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82 篇
  • 给青年创作人的建议!专访《小鞋子》导演马基德·马基迪

    1987年,受法国电影新浪潮影响,伊朗电影新浪潮受顺势而生,诞生了阿巴斯、马基德·马基迪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伊朗电影开始登上世界影坛。他们采用实景拍摄、业余演员,表达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对普通人的理解和认同、对电影不能自已的爱,用现实主义的纪实美学开启了第三电影的道路。本次,厂长有幸采访到伊朗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小鞋子》《天堂的颜色》《麻雀之歌》的导演马基德·马基迪,这位平时在教科书中才能读到的电影人。《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该片于1999年上映,当时的制作成本仅为18万美元。哥哥阿里弄丢了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子,俩人只得轮流换鞋子上学。一次,学校举行跑步比赛,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崭新的运动鞋,阿里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在第三名,他太渴望一双小鞋子了。好剧本是一部电影最好的资本结局必须是神来一笔马基迪坐酒店沙发上,在昏黄灯光的笼罩下带着一层油画般的滤镜。由于母语是波斯语,为了保证交流顺畅,他的身旁还有一位波斯语翻译。身兼导演、编剧、演员数职的马基迪首先与厂长聊起了剧本,“写电影第一是剧本要好,第二是剧本要好,第三还是剧本要好。好剧本是一部电影最好的资本。”他建议青年创作人找好朋友、团队一起写剧本,而不是孤军奋战。“这样在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好过自己一个人。”在创作剧本之前,他会预留一到四个月的思考观察时间。“写《小鞋子》剧本前,我会看孩子们怎么玩、怎么生活,直到这种记忆留在心里,而不仅是停留在脑子里。我还会想怎么能突出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他会制定剧本中间、开始、结束三个阶段的目标。“电影前十分钟一定要抓住观众,这是观众做判断的时候,决定他要不要继续看下去,前十分钟不好看,剧本就已经失败了。” “中间则要把握好平衡度,在开始的基础上拔高一个台阶,慢慢往上推至高潮。”在《小鞋子》中,他便做了一个这样的设定:哥哥阿里为了赢得第三名的奖品——一双崭新的运动鞋,在跑步比赛中故意放慢速度,时刻保持在第三名的位置。“这和人们的习惯性思维相反,谁不想的第一呢?”马基迪说道。结局也至关重要,“如果一部电影的高潮做的很好,但结局一般,这部电影是不成功的。如果开始平淡无奇,但结局很棒,这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小鞋子》最开始设定的结局设定是父亲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双新鞋,但他觉得这样的结局超平淡。左思右想,挨到了电影的开拍时间,他跟团队说:“没有好的结局不开机也罢。”最后他重读了N遍剧本,把阿里从拿到第一名到回家的这段反复看,又滴水不漏地重新考察了多遍场景。某天,当马基迪看到孩子们在小水池边玩耍,突然有了灵感。最后写出了这样神来一笔:阿里跑步回来把脚磨破了,阿里把脚泡在池塘里,鱼儿来亲吻他的脚。这突出了中心,体现出孩子的责任感,他感动了鱼,连鱼儿都来亲他的脚。 挑选演员要有恒心我就是这么找到他们的《小鞋子》的核心是两位儿童演员:阿里和他的妹妹。团队分成三组,每天要去德黑兰的6、7所小学挑选演员。为了看到孩子们最真实的样子,团队会在孩子们上课、做操的时候默默地观察,并没有惊动他们。“挑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有的孩子颜值好,但完全没有演戏的天赋”。某天,马基迪准备离开。出教室的时候,他看到贴着墙那边倒数第二排的孩子,把头埋在桌子上。一问,原来他今天作业没写,无法积分(伊朗学生按考试分数和作业来积分)。马基迪帮孩子向老师求情,当孩子抬起头来的一瞬间,泪珠像珍珠一样挂在上,这就是阿里的脸,他大喊“你赶快给我出来!”。孩子吓得不行,以为马基迪是从教委来的,自己干错啥事了。Amir Farrokh Hashemian 饰 阿里马基迪和校长说,“你能回避下吗?我要单独和他谈一下。”他的助手则开始隐蔽的录像。马基迪:“你为什么没带作业?”孩子抖着嘴说:“我又忘了。小时候和父亲去游泳的时候头撞到了,从此落下病根,有健忘症”。马基迪:“头撞到哪了?” 孩子:“ 时间也长了,现在已经好了。”马基迪:“那老师真不应该责备你。”结果孩子非常委屈,说道:“对啊,我有时候都不记得回家的路。你是教委的吗,监督我们学校?”。 马基迪:“我是伊朗导演,专门来选儿童演员。我觉得你很不错,但很遗憾,你有遗忘症可能就不行了呢。”孩子瞪着大眼睛说:“老师,我有时候不会忘的,你放心!”马基迪:“很遗憾,你只要忘一次就会把我的故事毁了。”孩子:“我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会忘的。”马基迪:“我们要拍两到三个月,不能有一次遗忘。你上课去吧,我们走了”。刚走到门口,他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说:“你进来我跟你悄悄说件事情,我刚是说谎骗你的,我没病,你千万别跟别人说。”就这样,马基迪找到了扮演哥哥阿里的小演员Amir Farrokh Hashemian。“第二个小演员也很难找,除了具备颜值和演技,还要和第一个演员的身高、长相相匹配。我们发现了一个合适小女孩,但校长让我们放弃,因为这个孩子根本不想演戏,并且性格很内向、固执。”Bahare Seddiqi 饰 莎拉擒贼先擒王,找孩先找娘。马基迪知道她很听家长的话,先说服了她的妈妈。但是小女孩非常恋母,所以从头到尾都是她母亲陪着拍摄。妈妈还抱着一个4、5个月的孩子,非常幸苦。 指导儿童演员有技巧有时“偷着拍” 有时戏精附体马基迪表示:“拍摄时要让演员和团队熟悉起来,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导他们进入状态。我自己也当过演员,我知道做演员很不容易,他们在戏中的任何情感都要流露出来,表达要淋漓尽致。而镜头一开人就会开始紧张,这就需要大家做到亲密无间,克服这种紧张。”都说孩子和动物是最难拍的,在拍摄小演员时他经常悄悄开机“偷着拍”,等到正式开拍的时候只是在走形式,真正要的东西早已经拍到了。 跟小演员将戏也需要技巧。“有一场戏,阿里把妹妹的鞋子搞丢了,要流露出愤怒、委屈、悲伤的复杂表情,我怎么跟孩子表述呢?”他和助手便戏精附体,上演了一场《演员的诞生》:“早晨开工时,我开始跟助手发火,还故意让孩子看到。这个助手是负责孩子起居的,跟他们很亲。我说你的本职工作没做好,我要开除你!孩子非常紧张,一下子就眼泪汪汪的,我赶紧把他们的表情抓拍下来。当然,这个方法也不能老用。“ 马基迪认为,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的拿捏是一门技巧。要学会和演员相处,该表扬表扬、该警告警告,关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导演对演员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谁,会影响演员的心情。 除了演员,跟制片人也有处好关系。“导演和制片人追求的不一样,导演追求故事展现,制片人追求省钱。有时一个景要拍三天,制片人只给两天时间。太着急的话,情感的转换肯定不好衔接。因此导演要说服制片人,要让他高兴,心服口服听你的。” 制作前先给自己放个假观察观众反应很重要影片完成拍摄后,他会给自己两周的假期,完全脱离影片。“拍完后我是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休息好后,我像一个刚拿到片子的人,对它重新审视。” 同时要听取剪辑师的话,他的一个建议也许会使影片增辉,要给剪辑师一个发挥的空间。全部制作完成后让一部分观众先看一下,“这些人不能是亲戚朋友,他们不会把真实的意见告诉你的。”马基迪会采用来源好莱坞的检测方式,“我有一张表,让大家在上面填写意见,包括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不喜欢哪里,意见建议等。给他们放电影的时候,我坐在合适的位置看观众的表情,从表情我就知道哪个环节吸引他们。70%的人喜欢,这个片子就令人担心,至少要80%以上的观众喜欢才行,50%的话就太可怕了!”采访的最后,马基迪表示,他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陈凯歌、张艺谋、王家卫,尤其很喜欢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这部讲述父子亲情感的电影,让他很有共鸣。最后再给大家汇总一下马导给创作人补充的知识点!1.写剧本之前先思考观察几个月,别急着动笔。2.找好朋友、团队一块儿写剧本,互相启发好过孤军奋战。3.剧本前十分钟要足够精彩,抓住观众;中间掌握平衡推至高潮;结局不好宁可不拍。4.剧本写好了还要反复看,拍戏的场景要不断考察,会给你启发和灵感。5.挑选儿童演员时不要惊动他们,而是默默观察他们最真实的样子。6.搞定不了小演员的时候,就去找她父母谈谈。7.开机后偷拍、抓拍能捕捉到演员最自然的一面。8.执导演员拍戏时,可调用自己的演技引导他们入戏。9.跟演员的关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不要偏爱某个演员,做到一视同仁。10.和制片人处好关系,让他高兴,心服口服听你的。11.片子拍完后,给自己两周的假期,先抽离,后重新审视片子。12.听取剪辑师的话,他们更专业,给剪辑师一个发挥空间。13.成片先给一些观众看,吸取他们的意见,千万别拿给亲戚看!-end-

  • 新片场社区地方站,加速创作交流、合作!

    京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个省市的创作人,福利来啦!!!为了让同一地区的创作人有更多直接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机会,利于大家积累行业人脉、创作资源。新片场社区将相继成立五个地方站,欢迎入群来玩!在这里,你可以: 一、每日早报信息 不用再自己费心了解行业动态,地区群将提供行业信息早报,大事小事一件不落! 二、社区佳作推荐 不用再担心看不到好作品,地区群将推荐业内好片,学习先从看片开始!三、新片场开放日,报名即可来! 开放日会有影片展映、导演分享和互动交流环节,畅谈内容创作与行业发展。 四、聚会、放映会等你面基! 一起看片一起喝酒聊天,一起拍摄作品参加比赛,稳当当打开自己的人脉。五、最最最最重要的是: 帮你把制作项目精准对接至本地,甚至全国地区创作人。 曾经受困于项目机会不足,甚至没有项目机会的你,凭借自己优秀的作品积累,将为自己赢得优质项目机会,甚至实现跨地区合作。 看这里,入群要求: 如果你有学习交流,拓展人脉,用作品打动世界,为自己争取机会的野心,且符合以下要求,请跟我们一起来玩! ①已在新片场上传过三部及以上的作品②常驻在京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其它地区将陆续开放噢~)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新片场小管家/小叮当/小助手,发送自己新片场个人主页链接,并注明自己要进的地区群(请不要重复添加,每个人只能进一个群哟~),审核通过后,我们会统一拉群。例如:个人链接+北京群新片场小管家新片场小叮当新片场小助手

  • 2017十大最佳走心广告 | 新片场社区年度盘点

    品牌想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讲故事是最好的办法。许多用户不反感广告,但更看重内容质量。没有品牌的先入为主,用户更容易被故事本身打动。而「走心」或许是时下对一个广告故事最好的评价了。今年在新片场社区,涌现了不少赚人眼泪的情感广告,它们都获得了不错的传播及反馈。这一弹榜单,盘点新片场2017年出现的十大最佳走心广告,为更多业内人带来灵感和创意。以下排序不分先后:1 创作人:舞刀弄影(制作团队) 元像影视(制作团队)五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小故事,先用很丧的前半段让观众揪心,随后进行了暖心反转。每个故事冰冷的开始,都迎来了温暖的结尾:想自杀的女孩没有问到想要的答案,却收获了满满关心;报亭老板粗暴冷漠的背后是为了赶走小偷;街头男子偷拍醉酒女孩是为了让警察赶来... 陌生人的善意,让大家在寒冷冬日里看到都忍不住会心一笑。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糕。这支刷爆朋友圈的治愈系广告,来自舞刀弄影。他们在筹备期,先通过社交网络的问答形式,收集了近四十个真实暖心案例,最终选取了最能引起大众共鸣的五个故事。所以走心的广告也许没有固定的套路,但有一个共同特征,观众在短片中看到了真实自我的投射。2创作人:16:9FILMS (制作方)、沈煜杰(导演)、苏三炮(剪辑)短片讲述了女儿小时候每天背着大提琴上下公交,作为公交车司机的父亲,是她的专属司机,却也心疼女儿要背着琴挤在人群中。父亲暗下决心努力攒钱为女儿买车,却因工作繁忙离孩子的生活越来越远,被孩子误会。而工作的辛苦,对女儿的疼爱,不善言辞的父亲从来没有说。片中沉默寡言,饱含慈爱的父亲就像个典型的中国父亲,让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的老爸。短片由沈煜杰导演执导,筹备了长达半年时间,从最初想要做一部MV到改为剧情式短片,再到近300个分镜到大刀阔斧至150个分镜,摄制团队一直坚持一个信念——就是真情实意传递和青涩质朴表达。在执行期间,从费劲功夫寻找合适演员,到为找到一个能拍出三个年代气质的城市而急得焦头烂额,最后在五天里完成了七天的拍摄量,团队克服了极大的执行难度,才如期完成拍摄。感谢拍摄团队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看到如此情真意切的短片。3创作人:范扬仲凭周董的老歌情怀加码,这支广告用几个温馨故事讲述了那些"开不了口”的爱。爱你在心口难开,含蓄的我们更习惯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广告捕捉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开不了口的那些瞬间,走心的程度堪比陌生人的偷偷爱着你,泪崩的砝码却上升了好几个等级。来自台湾的范扬仲导演,一向擅长唯美细腻的情感影片。在这支短片里,更是把几组不同身份、年龄的人之间的爱刻画得自然真实,感人至深。4 创作人:张大鹏(导演)乔琳(剪辑)5年的双人床、10年橱柜、30年的躺椅...承载了从狂热到冷淡的爱情、渐入佳境的美满,深藏记忆的亲情。这部真诚的爱家物语,让经历过爱与分别的人都有所共鸣。即使有一天,家具不再是那件家具,甚至家人离开了,只要有爱的能力,我们就有家。导演张大鹏说,在这支影片的执导过程中,他刻意地追求分寸感,从影像到叙事不希望过猛。同时由于家居品牌整体影调上需要有些格调,个人也一直很想尝试偏日式的场景,于是这次场景美术师综合了《海街日记》和《小森林》,在棚内搭景拍摄。后期调色则是按照《海街日记》的富士胶片质感做的。5 周杰伦的2000w个故事之《最长的电影》创作人:王砺珉(导演)苏三炮(剪辑)巧合的是,在「开不了口」刷屏了朋友圈不久后。又出现了一支广告片似乎是专门为杰伦粉丝们定制的。2070年冬,大雪皑皑,一对老夫妇来到七里香镇,寻找传说中能用音乐唤醒记忆的魔法师周杰伦。随着“最长的电影”旋律的响起,老人的记忆渐渐浮现.....片中老夫妇回顾一生时,每个时间节点的关键情节,都对应了一首杰伦的歌,串起了一段从青涩到相守的爱情故事。也许是杰伦的音乐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记忆,也许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浪漫到无以复加,不管怎样,短片真的戳中了很多人泪点。幕后团队中,不仅有新锐导演王砺珉,他们也请来了《独立日》的摄影师,和以色列的后期制作团队。6 创作人:付彬彬(导演)短片以手写书信、钢笔、纸卷为背景,配合男女声旁白,将二人多年的生活缓缓道来。平实的细腻的叙述传递了夫妻多年浓厚踏实的感情。在五十年的信,就是我大大的世界里,里面有不变的深情和身边的你。广告代理公司胜加与付彬彬导演在前期要多开两到三场会议,他们对方太的企业形象以及所需要推崇的儒家文化都了然于心,所以运用在广告中表现传统审美,也舒服自然。短片中富有视觉趣味的 「小字」都是由书法老师现场创作的。片场先拍人物戏,之后写字,再把人物镜头后期对位到文字里面。7 创作人:张哲(导演)当风变得很湿,云越来越低沉,这一夜注定不太平静,却又很平静。台风将至,我们的生活没有被改变,因为我们知道,台风将至。本片用一场台风串联、讲述了三个悲喜离合的生活故事,真实而彰显万钧之力。短片反映了有阿里云计算作为背后支撑的浙江省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台风在哪里、之后会去哪和受影响范围多大,并以此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气质独特的旁白,蕴含了张哲导演影片里一贯的从容。8创作人:章程(导演)这支情怀广告告诉我们,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世界瞬息万变,新陈代谢、朝生暮死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人们习惯了浅尝辄止,但是看过并不等于看透,听过并非就意味听懂。人生的路走走停停,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感受和聆听高手的真知灼见。本片由章程导演执导,他对短片的阐释是:”作为一个从体制内走出来的曾经的广播人,还是对广播有着多多少少的情怀。若不是因为汽车这一特殊载体,广播或许早已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和纸媒一样被人遗忘。于是不仅对于广播,对于广播人,更对于自己坚持两字弥足珍贵。当然就片子而言套路大于内容。正所谓自古深情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就让我们干了这碗鸡汤吧!”9 创作人:侯宇(导演)在这支滴滴广告里,司机分别化身为超级运动员、魔法师、天使和医生,为乘客化解了一个个难题。但转过身来,又变回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对于这些面临困境的乘客来说,司机就是超级英雄一般的存在。他们是生活中的平凡英雄,那颗帮助别人的爱心就是最大的超能力。10 创作人:四厂视频(出品方)二战中,德国狙击手瞄准了垂死的英国士兵,他拼尽全力掏出印有儿子合影的怀表,使出最后一丝力气,颤抖着吹出一支曲子,拥儿子在怀中的一幕幕浮现眼帘。瞄准镜那一端的德军被音乐触动,他久久无法扣动扳机,一曲笛声饱含对远方爱人的思恋,与英军的口琴声遥相呼应。今年网易云音乐进行了品牌升级,slogan变为「音乐的力量」,就是这支走心广告的主旨。短片情节简单直接,但也感人震撼。或许一条走心的广告,不一定需要反转结局,或是戏剧的情节,甚至与故事真实与否都无直接联系。越是普通人的故事,越是能让人“共情”的内核,往往才能引起强烈的普世共鸣情感。是这些幕后创作者对人的洞察和对生活的体悟,让广告不仅仅只是产品宣传片,而成为了一个个感人戳心的好故事。 是他们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专业的尊重和敬畏,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优秀的短片。这次不用再羡慕只有泰国的广告才走心了!

  • 双11广告大集合!血拼创意的时候到了

    双11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剁手的时节;对于从事广告创意的同行来说,又是一个挠破头皮拼创意的时候,每年都拍广告,到底什么样的创意和制作才能让甲方满意?我们的创作人们今年是这么干的。丧尸风《釜山行》大火了一段时间,不管是剧情片还是广告片,“丧尸”都成为了今年网生内容创作者的灵感源泉。结尾的神反转一秒钟从丧尸片变成喜剧片。短片来自于新片场创作人梁青。武侠风如果看了一年同行的广告作品,还不知道百雀羚,那就有问题了。百雀羚全年不停推出各种魔性的、温情的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商业短片在网上传播,各位客户大大们可要好好学习了。本片来自新片场创作机构阿雀。神探夏洛克风听说今年流行刑侦探案剧?不管是《白夜追凶》还是《无证之罪》,是《神探夏洛克》还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神探剧情永不过时,其实我早就知道“凶手是谁”,只是因为爱你罢了。本片来自新片场创作人黄照盛。泰国广告风双屏形式把日常最简单的情感故事讲出新意,温情细腻,结尾一秒反转让人出其不意,又满足了甲方需求,颇像泰国广告的风采。走情感路线的广告有很多,也许是最容易想到的创意,也是最难出众的创意。本片来自新片场创作人黄照盛。动画风有周杰伦这样的大咖站台,真正抢戏的却是精致的动画,虽然广告语喊的有点生硬,但创意和制作水平本身确实出众。本片来自新片场创作人wuli动画人空间。中国有嘻哈风《中国有嘻哈》今年火爆全国,不找节目参赛选手拍条广告,不蹭一下嘻哈的热度,作为广告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来吧,我们一起来一段solo。本片来自新片场创作机构自然堂。东北喜剧风简单直接,只要一位明星来站台就足够了,只要他浑身上下都是戏。本片来自新片场创作人王硕。时尚酷炫风俊男靓女的时装大戏,是一场购物狂欢中最诱人直接的广告符号。本片亮点在于充满想象力的美术场景,搭配简短有力的旁白,创意体现了时尚艺术感。作品来自新片场创作人林。真是辛苦大家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的短视频的创意和传播,已经远远地将传统的TVC抛在身后,不管是搞笑还是暖心,是奇幻还是反转,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办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当然,一条好的广告和创意也能迅速成为爆款。机会和压力永远紧紧贴在一起,作为新媒体影视广告创作者,你今年,赢了么?

  • 创作人心中的年度华语电影最佳评选

    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火爆,华语电影数量也在不断递增,电影的投资和制作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同时,很多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收获非常理想的票房;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获得相应的口碑和评价。在这些电影中,绝不乏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同的探索尝试、或演员精彩的表演。我们面向新片场上超过60万认证创作人发起征集,邀请创作人投票选出2017年度华语院线电影中,最受影视创作人喜爱的作品、导演和演员。从专业的角度,给华语电影和电影人一个更客观的评价。点击此处马上参与投票>>>>>>点击此处马上参与投票>>>>>>点击此处马上参与投票>>>>>>点击此处马上参与投票>>>>>>点击此处马上参与投票>>>>>>通过专业影视创作人的眼睛,可以提供给大众以不一样的视角,看到华语电影更深的价值;通过奖项评选鼓励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用“专业”为好电影和优秀电影人赢得更多口碑和支持。同时,也给年轻电影人之间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发展可能。希望新片场上的所有创作人,能投下自己专业的一票!

  • 创作万岁!NEW ERA青年电影季命题短片单元获奖名单公布!

    两周的紧张创作周期,创意、筹备、启动、拍摄、后期,哪一步都凝结和展现着创作人的个体热忱和精神表达。各个创作人的作品从美术形态到意识形态,从神到形,都五光十色。这看似是创作人的应对命题创作的规则设计,但追根溯源,终究还是创作人的思想流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创意、一个念头更为灵动。而创意对于创作而言,更是历久弥新。本 届 一 句 话 命 题 # 不 如 我 们 从 头 来 过 #共有超过3000位创作人报名参加30部作品入围6项大奖各有所属感谢你们的参与,无论以什么方式——或是匆忙筹备,或是精雕细琢,让我们看到创作人以作品表达着对世界的特有感知,而这些表达,无论输赢,因为此次每一个参与创作的人,每一个都是胜者!♥ ♥ ♥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最 佳 影 片 《回声》 杜海港 | 吴团江 | 肖岑 | 温慧聪 | 黄文锋-最佳影片提名-《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张弛《听老师的话》 谢晓扬 最 佳 导 演 《听老师的话》 谢晓扬 -最佳导演提名-《回声》 杜海港 | 吴团江 | 肖岑 | 温慧聪 | 黄文锋《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张弛最 佳 编 剧 《海鱼》 董佳豪 | 赵胤祺-最佳编剧提名-《回声》 杜海港 | 吴团江 | 肖岑 | 温慧聪 | 黄文锋《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张弛最 佳 摄 影 《回声》 杜海港 | 吴团江 | 肖岑 | 温慧聪 | 黄文锋-最佳摄影提名-《听老师的话》 谢晓扬《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梁超最 佳 剪 辑 《洄游》 张晗 | 腾泰康-最佳摄影提名-《回声》 杜海港 | 吴团江 | 肖岑 | 温慧聪 | 黄文锋《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梁超最 佳 美 术 《不忘》 章程 | 秦帅-最佳美术提名-《回声》 杜海港 | 吴团江 | 肖岑 | 温慧聪 | 黄文锋 《海鱼》 董佳豪 | 赵胤祺最 佳 人 气 奖 《因》 胡楠 | 颜宁 | 王晓晨 短短14天的创作时间、7天的评审、投票时间一闪而过。也许你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填好报名表;也许你花了很久才搭建好团队;也许你在这两周内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为创作竭尽全力、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我们深深的知道,每一部作品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每一位参赛者,从你决定报名的一刻,就跨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就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创作路上的大奖。当这部10分钟的短片出现在你的新片场页面的时候,你拥有的是决心,是魄力,是团队,是齐心协力得来的成果,你就是胜利者!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命题短片单元的获奖结果现在正式公布!本届命题短片单元作品展映也已经开始!

  • 实录丨侯咏: 让你想要做的表达,尽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侯咏导演做了“电影创作的商业化与大众性”的主题分享,以多年的电影制作经验,给了青年创作人最中肯的建议。有时候作为导演,会把创作当成特别私人特别个人化的事,观众看不懂观众不喜欢那是观众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以下为侯咏导演在发布会现场分享实录你所要表达的,是不是大众所关注的?杨超老师讲了他的观点,把电影分为类型片、文艺片和艺术片三种,“三分法”也让我挺惊讶的。在我看来,艺术片也可以是类型片的一种。给电影分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法,重要的是看对创作有没有帮助。之前也有人问我,是不是导演个人化程度很高,看不懂他拍什么就叫艺术电影?以前大家都把戈达尔叫做“导演的导演”,就是说他的作品只有导演能看懂,甚至连导演都不懂。当然这都是开玩笑的说法。但我们从这个问题里也会有所反思。这些年我在拍片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感受,也经常跟我的学生们交流,就是在创作前以及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清楚你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大家所关注的,是不是大众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之前做过一部电影的监制,我们一直在争论这部片子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商业化程度到底有多少?我当时认为它是一部完全彻底的个人化电影。但导演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觉得他表达的东西代表了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和兴趣,反应了他们的生活,甚至不认为是一部艺术片。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票房、评论和其它反馈都证明了我的看法。虽然票房并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品性定位,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影片的好坏、是不是受观众的欢迎,基本上唯一的标准就是票房。即使抛开票房来说,我也觉得这部影片个人化程度过高,或者说是纯个人感受和个人表达的影片,并不具备大众性,因此也就不具备商业性。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大众性与商业性成正比。我想告诫大家,在拍摄的时候,希望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你所表达的这个故事也好,塑造的人物也好,反映的主题也好,是不是能够代表更广大的观众的情感、态度、观点、立场,和他们所关注的主题和话题,这是很重要的。电影的成功,其根本就是赢得更多观众电影商业性的标准和商业化的目的,简单讲就是是否受广大观众欢迎和赢得更多观众欢迎。当今,影片商业化程度的标准直接用影片的票房来衡量。即影片商业性的强弱简单粗暴地全然由票房决定。然而,大家对什么样的电影票房好,什么电影的票房不佳的分析预测都各持己见,百家争鸣。这似乎是个众说纷纭又无法归纳划一,甚至是令人无法琢磨而难以驾控的事实。很多大公司重点推出的商业大片惨遭滑铁卢,而本来并不看好市场而忐忑上市的影片却意外收获惊喜的事实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前几年,在客观上毫无规律可循,主观上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这样出乎意外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早年的《疯狂的石头》,近年的《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等……所有这些实事都让影片商业成功与否的神秘性越发扑朔迷离,成为一大难题,让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人甚至导演们对此越来越关注。众多公司一窝蜂地追星捧鲜,一窝蜂地围堵IP。这些真的就是电影商业成功的根本吗?显然当然不是。了解大众所关心的话题,真心赢得大众的心最近一部影片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都知道《冈仁波齐》的票房已经突破八千万,上亿好像也不成问题。就今年电影市场的形势,能够达到八千万甚至上亿的影片,放在前两年就是翻两番的票房。而在两年前,我在一次导协会议上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曾跟张扬导演聊过。我问他,你觉得这个片子拿到市场上会怎么样?电影《冈仁波齐》自上映以来就成为热门话题他说从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他都觉得这不是个能上院线的电影,也就是在圈子里和电影节展映一下,然后大家议论一下就完事。而张扬导演是把整个拍片的创作过程当做一次自己修行的经历,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冈仁波齐》个人化程度很高,导演都没有对票房抱以期待,为什么还能收获高票房呢?这里面是否与之前所说的有矛盾呢?仔细分析一下,我认为一点也不矛盾。这部影片收获的票房和口碑,出乎张扬导演和所有人的意料。我认为是张扬所表达的内容,正是很多很多观众所关心的问题:生死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善恶的问题、人生之苦的问题、救赎的问题等等。虽然我们现在好像进入到一个很实际、全商业的时代,似乎很少人去关注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当今社会关注信仰和关注生死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话题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各自的生活息息相关。张扬导演直接面对了这个话题,而且以纪实的手法,冷静旁观的视角,平实平等的平常心,摒弃了鸡汤式说教的态度,与剧中人物一同在影片中体验朝圣的历程。我觉得这正是这个影片能够赢得票房的根本性原因。也正是《冈仁波齐》具备了大众性和商业性的内核。商业化是形式、是表象,大众性是内容、是本质一个具备大众性的好故事,一个真正扎实的内核是基础,能否赢得更广大的观众获得票房成功,还要看用怎样的形式来讲述和展现以及完成度如何。如何把握好内容和主题,并辅之以精彩的形式,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基本问题。 仅就影片《冈仁波齐》所呈现的消除一切内心情绪的宁静状态、藏族民众奇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峻秀壮丽的藏地美景而言,已然是赢得观众的外在因素。如果我们设想,《冈仁波齐》不是用现在这样客观的视角、冷静的态度、文艺片的外在形式,而是用一个类型片的方式去表现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故事,让它的情节性更强,人物刻划更鲜明,人物命运更跌宕起伏,那也许就是一个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更能赢得市场的商业片。从理论上分析应该如此。用什么方式讲故事,没有一定之规,形式是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一部影片真的具有商业的性质吗?回答是肯定有。因为电影作为商品必然具有商业性。但我觉得商业性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更多的就像小女孩身穿鲜红的连衣裙,并不代表小女孩具有鲜红色的本质,而仅仅是外表而已。可以说影片的商业性是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和过程体现的,体现在影片模式、样式、类型等等方面,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和现象。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精确地统计出影片所包含的哪些因素是商业性强、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外在的,而内在因素因为不是表象,是看不见的。所以论影片商业与否是说它有没有商业的外部特征,而并不能表示影片自身的根本性质,上海话讲叫卖相。当然,商品的卖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备商品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商品,再就是是不是受大众欢迎的商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说到了如何才能受大众欢迎的问题。所以说,一部影片的商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了作为成功影片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具备了成功影片的表面特征。即是to be, 而不是to do,更不是look like。如果电影的商业化特质与电影的大众性可以等同的话,我更喜欢用大众性和小众性来区分影片的性质。因其所代表的不是表象,而是性质。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如何区分大众性和小众性真正内容方面的划分是就其本质而论的,即是否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以此来划分小众和大众。其本质的区别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体现:1,是否大众真正关注的内容:题材、话题、事件、情感等等。2,作者的感受、态度、观点、立场是否与大众一致。即成为大众代言人,这点最重要。就像当年李叔同面对国难而“悲欣交集”的感受那样。 3,所宣所言正中大众心坎,却是大众欲言不能、言而不尽的。就是能够说出大众欲言不能的心里话,不但代表大众的利益,其境界、情怀、爱心、深度都在一般百姓之上。以上三点为人和。4,得天时、获地利的影片自然会胜出,自不用多说。题材、热点、关注度、实效性、时尚、时髦等等词汇都是与天时地利有关的因素。赢得了这些因素的影片,必然就是大众性的影片,即具有被大众接受的性质。而小众性电影就不会具有以上的特征。相反它是从个人感受出发,完全是个人化表达的初衷和目的。所涉及的话题、事件、情感都不是大众关注、具普世意义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个人化表达式电影。个人化表达不同于个性化表达,它们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回事。结论电影受不受大众的关注欢迎,取决于一部影片是不是具有深受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喜闻乐见的话题或主题。也就是是否具备大众性的核心本质。而要具备大众性,就不能站以个人立场进行个人化表达而无视观众的关注度。只要大众性的核心不变,我们也许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形式来讲述同一个故事。而只有结合恰当的形式,能使大众性的核心内容更充分地得以表达,才能成为真正深受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的雅俗共赏的电影。♥ ♥ ♥ 感谢侯咏导演对青年创作人的支持和帮助,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正在进行中,我们一起为迎接新时代而努力!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已经全面开始,期待你登上这片舞台!

  • 2017影视创作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在新片场社区建立起来的4年中,我们一直以服务创作人为宗旨。要服务创作人,我们就要知道聚集在新片场上的年轻创作者们,大家的创作环境如何,有怎样的目标,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以及年轻创作人处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为此,我们每年都会基于新片场社区,发布一份“影视创作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基于新片场上60万创作人用户,我们进行了这项问卷调查。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统计,来了解影视创作人这个群体,从另一个角度,更精准的把握从业者现状、行业现状和影视行业发展的前景。从业者现状结合之前几年的行业报告结果,年轻人依旧是影视行业内容创作中的主力军,30岁以内的年轻创作者,在最近的几年的统计中都超过8成。一是因为院校扩招,更多的学校加入了影视创作相关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二是因为互联网影视的发展,让更多人选择成为内容生产者,而互联网对于年轻人来说显然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之前的报告中,21-25岁的参与调查者是占压倒性优势(超过50%),但在今年的调查报告中,20岁以下和25-30岁的人员占比都大幅上升。这说明市场给了影视创作更多的空间,高中生、大学生可以早早的接触到影视创作,而影视专业毕业生,在经历几年的打磨之后,仍然坚持站在创作一线而没有离开,他们得到的创作空间、发展前景和收入让他们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有影视专业学习背景的人占比比往年升高。这两项数据结合在一起,基础从业者变得越来越专业,而且工作年限更长,积累了更多经验,这对于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影视从起步到疯长,短视频成为影视创作的风口,行业加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大波内容生产者、创作者的涌入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内容创业风险极高,很快被淘汰出局非常正常。在2017年,“创立工作室”的比例大幅下降,自由职业者稍有减少,而挂靠公司的比例有所上升。工作地点的选择上,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但从整体数据上看,创作人逐渐变得更加分散,互联网的普及让文化产业不再只能依靠北上广,创作人可以选择生活成本更低,自己更熟悉的创作环境中进行创作。在收入上,年收入十万元以下的人群还是占据绝大多数,但同时,年收入10万以内的创作人比例较之前大大下降。年轻创作人的收入在改善,但平均收入水平还很不理想。随着从业经验的丰富,工作年限的增长,平均收入会呈递增趋势,但在此次调查当中,收入波峰出现在从业10年左右,经验、人脉、精力以及创造力,让这波青壮年创作人的收入可以达到新的高度。综上,之前影视行业的现状是,大量专业、非专业年轻人涌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在遇到困难之后转身离开,所以从业者非常集中在20-25岁年龄段,而且收入偏低;同时,影视内容公司又苦于新人上手难,很难找到有战斗力的专业人才,但从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情况正在改善。从创作人的发展方向看行业发展方向随着影视内容多样性的增加,利用影像营利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创作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影视内容创作,来为自己的未来积攒资本,去追求自己的终极目标。在下面的对比中:现在从事商业广告和政企宣传片拍摄制作的创作人超过40%,真正走上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尖”——参与拍摄电影长片的人不到4%。但同时,有10倍与这个数字的创作人依旧梦想拍电影,接近6成的创作人希望拍摄电影长片、电影短片,最近一年当中华语电影市场慢慢降温,但想要进行电影创作的人只增不减。其实这项调查数据非常有趣,在过去两年的调查中,有接近三成的参与调查者在面对“你最想拍什么”这道问题的时候,选择了微电影和网剧,比其他选项的选择比例都高。从2013年到2016年微电影、网大、网剧逐个井喷,制作周期短、回报颇丰,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创作自由,这吸引了很多创作人的注意力。但在今年的调查中,随着政策的变化和互联网影视行业走向精品化,网大网剧已经不是创作人的首选,长片电影占压倒性优势。但这说明互联网带来的影视圈风暴过去了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在播出渠道上,有35.77%的参与调查者选择在视频网站上推广自己的作品,还有26.48%的用户选择用社交媒体和移动端app推广自己的作品,也有13.51%的人乐于上传新片场这样的专业创作人社区,互联网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习惯,也改变了创作人的观念。好的作品不一定要走进院线或者登上电视,而实际数据也向我们说明,大家早已经认可了互联网的力量,而且越是年轻创作人,越懂得如何善用互联网将自己的作品影响扩大化。再来看与另外一个调查问题:坚持不拍商业作品和一直在做商业项目的人几乎对等,而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用拍广告来谋生,而留一些空间来完成自己的纯粹的创作。从现在的数据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创作人在过去一年多中拍摄的项目还在10万以内,占73.2%,接触过百万级甚至千万级项目的创作人是金字塔尖上的娇子。而实际参与过院线电影创作的影视创作人,还不到12%。梦想还是要有的,只不过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多了无数多条,可以供大家选择。当然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阻碍,之前这道问题获选票数最多的选项,是“寻求投资十分困难”,而现在,高居榜首的变成了“缺少成熟团队搭档”。随着包括电影在内的影视行业大步向前,市场上并不缺少资金,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会有金主为创作人买单。但是,对影视作品的质量的要求一再提高,磨合出一套真正靠谱的团队成为创作人的主要诉求,这也成为成熟创作人的重要标签。综上,更多的年轻创作人依旧是“心怀理想,面对现实”,将参与电影创作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同时大家也在面对生活时也更趋于理性,对创作也更有耐心,在影视行业日益规范化和精品化、内容类型更加丰富的今天,创作人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影视形式来表达自我、传播作品,逐渐积累人脉资源和制作实力。华语电影新视野我们提问创作人,会不会自己出资来拍摄非商业性质的短片或电影,有4成创作人坚定不移的说是,只有不到15%说一定不会。但与之相对的,有73%的参与调查者没有将自己非商业项目的作品投递到影展或者电影节,也许对于创作人来说,缺少的更多的是对创作欲望的刺激,和市场的鼓励。我们举办的NEW ERA青年电影季,就是为了给创作人提供创作的动力,让大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示,创作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鼓励。作为国内的影视创作人,对于华语电影圈一定非常关注,有66.46%的创作人很关注华语电影市场,不管是院线商业片,还是艺术电影。但是这个数据还应该有更大的提高,让大家更了解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中的共性和区别,让艺术电影被更多人接受,也是所有华语电影人的责任所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电影节和影展观影的人群,即便在影视创作人这个专业群体中,依旧非常小。这应该跟扶持华语电影青年导演的人很多启发,一是我们的影展和电影节太少,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被发掘出来。另外,先不必区分商业还是艺术,电影人也应该更多的善用互联网渠道展示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让国内电影市场获得更多的关注,培养观众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我们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问答题,在过去的一年到一年半中,那部华语电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高兴的看到,选择《路边野餐》《百鸟朝凤》《八月》的人,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也有很多人提到了《喊山》《黑处有什么》。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电影,或者带着艺术性的商业电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得到了资方和媒体更多的关注。对于创作人来说,整体上影视内容制作的前途变得更加宽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不同渠道来创作和推广作品,资本市场也变得更加宽容,对有经验有能力的团队,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以电影来说,商业电影高票房低口碑,而一些低投入的艺术电影开始让部分人兴奋起来,虽然其中的佼佼者才能在夹缝中赢得极少的院线拍片,名气也近局限在有专业影视背景和大学人文艺术专业人群之中,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拍电影,越来越多的资本愿意投向艺术电影,越来越多的媒体愿意讲述年轻电影人的故事和作品,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现在也许就是爆发前的矛盾期。

  • 实录 丨 圆桌论坛:中国电影人的起步之路

    以下是圆桌论坛实录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孔劲蕾、李睿珺和黄石三位评委,及青年导演王通与现场百位青年创作人一起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探讨了国内艺术电影的发展现状、短片创作的困境与未来。青年创作人的起步阶段,往往从短片、小成本独立电影开始,如何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如何让自己获得技能和心力上的提高,几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越是艺术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表达国内的艺术电影,或文艺电影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李睿珺导演觉得这两年国内的艺术电影发展,在某些方面开始有所好转。以往艺术电影制作相对比较困年一些,它不会像类型片一样有足够的资金请大明星出演;从宣发上来说,电影本身的制作费用就非常低,它多半没有太多的宣发费用;从影院的角度来说,很多影院经理觉得这样的电影受众面太小,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影厅和更好的时间段给商业电影。恰恰是由于前面这些限定,让资方觉得制作这样的电影好像没有太多的机会,这也就自然限制这类电影的资金来源,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发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反向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电影的制作与发展。当然这两年这种局面随着电影工业整体大环境的改变有所好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导演,包括很多个人属性比较强的新导演的电影作品,开始逐步有机会走向院线,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电影,感受电影的多样性。观众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电影,更清晰察觉到每一个细节,更能体验到它本身的节奏与魅力,这跟在电脑屏幕前看电影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剪辑师的角度来说,孔劲蕾老师以《冈仁波齐》举例,其实这部电影之前有一个版本,比现在上映的版本结尾多了一个段落,内容是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藏族青年 在神山脚下和这一群朝圣者偶遇,在帐篷里和他们讲了很多话,诉说自己在城市中迷失了信仰。孔老师建议导演把这一段落整个拿掉。因为越是这样风格独特的电影,越要特别大胆特别自信的坚定自己的想法~就让电影本身说话,让观众主动的去感受,而不是借助大段的台词把主题表达出来。所以,“越是艺术电影,或者是文艺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在编剧黄石看来,文艺片和商业片的院线发行模式不太一样,其实现在文艺片也好、艺术片也好,能找到的和观众见面的渠道和方式是越来越多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同意前面两位老师说的,创作者还是要回归到你怎么把作品做的更好这件事情上。而不能在前期创作的时候先直接考虑票房的问题,或者是发行的问题。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你的作品有没有足够的品质能打动观众,这才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王通既是青年导演,同时也是长期负责朝阳区文化馆的电影放映空间。之前的文化馆都有自己的电影放映空间,但随着商业大潮的冲击,很多中小影院关闭或者改造,而朝阳区文化馆一直坚持以沙龙的形式做影展。“在2017年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之前的放映是模块化的,我们希望把这个常态化。在找到集锦和影业公司的支持之后,小庄电影馆每周都会在黄金时间让大家有尊严的看到艺术片,在最黄金的时间播放优秀的艺术影片,然后我们也会用自己的渠道去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艺术影片来放映。我想说的是,我们都在努力的做,这两年电影馆筹备期间也看到了很多机构和人都在做艺术影片的尝试,虽然这条路很艰难,但我觉得这还是很有希望的。短片创作:打破惯有思维,探索一些可能性作为导演,李睿珺觉得做短片并不容易,与长片相比,它更有难度。“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想要做好一个短片是极其不易的,它不像长片一样,能给你90分钟或者是120分钟很从容的塑造一个角色,发展一个剧情,控制影片的节奏,然后把所有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但是当时长只有10分钟的时候,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影片的流畅度,把人物塑造的饱满,包括你要表达的,你的留白等等,这一切在十分钟里我觉得创作难度越来越高。好比给你两万字写一个文章讲一个事情是容易的,但是只给你一百字就不一样了。就像每次我写完剧本立项的时候,广电总局还要求写一百字的概括,让我用一百字说清楚自己讲一个什么故事…所以,如果你们在短片有限的时长内把这一切把控的非常好的话,未来在做长片时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好处的。”作为剪辑师,孔劲蕾老师给短片创作者提出了非常干货也非常中肯的建议。“第一,我觉得大家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拍一场或两场剧本里没有写到的,所谓“没用的戏”,就是没有明确情节的戏,可以是人物状态也可以是空间的变化。这是我从后期剪辑时逆推出来的经验,往往在情节转换时节奏太快叙事太急了,没有给观者去体会的时间。这时候如果有一场不带具体情节的戏,放在那两场戏中间,节奏一下子就舒服了。另外短片可能一共就20、30场戏,剪片时要大胆的去尝试!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试验一遍,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一定会得到写剧本时没有想到的感受!大家可以打破惯有思维,要有在剪辑台上重新编剧的勇气。短片剪辑中,一定要大胆的尝试打破惯常的剪辑思维,你可能一共就20、30场戏,就是排列组合,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试验一遍,像做科学实验一样,可以得到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感受。大家可以打破惯有思维,在剪辑上有一个重新编剧的勇气。”从编剧的角度看,黄石给出的建议是:“因为没有商业和票房的诉求,所以做短片更应该打破一些桎酷,勇敢的尝试自己最想尝试的、最想拍的那些东西。尤其是不要给自己加很多条框说我要做一个完整的故事啊,一定要实现怎样的风格啊,我觉得应该更勇敢、更自由的探索电影美学的可能性和自己表达的可能性,就是走出这第一步。”王通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提名,对于短片创作,他说:“一直都有一个争论,说‘拍好短片是做踏板来拍长片’。不管这句话对不对,首先,我们在拍,就要对这件事有足够的坚定和热爱,然后就想办法让自己继续存活在这个行业中,如果有机会拍长片就拍,如果没有机会就拍短片,都没有的话就写故事,都是一种存活的状态。”要相信自己,要坚定地拍出来作为青年电影人,有哪些建议?李睿珺:“我觉得如果想要去做,就拿起摄影机去做,不要停留在想的层面,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怕拍出烂片,只要不总拍烂片就好。从我自身来说,第一次拍影片的时候,那时还处在胶片时代,而现在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彻底把电影从笨重、高昂的工业体系里解放出来了,它降低了电影的资金成本,加大了电影制作的自由度,让更多的青年导演在相对低廉的资金系统里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在我拍自己第二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剧组就七个人,然后就拍了那部电影。现在,一个iPhone也可以拍一个电影,2015年我在柏林电影节看到贾法·帕纳西导演的《出租车》让我特别惊讶,那个电影的成本很小,我在想,如果我要做同样的电影,可能有两三万块钱就够了,所以好的电影跟钱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想做就要坚定地去做。孔劲蕾:“我的建议是,最好在剪片时尽量把声音做到最接近完成片的效果。因为电影是声画艺术,这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我们可能更重视拍和剪,但声音制作就是零。在创作起步阶段,制作经费不高很容易忽视声音的处理,但要知道声音带给画面的感觉是焕然一新的!这个流程千万不要忽略,一定要带着声音的思维去剪辑画面!黄石:“我从内容创作角度给大家一点点建议,不要去碰那些自己都没有办法被说服或被打动的题材,你要表达的内容一定是跟自己感受到的,当然也不能太过于的自我,我觉得两头都不能偏。不要特别着急的去定要拍什么,或者是特别仓促的说就要拍时下流行或热点,还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灵光一现的故事。”王通:“我也是青年导演,也处在这个阶段,在初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伴随着焦虑,我也让首先的困扰很久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多相信自己,一点点把它拍出来。”

  • V电影开放日杭州站招募展映团队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时别两年,杭州的小伙伴我们回来啦!不管是迷人的钱塘古韵,别样的都市繁华,还有这里才华横溢的创作人朋友,都让我们时刻想念。所以这一次,我们不仅要让开放日重回杭州,而且它还是第一届New Era短片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的展映&分享会!这场新片场年终最重要的线下展映即将开启,杭州的小伙伴们,期待你的加入!活动形式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秀影片展映、导演分享、互动交流,每部影片结束后邀请导演及主创上台分享,并接受观众提问。第二部分,“新片场第一届New Era短片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的分组展映,以及获奖团队现场交流分享。活动信息活动地点:杭州活动时间:2016年12月4日13:30到17:00(13:00开始签到)活动费用:免费活动流程13:00-13:30 签到,自由交流13:30-13:40 主持人渣哥开场 13:40-14:50 影片展映、导演分享问答14:50-16:05 第一届新片场短片创作大赛获奖影片展映、主创分享16:05-16:20 “4K花园”4K拍摄主题分享展映团队报名注:观众报名通道将于活动开始前一周开放,请大家保持关注。

1 ... 6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