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434 篇
  • 348万旅游宣传片,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深思

    上周,新片场社区公众号推送的讨论郑州市旅游宣传片的两篇文章,在影视人群体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事件的起因是前几天公布的郑州旅游宣传片,视频一经郑州旅游局官方微信推送,立刻引起了大波同行吐槽。很多影视从业者纷纷在郑州市旅游局的微信文章下留言,用词激烈。评论中,有人指出宣传片在构思、制作上都存在硬伤。“1、卡通人物太丑。2、棚拍功夫太次。3、交响乐那段配乐太雷人。”“太应付了,功夫串联整个篇章牵强的狠”“为了吃一顿用大骨熬汤做的正宗牛肉烩面,一名用三维制作的小和尚领着一对情侣从登封少林寺跑到嵩阳书院,然后瞬移到了新郑国际机场,坐了几十站地铁,绕着郑东新区跑了一圈,然后找了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饭馆开心的吃了起来。这个片名起错了,不应该叫《中》利于传播,应该叫《一名削发入世修行的红尘气小和尚》”“关键片子内容乱糟糟的,一点都没有温度,哪里让郑州人赶到自豪了?”“这片子出色特效竟然是失传已久的三维跟踪。”还有人爆料,宣传片涉嫌剽窃素材。“这个片子有我们三个镜头素材,属于盗窃版权。”更有网友挖出了影片的招标信息,在竞标中胜出的制作公司,中标价为348万人民币,很多影视从业者都对高昂的制作成本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成片远远达不到348万成本应有的效果。“8万不能再多了,为啥前边要加个34”“三百多万,我们都可以出个系列片!可惜资源都浪费了。”有人戏称影片可能是请了名导执导,暗讽报价含水分。“河南宣传片348万这个,是张艺谋导演?”有人对制作公司中标表示不服。“不较真,焦作旅游宣传片他们有拿下了!做好了拿,我们认同,做不好,这不是欺负咱吗?”更有网友表示,旅游局的领导可能是“被骗了”。“郑州市旅游宣传片348万的影视中标金额。真的把河南人民当傻子吗其实348万也就只能在郑州买套房而已但是领导说真的B京团队估计就花了8万人民币给你交了个片子 没别的意思 身为河南影视工作者的我,怕领导 您被别人骗咯 发出个善意提示”还有人向郑州市旅游局喊话追责,声称制作公司使用自己的素材并未得到授权。“未经允许窃取镜头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郑州市旅游局 更何况你们都将近348万的制作经费了,还来来偷。是不是其他费用都用来公关了?河南不是没有优良的影视制作团队,只是你们还在傻傻的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请相关单位给出合理解释!当时我给美景签的合同制作TVC 以成片形式交付给美景集团。我任导演委托荷尔蒙一起拍摄片子。刚已经给美景确认他们没有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使用。”某公众号就此事发文,追问348万制作费用的明细,评论里也是骂声一片。总之,这事儿算是闹大了,在各种影视制作者群中也激起了火热的讨论。不过,截止发文前,郑州市旅游局官方微信文章下面的评论都已全部被删除。而声讨制作费用明细的公号文章,也疑似因“内容违规已被删除”。5月30日上午,“xx影视圈”公众号发文,提醒网友谨慎发言。有意思的是,这篇号称“中立客观”的复盘文章白天刚发,晚上再一看,“已被发布者删除”。虚虚实实,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而通过朋友们对这件事的激烈讨论,我们也听到了来自行业不同方向的声音,了解了巨大的影视人群体中,对于同一事件、来自不同个体的不同观点。比如,大家最关心的“成片质量是否能与348万的制作费用相匹配”的问题,就众说纷纭。有人觉得片子的质量连8万都不值。“宣传效果是有了……可是却是负面宣传。这个宣传片其实8万都不值,郑州这波准备怎么处理?怕是以后又要成为典型例子“经久不衰”了,长点脑子啊喂……”有人觉得30万差不多。“8万是有点过了 30个差不多吧还有中立的那篇啊也是不了解行情跟那瞎猜婚礼圈混好了就够挣得了这行门槛低您要老跟外面的比您可不就认为不好混么您努努力上里面看看能进来么?”有人觉得价格应该在50-70万之间。“刚看完全片,348确实有点多,但是价值在50一70之间肯定是有的,部分剪辑节奏还是好的,有点激情,但也是昙花一现。整个影片内容的话,不敢恭维,没有深度和广度,谈不什么片,如果归类的话,可能归到混剪里吧,不敢多说了,毕竟这么多专业人士看着呢,仅代表个人意见。”有人觉得100万不过分。“说8万的应该是没拍过这类片子吧?这个片子100万不过分,348万只能说表示尊重和理解。(如果里面有大量素材的话就另当别论了)”而事件的扩散,也增进了行业媒体间的沟通。在进一步了解事件原委过后,我们发现上一篇文章中提及的xx公众号转述处,“谴责”二字用词不当。“(出发点)并不是指责网友苛刻”,而是出于对于影视同行的友善提醒,你所能猜测到的多种可能,在法理面前得站得住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删帖是让步,不是妥协!”在与该公众号负责人的沟通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行业媒体的良苦用心。而更多留言中,真实地反映了国内影视行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帮助我们对行业现状有了更好的理解。一、项目招标的机制,是否足够公开透明?一位朋友从后台私信中告诉我们,招标也许只是“幌子”,中标的制作公司有可能早已内定。二、“甲方的意见”对最终成片的质量有多大影响?高票评论中提到,“创作自由”很多时候在国内影视行业有如水中望月,专业尊重也只是一纸空谈,“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比如领导意见什么的……”“8万不可能,中肯的说就前期来讲还是不错的,至于后期结构确实乱七八糟,立意浅薄,但是不能排除被领导意志左右,行内都明白,客户的水准决定了片子的水准。最起码开头那雷人的一段我敢保证是领导的个人喜好:大气场面,繁华高楼,冉冉的朝阳,“震撼的”音乐。委屈后期了,不知道被改了多少遍,最好能出个导演版以正视听!”三、348万,有多少到了制作团队手中?很多留言中都透露,高昂的中标价格与制作团队的收入并不匹配,得到一个大项目,层层转手、打点上下的费用占比,也许比人们想象的高得多。“发包层层克扣啊~更夸张的你们还没见过呢,我大学的时候老师接了一个央视主导的动画连续剧,到老师手里200w左右,实际电视台和主办方拨款有大1000多万,全都被层层领导和转手的单位剥皮剥光了”“348万很正常,领导,中标公司,制作公司,各三分之一,这是规矩。一百万,做一个如此规模的片子,也差不多。动画形象好看与否仁者见仁,但是通篇动画人物,少说也得三五万。”“相信接下来确实是348万,层层层层层包之后,最后真正干活的制作公司看起来也有20万。不只是郑州,很多城市也是这样。”“有可能到制作团队的手里,已经是经过348手的活了”四、价格没有统一标准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由于拍摄一部宣传片所涉及的事物极其繁琐,在同行眼中,这样质量的宣传片,价格都没有定论,即便评论区有位业内人士提供了相对详细的价格单,但看得出来,仍有许多变数。“给大家一个价格单,大家去算吧!形象和场景完全建模最高3000一秒(实拍和形象建模一起,还便宜些)去数一下看有多秒延时拍摄,耗费的是时间,从压缩的片子看不出是用什么拍摄的延时,我们估摸一下用的是阿莱mini吧(不说5D了)按照3千一天吧里面用到的演员,也就是一个形象而已,不是什么明星,两人最多两天拍完,一人一天按照3000算吧练功夫的人,给1万吧!(旅游局发话,嵩山少林寺不免费给个人?)整体拍摄按照10天算。摄影3000一天灯光2000一天助理们600到1500一天 …… 算算吧!顶配能算到多少钱!”五、盗用素材追责困难许多评论里都提到了剽窃素材的问题,但国内尚未出现完善的维权体制,权益受到侵害的创作人,最多也只能在社交平台上声讨,往往只能获得同情与声援,得不到实质的帮助。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与产业的发展水平仍不够成熟完善密切相关,但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分析背后的成因、从自身出发思考应对的方式,才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动力。

  • 清华法学院女学霸的电影之路

    李冉是第二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她的获奖短片《露西亚》讲述了一个16岁乡村女孩露西亚和男友发生了一场争执,本想报复一下男友,却踏上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露西亚》预告片本片是导演李冉在布拉格电影学院独立制片的学位作品,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完成耗时半年。导演表示,为了尽可能的还原真实,她选择采用捷克语对白,全部实景拍摄,启用非职业演员,并允许即兴创作的拍摄方法。影片中,绝大多数演员、剧组人员以及后期团队是导演的同学和朋友,他们未收取片酬,完全凭借对剧本的兴趣和对导演的信任,加入了影片的拍摄。《露西亚》还荣获了“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年度优秀剧情片奖;荣获“集美·双栖青年影展”最佳剧情短片奖;提名“第十届 FIRST 西宁青年电影展”最佳短片;入围“第十三届中国独 立影像展”十佳短片。截至目前,《露西亚》已入围欧洲、北美、拉丁美洲、非洲等50余个影展主竞赛单元,并获10余个奖项。 李冉导演现居北京,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得到全额奖学金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攻读国际法硕士。在读硕士期间,李冉在荷兰独立拍摄了纪录短片若干,多次入围国际影展。受到纪录片成功的鼓舞,李冉前往捷克布拉格电影学院攻读导演。除了大获成功的《露西亚》,李冉的新作《邀请函》《鬼弹》,分别于“美国SXSW西南偏南电影节”和“台北金马影展”首映。 目前,李冉正在准备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我们不能白头偕老》。该项目入围 2017 年 第11届 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单元。2017年10月,李冉入选第九届台北金马电影学院。近日,新片场对李冉导演进行了一次专访。从电影创作谈到生活的理念,从求学经历谈到实践的经验,相信会给有意从事创作的朋友一些启发。创作谈Vol.7从法律转向电影高考的时候,李冉其实想过去报电影学院,但是当时她觉得喜欢看电影和拍电影是两回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她考进清华大学法学院,但主要的课余时间都在学校艺术团话剧队排戏。本科毕业后,她来到“自由之都”——荷兰阿姆斯特丹留学,幸运的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朋友,加上一直以来被欧洲电影影响很深,就开始拿起摄影机。刚开始先拍了一些纪录片,之后前往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剧情片的创作。她觉得能用电影表达自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便在自我表达的满足感里一发不可收拾。为何想拍这样一个故事“喜欢讲述成长的故事”导演如是说,她喜欢以一个主人公的视角为切入,让观众和主人公一起走完一段旅程。青少年是一生中最多变的时期,尤其是对女孩来说。她们尝试很多事情,有时甚至把自己置于危险的情形,因为她们渴望自由和被关注的欲望是如此强烈。《露西亚》是导演尝试纪录这一阶段的一次探索。现在李冉在准备自己的第一部长片,讲的也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不过这次是一个30岁已婚女人,在追求爱与自由的困境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她觉得成长是持续一辈子的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形态,灵感源源不断的从中而来。选角李冉个人喜欢的电影风格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情节不离奇,但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相比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她更中意聚焦个体挣扎和成长的故事。《露西亚》讲的是一个青春期女孩的一天,一辆摩托车,一段旅程,让她体会了成长的滋味。对于这种轻盈的电影来说,演员的表演是灵魂。影片的女主和男主,是李冉在布拉格海选出来的。他们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大学学IT,都没有演员背景,但是表现得非常出色,基本没有表演痕迹。李冉说,选演员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大概的故事梗概,这几个演员启发了她,让这些人物成了片中的样子,所以可以说,他们不但给角色赋予生命,也是丰富这些人物的灵感来源。指导非职业演员表演首先,李冉导演非常喜欢和非职业演员合作,因为相较于身经百战的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身上有一种宝贵的单纯。这种单纯能让人物有生命,有弱点,不落入任何程式化设定,就像是生活本身。在筹备这支短片的时候,李冉和演员进行了充分的接触,剧本在确定演员后进行了调整,拍摄过程中采用了很多即兴的方法。影片有很多段落涉及到群演,其中有一场在一个乌烟瘴气的捷克酒馆,出演的演员全都是当地村民;还有一场在一个音乐节,出现的人物都是李冉的朋友和真实的观众。为了让演员们完全放开,我使用了小至5个人的剧组,很便携的摄影机,在现场尝试很多take,让他们没有压力,才能捕捉最真实复杂的人物状态。塑造人物的方法“我喜欢的人物,是让观众了解身上是带有细微的不确定性的。就好像生活本身的不确定”,李冉回答道。举例来说,昨天知道自己今天会去一个聚会,参加聚会的人都认识,地点也熟悉,但是无论昨天怎样精细地去预料,今天的聚会情况总是会和想象有所出入。那么在电影中人物的遭遇和故事发展也是一样——大的方向是确定的,但是具体到情节呈现,总是要保留一些意料之外的空间。就是超脱于生活理应发展的方向,有时更贴近于生活。欧洲拍摄的利弊导演觉得在剧组人员的投入程度、演员的配合度和自然感上,欧洲更有优势。劣势就是资金不充足,但是有时候成本的限制也能激发更多的创造力。《露西亚》就是用极低成本拍的,剧组成员专业能力都很好,但基本是没有收取劳务费,完全出于情怀来提供帮助。如果在国内拍摄作出同样的水准,可能会花费10倍的成本。李冉入选了2017西南偏南电影节展映的短片作品《邀请函》。

  • 是枝裕和:“人类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在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获得最高大奖金棕榈。《小偷家族》讲述一个旧住宅区里,打散工的父亲和儿子,合作盗窃。有一次回家的路上,在寒冷的街上发现一个可怜的女孩,就把她带回家了。妻子很生气,但还是照顾起这个女孩。一家人都靠着祖母的退休金生活,贫困而幸福,但事情有了变化……这是是枝裕和擅长的家庭题材,又回到了他早期介入社会现实的硬度。这也是日本时隔21年后,再次获得金棕榈大奖。是枝裕和作品风格朴实,注重内省,影片中常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他电影的画面是生活化的画面,最常见的是琐碎的生活细节,以及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日常,但是就是这些平凡的琐碎,让电影充满了生气,也充满了极度的“是枝裕和”的味道。1962年,出生于东京的是枝裕和成年后,进入了早稻田大学就读于第一文学部文艺科,在25岁的时候毕业,之后加盟了TVMANUION电视制作公司,在8年期间内为富士电视台(FUJITVSTATION)拍摄了若干电视专题纪录片,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对是枝裕和本人创作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就是《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这部拍摄于1993年的关于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最有代表性的两名电影人的电视记录片,让是枝裕和得以与自己的偶像侯孝贤近距离接触,并成为他今后电影创作重要的领路人。于是当是枝裕和拿到了将宫本辉的小说《幻之光》改编成长片电影的机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不仅是因为他曾在高中时就是宫本辉先生的书迷,也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剧情长片才是是枝裕和最想做的事情。在预算极其拮据的情形下,《幻之光》拍摄完成了,是枝裕和在第一时间就将这部影片放给了自己仰慕的侯孝贤。侯孝贤看过之后建议他将影片投往威尼斯电影节,惊喜的收到了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机会,这对一个新人导演的处女作是莫大的鼓励,虽然最后在金狮奖的评奖上不敌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作品《三轮车夫》。但是枝裕和作为新一代日本电影导演,首部长片就已经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也铺平了他之后的道路。《幻之光》一经出世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电影中有许多侯孝贤的影子,又有一种欧式文艺片的感觉,还被日本称为是90年代中最好、最细腻的电影。在日本国内国外都好获奖无数,也为是枝裕和的导演开了一个好头,安静的人物,静默的景色,中长景,对于生和死的探寻,美丽且虚幻,也基本奠定了是枝裕和的风格。但在多年之后,是枝裕和并不愿意承认《幻之光》是自己的处女作。不是因为影片质量问题,而是因为《幻之光》有了太多前人大师的影子。“太像一个热爱电影的学生的毕业论文了”,是是枝裕和自己对于《幻之光》的评价。不承认是处女作虽是戏言,但谦卑的性格确实在字里行间透露无疑。两年后的《下一站,天国》中,是枝裕和以仿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组超自然的故事:在去往天国的中转站,刚刚死去的人需要选择一段记忆,由那里的工作人员拍成电影,然后带着这段唯一的记忆被送往天国。拍摄前,是枝裕和采访了500个日本人,他们的生活跨越了日本动荡的20世纪,一些人后来被选进剧组,与职业演员共同参与拍摄,职业演员的部分台词也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与故事。比如死后的“伊势谷友介”拒绝为自己的记忆拍电影,他认为,“我的记忆会结束,最终消失,变成想法。回看过去,我想我脑子里创造的,会比记忆更真实。在活着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为了单一瞬间——‘此时此刻’——而活,现在看来,太痛苦了。”是枝裕和将生死中转站设定成一个剧组,帮助从这里经过的人们细数眷恋、澄清思想,似乎生死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追忆。这是个浪漫而充满想象力的主题:死去的人,展现活着。然而,是枝裕和赋予它的却是冷静而客观的表象。影片开始,工作人员平静地对逝者说:“或许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还是遗憾地正式通知您,您刚刚亡故了。”——所有的基调就已经被奠定了。可以说,电视纪录片导演的经历为是枝裕和打开剧情长片的路做出了不小的积淀作用,在之后更是在风格上尝试着将剧情长片和纪录片相融合,这都是是枝裕和在早期做出的勇敢尝试。虽然《距离》已经让是枝裕和拿到了戛纳电影节的入场券,但他的名字为人所熟知,还是因为2004年的那部影片:《无人知晓》。现在提起《无人知晓》,最大的标签可能就是史上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影帝,也是到目前为止,日本演员拿到的唯一一个戛纳影帝。在2004年的夏天,自带眼线的少年柳乐优弥凭借《无人知晓》中令人心碎的表演,战胜了包括《2046》中的梁朝伟等其他竞争对手,几无争议的拿下了那片棕榈叶。但抛开精湛的表演,《无人知晓》也是是枝裕和风格转变的开始,也是其剧作成熟的标志。在《无人知晓》中,是枝裕和保留了前两部作品中手持镜头与自然光,甚至演员也是非专业的小孩子。但在剧本细节上,《无人知晓》明显更为成熟和扎实,琐碎的生活流情节通过朴实的细节填充,其喜欢通过料理场景来表达人物关系与情绪的习惯也在《无人知晓》中第一次得以展现。而在剧作上,是枝裕和将残酷黑暗的剧情和光明美好到已经过曝的影像风格结合,造成了一种别样的矛盾观感。视觉上感觉那些小孩子还在幸福的生活,但事实却正好相反。除此之外,在文本中蛇蝎心肠,抛弃自己亲生骨肉的母亲在性格上又是一名温柔、与孩子打成一片的好妈妈,没有过多的渲染事件的残酷,克制的表达,是《无人知晓》为人所记住的最主要原因。父亲去世后,是枝裕和拍了《花之武者》。“我与父亲之间本来很有距离感,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深入交谈。他的去世让我深刻感到生命的柔弱。清理我们的老房子时,重新发现了许多记忆,我意识到,即使在他死后,我仍能继续发展和生长我们之间的关系。”母亲去世后他拍了《步履不停》,带着许多他平生的印记。他感到仅仅记住一些往事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它们如何被表现,如何成为慰藉,“如果不把和母亲最后这段共度的时间中回忆起的东西做个整理,我就无法继续前进”,“我是个执着于记忆的人”。在纪录片中,是枝裕和是历史、社会与制度的思考者,战后日本的都市景观与当代日本常常交错出现在画面中,形成历史的参照。在剧情片中,是枝裕和是个有城府的诗人,面对人性的复杂,他不想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一旦想明白了,可能我就会对这件事失去兴趣了。所以我故意不去找答案。”拍摄《步履不停》时,是枝裕和“想要拍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故事”,“那部电影除了细节外别无他物”。这些细节,就像日本“物语”中夹杂着的那长长短短的是对白又不是对白、是独白又不是独白的“喟叹”。“细枝末节累加起来即是生活,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建构每一个场景时,都只依赖细节”。《步履不停》之后的2009年到2016年,是枝裕和走上了创作生涯中产量最高的一个时期,7年之中5部长片外加一部600分钟时长的日剧。快马加鞭中还保持着稳定质量的是枝裕和慢慢甩开了同辈的日本电影人,逐渐成为了日本电影的符号性人物。而在这6个作品中,除了《空气人形》是少见的关注孤独个体的是枝裕和作品,其余均为日式家庭题材,尤其是15,16两年,《海街日记》和《比海更深》两部作品在主题上的相似之处让更多的人觉得是枝裕和一直在重复自己,就连一直扶持是枝裕和的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也看不下去了,将《比海更深》从主竞赛单元降格到了二级单元:一种关注单元。但抛开主题不论,是枝裕和在每部作品中都倾注了其不同的表达,《奇迹》中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心的悸动的细腻描写;《如父如子》对血缘关系的深入探讨,和社会不同阶级家庭之间的对比;《海街日记》中对生命的闯入和离去的平淡描写;《比海更深》中失败的中年男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与拯救和一家人永不断离的羁绊。相似的主题却又截然不同的表达,是枝裕和拍起家庭戏,可谓信手拈来。他也很少在充满强烈感情的画面里使用脸部特写。他的摄像机总是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有间隔地拍摄情感高潮。借助戏剧性来表达悲哀和愉悦是“轻而易举之事”,然而如果只能靠这种”说明”式的手法来表达,会扼杀人物和人生的基本真相。是枝裕和无法忍受那种不借助台词和音乐就不传达任何意义的影片。着手拍摄《空气人偶》时,他的目标甚至是一部默片式的电影。是枝裕和对人没什么好感,“人类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说。对于同样拍摄家庭伦理片的两位前辈大师——小津安二郎和成濑巳喜男——是枝裕和坦言,他更容易认同成濑巳喜男,因为“成濑对人性的认知更为黑暗”。他甚至对自己也没什么好感,觉得自己是这一代里“很没用的男人”之一。《步履不停》中,阿部宽扮演的“小家子气又没出息”的男人形象,就是是枝裕和对自己的反思和嘲讽。然而,是枝裕和又是个温柔的人,他对他反感的人类充满同情。就像在《空气人偶》中,人们和他们的生活都是“中空”,所以满大街都充满着疲惫和隐忍的行走,外在的生活带不起内心的感动。而他也同时表达了“空缺其实也存在着其他的意义,与他人邂逅相遇的可能性”。他疼惜自己电影里的人物,终会给他们一个出口。在许多影片的结尾,他的人物都能敞开体内原始的温柔,是其所是,爱其所爱,面对生命之殇有所释怀。问题并没有解决,却不再是阴暗的死角,心房里,窗帘被拉开,有阳光照进来。是枝裕和说,我想看着人们如其所是,如此而已。捧得金棕榈大奖的是枝裕和没有停下,他的新片开拍在即。这部计划已久的影片日前正式定名为《凯瑟琳的真相》,并曝光剧情。这将是是枝裕和首次讲述一个在日本之外发生的故事,为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担任摄影师的埃里克·高蒂尔将为该片掌镜,影片预计2019年上映。是枝裕和曾说:“我认为好电影,就是会让人看完之后,长久不能忘怀的,会真切的对你的人生造成一点点改变的电影。”步履不停之间,细腻的情节与表达就如同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的悠闲吉他配乐,让人感受到生活以及电影的美好,在不经意间就湿了眼眶。56岁的是枝裕和正在创作生涯的巅峰期,也毫无疑问地正在走向大师的道路上。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短视频实训营精品班第5期回顾丨2018我们与你同行!

    从2017年7月开始,新片场学院的线下课程“短视频实训营”开始了自己的发现和探索。七个月的时间,十四期课程,五百多名学员,三个老师,以及奋斗的小助手,都是实训营生命组成的一部分。今日“大师课”肖老师给大家满满干货 :“作为一名创作者,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极端的方式吸睛,一是引导观众的期待但不让他完成,二是完成观众期待以外的事。永远不要走在观众之后,至少甩观众两条街。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创作者作品的极致表达。” 大局观念,做到气氛的极致 2018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的实训营也在今天顺利收官啦!说了再见,我们就一定会再次见面的。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课程详情更多课程详情请点击了解

1 ... 42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