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文章 共 36 篇
  • 《关于乌尔善导演的一切》工业电影巨匠的潜行之路

    “乌尔善,这个名字意思是前进,是我父亲起的,这名字尤其跟命运有着密切联系”,这是乌尔善导演在他的纪录片中所提到的关于他名字的由来,而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是东方类型电影的潜行者,他凭借着他的天赋、热爱、务实、坚持,汇成一个词就是“用心”,回首望去,原来他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的路上已经走了这么远。封神第一部的火爆绝非偶然,他最早于14年开始策划,23年7月第一部上映,十年磨一剑,人生有几个十年?小编整理了一系列乌尔善导演的专访以及纪录片,更有关于封神制作背后的故事与深度解析,让我们沿着这位工业电影巨匠的潜行之路,一起深入领略其独特魅力与无尽想象。一、关于乌尔善导演的纪录1【魔力记录】乌尔善,他在电影与梦想的路上从未停止出品人:在场 摄影:武彦飞 制片助理:啊威 剪辑:周剑初 制片人:Johnny_绍楚2纪录片《东方类型电影的潜行者-乌尔善》执行导演/摄影:魏宁 导演:陈奕 执行制片:啊威 制片人:马新 监制:张翔闵3系列纪录片《逐影》-乌尔善摄影指导/摄影师:侯劲宇 执行制片:啊威二、关于封神幕后以及对话主创1VOGUE | In conversation with 封神导演:Nuoheng_ 制片人:一帆2封神第一部| 上城士电影对谈导演:辰東隋Billy3《封神第一部》预告片·声音设计剪辑师/声音设计:何遇4【乌尔善|封神之前】《一天零一页》乌尔善预告剪辑指导:cod95电影《封神》第一部美术场景特辑策划/制作/剪辑:楼顶在望LoadingStudio6电影《封神》第一部视效特辑策划/制作/剪辑:楼顶在望LoadingStudio7《封神》第一部摄灯机特辑策划/制作/剪辑:楼顶在望LoadingStudio8《封神》第一部特效化妆特辑策划/制作/剪辑:楼顶在望LoadingStudio三、封神宣传片1《封神第一部》片尾曲《少年赋》MV 策划/剪辑/制作:幻星 NUROSTAR2《封神第一部》定档预告 策划/剪辑/制作:幻星 NUROSTAR 声音设计/混音:邵航3《封神第一部》“游子归家”后告片 策划/剪辑/制作:幻星 NUROSTAR4《封神第一部》终极预告 策划/剪辑/制作:幻星 NUROSTAR 声音设计/混音:邵航5【封神·回家】"终极"宣传片·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奇幻史诗!剪辑:FUSION-TV6《封神第一部》“人间之乱”版预告策划/剪辑/制作:幻星 NUROSTAR 声音设计/混音:邵航四、乌尔善导演天才又富有工匠精神的早期创意广告《乌尔善导演早期广告作品合集》 写在最后:为什么人们说《封神第一部》重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从制作后期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的场景背后包含了多少工匠的呕心沥血,片尾的工作人员中不少名字已经框上了框框,十年会发生很多变化,《封神》终于上映了,随之也有许多故人离我们而去了,他们再也看不到自己倾注心血参与的片子登上大荧幕。这部片子有太多值得写的东西,不是靠看预告片就断定一眼烂片,也不是靠小编三言两语匮乏的文笔表达得出它有多好,只能借用张颂文老师对这部作品的评价聊表心情“这部片子里的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的,苏妲己不再是妖言惑众的“红颜祸水”,伯邑考不再是一介扁平化的文弱书生,男与女本不该彼此对立,真正应该让我们团结起来对抗的始终是人性的恶欲、贪婪、执念。我想,用心是《封神》成功的关键,而符合现代化三观以及立体的人物才是这版《封神》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迄今为止《封神》尚未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很多安利这部影片的人曾说“希望大家可以包容一些”,与之相对的人们则言之“我们花钱了凭什么要包容”,我想,作为中国首次奇幻《三部曲》尝试的《封神》,它所真正需要的包容从来都不是“大过年的”“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包容,而是中国式的父母,对别人家的孩子包容却对自己的孩子严苛,我们只是希望,在中国奇幻电影已经被做烂了被贴上商业化标签被大家一眼烂片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观众们为什么不能对我们的国产神话宇宙,对我们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包容。 你对乌尔善导演的哪些作品印象更深刻呢?你是否有兴趣去电影院看《封神第一部》呢?欢迎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与观后感~新片场永远欢迎大家对作品发出见解,共同探讨交流,期待您的宝贵留言~-end-

  • 《第一次的离别》导演专访 | 离别,是故乡的诗意

    影院停摆170多天之后,《第一次离别》成为影院复工后首部定档的影片,已于7月20日上映。一年的调研,三年的打磨,这部浸润时光和心血的影片带着沉着的力量升起,连获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所在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王丽娜导演向新片场的小伙伴们问好我们有幸采访了导演王丽娜,一起来听听电影背后的故事。“离开过这个地方,回去之后才能沉浸其中,如果这个地方是一个圆,我希望站在那个中间的点上,360度看这里的人和土地,然后,尽可能真诚地去呈现。”—王丽娜王丽娜是新疆沙雅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同时也是一位独立导演/编剧,她的电影处女作《第一次的离别》是她为家乡沙雅的深情献礼。广袤的生活壮景下,孩子们在温暖又诗意的土地上,感受离别,领悟成长。 影片以诗性的方式叙述了新疆沙雅男孩艾萨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之间的故事,在枝枝蔓蔓的生活中镌刻出童年的相惜与难忘。同时,艾萨对母亲的依赖,对哥哥的想念,也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独特的亲情景观。 在新片场的专访中,王丽娜分享了影片从构思到创作的灵感来源,诗意与真实的视觉表达,以及最触动人心的片中细节和矛盾的制造。她专注地描述影片历程,就像置身在沙雅那片瑰丽明亮的画卷中。 1.王丽娜:电影一定是遗憾的艺术《第一次的离别》获得了很多国外大奖,在国内也备受好评,但王丽娜导演本人只给这部作品打了7.5分,她认为电影一定是遗憾的艺术。“你拍完或是在拍的过程中,会意识到有一些地方拍得不够完美。满意的是那种「真」,无论是场景的真,演员的真,所有情感的真,恰恰这些东西都在。” 《第一次的离别》的拍摄团队只有五个人,演员也全部都是本地的素人,这既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维吾尔语电影,又是由大量纪实素材堆积的剧情片。如果说几个孩子们是在演,不如说是导演在捕捉真实的情绪,毕竟,真实远比虚构更有渲染力。HKIFF的手册上介绍说,它的画面上,吹拂着伊朗导演阿巴斯的遗风。它的名字,也会让人不小心以为是阿斯哈·法哈蒂的经典作品。关于这一点,导演王丽娜有自己的看法。“说到阿巴斯的遗风,我特别认同他的一个观念,他说所有诗歌类的电影一定比讲故事类的电影流长得更久远。诗性的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解读,能够破解原来很强逻辑的东西,让观众打破逻辑思维的直线范例,不再依赖情节本身的发展而成为认知生活的参与者。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的风格是非常相似的。”2.《第一次的离别》,真实到让人忘记这是一部剧情片“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欢愉的时光,但是你会在某一节点,发现这些东西真的悄然离你而去了, 它不是一个事件,它是无数次离别的累积。” 当我们问到为什么选择《第一次的离别》作为片名,王导说道:“《第一次的离别》就是艾萨的一堂课。但统观影片,小孩哪怕经历了无数次的告别,但可能对他们来讲,每一次的告别都是第一次。”王丽娜导演对真实表达和矛盾制造的灵感来源于演员本身,现实中的小女孩凯丽比努尔,恰好在拍摄阶段,她母亲处于离婚状态。凯丽说了一句话,她说我的父母离婚了,同学们都说我是全世界的孤儿。 她母亲离婚之后在街上遇到她不知道要不要跟她打招呼,看着她脏兮兮的就像一个小孤儿一样,她不忍心,后来又复婚了。同样片中小男孩艾萨,现实生活中他母亲的确身体不好,他对母亲的依赖感也是非常强的。 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场景也是还原搭建的,场域的构建、故事的发生地等,比如说第一场的馕坑,是有场面调度的,故事发生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全新的。影片中只有艾萨经历了父母分别,关于凯丽父母离婚没有呈现,反倒呈现了更大的离别,就是凯丽离开故乡,是在生活本身上有了一个重构,有了更悠长的表达。 “如果你有机会去看到那些小孩,会发现他们天生那么自由,不惧怕镜头。可能是因为那片土地上人本身的诗意,还有那些孩子自由的灵魂。” 这部影片呈现时选了两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凯丽和艾萨,他们应该像男女主角一样,有各自生活的展现,但又在另外的时刻能够碰撞交契在一起。比如影片中有一封信,艾萨在读他哥哥写给他的信,信中描述第一次坐了火车,第一次到了学校。恰好火车这个远方的意向,是这几个孩子一直不断提及的,凯丽也许会坐着火车去到另一个城市的新学校,艾萨又对火车有向往。所以这封信像是哥哥写给凯丽的,又像是哥哥写给艾萨的,几个孩子就在那一刻共同交汇。 在影片中,我们注意到学校部分和非学校部分,在视觉感官和氛围上的差别很大,王丽娜回忆起拍摄时的经历说:“学校和自然的对比,这个勿庸置疑是在影片里可以感受得到的。首先学校本身不会是花花绿绿的,其次因为暑假期间他们都在家,我们呈现了他们的一段暑假时光。恰好我们拍学校时到了秋冬,秋天的学校是有一些暖度,之后冬天的戏多一些,整个调子是蓝调的,希望把冬天空气里的冷和薄雾的感觉调出来,所以就会有了这样的一个对比。”3.电影美术设计:尊重自然本身的力量感胡杨树和棉花是影片中非常有记忆感的事物,你能感受到沉淀在它们背后浓郁的力量感。 聊到影片中的美术设计时,王导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新疆的自然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特别浓郁,就像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一样,对自然的描述非常清晰。因此我希望能把这自然的壮景呈现,所以镜头拉的时候是缓的,挺符合旷野的气质。三个孩子面临离别,坐在胡杨树上,这棵胡杨可能看过世间太多的离别,无论怎样它都在那里。关于棉田的场景,棉花也被称为永生花,所以在摄影风格定位上,希望它体现一种时间的凝固感,或者时间流淌过镜头的纹丝不动,是一种自然本身的分量。” 4.从构思到创作再到得奖,导演的心路历程 “我接受一切的声音或评论,观众能从他的视角来看也是挺有意义的。” 《第一次的离别》是王丽娜导演的处女作,对她来说,选片人的评论是非常珍贵的,甚至某些时候会产生深深的被理解感。“那种情感是普世的、共通的,他们真切地抵达了你想要表达的地方。”有位选片人曾经评价:“你的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你用平的视角去看人,这种理解人的角度是特别重要的,是非常现代、具有人类性的。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在各种各样的电影节,王丽娜收到了很多来自影评人们的评论,有的人说这部影片打破了视听或真实探索影像的方式;还有人说影片没有同情和悲悯,是一种很现代的讲述方式。有的观众会很能理解影片中的那些小心思,或者是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电影不同的评判或喜欢角度,这是很包容开放的,正如王丽娜所言,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5.这是一部献给故乡的电影:导演眼中的沙雅是什么样的?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描述说,如果谁找到了历史老人留在塔克拉玛干的那把钥匙,谁就打开了世界文化的大门。汤因比也说,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塔里木河流域,因为那是人类四大文明的汇聚之地。在王丽娜心里,这恰好就是沙雅,它有80%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它周边又是塔里木河的流域,这种感受很奇特。非常感谢王丽娜导演接受我们的采访,随着全国各地影院复工,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观看。《第一次的离别》此前也获得了新片场NEW ERA青年电影季大奖,期待票房大卖!ps:王丽娜导演还是2020第六届NEW VISION毕业季影像展的评委,有好作品的小伙伴们,快来报名参加吧!

  • 独家揭秘!好莱坞“御用”视效公司如何面对中国影视行业生存困境?|专访PIXOMONDO

    点我进入PIXOMONDO新片场个人主页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近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也逐渐在向国际靠近,投资水平也日益升高,中国电影和国际电影市场也不断接轨。无论是中国资本向世界出海,还是本地项目让国外团队加盟,不同类型的国际合作模式,都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内主流商业大片的欢迎。在视效行业,观众也看到了中国电影国际化、视效制作进步飞跃的潜力。近年来,视效行业有了什么样的发展和转变?视效工作室是如何利用全球化的资源?国外视效公司如何参与国内的项目合作?为此,厂长对视效公司Pixomondo进行了采访。而同时,作为享誉全球的特效公司,也一直利用全球各地分公司的优势,跟随趋势和潮流跟流媒体大佬展开合作。今年刚刚上线的IMDB评分9.1、豆瓣9.4的《曼达洛人》也是他们的作品。还有库克在今年九月苹果发布会上提到的Apple TV+自制剧计划,宣布的项目《为全人类》中就有Pixomondo北京工作室的参与。 01 德国特效公司在中国的十年 2001年诞生于德国的Pixomondo(以下简称PXO),最初的客户大多是德国的汽车行业。而在影视特效项目上的突破,最早得益于跟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合作。从灾难大片《2012》《独立日2》开始,PXO就开始了跟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合作,他们主导了《2012》的绝大部分特效制作,而今年刚在国内上映的口碑之作《决战中途岛》已经是PXO跟罗兰导演的第三次合作了。 Pixomondo目前在全球有8家分支企业,其中洛杉矶工作室,是他们的首家海外分公司。PXO来到中国其实已有十年之久,最开始他们驻扎在了上海,后来才来到北京成立了工作室。在这10年中,PXO既在好莱坞电影项目上做出了一番成绩,也用了在北京的4年时间学习中国市场上的客户需求,完成了从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到中国电影产业本土化的过程。 其中,他们参与制作的《雨果》和《权力的游戏》系列,分别斩获了奥斯卡最佳视效奖以及艾美奖多个奖项。而《一步之遥》是他们在中国第一部很火的电影。后来,张艺谋的《影》、韩寒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PXO都有深度参与,而今年PXO参与制作的国产大热科幻片《流浪地球》也获得了北京电影节天坛奖的最佳视效奖项。 为了更了解PXO在国内的发展和转变,厂长特意采访到了PXO亚洲区COO兼视效监制寒洋(Jan Heinze)。Jan Heinze /寒洋(德籍)COO Asia & Executive Producer亚洲区首席运营官兼视效监制厂长:PXO在全球共有几家分公司?是如何分工合作与运作的?寒洋:我们有8个工作室,在中国北京、上海,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德国还有法兰克福、斯图加特。这其中不同国家有不同语言,也有不同的项目,谁去跟客户交流,他们就要说同样的语言,以便于沟通,这是首要的。每一个工作室也有自己不同的专长,比如在《权游》中法兰克福工作室就以做片中的几只龙而闻名于世;而加拿大的工作室更偏向于生物特效,比如《一条狗的回家路》中真实的动物视效,这时候就需要在项目时间段内找到最适合团队,把任务打包分发给他们。 厂长:日常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寒洋: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见人,商讨方案、谈合作等等。而视效艺术家的工作,主要是坐下来自己独立完成工作。在项目期间我们每天早晨会有一个称为Daily的会议,大家会坐在一个很大的屏幕前查看我们的工作进度,视效总监会随时给出意见反馈,反馈完再开始做细节,晚上再把成果直接送到渲染农场去做渲染。(我们有自己内部的渲染农场,也会有外部的资源,未来应该还会更方便地通过云端传输进行渲染) 厂长:自2009年PXO进驻中国市场后经历了哪些重大转变?寒洋:你可以看到所有的领域里,每一个项目、每一部电影,整个生产体量都在飞快地增长,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有如此快的增速的电影市场。正是在中国这个市场中,我们也能发展其他的商业模式和新项目,比如:主题娱乐或主题乐园。我们拿到最大的项目就是来自于万达的4D飞行影院的项目,之后我们可以再到其他国家去为他们做类似的项目和服务设施。其实是中国一开始献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然后我们才把主题娱乐的项目再扩大到世界范围。 02 《权游》幕后三头龙的缔造者 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PXO其实是《权游》中三头龙的缔造者。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幕后的“秘密”呢?让我们看看寒洋是怎么说的。 厂长:《权游》这个项目当初是如何拿到的?寒洋:我们从《权游》第二季开始意识到这个剧要火,于是参与进来,明确目标,需要为剧集打造一头龙。我们做了第二季的大部分内容。我们之前做过很多场景延展、和大爆炸,龙是一个很新的挑战,但其实这些都是跟生物、动物相关的特效,是我们有经验的项目。 厂长:如何让三头龙的质感达到真实的效果?需要经过哪些流程的设计和制作?寒洋:我们做的不光是龙,每一季的团队人数也不太一样,100-200人,最后一季视效量就更大了,需要组织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因为龙很大,你需要把它分成一块一块的,没有任何现成的素材,而是需要有人一点一点画出来,建立这些模型和素材。但做龙的团队人数并不是很多,有些人做阴影、眼神、感光等,再将这些部分移交给其他部门组合、建模。而龙体积的大小对特效的制作是有很大差别的。最早的小龙渲染时间可能很短,3-4个小时就能出来。但后面几季,龙的一只眼睛,就需要很长的渲染时间。除了直接设计的工作之外,软件的支持、行政的工作,让办公室保证一个很舒适的状态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03 决战中途岛!特效还原飞行真实感 11月8日,罗兰·艾默里奇的二战题材新作《决战中途岛》在国内院线上映了。PXO作为《决战中途岛》的联合出品方之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预览和视效制作,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厂长也有幸采访到了PXO总视效总监Derek Spears,以及PXO北京工作室视效总监Harry Lam,PXO预览总监 Tefft Smith II,为大家呈现了一手的《中途岛》视效制作的幕后故事。厂长:《决战中途岛》中PXO负责的部分有片中的哪些?北京工作室又负责了多少部分,团队是多少人组成的? Harry Lam:包括北京办公室在内的PXO全球多个工作室都共同完成了这个项目,制作了450个特效镜头。PXO制作了袭击马绍尔群岛、袭击中途岛、以及攻击日军航母赤城号和加贺号等戏份。同时,也制作了本片主角飞行员狄金森在开场时初次登陆企业号,以及在轰炸珍珠港时搜寻敌舰的一些场景。北京工作室则做了一些俯冲轰炸的画面。我们的团队并不是很大,但每个人都精益求精。 厂长:影片中CG的占比有多少?哪些部分采取实景拍摄,哪些部分基本是由CG组成?Derek Spears:所有出现船只或飞机的外景镜头都是完全CG的。我们确实有一些罗兰·艾默里奇导演拍摄的航拍照片作为我们许多环境的基础,但它们经过了很大的改动,从而得到罗兰在电影中想要的照片。在这部片中,没有对真正的船只或飞机进行实拍。例外是,对航母的甲板进行了部分的搭景,我们做了环境扩展。另外,在拍摄现场建造了一个俯冲轰炸机和一个鱼雷轰炸机,演员可以坐在上面。厂长:为了还原真实的战斗场面,战斗机、航母等军事武器,有参考原形吗?还是单纯建模打造? Derek Spears:我们尽量让一切都贴近现实。对于企业号,我们使用了船只的原本设计。它在战争期间经过了几次改装和修改,所以我们使用的版本是基于生产设计师库尔特为这艘船打造的设计。这是符合中途岛战争时期的情况的。我们为两个舰队建造了护航舰,也是基于这场战役的历史基础之上的。所以你在每个舰队看到的每艘船都是精确符合历史原型的。我们通过各种书籍和网络资源找到大多数照片的参考资料。日本海军拥有的舰艇种类较少,实际上只有两种不同级别的驱逐舰、两种巡洋舰和一种中型战列舰。然而,所有的航母都有点不同。美国方面则相反,航母非常相似,但驱逐舰则分属于几个不同的等级。飞机有更多的照片参考,以及在博物馆可以看到飞机实物。对于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我们从匹配片场建造的飞机模型开始,然后参考资料进行细节的补充,让这些飞机正确起飞。我们甚至有一个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员,在飞机机身分配不同的喷涂号码。PXO总视效总监Derek Spears 厂长:听说PXO视效总监是一名飞行员?在视效工作中他给予到的最大帮助是什么?Derek Spears:不仅是我,还有PXO的动画总监Sebastian Butenberg也是一名飞行员。我们俩都尽量在保持物理真实感的同时,仍能达到导演想要的震撼感。实际的飞行经历有助于理解一架飞机如何呈现,赋予其重力感与真实感。同时,Sebastian会关注到最小的细节,比如飞机的舵盘在飞行中是如何运动的。 厂长:大家对企业号等战斗机向下俯冲再拉起来这种画面都感到很刺激,这些镜头是如何拍摄和制作的?PXO北京工作室视效总监Harry LamHarry Lam:这些镜头大多是CG,包括有些镜头中,主角坐在位于蓝幕前的驾驶舱中表演,我们再进行合成。我们根据Previs(视效预览)开发画面,然后根据物理真实性去制作动画运动,并且加入炮火和爆炸的特效,让画面看起来更动感。在北京工作室制作的戏份中,还有两个广角镜头,有演员在海里仰望空战。这个镜头在水中进行了实拍,然后对CG天空、航母、飞机和高射炮进行了合成。厂长:片中有大量的飞机第一人称视角,是如何拍摄的,幕后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PXO预览总监 Tefft Smith IITefft Smith II: 确定机位需要几个步骤:首先,我们用故事版来找到所需要的镜头和相机。之后,我们在飞机上设置相机。我们在机翼、驾驶舱内、机枪手和飞行员的肩上,在飞机前部俯视机头,在飞机尾部向前拍摄,各处都放置了摄像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飞机的装配规格,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确保剧组使用的相机(Panavision Millennium dxl2)能够适应这台真正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厂长:第三次跟罗兰·艾默里奇导演合作了,一些爆炸、轰炸、碎片等灾难场面的制作,在视效行业中有什么进步和发展?Tefft Smith II:最近几年的主要区别是技术主要是渲染。多年前,大灾难和大场景效果,需要数小时的模拟和渲染。随着游戏引擎渲染和更快的GPU的引入,我们可以在几分钟内产生临时效果。虽然目前的质量还不足以让导演进行最终审核,但已经可以赋予导演自由度,让他尝试不同的想法,因此导演一帧未拍时,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故事。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为导演创造了一个环境,让他们真正计划好他们的电影,并确保当导演最终喊出“开拍”的那一刻时,相机拍摄的就是他们想要的电影。04视效行业在中国和美国 众所周知,PXO参与制作了年度最佳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而这次备受瞩目的中外合作,又给诸如PXO这样进驻中国市场的特效公司带来了什么? 厂长:《流浪地球》中PXO做了哪些部分?这个项目对PXO在中国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寒洋:在电影里是按照不同的地点来分配工作的,PXO主要负责的是上海的戏份,以“冰封上海”为主。我们当时也有一些其他部分是斯图加特办公室在制作。然后,别家特效公司可能为空间站和北京戏份做特效等等,这样好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清楚地知道哪个场景是他们自己做的。除了上海之外,我们还做了卡车的视效,因为卡车是贯穿全片的,所以我们做完以后再把它分享给其他的公司,应用在其他戏份中。PXO团队在上海采景《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对国产科幻片更加自信,这让我们接的国内科幻、奇幻类影视项目增多。很多3年前没做成的项目现在又回来了,因为这些科幻的项目在5年前的中国是不敢想象的,我有洛杉矶的朋友看到了《流浪地球》就感觉非常好,它讲述的是一个宇宙的通法通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所以在国际上有影响也是不出意料。 厂长:中美电影工业体系中在特效制作方面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寒洋:中美电影制作中最大的差别是,美国的一些工作室是非常有话语权的,每个片子不一定都是以导演为主,影片的视效需求从最开始就由视效总监跟工作室对接,而中国是导演中心制的工作方式。所以在中国即使是视效团队也会跟导演一起工作。还有一点是预算,《2012》当时制作时花了2000万美元,但《流浪地球》肯定没有这么多,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还没那么完善,技术和人才其实不是问题,而怎么形成一个流程和工业化体系还是个未知数。做特效也不单单是艺术,更需要考虑的是用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能让大家合作把项目高标准完成好。相信从事视效行业的中国同行们也都有所感知,近几年在中国影视寒冬的冲击下,亏本、裁员都在国内视效公司中不断发生。很多人认为,进入2019年,这一切却更加糟糕……那么在中国影视的寒潮来袭之时,PXO又是怎样在中国市场上生存的呢? PXO北京工作室厂长:你是如何做好公司的品牌宣传、营销,让客户选择自己的呢?寒洋:其实吸引客户并不是最难的,比较难的是让大家意识到:你能在这个市场下为中国的电影真正做些什么。中国的情况跟好莱坞不太一样,不是工作室和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很多情况下是靠一些合作伙伴拉出一个团队来,跟中国客户和项目合作最重要的是信任,有了信任,客户才会放心把这个项目交给你去做。本身做电影就是很难得一件事情,我们到了中国,其中有文化不同的障碍,但我们尽量用图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少说一些话,通过视觉传达互相沟通。同时我们中国的团队也非常优秀,在跟客户同一语言的情况下,他们才是真正跟客户坐下来沟通工作的人。 厂长:那在中国建立工作室、建立团队、吸纳人才,你有什么经验和理念么?寒洋:我们的员工特别多元化,大家各有所长。但有一个不变的就是:做视效的人其实没有100%满意的时候,作为艺术家永远觉得不满意,这是上进的动力。所以要找一些目标性很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员工,自我激励,不断学习,要对自己负责的这一部分的工作有精益求精的动力;一个人能完成好的情况下,跟大的团队实现更大的理想和目标,要分清什么是个人的追求,什么是一个团队的目标。 厂长:国内现在影视行业都说我们正在经历寒冬,而且人心惶惶大家离职的离职,被裁的被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激励PXO的中国团队正常运转?寒洋:其实保持一个被激励状态一两年真的挺难的,电影行业如果不是一个自己能激励自己的人很难成功。当然,作为公司,我们会给大家一些自由发挥创意、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励大家。PXO北京工作室办公环境 厂长:问个简单的问题,你们平常加班吗?寒洋:在这个行业中确实也会加班。在中国整个行业都非常年轻,不像在美国,视效的历史很长,很多人六七十岁的人还在视效行业工作。国内做视效肯定不是一个父母都希望你做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很难留住人。虽说工作定义了你在社会中的价值,可我们也希望大家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不过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导演预期你就会加班,所以还挺难去平衡的。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尊重,做视效的艺术家,尊重大家作为艺术家的思想是我们一直应该坚持的。的确,在遵循着基本对视效艺术家尊重的基础上,PXO作为从海外打入国内市场的资深视效公司,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之道。 目前国内的视效公司虽然起步原点跟这些好莱坞起家的大公司有所差距,但在大家同时面临国内影视资本寒冬的挑战时,公司如何独善其身、员工又怎样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是这个行业值得跟PXO借鉴学习的地方。 毕竟,成熟、稳定的视效行业和电影制造业也是中国电影“崛起”的保证,更是每个影视从业者自身的保证。-END-

  • “雨神”萧敬腾入职气象局的真正幕后 | 专访导演侯祖辛

    萧敬腾入职中国气象局,算是被官方亲自认证了!最近“雨神”萧敬腾带着中国气象局最新宣传片《天气播报员养成记》成功霸占微博热搜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天气播报员养成记】中国气象局X雨神萧敬腾导演/编剧:侯祖辛 造型指导:造型师巴焦 作曲/配乐:杨思力其实从这支短片预告放出的时候,厂花就密切关注了,“雨神”这个梗成功的吸引了厂花,这次我们也有幸和本片的导演侯祖辛聊了聊幕后制作。Q:请问短片的创意灵感是从何而来呢?A:与中国气象频道第一次合作时创作的《气象大叔》,将气象预报拟人化,效果特别好。这次为中国气象局创作新一集的形象宣传片,要突破《气象大叔》的创意,挑战更大。摄影师阿布提到了萧敬腾这个想法,从跟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沟通到联系萧敬腾都非常顺利。因为毕竟是宣传片,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传播,找到一个好点子难能可贵。Q:影片从创意到拍摄、制作的周期大概是怎样的呢?A:其实从《气象大叔》项目结束后,我们就和气象局领导开始了对新一集形象片的策划,从有想法到确定孕育了大概有一年半。拍摄的时间很快,八月底九月初开始拍摄,很快做出片了。但气象局考虑到70周年成立整体的活动安排,上线的时间安排到现在,整个周期还是比较快的。 Q:影片中无论是动作设计、还是道具都为影片的效果增色不少,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下片中一些小细节设置的构思吗?A:虽然这个片子很短,但要是认真看的话,里面有好多的小细节。比如短片里的四个时间段:93年、99年、2008年、2010年,每一段的背景音乐都是《渔舟唱晚》的变奏,风格根据年代各有不同。除了音乐,配合每个年份的天气预报画面,可能就那么一秒钟的片段,但其实全部是我们找到了当年的天气预报。有一些资料非常非常难找,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把当年的磁带都翻出来,拿过来重新拷贝了一份。还有一个小彩蛋,就是导播室里戴墨镜的人,其实他是第一集里的气象大叔,也是一个小小的回顾。Q:谈谈片中穿插的国家大事件的设计吧A:我们一开始是想体现“萧小腾”这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如果可以很巧妙的把中国近三十年来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结合上就更好了。本来设想了特别多的事件,除了奥运、世博会这些正面的事情,也想过是不是要有一些悲伤的集体回忆,比如发洪水、地震。但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让大家开心的宣传片,玩“雨神”的梗,如果把这些很沉重的东西写进去了,就和我们的初衷背离了,所以最后就选择了几个喜庆的点。最后走字幕的时候,左边那个小框的画面,就是气象局成立以来的一些重大历史时刻。我们还把从最早的一个气象大神到当今所有气象播报员的素材平行剪辑了一下,让大家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气象人的变化。Q:可以谈谈这次短片和“雨神”萧敬腾合作的感受吗?A:我觉得萧敬腾非常专业,他们的团队也非常专业,之前我想说萧敬腾是一个很棒的音乐家,但他是不是会演戏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是喜剧夸张的表演,所以就有一点担心,但没想到他特别放得开。有一段是大家拉着萧敬腾往台下走,那两个演员都有点不好意思,然后萧敬腾就说:“你们就使劲推我没关系!”,整个拍摄现场非常开心非常有效率,拍摄时间是我们预计的一半,很快就杀青了,合作非常愉快。Q:这次是气象局70周年的宣传片,和之前的创作有什么不同呢?A:两次创作,我觉得就是不同情况之下不同的思维方式。气象大叔是更脑洞更病毒一点。这次不是一个纯粹的从零开始的创作,因为要把七十周年这件事情融合进去。把历史感融进去又得让它好玩,我们就想到了“气象播报员养成记”,所以就有了怀孕妈妈一听天气预报肚子就有反应、小孩说要下雨就会下雨……把一些小魔幻的感觉加进去。这个是我们在必须有的框架下一次有趣的尝试吧。气象局愿意去做这个尝试挺了不起的。说明他们在宣传方面的思想非常跟得上时代,懂得新媒体传播的语言和力量,同时也愿意跟百姓进行互动交流,这是一种胸怀!他们给创作者的空间很大,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 独家专访《受益人》导演申奥:从广告到电影,不止“穷”这一个坎…

    “太爽了!!”这是《受益人》导演申奥,最初有机会拍电影长片时的第一感受。 因为申奥在拍电影之前,做了近十年的广告导演,电影对他而言意味着:自由、创造以及……“不用再顾及甲方”。 而申奥在采访时告诉厂长,作为广告导演的他也经历过不少历练,“抗打击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强,广告什么都拍,真人的、假人的、绿幕特效、3D什么的,全都得做,全都得会。”这也为申奥日后投入电影项目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心理素质。1转型然而,申奥完成从广告导演到电影导演的跨越,是从一个“穷”字开始的。 “当时我是中国最抢手的几个广告导演之一,几乎全年无休,一直有单生意很火,飞行记录打败全中国99%的人,北上广深一天飞3趟。”也是在那个时候,申奥在一个广告项目中结识了宁浩,作为宁浩的执行导演。 2016年9月,宁浩正式宣布启动“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宁浩选中的十位青年电影人,让大家充满了期待。这时候申奥觉得,机会来了。 “那会儿宁浩跟我说可以做电影了,我就把手头的广告单全推了!那割掉的都是钱啊!”申奥笑着说道。 其实能成为很火的广告导演,在很多行业内的人眼中已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但这也意味着“富裕”和“舒适区”。所以申奥觉得:“必须得让自己穷!让穷变成你的动力和欲望,才能忍痛割爱抛下一切,一脚跨进电影的大门。否则一边拍广告,一边过着优厚的生活,理想是很难汇聚为力量的。” 一个广告导演终于能去拍电影了,申奥的感受就是一个“爽”字来形容,“因为广告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你要在乎别人的感受,但是拍电影,就像让你自己去创造一个世界,视觉、文学、语言、诗歌啊这些艺术全都能在电影中体现,对我来说除了建筑可以超越电影之外,没有别的艺术(能跟电影比)了。” 《受益人》虽然是申奥的处女作,但并不是他第一个想创作的故事。加入坏猴子后,他想做的第一部电影是在拍广告时就创作好的故事:主人公为赚钱改变生活帮人替考的故事。但故事还没拍,跟泰国抢先拍出的《天才枪手》撞了。 “很像,有些桥段几乎是一模一样,因为我们是根据同一个案件改编的。但是我的剧本,相对于《天才枪手》体量太大了,在当时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算是一个风险项目,得不到充分的信任。所以不得不搁置。” “因为你能选的路径无非就两个:一是当你觉得你有机会实现宏大理想的时候,就竭尽全力去实现;当没有这个机会的时候,就要尽可能节省成本和预算,去做一个小的项目获得口碑和信任。” 这其实也是申奥拍广告得到的策略和经验。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会省钱还效果好”的优势,用最少的资源和成本,完成一部新的电影。于是就有了《受益人》。 2初创申奥是一个在北京长大的朝鲜族男孩,父亲就是做广告出身,从小在广告片场玩,侵染着创意和视听上的冲击。“那时候我爸还经常从香港带回一些录像带,进口大片,像《终结者》什么的已经都看了百十来遍了。”申奥心中电影梦的种子也是在那个时候就种下了。 09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申奥的毕业短片《河龙川岗》就脱颖而出,荣获了许多国内外的短片奖项:29届俄罗斯国立电影大学国际学生电影节国际项目单元特别奖,第一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最佳短片奖……后来又拍了两部备受好评的短片,《潮逐浪》(2010,第一届九分钟电影大赛最佳短片奖)和《我不勇敢》(2011),也因此被宁浩相中。 (《河龙川岗》电影截图)其中《河龙川岗》讲的是生活在延边的一个丧妻的朝鲜族中年大叔,和两个北京小青年偶遇、对峙、和解的故事,而《我不勇敢》是申奥参与的跟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的交换生合拍项目,讲述了一个在打工的朝鲜族华人大叔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发生的故事。 如果说《河龙川岗》是飘荡在中国东北的一首伤感的朝鲜族民谣,那《我不勇敢》就是一曲撕心裂肺的悲歌。申奥两次将视角放在朝鲜族人的身上,不免引发厂长的好奇,为什么他如此想拍摄朝鲜族人的生活?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熟悉。很多情况下,那些都是我家人的生活。我的叔啊婶啊有的去韩国打工,有的去美国打工的都有,平时听他们讲自然就有这样熟悉的视角去拍摄。” 而《我不勇敢》这部短片更是根绝真人真事改编,申奥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跟我们讲述了一个在韩朝鲜族男人的无奈:是什么让满怀期待奔赴异国他乡的男主变得激愤?是什么让已经开始辛劳工作的他举起了手中的利刃?他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一切的答案你都能在短片中找到。 《我不勇敢》 从拍摄这些短片的时候,就不难看出申奥善于拨开人物的内心,让情绪在影片中得到释放。《我不勇敢》中,因为“不勇敢”而造成的“背叛”,是被一点点求生欲而击碎了的信任。 而且对于异国打工的中年,和《河龙川岗》中承受亡妻之痛的男人,以及《潮逐浪》中时隔多年再次相见却一事无成的老友,这些现实世界被生活裹挟的残酷,能被当年二十出头的申奥拿捏得如此细腻,实属不易。 《潮逐浪》(请内心等待片头结束后影片开始)关注边缘小人物,对申奥来说,其实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其实就活在我们身边。 3推翻毕竟,短片跟长片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进入长片拍摄阶段的申奥,也有了新的认识。 “短片可以是小众的,可以不需要共鸣,只需要把故事讲明白就行了。但是长片要进院线的,是面向大众的。”做长片和院线电影,当然要获得观众的认可。 在坏猴子签约的十几位青年导演里,申奥其实是第一个被宁浩看中的。但申奥并不是坏猴子计划里第一个出作品的。一个是因为《天才枪手》,另一方面,申奥觉得自己还需要沉淀。 申奥说:“我当年还是个小白,狂妄又自恋,太容易被推翻。” 创作受益人的剧本前前后后花了两年的时间。可能在大家看来,《受益人》更多的更像一部喜剧片。因为申奥拍广告时80% 接的都是幽默类,布置笑点“抖包袱”,对于他来讲都不在话下。但其实申奥在最初创作剧本的时候,是想做一个很典型、很硬核的犯罪类型片。“但我好像没太做到。” 出人意料的自我推翻和自省,让厂长第一次看到到一个有点不一样的有反思精神的青年导演。因为我们知道,类型片应该是很清晰的,但《受益人》则在喜剧、爱情、犯罪上都跨了一点,这也是最早宁浩提醒过申奥的重要问题。“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宁浩在说什么,他是一个过来人,经验丰富。而我那个时候太自信,最早哪个类型元素其实都不是特别想要,但宁浩会比我更强势更狠地告诉我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因为喜剧类型和申奥之前拍过的严肃题材最大的差别在于:“喜剧需要跟观众互动,否则影片就失效了。”而所有的喜剧都是因为人物狼狈,观众才会笑,但难点是在喜剧中加入悲剧色彩,“因为喜剧的要求时抽离感,而悲剧的要求时共情。如果你把观众的情绪被煽动起来,会有好的评价。” 所以,申奥和宁浩无数次火花的碰撞,将剧本一次又一次推翻,因为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主人公无法让观众完全共情。“当时宁浩就跟我说,主人公一定要是无辜的,但我觉得为什么他就不能是个有原罪的人?坏人良心发现了不行吗?现在回过头来看来好像真的是不行,观众的感受很难站在主人公这一侧。才明白他(宁浩)是对的。” 这样来回来去推翻的过程势必是痛苦的,但也是成长的。 “宁浩帮我从一个自恋的预备导演,变成了一个成熟理性、掌握了编剧技巧的入门导演。他帮我完成了0到1的蜕变。” 4蜕变 不过这样的创作过程也不免让我们产生一定的怀疑和担心,如此强调技巧和观众心理的剧本创作会不会太套路了? “套路”可能也是很多人看完《受益人》的负面感受。但申奥却说服了厂长,“套路”并不是一个“坏东西”。 “我就是套路王啊!非常喜欢研究套路。”“为什么不要让人有被套路的感觉?大家总说剧情太套路了所以不好,但这些从前人作品中总结出来的规律能让电影更好地运转,我们为什么要抵触?人生本就充满套路,为什么电影不能套路?” 但使用套路的分寸在哪里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一开始是反套路的,但宁浩说你先完全按套路写,然后再把人物打灰(塑造黑白界限模糊的人物性格),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写灰了,观众就得不到你要传达的情绪和信息了。” 《受益人》中有一场印象深刻的戏,大鹏饰演的吴海跟柳岩演的岳淼淼在家结婚当天,吴海的儿子回来了,看过电影的观众几乎都被那个瞬间逗乐了。 “但刚开始我们写了很多他俩结婚后的日常,小孩才回来。经过讨论后改为了,小孩必须结婚当晚就回来,钟振江必须在结婚第二天就来。这就是套路,会比原来的编剧更有出彩的效果。因为剧情需要制造这种正面负面的摇摆和转折。” 如何使用套路,如何把握套路的分寸也算是申奥蜕变为一个成熟电影导演的开始。然而,善用技巧和套路并不意味着这一切应该影响导演的作者向表达。 早在更加入“坏猴子72变计划”时,申奥的清楚地记得宁浩跟他们强调的:一定要坚持作者表达。 申奥说:“太多人把作者性和市场性作为对立面,我觉得没必要。” “你可以把作者性放在首要位置,然后争取电影在市场的最大化;你也可以把市场性作为目标,再争取作者表达的最大化。二者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锦上添花的。”“我觉得宁浩自己就完成得非常好,他的《心花路放》作者性太厉害了,他在表达对爱情的不信任这个很反常态的想法,但又兼具商业、符合观众口味,也能从中看出作者对爱情的认识和思考。” 作为一个新导演,申奥也明白坏猴子对他的价值和意义。“坏猴子是给你一个对电影的认知,帮你树立一个成熟的电影观。这个是其他平台给不了我的,新导演并非仅仅只需要钱和演员。”“我们需要学会不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抵触类型片,尊重市场、尊重观众。”如此看来,申奥既是宁浩看中的“坏猴子”,也是坏猴子计划的“受益人”。他一路走来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类型片。 这就是申奥的聪明之处和成长历程。 厂长也相信日后宁浩和申奥的化学反应,能让“坏猴子72变”变出更多精彩的电影来。-End-

  • 编剧是“零成本”的导演 | 专访短片《水!》导演钟艺

    近日 NASA 发布了一张 Okjökull 冰川的照片,宣告位于冰岛 Okjökull 冰川已经“死亡”,它是第一个被“杀死”的冰川。气候变化依然长期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无数环保题材的影视作品也用各自的叙述方式来诠释环保的意义。第四届 NEW ERA 青年电影季中,就有一部环保题材的剧情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用写实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好像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水!》导演:钟艺一对城市夫妇,怀着对大自然的天真向往,搬到内蒙草原居住。他们像当地牧民一样,养起上百头牛羊,梦想过着无忧无虑的放牧生活。⼀天清晨,男人发现家中的井干了,而围绕在身边的 300 多头牛羊却等着喝水。⾯对妻子的愤怒和埋怨,男人决定去外面打水。只是他不知道,简单打⼀次⽔,可能需要⼀天之久......01导演钟艺第⼀次关注内蒙古⼤旱是在2014年。还记得那年的报道—内蒙古全年⼤旱,近四百万⼈受灾。原本以为那就是偶尔⼀年的事,但同样的新闻却反复出现,直到今天。于是她决定拍一部关于草原的公益短片。首先确定了找水这件事情是否符合实际,另外就是了解当地文化,比如牧民对牛羊马的重视。丢几匹马,我们也许意识不到是什么大事,但对于牧民来说,这是丢了很重要的资源,甚至会涉及到尊严。“有时拍片并不是自己努力就行,跟机缘也有关系。”勘景时遇到了一些没想到的问题。常年干旱的草原在开拍前突然长了草,本可以勉强开拍,但为了追求更写实的效果,继续找了其他场景。可惜拍摄结束没多久,那里就又干旱了。确定大环境后,在附近找到了房子、水井等具体场景。演员副导是当地人,找到几位形象非常符合的演员,还帮忙找了一些场景。如果没有当地的人带着,像水井这种会随机出现的东西会很难找。“我想让别人觉得这个故事确实发生了,而且一直在发生。”相比于真实生活,片中的故事更戏剧化,但钟艺在拍摄手法上还是选择写实,因为不想把它拍得故事感特别强。过于细腻,会让别人一看觉得这就是个故事。当特写或者是细节的镜头比较多时,会导致写实风格的弱化,也会拖慢节奏。当我决定想拍一个公益性的写实的片子时,自然在镜头上就会做出现在这种以中景、全景为主的选择。远景比较多,也是为了表现人物关系。拍赛马的那场戏,因为跟车拍马无论是对摄影师还是摄影机,都有一定危险性,初期会遇到阻力。另外因为当时是贴秋膘的季节,开拍后才知道为了不让马消耗太多体力,马群可以奔跑的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得到的素材也有限。最后一场夜戏,男主在一个偏僻的井口取水。当时现场不远处有户人家的狗一直在叫,拍摄时因为精力主要在画面和表演上,看素材时才发现狗的叫声在音轨中十分明显,后期花了比较多精力来处理背景音。02钟艺毕业于NYU(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电影专业,和导演李安是校友。出国学电影,算是一个偶然。虽然钟艺从小成绩一直不错,但好像还不知道学习有什么意义。在对电影还没概念的年纪,她会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短剧表演。自己写剧本,组织同学现场表演。让她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演一场关于母亲去世的片段,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竟然随着说台词自然而然地流下了眼泪。“直到做了许多编剧的工作后,回想起中学写周记,老师说我写些东西总是简单的动作和台词,缺少华丽的描述。现在回忆起来那也许就是剧本的格式。”学生时期的钟艺偶然间看到了纽约大学的招生简章,电影专业引了她极大的兴趣。一瞬间,好像生活都了目标,也开始为这件事努力。为了准备考试,人生中第一次去了自习室。“家长首先不大支持出国读大学,学电影专业就更遭反对。但是我比较拧,也是因为就是有人反对,导致我更有决心。”美国电影学院普遍的一件事,是学生基本都有基础。老师也会是业内有一定成就的,比如剪辑课的老师是导演 Spike Lee 的御用剪辑,还在活动上听到奥斯卡获奖影片《三块广告牌》导演 Martin McDonagh 的经验分享。收获和启发最大的一门课叫 Director's Craft(导演技艺),这门课会请来比如说美术指导,摄影师,调音师等从业者,分享自己拍片时遇到过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了解这些后钟艺发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一下变得清晰很多。电影艺术其实也可以用生活中的逻辑去理解。“出乎意料的是,入学以后发现学电影居然比我想象的还有意思,觉得自己选对路了。”国外的剧组可以完全由学生组成,一个美国的电影节上的学生作品,编剧、摄影、剪辑、配乐的质量和细腻程度,已经是专业水平。哪怕作曲都是学生,水平也不比专业的差。钟艺在美国参加电影节钟艺在留学期间最大的体会,是纽约大学的学生在追求电影艺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技术,一定会想办法把作品做好,很少看到有人偷懒凑合。“这就要看一个人在创作上是更注重结果还是更注重过程,当你的重点不一样的时候,就彻底不一样了。”美国的电影体系相对更成熟,尤其好莱坞,会更工业化。国内的商业电影发展起来后,也会越来越工业化。工业化没有什么不好,他会让每个人都会专注于自己的 Craft(技艺)。当然无论国内国外,只要够优秀的人,在哪儿都优秀,只能说也许国内还不够普遍。03想成为优秀导演,编剧的能力必不可少。钟艺平时会持续地写剧本,每年争取拍个短片。她选择把编剧当做“零成本”的导演,用文字执导想象中的片场。“一开始我写剧本会靠感觉会多一些,但是慢慢发现,编剧是需要理性的,我们得先理性才能再感性。”剧本不像小说可以用词汇营造气氛,故事结构和设定清晰比什么都重要。文字上的几句对话用镜头也许一个表情就完成了,所以尊重原著,还是脱离文字的局限,这就是导演需要去做的选择。“相比于编剧来说,我觉得自己最擅长的其实是导演。”钟艺有时候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编剧,因为编剧得强迫自己特别细腻。编剧要沉下心来用剧作的方式思考人物的语言、动作,但她喜欢画面感。而导演就是一种可以把“某一种感觉”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是她感到擅长的。“每次做导演,我都很享受把控表演、镜头、后期等创作的过程。即使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解决就好,一点都不会觉得累,反而很爽。”刚回国时,钟艺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被一些人看好,可能因为她是女孩,她年轻,或者她刚从国外大学毕业。反而在这个行业里有些真正优秀的人,更会意识到对年轻人来说刚入行有一定困难,告诉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愿意去培养你。钟艺出席第四届 NEW ERA 青年电影季展映活动“在经历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打击之后,突然有一天可能机缘巧合认识一位优秀的前辈,尊重你、肯定你、给你机会发展,你反而更加感激,更加珍惜机会。”在这个行业里慢慢走来,钟艺发现天赋不会带你走太远。从长远的角度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真正优秀的还是一部分人,天赋、努力、坚持,这三件事缺一不可。

  • 让直男瞬间变“软”的「五芳斋」国风动画广告,竟然是她做的!专访曹操小姐

    每逢大一点的中国传统佳节,看五芳斋的广告片,貌似已经形成了广告圈必要的期待。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五芳斋真是越老越不正经了!它总能折腾出各种新花样来。去年端午节,它把糯米拟人化,来了一段奇幻的泡澡旅程;春节时,它又来了一部黑白复古的MV;到了今年端午节,一支王家卫风格的科幻文艺片《招待所》刷爆了朋友圈(点击阅读幕后专访)。(五芳斋广告前作《一颗糯米的故事》)昨天的周榜单上,五芳斋又为马上到来的中秋节,制作了一部非常惊艳有趣的国风动画广告,可谓骚出了一片天际。针尖对麦芒,轩辕大宝剑对小泉杀猪刀,真男人就是要正面刚!这,注定是一场大家喜闻乐见的悲剧……五芳斋中秋动画广告《过桥记》导演/剪辑/美术/道具/动画师:Jiamin (miss曹操)网络流行语移情国漫的一则寓言在这支五芳斋最新中秋广告《过桥记》中,不仅复古国漫玩的666,还将现代流行文化植入到了古代背景中。文案和剧情的设计也是相当厉害,网络流行语也是一梗接一梗,当“直男”这个词,出现在一个复古的画风中时,显得有冲突感,但是它和故事里的人物连起来看的时候,又是一体的。当吃瓜群众以为,告诉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屠户和早期直男李剑客,即将展开一场血雨腥风的搏杀大战的时候,两位钢铁直男,看到了一只“心软鸭”,瞬间放下屠刀,立地……吃月饼。这样的转折,通过讲述了一个我们每人都会有的“心软瞬间”的故事,嫁接到月饼“软糯”的特点上,顺利地完成了一次流行文化到国风动画的“移情”。从广告画风上看,颇有上世纪剪纸动画的风格,从配乐旁白到画面色彩,分分钟让人回到搬板凳看电视的小时候。诸如《济公斗蟋蟀》《葫芦娃》《南郭先生》这类作品里,你都能找到这样的腔调与回忆。《济公斗蟋蟀》(1959年)但五芳斋哪能只满足于形式的复古,它的内核同样出彩,本片的创意策划方环时互动告诉厂长:桥的故事更像一则寓言。和“很久很久以前”一样,我们都是过桥人。曾经的桥小而美,如今的桥已遍布宏观微观。我们带着自己的信息、语言、文化、认知,与别人的信息、语言、文化、认知打交道,就是“过桥”。所有的口水战和网络暴力,实质都是简易路怒症,是过桥能力的退化。桥底乘凉的吃瓜群众,也没有任何质的提升。 然而我们看到的软萌小黄鸭又有何寓意呢? 小鸭子看起来是一种偶然,实际上也是一种偶然。纷争世界里,我们都不会拒绝类似的动人心弦的事物,可能是小鸭子,可能是猫,可能是河边或者黄昏。 它们带来的“心软”瞬间,挺美好的。 至少它是一个“正面刚”以外的选择,并且丝毫不丢人。想试试用这个古旧的、原始的、笨拙的、温柔的老办法,去化解众多新鲜的、更迭的、狡黠的、强硬的矛盾们。(本段来自公众号「老金扯谈」)如何完成一支 真正 的复古国风动画为了了解更多如此有趣味又寓意深刻的复古动画是如何完成的,厂长还采访到了这部短片的导演,曹操小姐。曹操小姐是一个多媒体艺术家、动画导演和插画师。她的作品在多个国际动画节上展映,其中的一些被英国电影协会收藏。她告诉了厂长在最初选择复古剪纸动画风格的原因:“以前老的东西现在看格外有味道但又有当下语境里的内容,让人心生期待。环时找到我时特别明确的思路就是做一支真正的复古动画。所以我们最后决定不是拿软件去模仿,不是去用中国元素堆积起来,而是按那个年代的方式和风格做一只真正的复古动画。其中剪纸动画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语言,当时老的剪纸动画片是总结了很多戏曲皮影的表现形式慢慢发展出来的,它比较平面化的动作形式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对于动画师来说,它并不是不常见,但现在的确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我们选择用剪纸的定格动画的风格来讲述这个小而美的相遇,用一种笨拙的老办法,认真去讲述一个小故事。”从动画的细节上也不难看出,片中场景出现的古典建筑、人物服饰、装扮等,真的很“国风”。五芳斋是浙江嘉兴的品牌,所以很多场景和角色设计的灵感都来源自江南水乡和老动画。为了打磨这些细节,短短3分钟的《过桥记》从前期筹备到制作完成共用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曹操小姐在其中担任了导演、美术设计、定格拍摄道具制作,以及剪辑合成的工作。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做一支真正的剪纸定格动画,就需要在一切道具准备好的基础上,一帧一帧地拍摄,如果一个动作没做到位,就需要重来一遍。后期剪辑合成上,主要用到了AE,Pr 和Dragon。“当然,从制作道具到拍摄比一般看到的二维动画的过程要有趣很多,这也是我最享受定格动画的地方。”为了还原上世纪剪纸动画的风格,配音也是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个细节,“音乐,配音,各种声音细节,都是花了大家很大的努力去按照以前老动画的感觉做的处理,包括音乐里使用的乐器、质感和节奏,还有最后进行的实录。配音老师们也做了很多尝试去找合适的感觉。所以这次项目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起共事的每一位,包括环时的老板(老金)和团队,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大家都很认真尽力地去完成,真的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特别感谢每一位为这个作品付出的人。”让直男变“软”的动画竟然出自她厂长在联系到导演曹操小姐之前,真的不敢相信这样一部“直男正面刚”的动画,竟然出自一个姑娘!曹操小姐目前是一个。她曾经在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分别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这段海外留学的经历,也对她的创作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操小姐的个人作品网站 - missbowtie.com)“对我来说动画的真正的形成期,除了小时候看的上影的动画片,就是后来在英国了吧。尤其在爱丁堡的学习期间,我们并没有了解特别多商业的东西,而是很纯粹的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创作。当时觉得做动画很酷,自己像个小的创世者,一切都可以自己创造出来,大到故事,人物小到道具衣服。自己什么都可以去做。在爱丁堡本科时的毕业作品《If we meet》也是一开始被大家认识到的作品,”后来,在读研期间,她的作品还被英国电影协会(BFI)看中,几部她的原创动画就曾被BFI在一些主题展映会上拿出来分享一下。比如她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If We Meet》和《ANIMATE》。点击观看 曹操小姐原创动画-ANIMATE“一个动画创作者的历程”对于动画创作本身,曹操小姐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于我而言,动画本身只是一种表达,一种语言,它并不应该被设定一些固化的形式,它可以非常丰富。动画可以说是非常消耗人表达的,它除了需要自我的表达和热爱之外,还要有耐心,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里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面对,但不管怎么样你去表达一个你创造的世界,这是一个太有诱惑力的事情了吧!”(点击关注@miss曹操的新片场个人主页)

  • 30亿《哪吒》背后是一群靠爱发电的特效人!| 专访视效导演石超群

    《哪吒之魔童降世》全国公映已过2周,票房依然势如破竹,不断刷新了各种历史记录。不仅达到了各大媒体预测的25亿,还超额完成了任务,目前已经突破30亿大关!当然,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其实承载了无数中国动画人的希望,也撑起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这其中就更少不了幕后主创团队没日没夜的工作。我们在《哪吒》上映首日采访了导演饺子(点击阅读《今夏最大爆款动画是如何诞生的?| 专访《哪吒》导演饺子》),虽然导演这个称谓,在所有影视人心中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饺子导演也确实称得上是个鬼才,但《哪吒》的成功一定是导演和团队共同的的力量,其他幕后的制作人员也缺一不可。每一个岗位的水平和功夫都不能差,再加之相互完美的配合,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哪吒》。其中有一家来自西安的视效公司参与了《哪吒》的制作,它就是——数字怪兽(Digital Monster),同时,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石超群也担任了《哪吒》全片的视效导演。为了给大家揭秘这部画面燃爆的国漫背后,视效团队为这个小哪吒付出了多少心血,厂长采访到了石超群导演。《哪吒》视效导演石超群“《哪吒》让观众满意了,但视效制作上我们还不够满意”《哪吒》中参与特效制作的公司共有20多家,影片全流程参与制作的公司有60多家。其中就包括视效导演石超群和他们的西安数字怪兽影视制作公司。由于数字怪兽在流体、刚体动力学的视效方向上比较擅长,所以在《哪吒》中主要承担了影片开篇部分的云海仙境、海底龙宫的岩浆交互和小哪吒降世时候的火焰。由红鲤动画制作由二进制特效工作室制作那么视效导演石超群的职责是什么呢?经他科普才知道,动画特效并不同于实拍特效。动画特效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追求画面真实感上,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风格化的创作,但更加侧重特效的节奏和气氛的营造。由洛克特视效科技公司制作而他负责的全片视效,其实是影片整体的特效风格、节奏、特效的合成,包括整个项目特效周期的把控,质量平衡,动画特效只是视效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要问大家全片中觉得视觉观感最爽的是哪一段,答案基本不出下面这两个:一,太乙真人带哪吒畅游千里江山社稷图。二,片尾“渣饼”大决战水火交融的这两段。石超群透露,其实这两段也是在视效制作上最难的两段。但也分别有侧重:“这两场戏从难度上来讲,⼏乎是一样的。但是从设计上来讲⼜是不⼀样的,因为江⼭社稷图里⾯的水是千姿百态的,有在空中飞舞的,有从水面升起来的,还有云变水从空中落下的,水本来在特效环节就比较有难度,加之这么多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场戏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总之这场戏就是要塑造奇幻的观感。大决战那场戏⼏乎都是常规类的特效了,破碎,爆炸,结冰,冲击波之类的。最大的一个特效就是最后冰盖被整个火焰包裹燃烧融化,这场戏是关键的推动剧情的转折点,一定要很燃,需要视觉冲击力很强。”《哪吒之魔童降世》特效Showreel?最终的效果算是完成了任务,但过程却是艰辛的。首先一段完整的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分镜头设计、Layout(等同于实拍特效中的Previs预览)、CFX角色特效(包括一些布料、毛发)、EFX场景特效(包括破碎、爆炸等特效)、再有就是灯光渲染和最后的合成工作。CFX特效师的工作:衣着布料、毛发等石超群和导演饺子以及制片方可可豆动画,不仅要沟通20多家外包公司,而且每天需要反馈的镜头最高的时候有上百个,工作量可谓是巨大的。“导演几乎也是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外包团队和导演沟通基本上就是通过录屏反馈的方式,先给出一份预览的视频片段。如果遇到一些特别复杂的大型的效果,导演表达出诉求之后,我们经过讨论然后再和制作方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给出一些解决⽅案。”但是石超群还觉得《哪吒》的视效有所遗憾:“我们在做效果的时候会比对参考很多好莱坞大片,比如《雷神》《复联》之类的,可能做出来的效果观众是很满意了,但其实并没有达到我们最初的要求。”“陈塘关上空的那个水体其实是海量的,其中会形成很多的乱流、漩涡,水体瞬间结冰之后的造型应该是特别漂亮的,但当初这个设计就放弃了,因为动力学的特效是需要海量解算的,而且这个水体的形成效果是非常规的特效,需要提前设计,自定义的研发。不论是从实现难度上,还是机器测算能力上来说,对我们都是一个挑战,最后由于档期紧的原因就不得不放弃。再做出来还至少需要3个月……”“在特效行业打拼,全靠梦想支撑”谈到入行影视特效的经历,石超群说:“我是周星驰的影迷,看过星爷的很多作品,包括⼤家熟知的《功夫》《少林足球》从之前就被视效的神奇所吸引,我当初学的也是美术专业,所以毕业之后就从事电影特效这个行业了。”要说做这个行业不辛苦么?当然辛苦!石超群透露,在制作《哪吒》期间,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在早10点到晚12点甚至后半夜的3、4点。“《哪吒》项目期间没有员工辞职,但是项目刚一结束的第二天,团队中就有提出辞职的。因为那段时间实在太累、太超负荷了。”《哪吒》的项目进程其实已经算是相对完善和流程化的了,但其实国内像数字怪兽这样的特效公司,仍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曾经的一些国内的项目中,特效公司的话语权还是相对较低的。大家总以为特效就是一个替每个环节填坑的东西。现在这个状况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制片人和导演会让视效团队在前期就介入整个电影项目”,石超群告诉厂长。谈到创业,石超群的西安数字怪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初创公司”。西安数字怪兽影视制作公司但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初创公司,其实已经参与不少国内的影视和广告项目了。比如《⻛语咒》《爵迹2》《⼤话⻄游》《⻄游记之⼥儿国》《古剑奇谭》包括广告作品《妻⼦的浪漫旅⾏》《⻘春芒果节》等。厂长佩服石导的勇气。因为在这个影视特效大爆炸的时代,国外的好莱坞和欧洲电影工业体系中的资深特效公司也在抢占中国市场,比如好莱坞的数字王国和德国的PIXOMONDO都在近些年进军了大陆市场,在国内开办自己的视效工作室,无疑是具有一定竞争挑战的。所以目前如数字怪兽等国内自主创业起家的视效公司还不具备跟国外大公司竞争的实力,但石超群面对竞争的态度是乐观的:“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项目和工作,总会有机会找上你。虽然我们目前跟国外视效公司还没有太大的竞争,但我们也在进步中。” 未来才是他们跟国外视效公司竞争的主要战场。但发展的前提,需要一个良性的商业机制和人才市场,石超群认为,国内特效行业发展的最大壁垒,主要还是集中在人才匮乏和图形学方面的研发投入。“影视特效行业的薪资待遇和同样需要相关图形学人才的华为、腾讯、网易这类大企业的竞争力太低,很多特效行业人才跳槽都会到这些大的IT公司去,因为游戏和互联网科技研发的工作待遇会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因为⽬前为⽌,特效行业包括好莱坞在内,都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特效⾏业、视效⾏业是和整个电影完整的产业链密不可分的,我觉得上游产业链应该带动整个特效产业,不能把特效产业单独剔出来讲,⼤家都是⼀个⼯业体系内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公司Rythem & Hue在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的11天前破产,纪录片《少年派后的日子》(Life After Pi)揭示了这家公司背后的故事和心酸。很多国内大卖的视效炸裂的影片,其幕后的特效公司都逃不了亏损的残酷现实。(美国特效公司Rythem & Hue大合影)“不得不说,我们在影视特效行业打拼的,都靠梦想在支持,整个⾏业需要全产业的引导,包括从高校教育,到政府相关政策,再到产业布局,战略投⼊等等⼀系列的,所以我们还有很⻓的路要⾛。”(更多作品请关注DigitalMonster数字怪兽的新片场主页)《哪吒》的大爆,确实给了国内那些曾经做不好动画电影或不敢做动画电影的人们一些希望。我们的作品质量在一步步地提升,但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只有更多的特效艺术家、动画人能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国产动画电影或者是国内影视视效行业才能真正地振兴。厂长也希望这些一直“靠爱发电”的可爱的影视特效人们,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和得以持续的“发电厂”。最后,向《哪吒》背后的那些制作公司致敬: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上海红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苏州红鲸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大千阳光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每日视界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匠心聚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YGGDRAZIL Group PUBLIC COMPANY LIMITED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津市好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吾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寻梦之旅文化传播(苏州)有限公司杭州流彩动画有限公司苏州十月猛犸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市谜谭动画有限公司北京游艺幻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参与前期、后期、宣传、声音、场地支持、资产合作等60余家公司!《哪吒》因为有你们,才能实现逆天改命的梦想!*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以及《哪吒》幕后创作纪录片文末各公司LOGO来自CG世界的收集

  • 1小时29分破亿!今夏最大爆款动画是如何诞生的?| 专访《哪吒》导演饺子

    最近几天各大媒体、社交平台,都在近乎疯狂地吹爆一部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用“疯狂”来形容绝对毫不过分,“票房预测20亿”、“暑期档最大爆款”、“年度最佳”、“最大黑马”,这样的标签纷纷涌来……看样子,这个暑期档,我们终于迎来了一部口碑爆棚的国产作品。仿佛错过了它,就错过了全世界。不仅豆瓣、微博、朋友圈都是一片赞誉,还上了热搜:经过提前一周的全国大规模点映,《哪吒之魔童降世》已于今天正式开画!感觉电影本身已经不用厂长过多跟大家吹爆了,建议大家自己去电影院感受。但是去跟《哪吒》的导演饺子聊一聊幕后的故事还是有必要的!风趣幽默又可爱的饺子导演↓成功的改编是对经典的升华深挖《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后的阵容,才得知它成为黑马绝非偶然。三大主创团队分别是:彩条屋影业+可可豆动画+十月文化。这样的配置分明就是爆款生产机嘛!彩条屋的代表作是《大鱼海棠》《大护法》《大世界》,刷新了观众对低龄化动漫的刻板印象。这三部动画电影均入围台湾金马奖,口碑和票房均不俗。他们共同的风格就是,画风小众、老少咸宜,儿童能从中看到孩子的乐趣,成人也能品出深刻的滋味。这次电影中的故事原型则选取了中国神话的经典形象“哪吒”。然而这个满口钢牙、黑眼圈的纨绔哪吒,一开始并不受大家的喜爱,很多人觉得这和他们心中的哪吒不一样。而“魔童”哪吒的创造者饺子,其实是故意不让大家喜欢的。(原因在后面揭晓)之所以选择哪吒其实跟导演饺子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的饺子,曾经是个准医生的学霸,但从小爱好画画的他,大三开始自学Maya 3D max 等软件。但他“弃医从影”的扭转,历经了各种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以及当时社会因素的阻碍,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征服了大众,彻底从一个电影行业“局外人”成为了自己梦想成为的“动画人”。于是饺子的心底就一直想做一部“打破成见扭转命运”的主题动画。哪吒,正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中叛逆少年英雄的典型。然后就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太乙真人受命将元始天尊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的混元珠,托生于人间,阴差阳错,本应投胎给李靖儿子的灵珠被掉包,哪吒却被魔丸附身。历经三年,魔童哪吒,受尽世人偏见,但这个“魔童”在李靖夫妇和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命运……片中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表达出的不屈服、不信命的精神内核,点燃了不少观众的心。很多人看完之后,都说这部电影笑点、泪点、燃点,一样不少。“剧本终于不再是国产电影的弱项了!”可谁知,这个看似颠覆性的哪吒故事,导演兼编剧的饺子,光是写剧本,就花了2年多,历经66个修改版本,脚本大纲就有十多版!当观众真正融入了这个故事,就会感觉到角色设定的精妙。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本着“命运是会改变的”这一原则设计的,不仅哪吒最初是一个亦正亦邪的“捣蛋鬼”形象,本是“灵珠”的敖丙也并非纯粹的正义。只有这样多元多面的人物形象才能在精彩的故事中逐渐丰满起来,让观众以一颗同理之心,体会到电影中角色复杂的内心。所以我们看到的《哪吒》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都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其实,大部分人对哪吒的固有印象来自于79年版的《哪吒闹海》。哪吒杀死了龙王三太子敖丙,为了不牵连父亲和家人,他“削肉换母、剔骨还父”,最终感动上天,得道成仙。而饺子为了创作电影,特意去看了《封神演义》的原著,于是第一次颠覆了他对哪吒的“好印象”,因为原著中的哪吒近乎一个纨绔子弟的“小恶霸”。导演风趣地讲:“好比李靖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哪吒是董事长(太乙真人)转世投胎的‘亲儿子’,来这个公司实习,说白了就是来人间历练历练。所以李靖作为‘父亲’,对哪吒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两人有着父子的尊卑关系;另一方面,他完全丧失父权,根本惹不起这个儿子,因为哪吒根本不服他管。”“所以79版的哪吒也是改编,为什么他们能改我不能?”,而这样的改编能被观众接受嘛?结果是肯定的,而且观众不仅笑到打鸣还连声叫好,不论是社稷图卷里的“桌上弹球”,还是“猪猪放映机”,又或是“云端激流勇进”,等等这些幽默搞笑梗,饺子都称之为——“符合当代人情趣和文化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不仅是动画想象力的体现,同时满足了人们在电影空间中“造梦”的欲望需求。“(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改编,故事只是一个外壳,如何通过改编能给人传递更好的正能量,更好的中心思想。故事的精神内核需要随着时代文化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每一代的故事都应该更符合那一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前边说到饺子故意把哪吒设计得不太讨喜,他透露这样的改编“可能是有风险性的,但如果当观众到影院观看之后,看到了这个版本哪吒的故事,最后打破自己现实中对这个“丑”哪吒的成见,同时也是对影片主题的升华。”毫无疑问,饺子完成了这个有风险的挑战。死磕细节,注定成败!最有趣的是,饺子直言不讳地告诉厂长,其实大家看到的这个哪吒还不是最“丑”的。当初在设计哪吒动画形象时,饺子和他的同事们,总共画了100+版,然后进行海选,“我们做了各种极端的尝试,有的形象设计甚至看不出来是个人,所以我保证现在大家看到的不是最丑的那一版。”“后来我们慢慢进行调和,如果做得很萌很可爱,做设计的话完全没有挑战性,所以要设计一个更符合故事主题、亦邪亦正的人物形象。”在饺子眼中,做动画电影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片中在“千里江山社稷图”中的各种场景和画面,让观众们大呼过瘾。其中“四人抢笔”的那一段,单是草图就抠了2个月,总耗时4个多月。全片1318个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除饺子带领的可可豆动画工作室的60-70人,外包团队共计1600+人参与到影片制作,全片制作用时5年!除了视效方面,有一个贯穿全片跟哪吒密切相关的物件,就是哪吒的挚爱——毽子。当初参考了大量古籍才选择了踢毽子这个游戏。作为一个“魔”的欲望应该是杀戮和暴力,但同时哪吒也是个孩子,“吃喝玩乐”中,唯独“玩”是他的诉求。“人类寻求同伴是基因底层本能决定的,‘找同类’能够让这个人物产生与人交流的欲望,当初我们想了各种方式。比如,放风筝,对于一个魔童,太温柔了;蹴鞠,很展现体能,但那个时代又没有;唯有踢毽子,没有明确历史考证,传说出现于商朝,又很适合哪吒。” 于是踢毽子,成了哪吒跟父母、朋友建立关系的重要纽带。看似是对传统的颠覆,其实细节上都参考了历史资料,你觉得搞笑的元素其实也经过了饺子导演精心的考证。最有意思的是,满口川普的太乙真人,老家就在四川绵阳的“乾元山金光洞”。其他配音上的细节也是“死磕”到极致的成果,“女配男”小哪吒的配音演员吕艳婷,在配音过小哪吒之后,失声了一个月,很久才恢复正常。结局中哪吒说出口的“今天是我的生辰宴,都不许哭哦”一句话,来来回回录了五十多遍,直到真正哭了出来,才达到了最终放映时的效果。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崛起?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可是饺子入行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动画!时间回溯到2008年,饺子花了三年零8个月,做出了一部惊世骇俗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当初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国人做的动画。最终这部作品包揽了20多个国外奖项,并在2010年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拿下了国际竞赛单元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当时做动画,主要的阻碍来自于亲朋对行业的偏见,都觉得“做个医生多踏实,偏要去做什么动画?辛苦又不赚钱。”之类这样的言论充斥在饺子的耳边。“当时有公司找我来投资想做一个动画电影,但是当时他们不懂电影,我们也不懂电影,在一个不好的时机,又没有遇到对的项目。当时的大家都要在国家扶持制度的限额以下做动画,尽量降低成本。”饺子告诉厂长。后来的他一直苦于没有机遇做出一部属于自己的动画电影。这其间,2009年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取得近亿元票房,此后两年的系列作品票房皆过亿,2014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票房达2.47亿,创下国产动画电影新的纪录。低幼向动画电影在国内的市场取得的不俗票房成绩,也使得更多动画公司和工作室向低幼动画趋之若鹜。直到2015年的平地一声雷,《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9.56亿的票房登顶国产动画电影,震醒了此前沉寂已久的成人动画电影市场。很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时,业内外的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认真做好动画,观众是会买单的。”此时的饺子已经开始着手发力,写下哪吒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它汇集搞笑的流行文化、感人的人物情感线、超燃的动作画面和视效体验。用他自己的话说,拍了一部“玄幻动作喜剧片”。不得不让厂长佩服,饺子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说法也有自己非常接地气的见解:“中国动画想要兴起,一定要让后来的年轻人足够养活自己,否则优秀的人才就不会加入这个行业。”其实厂长觉得,眼下的中国动画,不缺热情,不缺技术和人才。缺的是,真正让这些人才大胆发挥的信心!正是像饺子、田晓鹏(《大圣归来》)这样的一群中国动画人,在锲而不舍地支撑着成人动画电影的行业,把关每个细节和影片的质量,中国动画市场曾经不景气的命运,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和扭转。从2008年入行以来,摸爬滚打十余载的饺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这条梦想的道路其实永无止境。当初他在《打,打个大西瓜》片尾字幕亮出自己的爱豆们,有的也能成为亲眼看到他的作品、并见证他实现梦想的人,想必他一定会很欣慰很开心吧。

  • 工科出身,也能拍出爆款小清新短片 | 专访叶灿塘

    2018年12月5日,摄影师叶灿塘第一次把自己拍摄剪辑的旅行视频上传到新片场,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二天片子就被推送到了新片场的首页。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他也收获大批粉丝喜爱和追捧。出于想要为各大创作人提供成功经验和实用干货的目的,我们邀请了创作人叶灿塘,请他为我们分享走上职业摄影师道路的心路历程。 成名看似幸运,其实早已做好准备也许是和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的开放氛围有关,又或是父辈们的拼搏已经给了下一代优渥的环境,所以他们不需要为了生计再走南闯北。自出生起就在广东长大的叶灿塘并没有想过到影视业繁荣的北京发展,也是因此,他身上带有南方男孩特有的细腻和悠然,还有一股“随波逐流”的气质。听叶灿塘讲入行的经历,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一切都是上天的眷顾,他从没有也不需要去额外争取什么,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毫不费力。然而循着他成长过程的蛛丝马迹,又总能发现在每个转折点出现前,他早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幼时喜欢看动漫的他,虽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他对绘画的十分热爱。热爱归热爱,一些现实的外在因素还是没能让他的这种热爱得以直接延续,他大学学的是与绘画在艺术层面关联不大的工科专业——建筑绘图。他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怎么感兴趣,大学加入了社团宣传部后,开始接触摄影,与绘画一样,摄影也是再现艺术,儿时的梦想在摄影中找到了依托的空间,对摄影产生兴趣顺里成章。从此,他开始常常逃课去摄影。 2016年大学毕业后,叶灿塘凭借在社团摄影的经历,获得了一份在淘宝店拍照的工作。也是在这一年,短视频开始成为主流,叶灿塘开始学剪辑,并在微博、Bilibili、Vimeo和新片场等社群中寻找和观摩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在微博上一直关注一个大号发布的清新短视频,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加上那时候短视频在风口浪尖,公司说让我试着拍一拍”“我之前常常在新片场看其他创作者拍的片子,看的多了,想,要不我也试试把自己的片子传上去吧。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推送到了首页,很高兴,毕竟能被这么多人喜欢和认可” 就这样,叶灿塘走上了拍视频的道路。叶灿塘的专属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叶灿塘的旅拍视频时长大多在一分半左右,而从策划到拍摄完成,最后交片,通常需要 一周的时间。“前期要花时间在网站上寻找合适的地点,真正拍摄时需要一天时间,极少情况需要用两天时间,后期剪辑看感觉,有感觉就剪的快,不过花在后期上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天。拍摄的素材量也不确定,少则30分钟,多则60分钟” 摄影是一门光影艺术,对旅拍来说尤其需要关注自然的变化。叶灿塘入行以来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也来自于天气,当时他们一行人打算去往北海道小樽(岩井俊二《情书》的拍摄地)拍摄《Beautiful life》 。“我去北海道的时候上虽然穿了羽绒服,但内里只一件牛仔裤和帆布鞋,扛不住风雪。到了小樽才知道那么冷,山上的雪厚,踩下去,两层袜子加帆布鞋,和光脚没差,妈的简直要冻死了。不过模特也冷,因为她要一遍遍的倒在雪地里。” 虽然拍片的过程很辛苦,但视频完成后,他在朋友圈里转发视频并配文称“记第一次看雪”!也正是这则视频,让更多喜欢日系小清新风格的观众注意到了他。他认为被人喜欢的原因来源于“自然和清爽”的影片风格。这种风格和他本人有点像 “平时没工作就宅在家打游戏,听的音乐很杂,看的电影也杂,各种各样的都看。如果非要说的话,日本导演我比较喜欢是枝裕和,但岩井俊二的音乐很好,他自己谱的曲子我都很喜欢。”而旅拍中使用的拍摄器材也奉行着极简原则:一台松下GH5,一颗12-35的变焦镜头和一个稳定器,有时候可能还加上一个几百块麦克风。 性格中的恣意随性和旅拍所要求的轻松氛围形成了某种映照,在拍摄过程中,他追求现场感觉和氛围与作品的契合。“网络搜索的场景和现场看,总有误差,构图我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拍摄现场,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只能随机应变,现在的作品通常都是在自然环境中拍摄,用的也是自然光” 如果说构图上的创意来自于幼时绘画的积累和早期玩摄影对构图的独到见解。那在剪辑上,这位新人摄影师想法颇多。比如有很多观众注意到他常在16:9的画幅中,插入4:3的画面。对于不同比例画面的穿插他有自己的解读“一是因为4:3是一种复古的画幅比”,为了和这种复古的形式的画幅比对照,调色上他刻意模仿了super8胶片电影机的质感。 “二是GH5相比索尼的同等机型而言,虚化能力弱很多,在现场拍摄时,难免录入很多嘈杂的背景,为了画面好看,有些部分是需要裁掉的” “不过,对于《晴天,海边》而言,变画幅比,则是为了令剪辑更有节奏感,使视频看起来更丰富”《晴天,海边》问及如何调出日系的色彩,他坦言“没有太多技巧,我好像循着自己的喜好,自动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风格,但有时候会对着一些电影截图来调,具体调色的流程:套lut做底,高光暗部调整偏色” 但对于音乐的选择,叶灿塘则相对谨慎“音乐几乎决定了一大半的事情(旅拍的成功与否)”他听音乐很杂,刚开始拍视频时都是直接在音乐APP里找,后来逐渐意识到版权问题,开始在专业的版权网站上寻找特定的音乐。越往后看叶灿塘的作品,越能发现,他开始自觉思考摄影师到底能做到何种地步,在契合作品时他开始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玩法,比如在影片中加入航拍镜头,亲自用手绘板手写歌词加入视频中。《比海更深》同时他也开始在现场收音,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使用的是便宜的麦克风直接录,后期除了要想好怎么和音乐搭配,也要对收音进行处理,通常是处理一部分再从网上寻找一部分结合在一起”《海岛的风》未来,仍需要学习从2017年入行以来,叶灿塘一直都以旁观者的姿态活跃在一系列社群网站上,而今在新片场的“爆红”使他从观看者变成被看者。面对身份的转变,这位出生于1994年的广东男孩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但非科班出身的他自有一份朴素的清醒“对未来没有长远的打算,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仍旧需要学习”。当有越来越多人喜欢他的作品时,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越来越没有之前有活力”,叶灿塘觉得“不同声音的存在在所难免,也很正常。观众的评论我都会看,也会去思考,思考判断后,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这位九零后新锐创作者决定“暂时还是专注在旅拍这种视频形态中,因为觉得在旅拍中加入剧情条件还不太成熟。不过,他随即补充道“在事情没有做好前,我不太擅长说出来,还是看以后吧”。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句话暗合了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那句励志名言“你必须拼劲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相信叶灿塘所说的以后应该不会太远了!点击访问 >> @叶灿塘 的新片场作品集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