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112 篇
  • 战疫网络电影《一呼百应》定档12月1日爱奇艺腾讯视频两大平台联播,致敬可敬可亲可爱的平民英雄

    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美视众乐、中广天择、吉呈文化、中乌文化、侨乡影视、易博影视、敦煌博旺等制作出品的战疫网络电影《一呼百应》,定档12月1日在爱奇艺电影频道、腾讯视频两大平台联合首播,继引发国民追剧热潮的《在一起》、《最美逆行》等战疫电视剧后,用网络电影的形式再度传递对今年抗击新冠疫情主战场武汉、以及战疫斗争中每个“战士”的敬意与感恩,为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献上一支清亮的奋斗战疫之歌。电影讲述武汉因疫封城期间,主人公吴谋、余樱以及吴勇、余大叔、何欢等不同职业、性情各异的一群普通人,在疫情大灾中克服恐惧,不畏危险,战胜困难,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种种帮助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催人泪下又振奋人心,生动展现中国老百姓的和美大爱、善良质朴、无私奉献,歌颂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品德和精神。电影以武汉封城这一时代事件为故事背景,剧情自封城之日起横跨76天直至解封,内容取材自真实人物新闻,聚焦武汉封城期间普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和真实经历,抓取老百姓、平凡人身上闪亮的英雄精神,塑造有血有肉、有伤有爱的小人物抗疫事迹,展现疫情中社会与人际间的光明、温暖、奋斗和相扶相持。电影从剧本创作开始就得到了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悉心指导和重点支持,列入由国家广电总局支持、北京市“中国榜样”系列十大网络电影片单。国家广电总局审片专家给予充分肯定,作为一部抗疫题材的现实主义影片,《一呼百应》在表现小人物喜怒哀乐生活的同时,歌颂了疫情来临之际几个普通小人物不顾个人安危的非凡之举,赞美了这些一呼百应的逆行者以及乐于助人的更为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全片人物塑造较好,叙事结构完整,有较好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求真实”、“会演戏”,成为《一呼百应》的创作座标和唯一的选角指标:为锻造“过得硬”的电影品质,《一呼百应》在主创团队的遴选上狠下了功夫。大胆启用今年还不到30岁的新锐导演郑世龙执导电影,期以年轻后浪新视角,崭新诠释全民战疫的奋斗精神。19岁时凭借电影《十七岁的单车》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新人奖”,23岁凭借电影《青红》获得戛纳电影节影帝提名,26岁因主演风靡全国的电视剧《魔幻手机》而获大众喜爱的青年演员李滨,饰演本片男主人公、一个“普通“武汉人吴谋。李滨以精湛的演技,传神演活了一个一开始个性自我、情感淡漠,到后来感受医护人员压抑沉重、看到医院各种困境而自发伸出援助之手,组建志愿者团队的小人物吴谋,把吴谋的前后巨变、喜怒哀乐,令人又恨又爱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吴谋因意外成为武汉封城战疫的“逆行者”,再成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团队领头人,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这场新冠疫情中牺牲小我、传递大爱的平民英雄的缩影。《一呼百应》特别突出用新生代和老戏骨搭配,力求以相得益彰、朴实无华但有穿透力的演绎,呈现普通人、奋斗者同心团结一致战疫的精彩画卷。新生代满族女演员费馨洁饰演女一号余樱,一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护士,是疫情中万千医护人员的写照,无畏病毒,拼尽全力,负重前行。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大狗”魏震,饰演本片重要角色吴勇,一名童年时因车祸失智的青年,却保持着最纯净善良的品性,以他的“本真”,不自觉地感动甚至感召着他人。在电影《驴得水》、电视剧《魔幻手机》等作品中均有精彩表演的国家一级演员大力,在本片中饰演余樱的父亲余大叔,一个勤劳善良且极重兄弟情义的父辈形象,是这次疫情中守望相助、不离不弃的武汉老百姓的缩影。剧中各个角色,都是这个时代里最鲜明的符号。《一呼百应》在内容定位、事件取舍、人物塑造上,以“真实”为立足点,不回避疫情带给民众的痛苦、人性深处的恐惧,但更重视以更多的剧情篇幅去关注、捕捉、积极传递英雄之城中无处不在的温暖光明、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用诚意、真实和人性力量致敬“战疫一代”。电影尤其突出地展现了年轻一代在这场战疫斗争中令国人分外欣慰、骄傲和自豪的表现,把90后、00后和时代的共鸣,把他们无比热爱祖国、非常强烈的国家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言行举止中提取刻画出来。剧中的吴谋、余樱、何欢、粥粥等等年轻人的角色,以及现实中全国各地逆行武汉抗击疫情的数以万计的年轻人,都让人们意识到: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疫情,大家都在奋力守护的“90后”“00后”,在17年后新冠疫情汹涌来袭时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卸下娇惯与稚嫩,换上勇敢和担当,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成为抗疫一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这正是《一呼百应》的聚焦核心。请锁定12月1日的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我们一起回首年初的疫情危机,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做好防控防护,直至战疫最后胜利。

  • 了不起的中国人:感恩有你,山河无恙!

    2020,是特别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从对未知的恐慌到看见希望的曙光,每一位中国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困境中依然不放弃,为自己共同的家园坚持着、奋斗着。本期专题盘点十大行业的从业者,从他们身上你是否也看到了“中国精神”?国庆节到了,祝福祖国,也祝福每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1、医生:最美的白衣天使可口可乐公益影片《一半,一半》代理方/制作方:GURULAB 制片人/监制:赵伯祚 策划/导演/剪辑:刘潶泗 摄影指导:姚金利 造型指导:周雅倩 调色:曹晨林 演员副导演:小武人们说他们好伟大,他们说自己很平凡;人们想让他们被歌颂,他们更希望被理解。2020年,他们比常人付出了更多,无数次逆流而行,奔走在最前线拯救生命。生活中的他们和常人一样爱美爱笑,穿上白大褂,他们又变得格外坚定,认真的为每一个生命负责。短片用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医生在工作中与生活中的差异,文案非常走心,看完真的泪目!致敬救死扶伤的每一位医生!2、老师:教书育人的指路人《光》致2020中国“网课”老师策划/导演/摄影:赵伯祚 制片人/监制:刘潶泗 制作方:GURULAB 剪辑/导演助理:后期汪 剪辑师:周篱因为疫情,学生们在家里从寒假待到了暑假,“网课”也应时而生。即使不能见面,但老师们也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走山路找信号的乡村老师、结婚当天还在上课的老师、面对空无一人的毕业班老师……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讲述着老师们的奉献,短片结尾出现的老师上课的画面更加让人动容。让我们对克服一切困难、心系学生的他们道一声感谢!3、军人:保家卫国的战士「2K」长缨在手 敢缚苍龙|歼-20 出击!策划/摄影/剪辑/调色/声音设计:高东兴 摄影/剪辑/声音设计/发行方/调色:刘笑宇 驾驶外形炫酷的战机,翱翔天空之上,可能是每个男人的梦想;从余晖映照下的战机进仓合盖,一声温柔坚定的 “程序启动!”,启动、推进、升空,冲出云霄,飞腾翻转,战机绝技在蓝天的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军人、蓝天战士,他们时刻为战斗准备着,国家和人民有难,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国之重器,敢缚苍龙,有了他们,我们放心!4、公安:保护人民的坚实后盾重庆公安形象片DC版摄影指导:傅泉森 灯光师:何剑 制作方:众谋传媒 执行制片:重庆张翔 调色:王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身犯险,奋勇搏杀,誓与犯罪分子战斗到底;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捍卫正义,守护着百姓的平安,用责任和担当坚守岗位,保卫着城市的安宁。哪里有警情和险情,哪里就有他们钢铁般的身影......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们是否能够看得见,他们都在背后默默地守护我们。致敬这些在平凡岗位坚守的人,你们是英雄!5、外卖小哥:平凡又伟大的劳动者武汉VLOG | 因救人被隔离的外卖小哥:我不后悔导演/剪辑/摄影/配音演员/策划:Chessy他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在人与人之间都隔得很远的时候,面对病人的求助,他没有选择无视。患者被确诊,他也进入隔离点,但他从来不后悔。疫情爆发后,一夜之间,他们成为守护城市的骑士。生活如常,就跟这位外卖小哥的选择一样,“不过是本分,是正常的事,下一次还会这么选”,愿我们都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热爱生活、温暖善良的人。6、消防员:勇敢的逆行者《其实我也会害怕》致敬每一位消防员!策划/导演/后期导演:郭行 摄影:摄影涂帅 制作方:尚格映画 摄影师:普啊强在很多人眼中,消防员是铁血硬汉,是生活中的无所不能,是危难时的从天而降,是火光中的最美逆行。他们似乎从来都无所畏惧,但是他们也会害怕,他们害怕亲人的眼泪,害怕拯救错过生命的时机,于是他们踏火前行,即便害怕,他们也心甘情愿愿意为任何人赴汤蹈火。看到他们,才真正了解“赴汤蹈火”的意义,致敬消防英雄!7、企业家:绝不言弃的创业者贾国龙:好事,坏事,其实都是相互转化的策划:湖畔大学400多家门店停业,2万多员工待岗,七八个亿的生意突然变成了零……疫情来得太突然,实体餐饮业遭受寒冬。但在危机面前,企业家们并没有放弃,竭尽全力自救,乐观勇敢面对,在危机里面找机会,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相信合作伙伴,也相信中国的发展。你看,疫情过后,我们已经可以面对面把酒言欢。8、地铁司机:安全出行的保障者每天重复开关门400多次,她是成都地铁2号线最美女司机导演/策划/剪辑/摄影/编剧:知了青年来自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色足村的90后女孩肖芳,8年前成为了一名地铁司机。每天在黑暗的隧道中穿行超过8小时,重复开关门400多次,8年没回家过年。八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在成都扎下了根,每天凌晨5点不到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次出发前都认真检车,保证行车安全,8年来“零失误零投诉”是她对乘客负责的最佳体现。正是有了她们这样一群敬业爱岗的人,我们的出行才得以保障,感谢她们为城市建设所做出的努力。9、导演:让生活更有乐趣的艺术家行业革新云导演—不要生气赞美操导演:赵伯祚 制作方:GURULAB 造型指导:周雅倩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餐饮业和旅游业,横店影视城停摆,电影院停业,广告业低迷,影视行业受到了重创。作为影视从业者,深知团队的协力合作,对于一部作品的诞生来说多么重要。疫情期间无法亲自到拍摄现场,导演们玩出了新方法,三地同时云拍片,远程视频指导拍摄也有别样的乐趣。国庆节到了,电影院也重新开业了,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场久违的电影吧!10、科学家:祖国快速发展的开拓者中国银联&“中华拓荒人”计划《90后眼中的90后袁隆平》代理方:有门互动“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袁老一辈子放在心上的事。笑称自己为“90后”的他保持着最乐观的心态,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为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的基本问题,他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正是有了像袁老这样心系国家的科学研究者们,中国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他们是勇敢的开拓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结语】2020虽然很难,但好在我们依然能发现光,找到光。中国人从来就不怕难,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每一个危难时刻都能团结起来,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又都默默在岗位上奉献着,为小家也为大家。有了你们,中国了不起!感恩有你,山河无恙!PS:还有很多非常棒的行业从业者,欢迎大家在评论里带新片场作品链接提名,入选后会补充在正文里哦~

  • 又被这个男的馋哭了

    “中国第一会吃”的男人陈晓卿在拍完《风味人间2》后,又对这些美味的原产地下手了——《风味原产地·甘肃》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花絮。全季10集,每集只有短短的11分钟,快速讲述当地特色吃法。说起特色我敢保证,里面绝对有一些你从未听过的菜肴。01胡麻 2000多年前,胡麻由中亚传入甘肃。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用它来榨油,因此胡麻油造就了不少独特风味。胡麻油黄米饭、胡麻油炒羊肉……甘肃人就连做月饼都要放点胡麻油。胡麻的味道配上玫瑰的香气,甜咸交融,重达5斤的永登月饼犒劳着每个在中秋团圆的家庭。而这还不是它最厉害,最厉害的是用胡麻盐做成的卷卷。不但是个主食还是一种餐具。当地人每逢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为了快速解决吃饭问题。他们会选择将胡麻碾碎加上盐涂在揉好的面团里,等待卷卷变熟后摆好风干。刚出锅的卷卷松软喷香,却不是首选的吃法。他们会将变硬后卷卷带到地里配着西瓜吃。也就是这道西瓜泡卷卷的特色菜。 02呱呱 这是甘肃天水的一张名片。要不是去过这里,大概从未得知有个小吃能叫呱呱吧。煮好的荞麦粉浆花费较长时间静置,就可形成呱呱。乍一看跟自家做的凉粉很像,但其实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不但比凉粉静置的时间长,做好的呱呱呈现半透明的肉粉色,嚼起来韧性十足。拿到小贩的手里,配上经典调味料:解腻的醋汁、油泼辣子、醇香的麻酱,再点缀些香菜或葱花,别提多过瘾了。在天水吃呱呱就像在武汉街头吃热干面,人手一碗,站着走着蹲着坐着都可吃。03道食合 海拔3000米的甘南,有一家游牧家庭。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想吃上一顿饭着实不容易。因为那里的水只能烧至80度,向来以牛羊肉作为主要食物的游牧家庭该如何解决食物的成熟问题呢?这就不得不佩服咱们的老祖宗了,他们想到了一种无需烧开水的妙招。将刚宰好的羊解剖洗净后,撑开羊肚,把挑好的羊肉扔进去,再倒入葱花等调味料。然后将准备好的鹅卵石大火烧1小时,等到它们足够滚烫时丢进羊肚内。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密封的羊肚会迅速膨胀,羊肉在鹅卵石的加热下变熟。原来,牧民们就地取材做了一只天然的高压锅。羊肉在里面不止可以变熟,还能完成蒸、烤、煮三个步骤。20分钟后,切开羊肚,美味又便捷的羊肉宴就做好了。藏族把这种烹饪手段叫做道食合。在这部《风味原产地·甘肃》之前,陈晓卿还拍摄了潮汕、云南这两篇,而甘肃篇的口碑在里面是最好的,原因V姐觉得显而易见,是人们对碳水和肉类的迷恋。说起甘肃,最出名的就是牛羊多吃,面食天堂。在这里,牛羊的身上全都是宝。吃的级别自然也比一般地方要高,甘肃人会根据羊的年龄来决定该怎么吃。圈养的东乡羊,鲜嫩肥美。如果凑巧羊的年龄不大,短链脂肪酸含量较低,压根不需要单独除腥味,直接烹饪即可。但要是超过两年的羊,久煮才醇香。在众多羊肉的烹饪做法里,烤羊肉串,绝对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没有之一。甘肃人烤羊肉时,会充分利用炼好的羊油,将肉串浸泡,再将其放入滚烫的油锅,待到每粒肉焦化后再放到炉子上烤。肉串自身爆出的油脂与外部淋满的油结合发出滋滋的肉香,一口咬下去准能让你断魂。做完了烤肉,羊的其他部位也不会被轻易放过。烤羊排、烤风干肉、烤羊皮,甚至烤羊骨髓……剩下的羊杂,甘肃人也有绝妙的吃法。他们把羊杂分部位做成羊杂汤、筏子、血肠、羊肉垫卷子……说到这个筏子,你们是不是想到了过河用的羊皮筏。没错,这种食物正是从羊皮筏那里得来的灵感。将羊心、羊脑反复剁碎加入葱姜等调料揉搓,塞入清洗好的羊大肠里,在锅中蒸煮的时候用尖尖的木棒戳透把里面的气放出来。类似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美食叫做脂裹肝。使用羊腹腔的油脂膜(羊网油)包裹着羊肝,油脂充分渗透进羊肝再切块煎烤。3000多年来,裕固族的人民一直沿用这种传统做法。当然,还有那些拍过千万遍都拍不完的面食。北方人对淀粉偏爱格外重,因此能做的花样也很多。光是面条,就有数不尽的吃法。除了这些一提到甘肃就会想到的肉食、面食,还有一个特别的食材:百合。用百合做配菜很常见,可它多是甜点里的点缀。兰州百合大不相同,它的生长期很长,6到8年才会有收获,也正是因为长的久,这里的百合格外甜。百合花还可以直接焯水后食用,口感脆爽清甜。很多人刷完10集后,口水也跟着流了一地。跟很多密集且接地气的美食暴击片不同,“风味”系列美食片的特色在于慢。叙事节奏慢、镜头慢、讲故事的人也慢。就连摄影技巧也遵循着一个慢字。向来走学院派风格的陈晓卿, 这么多年一直在钻研美食的拍摄技巧。从《风味人间》第一季,我们就能看到应用于美食拍摄的微观摄影。用技术来表现食物的美。在这些超显镜头里,你可以清晰看到鸡蛋黄和蛋清分离散开;还有面包和腊八蒜发酵的全过程;以及糖的结晶、糖汁的流淌……如果说像《人生一串》这样的纪录片是用街头巷尾的熟悉感打动你,“风味系列片”则是用技巧牵制你的感官。在陈晓卿的镜头里,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再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艺术品。

  • 22年前的花木兰,还没有被改造成“超级英雄”

    等了又等,它可算来了。9月1日也就是今天,迪士尼最新真人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大陆上映。之前,电影受疫情影响一再推迟档期,在美国干脆转为流媒体平台Disney+上放映。要知道,从声势浩大的选角开始,《花木兰》就备受关注:导演妮基·卡罗从全球近千名候选人中,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筛选,最终选中刘亦菲来扮演木兰。刘亦菲本人为这个角色也付出不少,连坐14小时飞机赶去洛杉矶试镜;为了演出木兰敏捷的身手,每天进行五六个小时的体能训练。毕竟她要诠释的,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位华人公主,国内外的期待值都很高。迪士尼也拿出高达2.9亿美元的成本来拍摄,请来巩俐、甄子丹、李连杰、郑佩佩等一众大腕演员,全球多地取景……因此去年首支预告片一发布,就占领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把不少外国网友看得热泪盈眶。也许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吧。万万没想到,这第一位华人公主,反而在中国水土不服了。豆瓣开分4.9,几天后降到4.7,局面非常尴尬。大家不满意,一定程度上因为电影展示出的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偏差,这一点看定档海报就感受挺明显的。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花木兰》的美国海报,韩国海报和日本海报↓下面是中国的定档海报↓怎么看怎么像九十年代大型古装连续剧的画风,爷青回啊。来跟V姐玩个游戏,谁能在3秒之内找出这部2020迪士尼大电影↓是不是完美融入8位前辈?总之看过的网友都在说,这次的真人版《花木兰》比起动画版的差太远了。花木兰(1998)没错,尽管花木兰的原型,来自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间乐府诗《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每一个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可能对它陌生,当年可是要求全文背诵的。但提起花木兰,许多人眼前会先蹦出那个剑眉、红唇、丹凤眼的动画形象。这是1998年迪士尼发行的动画《花木兰》,个人认为也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巅峰代表作之一。它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和巴里·库克联合执导,著名华裔演员温明娜为英文版的花木兰配音。影片在中国上映时,为其配音的许晴、成龙、陈佩斯也个顶个都是大腕儿。《花木兰》作为迪士尼佛罗里达动画工作室制作的首部影片,幕后制作成本巨大——当时总共雇用了700位动画师、艺术家和技术员,他们写代码用掉27780支铅笔,喝了大约740公斤的咖啡,前后花费了5年才制作完成。最终,影片在全球拿下3.04亿美元票房,成功让迪士尼史上第一位亚洲公主——花木兰的样子深入人心。在动画中,这个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多了一抹灵动和传奇的色彩。首先木兰的形象非常东方,不论样貌还是气质,都和想象中的没有出入——一头乌黑的秀发,细长的眼睛很有韵味,眼神温柔而坚定。她一挑眉,仿佛能看出所向披靡和无畏无惧;看到她拔剑削去长发,心中总会升起一股庄严和悲壮。可是这个能够升华情感的标志性场面,在真人版里居然被,删,了。要知道,小时候看动画片时,这个夜晚是让人看到木兰的决心和勇敢,让人与角色产生共情的;也是“削发”这个决定,改变了木兰甚至花家的命运。这里删改不免让人有些遗憾。还有一个原版很重要的角色,在电影中压根没出现——木须龙。在动画里,它是花家祖先派出来保护木兰的“守护神”。但这只 法力无边 沙雕中二的龙,却以一己之力承包了电影的笑点;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的小幽默,都通过它体现出来,吹牛啦,打嘴炮啦,帮花木兰作弊啦,都是这只龙干的。但是沙雕归沙雕,作为一直陪在花木兰身旁的朋友,常常给她提点和鼓励,很多重要的剧情都是它推进的。木兰能最终征战沙场,为花家争光,也有小龙龙的一份功劳。还有和木须龙组cp的小蟋蟀,动画中也是花木兰左膀右臂的存在。两只小动物一唱一和,像是逗哏捧哏一样把剧情的缝隙填满了,变得妙趣横生。可惜真人版中,“小蟋蟀”变成了兵营中一位战士的名字,戏份惨遭删减……反而是匈奴头子身边那只鹰,在电影中被加戏不少——它变成一只被叫做“女巫”的黑化的凤凰,由影后巩俐饰演。不得不说,巩俐的演技是一流的,尽管浮夸的妆容,还有堪比“黑凤凰”的超能力成了网友的槽点;但这个角色内心的复杂和纠结,却被巩俐通过微表情很好地诠释了出来。是她帮匈奴行凶作恶,也是她激发了木兰身体里的“气”。是的,真人版的花木兰仿佛是位天选之人,从小有一种叫作“气”的超能力。当气被激发,她能“起死回生”,也能只穿一件布衣就在战场上以一敌百……不禁让人疑惑,这到底是巾帼英雄,还是中国版“超级英雄”?可惜因为这种天赋异禀,她自己主观努力的部分,与观众对她逐渐变强的“养成系感受”反而被削弱了。还有许多在原版动画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和画面,在真人版中不是没有很好地突出,就是成了一个槽点。比如说电影里的花黄妆,和真人版的妆容对比↓原版里的经典歌曲和配乐,也在新版中没有继续运用,因为真人版的定位比起一部“歌舞片”,更倾向于是“武侠片”。还好那首让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曲《Reflection》被保留了下来,当年由美国著名歌手Christina Aguilera演唱,中文版《自己》则由李玟献唱。而电影的许多细节,也暴露了编剧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缺失,比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真的拍成了并排跑的两只兔子……原诗中,不是用来形容木兰十几年没有被识破女儿身吗?还有木兰顶着化好的黄花妆见父亲,父亲的感慨也透着一股浓浓的翻译腔:“老天有眼,我竟然有幸见到如此妩媚的女子!”类似“不太中国”的地方还有很多。22年过去了,当花木兰从一代女中豪杰变成了“神奇女侠”,即使顶着迪士尼第一位中国公主的招牌,中国观众也未必买账。最后我想说,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传奇,不是因为她有不寻常的身世,不是因为体内像超能力一样的“气”。而是因为她在那样一个年代,偷走年迈父亲的征兵令和盔甲,毅然决然替父从军;明知前路艰险,还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是孝。在兵营中十几年来隐藏身份,以女子之身打破性别的枷锁,不怕辛苦和牺牲,最终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拯救了国家,这是忠。忠孝两全,所以千百年来为人歌颂。而这一切的前提,恰恰是因为她是一名普通女子,不懂什么“气”,也没有天生神力。动画版恰好重点展示出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她就像千千万万的女孩一样,坚强,勇敢,真实,智慧,有责任心,有担当……谁会不喜欢这样的花木兰呢?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木兰;每个女孩,也都能成为自己的木兰,即使身处逆境。像动画版《花木兰》中那句台词说的:逆境中绽放的花朵,才是最珍贵、最美丽的。

  • 没有这篇指南,看《信条》就像裸考

    诺兰的号召力果然不是吹的。今天是《信条》中国大陆上映首日,本来没什么人的工作日早场竟座无虚席。(疫情期间还是隔一个坐一个)《信条》2020.9.4开场前,担心脑容量不够用,V姐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预告片才进去。结果走出影厅时,还是不出意外地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怎么说呢,诺兰这部新片,像是一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头脑风暴;期间不断伴随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感官刺激。如果把它比作考试,那绝对是英语听力考试的难度级别——上一题还没听清,它已经劈头盖脸地给你读下一题了。目前,《信条》的豆瓣评分已经公布,8.3分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局。(这两天浮动可能比较大)它在IMDb上评分有8.0,烂番茄新鲜度74%,随着关注度上涨争议也在继续。许多影迷看完后陷入自我怀疑:“我是看了一部有关时间穿越的电影吧?”听说还有人差点走上了相反方向的电梯。《信条》的后劲确实有点大,海外各媒体的评价也是“冲击”和赞美交叉:FILM:《信条》是引领观众重回大银幕的完美作品……但它又是一部比较难理解的作品,挑战性很大。TheWrap:《信条》不会是诺兰最令人满意的作品,不过在我看了四五遍之后很有可能会改变想法。洛杉矶时报:诺兰把“不可能的任务”中的不可能,由单纯的身体打戏变为复杂的量子物理……他的手法是熟练且带着让人迷惑的任性的。好莱坞报道:《信条》使人感到浮游,入迷。首先,作为一部谍战动作片来说,《信条》是优秀且没有欣赏门槛的。你想看的枪战、肉搏、直升机和炮火,那些紧张刺激的大场面它都有。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其他动作片里没有的“奇观”,比如收回枪膛的子弹,向内“爆破”的地雷和炸弹,逆向行驶的飞机……其次,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它的理解难度就有些高了,对观众的集中力、洞察力、理解力包括知识面都是一次考验。还有视力,因为影片中有些一闪而过的细节,你错过了就只能等着二刷了。有不少人说:“这次诺兰完美解决了被剧透的可能性。”所以,V姐决定在完全没办法剧透的情况下,给你提供一些观影上的帮助——下面这几个 观影小tips ,建议大家作为第一次看《信条》的观影指南收好!【1个故事】一句话来说,《信条》讲的是一个“时空逆转”的故事。男主通过一项测验后,进入了一个国际秘密间谍活动的世界;为了执行任务,他要穿梭于不同国家,面临各种危险,完成一个“逆转时空”的秘密任务,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不管电影里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场面,让人分不清时间是正行还是逆行,都只要记好“男主是在拯救世界”这条主线就可以了。【2位男主】为了更顺畅地观影,咱们来认识下两位重要出场人物。原谅我实在想不起男主叫什么,有谁看过电影能来帮帮我吗?《信条》的男一号由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他是影帝丹泽尔·华盛顿(费城故事、光辉岁月)的大儿子。他原本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后来子承父业走上演员道路。这是全片贯穿始终的角色,将带你进入“逆转时空”,完成充满危险的特工任务。另外一个主要人物,随男主出生入死的Neil,由著名男演员罗伯特·帕丁森出演。中国的观众比较熟悉他主演的《暮光之城》,正在拍摄的好莱坞影片《蝙蝠侠》也由他领衔主演。只是今天早晨突然传来“罗伯特·帕丁森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新闻,目前《蝙蝠侠》的拍摄已全面暂停。所以在大荧幕上看到罗伯特全力奔跑、试图拯救世界时,内心有些百感交集,希望他早日康复啊。【3个名词】作为一部烧脑级别5颗星的科幻片,《信条》运用到了一些现代物理学的专有知识和理论。电影中出现的几个重要的物理名词,如果提前做功课,一定会对情节理解有帮助。(至少你不会像英语作文的题干里遇到不认识的词,被突然出现的这个字眼给吓懵)熵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物理意义是代表体系中的混乱程度。简单说,一个系统的“熵值”越高,说明系统越混乱,反之则越有序。而一个孤立系统,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熵值增加,这就是“熵增原理”。但在《信条》中,“熵”是可以逆行的,代表世界会从无序变有序——表现就是射出的子弹可以收回,撞翻的汽车可以瞬间恢复正常行驶。当两位男主通过“旋转闸门”逆转时间时,会遇上“时间钳形运动”。特点就是,在逆行时空中的自己,和另一个时空中的自己是对称、或者说是相反的。所以处于一个空间的自己活动时,一定要照顾到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如果一个人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那么未来的自己就不会出生;但如果自己没有出生,又是谁回到过去杀死了祖父呢?这就是科幻界著名的“祖父悖论”。它在许多科幻片,尤其是涉及“时间旅行”的电影里都有运用,比如《十二只猴子》,《环形使者》等。《信条》中这个词又出现了,可是这次,诺兰给了该理论一种全新的可能性……【1个关键词,Tenet】最后,如果要从电影中提取出一个最重要的词语,那应该是它的片名“tenet”。在电影里,它是一个暗号,一个组织。这个单词的形状很有意思,以T开头、以T结尾;同时它还是一个回文单词,从右往左颠倒过来还是同一个词,暗示着影片里的时间逻辑。而在英文里,tenet是“信条,信仰,原则”的意思,这是否和电影的主题有关?这个答案要大家自己去影片中找。不得不说,诺兰确实是位玩转时间的达人。他曾说过:“我一直对时间着迷,对它的主观性着迷。”所以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时间都承载着重要的意义——《盗梦空间》里,时间贯穿多层梦境,现实中的几分钟,在梦里可能变成几十年。《星际穿越》里,太空里的钟表“滴答”声,代表着地球上迅速流逝的一天又一天,只有父亲对女儿的爱能跨越这条时间的恒河。《记忆碎片》就更直接了,他运用“交叉剪辑”的杀手锏,把正常的时间线剪得支离破碎。《信条》里,他干脆把让时间“倒流”;有意思的是,《星际穿越》中有句台词偏偏是“时间可以拉伸可以压缩,却无法倒流。”是不是可以说,诺兰又一次挑战并试图打败过去的自己呢?《信条》的制作成本高达2.2亿美元,确实是他执导的影片中最高的:为了在大荧幕上呈现出最震撼的场面,他横跨爱沙尼亚意大利等七国取景,运用IMAX和70mm混合拍摄;为了实现尽可能的真实,诺兰坚持实景拍摄,炸了一架真的波音747飞机,主演帕丁森连连感叹这一举动的“荒唐”;而对于各位主演来说,打出“逆向拳头”,表演完全逆向的运动轨迹,也是他们从未有过的高难度挑战,所以每一个场景都尽了全力去研究。总之《信条》看下来,第一遍是不可能完全看懂的。你可能明白了大概剧情,但是对于影片某些细节仍存疑,也会有记忆的偏差,这些都很正常。毕竟150分钟的高能轰炸,想要理清剧情、又看清导演埋在电影里每一个伏笔,太为难人类的大脑了。所以在观影时,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场视觉盛宴来欣赏。当闸门打开的那一刻,走进那个“时空逆行”的世界,跟主角一起陷入逆转的时间。去感受它带给你的紧张和激动,成为电影中的一部分,为每一颗还未引爆的炸弹紧张。就像电影中的一句话说的:“不要试着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 影视摄影光色应用的深层干货,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文已获得作者@侯咏 (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编剧、制作人)授权转载。今天我在这儿讲的并不是电影摄影的基础理论,而是针对摄影专业观念的较深层次的探讨。它是我多年来关于电影摄影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称作我的摄影观念。有些观点可能令人感到惊奇,甚至改变“三观”,亦或不以为然。无论如何,仅作为一家理论,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几个观点,并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而详细的论据和论证就不能一一展开。01两个根本性话题1、摄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科书上传统的摄影基础理论对摄影的定义是:摄影是使用专门设备对实物进行其影像记录的过程,是一门真实记录现实的艺术。也就是说纪实性和真实性是摄影的本质。但是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摄影艺术更为核心的真谛其实并不是仅仅复制和纪录现实,反而恰恰是改变和创造我们眼中的现实。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是小学毕业了。2、摄影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书到用时方恨少,捡到篮里都是菜。”所以说,素养多多益善。这里别的不说,只谈绘画的修养,这是最最基础的,也是摄影师能否成为研究生的必要素养。你不一定会画画,但一定要懂得绘画原理,比如素描的影调原理和色彩的冷暖关系原理。当然,如果不经过绘画的实践,你是不会对这些原理有深层的体会和感悟。如果你对这些影像原理的理解不深,你就基本上不可能达到一个至高的摄影水平。02光色应用是四大摄影造型手段之一我们先画出一个框架,弄清光色应用在摄影造型中所处的位置。教科书将摄影造型手段分成四大类,而划分的方法有两种:1,构图、光线、色彩、运动;2,构图、光学、光色、运动。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分类,我们读书时就这样学的。第二种方法认为光和色是一种无法分割的手段而将光和色合而为一。另外增加了光学。光学主要指摄影的成像元件,也就是属于实体工具的镜头、滤色镜等。同时也是指在摄影创作中使用这些光学工具的方式方法。其实,造型手段就是指方法和技巧组成的技艺总和而并非实体工具。因此第二种划分中的光学造型手段,不包括定义为实体工具的光学部分,只指向非实体的方法、技巧所构成的手段。这样的分类似乎不够严谨。另外就光色一体的概念而言,虽说有光才有色,有色必有光,光色是不可分离的。但在教学上还是将光线和色彩分别分析和讲授才更加方便,才更有利于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暂且折中地划分为五大摄影造型手段:光学、光线、色彩、构图、运动。我们在此所谈的“光色应用”就是其中的“色彩”范畴。03摄影光色应用中,应该改变和抛弃的常规概念和习惯用法1、白平衡白平衡是光色造型的基础概念,是摄影光色控制的前提。它是针对技术基准控制方面的概念。例如光学镜头色差和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显色性等等,都是为摄影师提供的摄影工具所必须制定的技术标准。就像我们要为地球制定海拔高度和格林威治时间以及摄氏0度一样。但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它忘掉。为什么?现实中不存在纯白的色光和纯白的物体,画面中也不存在纯白的颜色。“标准白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这个相对的白色概念有具体的控制方法,摄影师在进行创作时也不要将它作为色彩运用的标准。因为摄影师运用色彩造型就像用不同温度的水来营造不同感受一样,而不能将现实中不同温度的水都控制在0度左右。再用绘画来举例:梵高并不是用纯粹的蓝色画出天空的颜色,而是用其它不同的颜色画出蓝色的感觉。同样,摄影师的创作并不只是为了还原物体和环境原有的色彩,而往往要通过改变原有的色彩来表达摄影师各种不同的色彩感受。以前胶片时代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概念就是“色彩还原”,是指彩色胶片在生产、拍摄和洗印加工过程中,其色彩与原景物色彩的一致性标准。它是胶片研发、生产厂家和洗印厂专门为控制胶片感色性而设定的专业技术概念。也是与现在“白平衡”相类似的概念,应该在摄影创作中忘掉的。设想,如果摄影师们在每个画面中都严格地还原了物体的“原本色彩”,所有的白色都一律控制成“标准白色”(如果物体的“原本色彩”和“标准白色”能够真正确定的话),那岂不是自动放弃了摄影创作的色彩表现手段,真正成为“一张白纸”(调白平衡)走遍天下了?2、CTO、CTB和色温概念CTO、CTB这两个系列的色纸是我们以往最常用的,也是可以走遍天下打通关的。其实它们并不是调整光线色彩这一概念的色纸,而是胶片时代为了灯光型和日光型相互转换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专门用于色温调节而设计生产的。英文Color Temperature Orange、Color Temperature Blue就说明了它们的原始功用。色温的概念和白平衡一样,也是一个技术标准,用于表示光源颜色的物理量。从色彩的角度来说,色温的高低仅仅包含了暖黄色域和冷蓝色域,而绿色、紫色、红色等色彩却很难用色温的数据来准确表示。所以,我们在运用色彩进行创作时,要丢弃色温的概念,将所有颜色的色纸都当作绘画调色板上的颜料看待。虽然CTO和CTB都有不同深浅的型号(全、1/2、1/4、1/8),它们所矫正的色温数据均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差异并不改变光的色相。而调色板上的颜料则是具有不同色相的。我们要使用具有不同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色光来完成摄影光色的创作,这也是摄影“用光作画”的意义所在。“用光作画”不仅仅是指光影。比如我们需要使用偏绿的黄光或偏紫的蓝光这种微妙的色光造型的时候,CTO、CTB以及色温的概念就根本帮不了你。它们只能作为色彩缤纷的调色板上的个别颜料偶尔被使用,而不能让调色板上只有CTO和CTB这两种颜料。我们仔细想一想,全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影片其实就是只用了CTO和CTB这两种色纸拍摄完成的。对于电影的色彩这应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更恐怖的是我们还有很多摄影师、灯光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继续只扛着这两卷色纸闯天下。3、色温平衡、统一色温的概念类似上面所说的另外一种习惯性做法也是相当可怕的,就是将一个场景中的所有光源统一成一个色温数据进行拍摄,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以前很多技术控的摄影师和灯光师严格地检查每个灯泡发光的色温数据,努力将其统一在一个数值上。这个行为应该是灯泡制造厂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环节,而不是摄影师要做的。造成这种错误做法的根本原因就是统一色温的错误概念,严格地讲应该是对“色温平衡”的概念错误地理解造成的。以前教科书教我们严格控制光源的色温,将色温控制在一个条件下。后来发现现实中没有色温完全一致的光线环境,绝大多数场景的光线都是混合色温照明。不是有其它光色的光源,就是有不同光色的反射光(受不同色彩的物体或环境影响)。摄影光色应用的根本任务就是寻找现实光线中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光色变化,而不是将光色统一成一种单调的色光。这与白平衡的概念相似,都是与摄影的光色创造原则相违背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欧洲的低成本影片的摄影光色自然而生动,层次变化丰富,冷暖关系无比美妙。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中外很多影片中的场景却都是在统一色温的条件下拍摄的。特别是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也许因为条件太好,使用大量大功率的人工光源,将自然光光色中微妙的冷暖关系一扫而光,画面中仅剩下物体固有色。这种光线条件下暗调或高调的画面色彩表现很难有透明感,就是正常影调下的光色表现也趋于单调乏味。我将此类风格称之为“彩色素描摄影”。4、习惯性色温设定大部分摄影师的习惯做法是:日景环境中将摄影机的色温设定在5400K左右,灯光环境中将摄影机色温设定在3200K左右。虽然摄影机的色温设定仅仅是为监视效果服务的,并不会改变所记录的画面数据的色彩表现。但作为现场监视效果来说,这样做会影响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掌控。就像曝光控制一样,应该把基准曝光点放在动态范围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而不应该放在顶端或底部。同理,色温的基准点也应该放在光色区域的中部,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光色的变化范围,更好地安排不同光色在画面整体色域中的位置。而很多摄影师在所有日景场景中使用一个色温设定拍一天甚至几十天如一日,这就更有问题。问题不在这种做法本身,而在于对色温设定和光色表现的概念理解不清。5、泡沫板(米菠萝)作反光板泡沫反光板学名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又名EPS板,俗称“米菠萝”。由于它接近标准白色,反光率高,便宜轻便,所以经常被当作反光板使用。但是我要告知大家,我们在摄影创作时一定要慎用,而且不仅仅是泡沫反光板,所有的白色物体作为反光板都是如此,为什么?白色物体作为反光板,其作用和目的就是反射入射光,使物体的背光部分的亮度提高,同时对其进行结构刻画和光影造型。问题不在包括泡沫板在内的白色物体本身,而在于反射什么入射光。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将物体的主光用反光板反射到暗部,这样做必然会在提高其亮度的同时,将原本的暗部散射光取而代之,同时就必然会冲掉原本散射光所具有的环境光色,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色温平衡”的状态,而使主光与副光、物体的亮部和暗部的光色相一致,丧失了自然光中物体受环境光的影响所具有的微妙的冷暖反差和丰富的色光变化。造成物体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的失真效果。6、拍摄光色不足,后期调色弥补很多情况下摄影师在现场要么由于条件所限、要么是信心不足、或者懒得费事、或者掌控失误等种种原因,总会依赖后期调色来弥补现场拍摄时光色的不足。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模式。但真正有调色经验的摄影师都知道,后期调色实际上只能够“锦上添花”,根本无法“扭转乾坤”。也就是说,后期调色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修饰性调整,要想大幅度地改变原始画面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构成,可以说那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硬要这样做,其结果将会是画面色彩失真、色调浑浊、色阶层次不清、冷暖比例失调、色彩与物体质地剥离。不仅如此,还会严重影响画面的影像质量。所以要记住,优美的画面色彩一定是摄影师先天造就的。再优秀的调色师和调色软件都不能成为大变活人的魔术,用来挽救先天不足的摄影画面的色彩缺失。04几种摄影光色应用的典型效果分类及案例1、 单一色光(白平衡):《年轻气盛》、《越界》2、 单一色光(偏色):《美错》、《万物理论》3、 单一色光(消色):4、 冷暖对比色光(自然光):《荒野猎人》5、 冷暖对比色光(人工光):《巴黎五区的女人》、《真探》6、 冷暖对比色光(强化人工光):《激战柏林》、《恍惚》05画面色彩的构成与光色经营的核心就前期拍摄阶段而言,画面的色彩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光色,二是物体固有色。物体固有色是由美术和服装等造型部门控制的因素,不属于摄影掌控范畴。摄影所能控制的就是光色。现实中物体的色彩永远是被光所影响的,也就是说光色决定物体的颜色。摄影的光色造型就是建立在光线改变物体固有色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光色来完成摄影的光色造型。借用解释构图概念的词汇“经营”来表示光色造型似乎更为贴切。那么光色经营的核心密匙是什么呢?我们用一把尺子来衡量那就是控制光色的冷暖关系。如果我们把一个环境中的光线统一成一个色温条件,那就丧失了光色中丰富的冷暖变化和对比,那光色中的色哪去了?画面上的色彩就只剩下物体的固有色而失去了色彩一半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家还要了解色彩对人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及其规律。不同色彩对人会产生不同的直观感受。低色温黄暖色光让人感到温暖,高色温青冷色光使人感到清凉。例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让人感到兴奋,在西方代表扩张和暴力,使人产生焦躁和不安,蓝色表示希望,让人感到安静,同时也使人产生孤独和凄凉感。再比如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条色带的宽度是按37\33\30的比例制作的,但看上去感觉三色宽度相等。原因就是不同色彩给人的膨胀感和收缩感不同,三色等宽会让人觉得红色的面积最大,蓝色最小。这就证明色彩对感官和情绪的直接影响,有一整套惯例和规律。所有这些有关色彩的因素都将化为色彩的核心——冷暖关系。我们在经营光色的过程中就是在经营色彩的冷暖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慢慢去体会。00作者简介侯咏摄影师、导演1960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与成就1、作为摄影师1983年,首次担任摄影师拍摄影片《九月》,从而正式开始电影摄影师生涯。1984年,拍摄田壮壮导演的影片《盗马贼》。1985年,担任传记影片《孙中山(上下)》的摄影师,并凭借该片首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还拍摄了《一个都不能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夜色撩人》、《我心雀跃》、《泡芙小姐》等影片。之后,又因在影片《晚钟》、《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摄影造诣,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荣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2、作为导演1991年开始从事导演创作,执导影片《天出血》。2004年执导的影片《茉莉花开》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执导的历史剧《卧薪尝胆》获得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执导体育题材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执导年代剧《闯关东中篇》。2012年,执导年代悬疑剧《愤怒的摄影师》。

  • 干货丨摄影造型活动的任务逻辑

    本文已获得作者@侯咏 (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编剧、制作人)授权转载。01摄影造型活动的定义摄影造型是人类从事的一种艺术行为。是利用摄影工具(照相机、摄影机等)在二维平面(胶片、相纸、银幕、屏幕等承载影像的材料)上对应客观现象(景、物、人)制造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二维视觉影像的一种创作活动。其影像给人造成的三维视觉假象是摄影者通过运用镜头、光影、影调、透视、色彩、构图、运动(活动影像)等创作手段和技巧来实现的。 02摄影造型活动的根本性质1、 对现实的记录 ——写实性、真实性自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影像就被认定是对现实最具真实性的写照。时至今日摄影图像还经常被当作毋庸置疑的证据在法庭上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摄影图像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这一点是摄影活动的基本性质。也就是说,摄影能够真实、准确地记录我们面对的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但是,“真实”是一个模糊而相对的概念。“纯粹的真实”只能存在于文字定义中,现实中却很难找到。而真实与否的标准也无法以精准的刻度来量化。如果说“全然的真实”就是人眼所看到的现实状态,摄影只需将它们照搬成视觉影像即是“纯粹的写实”。且不论每个人眼中的“现实”都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就说“照搬”即能相同这一点,从概念上二者就各具属性,根本不可等同。而在实际中就更无法设立一个标准来衡量二者是否相同。因为原本二者就是处于不同维度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三维的,而作为摄影活动结果的视觉影像是二维的。从空间物理的角度来说,二维是一维的N次方,三维是二维的N次方。也就是说,二维是三维的N次方分之一的投影,二维是无法具备和包括三维的全部信息的。由此得证,视觉影像是现实世界的N次方分之一的投影,视觉影像无法获取它所对应的现实世界全面完整的信息,也就不可能具备现实的真正属性。因此,纯粹真实的摄影影像和对现实完全“照搬”的摄影活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摄影造型活动的“记录现实的写实性和真实性”这第一个根本性质其实仅仅是理论而已,实际是站不住脚的。2、 对现实的改造 ——扭曲性、创造性照相机、摄影机是需要摄影师来操作的,所有的视觉影像都不是摄影机而是摄影师拍摄而成的。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摄影机拍摄出的视觉影像呈现怎样的形态,完全取决于摄影师的操作。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视觉影像的形成,无不带有摄影师的主观烙印。那么,带有摄影师主观烙印的影像,必然不是“纯粹的”、“自然真实” 的现实世界,而是经过摄影师“改造过”的现实世界。因此,这种摄影师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性或创造性,是摄影造型活动的第二个根本性质。相对于第一个根本性质——真实性——来说,创造性显得更为重要,也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对我们摄影艺术创作的意义和作用更加重大。第二性与第一性是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越强,其结果的真实性就越弱。反之亦然。例如,你为女孩拍照,把她拍的越丑(影像)就越不像她本人(现实);相反,你拍的越美也同样越不真实。第一性÷第二性= 103摄影师从事摄影造型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摄影造型活动的性质决定了摄影师从事摄影造型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而目的和任务可以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或者称作基础任务和核心任务。1、 客观再现现实这是摄影师从事摄影造型活动的基础。也是基本目的任务。内容包括学会摄影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摄影专业基本技能。此阶段还谈不上创造性。就好比说这是一个先学会识字和写字的基础性阶段,可以抄写文章,而不会创写作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即使写出了文字,也仅仅停留在流水账式的叙事日记水平上。2、 改造和创造现实创造性地表现摄影师对现实的特殊感受,给“客观现实”赋予摄影师 鲜明的“看法”和“态度”——个人感受。这样才能被称之为摄影“创作”。尤其是从事故事类的影视摄影创作。在此类影视摄影作品中,摄影师的个人感受越强烈,对“客观现实”的改变就越大,创作的成分就越多,其创造性就越大。还是举前面为女孩拍照的例子,如果你把她拍的(影像)与她本人(现实)几乎一模一样,未做任何加工(美化或丑化或者其它别的意味添加),那么,你觉得这个摄影创作有意思吗?作为一名有学养、高水平的专业摄影师,你觉得满足吗?创造性是加法,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附加摄影师的“态度”。就像俗话所说“照猫画虎”,在此取其“改造和创造”之意,就是1+1≥2。所以说,创造性是摄影创作活动的核心任务。04摄影创造性的来源摄影师在从事摄影造型活动中的创造性来自两个方面:1、 外部条件的规范剧本内容——题材、类型、时代、地点、行业、人物、事件等等。导演要求——导演对创作的具体想法和要求。预算规模——制作成本的水平和等级的规定。周期计划——时间、季节的期限。以上各项为摄影师规定了摄影造型活动的不可逾越的范畴。摄影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影像化呈现。因此,摄影师的创造性是有任务、有责任的创造性。其中,完成摄影造型任务的底线是服从导演。这些外部条件的规范,看起来完全是对摄影师的创造性造成捆绑的枷锁。但是这些限制的压力一定会作用于摄影创作,反而激化和推动摄影师的创造性。所以说,摄影师的创造性首先是在外部条件的规范下生长和运行的。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师的创作并不是单纯个人化的。2、 自身素养的储备知识——广度与深度兼具的书本知识、间接认知。经验——实际操作的经历、经验、能力和功夫,以及实践验证后的认识和结论。修养——全面深厚的知识与实践养化而成的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文学、绘画、音乐、科学、哲学等方面的修养。感受力——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力和敏感性、敏锐度。共情心——对周边的人和事具有感同身受的深刻情感。品味——对艺术和生活具备高尚的鉴赏标准。境界——对世界、自然、人生、事业经过了深度的哲学思考,形成了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眼界宽广、心胸开阔、心中有爱、无私奉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高度。 05摄影创作过程的逻辑层次在客观再现现实的基础上更强地发挥摄影的创造性是摄影创作的核心任务。摄影的创造性是摄影师通过摄影创作活动得以实现的,是在摄影创作的成果中蕴含的。摄影师的所有工作都包括在这一过程当中。以下,我们用降序的方式依次分析、阐释发挥摄影创造性的创作过程以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层次和逻辑关系。它们是由形而上的抽象意识逐渐具象化的次第。若是升序排列,则是具象向抽象发展变化的次第:1、 态度摄影创造性的发挥最终要体现出摄影师对待所表现的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观念、立场、观点、看法等等。未达到这个高度的摄影创作,其创造力则是疲软乏力的。也就是说,摄影的创造力不但要有力度,而且要有高度和深度。态度是建立在摄影师于影像表达中所传递的情绪和感情之上的。也就是说,态度以情感为载体。没有感情的态度是冰冷无味、毫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严格来说,没有感情的态度不是真正的态度。2、 情绪、感情摄影师在创作中会努力传达某种鲜明的情绪和强烈的感情,通过画面影像呈现出来。而情绪和感情来源于摄影师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没有感受则不可能有情感。3、 感受表达鲜明、强烈地表达个人感受是摄影创作的灵魂,也是摄影创造性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因素。摄影师的个人感受产生于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而无论态度、感受和情绪,都是一种个人的主观化意念和抽象性意识,都需要借助于客观的具体物象得以呈现。4、 形态、氛围形态的定义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信息总和”,通俗讲是现场所见或镜头摄入的所有视觉景象。包括场景气氛、人和物以及画面的状态和动态等等。氛围则是与形态共存的环境气象和情势,是一种不可视的气场和能量的可感知状态。形态和氛围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概念,是建立在场景气氛的基础上,作为承载摄影师表达感受的依托而较为具象的存在。5、 场景气氛作为摄影创作的基础因素,包括由每个场景的不同气氛所构成。气氛的概念有两种含义:第一是近似氛围之意,是指“可以引起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是弥漫在空间中能够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感受的总和”;第二是摄影专业用语,特指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效果,比如:日景气氛、黄昏气氛、夜景气氛等等。此处所涉及的气氛偏重于第二个含义,但同时也包含有第一个含义。二者的关系是:第一含义建立在第二含义基础上,第二含义依赖于第一含义而产生、而存在。6、 光效光效的定义有两方面指向:一、现实环境;二、视觉影像。包括光影和影调的概念,是构成气氛的基本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气氛首先是由场景中的不同光效而体现出来的。前辈们常常强调“光效气氛”,说明它们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光效,也可称为光线、照明。严格来说,光效属于诸多摄影造型手段中光线、照明的核心内容,它既是摄影创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同时还是发挥摄影创造性所依赖的重要技能之一。7、 镜头、色彩、构图、运动这些因素都是与前项的以光效为主要构成的“光线、照明”一同作为摄影创作所依赖的造型手段,同属摄影的“十八般兵器”。它们都是具有各自特长的工具。比如:除了光效气氛之外,人物的位置和景别的安置(构图)、镜头角度与透视的选择(镜头)、冷暖光色及色彩基调的处理(色彩)、摄影机的走向和动态设定(运动)等等,都可以为摄影师创造气氛和氛围而服务,最终为发挥摄影的创造性提供方便和依靠。气氛是通往摄影创作终极目标通道的下端,在此通道的上端依次是氛围、感受、情绪(感情)和态度。而摄影的“十八般兵器”,即摄影的造型手段,就是在通道中通往终极目标的战车,是摄影艺术创作学科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需要另外展开论述。8、 自然形态处于通道最下端的起点就是摄影师进行创作之前,客观现实的本初状态。是摄影师和镜头面对的原始现象。如果不对它做任何加工,不添加任何人的主观意念,也许就是所谓对现实的“真实记录”(当然此种情况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如果摄影创作活动的性质真是如此,那就意味着我们站在摄影创作的通道口原地不动。那么摄影创作的起点就成为了终点。我们所学习和掌握的“十八般武艺”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因此,现实的自然形态是摄影创作活动的基础和依托,是摄影师步步向上攀登、通往创作终极目标的出发点。上述的八个方面,涵盖了摄影创作活动的所有阶段和内容,为摄影创作展示出一幅总体结构规划图,让摄影师能够透彻理解摄影创作活动的本质;全面而又系统地明了摄影创作各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摄影师的创造性提供帮助。00作者简介侯咏摄影师、导演1960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与成就1、作为摄影师1983年,首次担任摄影师拍摄影片《九月》,从而正式开始电影摄影师生涯。1984年,拍摄田壮壮导演的影片《盗马贼》。1985年,担任传记影片《孙中山(上下)》的摄影师,并凭借该片首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还拍摄了《一个都不能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夜色撩人》、《我心雀跃》、《泡芙小姐》等影片。之后,又因在影片《晚钟》、《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摄影造诣,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荣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2、作为导演1991年开始从事导演创作,执导影片《天出血》。2004年执导的影片《茉莉花开》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执导的历史剧《卧薪尝胆》获得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执导体育题材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执导年代剧《闯关东中篇》。2012年,执导年代悬疑剧《愤怒的摄影师》。

  • 疫情走低、签证恢复、9月开学,英国留学率先重启

    英国的疫情已经趋于稳定,初期疫情最严重的伦敦地区,更是在6月8日首次实现单日新增清零。英国教育部称所有小学生们能在9月份之前重返校园,而英国大学相继宣布9/10月按时开学,甚至英国女王大学宣布将包机接中国学生前往英国。对于今年入学的同学来说,你离英国校园的距离可能就只剩签证了。其实早在6月1日,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VI)就宣布将分阶段恢复运营中国部分签证申请中心。第一阶段恢复服务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而就在昨天,UKVI正式宣布6月22日开始,除西安和武汉外,其余中国大陆地区英国签证中心重新开放!对于今年申请的同学来说,考虑到英国院校的申请是Rolling Admission,也就是“先到先得”,再参考去年各大院校申请开放时间基本是9/10月,大家真的可以准备起来了。我们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英国热门影视院校的开学政策、专业设置、录取要求。伦敦大学学院前天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新鲜出炉,伦敦大学学院(UCL)排名全英第4,全球第10,所以我们就先从这所综排最高院校的电影专业说起吧。UCL是第一所在英国建立电影研究专业的大学,通过研讨会、讲座和电影放映的方式来教授学生电影史和电影理论。所以这是一门涉及电影、历史、哲学、人文、美学的文学学士专业,考核模式也以写论文为主。对于想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小伙伴,可以尝试UCL的纪录片专业,这个专业目前分为5个方向: - 方向一 - Experimental & Cinematic Non-Fiction - 方向二 - Documentary For Broadcast & Beyond - 方向三 - Cinamatic Documentary Storytelling - 方向四 - UCL 360: Immersive Factual Storytelling(VR/AR) - 方向五 - Narratives in Non-Fiction大家发现了没有,纪录片已经不再只是充当着一个记录的载体,它可以通过VR技术给观众塑造的是一个“沉浸式”360度的空间。如果你选择了这个新兴方向,那你既要学习如何讲述一个故事,又要学习Unity、Pr、AE、Gear360、Mistika、Reaper这些电脑软件技术。再来根据方向五 - Narratives in Non-Fiction看下具体的课程设置。首先该专业一共有三个学期,课程是比较偏实操的,在前两个学期一共要完成3个短片,在完成短片之前还要做4个拍摄练习。一周会有2天的主课: - 第一天:老师会布置下一周的拍摄练习作业,然后带领大家看一些和该作业有关纪录片,并对此进行讲解。拿上一周拍摄的素材去上剪辑课,老师会对你进行一定的指导。 - 第二天:公映大家的作业,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老师会进行5分钟左右的点评,然后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困难。除了主课,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选修课,此外还会有一些电影放映课,大师课在学期中穿插。由于每个短片都占33.3%的成绩,同学们在拍摄第一个短片时,肯定都有些紧张,不知道如何把一堆素材串成一个完成的故事。不过大家也不用慌张,UCL的教学还是循序渐进的: - 老师会先让你剪出一个1分半到2分钟的,你认为有趣的片段,然后点评 - 接着你需要剪出一个10分钟左右的粗剪,老师也会对你的故事框架给予1对1的指导 - 根据反馈,再剪出一个10分钟左右的二剪,老师会给出意见 - 递交最终的短片,并附上1500字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UCL的校园将在9月28日确认开学,往年在大教室开设的lecture将在线进行,其他的课程学校将在合适的地点提供线下小组教学。作为G5超精英大学,UCL的入学门槛自然不会低: - 语言要求:雅思7.0;小分不低于6.5 - 成绩要求:2:1荣誉学位(如果作品集足够优秀,成绩可适当降低) - 作品集要求:需要递交20分钟以内的作品集UCL纪录片专业今年入学申请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28日,申请是从2019年11月1日开启的,想要申请该专业的同学,注意把握申请时间点。爱丁堡大学再来看看仅落后UCL一名,也就是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为例全英第5的爱丁堡大学。爱大的特别之处是,虽然它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但它既能提供理论研究课程,又有项目制实践课程。这是因为在2011年,爱丁堡艺术学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简称ECA)正式被爱丁堡大学合并,成了爱大的下属二级学院。ECA的电影导演专业是全英国获得了创意技能奖(Creative Skillset Tick)的三所学院之一,其他两所为大家熟知的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和伦敦电影学院。ECA的纪录片导演专业是其优势专业,该专业与苏格兰纪录片研究所密切合作,该研究中心在纪录片制作方面享有国际声誉。此外ECA还是为数不多提供电影策展专业的院校,学校与格拉斯哥电影节和爱丁堡国际电影节合作,结合苏格兰当地丰富多样的节日、艺术节、电影节的文化背景下,你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策展项目。爱丁堡大学开学时间定在9月21日,由于学校预计今年defer的学生会有很多,所以学校会限制defer的人数。今年的申请时间,根据官网消息,会在10月份开启,具体申请要求: - 语言要求:雅思6.5;小分不低于6.0 - 成绩要求:2:1荣誉学位(如果作品集足够优秀,成绩可适当降低) - 作品集要求:英文字幕的短片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也称金匠学院也是一所综合研究型大学,但是你似乎在世界各大综合大学排名榜上找不到该校的踪影。因为这是一所专攻艺术和传媒的大学,影视专业就是该校优势专业之一。金匠的MA Filmmaking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六个专业中选择一个方向来拓展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 导演:学生将全面学习如何与团队在电影制作的各个阶段中协作,包括剧本、前期筹备、现场拍摄、后期制作和宣传。 - 摄影:该专业将实践课程、内景外景拍摄和高级别团队项目等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拍摄能力,培养学生从一个动态图像拍摄者进阶为摄影指导的专业能力。 - 制片:学生将全方面学习制片,从最初的构思开始,到项目策划、资金、制作和发行。 - 剪辑: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增强和提升作为电影电视剪辑师的专业技能。 - 声音:学生将学习到成为录音师或后期音效设计师所必需的基本技术技能,并且拓展现有的声音知识。 - 纪录片 :学生将在与其他专业的摄影师、剪辑师和制片人合作的过程中,学到独立拍摄和制作纪录片电影的技能。同时金匠的电影学校配套也很完善,它的电影系是拥有最多影片收藏的院校之一,在学校二楼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影片,它拥有一家Cruzon艺术影院,一家书店和一家出版社,还于2013年成立了英国主流三大文学奖之一的 GoldSmiths Prize。正是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较高,金匠的编剧专业也值得大家考虑。教学采用小班化,学生将学习到剧本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13人的课堂可以得到教授的一对一指导。金匠的秋季学期将从2020年10月5日开始,会提供面对面和线上的混合教学模式。金匠电影制作专业的申请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预计2020年10月申请会再度开启,具体专业要求: - 语言要求:总分7.0,写作7.0,其他小分不低于6.5 - 成绩要求:相关专业二等本科学位以上,或拥有同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 - 作品集要求:作品大小上限是20MB伦敦电影学院上述都是综合类大学,而这所大学只专注于电影教学,它也先后被被娱乐界行内两大报刊《The Hollywood Reporter》和《Variety》评为全球十大顶尖电影学院,这就是伦敦电影学院。伦敦电影学院主张实践授课,只开放研究生以上课程。与英国普遍的一年制硕士不同,伦敦电影学院MA Filmmaking专业的学制是2年,学生需要在导演、拍摄、编辑、声音、制作设计、剧本写作、制片、音乐、荧幕研究,这些9大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可以说伦敦电影学院就是一个繁忙的working studio,学校每年制作约180部电影。学生作品在200多个电影节上放映,赢得了许多奖项。在2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至少会制作10部电影和1部毕业作品。虽然是直接动手拍片,但学院的教学体系还是循序渐进的,保障本科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也能很好跟上进度。伦敦电影学院也提供每年3次的入学机会,分别是九月、一月和五月。关于疫情通知,学校官网信息截至4月27日,当时的措施是八月提前开学,目前来看这项举措已经不太现实。同时官网也给出了2021年1月入学的申请开放时间,为 2020年7月10日,具体的申请要求: - 语言要求:雅思6.0,小分不低于5.5 - 成绩要求:本科学历或者具有电影或相关领域的大量专业经验 - 作品集要求:3分钟左右的短片伦敦艺术大学和之前介绍的院系不同,伦敦艺术大学是一所位于伦敦的世界顶级艺术大学,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艺术、设计、媒体传达和表演艺术的教育机构。大学由七所学院组成,大多数的影视相关专业开设于伦敦传媒学院,简称LCC。MA Film专业,整个专业的时长为1年半,一共分为4个学期,在这4个学期内学生主要会学习两大块内容:1. 有大量的行业内部人员进行授课和学生主导的研讨会2. 和同学一起完成实操协作项目,包括校内和校外的项目在LCC,学期一开始, 你就要确定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可选的学习方向包括导演、摄影、制片、美术、剪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专业方向有更明确的规划。如果你选择的是导演方向,那么除了一些偏理论方向的大课需要大家一起上,到了实操层面,你只需参加导演的课程,其他摄影、剪辑的课程就全凭自愿参与了。电影专业的学生,在整个一年半的时间里会经历两次大的拍摄:1. 学期中的校企合作项目2. 毕业设计除此之外,上课期间会有非常多的小拍摄,还有一些极限创作。比如上午上课时老师讲了先锋电影,然后给你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1个1分钟短片的拍摄,短片中需要融入上午所讲的理论知识。LCC的各项课程设施都非常齐全。音频设备室内有一整套齐全的视听器材, 方便同学们借用。器材包括数码单反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 照明灯等等。比如摄影专业的同学在上课的话,都是拿阿莱迷你进行实操。LCC对于疫情十分重视,至今已经出台了第4号应对伦敦疫情安排通报。秋季开学时间已定为2020年10月19日,而根据往年的申请开放时间来看,预计会在10月开放申请,具体申请要求: - 语言要求:雅思6.0,小分不低于5.5 - 成绩要求:官网要求至少2:2学位,但按照往年申请经验来看,GPA3.0或者均分达到80% - 作品集要求:上传自己曾经完成的影片例子/节选伴随英国政府近期公布的解封政策,各大校园都将逐步解封,重新开放校园办公。学校也会在确保学生安全前提下,做好授课准备。所以一切都会慢慢回归正轨,包括今年的申请也会在9/10月正常开放。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有计划化地做好作品集和文书材料的准备。想要获取专业的留学辅导,获取更多留学建议,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联系。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的免费学习社群中来。入群方式也非常简单,>>点这里

  • “疫情”、”暴乱”下的美国,现在还值得去吗?

    最近,美国糟心的事情确实有点多,但更糟的消息往往出现在大家的手机推送里,朋友圈文章里,微博动态里。在营销号笔下,美国慌了、崩了、疯了、溃败了、沦陷了、撑不住了、尸横遍野了、满目疮痍了.....总之2020年,美国分分钟要垮了。对于留学生来说,朋友圈里刷屏的“川普颁布留学禁令”、“美国政府禁止中国航班飞往美国计划”,也难免让人怀疑,美国正在大力驱逐留学生,此后还能正常赴美学习吗?或者说赴美留学还有必要吗?赴美留学已经成为历史?【1】美国国务院依旧欢迎中国留学生时间回到5月29日,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禁止部分中国留学生和访学人员入境美国。这一禁令已于美东时间6月1日中午12点开始实施,而终止时间将由总统决定。事实上,早在5月28日,《纽约时报》就对这一禁令进行了“预告”,并且传达出了几个消息:- 影响范围: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和“军民融合战略”有关的留学生,虽然官方没有给出具体学校名单,但可能是与中国军事机构和国防研究有关的7所大学。- 影响人数:签证的取消可能会影响3,000名学生。但在美国大约36万中国学生中,这一比例很小。- 校方态度:美国大学不认同政府的偏激举动,认为这可能助长反亚洲种族主义。6月2日,美国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这条川普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入境禁令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回应。但是有一点是国务院官员特别强调的,那就是此次禁令影响到学生人数会非常低,美国一如既往地欢迎中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并重视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受到影响的专业领域可能是量子计算、大数据、半导体、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人工智能。但不是针对这些领域的所有人,美国政府官员表示只是针对有嫌疑将这些技术用于军方的人。至于艺术留学生,是完全不受影响的。除了澄清禁令影响的学生范围,官员还表示在全球各地的签证中心开放后,将优先处理学生签证,确保学生的学业不会因签证问题而有所耽误。随后U.S.News Global Education的董事长也对此事发声,表示美国各大高等教育机构仍将一如既往地向国际学生敞开大门,并明确几点:- 此项总统禁令只适用于极少部分中国籍研究生或者博士后研究学者,不适用中国籍本科留学生。- 美国高等教育界及商界都将继续努力,争取尽快重新审视并改变这项禁令。【2】美国取消对中国航班的禁飞令6月2日美国国务院这边刚说完欢迎留学生,6月3日美国政府就颁发了“禁飞令”,禁止中国客运航班飞往美国。2天后,也就是6月5日美国政府就又取消了中国“禁飞令”,由禁飞改为中国航空公司每周只能有两趟飞往美国的客运航班班次。与其说这是什么魔幻剧情,不如说这是中美航空政策的博弈,不如来围观一下这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闹剧”:- 回合1:美国联合航空(UA ) 、达美航空(DL)和美国航空(AA)于2月初因新冠病毒爆发断航中国。- 回合2:中国民航局于3月推出“五个一”政策,即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1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 回合3:5月美国两大航空公司DL和UA提出6月复航申请,中国但是民航局未批复。- 回合4:美国交通部于6月3日宣布最晚于6月16日开始禁止中国航司飞往美国。美国交通部强调要恢复美国和中国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平衡以及公平和平等的机会。- 回合5:6月4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批准了DL和UA的复航计划。- 回合6:美国交通部根据之前发布的“你批多少,我批多少”的原则,于6月5日取消中国“禁飞令”调整为“每周两班”。关键问题来了,绕了这么大一圈,那么中美客运航班的航线是不是比之前更少了?答案是:没有变。因为在疫情爆发后,美国航班断航中国,而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是一周内四趟。如今,出于“对等原则”,变成了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是一周内两趟,美国飞往中国的航班也是一周内两趟,所以中美航线还是一周内四趟。高校开学计划已定,可还有去的必要吗?6月7日晚,全纽约州14大地标,亮起了蓝金色的灯光和“New York Tough”的标识向在这场战役中奉献的人们致敬。6月8日,纽约正式重启,即使目前纽约、美国和世界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但人们总是带着爱和希望在前行。【1】美国各大高校确定开学计划如今已经到了6月,不少美国大学都已经明确了开学的时间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我们来看看那些知名电影学院新学期的授课安排。纽约大学提供了4种开学模式:- Regular Fall Start:正常的教学模式,将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 Delayed Fall Start:远程进行2020Fall学期,直至获批签证抵达校园后再进行线下教学。- Fall Online, Spring on Campus:2020Fall整个学期都采用线上模式,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再转为线下。- Spring 2021 Start:延迟到2021年春季入学。南加州大学也明确了新学期即将在8月17日开启,在感恩节前结束。这比原定的开学时间还早了一个星期,南加大表示会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选择。一些大的讲座型课堂可能会转移到线上,而一些人数少的小班课堂可能会继续在面对面授课。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新学期将在8月26号开始,学校决定全面进行线上授课,包括期末测试也会远程进行。但具体的课程安排会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2】赴美学电影还有意义吗?疫情当下,恐慌是难免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要一味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中。5月29日,马云出现在上海纽约大学2020届本科生线上毕业典礼,为毕业生致辞。在这段演讲中,有两个观点是想和大家分享的。担忧从来没有用,与其担忧不如行动。今年的毕业生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升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困难可能大家以前都没有想到过,但没有办法,这就是人生。事实上,人生这样意外还会很多,学会适应了,你就懂了生活。你面对危机的态度和行动决定了你的未来。你该不该出国,这个决定应该是建立在对你自己未来的规划上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就鼓励毕业生们“听从内心的声音,跟随你的直觉,明确了想要什么,就赶紧去做”。当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为了学习电影,同时申请了美国最好的两所专业院校: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果都被拒了。经过3次申请后,最终他考进了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结果他在大二获得了一份梦寐以求的环球影视的工作,因此他就休学了。但斯皮尔伯格说他休学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虽然为了逐梦演艺圈而休学,但斯皮尔伯格还是一直非常强调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他在50多岁时重新踏入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拿到了这个迟到了37年的学位。21世纪的毕业生要有全球化的视野马云说,中国和美国,上海和纽约,几百年来就是拥有很多不同,但就是有不同才能感受双方的交流。我们要做的就是包容和尊重不同。1972年,中美建交,中国城市开放,马云在西湖边给美国游客当导游。通过英语交流,他学到很多不同的事情,了解了世界巨大的魅力,拥有了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也曾说过,出国学电影不止是为了一张文凭,比起学历更应该获得的是学习能力。曾有人在知乎提问,电影技术方面,美国比中国领先多久?高赞的回答是,在技术本身,器材技术上差距比较小,可以购买整套器材设备,甚至可以整体雇佣欧美的特效团队。但在技术的使用状况上,中美还有明显差距。美国往往是从目的出发,乐于创新与发明,比如:- 詹姆斯·卡梅隆为了拍摄《阿凡达》,发明了虚拟摄影机。- 阿方索·卡隆为了拍摄出《地心引力》的太空感,发明了由180万个LED灯管组合而成的“太空灯箱”。-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拍摄《侏罗纪公园》时,通过CGI技术结合微缩模型打造出了一个无可挑剔的恐龙王国。所以如果你乐于体验不同的文化,乐于学习美国最新的电影技术,乐于感受好莱坞工业化的拍片模式。那就应该减少焦虑,根据时间规划好好准备自己的申请文书和作品集。

  • 2019 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出炉,影视海归有多香?

    根据《2019-2020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生态调查报告》显示,93%的青年导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研究生学历高达42%。分析他们的毕业院校可以发现,除了中国影视人才第一输出地北京电影学院,还出现了南加州大学、纽约电影学院、查普曼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这些海外影视院校。随着中国与世界电影产业越来越多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怀揣电影梦想的学子,选择去更广阔的世界,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故事。在大环境上,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 66.21 万人,与此同时,回国发展已经成为出国留学人员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从 1978 年到 2018 年底,出国留学人员中已有 432.32 万人在海外完成学业,其中 365.14 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 84%。那么我们就《2019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一起来看下,海归们目前的生存状态,以及回国后他们的成长路径、发展趋势和职业选择。2019 中国海归群像解读【1】大多有1年以内的工作经验这份《2019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与国内最大招聘网站智联招聘联合出品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2020份海归就业创业问卷调查 - 智联招聘平台的海归就业大数据从年龄分布来看,受访海归多集中于 90-95 年,占比达 52%。特别是,在2019 年“95 后”的人数较2018 年上升了 10 个百分点,新生代海归正在发展成为海归就业创业的主要力量。从工作经验来看,六成以上受访海归工作经验不足 3 年。但有1年以内工作经验的海归人数占比最高达到了37%,其次为“1-3年”占比为27%。从目前政策上看,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并不是难事。在英国,PSW签证已经回归,它允许(本科、硕士、PHD以及Diploma)在获得学位后继续留在英国两年寻找工作机会。之前在探讨“疫情后英国大学如何提升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时,前教育部长Chris Skidmore还建议政府给一些特定学科的留学生提供4年PSW签证有效期,甚至移民便利。在美国,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门户开放报告》显示,使用OPT的人数正在逐年攀升,去年更是增加了近10%。(OPT,全称是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是国际学生在美国完成学业后的工作实习期身份许可,期限为1年。)【2】体验他国文化与生活是出国的主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继续成为受访海归选择出国留学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 81%。此外“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与“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成为第二与第三大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 47%与 45%。在国外学电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近距离感受整座城市的艺术文化氛围。比如在纽约每年有成百上千个电影节,比较大的电影节有4月份的翠贝卡电影节,9月份的纽约电影节 。纽约有很多独立的影院,除了可以观赏到欧洲电影节的作品,这里还会放映一些被修复的经典老片。同时纽约作为一个人口特别密集的城市,每一刻都有许多事情在发生。你的很多剧本和短片创作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灵感。而英国有百年的文化底蕴和浓重的艺术氛围。“一个人如果厌倦了伦敦,那他也就厌倦了生活。”从举世闻名的大英博物馆,到引领当代艺术的White Cube,这里众多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每天都在陈列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展览。对于热爱电影的你们来说,英国电影协会(British Film Institute,简称BFI)一定能成为你们的精神归属地。这里的图书馆有着海量的电影文献等着你们查阅。当然除了书籍、期刊、电子资料,BFI的常规展映才是电影学子们津津乐道的文化活动。大家可以根据每月展映手册,早早制定好观影计划。不止伦敦,英国各地都有自己当地的电影节,此外精彩绝伦的戏剧、音乐剧等也每天都在上演。在国内,大家还是很少有机会能欣赏到这些原汁原味的经典欧洲艺术的,而在外读书的这几年,不就是你们大饱眼福的最好机会吗?【3】近3/4的海归表示留学收获符合预期受访海归中近四分之三的人对“留学收益是否达到您的预期”持肯定态度。调查数据显示,留学收获达到及超出预期的比例为 72%,其中还有13%的海归表示“收获远大于预期“。“方便与人、朋友团聚”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成为受访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首要原因。对于影视留学的海归来说,也是如此。毕竟导演还是一个需要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工种,而文化背景相同,则更便于沟通。并且他们觉得目前国内的机会也很多,国内租赁器材、场地也相对比较便宜,在文化上也更为亲近。影视海归们的就业去向【1】北京和上海还是大家的第一选择从有海归招聘需求的城市分布看,北京对海归的需求最高,海归需求人数占海归招聘人数总数的 18%;其次为上海,占比为 11%。目前居住在这两个城市的海归人数也是最多的。都说做电影就去北京,做广告行业就去上海。那么除了北京上海,这些影视二三线城市有发展前景吗?假如大家刚刚入行,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还不是特别准确,又想成长为行业中顶尖的人才。建议大家可以先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影视发展迅速的大城市体验一下,这样可以加速大家对于行业的认知和判断。比如可以看看自己喜欢怎样的发展方向,到底适不适应这个行业的工作节奏等。其实影视这个行业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个人才和资源聚集型的产业。“一起拍电影”曾在2018年统计了中国电影公司TOP100的注册地,发现注册地在北京的公司一共有39家,约占总数的40%。毕竟像美国影视发展这么繁荣的国家,也只有一个好莱坞。所以其他城市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能挑战北京和上海的权威的。北京和上海除了有更好的影视、广告公司,也有更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2】除了薪资,还应该关注什么?有了对于城市的判断,接下去就是对于公司的选择。在调查中,“薪酬福利”是海归在求职时最主要的关注点。此外,“职位晋升”、“企业发展前景”与“企业文化”也是他们所关心的地方。那么对于影视学子来说,一份工作除了给你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以外,它还会给你提供哪些方面的价值呢?能力的提升。虽然影视这个行业大家有一定的自学渠道,但是这个行业中有很多经验和技巧,其实是不完全公开的。大家想通过自学的方式,能学习到一些系统的实战经验机会,其实并不是特别多。比如说摄影、剪辑这样的技术性岗位,更需要有领导能教授一些实战技巧。眼界的提升。大家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除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去大城市闯荡,也可以多去大公司发展。因为一家公司足够大,业务模型足够多,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影视公司的工作岗位不局限只有摄影、美术、灯光、编剧这些传统固定的几种。可能还有更多更适合你自己的工种选择,所以去大公司也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准确的判断。资源的提升。即使你以后离职,做一个自由创作者,人脉资源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的项目从哪里来,你初期的资源从哪里来。你之前在工作上积累的这些朋友可以帮你寻找到合适的资源。说到资源,新片场作为一家互联网影视传媒公司,有新片场影业、新片场短视频、新片场营销等多个业务品牌,每年制作电影超过50部,广告100余部, 能为你提供大量的影视相关创作机会。在新片场影视留学VIP课程体系中,“成长计划”就是我们与其他培训机构不同的亮点之一。新片场留学不仅想成为大家在申请海外院校时的领路人,也想成为大家创作路上的合作伙伴。每位留学辅导的同学毕业回国之后,都有机会参与新片场项目。我们非常愿意从各个维度为学成归国的同学提供影视创作相关的服务和支持,扶植青年创作者。电影节,创投季,甚至直接的商业项目合作,在你的职业发展上一路陪伴。大家想要了解详情,可以直接添加小助手咨询哦!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的免费学习社群中来。入群方式也非常简单,>>点这里

1 ... 34 5 67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