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拍摄 - 摄影
  • 看《饮食男女》里如何表现吃

    《饮食男女》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圆山饭店最了不起的大厨朱师傅和三个女儿的故事。朱师傅在老伴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然而随着女儿的长大,她们各异的性格和渐渐强烈的逃离旧家庭的愿望,令老朱感到力不从心。他想维持家庭的愿望只能靠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来得到形式上的实现。每一次的聚餐都会有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爆炸性的新闻,从老二家倩宣布买房到房子投资失败再到家宁和老大家珍先后通过婚姻突然的离开父亲的家。整部影片一如平常的生活般平稳的推进。依次介绍老朱、家珍、家倩和家宁各自的生活状态。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娓娓的讲述着老朱一家人看似平淡实则各种矛盾交织的生活故事。这种质朴中又带有戏剧性的夸张的效果,是通过导演丰富纯属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来的。细腻的场面调度和对各种视听元素的充分运用,为影片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影片开篇就是一场很长的讲述老朱准备一家人周末聚餐的戏。导演多采用特写镜头刻画老朱精湛的厨艺。同时,再配以特色的中国风的音乐,整场戏的节奏流畅,有条不紊。后期制作中,又采用了累积剪辑的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景别、不同的角度来累积渲染老朱熟练高超的技艺和大厨的风范。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朱接电话时,镜头又从简洁的分切镜头变化为流畅的移动镜头。在整洁、井然有序的大厨房里,我们看到了一排排“壮观”的刀具以及墙上挂着的代表老朱大厨身份的照片。我们在听着老朱讲电话的时候(当然这段对话也是极其巧妙的,为后文埋下伏笔),以及把老朱的身份了解了,一举两得,十分简洁。影片中讲述仪式性的周末家庭聚餐共有6次。这6次聚餐的情节设置和镜头语言运用,不仅有力的推动了情节上的外在发展,更展现了人物心理的逐渐变化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改善。影片开场的第一次聚餐,导演采用大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呈现了一家人每周一次的聚会场景。同时配合以每个人的单人镜头,不让任何两人在同一个镜头内,暗示了在影片刚开始家人感情上的疏离。第二次全家聚会大餐,影片也有一段交代老朱准备过程的画面。他在将筷子插入鱼嘴时准备杀鱼时,竟然下不了手。旧有的熟练、冷静、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第一次出现了转机。第二次的聚餐没有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并且出现了父亲给家宁夹菜的温馨场景。但是,仍然采用单人镜头,说明家人之间的感情仍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进展。第三次聚餐,家宁突然宣布要离家结婚。旧有的家庭模式第一次面临被打破的危机。这时候导演反而舍弃了单人镜头的运用,改用双人镜头令人物两两处于一个画面。而且不采用蒙太奇切换,而利用镜头的运动来进行场面调度。仿佛是在暗示,在面临旧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真正分离时,家人之间的感情在走向逐渐的融合。第四次聚餐,运用一个移动镜头,父女三人一起入画。此时,经历了前面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铺垫,显然家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亲密,而镜头语言也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出来。老朱最后一次准备晚餐,是准备好要对大家宣布自己和锦荣的婚事。也许是内心的紧张与慌乱,尽管有两个女婿的帮忙,老朱的厨房依旧是一派鸡飞狗跳之势。他不仅把炒菜的铲子掉到了地上,连雕冬瓜盅这样手到擒来的简单工作也力不从心。这场戏和第一场老朱的娴熟形成了强烈对比,似乎在暗示着,旧有的循规蹈矩的家庭秩序即将分崩离析,新的秩序正在酝酿之中。第五次吃饭,一家九口一起团圆的场面十分壮观。导演采用广角镜头突出这种壮观和仪式感。同时,配以两人三人镜头,表现了此时一家人感情之间的融合。在这个场景中,摄影机的运动微妙的暗示了一个三角关系的存在:镜头先将老朱和以女主人身份自居的梁伯母置于同一画面;镜头向右一摇,又将老朱与锦荣置于同一画面。镜头的运动似乎在暗示在这三人中要发生些什么。最后一次吃饭,老宅就只剩下家倩在厨房忙乎,只剩下老父亲来赴宴。老朱丧失了味觉的人生,在这餐女儿亲手煮的饭中,重新开启。最终,父女两人双手紧握的画面,温馨而感人。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世界第一强迫症导演的视觉风格究竟是跟谁学的?

    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了。他的作品在保持个人趣味和符号化的同时,也保持着高口碑和良好的市场反馈。纵观美国电影历史,除了他,或许也只有伍迪·艾伦(Woody Allen)可以在把电影拍得这么通俗好看的前提下,依然容纳着作者电影的趣味、隐喻和极大的信息量。 韦斯·安德森拥有最容易被人识别的鲜明的电影风格:严格偏执的中轴对称、重度强迫症般的严苛细节、大但夸张的配色。韦斯·安德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是他开始想要尝试制作电影的原因之一。法国新浪潮对他的电影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五彩斑斓的色调、童心未泯的大人、浪漫、冒险和革命。在他的电影中,有心人能够发现不少其他人的影子:路易·马勒,查尔斯·舒尔茨、奥逊·威尔斯、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等等。这些名字,只是在安德森身上留下自我印记的的一小部分名单。但在视觉风格方面,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似乎才是安德森标志性摄影和构图的真正启发者。库布里克的风格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原始的韦斯·安德森,虽然是一个更黑暗,更邪恶的版本。他的慢动作跟踪镜头、变焦镜头、快速移动、鲜艳的色彩以及不寻常的构图帮助安德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首先在构图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两人都极爱使用中央对称构图:将人物主体放在画面中央,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聚集作用,也可以让观众的情绪更加投入进影片。但稍有不同的是,库布里克更钟爱单点透视中央构图一些,通过引导线将视线集中在一点,这样可以更好的营造出紧张或惊悚的气氛,也可以让画面更具立体感,突出中央画面。《全金属外壳》《闪灵》而韦斯·安德森则是出了名的对称构图的狂热分子,不像库布里克热衷于单点透视,他创造的电影画面大多数都很「平」,就像在一个长卷中截取了某一个画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他的多部电影中都大量运用中心对称构图。中心对称构图看似简单但是却也最难做,除了对布景有非常高的要求,还要求画面人物必须非常有表现力才能撑得住整个画面,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玩砸了。另外,中心对称构图都需要一个「大」而「平」的背景支撑,如果在一个小场景下,很容易会被周围的引导线所左右,这样一来就变成库布里克的单点透视了。看看这条处女座闪电除了对称,韦斯安德森还喜欢俯拍,拍出来的每一帧都美到经得起反复推敲。这也可以说是他被称为世界第一强迫症导演的原因,因为只有强迫症才懂得,这样拯救眼球的构图,是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除了构图,韦斯和库布里克在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变焦镜头的使用:跟镜头的使用:横移镜头:哪个是库布里克哪个是韦斯你一定看得出来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在他们的多部作品中找出许多的神似之处:国外一位名叫 David-SimonGroß 的网友制作了一个对比视频,将库布里克和安德森的作品“肩并肩”地进行了更为鲜明直观的比较,你可以看到二人更多的神似之处。视频长约6分钟,但是剪辑节奏和配乐都非常好:电影摄影有很多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拍摄动作。对于导演个人而言,赋予片子鲜明的摄影风格也是必学课程之一。新片场学院独家上线的《摄影视觉风格与视觉潜台词》正在预售特惠中,曾获奥斯卡提名的SNL摄影师 Alex Buono 现场演示教学解构不同的视觉风格,并讲述视觉潜台词的方法及深层的原因,课程配有中文字幕。课程试听 预售特惠 599元原价:1999元戳图了解更多课程详情:关注新片场学院-让作品加速诞生

  • 拉片 | 电影如何开场?当然要向这部经典恐怖片学习

    《闪灵》是大师库布里克拍摄的经典恐怖片,在悬念的营造等方面都对于后来惊悚片的发展给予了借鉴。在镜头语言上,库布里克用了非常多有效的方法来营造悬念,比如美术方面,整个宾馆的布置,空旷,高挑的房梁上悬挂的白炽灯,重复菱形图案的地毯,大色块饱和度很高的彩色房间,都造成一种变异的压抑的感觉。而斯坦尼康手持低角度跟拍镜头,两极镜头的使用也成功的营造出恐怖氛围。《闪灵》的开场突出视觉上的感受,尽管我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个角色露脸,但氛围和隐喻已经到位了。一开始全景镜头在一座湖上平移而过,立即产生了一种迷失感。然后从高空中鸟瞰,我们看到一辆小汽车沿着悬崖上的道路行驶。可以明显感觉到乘客的孤立无援,似乎他们正驶入未知领域。戏剧性的伏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当我们看着这辆车沿着悬崖边缘行驶的时候,一个家庭濒临崩溃边缘的形象跃然而出。虽然《闪灵》有许多场景被人称道,但我仍然认为开场要盖过其余全部。它单纯凸显了导演的才华横溢,无论在他之前或他之后,也许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他更会利用空间和地理位置了。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推镜头,从构图方面上是一个非常规的构图——倾斜而且不稳定的画面,下边的水反射着两边山脉的倒影,导演从开始就给观众灌输了一种真实与虚幻同时存在的很不安全世界。从而也定下了这部影片恐怖灵异的基调。 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跟拍镜头,而且是俯拍,俯拍可以暗示出有一种强大的具有支配作用的可怕力量在逼向画面中小汽车里的人物,而且由于构图中的面积对比,两边巨大的森林向这辆小汽车压迫,这给观众传达了一种压抑的情绪。另外由于长时间的跟拍镜头,使得我们感觉到小汽车中的人物,正被引领着进入一个未知的地域,一个不安全的,充满着灵异恐怖的领域。 这也是长时间的跟拍镜头,同样地,两边巨大的山峦似乎都向小汽车压迫着,也给传达了一种压抑的情绪。而小汽车中的人物,正被引领着进入一个未知的地域,一个不安全的,充满着灵异恐怖的领域。 身后的黑白老照片交代了酒店年代的久远。 主人公杰克和酒店经理之间进行的长时间的对话的机位设置没有使用外反拍,即过肩镜头,而是内反拍。这说明出双方的孤立性。也说明这个大的环境“孤立了”他们。后来的大雪和通讯设配的“毁坏”则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这个镜头杰克俯看迷宫,所有的出口和死路尽收眼底,预示着杰克终将成为这场神秘游戏的主导者。这是这个镜头的预知性。其次,从构图上看,杰克处在画面的中央,也说明杰克的在这场游戏中的主导地位。最后,从色彩上看,杰克把冷色调和暖色调一分为二,实际上,暖色调还偏多一些,这暗示出邪恶的力量正在向杰克逼近。 这个紧接着上一个镜头,是杰克的主观镜头,也很好成为联系杰克和他妻儿的“纽带”,前面有镜头交代了这对母女处于这迷宫中,只是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母女俩在杰克的“监视下”。而看到这里我们就完全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母子在这巨大的迷宫里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而且预示着她们必将成为杰克的“玩偶”。这运用的面积对比,巨大的迷宫和渺小的母子俩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镜头的构图运用的十分巧妙,温蒂背后的淡黄色的部分就好像是一个框子,把她牢牢的框在了里面,而这里的“框”就象征着一种强大而邪恶的力量,而这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杰克就是或者将要成为这种强大而邪恶的力量。这个镜头也巧妙的运用了色彩对比和面积对比,两边大面积的深色将温蒂夹在中间,表现温蒂马上将要受到这种邪恶力量的压迫。而从她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此时她还感觉不到这种压迫,而这两者则形成了很好的对比——环境所渲染出的压抑感和画中人物的“喜悦感”。同时这个镜头也是一个预知性的镜头。这种预知感将在下个镜头很好的体现出来。 这个镜头是上个镜头预知性的体现。这个镜头就是随后发生的杰克对温蒂的呵斥,这种针对温蒂的压迫感则由刚才的预知变为现实。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杰克身后的火炉和老照片。杰克身后的火炉与老照片象征着亡灵的复活同时也预示着杰克心中罪恶的火焰已经燃烧了起来。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音效的运用上。小丹尼骑着小车在这个“封闭”的旅馆的走廊里“逛”,就在他在一个拐弯处拐弯时,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咚”的一声钟声,随即在走廊的尽头就出现了两个不是真实世界里的小女孩,这里的“咚”的一声钟声,既外化的表现出此时小丹尼的突如其来的心理恐惧,揭示了他此时的内心活动,也反映出此时那两个小女孩已经死了(钟声的暗示)。这体现出声音可以反映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即声音的表情性的功能。而这里所说的声音则是一种超现实声音。 这个镜头运用的十分巧妙,利用镜子来表现杰克的双重性格,这一次,将小丹尼夹在了杰克与镜中的杰克中间,小丹尼身后的黄色门框预示着小丹尼的身陷险境。 这个镜头的重点在色彩的运用,通过冷暖对比,杰克的背景一边是冷色调一边是暖色调,外化出杰克此时正在矛盾中挣扎着。这也成为杰克走向邪恶的开始。这是色彩在外化人物性格和人物在当时的环境下的状态所起到的作用。这体现的是色彩的视觉心理作用。 这个镜头同样运用了冷暖的对比,杰克身上的暖色与周围的冷色。象征着邪恶的力量包围着他。 这个镜头和上个镜头的原理一样,也是运用了冷暖对比的手法,此外增加了面积对比的手法。周围的大雪景的冷色调包围着这家亮着几盏暖色调灯的旅店,象征着被一种强大的邪恶的力量所包围着。此外天色的昏暗更增加了这种邪恶的气氛。 酒店里到处都挂着老照片,看似安静的酒店,却“潜藏”着那么多的幽灵。而这些幽灵恰恰将预示着他将要遇到灾难,这幅画面中也有面镜子。更多干货知识、拉片内容、新课预告,快关注新片场学院了解一下~

  • 「AE模拟移轴短片」《北京的一天》——幕后分享

    「AE模拟移轴短片」《北京的一天》幕后分享(馒头先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谢谢!关注新浪微博:@馒头先生CG)繁忙的城市,川流不息的人群.......除了烦躁,也有她安静的一面。 本片通过模拟移轴效果,展现一个不同的北京一天。后期AE模拟的移轴短片,专业人士请轻拍。说说制作的流程,大概分两部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拍摄:5D2(线控器间隔拍摄 间隔时间根据场景不同在0.5s-3s 不等)后期:AE(调色、模拟景深、镜头运动、特效字幕)剪辑:Premiere「AE模拟移轴短片」《北京的一天》短片赏析:前期部分:地点分别选取了比较有代表的地方,故宫、四环路、CBD、机场等。北京地方真是太大了,前期拍摄时严重忽略了它的大。计划每天拍四个地方,上午两个下午两个,结果发现一天最多拍两个地方。OMG,拍完累的成狗了。上几张拍摄花絮吧,摄像师左老师和我早上3点半就起来了,外交公寓楼上拍CBD日出中关村某商务楼,里面温度高达40度北京T3航站楼,旁边有个很大的公园,傍晚都是看飞机的。还有人拿着对讲机,监听飞行员和塔台的对话,第一次知道还可以这样。拍完机场已经12点多了,道路显得异常的空旷,人们大概都睡了吧,新的已经又开始了。素材情况:为了后期调整空间大,照片的像素都在4K以上,所以素材量巨大。后期制作:因为我自己是玩视频的,其实对摄影也是懵懵懂懂的,所以,大家不要问我太多摄影方面的知识。后期我用的AE(Affter Effects),模拟景深、调色、镜头运动,剪辑用的Premiere,调整整体节奏。调色:AE自带的调色工具曲线、色阶、色相饱和度模拟景深:用了好几层模糊来模拟,前实后虚的感觉特效字幕:简单的字幕条动画素材与成片对比:以上就是一些拍摄和制作的心得,欢迎交流。馒头先生微博:@馒头先生CG馒头先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谢谢!

  • 「 iPhone6 拍摄」 微记录短片《小陆》—— 幕后分享

    iPhone6拍摄 微记录短片《小陆》(馒头先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谢谢!关注新浪微博:@馒头先生CG)之前原本只是想简单测试一下iPhone6的拍摄感受,于是找来朋友,拍了一个关于他的小短片。没想到成片制作完后,让我非常惊讶,手机也能拍出如此精美画面。于是整理出来拍摄和制作的一些心得,希望给大家一些不同的启发。先介绍一下简单的拍摄制作情况:拍摄设备:iPhone6(相信iPhone6S表现更佳,没借助任何辅助设备,比如手机云台、三角架、手机广角镜头,稳定器等,全程手持)拍摄格式:1920*1080 30帧录音:iPhone6视频同期录音以及的自带“语音备忘录”(用来录了地铁的站台播报)拍摄周期:5小时(地铁、五道营胡同、家)后期制作:6小时(包含整理素材、剪辑、后期、成片输出)后期软件:Premiere CS6(剪辑、调色、音频降噪、音效处理、字幕)对,你看的没错,只用了Premiere。接下来,我说说整个拍摄感受。先来夸夸强悍的iPhone。画面方面:没想到拍摄如此给力,小小的手机镜头防抖做的非常好,很多地方拍出了斯坦尼康(一款稳定器)的大片感觉。画面质感也表现的非常好,1080P的格式拍摄还是非常清晰的,比较暗的环境就会出现噪点,不过已经很满意了。录音方面:一开始还在头疼,如何去收音,结果试了之后发现iPhone的自身录音就非常的棒了,我们在拍摄采访时还用手机的“语音备忘录”,同期录制了声音(看采访的桌子),结果发现和视频拍摄收录的声音有细微差距,效果更好一些,不过最后我们还是用了视频同期录制的声音,因为也非常的棒。后期在Premiere对音频做了音效模拟(西直门站台播报)和环境音降噪,效果不错。 后期方面:1、素材拷贝素材拍摄完成,导入电脑,开始用的苹果笔记本直接导入,速度很快,视频格式是“.m4v”的,后来用了iTools直接导入PC,却发现视频格式是“.mov”。相比之下,发现前者的文件总大小只有后者的一半,也就是说在用苹果导入时,对视频做了快速转码。建议大家用后面的方法,保证视频质量。 2、素材整理建议大家对素材有一个整理和分类,这里可能会花你10分钟,但是为你后面的剪辑节省了至少100分钟。 3、后期制作Premiere的表现同样非常给力,剪辑、字幕(外挂小插件)、调色(自带色彩校正工具)、声音处理(音效模拟,降噪)都非常的出色。(大家不必拘泥于剪辑软件,同级别的软件还有Vegas、Edius、FinalCut,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功能上几乎无差,更多的是自己的剪辑意识和制作经验)。画面方面,采访部分单独做了黑白处理,一是觉得彩色背景太乱,二是发现处理为黑白后似乎更有感觉。(很多画面处理方法,可以去尝试。没有条条框框)在声音方面,后面适当的加了一些同期声进去(地铁播报、小孩骑车的铃声),这些同期声会把观众从叙述带回现实,同时增强片子节奏,可以多试试。 再来说说前期方面: 1、策划与脚本因为自己之前就有很多策划导演经验,所以这部分对我来说不是太大问题。拿《小陆》这个短片来说,我想拍一个人物的小短片,主题是他对摄影的看法,因为小陆刚好是摄影师,于是我找到了他。我了解小陆,所以很多旁白都很贴和他,他自己也很认同。 确定想拍什么后,就得有一个大概的成片风格,我想的是类似纪实的方式。片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所以短片中很多镜头都是手持、客观的表现。接下来就需要一个拍摄脚本,脚本里会有一些拍摄的具体信息,比如要拍写什么镜头、片段,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偏离原来的主题。2、拍摄方面拍摄时会根据拍摄脚本拍摄。一般需要拍空镜(车流、人群、建筑物等等)、人物的不同景别(很多初学者拍摄,几乎都是近景,我们要有意识的拍摄一些大全景和特写),这会让你在后期剪辑时,片子变得更有变化和层次。片子中几个镜头我很喜欢,开场的逆光行走、地下通道的逆光行走,因为这些光影让镜头变得更有感觉,所以,光影对画面的影响很重要。iPhone6虽然画质感人,但是几乎拍不出任何景深(前实后虚的感觉),必须镜头里前方遮挡物很近很近才行(片子中空镜部分,一桌人吃饭的场景),所以我在拍摄构图时,比较在意,算是做了一定的补偿。------------------------------------------------------------------------这个就是我在策划这个片子,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一些感受。说这么多,并不是给iPhone打广告,我想表达的是,如今视频制作已经不像以前,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去做。就像短片中说的“摄影不需要很正式很专业”,手机同样可以拍一部精彩的影片,你要呈现的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我是馒头先生,新浪微博@馒头先生CG,欢迎交流。

  • 短视频实训营第5期回顾 | 摄影棚里的江湖人,刀光剑影全在方寸之间

    新片场几个动感的画面便能成就一部精彩的片子,这似乎是初学者的理解。表面上看起来越是平常无奇的物件,用影像的手法述说则越是考究。新片场学院短视频实训营第6、7天的实拍,组员算是领略到了拍摄一支成熟的商业广告的全流程。其中一个题目是“键盘”Lucas给予5个小组命题商业广告的作业,在课程的第6天组员已经完成所有的拍摄,每个小组半天的拍摄周期里,36位学员反复斟酌,“要把被摄物件(商品)拍得突出,必须回到最接近本质的地方。”于是——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学员们都开启了深度思考,一头锁定物件的本质,另一头则要向外挖掘怎么侧面展示物件。——比如说演员展示一条项链的动作、表情,以及考究这个商品的用途、定位,还有每个画面的颜色搭配协调等等...早在第3、4天理论课的铺垫已经给36名学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拍摄思路。但是拍摄思路是拍摄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脚本、构思、动作、构图景别,在公布命题之后,组员认真筹备。杭州的朦朦雨势,仿佛让每一位学员都变成了一名“江湖人”——摄影棚里的“长枪短炮”、灯光架设的刀光剑影,依靠手腕控制焦距,调焦力度、位置、方向、全在方寸之间。仿佛高深武术,只有手上功夫练到纯熟无比,运镜才能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学员在监视器前观看拍摄效果时间紧迫的后期处理组员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也作出很多对自身之反思。“拍摄过程中好像拍了很多,但是到剪辑的时候,能够用上的很少,就是可用素材不多。”“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够,因为开拍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拍摄的时候真的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小问题。”学员的拍摄过程实录分享在实训营第7天的下午,Lucas对每一组的作品进行了点评。每一组给大家展示了不同的剪辑版本。不同的剪辑版本也显示了学员不同的思维。比如选取的音乐,也是风格各异。“剪辑的节奏要跟音乐和谐,比如说根据音乐的鼓点、人声的节奏相吻合。如果素材的情绪不够饱满,或者撑不起音乐,那么就应该找一些别的方式来弥补。”“如果拍摄的画面比较单一,那么就要试着用一些花俏和复杂的特效来后期弥补画面,让画面丰富起来。”对于场面的调度和前期的准备,演员的“调教”全凭一直以来的拍摄经验,Lucas跟学员分享了一支广告常规的制作流程——比如大家平时都不在意的场记的角色。如果没有场记的角色,也要制作场记表,以方便之后的素材管理。学员对自己的思路和拍片过程中做遇到的问题做出了分享。“万事顺遂,并不现实,遇到了各种会问题,才能说明有进步的空间。”Lucas也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和解答。学员最后在杀青时候的喜悦在这个南北糅杂的课堂里,一股认真的劲儿反而越来越清晰——前两天的辛苦拍摄,后一天的精彩评话,一场杭州的秋雨,见证了学员的成长。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