场,女主角与机器人问好的段落就是参照了图灵测试。通过《伊莎贝拉》这部影片,观众能够看到一个关于AI精彩的故事,但魏齐鸿希望大家能在观看过影片后发散出更多思绪。就像片尾字幕处,以十六进制数字的形式演绎的演职人员名单,谁才是真正的人类,谁才是AI? 想想都让人脊柱发凉!《伊莎贝拉》片尾截图科幻影片与现实题材影片的区别在于,科幻比较容易做到抽象化和去世俗化,这就让科幻片天生就有利于探讨一些更本质和更哲学的问题。魏齐鸿所困惑的问题是:“人们都坚信自己是真实的,但我们如何证明呢?”对于人类的未来的发展,他说,自己相信就像《黑镜》某一集中讲述的一样,人类终将有一天都会被上传到服务器里。他打趣说,这很环保。细细想来,这也许是一个自幼对科幻着迷的电影人,既悲观又充满敬畏的回答了。-end-本站文字和内容均为作者原创或翻译,新片场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转载前请务必通知本站并注明内容来源(新片场)附以原文链接( http://www.xinpianchang.com/e13898 )。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 他想问的问题比《黑镜》更残酷!前4A创意人这样思考科幻丨 电影季展映周

    对于很多人来说除非是科幻片影展,常规电影节中科幻片想崭露头角可谓寥寥无几。但本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就出现了几部科幻佳作,比如《杯子蛋糕》以及《伊莎贝拉》 。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无论美剧还是好莱坞大片都承载了人类对于未来世界预言和猜想。魏齐鸿导演的《伊莎贝拉》,用13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关于机器人细思极恐的故事 。科幻片:影展上的稀客《伊莎贝拉》开始于未来世界的一个清晨,女主角玛利亚早上被一通电话匆忙叫到了公司。原来玛利亚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的员工,某天,公司售出的一台机器女佣发生了意外故障,唱起歌来。《伊莎贝拉》预告截图在影片的设定中,机器人听命于主人,是从来不会作出无指令的自发行为。所以,机器人唱起歌对于玛利亚来说十分意外。 就此,她以调查员的身份对机器人开始了考核,没想到自己却挖掘出了另一个秘密。Alpha Go 战胜李世石魏齐鸿说在Alpha Go战胜李世石后,他开始对AI产生更多兴趣,阅读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发现AI发展可能正在走向一个质变的阶段,并且AI技术几乎决定着我们的未来,甚至是人类到底会永恒还是消亡,这背后所蕴含未来世界演进的可能性,让他十分着迷。《大都会》《机械姬》海报的确,纵观科幻片的历史从科幻鼻祖《大都会》;到结构宏大的《星球大战》;再到充满复杂人性的《机械姬》等,机器人早已不是脸谱化的光纤电缆混合体,而越发人性化、复杂化。甚至有时候比人更像人!科幻片在影展上不受重视,在学校里也是一样。作为魏齐鸿的毕业作品,他向SVA(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老师提出了好几个创作思路,其中就有这个关于机器人的科幻题材。得到的反馈并不乐观,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于独立电影尤其学生电影来说,科幻片太难做好了。SVA同学合影魏齐鸿反而说了一句:那好,就这个了!“我的同学,还有以往历届的同学,拍摄悬疑题材的、宗教题材的、家庭题材的都有,但科幻题材没人碰,这很好!“《伊莎贝拉》预告截图敲定了故事后,学校在作品的创作和落实上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剧本写作课老师是写《鸟人》的编剧,他不仅对每个学生的剧本结构提出了尖锐的修改意见,后期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很多业内人士帮助我们抠剧本细节。编剧课与导师以及客座嘉宾的合影 《伊莎贝拉》导演魏齐鸿与联合编剧 John Rivol在这部影片中魏齐鸿担任了导演、联合编剧和联合制片三个角色,其中另一位署名的联合编剧John Rivoli就是导师请到的专业人士,John在剧本上让英文台词更简练、更地道,也更符合英文的思考习惯,为一个出色的故事保驾护航。 “他可以说是把我的英文翻译成了英文。”《伊莎贝拉》拍摄花絮《伊莎贝拉》预告截图搞定了十多页的剧本,就开始张罗拍摄地点。最初魏齐鸿有好几个选择,其中一处是广告公司麦肯总部漂亮的大厦。可以免费提供拍摄使用权,但大厦需要一笔高额保险,超出学校可提供保额很多,之后他还找到另外两处理想的拍摄场地,但都因为预算无法承担,而不得不放弃,最终,他选择了自己居住的Building来拍摄影片内景,并通过美术、灯光设计以及摄影,来弥补未来感的不足。《伊莎贝拉》预告截图当人们提到科幻片,总会对影片的成本堪忧,魏齐鸿坦言整部影片的成本是10万人民币,在他这一批毕业的同学中算是中等水平。自己很幸运在很多方面都找到了专业人士加入,在制作上也幸运得到了帮助。魏齐鸿特别提到,在这个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他慢慢了解到,纽约其实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一个重镇,这里聚集着一大批摸爬滚打在独立电影领域的人才,他们对电影的热爱,有时是不计较收入的。这样的土壤,让学生们能够以非常低的预算,找到有丰富经验的合作者,也大大提高了能做出好作品的可能性。《伊莎贝拉》拍摄花絮比如负责摄影的Jason Chau,他在拍摄前整整花了三天时间,到拍摄现场与导演沟通,确认每一个镜头的走位设计、构图等细节;而拍摄的3天时间里,他不需要看分镜头列表也不需要看脚本,每一个场景需要几个镜头,每个镜头导演是怎么设计的,他全都记在脑子里,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没有丝毫偏差和遗漏。完全符合魏导对镜头电影感、和准确体现目的性的要求。这一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要知道,前三天的准备时间我是不付他钱的。只有拍摄那几天才付钱”。真的很专业、也很敬业!《伊莎贝拉》预告截图还有影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Mandy,因为档期的关系没有办法参加面对面的试镜,只是自行录制了一段casting video发送给剧组,但魏齐鸿还是从几十位候选者中果断地选择了她。在拍摄的3天时间里,她不但展现了导演所想要的专业性的表演,还奉献出了不少让人惊喜的微妙瞬间。4A广告公司出身,远赴重洋科幻电影在中国一直处于欠发展的状态,然而魏导一直以来最喜爱的影片类型就是科幻。在这一点上,与其小时候迷上科幻读物有很大的关系。魏导出生在大都市上海,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广告公司工作。出国前担任4A广告公司麦肯光明创意群总监一职。作为广告人,想法总是不受控制地往外涌。《伊莎贝拉》导演:魏齐鸿采访过程中,当厂长问到,对于科幻片来说,是“好概念”重要还是“好故事”重要的时候,魏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好故事。2016年,魏齐鸿作出了出国留学的决定 。当时也有犹豫过到底要选择学习什么,在忧疑不决的时候,他的老板——广告教父莫康孙先生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让他下定了决心选择电影。“学什么将来都未必有用,所以为什么不选自己喜欢的呢?”麦肯光明同事合影(右一为莫康孙先生)至此,魏齐鸿开始了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学习的时光。后来回头想想,他很庆幸当初选择了纽约,因为纽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土壤,特别是拥有许多一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这开阔了他的视野。 对于奖项,魏导并没有强求。开始学习电影之后,他发现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不计其数,不光是科幻片,大多数所谓“类型片”在得奖这件事上似乎都低人一等。《伊莎贝拉》拍摄花絮在观看了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后,魏导半开玩笑地和同学们说了一下自己总结的一套“得奖攻略“。用三个子母概括是“C.S.I”,Contemporary(当代的)、Suffering(受着苦的)、Individual(个体)。总结一下,绝大多数电影节所钟爱的题材都是,反应当代个体人物,挣扎于各自不同苦难状态下的影片。有点拗口,但一语中的!科幻!也许是一则悲剧童话当人们都在问怎么证明AI具备人类智慧的时候《伊莎贝拉》想问的是“我们怎么证明自己是人?”《伊莎贝拉》中的很多细节都不是心血来潮,比如影片第二幕一开场,女主角与机器人问好的段落就是参照了图灵测试。通过《伊莎贝拉》这部影片,观众能够看到一个关于AI精彩的故事,但魏齐鸿希望大家能在观看过影片后发散出更多思绪。就像片尾字幕处,以十六进制数字的形式演绎的演职人员名单,谁才是真正的人类,谁才是AI? 想想都让人脊柱发凉!《伊莎贝拉》片尾截图科幻影片与现实题材影片的区别在于,科幻比较容易做到抽象化和去世俗化,这就让科幻片天生就有利于探讨一些更本质和更哲学的问题。 魏齐鸿所困惑的问题是:“人们都坚信自己是真实的,但我们如何证明呢?”对于人类的未来的发展,他说,自己相信就像《黑镜》某一集中讲述的一样,人类终将有一天都会被上传到服务器里。他打趣说,这很环保。细细想来,这也许是一个自幼对科幻着迷的电影人,既悲观又充满敬畏的回答了。-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