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全部文章
  • 时间紧任务重,但他们从不曾让人失望! 丨 命题短片单元入围影片公布

    NEW ERA青年电影季一直延续着命题短片单元的竞赛,它像是一场考试,一场命题作文,一场对创作人的团队成熟度、创作功力和创意的特殊考验,在规定的主题下,在紧张的两周创作时间内,完成一部10分钟以内的短片,紧张激烈、生动有趣,充满了挑战性。今年共有4235位创作人报名参与,最终按时成片并提交的共347部作品,新片场创作人如此高涨的创作热情和不断涌现的新团队一直让人惊喜,不论评选结果如何,首先要说一声感谢,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只要参与到创作中并完成了自己的影片,就已经是成功者!当然从竞赛的角度来说,有竞赛就一定会有胜出者,20天的评审,我们选出了本届的入围影片,恭喜以下创作人,进入到终审阶段。01鸣谢·山竹在今年的竞赛周期内,台风山竹成为了很多南方创作人的阻力,画面中风雨交加,也有“调皮”的创作人在片尾字幕中“鸣谢山竹”,当然这不是真的“感谢”,而是这场台风给创作人带来了一些灵感。生活中人们要躲避风雨,找到安全的避难所,而人们的内心同样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自己的安宁,这内与外的对照恰恰对应了主题——“感受内心的召唤”,所以很多作品在开头出都出现了关于台风山竹的广播画外音。剧中人物在躲避风雨的过程中,内心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肉体与心灵共同找到一个角落。(在官网可将影片以图片形式分享至朋友圈)当然“山竹”只是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灾难降临,人们总会在其中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感受着内心最深处的召唤,展示出最真实的人性闪光。02寻找内心的安宁如何理解“感受内心的召唤”?我们创作人极为丰富的解读方式:向往。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现实与理想的拉扯在内容表现形式上甚至可以非常极端。改变。剧中人物内心的纠结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同寻常的“仪式感”,让故事在观众的内心中也有了不同的解读。和解。内心的召唤对应了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与最终和解,关于亲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产生的羁绊,在不断的碰撞中展示出情感的温度。救赎。很多创作人在作品中展示了主人公的救赎之旅,人们所经历的不幸经常将其引入歧途,而对美好的向往和情感的羁绊又让他们找回内心的宁静。除此之外,我们看到了很多“另类”的解读,也远远在我们命题时所设想的情况之外。03关于·蜡烛关键道具“蜡烛”应该如何融入到影片当中?意外停电?生日蛋糕?祭典供奉?剧照来自入围影片《萤火虫》首先,很多创作人将蜡烛的功能性合理展示,点亮的蜡烛是特殊条件下的照明工具,也可以用于点燃和焚烧物品,同时它也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这种倒计时往往带给人紧张感。一些特定场景下也会用到蜡烛,比如很多创作人放在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灾难面前用于祈福的蜡烛,祭祀、婚礼等仪式上用到的蜡烛,以及用之渲染出带有宗教色彩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某种神秘或禅意。也有创作人着力于揣摩到组委会对于蜡烛命题的初衷,蜡烛的象征意义之一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与主人公的命运或心理变化做了象征性的表达。剧照来自入围影片《买》同时,点燃的蜡烛本即是光源,这对影片的摄影技巧也是一次考核,确实也有创作人用不同数量的蜡烛和辅助光源让我们看到了扎实的布光技巧。总而言之,对命题多样而深入的解读,对道具突出而巧妙的运用,将会成为入围影片最终获奖与否的关键因素。04关于·人气奖现在30部入围影片已经在电影季官网展映,希望大家多多为自己喜爱的作品点赞,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入围影片。同时,我们联合微博电影联合发起了命题竞赛单元“人气奖”评选,你就是评委,快来为你心目中的最佳影片争取人气!(登录微博搜索话题 #青年电影季# 即可找到展映&投票页面)投票规则:本届「最佳人气奖」的评选与微博电影合作,将从入围的30部作品中,综合新片场点赞数和微博投票页面人气值,根据一定的权重比例计算,最终综合人气值最高的作品获得「最佳人气奖」。新片场端:为喜爱的短片点赞,每部短片每人只能赞一次。微博端:短片每播放一次,人气值加1,播放量单日内可多次累计。每人每天可投5票,每票计10个人气值。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本次电影季命题短片单元中,豆瓣电影、大象点映、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联合发起征集;感谢器材赞助合作伙伴为创作人提供的奖品;感谢其他所有合作伙伴为命题短片单元提供的支持!最后还要再次感谢所有参与命题短片单元的创作人们,只要你接受挑战,完成创作,不管在奖项的角逐中胜出与否,都已经是成功者!希望你们也把自己的影片分享到朋友圈,与创作人朋友们共同讨论和分享。(部分入围影片团队合照)终审评审正在紧张进行当中,获奖结果将在稍后公布,我们共同期待!

  • 线下公开课 | 费开花老师终于来中国一次,不做直播怎么行?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的脚步近了,国际摄影大师 Philip Bloom 线下公开课也马上就要开始了!上周我们的活动信息和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出后,报名申请就像北京五月的杨柳絮一样大波涌来,但也有不少同学留言因为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亲自去往现场。所以,直播来啦! 直播地址直播时间:5月9日 18:00直播地址:腾讯课堂:https://ke.qq.com/course/294452?tuin=c39126d3CCtalk:https://www.cctalk.com/m/group/83132999/?channel=copy&platform=pc爱奇艺直播:https://live.iqiyi.com/w/40567云犀直播:http://play.yunxi.tv/livestream/flash?id=e82192ad256244ce800f348a81607443手机端获取链接可在新片场学院公众号(xpcedu)后台回复关键词“直播”专属福利活动期间每人可领3张100元优惠券仅限新片场学院线上课程使用自领取日起有效期内7天可用领取时间:5月4日——5月11日领取方式:在新片场学院公众号(xpcedu)后台回复“福利”获取活动回顾活动详情回顾戳:线下公开课 | 国际摄影大师30年拍摄经验首次来华分享活动地址回顾:5月5日——北京(14:30-18:00)北京林业大学 学研大厦B座地下音乐厅5月6日——上海(14:00-17:30)上海市总工会虹口区工人文化宫 5月9日——广州(18:00-21:30)新港东路1066号中洲中心(已报满)已报名的同学快联系新片场萌妹纸(ID:xinpianchang1)拉你入群,任何其他问题咨询也可私戳萌妹纸,萌妹纸一定耐心帮助(๑•̀ㅂ•́)و✧五月的前奏曲已经被你们点燃,我们北(zhi)上(bo)广(jian)见!

  • 从哲学世界走出的青年女导演 | 电影季展映周

    从哲学世界走出的青年女导演 | 电影季展映周NEW ERA 电影季展映周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梁韵,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成长,一位从哲学世界走出来的青年导演。执导短片《敬子的手》在第三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竞赛单元中荣获“最佳剧情”、“最佳编剧”两项提名。导演试图通过身边最纯粹的存在,讲述那些质朴、美丽且引人沉思的故事。一个陌生的国度,一种疏离的语言,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层层的陌生之中开启她成长路上的新篇章,小小的身体里却蕴含无限大的能量,那能量爆发出来,每次都让人为之一振。梁韵将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辨通过电影影像语言表达出来,似乎是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一段时间的蛰伏期只为爆发出持久的能量,这种能量的爆发最初便在语言上显示出来。刚到加拿大的头三个月,她一言不发,不与任何人产生言语交流,一切沟通都通过肢体语言,点头“YES”,摇头“NO”。家人异常担心,想做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做起……但是他们清楚的知道,女孩虽不说话,却懂得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三个月后,女孩突如其来的且流利地说第一个单词,没有人教授过她,也不知道她从何学起,但是唯一肯定的是女孩从此开口说话,陌生的异国语言对于她而言不再是壁垒。 在之后的时间里,这种天赋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对日文一窍不通的她却沉迷于日本动漫,看日漫是她最大的娱乐内容。语言的天赋能力就在这日常的观影中再次展现,仅靠着日漫的观看,get到一口流利的日语。 这种天赋在梁韵身上,语言如此,电影亦如此。 梁韵从斯坦福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开始备考纽约大学的动画专业和电影专业。而向我们讲述如何走上电影这条路的时候,却告知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偶然,自己其实会更喜欢的是动画。 从小就对动画有一种痴迷,“这是一种更加专注、纯粹的情感表达”,并开始想要自己的未来与动画产生联系。待到成年时的一段迷茫期,却意外地看到了奉俊昊导演的《母亲》。“那一刻觉得电影是更严肃的东西,电影可能比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的深入人心,也和我很感兴趣的哲学更能产生某种碰撞,就这样开始做电影。” 但是从哲学步入电影行业的梁韵,并不是把晦涩的哲学思辨与影像相融合。 “只有从生活中自然提炼出的哲学、荒诞才是值得一提的,并不需要去刻意地说教。” 和日本老太太的同居生活《敬子的手》将镜头聚焦于一个日本女人——敬子,她古怪、难以相处、在生活中依旧保持着她的锋芒,而在某一天中突然发现自己的手似乎拥有了“治愈”别人的能力,突如其来的“神之手”也让她再次翻起曾经的记忆……导演试图通过一位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单身女性,透过一个个体,看到更多的在异国奋斗的女性身上所所拥有的菱角与坚韧。

  • 「AE模拟移轴短片」《北京的一天》——幕后分享

    「AE模拟移轴短片」《北京的一天》幕后分享(馒头先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谢谢!关注新浪微博:@馒头先生CG)繁忙的城市,川流不息的人群.......除了烦躁,也有她安静的一面。 本片通过模拟移轴效果,展现一个不同的北京一天。后期AE模拟的移轴短片,专业人士请轻拍。说说制作的流程,大概分两部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拍摄:5D2(线控器间隔拍摄 间隔时间根据场景不同在0.5s-3s 不等)后期:AE(调色、模拟景深、镜头运动、特效字幕)剪辑:Premiere「AE模拟移轴短片」《北京的一天》短片赏析:前期部分:地点分别选取了比较有代表的地方,故宫、四环路、CBD、机场等。北京地方真是太大了,前期拍摄时严重忽略了它的大。计划每天拍四个地方,上午两个下午两个,结果发现一天最多拍两个地方。OMG,拍完累的成狗了。上几张拍摄花絮吧,摄像师左老师和我早上3点半就起来了,外交公寓楼上拍CBD日出中关村某商务楼,里面温度高达40度北京T3航站楼,旁边有个很大的公园,傍晚都是看飞机的。还有人拿着对讲机,监听飞行员和塔台的对话,第一次知道还可以这样。拍完机场已经12点多了,道路显得异常的空旷,人们大概都睡了吧,新的已经又开始了。素材情况:为了后期调整空间大,照片的像素都在4K以上,所以素材量巨大。后期制作:因为我自己是玩视频的,其实对摄影也是懵懵懂懂的,所以,大家不要问我太多摄影方面的知识。后期我用的AE(Affter Effects),模拟景深、调色、镜头运动,剪辑用的Premiere,调整整体节奏。调色:AE自带的调色工具曲线、色阶、色相饱和度模拟景深:用了好几层模糊来模拟,前实后虚的感觉特效字幕:简单的字幕条动画素材与成片对比:以上就是一些拍摄和制作的心得,欢迎交流。馒头先生微博:@馒头先生CG馒头先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谢谢!

  • 好莱坞的顶级分镜头大师是如何工作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分镜头设计的重要性。所谓分镜头呢,就是一些随手的速写,可以描绘出你所要拍摄的场景,帮助你展现你的电影蓝图。有了分镜头,你可以把你脑海中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其他参与者,明确你所要拍摄的具体内容,以达到减少预算的目的。像在南极这种极端天气下拍摄,如果需要长时间拍摄,这对演员或者整个剧组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缩短拍摄时间呢?那么前期精准的故事板或者分镜头对我们来说就变的很重要了。下面这部短片是在荒凉的南极拍摄,故事板由艺术家Michael Ploog绘制。传说中的DP院长冠迪的故事板和最终图像拍摄之间的相似性是非常惊人的。故事板往往只是一个指南,但在这部影片中,他们是如此特别的呈现,这也成了它们的福音。Ploog在细节和艺术性前面,让有两个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船员这些寒冷的日子有了更清晰的拍摄时间和明确的目标。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把拍摄好了的成片和分镜头的两个场景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其实在导演界,能把分镜画出漫画家水平的,不止徐克一个。下面我来看看国内外大导演们画的分镜手稿,赶紧来膜拜一下。首先是广为流传的徐克、张艺谋和姜文的手绘分镜图:传神的表情《龙门飞甲》实拍与分镜对比图这么多年来,徐克始终保留手绘镜头的习惯,灵感来了就会画上几笔,《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七剑》、《蜀山传》、《智取威虎山3D》等电影的手绘镜头都是无一例外地华丽漂亮。甚至有媒体说这样的话:接下来是张艺谋的《英雄》,工整专业。冯小刚 《1942》我都不敢相信这会是他画的,这么阴暗的色调拿捏的也这么到位,真是没谁。除了上面三位国内一线大导,其他导演,特别是香港导演,也对画分镜非常在行。《锦衣卫》《见龙卸甲》的导演李仁港,也是幼时就学画画出身,师从著名画家范子登先生,他画的《锦衣卫》分镜头,笔触简洁凌厉。《新少林寺》的导演陈木胜的手绘分镜头也很牛气,每组分镜头还配上文字说明,让很多还没看电影的粉丝都觉得看着很过瘾。“就像在看漫画故事一样。当然有一些分镜头也不一定是导演本人亲自画,而是导演头脑里有了想法,然后大概画了个初稿,或者找分镜头画师过来聊聊,按照导演的意思画出来。比如冯小刚电影的1942,虽然冯小刚导演也是美工出身,但是要去画那么精细的活,估计也没那么多时间。而在好莱坞,说到画分镜,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希区柯克。希区柯克也许是最擅长画分镜的导演,他使用细致的图卡来修饰他的视像和控制拍摄流程,以保证他的原始意念可以完整的被转化成影片。对美工师出身的希区柯克而言,这也是一种借以确认他就是影片创作人的途径。他经常会说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故事板希区柯克的《候鸟》这是《精神病患者》中,最著名的浴室谋杀一幕的部分分镜图。不用看电影,仅看手稿中女人尖叫的嘴,手举利刃等特写,观众就能感受到阵阵寒意。 《精神病患者》电影剧照而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绘画才能。他师从西洋画派的冈本唐贵,受凡高、塞尚等画家影响。黑泽明正式大量绘制分镜头脚本是从《影子武士》开始,因为预算过大无人投资,只好先把自己的想法画下,他的草图甚至细致到了角色表情、眼神、发式。《乱》则是其分镜头草图的集大成者,以下是黑泽明手绘画稿和剧照对比图:黑泽明的电影如此成功,和他画的这些分镜头草图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分镜头草图让黑泽明的电影呈现了异乎寻常的精彩视觉奇观。另一对著名导演,沃卓斯基姐弟身上则流着的漫画迷血液,其成名作《黑客帝国》,不管是其反乌托邦的末日氛围、对科技文明弊病之深刻描述、玄妙幽晦的哲学思维,在在都是深受日本漫画《攻壳机动队》所影响。而另一部由两人执导的《云图》分镜同样工整,功力十足,最后的成片几乎和手稿相差无几,众多镜头甚至让你感觉似乎是先有电影后画的错觉。《云图》成片与分镜对比图,同步率100%:那么我们来看看好莱坞的顶级分镜头故事板大师是如何工作的吧。J. Todd Anderson是好莱坞顶级故事板绘制师,他的工作是将分镜剧本在故事板上绘制出来,让复杂的电影拍摄更加形象、准确和简单。在Anderson看来,绘制故事板就像是绘制连环画,是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可视语言的一个过程,不仅要将画面的结构、人物表情神态、机位表现清楚,还要通过箭头将场景中各个元素的动态标明。这样一来,绘画范围就不再拘泥于画框,很多时候要在纸上画出整个场景,才能表现某些元素进入画面的方式和透视关系。

  • 实录丨侯咏: 让你想要做的表达,尽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在7月9日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侯咏导演做了“电影创作的商业化与大众性”的主题分享,以多年的电影制作经验,给了青年创作人最中肯的建议。有时候作为导演,会把创作当成特别私人特别个人化的事,观众看不懂观众不喜欢那是观众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以下为侯咏导演在发布会现场分享实录你所要表达的,是不是大众所关注的?杨超老师讲了他的观点,把电影分为类型片、文艺片和艺术片三种,“三分法”也让我挺惊讶的。在我看来,艺术片也可以是类型片的一种。给电影分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法,重要的是看对创作有没有帮助。之前也有人问我,是不是导演个人化程度很高,看不懂他拍什么就叫艺术电影?以前大家都把戈达尔叫做“导演的导演”,就是说他的作品只有导演能看懂,甚至连导演都不懂。当然这都是开玩笑的说法。但我们从这个问题里也会有所反思。这些年我在拍片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感受,也经常跟我的学生们交流,就是在创作前以及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清楚你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大家所关注的,是不是大众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之前做过一部电影的监制,我们一直在争论这部片子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商业化程度到底有多少?我当时认为它是一部完全彻底的个人化电影。但导演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觉得他表达的东西代表了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和兴趣,反应了他们的生活,甚至不认为是一部艺术片。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票房、评论和其它反馈都证明了我的看法。虽然票房并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品性定位,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影片的好坏、是不是受观众的欢迎,基本上唯一的标准就是票房。即使抛开票房来说,我也觉得这部影片个人化程度过高,或者说是纯个人感受和个人表达的影片,并不具备大众性,因此也就不具备商业性。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大众性与商业性成正比。我想告诫大家,在拍摄的时候,希望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你所表达的这个故事也好,塑造的人物也好,反映的主题也好,是不是能够代表更广大的观众的情感、态度、观点、立场,和他们所关注的主题和话题,这是很重要的。电影的成功,其根本就是赢得更多观众电影商业性的标准和商业化的目的,简单讲就是是否受广大观众欢迎和赢得更多观众欢迎。当今,影片商业化程度的标准直接用影片的票房来衡量。即影片商业性的强弱简单粗暴地全然由票房决定。然而,大家对什么样的电影票房好,什么电影的票房不佳的分析预测都各持己见,百家争鸣。这似乎是个众说纷纭又无法归纳划一,甚至是令人无法琢磨而难以驾控的事实。很多大公司重点推出的商业大片惨遭滑铁卢,而本来并不看好市场而忐忑上市的影片却意外收获惊喜的事实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前几年,在客观上毫无规律可循,主观上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这样出乎意外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早年的《疯狂的石头》,近年的《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等……所有这些实事都让影片商业成功与否的神秘性越发扑朔迷离,成为一大难题,让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人甚至导演们对此越来越关注。众多公司一窝蜂地追星捧鲜,一窝蜂地围堵IP。这些真的就是电影商业成功的根本吗?显然当然不是。了解大众所关心的话题,真心赢得大众的心最近一部影片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都知道《冈仁波齐》的票房已经突破八千万,上亿好像也不成问题。就今年电影市场的形势,能够达到八千万甚至上亿的影片,放在前两年就是翻两番的票房。而在两年前,我在一次导协会议上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曾跟张扬导演聊过。我问他,你觉得这个片子拿到市场上会怎么样?电影《冈仁波齐》自上映以来就成为热门话题他说从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他都觉得这不是个能上院线的电影,也就是在圈子里和电影节展映一下,然后大家议论一下就完事。而张扬导演是把整个拍片的创作过程当做一次自己修行的经历,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冈仁波齐》个人化程度很高,导演都没有对票房抱以期待,为什么还能收获高票房呢?这里面是否与之前所说的有矛盾呢?仔细分析一下,我认为一点也不矛盾。这部影片收获的票房和口碑,出乎张扬导演和所有人的意料。我认为是张扬所表达的内容,正是很多很多观众所关心的问题:生死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善恶的问题、人生之苦的问题、救赎的问题等等。虽然我们现在好像进入到一个很实际、全商业的时代,似乎很少人去关注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当今社会关注信仰和关注生死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话题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各自的生活息息相关。张扬导演直接面对了这个话题,而且以纪实的手法,冷静旁观的视角,平实平等的平常心,摒弃了鸡汤式说教的态度,与剧中人物一同在影片中体验朝圣的历程。我觉得这正是这个影片能够赢得票房的根本性原因。也正是《冈仁波齐》具备了大众性和商业性的内核。商业化是形式、是表象,大众性是内容、是本质一个具备大众性的好故事,一个真正扎实的内核是基础,能否赢得更广大的观众获得票房成功,还要看用怎样的形式来讲述和展现以及完成度如何。如何把握好内容和主题,并辅之以精彩的形式,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基本问题。 仅就影片《冈仁波齐》所呈现的消除一切内心情绪的宁静状态、藏族民众奇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峻秀壮丽的藏地美景而言,已然是赢得观众的外在因素。如果我们设想,《冈仁波齐》不是用现在这样客观的视角、冷静的态度、文艺片的外在形式,而是用一个类型片的方式去表现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故事,让它的情节性更强,人物刻划更鲜明,人物命运更跌宕起伏,那也许就是一个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更能赢得市场的商业片。从理论上分析应该如此。用什么方式讲故事,没有一定之规,形式是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一部影片真的具有商业的性质吗?回答是肯定有。因为电影作为商品必然具有商业性。但我觉得商业性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更多的就像小女孩身穿鲜红的连衣裙,并不代表小女孩具有鲜红色的本质,而仅仅是外表而已。可以说影片的商业性是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和过程体现的,体现在影片模式、样式、类型等等方面,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和现象。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精确地统计出影片所包含的哪些因素是商业性强、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外在的,而内在因素因为不是表象,是看不见的。所以论影片商业与否是说它有没有商业的外部特征,而并不能表示影片自身的根本性质,上海话讲叫卖相。当然,商品的卖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备商品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商品,再就是是不是受大众欢迎的商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说到了如何才能受大众欢迎的问题。所以说,一部影片的商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了作为成功影片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具备了成功影片的表面特征。即是to be, 而不是to do,更不是look like。如果电影的商业化特质与电影的大众性可以等同的话,我更喜欢用大众性和小众性来区分影片的性质。因其所代表的不是表象,而是性质。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如何区分大众性和小众性真正内容方面的划分是就其本质而论的,即是否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以此来划分小众和大众。其本质的区别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体现:1,是否大众真正关注的内容:题材、话题、事件、情感等等。2,作者的感受、态度、观点、立场是否与大众一致。即成为大众代言人,这点最重要。就像当年李叔同面对国难而“悲欣交集”的感受那样。 3,所宣所言正中大众心坎,却是大众欲言不能、言而不尽的。就是能够说出大众欲言不能的心里话,不但代表大众的利益,其境界、情怀、爱心、深度都在一般百姓之上。以上三点为人和。4,得天时、获地利的影片自然会胜出,自不用多说。题材、热点、关注度、实效性、时尚、时髦等等词汇都是与天时地利有关的因素。赢得了这些因素的影片,必然就是大众性的影片,即具有被大众接受的性质。而小众性电影就不会具有以上的特征。相反它是从个人感受出发,完全是个人化表达的初衷和目的。所涉及的话题、事件、情感都不是大众关注、具普世意义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个人化表达式电影。个人化表达不同于个性化表达,它们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回事。结论电影受不受大众的关注欢迎,取决于一部影片是不是具有深受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喜闻乐见的话题或主题。也就是是否具备大众性的核心本质。而要具备大众性,就不能站以个人立场进行个人化表达而无视观众的关注度。只要大众性的核心不变,我们也许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形式来讲述同一个故事。而只有结合恰当的形式,能使大众性的核心内容更充分地得以表达,才能成为真正深受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的雅俗共赏的电影。♥ ♥ ♥ 感谢侯咏导演对青年创作人的支持和帮助,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正在进行中,我们一起为迎接新时代而努力!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已经全面开始,期待你登上这片舞台!

  • 「 iPhone6 拍摄」 微记录短片《小陆》—— 幕后分享

    iPhone6拍摄 微记录短片《小陆》(馒头先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谢谢!关注新浪微博:@馒头先生CG)之前原本只是想简单测试一下iPhone6的拍摄感受,于是找来朋友,拍了一个关于他的小短片。没想到成片制作完后,让我非常惊讶,手机也能拍出如此精美画面。于是整理出来拍摄和制作的一些心得,希望给大家一些不同的启发。先介绍一下简单的拍摄制作情况:拍摄设备:iPhone6(相信iPhone6S表现更佳,没借助任何辅助设备,比如手机云台、三角架、手机广角镜头,稳定器等,全程手持)拍摄格式:1920*1080 30帧录音:iPhone6视频同期录音以及的自带“语音备忘录”(用来录了地铁的站台播报)拍摄周期:5小时(地铁、五道营胡同、家)后期制作:6小时(包含整理素材、剪辑、后期、成片输出)后期软件:Premiere CS6(剪辑、调色、音频降噪、音效处理、字幕)对,你看的没错,只用了Premiere。接下来,我说说整个拍摄感受。先来夸夸强悍的iPhone。画面方面:没想到拍摄如此给力,小小的手机镜头防抖做的非常好,很多地方拍出了斯坦尼康(一款稳定器)的大片感觉。画面质感也表现的非常好,1080P的格式拍摄还是非常清晰的,比较暗的环境就会出现噪点,不过已经很满意了。录音方面:一开始还在头疼,如何去收音,结果试了之后发现iPhone的自身录音就非常的棒了,我们在拍摄采访时还用手机的“语音备忘录”,同期录制了声音(看采访的桌子),结果发现和视频拍摄收录的声音有细微差距,效果更好一些,不过最后我们还是用了视频同期录制的声音,因为也非常的棒。后期在Premiere对音频做了音效模拟(西直门站台播报)和环境音降噪,效果不错。 后期方面:1、素材拷贝素材拍摄完成,导入电脑,开始用的苹果笔记本直接导入,速度很快,视频格式是“.m4v”的,后来用了iTools直接导入PC,却发现视频格式是“.mov”。相比之下,发现前者的文件总大小只有后者的一半,也就是说在用苹果导入时,对视频做了快速转码。建议大家用后面的方法,保证视频质量。 2、素材整理建议大家对素材有一个整理和分类,这里可能会花你10分钟,但是为你后面的剪辑节省了至少100分钟。 3、后期制作Premiere的表现同样非常给力,剪辑、字幕(外挂小插件)、调色(自带色彩校正工具)、声音处理(音效模拟,降噪)都非常的出色。(大家不必拘泥于剪辑软件,同级别的软件还有Vegas、Edius、FinalCut,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功能上几乎无差,更多的是自己的剪辑意识和制作经验)。画面方面,采访部分单独做了黑白处理,一是觉得彩色背景太乱,二是发现处理为黑白后似乎更有感觉。(很多画面处理方法,可以去尝试。没有条条框框)在声音方面,后面适当的加了一些同期声进去(地铁播报、小孩骑车的铃声),这些同期声会把观众从叙述带回现实,同时增强片子节奏,可以多试试。 再来说说前期方面: 1、策划与脚本因为自己之前就有很多策划导演经验,所以这部分对我来说不是太大问题。拿《小陆》这个短片来说,我想拍一个人物的小短片,主题是他对摄影的看法,因为小陆刚好是摄影师,于是我找到了他。我了解小陆,所以很多旁白都很贴和他,他自己也很认同。 确定想拍什么后,就得有一个大概的成片风格,我想的是类似纪实的方式。片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所以短片中很多镜头都是手持、客观的表现。接下来就需要一个拍摄脚本,脚本里会有一些拍摄的具体信息,比如要拍写什么镜头、片段,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偏离原来的主题。2、拍摄方面拍摄时会根据拍摄脚本拍摄。一般需要拍空镜(车流、人群、建筑物等等)、人物的不同景别(很多初学者拍摄,几乎都是近景,我们要有意识的拍摄一些大全景和特写),这会让你在后期剪辑时,片子变得更有变化和层次。片子中几个镜头我很喜欢,开场的逆光行走、地下通道的逆光行走,因为这些光影让镜头变得更有感觉,所以,光影对画面的影响很重要。iPhone6虽然画质感人,但是几乎拍不出任何景深(前实后虚的感觉),必须镜头里前方遮挡物很近很近才行(片子中空镜部分,一桌人吃饭的场景),所以我在拍摄构图时,比较在意,算是做了一定的补偿。------------------------------------------------------------------------这个就是我在策划这个片子,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一些感受。说这么多,并不是给iPhone打广告,我想表达的是,如今视频制作已经不像以前,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去做。就像短片中说的“摄影不需要很正式很专业”,手机同样可以拍一部精彩的影片,你要呈现的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我是馒头先生,新浪微博@馒头先生CG,欢迎交流。

  • NEW ERA青年电影季正式启动,为年轻和电影而生!

    “这个世界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7月9日,就在刚刚过去的8个小时里,我们在北京雍和宫糖果星光现场举行了一场关于年轻人的聚会——NEW ERA青年电影季发布会暨评委见面会。主竞赛单元评委会成员谢飞、杨超、侯咏、李睿珺、孔劲蕾、黄石悉数到场,与我们邀请到的上百位新片场优秀创作人见面,探讨了华语电影青年创作人的发展之路,并一起见证了NEW ERA青年电影季的诞生!NEW ERA 代表的是新纪元,是一个为未来而建的青年影展。NEW ERA 的使命,是发现未成名的好电影,鼓励纯粹的创作,帮助年轻华语电影创作人。♥ ♥ ♥陈跃:青年创作人调查报告,他们过的怎么样?发布会上,新片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陈跃,首先上台对到场嘉宾做出了青年影视创作人发展现状报告。这份报告由新片场社区向60万+创作人征集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新片场用户数据得出来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青年影视创作人现在究竟过得如何。报告中有很多让我们意外的地方,比如,当今影视从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到25岁,和25岁到30岁。但随着影视行业火热以及拍摄的门槛降低,有20%的人数在22岁以下,人数与前几年想比明显上涨。有很多大学生甚至高中生进入这个行业,整个年龄层次越来越多的新人进入到这个领域。同时,25-30岁的创作人比例比前两年明显更高,说明市场已经让更多人选择坚持下来,而不是慢慢被拒之门外。陈跃在发布会上同样,那对青年创作人来说,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是缺钱么?调查显示,青年创作人最担心的是缺少靠谱的团队和搭档,资金问题已经退而居其次。“ 在影视金字塔的结构上,各个圈层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尤其是金字塔的层级之间,新来的人想要找到好的人跟他合作是很难。”我们新片场做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大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结交更多的圈内人,发现更多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多的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包括V电影开放日、电影季展映等,让大家无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能够结识更多资源。电影季: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好电影2016年凭借《长江图》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的杨超导演,作为本届 NEW ERA 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评委,在发布会现场告诉我们:文艺电影不是艺术电影。艺术电影是去探索影像表达的边界,试图为电影艺术探索新风格,新语言,新观念,新手法的电影才叫艺术电影,而不是主题很深刻,很有情怀,它特别的不商业就叫艺术电影。所以,尤其是在海外,真正好的电影节就是要发现好的艺术电影,而不是类型片,甚至不是文艺片。杨超导演在发布会上最近几年华语电影“高票房低口碑”,大导演追求大制作,而像许多大牌演员跨界做了导演,中国年轻导演本身机会并不多。但反而是一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创作人,拍出了很多华语电影的惊喜之作,他们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电影创作的新手法,也让我们看到了华语电影的新未来。发现好电影是NEW ERA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如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谢飞老师,在发布会上所说:“数字技术将影视制作工具降低成本,降低技术运用的条件,它将影视制作工具交给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视听、活动、影像来记录。每个人都有手机,天天在照相,在录像,你已经在创作了。”发布会现场,侯咏老师也举例告诉我们:最近电影《冈仁波齐》上映后,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这部冷静而克制的“伪”纪录片能在近年华语电影持续低迷的状态下脱颖而出,源于导演张扬把拍片,当做了一种修行的过程。好的电影,不一定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能拍的出来,它有时候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可能隐藏在每一个有电影梦想的人的“修行”当中。坚持纯粹的创作,在这个时代难能可贵1896年,一列火车从远方驶来,座上观众因恐惧而逃走。1分钟的短片用惊奇改变了光影的技术史。1902年,一个叫梅里爱的大幻想家,用一刻钟的《月球旅行记》,打动了银幕前所有沉醉的目光。今天,短片早已从惊奇变为日常。而许多大师导演的职业生涯都以拍摄短片开始。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史蒂夫·斯皮尔伯格……这些名字如同星辰般照耀每一个想要追梦的年轻人。而短片的创作是青年创作人的必经之路,也代表了“纯粹的创作”这个难能可贵的阶段。重视短片的发掘和评选,这也是NEW ERA青年电影季的特点之一。《月球旅行记》剧照对于年轻创作这来说,假如有造化,一朝成名天下知,我们也许仍会怀念某个寒冷的夜里,跟朋友一起拍片的日子。条件越艰苦,目的越干净,不管它是短片还是长片,总是带着自由和倔强,闪着理想的光芒。“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学校,就是在没钱的时候拍一部长片。”——昆汀·塔伦蒂诺。NEW ERA 想要鼓励的,就是最纯粹、自由的创作。“ 孔劲蕾:越是艺术电影,或者是文艺电影,就越要坚持自己的表达。”那作为青年电影人,如何才能坚持纯粹的创作,从心力和技术上如何实现更好的自我表达呢?在发布会现场的圆桌论坛中,青年导演李睿珺,电影剪辑师孔劲蕾,电影编剧黄石,和青年电影导演王通一同上台,对创作和青年电影人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孔劲蕾:一定要大胆尝试打破剪辑思维,在最后剪片过程中,你把所有能想到的排列组合都重新给它试验一遍,打破观念思维,在剪辑上有一个重新编剧的勇气。黄石:短片创作,因为没有商业、票房的诉求,更应该打破一些桎酷,勇敢尝试自己最想拍的东西,去大胆自由的探索电影美学的可能性和自己表达的可能性。李睿珺:如果想要去做,就拿起摄影机去做,不要停留在想象的层面,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怕做不好,不要老拍烂片。王通:有人说,短片是用来做踏板来拍长片的。但在这个圈子当中如果有机会,拍长片就拍,如果没有机会就拍短片,什么都没有的话就写故事,这些都是一种存活的留下来的状态。帮助青年创作人,我们是认真的“这个市场非常饥渴年轻的崭新的年轻导演。”杨超导演如是说。年轻,代表着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于电影市场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我们要从各个维度给青年创作人以帮助,让他们真正了解华语电影市场。从6月22号开始,NEW ERA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开始征集作品。7月,我们会延续命题短片大赛单元,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10月,我们将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为获奖作品举行为期一周的展映(包括入围长片展映、入围短片展映。)11月,我们将举行NEW ERA青年电影季颁奖仪式,让最优秀的青年电影人站在舞台中央。在 NEW ERA 青年电影季进行的同时,我们也从美国邀请了有着38年一线好莱坞实战经验的ASC(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技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摄影指导Eric Zimmerman首次来华开课。从实践创作到作品展映再到和行业内顶尖大师分享交流,我们尽最大可能,帮助年轻的创作人一步一步实现他们对影视行业的梦想。在过去4年当中,新片场社区一直在为中国年轻的影视创作人服务,让他们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现在,这里汇集起了超过60万影视创作人,原创作品超过180万部。与30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影展建立联系,帮助新片场创作人投递作品超过万部。在今年,新片场社区一方面在影视教育方向相继推出“电影自习室PRO”、“天工异彩电影工业级调色课”、“新片场短视频实训营”、包括本次电影季的“好莱坞大师班”等课程,给影视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学习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发掘优秀青年创作人,举办了“创作吧!少年”、“V电影开放日”以及本次 NEW ERA 青年电影季,给更多青年创作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一直想为华语电影和青年创作人做更多事。这些事,不仅是为电影人、电影圈而已。同时,每一个电影人也有义务和责任让更多人接受艺术电影,让电影作为媒介传递更多思想跟大众,就像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先生所说:电影的主体是公众,我们要为电影的主体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相信未来属于年轻人,更相信 NEW ERA 所承载的精神,尤其“发现未成名的好电影,鼓励纯粹的创作,帮助年轻华语电影创作人 ”的使命,将如野火般散播到华语电影的每一个角落。(在大家的助力下,NEW ERA 青年电影季正式启动!)NEW ERA 期待你的到来NEW ERA青年电影季,为年轻和电影而生。拥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年创作者迈出第一步。NEW ERA青年电影季征片已经全面开始,期待你登上这片舞台!

  • “混朋友圈,迟早要还。”

    拿起手机前,王秀芹瞥了一眼黄历。 上面写着,今日诸事不宜。 王秀芹从没有在意过,只因她握着的,是儿子从大城市华强北买来送给她的,小苹果手机。板砖一样的手感,沉稳,大气,上档次。 它让王秀芹觉得坦然,平静地迎接一切风暴。 闭目,深吸,吐气,睁眼。 王秀芹不自觉地正襟危坐,直视远方,不需要看手机,手指已有记忆,无比娴熟地打开了朋友圈。 等待刷新的空档,王秀芹眼角露出些许疲倦,但随即一扫而空。这是她最后的片刻清闲,她即将低头投入新一天的战场。 那一刻,王秀芹忽然想起有个老大姐的留言: 混朋友圈,迟早要还。 老大姐最后的朋友圈,定格在她去世前一天。王秀芹没能第一个点赞,这是她的遗憾。 退休以来,王秀芹就明白,自己的人生从未真正活过。直到,她遇见朋友圈。 她想起跟老大姐的约定,说的是发一辈子,差一年一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 旋转的小圆圈终于不见,手机随之一震,像吹响比赛的哨声,王秀芹的手指几乎同时飞出,像利剑劈开混沌。 王秀芹粘上了事先复制好的文字,再从相册里挑选了励志美图,发送。 她舒了口气,这只是第一步。 紧接着,王秀芹手指滑动,双眼扫视,用最快的速度浏览朋友圈。 老张头又在晒孙子了,点个赞;这篇深度好文不错,留个言;99%的人不知道的养生秘笈,收藏了;看到第五条我笑了,有点意思;中央下达了最新指示,转到姊妹群里。 忙活一阵,时候差不多了,王秀芹上划刷新,打算看一眼自己那条朋友圈,应该有了不少点赞和留言。 忽然,王秀芹猛地全身一震。 她的那条上面,出现了一条新的朋友圈。而且,她的点赞是五六个,几句不咸不淡的早安问候。 再看上面,点赞的头像五六排,层出不穷的留言几乎要把她的挤出手机屏幕。 内容是转发的一篇公众号文章:留言里一片“原来是插座啊”,跟着一串从自家儿女处学来的“哈”字。 王秀芹看着,那些字仿佛幻化成嘲笑声,此起彼伏钻进她的耳朵里。 她的手在颤抖,视线从她自己的网名“恋曲1958”上移,停在了“网事随风”的蓝字上,旁边的头像是一朵白色莲花。 只有熟知朋友圈史的人才会无比惊叹,因为王秀芹是方圆十个朋友圈中,第一个学会转发文章这项技术的女人,其意义不亚于为人类取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王秀芹是见过风浪的女人,这点小事不会击倒她。 她立刻站起,疾步走向衣橱,翻箱倒柜。 半晌,托出紫檀木匣,上面的灰尘来自几十年前。 身披蝙蝠衫,腰围碎花裙,脚蹬小白鞋。 王秀芹望着镜子,提醒自己,别掉泪,要哭发完朋友圈再哭。 九张图传罢,王秀芹自语,网事随风,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点赞量飞涨,很快破了自己朋友圈的纪录。王秀芹闭目仰面,落下两行清泪。 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值了。 王秀芹心满意足,她知道点亮手机屏幕的刹那,将再度见证自己的王者地位。 然而,待王秀芹睁开眼,手机却掉在了地上。 她不可抑制地咳嗽起来,像溺水的人找不到救命稻草。 网事随风的朋友圈,又一次压在了她的头上。 那是一条小视频,网事随风在广场上,随着《最炫民族风》的曲调,踏着脚下青砖,扭动腰身,像正在旋转的邮筒。 同一时刻,十五公里以外的城管办公室里,王队长的茶叶和口水喷在了手机屏幕上。 这广场舞竟如此霸道,恐怖如斯。 王秀芹面色惨白,像被人扼住了喉咙。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朋友圈。看来老大姐说的没错,纵横多年,她也终于要败了。 等一下…… 王秀芹忽然瞪大双眼,自语道:广场舞……广场……广场舞……广场…… 她忽然一怔,记忆如电光石火般串联起来,瞬间点亮了她的脑海。 “是啊,我也曾是广场舞的一把好手……俄罗斯红场、美国时代广场、印度泰姬陵、法国卢浮宫……世界各地都有过我斗舞的痕迹。” 王秀芹坐在地上,心念电转。片刻后,她抓起手机,打开相册,疯狂上翻。 她在蒙娜丽莎前自拍过,她在梵高自画像前自拍过,她在大卫雕像前自拍过,她在兵马俑前自拍过,她在维纳斯前自拍过…… 那些奋战过的记忆,自拍过的记忆,在她心中一瞬间苏醒。 “还有那些照片,没发过朋友圈。” 王秀芹终于抓到了救命稻草,还一并把胜利握在掌中。 这还不算完—— 她心想:这些年,我不光征战世界各地…… 还学习了新片场学院与超人气网红顾爷合作的《10堂课看懂西方艺术史》,了解了以艺术史时间为主线,包括艺术家的八卦故事、西方名画鉴赏、知名建筑和雕塑历史、艺术风格解读等知识。 顾爷用10堂课,带我了解古希腊的背景,古罗马的绘画、雕塑、哲学。讲述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故事,分析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用脱口秀般的表现力、接地气的幽默感和八卦精神为我普及了高深莫测的西方艺术知识。“再次当爹的乌拉诺斯偷偷地在产房外瞄了一眼。嗯,这次的品种明显比上次有进步,两只手,两条腿,脑袋也只有一个——但是,当接生婆把婴儿交到乌拉诺斯手里时,他还是吓了一跳,四肢、躯干、脑袋都正常了——但只有一只眼睛!”帮助我扩充艺术史知识储备,为我增加谈资、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让品画看展中的我不再乏味,告别文化小懵懂,成为具有艺术气息的知识达人。 王秀芹手起机落,九张艺术自拍,外加专业风趣的点评,一气呵成。 按下发送的那一瞬,王秀芹终于长出一口气,笑出声来: “老娘,是要成为点赞王的女人。” 笑得够了,王秀芹的眼中竟有泪光闪烁: “我那么努力,到底是为的什么?” 她拿起手机,目光掠过疯狂增长的点赞,一片叹服的留言,停在了“网事随风”上面。 “为的就是,更好地装逼。” 王秀芹知道,她赢了。她放下手机,甚至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 “才120元,值。”课程试听导师简介原名顾孟劼,漫画家、艺术界老司机一枚。曾任澳洲pure blue公司设计师,坐拥200万粉丝的超人气网红。出版作品:《小顾聊绘画·壹》、《小顾聊绘画·贰》、《小顾聊神话》以及《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等系列书籍,销量超过70万册。成就:2016年获得国家颁布的自媒体教授奖。新榜官微发布的全平台网红排行榜TOP100中,顾爷位列第50位。走红的顾爷还抢占过汪峰的头条,“晚上十点多写完一篇东西就去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诶居然打败汪峰了,在排行榜上第一名,汪峰排第二”。顾爷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新媒体时代,让大家对艺术产生兴趣,“把大家领到艺术的门口。”他说:“有艺术,叫生活;没有艺术,只能算活着。”艺术从来不是高不可攀的殿堂,艺术不该只是少部分人的谈资,艺术不是天价拍卖可以拒人门外。 顾爷就是要把艺术拉下神坛,那些普通人不懂的艺术秘密,顾爷告诉你。不只是具体知识,更是一种身处现代社会,你本应该有但却欠缺的艺术观。 120元的课程价格,这是你买多少张美术馆门票都难以学到的艺术精华。课程目录向上滑动阅览一、古希腊艺术(3节)1、美之源:迷之微笑2、掷铁饼者:奥运会举办者的小心机3、拉奥孔:艺术界扛把子就此诞生?二、古罗马艺术(2节)1、古罗马雕塑2、古罗马建筑和绘画三、中世纪艺术(3节)1、末日审判:上天堂or下地狱2、神性高于人性:摆臭脸的祭坛画3、圣马可大教堂:中世纪的盗墓笔记四、文艺复兴(5节)1、文艺复兴的起源2、乔托:文艺复兴时代的乔帮主3、达芬奇:一个专爱挖坑却不爱填坑的梦想家4、米开朗琪罗:不会画画的建筑家不是一个好雕塑家5、拉斐尔:文艺复兴时代的小鲜肉五、巴洛克(3节)1、卡拉瓦乔:巴洛克流氓画家2、伦勃朗:荷兰光影大师3、“迷之男子”维米尔与一手打造17世纪法国艺术的“丝袜美男”六、洛可可(3节)1、洛可可:王公贵族的最爱2、蓬巴杜夫人:史上最成功的情妇3、大卫:是革命的画家还是墙头草?七、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3节)1、戈雅:打破18世纪传统理想和技法的精神分裂创造者2、《自由引导人民》:原来你是这样的自由女神3、强尼德普与梵高偶像代班解读社会史八、印象派(4节)1、印象派:派系名字居然来源与一个笑柄2、莫奈:大侠的打怪升级之路3、雷诺阿:爱画美人的幸福画家4、德加:死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的奇葩九、后印象派(4节)1、保罗·塞尚:现代艺术的爸爸2、梵高:计划周详的创业梦为什么没有实现3、高更:一副诠释西方哲学终极问题的画4、修拉:号称点王之王的新印象派掌门人十、现代艺术(3节)1、颠覆传统的现代艺术2、毕加索:解放绘画形式的大师3、达利:让人无限遐想的软绵绵课程价格120元现在购买还可领取满100减10元优惠券授课方式在线视频 适宜人群零基础学员、艺术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时间安排课程已全部发布,永久可观看了解更多课程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新片场学院专业的影视教学平台,专注提升创作人职业技能。体系化理论知识,帮你打造完整学习框架;资深从业者,助你掌握专业知识;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学习影视知识;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着重提升学员实战经验。在这里,让作品加速诞生!

  • 新片场Weekend 第一弹

    新片场四周年summer party刚结束,我们的C轮融资消息又开始疯传朋友圈。没错,我们从每天分享优质短片起步,慢慢成长为了国内最大的影视创意展示平台;从国内首家新媒体影视创作人社区,做到国内最大;从微电影发行,发展成了网络电影第一发行平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站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为未来做更大的规划。但从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宗旨一直不变——更好地为影视创作人服务。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因此,我们要不定期举办新片场温居趴,跟新片场的小伙伴们合作交流,面面基友,学术探讨,捡捡肥皂……如何能参加此次新片场Weekend呢?很简单——参与此次报名的新片场活跃用户在新片场上传过作品,也留下了很多点评,对新片场有自己的建议,总之用各种“姿势”支持新片场~参与人数:10人左右,这是一场小型私密趴(嘘~)入选规则是个人页面上最丰富的小伙伴,这次仅限北京地区。活动时间:9月10日(本周六)下午5-8点(讨论+聚餐)活动地点:“新片场大厦”一层咖啡馆(其实就是我们公司一层咖啡厅,不能租下它一直是我们的心病)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菊儿胡同7号院C座参加费用:你不用花钱,放着我来!就是这么任性!点击报名我们将从报名用户中选出10名,并以微信方式通知具体地点,由于名额有限,没排上这次温居趴的朋友们,我们将在后续温居趴中优先选择哦~

1 ... 4243 44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