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行业
  • 干货 丨 类型片观众爱看票房能赚,为什么我们还要拍艺术电影?

    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杨超导演做了“华语电影在海外电影节、电影市场的表现和前景”的主题分享,他的观点新鲜而犀利,为什么中国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不如上世纪风光,文艺片和艺术片算不算同一种电影等等。以下是杨超导演在发布会现场分享实录对于参展海外,现在是华语电影的低谷最近几年,华语电影在海外市场都表现不太好,这五六年、甚至十年以来,华语电影在海外电影节的表现是一个低谷,这是一个大的判断。在谢飞老师的那个年代,第四代的时候,甚至第五代导演的黄金时期,我们大量的在海外电影节获奖,对于华语电影来说那是一个高峰。但是从六代开始,这个势头止住了,尤其是今年和去年,除了在座的李睿珺导演外,没有一部电影在戛纳的竞赛单元出现。为什么?我个人理解是四代、五代,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海外电影节,其实是西方文化圈的“优待”,他们把我们看成风味小吃,你们的风格非常独特,很有“风味”,所以对于华语电影本身,电影的信息量、做艺术的精致程度、探索度,就没有必要西方的同行一样高,这既是一种歧视,也是一追优待。多年以来华语电影享受着这个优待的,这个优待在近十年以来逐渐的停止了,海外观众以更加平视的方式来看待华语电影。应该说我们在2000年之后就不可能再在三大上拿到特别重要的奖项,当然不能否认也有部分例外,但整体上来说,新一代作者确实很难在问鼎海外电影节。文艺电影,不是艺术电影我们反过来问在座的青年导演,海外电影节到底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为了他们而拍片。不是的。然后我们再考虑一个问题,电影节在电影行业中的存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它的价值是什么?要知道,现在大部分观众不看电影节上的获奖电影的,大部分观众是看类型片的,那么它如何存在,它对电影行业到底有什么价值呢?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才有意义。我的观点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电影节追求的是艺术电影,它要求导演提供给他们的是艺术电影,而不是类型片,甚至不是文艺片。这里提到我对电影有一个“三分法”:电影可以简单分为三类:类型片,文艺片,艺术片。大家看到我把艺术片和文艺片分开了,一般是不分开的。但当我们谈起文艺片的时候,在我的观念中它是严格区分的。100部电影中,我认为90%必然是类型片,大部分公众需要这种生命和情感的带动,需要这种享受,需要这种白日梦,这个梦中国现在做的还不好,或者说才刚刚开始做。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8-9部文艺片,只有1-2部是属于艺术电影。而电影节需要的就是这一到两部艺术电影。什么是艺术电影呢?就是那些探索影像表达的边界,试图为电影艺术探索新风格,新语言,新观念,新手法的电影才叫艺术电影,而不是主题很深刻,很有情怀,它特别的“不商业”就叫艺术电影。艺术电影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它是不是为电影艺术作出了努力和贡献,如果做了就是,如果没做就不是。我们可以明确类型片、文艺片与艺术片的区别:如果我买了一个恐怖片的电影票,我就要被吓到才会爽,就像在超市里买的老坛酸菜面,你就要给我那个味道,不给我这个味道你就违背了商业原则,这就是类型片。文艺片其实是一种软类型片、轻类型片,它也是商业片的一部分。如果大家接受以上所说,就知道为什么这些年在海外电影节上,我们的表现没那么好,就是因为艺术片的生产降到了一个低谷,很多导演,很多资本,很多都只关注类型片,甚至是文艺片。我们可以再引申一点,艺术电影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这个行业要拍这个东西呢?他们生存的价值是为这个行业提供未来的风格、观念、手法、语言,来避免类型的单一和僵化。就像我们看《变形金刚五》已经完全没法看了,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强大的工业系统扭转现实,我们觉得还是闷,非常僵化,有待于像诺兰这样的导演重新注入生命力。举个例子,微软公司有自己的微软研究院,每年几十亿花费却并不产生效益,只是为微软提供未来的互联网基础核心。我觉得艺术电影就是电影行业的微软研究院,而电影节是每年给这些电影提供展示平台——发现创造这些语言的新导演的平台——这就是这些年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少。如果在座的年轻人有这个雄心壮志,要为中国电影探索新语言,这就太好了。目前我们正值低谷,也许正是触底反弹的时期。比如说去年的一位导演,只有十万块,后来追加了几十万投资,成为了现象级的纯艺术电影,这个电影在语言上的成熟,给各位带来的电影的美感和快感是任何观众都能体会到的。大家要明确的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不是艺术电影,然后才能去电影节。如果你拍的是类型片,你去电影节那不是疯了嘛。如果你拍的是一个软类型片,是一个文艺片,投去电影节,其实也会比较不好。因为电影节,尤其是那些比较有公信力的电影节,他们对这一点的判断是非常非常明确的,是不会出错的。说回华语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目前最好的方向:一个是纯粹的艺术电影,一个是纯粹的类型片,用极小成本做非常精准类型的类型片,比如说去年的现象级作品、孔劲蕾剪辑的《中邪》,只用7万块钱拍了一个长片,也不见得是多么崭新的方式,但是他很好的执行了下来,拍了乡村真实生活,得到了无数公司和资本的追捧。从追捧的程度大家可以明白,这个市场有多么渴望年轻的、崭新的年轻导演,尤其是低成本,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先不动用“大工业“做出这种创意的导演。华语电影的发展,也许还有第三条路讲完了上述两个方向,也许我们还可以期待第三条路,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期待。在我拍《长江图》的时候,圈内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们拍的非常艰苦,我的梦想是拍一个《乡愁》或者是《牺牲》那样的电影,需要大规模改变现实,需要那种工业级的力量。我们开机的时候,其中一个演员,就是演“小武”的那个演员,他说他觉得没有三千万是不能拍的这个剧本,拍的话会让前期策划所想要的效果大打折扣。今天回头看,他说的没有一点错。《长江图》就是因为没有钱才缩成了今天这样,我个人也不是很满意。现在,我觉得中国已经可以出现真正的用重工业电影资源来拍摄的电影,我们这个文化,我们这个种族,我们今天的市场以及资源,都足够支撑这样的电影出现。它能够代表文化的水平,能够代表这个种族对于新技术的掌握程度——重工业加艺术电影,这是我的期待的,也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加入到这个工作的过程中,也许你们能比我更早完成这个理想。

  • 实录丨侯咏: 让你想要做的表达,尽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侯咏导演做了“电影创作的商业化与大众性”的主题分享,以多年的电影制作经验,给了青年创作人最中肯的建议。有时候作为导演,会把创作当成特别私人特别个人化的事,观众看不懂观众不喜欢那是观众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以下为侯咏导演在发布会现场分享实录你所要表达的,是不是大众所关注的?杨超老师讲了他的观点,把电影分为类型片、文艺片和艺术片三种,“三分法”也让我挺惊讶的。在我看来,艺术片也可以是类型片的一种。给电影分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法,重要的是看对创作有没有帮助。之前也有人问我,是不是导演个人化程度很高,看不懂他拍什么就叫艺术电影?以前大家都把戈达尔叫做“导演的导演”,就是说他的作品只有导演能看懂,甚至连导演都不懂。当然这都是开玩笑的说法。但我们从这个问题里也会有所反思。这些年我在拍片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感受,也经常跟我的学生们交流,就是在创作前以及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清楚你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大家所关注的,是不是大众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之前做过一部电影的监制,我们一直在争论这部片子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商业化程度到底有多少?我当时认为它是一部完全彻底的个人化电影。但导演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觉得他表达的东西代表了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和兴趣,反应了他们的生活,甚至不认为是一部艺术片。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票房、评论和其它反馈都证明了我的看法。虽然票房并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品性定位,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影片的好坏、是不是受观众的欢迎,基本上唯一的标准就是票房。即使抛开票房来说,我也觉得这部影片个人化程度过高,或者说是纯个人感受和个人表达的影片,并不具备大众性,因此也就不具备商业性。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大众性与商业性成正比。我想告诫大家,在拍摄的时候,希望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你所表达的这个故事也好,塑造的人物也好,反映的主题也好,是不是能够代表更广大的观众的情感、态度、观点、立场,和他们所关注的主题和话题,这是很重要的。电影的成功,其根本就是赢得更多观众电影商业性的标准和商业化的目的,简单讲就是是否受广大观众欢迎和赢得更多观众欢迎。当今,影片商业化程度的标准直接用影片的票房来衡量。即影片商业性的强弱简单粗暴地全然由票房决定。然而,大家对什么样的电影票房好,什么电影的票房不佳的分析预测都各持己见,百家争鸣。这似乎是个众说纷纭又无法归纳划一,甚至是令人无法琢磨而难以驾控的事实。很多大公司重点推出的商业大片惨遭滑铁卢,而本来并不看好市场而忐忑上市的影片却意外收获惊喜的事实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前几年,在客观上毫无规律可循,主观上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这样出乎意外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早年的《疯狂的石头》,近年的《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等……所有这些实事都让影片商业成功与否的神秘性越发扑朔迷离,成为一大难题,让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人甚至导演们对此越来越关注。众多公司一窝蜂地追星捧鲜,一窝蜂地围堵IP。这些真的就是电影商业成功的根本吗?显然当然不是。了解大众所关心的话题,真心赢得大众的心最近一部影片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都知道《冈仁波齐》的票房已经突破八千万,上亿好像也不成问题。就今年电影市场的形势,能够达到八千万甚至上亿的影片,放在前两年就是翻两番的票房。而在两年前,我在一次导协会议上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曾跟张扬导演聊过。我问他,你觉得这个片子拿到市场上会怎么样?电影《冈仁波齐》自上映以来就成为热门话题他说从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他都觉得这不是个能上院线的电影,也就是在圈子里和电影节展映一下,然后大家议论一下就完事。而张扬导演是把整个拍片的创作过程当做一次自己修行的经历,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冈仁波齐》个人化程度很高,导演都没有对票房抱以期待,为什么还能收获高票房呢?这里面是否与之前所说的有矛盾呢?仔细分析一下,我认为一点也不矛盾。这部影片收获的票房和口碑,出乎张扬导演和所有人的意料。我认为是张扬所表达的内容,正是很多很多观众所关心的问题:生死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善恶的问题、人生之苦的问题、救赎的问题等等。虽然我们现在好像进入到一个很实际、全商业的时代,似乎很少人去关注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当今社会关注信仰和关注生死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话题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各自的生活息息相关。张扬导演直接面对了这个话题,而且以纪实的手法,冷静旁观的视角,平实平等的平常心,摒弃了鸡汤式说教的态度,与剧中人物一同在影片中体验朝圣的历程。我觉得这正是这个影片能够赢得票房的根本性原因。也正是《冈仁波齐》具备了大众性和商业性的内核。商业化是形式、是表象,大众性是内容、是本质一个具备大众性的好故事,一个真正扎实的内核是基础,能否赢得更广大的观众获得票房成功,还要看用怎样的形式来讲述和展现以及完成度如何。如何把握好内容和主题,并辅之以精彩的形式,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基本问题。 仅就影片《冈仁波齐》所呈现的消除一切内心情绪的宁静状态、藏族民众奇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峻秀壮丽的藏地美景而言,已然是赢得观众的外在因素。如果我们设想,《冈仁波齐》不是用现在这样客观的视角、冷静的态度、文艺片的外在形式,而是用一个类型片的方式去表现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故事,让它的情节性更强,人物刻划更鲜明,人物命运更跌宕起伏,那也许就是一个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更能赢得市场的商业片。从理论上分析应该如此。用什么方式讲故事,没有一定之规,形式是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一部影片真的具有商业的性质吗?回答是肯定有。因为电影作为商品必然具有商业性。但我觉得商业性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更多的就像小女孩身穿鲜红的连衣裙,并不代表小女孩具有鲜红色的本质,而仅仅是外表而已。可以说影片的商业性是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和过程体现的,体现在影片模式、样式、类型等等方面,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和现象。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精确地统计出影片所包含的哪些因素是商业性强、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外在的,而内在因素因为不是表象,是看不见的。所以论影片商业与否是说它有没有商业的外部特征,而并不能表示影片自身的根本性质,上海话讲叫卖相。当然,商品的卖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备商品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商品,再就是是不是受大众欢迎的商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说到了如何才能受大众欢迎的问题。所以说,一部影片的商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了作为成功影片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具备了成功影片的表面特征。即是to be, 而不是to do,更不是look like。如果电影的商业化特质与电影的大众性可以等同的话,我更喜欢用大众性和小众性来区分影片的性质。因其所代表的不是表象,而是性质。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如何区分大众性和小众性真正内容方面的划分是就其本质而论的,即是否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以此来划分小众和大众。其本质的区别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体现:1,是否大众真正关注的内容:题材、话题、事件、情感等等。2,作者的感受、态度、观点、立场是否与大众一致。即成为大众代言人,这点最重要。就像当年李叔同面对国难而“悲欣交集”的感受那样。 3,所宣所言正中大众心坎,却是大众欲言不能、言而不尽的。就是能够说出大众欲言不能的心里话,不但代表大众的利益,其境界、情怀、爱心、深度都在一般百姓之上。以上三点为人和。4,得天时、获地利的影片自然会胜出,自不用多说。题材、热点、关注度、实效性、时尚、时髦等等词汇都是与天时地利有关的因素。赢得了这些因素的影片,必然就是大众性的影片,即具有被大众接受的性质。而小众性电影就不会具有以上的特征。相反它是从个人感受出发,完全是个人化表达的初衷和目的。所涉及的话题、事件、情感都不是大众关注、具普世意义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个人化表达式电影。个人化表达不同于个性化表达,它们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回事。结论电影受不受大众的关注欢迎,取决于一部影片是不是具有深受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喜闻乐见的话题或主题。也就是是否具备大众性的核心本质。而要具备大众性,就不能站以个人立场进行个人化表达而无视观众的关注度。只要大众性的核心不变,我们也许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形式来讲述同一个故事。而只有结合恰当的形式,能使大众性的核心内容更充分地得以表达,才能成为真正深受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的雅俗共赏的电影。♥ ♥ ♥ 感谢侯咏导演对青年创作人的支持和帮助,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正在进行中,我们一起为迎接新时代而努力!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已经全面开始,期待你登上这片舞台!

  • NEW ERA青年电影季正式启动,为年轻和电影而生!

    “这个世界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7月9日,就在刚刚过去的8个小时里,我们在北京雍和宫糖果星光现场举行了一场关于年轻人的聚会——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主竞赛单元评委会成员谢飞、杨超、侯咏、李睿珺、孔劲蕾、黄石悉数到场,与我们邀请到的上百位新片场优秀创作人见面,探讨了华语电影青年创作人的发展之路,并一起见证了NEW ERA青年电影季的诞生!NEW ERA 代表的是新纪元,是一个为未来而建的青年影展。NEW ERA 的使命,是发现未成名的好电影,鼓励纯粹的创作,帮助年轻华语电影创作人。♥ ♥ ♥陈跃:青年创作人调查报告,他们过的怎么样?发布会上,新片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陈跃,首先上台对到场嘉宾做出了青年影视创作人发展现状报告。这份报告由新片场社区向60万+创作人征集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新片场用户数据得出来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青年影视创作人现在究竟过得如何。报告中有很多让我们意外的地方,比如,当今影视从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到25岁,和25岁到30岁。但随着影视行业火热以及拍摄的门槛降低,有20%的人数在22岁以下,人数与前几年想比明显上涨。有很多大学生甚至高中生进入这个行业,整个年龄层次越来越多的新人进入到这个领域。同时,25-30岁的创作人比例比前两年明显更高,说明市场已经让更多人选择坚持下来,而不是慢慢被拒之门外。陈跃在发布会上同样,那对青年创作人来说,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是缺钱么?调查显示,青年创作人最担心的是缺少靠谱的团队和搭档,资金问题已经退而居其次。“ 在影视金字塔的结构上,各个圈层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尤其是金字塔的层级之间,新来的人想要找到好的人跟他合作是很难。”我们新片场做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大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结交更多的圈内人,发现更多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多的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包括V电影开放日、电影季展映等,让大家无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能够结识更多资源。电影季: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好电影2016年凭借《长江图》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的杨超导演,作为本届 NEW ERA 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评委,在发布会现场告诉我们:文艺电影不是艺术电影。艺术电影是去探索影像表达的边界,试图为电影艺术探索新风格,新语言,新观念,新手法的电影才叫艺术电影,而不是主题很深刻,很有情怀,它特别的不商业就叫艺术电影。所以,尤其是在海外,真正好的电影节就是要发现好的艺术电影,而不是类型片,甚至不是文艺片。杨超导演在发布会上最近几年华语电影“高票房低口碑”,大导演追求大制作,而像许多大牌演员跨界做了导演,中国年轻导演本身机会并不多。但反而是一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创作人,拍出了很多华语电影的惊喜之作,他们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电影创作的新手法,也让我们看到了华语电影的新未来。发现好电影是NEW ERA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如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谢飞老师,在发布会上所说:“数字技术将影视制作工具降低成本,降低技术运用的条件,它将影视制作工具交给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视听、活动、影像来记录。每个人都有手机,天天在照相,在录像,你已经在创作了。”发布会现场,侯咏老师也举例告诉我们:最近电影《冈仁波齐》上映后,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这部冷静而克制的“伪”纪录片能在近年华语电影持续低迷的状态下脱颖而出,源于导演张扬把拍片,当做了一种修行的过程。好的电影,不一定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能拍的出来,它有时候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可能隐藏在每一个有电影梦想的人的“修行”当中。坚持纯粹的创作,在这个时代难能可贵1896年,一列火车从远方驶来,座上观众因恐惧而逃走。1分钟的短片用惊奇改变了光影的技术史。1902年,一个叫梅里爱的大幻想家,用一刻钟的《月球旅行记》,打动了银幕前所有沉醉的目光。今天,短片早已从惊奇变为日常。而许多大师导演的职业生涯都以拍摄短片开始。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史蒂夫·斯皮尔伯格……这些名字如同星辰般照耀每一个想要追梦的年轻人。而短片的创作是青年创作人的必经之路,也代表了“纯粹的创作”这个难能可贵的阶段。重视短片的发掘和评选,这也是NEW ERA青年电影季的特点之一。《月球旅行记》剧照对于年轻创作这来说,假如有造化,一朝成名天下知,我们也许仍会怀念某个寒冷的夜里,跟朋友一起拍片的日子。条件越艰苦,目的越干净,不管它是短片还是长片,总是带着自由和倔强,闪着理想的光芒。“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学校,就是在没钱的时候拍一部长片。”——昆汀·塔伦蒂诺。NEW ERA 想要鼓励的,就是最纯粹、自由的创作。“ 孔劲蕾:越是艺术电影,或者是文艺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表达。”那作为青年电影人,如何才能坚持纯粹的创作,从心力和技术上如何实现更好的自我表达呢?在发布会现场的圆桌论坛中,青年导演李睿珺,电影剪辑师孔劲蕾,电影编剧黄石,和青年电影导演王通一同上台,对创作和青年电影人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孔劲蕾:一定要大胆尝试打破剪辑思维,在最后剪片过程中,你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给它试验一遍,打破观念思维,在剪辑上有一个重新编剧的勇气。黄石:短片创作,因为没有商业、票房的诉求,更应该打破一些桎酷,勇敢尝试自己最想拍的东西,去大胆自由的探索电影美学的可能性和自己表达的可能性。李睿珺:如果想要去做,就拿起摄影机去做,不要停留在想象的层面,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怕做不好,不要老拍烂片。王通:有人说,短片是用来做踏板来拍长片的。但在这个圈子当中如果有机会,拍长片就拍,如果没有机会就拍短片,什么都没有的话就写故事,这些都是一种存活的留下来的状态。帮助青年创作人,我们是认真的“这个市场非常饥渴年轻的崭新的年轻导演。”杨超导演如是说。年轻,代表着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于电影市场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我们要从各个维度给青年创作人以帮助,让他们真正了解华语电影市场。从6月22号开始,NEW ERA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开始征集作品。7月,我们会延续命题短片大赛单元,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10月,我们将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为获奖作品举行为期一周的展映(包括入围长片展映、入围短片展映。)11月,我们将举行NEW ERA青年电影季颁奖仪式,让最优秀的青年电影人站在舞台中央。在 NEW ERA 青年电影季进行的同时,我们也从美国邀请了有着38年一线好莱坞实战经验的ASC(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技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摄影指导Eric Zimmerman首次来华开课。从实践创作到作品展映再到和行业内顶尖大师分享交流,我们尽最大可能,帮助年轻的创作人一步一步实现他们对影视行业的梦想。在过去4年当中,新片场社区一直在为中国年轻的影视创作人服务,让他们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现在,这里汇集起了超过60万影视创作人,原创作品超过180万部。与30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影展建立联系,帮助新片场创作人投递作品超过万部。在今年,新片场社区一方面在影视教育方向相继推出“电影自习室PRO”、“天工异彩电影工业级调色课”、“新片场短视频实训营”、包括本次电影季的“好莱坞大师班”等课程,给影视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学习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发掘优秀青年创作人,举办了“创作吧!少年”、“V电影开放日”以及本次 NEW ERA 青年电影季,给更多青年创作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一直想为华语电影和青年创作人做更多事。这些事,不仅是为电影人、电影圈而已。同时,每一个电影人也有义务和责任让更多人接受艺术电影,让电影作为媒介传递更多思想跟大众,就像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先生所说:电影的主体是公众,我们要为电影的主体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相信未来属于年轻人,更相信 NEW ERA 所承载的精神,尤其“发现未成名的好电影,鼓励纯粹的创作,帮助年轻华语电影创作人 ”的使命,将如野火般散播到华语电影的每一个角落。(在大家的助力下,NEW ERA 青年电影季正式启动!)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已经全面开始,期待你登上这片舞台!

  • 新片场Weekend 第一弹

    新片场四周年summer party刚结束,我们的C轮融资消息又开始疯传朋友圈。没错,我们从每天分享优质短片起步,慢慢成长为了国内最大的影视创意展示平台;从国内首家新媒体影视创作人社区,做到国内最大;从微电影发行,发展成了网络电影第一发行平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站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为未来做更大的规划。但从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宗旨一直不变——更好地为影视创作人服务。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因此,我们要不定期举办新片场温居趴,跟新片场的小伙伴们合作交流,面面基友,学术探讨,捡捡肥皂……如何能参加此次新片场Weekend呢?很简单——参与此次报名的新片场活跃用户在新片场上传过作品,也留下了很多点评,对新片场有自己的建议,总之用各种“姿势”支持新片场~参与人数:10人左右,这是一场小型私密趴(嘘~)入选规则是个人页面上最丰富的小伙伴,这次仅限北京地区。活动时间:9月10日(本周六)下午5-8点(讨论+聚餐)活动地点:“新片场大厦”一层咖啡馆(其实就是我们公司一层咖啡厅,不能租下它一直是我们的心病)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菊儿胡同7号院C座参加费用:你不用花钱,放着我来!就是这么任性!点击报名我们将从报名用户中选出10名,并以微信方式通知具体地点,由于名额有限,没排上这次温居趴的朋友们,我们将在后续温居趴中优先选择哦~

  • 德国宝沃旧时光之旅 经典老爷车三里屯引燃复古激情

    5月19日-21日,由德国宝沃汽车与《ramp驾道》共同主办的“旧时光之旅——德系经典老爷车复古节”,在北京时尚地标三里屯的3.3大厦广场举行,8台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宝沃经典老爷车一齐亮相,以优雅的造型设计、精美的品质工艺,为中国老爷车爱好者带来了一份特殊惊喜,同时也掀起了初夏北京的一场复古时尚风潮。德国宝沃老爷车现身三里屯3.3此次亮相的德国宝沃老爷车,除了老爷车爱好者熟悉的经典车型Isabella、P100以外,还有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豪华轿车Hansa1100、小型车Arabella、越野车B2000等不同时期与风格的产品。展出期间,它们深厚的历史与时尚元素,不断吸引观众驻足,展现了德国宝沃高贵而优雅的品牌形象与独特魅力。宝沃复古之夜感受旧时光5月19日周五傍晚,3.3广场上人潮涌动,现场一字排开的德国宝沃老爷车更是不断吸引着车迷与爱好者驻足围观。与此同时,伴随Yellow Blue Bus乐队经典的爵士歌声,“德国宝沃复古之夜” 主题派对,也在位于三里屯3.3的ACE Café内激情上演。Yellow Blue Bus乐队演出派对现场,中国老爷车协会主席侯晓明先生,以及部分复古品牌主理人、时尚潮人等受邀前来,人们身着复古服装亮相,与现场氛围相得益彰。宝沃汽车(中国)品牌传播执行总监果铁夫发言表示,“此次展出的德国宝沃老爷车,均出厂于上世纪30-60年代,它们代表了德国宝沃汽车的悠久历史和过去的辉煌成就,未来宝沃将以此为积淀,不断突破创新,努力取得新的成绩。” 宝沃汽车(中国)品牌传播执行总监果铁夫讲话除了感受派对音乐、美酒相伴的畅快与激情,复古之夜当晚各位嘉宾、老爷车爱好者还热情与宝沃老爷车合影,或与现场观众交换自己的情缘与故事,人流交织、时空穿梭,在老爷车的衬托下构成三里屯夜晚的一道独特风景。德国宝沃复古之夜“520”和宝沃一起记录爱情在三天的老爷车展示中,德国宝沃老爷车吸引了大量普通观众、车迷以及摄影爱好者的关注,高温和骄阳也没能阻碍人们的热情,经常能见到各种长枪短炮对准老爷车一阵猛拍。宝沃老爷车展人潮涌动值得一提的是,周六恰逢5月20日,在这个情侣专属的节日里,德国宝沃汽车展开了以“记录520爱情时光”为主题的拍摄活动,现场不少情侣积极与宝沃老爷车合影,记录下最美瞬间,将浪漫时刻永远珍藏。人气主播在“520”现场直播此外,一直播人气主播曾莹-Bubu和王不凡也在520这天来到现场进行活动的现场直播,让爱好者足不出户也能感受老爷车的激情澎湃。情侣与Isabella合影在此次老爷车展上,德国宝沃老爷车中最经典的车型当属Isabella。Isabella诞生于1954年,是德国宝沃汽车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优雅而明快的车身布局,亮银色的镀铬装饰,尽显现代与时尚风范。值得一提的是,独特的造型与设计风格,还让Isabella在5月20日当天成为了最受情侣欢迎的车型。小女孩与Isabella TS Coupé Cabrio除了通常版本的Isabella以外,Isabella TS两门跑车在现场同样大受欢迎,它不仅继承了Isabella特有的优雅造型,还有着强大的动力输出,性能将同时期的同类车型甩到身后,因而有着"经济奇迹时期德国梦想之车"的赞誉。情侣与P100合影作为德国第一款装备自动平衡空气弹簧的轿车,P100采用经过改良的“浮筒”式车身与三厢设计,拥有极具特色的小型尾翼,六缸马达和超大空间设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驾乘体验,同时,还开创了“用科技实现豪华体验”的全新轨迹。一家三口与B2000合影B2000的霸气外观,让它拥有不少小朋友粉丝,这款1955 年推出的越野车,无论装载能力、越野能力、操控能力都非常杰出,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人的收藏至爱。BX7与BX5与老爷车一同展出与宝沃老爷车一同展出的,还有两款德国宝沃的全新车型德国宽体智联SUV BX7、德国劲锐轻奢SUV BX5,它们也成为了现场人们的关注焦点。宝沃BX7是目前市场上30万元内唯一提供六、七座选择的德系SUV车型,集舒适性、运动性与经济性于一体,让消费者轻松近享“触手可及的豪华”。宝沃BX5定位德国劲锐轻奢SUV,新推出的BX5风尚Plus型劲锐,更是人性化地新增了可开启式全景天窗和多功能车顶行李架功能,为都市出行增添全新驾驶乐趣。流行与复古恰如其分地碰撞,传承与创新淋漓尽致地融合。通过在德系经典老爷车复古节上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展示,相信老爷车迷、复古时尚爱好者们将能够更加认识、了解宝沃汽车,更好的感受德国宝沃的独特魅力。- 全文完– 德国宝沃汽车集团介绍 传奇百年用荣耀谱写经典德国BORGWARD(宝沃)汽车集团是由创始人卡尔·宝沃(Carl Borgward)于1919年在德国不莱梅创建,其以革命性的技术、全面的产品谱系、超过当时德国60%的出口份额成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创新和突破精神是这一扎根不莱梅的企业始终坚守的信条。德国BORGWARD(宝沃)汽车打造出了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轿车及多种交通运输工具,包括轿车、跑车、巴士、消防车、船艇、卡车甚至直升机等。 其中,1949年推出的BORGWARD Hansa 1500作为德国首款采用浮筒式车身设计的轿车,引领了德国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潮流;1954年诞生的BORGWARD Isabella将外观革新、性能优势及燃油经济性集于一身,成为经济奇迹时期的德国梦想之车;1959年上市的BORGWARD P100车型,再次以先驱者的身份,将革命性技术——自动平衡空气弹簧成功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此外,在1950至1958年间,BORGWARD品牌还积极投身国际赛车领域,Hansa 1500车队在著名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纽博格林1000公里大赛、卡雷拉泛美拉力赛、法国蒙特赫里大奖赛等多项赛事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计打破十二项赛事纪录。 智能驱动以创新引领未来在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准备后,德国BORGWARD (宝沃)汽车集团将秉持“匠心、智能、突破、近享”的品牌价值,致力成为“突破豪华界限的德国智能汽车品牌”,实现“至臻致普智能驱动未来生活”的品牌愿景,以开创性的变革构筑宝沃汽车未来。 德国BORGWARD(宝沃)汽车集团以德国斯图加特为中心,携德国顶级设计师、工程师团队,整合全球资源,以德国扎实精湛的制造工艺,打造稳定而出众的卓越品质;以新能源和智能化,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共赢;以前瞻的思维洞察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打破传统豪华界限,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触手可及的豪华体验;以“资源链合,互联共享”的全新模式,推动全球化布局,为全球汽车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完美驾乘体验,缔造智能化用车生活生态圈。 德国BORGWARD(宝沃)汽车集团于2015年法兰克福车展发布了首款定位为德国宽体智联SUV车型BX7及BX7 TS。BX7定位德国宽体智联SUV,于2016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同年日内瓦车展上,定位于中高端紧凑型SUV的全新BX5概念车和定位于豪华运动型SUV的BX6 TS概念车亦惊艳亮相;作为宝沃汽车第二款创新力作,BX5定位德国劲锐智联SUV,于2017年3月24日正式上市;同时,其首款新能源产品Bxi7新能源概念车于4月19日在上海车展亮相,自此,德国BORGWARD(宝沃)汽车集团SUV产品谱系雏形初现。宝沃倾力打造的全新产品将严谨工艺、先进技术与鲜明个性完美结合,将为消费者提供德系SUV车型全新选择。

  • 实录丨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谢飞:影像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挡也挡不住

    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会主席谢飞导演做了主题分享“影视(电影)艺术如何更好的传播”,他提倡的“视听写作”也给所有电影人很多启发。作为有50年电影教学经验,作为国内最德高望重的电影导演之一,谢飞老师对电影新时代的到来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他在发布会现场讲到,新时代已经来了。以下是谢飞导演在发布会现场分享实录新时代的到来,是挡不住了NEW ERA现场 所谓NEW ERA,在我看来就是换了个天,我40后的人跟你们80、90后为主的年轻人一起做电影活动,我今天听到的感觉很多东西都是全新的。没有想到以青年人为主的新片场社区已经汇聚了近60万影视从业者,而且50%以上的是没有电影专业学习的,但是实实在在都在做,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我非常高兴参与这样的活动,NEW ERA青年电影季。既然是新时代,我觉得思路就应该更新一些。我从事了50多年的电影教学和导演工作,胶片消失之后,我基本就没有再拍电影。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在新的时代,影视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是不是还像北京电影学院,或者是莫斯科电影学院,法国的电影学院一样,只给少量的专业人才做训练,我觉得是挡不住了,不可能了。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把影视制作工具降低成本,也降低它的技术运用的条件,影视创作可以交给未来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我最近不断的在倡导一句话叫“视听写作”,人类有了文字以后,人类脱离了原始的野蛮阶段,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人生,用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电影的出现有了一百多年,50年代一些电影理论家,曾经定位电影既是商业又是技术,这两者在胶片时代应该是早就成熟了。但是同时,电影还是一门语言,在50年代法国的理论家幻想着,摄影机能不能像自来水笔一样让人们自由的抒写思想和情感,而不要被技术条件或者是金钱来限制。我觉得只有到了今天,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已经教给了社会上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有手机,天天在照相、在录像,你已经在创作了。 让“视听写作”教学,覆盖到更多人那么电影是不是无师自通呢?是不可能的。2016年电影《歌声不绝》的视听语言堪为诗意这就像写文章一样,你要上学,要认字,要学语法,要学结构,才能慢慢写出漂亮的文章。所以,视听写作也需要学习和教授。我在思考也在倡导,视听写作应该进入中学、大学的课堂,甚至进入小学的课堂。未来的人一定要学会用视听来记录人生,表达自我,我们可以留下一篇记叙文、议论文,同样我们可以留下一段纪录片,这是我最近在一直不断提到的话题。没想到新片场网站已经开始突破了各个校园,而且用网络的手段,使得全社会的几十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可以在这中间来学习,可以拍摄他们自己的东西放在网上,来展示和互相交流。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也很希望今年下半年能看到他们选出来的作品,我们来参加评奖。(在大家的助力下,NEW ERA 青年电影季正式启动!)通过评奖无非是想支持这些年轻人,支持他们用视听的手段表达自我。无论你拍出的是艺术作品,还是自己的日记,比如说你用20分钟表现你的母亲,表现你的兄弟朋友,你能不能拍的生动、精彩,就像写好一篇文章一样。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影视创作,应该让互联网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全世界都有很多电影节,也有很多学生影展,但是中国没有。于是我在2001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也开始自己的尝试,用各种方法,我第一次开始在网上发布征片信息,收集来自各国的作品报名,尝试做自己的电影节或影展。最后有15个国家,20多部学生的短片参加,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电视作品展。虽然在国内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但十五六年坚持下来,电影学院的影展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前几年我也在幻想,电影节能不能搞到网上去,能不能不要传统的那种,只能在一个城市,或者仅限于几个电影学院那么放,在当时看来我觉得很困难,而现在看来新片场社区要把这个事做成。这是第一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我希望这个节能够办的成功,第一次一定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和努力,我也愿意跟大家一块来探索这件事,我希望年底我们会有很好的结果,有很多新的体会。♥ ♥ ♥ 感谢谢飞老师对青年创作人的支持和帮助,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正在进行中,我们一起为迎接新时代而努力!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已经全面开始,期待你登上这片舞台!

  • 一周电影资讯 | 姜文新片定档,英雄、荷尔蒙、美人come on~

    《复联3》的上映彻底点燃断网两周的中国影迷,横扫中国电影票房,打破进口片各项票房纪录。而本周华语电影的各项最新动态,也令人感到整个2018年有了些许盼头。姜文新作《邪不压正》定档;陈可辛用三年打磨的剧本《李娜》马上开机;毕赣导演《地球最后的夜晚》戛纳首映收获好评;“贾科长”新作《江湖儿女》戛纳首映后国内过审零删减待定档;原定5月重映的王家卫经典影片《阿飞正传》因未知原因,将延期至6月中旬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与大家见面,请大家稳住刷动各大票务客户端的小手,坐等定档捷报。还有哪些瓜,一起往下刷。【第71届戛纳电影节闭幕,是枝裕和《小偷家族》摘金棕榈】法国当地时间5月19日晚,随着主竞赛单元的各个奖项在电影宫的卢米埃尔厅一一揭晓,为期12天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第七次来到戛纳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终于凭借作品《小偷家族》摘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美国导演斯派克·李(Spike Lee)凭借《黑色党徒》(BlacKkKlansman)获颁“第二名”评委会大奖。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的《迦百农》(Cafarnaúm)获得“第三名”评审团奖。今年亚洲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表现亮眼。虽然华语片与奖项擦肩而过,但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外媒评价都不错。在短片竞赛单元中,魏书钧执导的中国短片《延边少年》获得短片单元特别提及奖。此外,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燃烧》场刊得分3.8分,韩国演员刘亚仁在片中表现出众,获奖呼声很高,最后却输给了《犬舍惊魂》的男主角马尔切洛·丰特。《燃烧》未能拿到大奖,成为今年戛纳的最大争议点,该片最终只拿到主竞赛单元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毕赣执导《地球最后的夜晚》亮相戛纳获,首映获好评】中国导演毕赣执导的《地球最后的夜晚》15日亮相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个性化的叙事方式和3D长镜头的运用引发观众和媒体的热议与好评。《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毕赣的第二部长片作品,由汤唯和黄觉主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重回贵州故乡,开始一段寻找12年前恋人的梦幻之旅。影片中回忆与现实交织出现,配以文艺风格的对白,颇具魔幻感,后半部分使用近一小时的3D长镜头,带领观众走入主人公的梦境,这一新颖大胆的表达手法将影片推向高潮。【《江湖儿女》国内将映,贾樟柯:未做删减】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独苗《江湖儿女》举行媒体发布会,导演贾樟柯透露该片已通过国内审查,且发行时间将很快确定,“整个影片完成之后没有做任何修改”。贾樟柯也进一步谈及中国电影面临的“审查制度”,他表示电影工作者与审查之间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整体上要比过去进步很多。此前,《江湖儿女》曾入选权威电影杂志法国《电影手册》“年度最期待电影”,此次入选也是贾樟柯继2002年《任逍遥》、2008年《二十四城记》、2013年《天注定》、2015年《山河故人》之后,第5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盛夏可期!姜文新作《邪不压正》定档7.13】四年磨一剑,姜文新作《邪不压正》宣布定档,将于7月13日在全国公映。新片改编自旅美作家张北海的原著小说《侠隐》,主题与复仇有关,写的是一个抗战前夕老北平的江湖故事。正如导演姜文放出的豪言那样,《邪不压正》“如同北平的哈姆雷特,如同李小龙智取危机四伏的卡萨布兰卡”。英雄、美人、荷尔蒙三大要素,寥寥数十秒,扑面而来。最热的天儿,看最爽的片儿。【陈可辛三年磨《李娜》!演员曝光,本月开机】历时3年筹备的传记片《李娜》终于有了最新消息,这部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最快将于5月份开机,今天有媒体曝光了《李娜》片中的两位小演员人选,她们将饰演李娜不同的年龄阶段。不过,在之前也有报道称陈可辛会执导《中国女排》,也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开机,《李娜》和《中国女排》同属于运动员题材,陈可辛近几年一直没有亲自导演电影,这一次准备好了剧本,看来是要连轴转了。陈可辛曾表示《李娜》想拍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传奇故事,也是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而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如此迅速,如何能让这个故事面世的时候,视角不落后于时代,这是他的大难题。或许这点对《中国女排》同样适用。【《神奇女侠2》将于本月开机,坐等女神归来】《神奇女侠2》据悉将于本月在英国开机,盖尔·加朵将回归继续扮演神奇女侠,喜剧明星克里斯汀·韦格加盟扮演神奇女侠死敌、经典反派角色豹女。《权力的游戏》"红毒蛇"佩德罗·帕斯卡也宣布加盟续集,扮演重要角色。续集的故事仍处在保密阶段,目前我们知道的信息仅限于影片将讲述1980年代苏联冷战时期的故事,传闻第一部的男主角克里斯·派恩也有回归的可能性。《神奇女侠2》定档2019年11月1日全美公映,由派蒂·杰金斯、DC的首席内容官戈夫·约翰斯和达夫·卡拉汉姆(《敢死队》系列)共同编剧。【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发中文先导预告】皇后乐队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曝官方中字先导预告!重现皇后乐队1985年在Live Aid上的传奇现场及台前幕后故事。神还原牙叔、梅爷!BGM收录"BohemianRhapsody"、"We Will Rock You"等皇后乐队多首经典神曲!《黑客军团》拉米·马雷克饰演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格威利姆·李饰吉他手布莱恩·梅,本·哈迪饰鼓手罗杰·泰勒,约瑟夫·梅泽罗饰贝斯手约翰·迪肯,11月2日北美上映!【20亿在即!《复联3》蝉联内地票房周冠】《复仇者联盟3》毫无悬念地蝉联内地周票房冠军,但领先优势已经没那么明显。国产爱情喜剧《超时空同居》拿下上周内地票房亚军。进口惊悚片《寂静之地》位居周票房季军。两部国产片《后来的我们》、《我是你妈》位居周票房四五名。上映次周,《复仇者联盟3》内地斩获票房6.54亿,蝉联周票房冠军,累计票房达到19.24亿。内地上映首周,《复仇者联盟3》在周票房大盘中占比83%,在周末票房大盘中占比98%。上映次周,《复仇者联盟3》在周票房大盘中的占比滑落至60%,但票房霸主的地位依然无人能撼动。【更重口的《死侍2》登顶周末全球票房榜首】比前作更重口、更有趣的《死侍2》周末在海外81个市场同步开画,爆出1.76亿美元的战绩,不仅刷新了福斯海外最强开局纪录,也将《复仇者联盟3》从全球票房冠军的位置拉下马。目前《复联3》全球票房破18亿美元,跻身影史第四位。“无限战争”能卖到20亿美元吗?目前看来并不确定,这个周末被《死侍2》咬掉一口,而接下来几周《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和《侏罗纪世界2》也不是吃素的。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实录 丨 圆桌论坛:中国电影人的起步之路

    以下是圆桌论坛实录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孔劲蕾、李睿珺和黄石三位评委,及青年导演王通与现场百位青年创作人一起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探讨了国内艺术电影的发展现状、短片创作的困境与未来。青年创作人的起步阶段,往往从短片、小成本独立电影开始,如何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如何让自己获得技能和心力上的提高,几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越是艺术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表达国内的艺术电影,或文艺电影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李睿珺导演觉得这两年国内的艺术电影发展,在某些方面开始有所好转。以往艺术电影制作相对比较困年一些,它不会像类型片一样有足够的资金请大明星出演;从宣发上来说,电影本身的制作费用就非常低,它多半没有太多的宣发费用;从影院的角度来说,很多影院经理觉得这样的电影受众面太小,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影厅和更好的时间段给商业电影。恰恰是由于前面这些限定,让资方觉得制作这样的电影好像没有太多的机会,这也就自然限制这类电影的资金来源,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发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反向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电影的制作与发展。当然这两年这种局面随着电影工业整体大环境的改变有所好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导演,包括很多个人属性比较强的新导演的电影作品,开始逐步有机会走向院线,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电影,感受电影的多样性。观众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电影,更清晰察觉到每一个细节,更能体验到它本身的节奏与魅力,这跟在电脑屏幕前看电影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剪辑师的角度来说,孔劲蕾老师以《冈仁波齐》举例,其实这部电影之前有一个版本,比现在上映的版本结尾多了一个段落,内容是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藏族青年 在神山脚下和这一群朝圣者偶遇,在帐篷里和他们讲了很多话,诉说自己在城市中迷失了信仰。孔老师建议导演把这一段落整个拿掉。因为越是这样风格独特的电影,越要特别大胆特别自信的坚定自己的想法~就让电影本身说话,让观众主动的去感受,而不是借助大段的台词把主题表达出来。所以,“越是艺术电影,或者是文艺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在编剧黄石看来,文艺片和商业片的院线发行模式不太一样,其实现在文艺片也好、艺术片也好,能找到的和观众见面的渠道和方式是越来越多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同意前面两位老师说的,创作者还是要回归到你怎么把作品做的更好这件事情上。而不能在前期创作的时候先直接考虑票房的问题,或者是发行的问题。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你的作品有没有足够的品质能打动观众,这才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王通既是青年导演,同时也是长期负责朝阳区文化馆的电影放映空间。之前的文化馆都有自己的电影放映空间,但随着商业大潮的冲击,很多中小影院关闭或者改造,而朝阳区文化馆一直坚持以沙龙的形式做影展。“在2017年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之前的放映是模块化的,我们希望把这个常态化。在找到集锦和影业公司的支持之后,小庄电影馆每周都会在黄金时间让大家有尊严的看到艺术片,在最黄金的时间播放优秀的艺术影片,然后我们也会用自己的渠道去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艺术影片来放映。我想说的是,我们都在努力的做,这两年电影馆筹备期间也看到了很多机构和人都在做艺术影片的尝试,虽然这条路很艰难,但我觉得这还是很有希望的。短片创作:打破惯有思维,探索一些可能性作为导演,李睿珺觉得做短片并不容易,与长片相比,它更有难度。“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想要做好一个短片是极其不易的,它不像长片一样,能给你90分钟或者是120分钟很从容的塑造一个角色,发展一个剧情,控制影片的节奏,然后把所有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但是当时长只有10分钟的时候,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影片的流畅度,把人物塑造的饱满,包括你要表达的,你的留白等等,这一切在十分钟里我觉得创作难度越来越高。好比给你两万字写一个文章讲一个事情是容易的,但是只给你一百字就不一样了。就像每次我写完剧本立项的时候,广电总局还要求写一百字的概括,让我用一百字说清楚自己讲一个什么故事…所以,如果你们在短片有限的时长内把这一切把控的非常好的话,未来在做长片时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好处的。”作为剪辑师,孔劲蕾老师给短片创作者提出了非常干货也非常中肯的建议。“第一,我觉得大家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拍一场或两场剧本里没有写到的,所谓“没用的戏”,就是没有明确情节的戏,可以是人物状态也可以是空间的变化。这是我从后期剪辑时逆推出来的经验,往往在情节转换时节奏太快叙事太急了,没有给观者去体会的时间。这时候如果有一场不带具体情节的戏,放在那两场戏中间,节奏一下子就舒服了。另外短片可能一共就20、30场戏,剪片时要大胆的去尝试!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试验一遍,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一定会得到写剧本时没有想到的感受!大家可以打破惯有思维,要有在剪辑台上重新编剧的勇气。短片剪辑中,一定要大胆的尝试打破惯常的剪辑思维,你可能一共就20、30场戏,就是排列组合,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试验一遍,像做科学实验一样,可以得到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感受。大家可以打破惯有思维,在剪辑上有一个重新编剧的勇气。”从编剧的角度看,黄石给出的建议是:“因为没有商业和票房的诉求,所以做短片更应该打破一些桎酷,勇敢的尝试自己最想尝试的、最想拍的那些东西。尤其是不要给自己加很多条框说我要做一个完整的故事啊,一定要实现怎样的风格啊,我觉得应该更勇敢、更自由的探索电影美学的可能性和自己表达的可能性,就是走出这第一步。”王通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提名,对于短片创作,他说:“一直都有一个争论,说‘拍好短片是做踏板来拍长片’。不管这句话对不对,首先,我们在拍,就要对这件事有足够的坚定和热爱,然后就想办法让自己继续存活在这个行业中,如果有机会拍长片就拍,如果没有机会就拍短片,都没有的话就写故事,都是一种存活的状态。”要相信自己,要坚定地拍出来作为青年电影人,有哪些建议?李睿珺:“我觉得如果想要去做,就拿起摄影机去做,不要停留在想的层面,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怕拍出烂片,只要不总拍烂片就好。从我自身来说,第一次拍影片的时候,那时还处在胶片时代,而现在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彻底把电影从笨重、高昂的工业体系里解放出来了,它降低了电影的资金成本,加大了电影制作的自由度,让更多的青年导演在相对低廉的资金系统里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在我拍自己第二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剧组就七个人,然后就拍了那部电影。现在,一个iPhone也可以拍一个电影,2015年我在柏林电影节看到贾法·帕纳西导演的《出租车》让我特别惊讶,那个电影的成本很小,我在想,如果我要做同样的电影,可能有两三万块钱就够了,所以好的电影跟钱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想做就要坚定地去做。孔劲蕾:“我的建议是,最好在剪片时尽量把声音做到最接近完成片的效果。因为电影是声画艺术,这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我们可能更重视拍和剪,但声音制作就是零。在创作起步阶段,制作经费不高很容易忽视声音的处理,但要知道声音带给画面的感觉是焕然一新的!这个流程千万不要忽略,一定要带着声音的思维去剪辑画面!黄石:“我从内容创作角度给大家一点点建议,不要去碰那些自己都没有办法被说服或被打动的题材,你要表达的内容一定是跟自己感受到的,当然也不能太过于的自我,我觉得两头都不能偏。不要特别着急的去定要拍什么,或者是特别仓促的说就要拍时下流行或热点,还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灵光一现的故事。”王通:“我也是青年导演,也处在这个阶段,在初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伴随着焦虑,我也让首先的困扰很久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多相信自己,一点点把它拍出来。”

  • V电影开放日上海站招募展映团队

    黄浦江岸穿梭在经典与现代的交融,梧桐树下沉醉于安静与灯火阑珊,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展现在每一个不经意间,让人流连。每年我们都会在上海做一场开放日,今年六月,V电影开放日重回魔都!适逢上海国际电影节,做电影、爱电影的人们皆聚于此,我们也把2017年的第一场开放日放在这里,希望给夏日的上海滩带来一丝清凉的短片风!活动形式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影片展映、导演分享、互动交流三部分,每部影片结束后邀请导演及主创上台分享,并接受观众提问。活动信息活动地点:上海活动时间:2017年06月18日13:30到17:00(13:00开始签到)活动费用:免费活动流程13:00-13:30 签到,自由交流13:30-13:40 主持人渣哥开场 13:40-16:20 影片展映、导演分享问答16:20-16:50 大疆最新产品介绍及互动体验展映团队报名请点击链接

1 ... 3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