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导演
  • “公益红”导演专访:林哲乐,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一切只不过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5分44秒的片子在第12分40秒时屏幕上出现了这句话,于是几乎已看完整个影片的观众才知道,为什么这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公益微电影起名会叫《一条没有变成蓝色的鱼》。在百年孤独里,当屋子被涂成蓝色即意味被统治,而白色意味着自由。一条没有变成蓝色的鱼也是借用这样的象征,讲述了在一个美女环保律师的不懈努力下,自然环境最后没有完全任人宰割的故事。林哲乐很淡然的说,当然希望有人读过马尔克斯,可以看懂此处的寓意。但是他从未想过拍摄这部微电影是为了改变别人,带给别人很大感触,而更多的是呈现一个社会事实,呈现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纯纯粹粹被故事打动在谈到自己的这条公益微电影的时候,林哲乐反而不大愿意强调“公益”这件事,也不认为以前常做商业项目,现在转型做公益项目是什么需要被特别提及的事情。林哲乐提到,有些事不是为做公益而做,只是突然很有感觉,有需要说的话,或者是需要做一点改变。这种改变,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做了一件感兴趣的事,是自己的选择,不是说为了公益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多辛苦。一开始打动林哲乐的就是这个故事本身,在前期田野调查的时候他在NGO工作的朋友和他说有一个为大自然打官司的事,于是林哲乐第二天就决定拍这个了。后来再去和他们联系,到北京见面。“我逐渐了解到我要描绘的是一群怎样的人,那是一群有赤子之心的人,而且坚持一件事很久。对于环保这样的事,可能很多人不会觉得这和自身相关,但是他们从国家修法前坚持到国家修法后,如果不是心里真的觉得应该保护环境、应该保护其他动物的话怎么坚持得下来。感觉做完这条片子我也是和这个片子共同成长的。我没有希望这个片子带给别人多大的转变和多大的触动,我只是想展现出来,现在有环保这样新的问题出现,可能人们会觉得慌张或者应对起来很艰难,但是我们可以去解决,并且可以有新的解决方式,就是这样。” 内核+习惯≈风格在被问到片中种种含蓄的表现方式是不是导演风格时,林哲乐直言他觉得风格是一个伪命题。在他看来,风格是根据题材变化的,是一个在不断流动的东西。如果要说一以贯之的风格的话,自己还没有找到。但是在探讨风格这样的问题上,林哲乐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看法,他更喜欢将它以“内核+习惯”来描述。内核是带有每个人气质和做事范式的东西,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撑性的内在部分,而习惯则是一种外在的部分。当他居住在某个地方、接触到一些人、做某些事,他肯定会被这个情境所影响,那么在一段时间里这个人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用这种习惯去做事、去表现。然而人总是会不断变的,当他所处的位置变了,接触到的人和事变了,他的习惯也是会变,那外在的“风格”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7、8年前的我看现在的自己,我肯定会想这是在讲什么?可人总会变化,内核加习惯就且称作风格,你感知一切,都是自己的。” 与新片场同行们的交流当说到新片场作为国内最大的创作人社区,希望林哲乐导演与这些创作人们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悟,或者对新入行的同学们说一点经验时,林哲乐很认真地说,他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得知道你要做什么。“平常在讨论一个剧本时,大家往往都会有很丰富的内容,但是应该用一句话去概括整个内容,把多余的形容词都丢掉,这时一切都变得很清晰、统一了。要不要选这个演员、要不要这句台词、要不要穿这件衣服、要不要拍这个特写,都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一旦清楚了“初心”,做事或者做片子就会清楚一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保持一些开放的态度,让片子和你共同生长。”对于新入行的伙伴而言,如果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寻找到自己适合做、喜欢做并且擅长做的事,就会解决掉很多问题,但是这很奢侈。当找到了这样的状态,一切困难就只是困难而已,人自身不会有任何困难。 最后,林哲乐说他最喜欢的话之一是孟子所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不被理解是正常的,可能出于利益或者其他原因,但这句话的动力不在于勇敢,而在是始终站在自己觉得对的地方。”在说这句的话时候,他的声音低沉、缓慢而坚定。一如他的影片,平稳之中却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1 ... 10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