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156 篇
  • 广告导演入行标准曝光,想做导演你真的够格吗?

    商业广告不同于电影,它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呈现出一个主题,这是一个非常精炼的艺术。同样,广告导演不同于电影导演,比起纯粹的艺术创作,广告导演更多扮演的是服务和执行的角色。很多新人广告导演,进入到商业体系之后,往往空有影视制作技术,对广告执行流程不了解,各个环节沟通常常受阻,往往走得比较坎坷。比如张同学在来《广告导演全流程实战课》(后统称“广告导演课”)前,一直更注重艺术创作,死抠视听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客户,引出了很多问题。广告导演课强化了他的商业思维,让他明白了高水准的广告短片不仅要追求质量,还需要有制片的思维。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而是要和客户做好沟通,平衡“艺术”和“商业”二者的关系。那么一部商业广告项目从策划到制作过程中,导演都需具备哪些能力?你真的适合做一个广告导演吗?哪些途径可以成为广告导演?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主题。成为广告导演需要具备哪些能力01美的意识品牌和代理商在选择导演时,会通过简历和以往作品来判断导演的审美,以此来决定是否合作。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呢?多看优秀的广告片,从中学习它们的创作思路和技巧。老师教学在广告导演课,老师就会带着同学们拉美妆类、金融类、食品饮料类等各种类型的广告片。当拿到一部片子,看第一遍时,可以从摄影层面感受气氛、光线、画面、演员的表演状态以及片子的剪辑状态。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站在导演的角度,去思考这部片子的节奏、起承转合。第三遍则需要放慢来观察,片子的剪辑思路在哪里,前后镜头如何衔接,演员的表演以及导演的技巧。02创意的构思原本广告拍摄的流程是代理商提供一个完整的创意脚本,导演的任务是它用镜头语言呈现。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开拓和竞争,广告导演面对市场的部分更多了。学员拍摄现场很多时候,导演可能收到的只是文字脚本或者几张概念图片,需要提前参与到广告主和代理商的前期讨论中去。在广告导演课上,老师也会讲述不同类型的广告片该有哪些创意思路和提案方法。相当于给到学员一些保底的方案和想创意的方法,方便大家以后去执行。03沟通的能力一部商业广告项目从策划到制作过程中,导演需要和广告主、代理商、演员、制片、后期团队等很多人沟通。比如广告导演在拿到创意简报(Brief)后第一步要做什么?就是和客户的沟通。怎样才算成功的工作沟通呢?导演需要清晰了解客户意图、项目任务、制作的成本、客户忌口等,最重要的是要和客户在影像风格和创意方向上达成共识。广告导演课的学员表示以前在和客户提案,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不知道和客户聊什么,怎么阐述自己的创意。现在能清晰地挖掘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方案提报上,也知道了该怎么和客户谈报价和方案。04执行的领导力导演就像一艘船的船长,引领着这艘船驶向何方。在现场执行的时候,导演需要掌控整个拍摄进度。身为一个专业的导演,脑中要对拍摄方案有预设,根据所有镜头的重要程度做好拍摄规划,也就是Rundown。关于如何合理制定Rundown,有以下小技巧:先大后小原则先场景后机位原则外景天光优先 演员受限情况下演员优先此外,在拍摄现场导演要不慌不忙,面对突发情况也要随机应变。比如学员纪同学在学生作品拍摄现场时,就遇到了用于录音的小蜜蜂突然没电的突发状况。出于拍摄进度的考虑,老师提议他们先用手机录音,通过后期混音也能弥补现场的声音。学员拍摄花絮这些经验都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的,广告导演课的优势就是模拟真实的创作环境。学员能够在现场调度演员、把控摄像、执行拍摄计划。只有通过现场拍摄你才能发现问题,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纠正问题,收获经验。哪些途径可以成为广告导演01影视行业转行我们广告导演课的导师魏宁就是一个从摄影师转型的资深广告导演。摄影师对于光影的敏感、与美学镜头语言的独特表达,是成为摄影师转型广告导演的独特优势之一。魏宁导演在片场工作照但他也认为对于广告来讲的话,更需要讲求视听语言、讲求对演员表演的调教、对创意的理解和落地执行。想要转行,就需要从导演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从摄影师的惯性思维去思考。广告导演课也有不少想要从后期、美术、摄影转行做导演的学员。拿颜同学来说,她之前做了5年的剪辑,通过现场实践,她发现了自己最大的不足点在于沟通。作为导演,其实你的脑子里是有一些画面感的,但是你该如何把你想要的画面传递给摄影师和灯光师就是一个问题了。好在有老师会一直在现场引导,指导如何沟通,怎么解决问题。通过课程她也了解了广告导演的具体流程,提升了导演思维,以后能往更专业的方向走。02科班出身某位资深广告导演曾在分享中透露过,她虽然有7年学院派导演知识体系。但刚毕业时,她根本就不了解广告导演的流程,就是基本上都不知道参考什么片,也不知道分镜头脚本要画稿。她就是在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拍片,用了大概一年时间,才把这些流程上的东西掌握,才能跟行业内的人无障碍沟通。广告导演课给予了这些刚毕业且把广告导演作为职业目标的同学一个快速的成长通道。拿学员尹同学来说,她毕业还不到一年,社会经验比较少,跟组的机会就更少了。实战广告导演项目强化了她的商业广告思维,让她明白不能过度理想化。出于成本控制,要先看到现场拍摄是怎么样子,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进行灯光的布置和摄影的调度。03自己成立工作室我们还有一部分的广告导演课学员都经营着自己的影视工作室,一直以来不规范的工作流程、模式化的创作思路,往往让他们的工作项目提前遭遇了瓶颈。在整个课程下来,他们收获最大的是明确了广告片的拍摄流程。这对于他们以后做同类型的广告片或者宣传片,在效率和规范化上,会有很大的提升。还有学员们以前总觉得这些好的片子,离自己的距离有点远。但是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后,最终完成交片后,发现自己还是有能力和机会去实现的。同时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提高了执导影片的品质后,以后面对更大的广告项目,也能从容应对了。从分析甲方brief、创意提案、报价到落地拍摄、后期制作,广告导演课用严谨科学的培训体系,直接把你拽到行业的一个正规军里,推着你,拉着你走,让你在短时间内得到飞速的进步。所以成为广告导演真的是有一些捷径的,想要体验行业流程,指导个人作品,收获人脉资源的同学,我们3月广告导演课见。

  • 豆瓣3.9,这是阳间该有的电影吗?

    在跟李诚儒对垒,被尔冬升骂哭后,超级演说家兼职电影导演的郭敬明,带着他的新作品来了——《冷血狂宴》看片名可能会感觉有点陌生,其实就是《爵迹2》。比预想的来得晚了些。原本《爵迹1》在2016年上映试水后,第2部就被安排在了2018年。不凑巧的是,主演范冰冰陷入逃税风波,电影被迫撤档换人。这一拖,直接来到了4年后。原定的院线电影也变成了网络大电影。现在只要观众登录网络平台,付费12元,就可观看这一“旷世奇作”。这部电影目前豆瓣评分3.9比前作《爵迹1》高了0.1,实属不易。顶着“中国首部全真人CG电影”+全明星阵容+卖座IP的噱头,《爵迹》系列最初上映的时候,拥有很多期待。大概应了那句“期待越多,失望越大。成片塑料、廉价的质感,跟郭敬明所追求的高级相差甚远。为此他跳出来说“公众对我的恶意太大了,要是别人拍,可能多是鼓励,怎么到我这里,就拿它跟《阿凡达》《魔兽》比。”甚至一度情绪激动到“是不是只有我死了,才不会骂我的作品。”要说他收获的恶评全由键盘党所赐,其实不尽然。毕竟作品不好,还不能让人有差评吗?尤其对于一个有抄袭前科的内容创作人,被唾弃成了他的宿命。《爵迹》系列里就夹杂着不少其他作品的影子。尤其在角色世界观的设定上,跟覆盖游戏、轻小说的日本ACGN系列作品《Fate》有多处雷同。另一部分被唾弃,是他好不容易建筑起来的极端审美观。不管是郭敬明的小说还是电影,他所追求的都是奢华、顶流、绝美人设。拜金程度让人隔屏留下好几吨柠檬泪水。而在电影《爵迹》里,更是请来了当下最红、最美、最帅的顶级流量助阵。会不会演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颜值。更刺激的是,对好看有执念的郭敬明,认为吴亦凡、范冰冰这样的脸还不够,又在后期人物建模的时候,强制拉到9头身,给每个人物的脸开了最高磨皮滤镜。再搭配上中世纪古堡风格的背景,怎么看怎么惊悚。好在第二部有意规避了这些问题,关掉了美颜滤镜,让人脸更接近正常人。但依旧拯救不了角色混乱的弊病。别看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里一本正经地侃侃而谈,批评尔冬升组的演员只是单纯的说台词,没有动作、抉择和眼神。可到了自己的电影《爵迹》里,演员除了讲台词就是发呆。整部电影2个多小时,差到粉丝都不愿意买账。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没有逻辑,乱七八糟的剧情。郭敬明亲自下场翻拍自己的原著,自然不愿意做太多删减,想要把原著里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拍出来。这怎么可能呢?电影的叙事和小说有本质的不同,想在浓缩的2小时内讲明白故事,就得重新调整逻辑。但郭敬明有自己的坚持,他坚信不删减是对原著党的尊重。爱奥汀大陆的读者们,自然理解自己的情怀。结果,事与愿违。《爵迹》背后的奇幻世界观本就复杂,还在续集第二部里犯了大忌,将剧情跟第一部强关联。如果没看过第一部,将无法看懂第二部。烧脑程度堪比3部《信条》。眼瞅着群魔乱斗了2小时,你却什么都没记住,甚至不知道谁和谁是一阵营,他们又为了什么而战。更可气的是,你连角色的名字都只看了个寂寞。鬼山莲泉、天束幽花、特蕾娅、幽冥、银尘……问,吴亦凡演得是谁?最后只能靠演员本来的名字强行记忆。大概郭敬明想用才华告诉大家“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什么都要。“这就导致,除了乱,整部电影还非常“满”。为了秀技巧,电影里几乎全是运动镜头(累死特效师),大段落的打斗画面,时刻告诉观众“我们这可是首部真人CG”。就像《小时代》里按头推广奢侈品,郭敬明对于科普“做特效不易,纯CG画面是啥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就是这么一部一言难尽的电影,还可能会迎来它的第三部。拍电影上瘾的郭敬明自爆会卖房子拍摄《爵迹3》,并自信地认为“或许前两部不尽人意,那是因为技术过于落后,如今不同了,技术有了更新,我们的画面会更好看。”可是,《爵迹》的问题仅仅是特效的问题吗?虽说人要有梦想,有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热情,但不能把观众当傻子,进行洗脑式的创作。就像李成儒先前对郭敬明的评价:“不能用廉价的笔触,博取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拍电影的郭敬明也不该用廉价的画面,赚取观众的点击。

  • 从编导小白到TVC副导演,入行半年的她是怎么做到的?

    根据智联招聘《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93%的毕业生对于当下就业形势表示“我太难了”。智联招聘报告93%的毕业生说找工作难,那么企业最看重的是什么?75.4%的受访企业表示实习经历是加分项,有了实习经验更能让一份简历脱颖而出。新片场学院线下实训编导班的全称就是“影视编导创作就业班”。创作:在28天的学习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能创作纪录类、剧情类、电商类,这三大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就业:编导班的教学内容和成果完全与市场对影视类编导的用人标准接轨,在课上完成的作品,可以直接放进求职简历中。 编导班花絮大家来编导班学习,就等于提前进入了剧组实习,由专业的老师一步步带着大家从校园走进了行业。口说无凭,我们特地回访了三位编导班的往期学员,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从编导班毕业后,他们都去了哪里实习和工作?这段学习经历对他们求职和就业有何帮助?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学员拍摄花絮编导班给了我进入行业的底气周同学是一个热情、爽朗的姑娘,在接受我们的回访时,她刚结束了一周的拍摄,在回程的巴士上难得有了喘息的空档。“太忙了,天天五六点就出工,今天剪辑完,明天我还要去盯动画。”她发了一个哭脸的表情,“不过学习得越多,成长得也就越快”,她马上又补充说。周同学的新片场主页周同学目前在上海 、北京、杭州等地拍摄TVC广告,从事副导演、执行导演的工作。很难想象,目前一个月内拍摄3、4条相对一线TVC广告的她,才刚毕业不到半年。而且她在半年之前还是一个编导能力只有10%的小白。周同学参与创作的作品周同学说虽然她是编导专业的学生,但是在学校里课本知识比重会大一些。实践就弱了很多 ,平时拍摄剪辑也是自学多一些,对于影视行业的了解几乎为0。所以她想在就业前,选择来编导班填补一些实践知识的空缺。来到编导班,周同学接触了很多学校未曾涉及的东西。比如了解短片制作的流程、专业设备的使用等,基本上每天都在实操。 学员拍摄花絮周同学记忆犹新的是,在开课第5天,老师就要求他们运用前4天学习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等知识,拍摄一个内容表述清楚、画面清晰连贯、相对完整的自我介绍短视频。只有2天时间准备,白天又要上课,还要帮助其他组员拍摄自我介绍视频。周同学在有限的能力和时间下,又迫切地想把片子拍好。周同学自我介绍为此周同学熬了2个夜,在基本没睡的情况下,完成了这部充满创意的短片。“多熬夜,不白熬”周同学半开玩笑半认真讲到,毕竟你付出时间成本总会收到更好的作品。作为执行导演,周同学的工作职责是跟完整部片子。优化创意脚本、找不同方向参考、整理分镜头脚本、选演员场地、现场执行、盯后期盯声音盯调色,直到交片,她在整体流程上每个环节都会参与。 学员拍摄花絮编导班也是这么一个全流程的课程,短时间内让周同学到了她工作最需要了解到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不同方法所打出不同的灯光效果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片子中,学会整理分镜头,学会拍预演视频,学会找各类参考,包括影调参考、灯光参考、美术参考、演员参考等等。 学员拍摄花絮因为有了编导班的“预演”,让周同学真正踏入工作项目时,多了一份自信。周同学目前也有了自己的导演作品,她觉得只要自己肯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也会越有信心,拍出更好的作品。周同学导演作品编导班是我进入奥美的加分项因为高中的一门电影课谈同学对于影视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她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报考了传媒专业。但是上了大学,谈同学发现学校传媒的教学比较理论,创作机会很少。当她看到新片场线下实训的课程介绍和学生作品后,她觉得这种在创作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她想要的。谈同学说,同样是理论知识讲解,编导班讲灯光,就会让学员先布灯试错再由老师帮忙调整;讲相机原理,就会让学员在课上就分组练跟焦。老师课程讲解编导班课程安排很合理,纪录片类、剧情类、电商类短视频的学习,在学习难度上是逐渐递增,循序渐进的,绝对不用害怕自己会跟不上。此外,通过三个短片的训练,谈同学对视频制作的整个过程和分工有了特别明确的体验。 学员拍摄花絮这也成为了她当初面试奥美实习岗位时的一个加分项,面对面试官犀利的提问,谈同学能不慌不忙地,有的放矢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短视频行业的理解。此外,因为有了编导班的项目实操,她在工作中,对节目拍摄现场也能更熟悉,在和供应商还有客户沟通的时候也能更得心应手。 学员拍摄花絮在编导班,让谈同学难忘的,除了学到的知识,还有认识的朋友。她说太怀念,那段大家一起想提案,一起交流,一起努力落实策划,最终把分镜被制作成视频的过程了,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学员短片杀青还有编导班的老师也很负责,每次凌晨也会陪着一起剪辑。谈同学说,她在实习时遇到不会剪的地方,还会联系编导班的汪老师,汪老师每次都会耐心地给为她解答。截图来源老师微信是编导班给了我第一份工作零基础的沈同学在编导班结课的同时,拿到了人生第一份,也是梦寐以求的全职工作。沈同学同样在高中时就影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阳差阳错下,他没能选到相关的专业,大学最终学习的是设计方向。但上了大学后,沈同学还是难以割舍他对于视频的热爱,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他来说,想要被行业拥抱,想要系统、全面地学习编导知识,积累实战经验,收获个人作品,那么编导班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学员拍摄花絮就是因为不想再错失一次进入影视行业的机会,沈同学在课上表现地格外认真。在第一周基础教学时,沈同学会在老师白天讲解完拍摄方面的跟焦练习、动作预判练习后,晚上留在教室里练习到深夜。这份努力,也被编导班的汪老师看在眼里。所以当沈同学找到汪老师,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杭州求职的想法,想请教老师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和看法时,汪老师把沈同学内推到了自己朋友的公司。老师指导学员目前沈同学在公司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从产品拍摄到TVC广告,他都有机会能去学习和接触。同时在编导班学到的摄影灯光知识,也能很好地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听汪老师透露,朋友也对沈同学在公司的表现非常满意,还让汪老师有机会再从编导推荐合适的人才入职。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每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增多,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应届生在求职时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光盯着那93%说求职困难的同学,而忘记了还有0.9%同学对于求职的状态是:没有难度,轻松就业。 学员创作花絮想要成为那0.9%的“幸运儿”吗?那就从现在开始,慢慢脱离象牙塔,多去实践和创作。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自己最薄弱的地方,也只有明确了不足的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弥补。当然如果有系统化的课程和老师全程的指点,你一定能得到更快的提升。目前编导班12月份的课程报名名额已经过半,同学们可以趁寒假,提早提升自己的就业力,学生报名还可享受8折优惠~更多课程详情,可以扫描二维码,咨询客服哦~报名信息12.29-01.25 杭州扫码咨询

  • 不学诺兰炸飞机,广告导演不烧钱也能拍大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信条》已正式登陆内地院线,诺兰的电影不仅烧脑更是烧钱。早在6月《信条》预告片放出时,“诺兰炸飞机”就冲上了微博热搜。《信条》预告片截图为了呈现真实震感的画面,诺兰炸毁了一架真的波音747。也许对于大导演来说,这只是常规的操作。但是对于电商摄影师来说,想要出类拔萃,最该学习的是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制作出高品质的视觉影像。随着第21期新片场学院线下实训《电商短视频广告实用课》(后简称“电商课”)的结课,我们就通过学员作品来看看:是如何分析产品特性,发挥自己创意;综合运用老师课上所讲的拍摄技巧和理论知识;用低成本和少人力,拍出高品质影像的。01音响广告这组学员的拍摄对象是一款便携式蓝牙音箱,核心卖点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收获高品质的音质。那么如何在广告片中,突显音律的震动呢,这就需要画面中动态元素的配合。首先灯光能帮助我们轻松实现光线运动变化,通过扫光能够很好呈现出音响侧边金属的质感。学员作品截图LED灯可以调控色温和亮度,打出你想营造的光线色调。音响属于数码产品,学员们更想表达出产品的高科技感。所以用了经典的红蓝搭配,冷暖的鲜明对比,有着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此酷炫的背景色调下,产品由暗转亮,如同一出好戏缓缓登场。学员作品截图增加画面元素,比如滑落的水滴和缭绕的烟雾,不仅加强了画面的动感,也突显了产品防水的特性。学员作品截图镜头向前推进,产品由远至近,结合后期的背景音乐,画面中音响好似跟随音乐的节奏在律动。背景色彩的不断变换,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也诠释了该音响有12种醒目的颜色可供顾客选择的卖点。学员作品截图02口红广告大家在挑选口红时,眼光不止停留在口红本身,也在于口红的使用场景。所以在这组学员作品中,增加了演员和产品的互动,镜头多用特写来描绘女演员的唇色。学员作品截图该广告片的核心是为了突出口红多变的色彩,比如正红色代表的就是正式、严肃、有气场,水粉色代表的就是温柔、柔和、好亲近。不同唇色,适用不同场合,也代表了不同性格。为此女演员在广告中分别演绎了娇俏可爱的萌妹和气场大开的御姐两个角色。学员作品截图为了突显口红本身高级而简约的质感和女演员化身御姐时强大的气场,在在背景白墙上打了红光,为了让光互相不影响,就需要在主光和辅光的地方,把散射到背景的部分用黑旗遮掉 。03蜂蜜广告这则广告融入了生活化的使用场景,在实景棚内完成拍摄,由于涉及到多个场景,需要学员在之前就有清晰的创意构思,确定每个场景要拍摄出怎样的风格质感。学员作品截图为了体现自然舒适的风格,广告片中采用了自然与均衡的光线,女演员的皮肤也很通透、柔和。老师也会教大家如何观察室内的光线变化,通过各种灯具和附件布置出一个符合生活逻辑的光线。学员创作花絮产品有具体的使用场景,更能触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所以该广告片就拍摄了多个生活片段,悠闲的下午茶,一勺蜂蜜可以提升甜品的口感;慵懒的午后,一杯蜂蜜水消除身体的疲乏。学员作品截图在后期剪辑时,学员们选用了连续的3个镜头跳切,让整部短片有了更好的节奏和表现力。学员作品截图

  • 导演进阶之路:35天拍了3部短片、1部TVC广告

    点击图片 了解课程详情当我们和连续参加了《影视编导创作就业班》(后称编导班)和《广告导演全流程实战课》(后称广告导演班)的郭同学交谈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赚到了:2个月,连续学习了2门课程,出了1个纪录片、1个剧情片、1个电商广告片、1个TVC级广告片,赚到了;拍摄阶段老师现场做示范,看到了在老师那么高的审美和能力下出的作品是怎么样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赚到了;在编导班把以前遗忘掉和没有接触到的知识穿起来了,在广告导演班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学习到了很多课程大纲以外的知识,赚到了。广告导演课花絮“因为课程很好,总希望多一点,再多学习一点”,对于已经工作了6、7年,一步步从摄影师做到导演的郭同学来说,好久都没有体会到这种新鲜知识不断涌入血液,所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满足感了。不少有影视工作经验的同学,也许会觉得编导班的学习内容过于基础了,但郭同学却说:“虽然编导班50%的东西,我已经很了解了,但我学习到的比白纸一般的新人还要多。”郭同学拍摄花絮郭同学认为比起被动的等着老师灌输知识的新人来说,他更明确知道自己缺失的是哪部分知识,从而重点弥补这些的知识。郭同学强调自己这是主动性学习:主动观察同学,如果课程中遇到比较熟悉的部分,就看看身边同学是怎么操作的,他们身上有没有值得学习的部分。主动询问老师,老师都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即使课程中没有的内容,也能单独请老师答疑。 郭同学导演的纪录片对于工作了6、7年,现在主要拍摄宣传片的郭同学来说,最困惑的点在于,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却又不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努 力是对的。因此在编导班把基础的知识梳理完后,郭同学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广告导演班的课程。郭同学课程反馈广告导演是一门全方位的课程,郭同学该认为课程从提案、执行、拍摄、剪辑都给予了他很好示范,最重要的是给了他明确的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上,加以不断拍摄练习,假以时日,郭同学定能在工作中提升迅速。1拍摄中:如何拥有更好的现场掌控力郭同学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现场拍摄的环节,在项目实战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学到如何与现场的每一位小伙伴沟通。这里不仅是和团队中摄影、灯光、美术的沟通,还有和演员的沟通。现场拍摄花絮郭同学表示自己之前在拍摄剧情片时,比较欠缺的就是和演员之间细致的指导和沟通。关于演员的调度和镜头的运镜,举一个令郭同学印象深刻的例子。在拍摄现场有一个男主滑酒杯,女主接住杯子,撩头发的长镜头。运镜也是往前推,有一个起幅。学员作品截图整个镜头的复杂性,是以往郭同学不愿意去触碰的。或者新手导演可能会把这些动作经常性做一些分割,分几个镜头,起始,中间,结束。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郭同学不仅在作品中完成了这个长镜头,他还能把从中学到的拍摄技巧,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导演查看监视器还有让郭同学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老师让大家在准备脚本时就尽可能丰富。等到了真正拍摄时,反而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演员情绪适当做一些减法。比如当剧本中写着一对昔日恋人在酒吧重逢,女主慢慢开始接受男主。郭同学认为要在画面中传递出这种情感应该会拍得很复杂。老师指导拍摄这时候老师提议可以用一个小动作,在跳舞的时候,让女主手触碰到男主手的那个瞬间,有一个轻轻往上的抚摸。其实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就代表了整场戏的情绪,表达了两个人之间朦胧的关系。学员作品截图这种细节使用让郭同学醍醐灌顶。他决定在日后工作中,保持在剧本中做加法,在现场做减法的习惯。用一些小的动作和创意,实现更多的含义和更好的效果。32020年国庆档课程排期《电商短视频广告实用课》10月2日-10月7日《广告导演全流程实战课》10月1日-10月9日《影视摄影灯光实战进阶课》10月2日-10月8日报名信息10月02日—10月08日(杭州)扫码咨询

  • 干货丨真·神剪辑,造梦大师今敏的剪辑手法

    2010年8月24日,日本动画导演今敏因患胰腺癌不幸离世,年仅46岁。2020年8月24日是日本著名导演今敏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观其一生,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今敏那就是:擅长通过模糊幻想与现实的边界,达到超越动画效果以外的影像叙事天才。你可能不知道今敏,但是你一定能从许多电影中都能看到今敏作品的影子,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梦之安魂曲》,照搬了今敏作品《未麻的部屋》中浴室一幕的分镜。同样由阿伦诺夫斯基导演,让娜塔丽·波特曼封后奥斯卡的《黑天鹅》里,也有和《未麻的部屋》中相似的画面。《红辣椒》对克里斯托弗·诺兰(代表作《盗梦空间》)也有一定影响。今敏导演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神乎其技的剪辑和刻画入微的细节构成了他让人过目不忘的个人风格,看他的电影常有一种在虚实间游走,在时空中漫游的独特体验。下面看看今敏导演中都用到了哪些巧妙的剪辑技巧来展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1匹配剪辑匹配转场,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前后两个镜头在某些元素上的相关联性,以此使得镜头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流畅。我们称其中相关联的元素为匹配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图像构成,动作,声音,乃至画面颜色。在今敏导演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通过相似的图像与动作为匹配元素的转场,这两者分别被称为“图像匹配”和“动作匹配”。匹配转场的作用主要有“跨时间”和“隐喻”。在他的处女作《未麻的部屋》中,今敏已经大量使用了匹配转场来强化时空的不确定性。图像匹配一般是利用相似的构图或者画面要素进行转场。在《千年女优》中,下面这组镜头很好理解,恐怕没有比它更简单直观的图像匹配了。拉钩动作的手是两个镜头之间的匹配元素,从作用上来说是“跨时间”与“跨空间”。这组镜头同理,女主角的脸是匹配元素,作用上来说依然是“跨时间”与“跨空间”。动作匹配在于通过镜头之间被摄对象的相似的运动规律来实现转场。下面这一组镜头:一个全景加一个远景,两个镜头之间的组接符合轴线规律。导演正是运用了轴线规律所形成的运动规律的相似性完成了转场。从前后镜头内角色的衣着来看,时间和空间发生了改变,但是观众却丝毫不感到突兀,可见今敏分镜功底之深厚。《红辣椒》这个作品围绕着几个简单的角色展开叙事情节,匹配性剪辑的巧妙连接,在视觉上、影片结构和内容上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的开头三分三十秒里,今敏更是连续使用了五个匹配转场来完成不同梦境之间的切换,堪称后期剪辑的教科书。荡秋千动作匹配:挥动吉他动作匹配:走路动作匹配:2蒙太奇剪辑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东京教父》中的这一幕,老人死去,然后棚屋的风车停止了。发现他还活着,所以风车又开始转动。尾声,可以注意到风车停止了,这里的一幕隐喻老人已经去世。平行蒙太奇: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它的表现形式可以采用依次分叙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交替分叙的方式。《千年女优》是运用平行蒙太奇的经典之作,故事先分别叙述了女主角藤原千代子在电影和现实中发生的不同经历,最后在一段经典的奔跑戏中,将她一生中发生的主要事件,一生追寻的经历全部串联起来。这一段是全篇的高潮部分,导演通过连续不断的镜头闪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真实与虚幻,现实与电影之间的壁垒,让千代子一生的努力,一生积压的情绪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在这个片段里,我们能看见大量的动作匹配,图像匹配,越轴等技法的运用。这段将千代子一生以“追寻”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回忆、过往悉数呈现,现实与电影之间一幕幕的闪回,从北海道的雪原,平安京的马车,还是狱中的铁门,甚至是战火纷飞的城市,这一切都见证着她追寻的一生。3动作剪辑动作剪辑:当目标还处于运动状态时,我们将影片的一个镜头剪切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就叫Cutting on action。当然,并不是在每部动作片里都会看到这种剪辑手法,它也会用在其他很多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总之,这种剪辑手法会让镜头之间的转场看起来更平滑,在画面中的动作也会更紧凑。在《未麻的部屋》中看到用动作衔接式剪辑实现的景别、视角变换:这样的剪辑首先是让影片运动得更流畅,同时它也允许今敏紧致影片的节奏,精简那些只起描述作用的,与剧情不太相关的场景,让每个出现的场景都布满重要信息和危机悬念。除了以上的种种,还有一些其他的剪辑技巧,例如:在关键时刻/位置切换画面(越轴转场),从电视画面拉远。利用闪黑来跳剪利用物件划过画面来转换还有连续堆叠场景转换,你刚适应了一个场景又转换到下一个了。以上的这些手法,虽然在各类视频影片中都被广泛运用,而今敏导演的成功,就在于选择了一种适当的样式、手段、风格,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他总是竭力从实拍电影中汲取营养,不断呈现令我们耳目一新又独具个人风格的动画作品。与其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动画制作者,还不如说他是力求把动画与电影结合,用电影的拍摄、编导手法来诠释动画的探索者。大师已死,但梦仍旧活着。丨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第一次的离别》导演专访 | 离别,是故乡的诗意

    影院停摆170多天之后,《第一次离别》成为影院复工后首部定档的影片,已于7月20日上映。一年的调研,三年的打磨,这部浸润时光和心血的影片带着沉着的力量升起,连获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所在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王丽娜导演向新片场的小伙伴们问好我们有幸采访了导演王丽娜,一起来听听电影背后的故事。“离开过这个地方,回去之后才能沉浸其中,如果这个地方是一个圆,我希望站在那个中间的点上,360度看这里的人和土地,然后,尽可能真诚地去呈现。”—王丽娜王丽娜是新疆沙雅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同时也是一位独立导演/编剧,她的电影处女作《第一次的离别》是她为家乡沙雅的深情献礼。广袤的生活壮景下,孩子们在温暖又诗意的土地上,感受离别,领悟成长。 影片以诗性的方式叙述了新疆沙雅男孩艾萨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之间的故事,在枝枝蔓蔓的生活中镌刻出童年的相惜与难忘。同时,艾萨对母亲的依赖,对哥哥的想念,也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独特的亲情景观。 在新片场的专访中,王丽娜分享了影片从构思到创作的灵感来源,诗意与真实的视觉表达,以及最触动人心的片中细节和矛盾的制造。她专注地描述影片历程,就像置身在沙雅那片瑰丽明亮的画卷中。 1.王丽娜:电影一定是遗憾的艺术《第一次的离别》获得了很多国外大奖,在国内也备受好评,但王丽娜导演本人只给这部作品打了7.5分,她认为电影一定是遗憾的艺术。“你拍完或是在拍的过程中,会意识到有一些地方拍得不够完美。满意的是那种「真」,无论是场景的真,演员的真,所有情感的真,恰恰这些东西都在。” 《第一次的离别》的拍摄团队只有五个人,演员也全部都是本地的素人,这既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维吾尔语电影,又是由大量纪实素材堆积的剧情片。如果说几个孩子们是在演,不如说是导演在捕捉真实的情绪,毕竟,真实远比虚构更有渲染力。HKIFF的手册上介绍说,它的画面上,吹拂着伊朗导演阿巴斯的遗风。它的名字,也会让人不小心以为是阿斯哈·法哈蒂的经典作品。关于这一点,导演王丽娜有自己的看法。“说到阿巴斯的遗风,我特别认同他的一个观念,他说所有诗歌类的电影一定比讲故事类的电影流长得更久远。诗性的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解读,能够破解原来很强逻辑的东西,让观众打破逻辑思维的直线范例,不再依赖情节本身的发展而成为认知生活的参与者。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的风格是非常相似的。”2.《第一次的离别》,真实到让人忘记这是一部剧情片“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欢愉的时光,但是你会在某一节点,发现这些东西真的悄然离你而去了, 它不是一个事件,它是无数次离别的累积。” 当我们问到为什么选择《第一次的离别》作为片名,王导说道:“《第一次的离别》就是艾萨的一堂课。但统观影片,小孩哪怕经历了无数次的告别,但可能对他们来讲,每一次的告别都是第一次。”王丽娜导演对真实表达和矛盾制造的灵感来源于演员本身,现实中的小女孩凯丽比努尔,恰好在拍摄阶段,她母亲处于离婚状态。凯丽说了一句话,她说我的父母离婚了,同学们都说我是全世界的孤儿。 她母亲离婚之后在街上遇到她不知道要不要跟她打招呼,看着她脏兮兮的就像一个小孤儿一样,她不忍心,后来又复婚了。同样片中小男孩艾萨,现实生活中他母亲的确身体不好,他对母亲的依赖感也是非常强的。 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场景也是还原搭建的,场域的构建、故事的发生地等,比如说第一场的馕坑,是有场面调度的,故事发生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全新的。影片中只有艾萨经历了父母分别,关于凯丽父母离婚没有呈现,反倒呈现了更大的离别,就是凯丽离开故乡,是在生活本身上有了一个重构,有了更悠长的表达。 “如果你有机会去看到那些小孩,会发现他们天生那么自由,不惧怕镜头。可能是因为那片土地上人本身的诗意,还有那些孩子自由的灵魂。” 这部影片呈现时选了两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凯丽和艾萨,他们应该像男女主角一样,有各自生活的展现,但又在另外的时刻能够碰撞交契在一起。比如影片中有一封信,艾萨在读他哥哥写给他的信,信中描述第一次坐了火车,第一次到了学校。恰好火车这个远方的意向,是这几个孩子一直不断提及的,凯丽也许会坐着火车去到另一个城市的新学校,艾萨又对火车有向往。所以这封信像是哥哥写给凯丽的,又像是哥哥写给艾萨的,几个孩子就在那一刻共同交汇。 在影片中,我们注意到学校部分和非学校部分,在视觉感官和氛围上的差别很大,王丽娜回忆起拍摄时的经历说:“学校和自然的对比,这个勿庸置疑是在影片里可以感受得到的。首先学校本身不会是花花绿绿的,其次因为暑假期间他们都在家,我们呈现了他们的一段暑假时光。恰好我们拍学校时到了秋冬,秋天的学校是有一些暖度,之后冬天的戏多一些,整个调子是蓝调的,希望把冬天空气里的冷和薄雾的感觉调出来,所以就会有了这样的一个对比。”3.电影美术设计:尊重自然本身的力量感胡杨树和棉花是影片中非常有记忆感的事物,你能感受到沉淀在它们背后浓郁的力量感。 聊到影片中的美术设计时,王导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新疆的自然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特别浓郁,就像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一样,对自然的描述非常清晰。因此我希望能把这自然的壮景呈现,所以镜头拉的时候是缓的,挺符合旷野的气质。三个孩子面临离别,坐在胡杨树上,这棵胡杨可能看过世间太多的离别,无论怎样它都在那里。关于棉田的场景,棉花也被称为永生花,所以在摄影风格定位上,希望它体现一种时间的凝固感,或者时间流淌过镜头的纹丝不动,是一种自然本身的分量。” 4.从构思到创作再到得奖,导演的心路历程 “我接受一切的声音或评论,观众能从他的视角来看也是挺有意义的。” 《第一次的离别》是王丽娜导演的处女作,对她来说,选片人的评论是非常珍贵的,甚至某些时候会产生深深的被理解感。“那种情感是普世的、共通的,他们真切地抵达了你想要表达的地方。”有位选片人曾经评价:“你的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你用平的视角去看人,这种理解人的角度是特别重要的,是非常现代、具有人类性的。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在各种各样的电影节,王丽娜收到了很多来自影评人们的评论,有的人说这部影片打破了视听或真实探索影像的方式;还有人说影片没有同情和悲悯,是一种很现代的讲述方式。有的观众会很能理解影片中的那些小心思,或者是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电影不同的评判或喜欢角度,这是很包容开放的,正如王丽娜所言,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5.这是一部献给故乡的电影:导演眼中的沙雅是什么样的?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描述说,如果谁找到了历史老人留在塔克拉玛干的那把钥匙,谁就打开了世界文化的大门。汤因比也说,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塔里木河流域,因为那是人类四大文明的汇聚之地。在王丽娜心里,这恰好就是沙雅,它有80%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它周边又是塔里木河的流域,这种感受很奇特。非常感谢王丽娜导演接受我们的采访,随着全国各地影院复工,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观看。《第一次的离别》此前也获得了新片场NEW ERA青年电影季大奖,期待票房大卖!ps:王丽娜导演还是2020第六届NEW VISION毕业季影像展的评委,有好作品的小伙伴们,快来报名参加吧!

  • 影视摄影光色应用的深层干货,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文已获得作者@侯咏 (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编剧、制作人)授权转载。今天我在这儿讲的并不是电影摄影的基础理论,而是针对摄影专业观念的较深层次的探讨。它是我多年来关于电影摄影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称作我的摄影观念。有些观点可能令人感到惊奇,甚至改变“三观”,亦或不以为然。无论如何,仅作为一家理论,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几个观点,并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而详细的论据和论证就不能一一展开。01两个根本性话题1、摄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科书上传统的摄影基础理论对摄影的定义是:摄影是使用专门设备对实物进行其影像记录的过程,是一门真实记录现实的艺术。也就是说纪实性和真实性是摄影的本质。但是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摄影艺术更为核心的真谛其实并不是仅仅复制和纪录现实,反而恰恰是改变和创造我们眼中的现实。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是小学毕业了。2、摄影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书到用时方恨少,捡到篮里都是菜。”所以说,素养多多益善。这里别的不说,只谈绘画的修养,这是最最基础的,也是摄影师能否成为研究生的必要素养。你不一定会画画,但一定要懂得绘画原理,比如素描的影调原理和色彩的冷暖关系原理。当然,如果不经过绘画的实践,你是不会对这些原理有深层的体会和感悟。如果你对这些影像原理的理解不深,你就基本上不可能达到一个至高的摄影水平。02光色应用是四大摄影造型手段之一我们先画出一个框架,弄清光色应用在摄影造型中所处的位置。教科书将摄影造型手段分成四大类,而划分的方法有两种:1,构图、光线、色彩、运动;2,构图、光学、光色、运动。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分类,我们读书时就这样学的。第二种方法认为光和色是一种无法分割的手段而将光和色合而为一。另外增加了光学。光学主要指摄影的成像元件,也就是属于实体工具的镜头、滤色镜等。同时也是指在摄影创作中使用这些光学工具的方式方法。其实,造型手段就是指方法和技巧组成的技艺总和而并非实体工具。因此第二种划分中的光学造型手段,不包括定义为实体工具的光学部分,只指向非实体的方法、技巧所构成的手段。这样的分类似乎不够严谨。另外就光色一体的概念而言,虽说有光才有色,有色必有光,光色是不可分离的。但在教学上还是将光线和色彩分别分析和讲授才更加方便,才更有利于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暂且折中地划分为五大摄影造型手段:光学、光线、色彩、构图、运动。我们在此所谈的“光色应用”就是其中的“色彩”范畴。03摄影光色应用中,应该改变和抛弃的常规概念和习惯用法1、白平衡白平衡是光色造型的基础概念,是摄影光色控制的前提。它是针对技术基准控制方面的概念。例如光学镜头色差和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显色性等等,都是为摄影师提供的摄影工具所必须制定的技术标准。就像我们要为地球制定海拔高度和格林威治时间以及摄氏0度一样。但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它忘掉。为什么?现实中不存在纯白的色光和纯白的物体,画面中也不存在纯白的颜色。“标准白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这个相对的白色概念有具体的控制方法,摄影师在进行创作时也不要将它作为色彩运用的标准。因为摄影师运用色彩造型就像用不同温度的水来营造不同感受一样,而不能将现实中不同温度的水都控制在0度左右。再用绘画来举例:梵高并不是用纯粹的蓝色画出天空的颜色,而是用其它不同的颜色画出蓝色的感觉。同样,摄影师的创作并不只是为了还原物体和环境原有的色彩,而往往要通过改变原有的色彩来表达摄影师各种不同的色彩感受。以前胶片时代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概念就是“色彩还原”,是指彩色胶片在生产、拍摄和洗印加工过程中,其色彩与原景物色彩的一致性标准。它是胶片研发、生产厂家和洗印厂专门为控制胶片感色性而设定的专业技术概念。也是与现在“白平衡”相类似的概念,应该在摄影创作中忘掉的。设想,如果摄影师们在每个画面中都严格地还原了物体的“原本色彩”,所有的白色都一律控制成“标准白色”(如果物体的“原本色彩”和“标准白色”能够真正确定的话),那岂不是自动放弃了摄影创作的色彩表现手段,真正成为“一张白纸”(调白平衡)走遍天下了?2、CTO、CTB和色温概念CTO、CTB这两个系列的色纸是我们以往最常用的,也是可以走遍天下打通关的。其实它们并不是调整光线色彩这一概念的色纸,而是胶片时代为了灯光型和日光型相互转换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专门用于色温调节而设计生产的。英文Color Temperature Orange、Color Temperature Blue就说明了它们的原始功用。色温的概念和白平衡一样,也是一个技术标准,用于表示光源颜色的物理量。从色彩的角度来说,色温的高低仅仅包含了暖黄色域和冷蓝色域,而绿色、紫色、红色等色彩却很难用色温的数据来准确表示。所以,我们在运用色彩进行创作时,要丢弃色温的概念,将所有颜色的色纸都当作绘画调色板上的颜料看待。虽然CTO和CTB都有不同深浅的型号(全、1/2、1/4、1/8),它们所矫正的色温数据均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差异并不改变光的色相。而调色板上的颜料则是具有不同色相的。我们要使用具有不同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色光来完成摄影光色的创作,这也是摄影“用光作画”的意义所在。“用光作画”不仅仅是指光影。比如我们需要使用偏绿的黄光或偏紫的蓝光这种微妙的色光造型的时候,CTO、CTB以及色温的概念就根本帮不了你。它们只能作为色彩缤纷的调色板上的个别颜料偶尔被使用,而不能让调色板上只有CTO和CTB这两种颜料。我们仔细想一想,全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影片其实就是只用了CTO和CTB这两种色纸拍摄完成的。对于电影的色彩这应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更恐怖的是我们还有很多摄影师、灯光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继续只扛着这两卷色纸闯天下。3、色温平衡、统一色温的概念类似上面所说的另外一种习惯性做法也是相当可怕的,就是将一个场景中的所有光源统一成一个色温数据进行拍摄,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以前很多技术控的摄影师和灯光师严格地检查每个灯泡发光的色温数据,努力将其统一在一个数值上。这个行为应该是灯泡制造厂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环节,而不是摄影师要做的。造成这种错误做法的根本原因就是统一色温的错误概念,严格地讲应该是对“色温平衡”的概念错误地理解造成的。以前教科书教我们严格控制光源的色温,将色温控制在一个条件下。后来发现现实中没有色温完全一致的光线环境,绝大多数场景的光线都是混合色温照明。不是有其它光色的光源,就是有不同光色的反射光(受不同色彩的物体或环境影响)。摄影光色应用的根本任务就是寻找现实光线中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光色变化,而不是将光色统一成一种单调的色光。这与白平衡的概念相似,都是与摄影的光色创造原则相违背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欧洲的低成本影片的摄影光色自然而生动,层次变化丰富,冷暖关系无比美妙。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中外很多影片中的场景却都是在统一色温的条件下拍摄的。特别是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也许因为条件太好,使用大量大功率的人工光源,将自然光光色中微妙的冷暖关系一扫而光,画面中仅剩下物体固有色。这种光线条件下暗调或高调的画面色彩表现很难有透明感,就是正常影调下的光色表现也趋于单调乏味。我将此类风格称之为“彩色素描摄影”。4、习惯性色温设定大部分摄影师的习惯做法是:日景环境中将摄影机的色温设定在5400K左右,灯光环境中将摄影机色温设定在3200K左右。虽然摄影机的色温设定仅仅是为监视效果服务的,并不会改变所记录的画面数据的色彩表现。但作为现场监视效果来说,这样做会影响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掌控。就像曝光控制一样,应该把基准曝光点放在动态范围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而不应该放在顶端或底部。同理,色温的基准点也应该放在光色区域的中部,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光色的变化范围,更好地安排不同光色在画面整体色域中的位置。而很多摄影师在所有日景场景中使用一个色温设定拍一天甚至几十天如一日,这就更有问题。问题不在这种做法本身,而在于对色温设定和光色表现的概念理解不清。5、泡沫板(米菠萝)作反光板泡沫反光板学名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又名EPS板,俗称“米菠萝”。由于它接近标准白色,反光率高,便宜轻便,所以经常被当作反光板使用。但是我要告知大家,我们在摄影创作时一定要慎用,而且不仅仅是泡沫反光板,所有的白色物体作为反光板都是如此,为什么?白色物体作为反光板,其作用和目的就是反射入射光,使物体的背光部分的亮度提高,同时对其进行结构刻画和光影造型。问题不在包括泡沫板在内的白色物体本身,而在于反射什么入射光。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将物体的主光用反光板反射到暗部,这样做必然会在提高其亮度的同时,将原本的暗部散射光取而代之,同时就必然会冲掉原本散射光所具有的环境光色,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色温平衡”的状态,而使主光与副光、物体的亮部和暗部的光色相一致,丧失了自然光中物体受环境光的影响所具有的微妙的冷暖反差和丰富的色光变化。造成物体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的失真效果。6、拍摄光色不足,后期调色弥补很多情况下摄影师在现场要么由于条件所限、要么是信心不足、或者懒得费事、或者掌控失误等种种原因,总会依赖后期调色来弥补现场拍摄时光色的不足。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模式。但真正有调色经验的摄影师都知道,后期调色实际上只能够“锦上添花”,根本无法“扭转乾坤”。也就是说,后期调色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修饰性调整,要想大幅度地改变原始画面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构成,可以说那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硬要这样做,其结果将会是画面色彩失真、色调浑浊、色阶层次不清、冷暖比例失调、色彩与物体质地剥离。不仅如此,还会严重影响画面的影像质量。所以要记住,优美的画面色彩一定是摄影师先天造就的。再优秀的调色师和调色软件都不能成为大变活人的魔术,用来挽救先天不足的摄影画面的色彩缺失。04几种摄影光色应用的典型效果分类及案例1、 单一色光(白平衡):《年轻气盛》、《越界》2、 单一色光(偏色):《美错》、《万物理论》3、 单一色光(消色):4、 冷暖对比色光(自然光):《荒野猎人》5、 冷暖对比色光(人工光):《巴黎五区的女人》、《真探》6、 冷暖对比色光(强化人工光):《激战柏林》、《恍惚》05画面色彩的构成与光色经营的核心就前期拍摄阶段而言,画面的色彩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光色,二是物体固有色。物体固有色是由美术和服装等造型部门控制的因素,不属于摄影掌控范畴。摄影所能控制的就是光色。现实中物体的色彩永远是被光所影响的,也就是说光色决定物体的颜色。摄影的光色造型就是建立在光线改变物体固有色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光色来完成摄影的光色造型。借用解释构图概念的词汇“经营”来表示光色造型似乎更为贴切。那么光色经营的核心密匙是什么呢?我们用一把尺子来衡量那就是控制光色的冷暖关系。如果我们把一个环境中的光线统一成一个色温条件,那就丧失了光色中丰富的冷暖变化和对比,那光色中的色哪去了?画面上的色彩就只剩下物体的固有色而失去了色彩一半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家还要了解色彩对人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及其规律。不同色彩对人会产生不同的直观感受。低色温黄暖色光让人感到温暖,高色温青冷色光使人感到清凉。例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让人感到兴奋,在西方代表扩张和暴力,使人产生焦躁和不安,蓝色表示希望,让人感到安静,同时也使人产生孤独和凄凉感。再比如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条色带的宽度是按37\33\30的比例制作的,但看上去感觉三色宽度相等。原因就是不同色彩给人的膨胀感和收缩感不同,三色等宽会让人觉得红色的面积最大,蓝色最小。这就证明色彩对感官和情绪的直接影响,有一整套惯例和规律。所有这些有关色彩的因素都将化为色彩的核心——冷暖关系。我们在经营光色的过程中就是在经营色彩的冷暖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慢慢去体会。00作者简介侯咏摄影师、导演1960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与成就1、作为摄影师1983年,首次担任摄影师拍摄影片《九月》,从而正式开始电影摄影师生涯。1984年,拍摄田壮壮导演的影片《盗马贼》。1985年,担任传记影片《孙中山(上下)》的摄影师,并凭借该片首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还拍摄了《一个都不能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夜色撩人》、《我心雀跃》、《泡芙小姐》等影片。之后,又因在影片《晚钟》、《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摄影造诣,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荣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2、作为导演1991年开始从事导演创作,执导影片《天出血》。2004年执导的影片《茉莉花开》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执导的历史剧《卧薪尝胆》获得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执导体育题材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执导年代剧《闯关东中篇》。2012年,执导年代悬疑剧《愤怒的摄影师》。

  • 干货丨摄影造型活动的任务逻辑

    本文已获得作者@侯咏 (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编剧、制作人)授权转载。01摄影造型活动的定义摄影造型是人类从事的一种艺术行为。是利用摄影工具(照相机、摄影机等)在二维平面(胶片、相纸、银幕、屏幕等承载影像的材料)上对应客观现象(景、物、人)制造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二维视觉影像的一种创作活动。其影像给人造成的三维视觉假象是摄影者通过运用镜头、光影、影调、透视、色彩、构图、运动(活动影像)等创作手段和技巧来实现的。 02摄影造型活动的根本性质1、 对现实的记录 ——写实性、真实性自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影像就被认定是对现实最具真实性的写照。时至今日摄影图像还经常被当作毋庸置疑的证据在法庭上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摄影图像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这一点是摄影活动的基本性质。也就是说,摄影能够真实、准确地记录我们面对的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但是,“真实”是一个模糊而相对的概念。“纯粹的真实”只能存在于文字定义中,现实中却很难找到。而真实与否的标准也无法以精准的刻度来量化。如果说“全然的真实”就是人眼所看到的现实状态,摄影只需将它们照搬成视觉影像即是“纯粹的写实”。且不论每个人眼中的“现实”都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就说“照搬”即能相同这一点,从概念上二者就各具属性,根本不可等同。而在实际中就更无法设立一个标准来衡量二者是否相同。因为原本二者就是处于不同维度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三维的,而作为摄影活动结果的视觉影像是二维的。从空间物理的角度来说,二维是一维的N次方,三维是二维的N次方。也就是说,二维是三维的N次方分之一的投影,二维是无法具备和包括三维的全部信息的。由此得证,视觉影像是现实世界的N次方分之一的投影,视觉影像无法获取它所对应的现实世界全面完整的信息,也就不可能具备现实的真正属性。因此,纯粹真实的摄影影像和对现实完全“照搬”的摄影活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摄影造型活动的“记录现实的写实性和真实性”这第一个根本性质其实仅仅是理论而已,实际是站不住脚的。2、 对现实的改造 ——扭曲性、创造性照相机、摄影机是需要摄影师来操作的,所有的视觉影像都不是摄影机而是摄影师拍摄而成的。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摄影机拍摄出的视觉影像呈现怎样的形态,完全取决于摄影师的操作。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视觉影像的形成,无不带有摄影师的主观烙印。那么,带有摄影师主观烙印的影像,必然不是“纯粹的”、“自然真实” 的现实世界,而是经过摄影师“改造过”的现实世界。因此,这种摄影师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性或创造性,是摄影造型活动的第二个根本性质。相对于第一个根本性质——真实性——来说,创造性显得更为重要,也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对我们摄影艺术创作的意义和作用更加重大。第二性与第一性是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越强,其结果的真实性就越弱。反之亦然。例如,你为女孩拍照,把她拍的越丑(影像)就越不像她本人(现实);相反,你拍的越美也同样越不真实。第一性÷第二性= 103摄影师从事摄影造型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摄影造型活动的性质决定了摄影师从事摄影造型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而目的和任务可以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或者称作基础任务和核心任务。1、 客观再现现实这是摄影师从事摄影造型活动的基础。也是基本目的任务。内容包括学会摄影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摄影专业基本技能。此阶段还谈不上创造性。就好比说这是一个先学会识字和写字的基础性阶段,可以抄写文章,而不会创写作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即使写出了文字,也仅仅停留在流水账式的叙事日记水平上。2、 改造和创造现实创造性地表现摄影师对现实的特殊感受,给“客观现实”赋予摄影师 鲜明的“看法”和“态度”——个人感受。这样才能被称之为摄影“创作”。尤其是从事故事类的影视摄影创作。在此类影视摄影作品中,摄影师的个人感受越强烈,对“客观现实”的改变就越大,创作的成分就越多,其创造性就越大。还是举前面为女孩拍照的例子,如果你把她拍的(影像)与她本人(现实)几乎一模一样,未做任何加工(美化或丑化或者其它别的意味添加),那么,你觉得这个摄影创作有意思吗?作为一名有学养、高水平的专业摄影师,你觉得满足吗?创造性是加法,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附加摄影师的“态度”。就像俗话所说“照猫画虎”,在此取其“改造和创造”之意,就是1+1≥2。所以说,创造性是摄影创作活动的核心任务。04摄影创造性的来源摄影师在从事摄影造型活动中的创造性来自两个方面:1、 外部条件的规范剧本内容——题材、类型、时代、地点、行业、人物、事件等等。导演要求——导演对创作的具体想法和要求。预算规模——制作成本的水平和等级的规定。周期计划——时间、季节的期限。以上各项为摄影师规定了摄影造型活动的不可逾越的范畴。摄影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影像化呈现。因此,摄影师的创造性是有任务、有责任的创造性。其中,完成摄影造型任务的底线是服从导演。这些外部条件的规范,看起来完全是对摄影师的创造性造成捆绑的枷锁。但是这些限制的压力一定会作用于摄影创作,反而激化和推动摄影师的创造性。所以说,摄影师的创造性首先是在外部条件的规范下生长和运行的。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师的创作并不是单纯个人化的。2、 自身素养的储备知识——广度与深度兼具的书本知识、间接认知。经验——实际操作的经历、经验、能力和功夫,以及实践验证后的认识和结论。修养——全面深厚的知识与实践养化而成的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文学、绘画、音乐、科学、哲学等方面的修养。感受力——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力和敏感性、敏锐度。共情心——对周边的人和事具有感同身受的深刻情感。品味——对艺术和生活具备高尚的鉴赏标准。境界——对世界、自然、人生、事业经过了深度的哲学思考,形成了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眼界宽广、心胸开阔、心中有爱、无私奉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高度。 05摄影创作过程的逻辑层次在客观再现现实的基础上更强地发挥摄影的创造性是摄影创作的核心任务。摄影的创造性是摄影师通过摄影创作活动得以实现的,是在摄影创作的成果中蕴含的。摄影师的所有工作都包括在这一过程当中。以下,我们用降序的方式依次分析、阐释发挥摄影创造性的创作过程以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层次和逻辑关系。它们是由形而上的抽象意识逐渐具象化的次第。若是升序排列,则是具象向抽象发展变化的次第:1、 态度摄影创造性的发挥最终要体现出摄影师对待所表现的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观念、立场、观点、看法等等。未达到这个高度的摄影创作,其创造力则是疲软乏力的。也就是说,摄影的创造力不但要有力度,而且要有高度和深度。态度是建立在摄影师于影像表达中所传递的情绪和感情之上的。也就是说,态度以情感为载体。没有感情的态度是冰冷无味、毫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严格来说,没有感情的态度不是真正的态度。2、 情绪、感情摄影师在创作中会努力传达某种鲜明的情绪和强烈的感情,通过画面影像呈现出来。而情绪和感情来源于摄影师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没有感受则不可能有情感。3、 感受表达鲜明、强烈地表达个人感受是摄影创作的灵魂,也是摄影创造性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因素。摄影师的个人感受产生于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而无论态度、感受和情绪,都是一种个人的主观化意念和抽象性意识,都需要借助于客观的具体物象得以呈现。4、 形态、氛围形态的定义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信息总和”,通俗讲是现场所见或镜头摄入的所有视觉景象。包括场景气氛、人和物以及画面的状态和动态等等。氛围则是与形态共存的环境气象和情势,是一种不可视的气场和能量的可感知状态。形态和氛围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概念,是建立在场景气氛的基础上,作为承载摄影师表达感受的依托而较为具象的存在。5、 场景气氛作为摄影创作的基础因素,包括由每个场景的不同气氛所构成。气氛的概念有两种含义:第一是近似氛围之意,是指“可以引起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是弥漫在空间中能够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感受的总和”;第二是摄影专业用语,特指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效果,比如:日景气氛、黄昏气氛、夜景气氛等等。此处所涉及的气氛偏重于第二个含义,但同时也包含有第一个含义。二者的关系是:第一含义建立在第二含义基础上,第二含义依赖于第一含义而产生、而存在。6、 光效光效的定义有两方面指向:一、现实环境;二、视觉影像。包括光影和影调的概念,是构成气氛的基本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气氛首先是由场景中的不同光效而体现出来的。前辈们常常强调“光效气氛”,说明它们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光效,也可称为光线、照明。严格来说,光效属于诸多摄影造型手段中光线、照明的核心内容,它既是摄影创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同时还是发挥摄影创造性所依赖的重要技能之一。7、 镜头、色彩、构图、运动这些因素都是与前项的以光效为主要构成的“光线、照明”一同作为摄影创作所依赖的造型手段,同属摄影的“十八般兵器”。它们都是具有各自特长的工具。比如:除了光效气氛之外,人物的位置和景别的安置(构图)、镜头角度与透视的选择(镜头)、冷暖光色及色彩基调的处理(色彩)、摄影机的走向和动态设定(运动)等等,都可以为摄影师创造气氛和氛围而服务,最终为发挥摄影的创造性提供方便和依靠。气氛是通往摄影创作终极目标通道的下端,在此通道的上端依次是氛围、感受、情绪(感情)和态度。而摄影的“十八般兵器”,即摄影的造型手段,就是在通道中通往终极目标的战车,是摄影艺术创作学科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需要另外展开论述。8、 自然形态处于通道最下端的起点就是摄影师进行创作之前,客观现实的本初状态。是摄影师和镜头面对的原始现象。如果不对它做任何加工,不添加任何人的主观意念,也许就是所谓对现实的“真实记录”(当然此种情况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如果摄影创作活动的性质真是如此,那就意味着我们站在摄影创作的通道口原地不动。那么摄影创作的起点就成为了终点。我们所学习和掌握的“十八般武艺”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因此,现实的自然形态是摄影创作活动的基础和依托,是摄影师步步向上攀登、通往创作终极目标的出发点。上述的八个方面,涵盖了摄影创作活动的所有阶段和内容,为摄影创作展示出一幅总体结构规划图,让摄影师能够透彻理解摄影创作活动的本质;全面而又系统地明了摄影创作各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摄影师的创造性提供帮助。00作者简介侯咏摄影师、导演1960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与成就1、作为摄影师1983年,首次担任摄影师拍摄影片《九月》,从而正式开始电影摄影师生涯。1984年,拍摄田壮壮导演的影片《盗马贼》。1985年,担任传记影片《孙中山(上下)》的摄影师,并凭借该片首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还拍摄了《一个都不能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夜色撩人》、《我心雀跃》、《泡芙小姐》等影片。之后,又因在影片《晚钟》、《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摄影造诣,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荣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2、作为导演1991年开始从事导演创作,执导影片《天出血》。2004年执导的影片《茉莉花开》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执导的历史剧《卧薪尝胆》获得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执导体育题材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执导年代剧《闯关东中篇》。2012年,执导年代悬疑剧《愤怒的摄影师》。

  • 论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职业导演核心课》重磅上线

    导演是影视行业中对专业素养要求最高的职位之一,是创作的中心位,也是令人憧憬的剧组领导者。那导演工作包括哪些呢?职业导演的工作重心在于创作和制作两部分。创作部分:导演的核心竞争力是创作能力。职业导演要将作品完整的呈现出来,首先离不开前期的创作环节。在创作中导演负责把剧本转换为视觉影像,创作工作的载体是分镜头脚本,也叫做拍摄剧本。一部优秀作品的命脉掌控在导演创作思路与艺术深度中。制作部分:职业广告导演既要参与到制作流程的12个环节,去指导和调动团队成员共同构建影片,又要带领团队在制作部分继续深化创作。针对案例的制作经验也是创作人的必修课。一个合格的职业广告导演,不仅有掌控大局的能力,更具备针对不同类型影片的创作能力,和针对具体案例的制作经验。将创作能力+制作经验结合起来,才能确保作品的最终呈现。新片场联合资深广告导演孙晓迪老师,花费10个月时间打造的《职业导演核心课》这门大课,精讲42个创作大类技巧,延展近百大小技巧,撰写2000页的课件ppt,以及线下广告级别实拍课程。没拍过广告和拍过广告的学员,都在课程中获得收获,可以说是全方位面向广告行业的创作人和制作人。课程简介本套课程将以学导演创作+打磨结业课分镜脚本,以及拍摄自己的分镜脚本+后期制作,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助你系统学习导演实战技巧,快速掌握职业导演能力,让创作+制作环环相扣,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用作品打开职业导演的大门。导演费日薪参考无论你是刚刚入行不久的新人,对于导演行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亦或者正在寻求某种合适的进阶,但限制于一些专业的技巧和经验,孙晓迪老师的这套课程都会为你解答,助你进阶。1职业导演创作课——线上部分线上部分的课程主学创作技巧,兼学制作经验。将让你明确职业导演工作的核心与定位,系统学习不同类型影片的导演创作技巧,其中创作技巧是为本套导演系统课程专门打造。结业课帮你打磨出一支可拍摄落地的专业分镜脚本,并且完成学习后预约线下课进行实拍,创作出自己独立导演的作品。(线上课可反复学习)分镜脚本老师个人作品混剪介绍短片线上课程学习模式创作技巧部分专为导演系统课定制系统课程体系导演的工作有两部分,影片的“创作+制作”,强化导演核心工作--创作,包括教学与训练。兼有导演指导的一制作,包括所有实战技巧。“情景模拟式”授课导演对客户/主创/团队如何进行职场沟通?孙老师亲自再现导演工作现场,身临其境感受导演一脉独有的“跟师傅学说话”。预算考虑结合不同类型影片的业内预算现状,教学性价比高的创作和制作经验。真实案例教学案例所涉及影片皆是孙老师实际导演作品。并结合市场成功案例的分镜+影片,从成果深化学习知识点和技巧强化核心,兼有全部。行话教学业内专业用语,你get了吗?张口就是业内人拓展直播每月讲师在线直播,零距离深度对话,更全面拓展行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课程目录线上课程针对市场不同类型影片需求,进阶式教学职业导演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大家由简到难拥有创作影片的能力(滑动查看详细大纲)

1 ... 34 5 67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