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你是否要取消绑定(第三方名字)账号?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确认 取消
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
取消 确认
综述 - 全面剖析
  • 男版“浪姐”,是来搞笑的吧?!

    要说2020年最出圈的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绝对榜上有名。不仅把一些不太红的姐姐们捧上流量的高台,还成功塑造了多个爆款话题。尽管节目本身属于“高开低走”,却不妨碍它的火。这不,男版“浪姐”也在最近被安排上了——《追光吧,哥哥》跟姐姐们带着杀气的初见不同,哥哥们的集合充满了喜感。前小虎队成员,妖艳男星陈志朋,出场就来了个下马威。把新生代说唱歌手艾福杰尼看成了工作人员。艾福杰尼好心上前帮忙拿行李,却被陈志朋反问“怎么才来?”。还在过后对着艾福杰尼说,“你谁啊?这选手怎么参差不齐的。”单看这些话真是火药味十足,可配上陈志朋半信半疑的眼神和艾福杰尼一脸懵逼的傻笑,竟擦出了喜剧的效果。这份喜感一直延续到陈志朋选房间的时候。因为觉得艾福杰尼和烧饼很吵,自动去另一房间的陈志朋直到最后一刻才集齐了自己的室友。大概是前来参赛的选手畏惧这位出道年龄比自己实际年龄还长的前辈。毕竟这位前辈真的什么都敢说。导演后采提问到前来参赛的21位哥哥,“炮姐”是什么意思?有的人回答“炮姐?哪个炮?哪个姐?”还有的人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词,质疑怎么有这种词的存在。只有陈志朋云淡风轻地说了句:“就是做那个职业的姐姐,不能再往下说了,会有画面感。”噗哈哈哈哈你也知道不能再说了啊。其实正确答案是拿着长焦镜头蹲守在idol出现的地方拍照的粉丝。属于饭圈用语。当然,跟陈志朋这种口无遮拦的搞笑相反的是,烧饼抖包袱式的快问快答。班主任金星老师问他怎么来掺和男团的事情,烧饼十分巧妙地应对:“德云社是男团,这里也是男团,我来进修来的。”说到进修,就不得不回到节目本身。一档针对过气艺人的选秀,选手们的实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可惜的是,就目前更新的内容,我们只看到了选手们差强人意的表演。就像金星说的那样,这些来参赛的艺人,有的她合作过,有的听过作品,还有的只听到过绯闻。简单几句话概括了这21位哥哥的现状。抛开像烧饼这样零基础,想通过节目来个反转蜕变的哥哥,有不少老牌艺人正面临着专业技能的丧失。因为疫情闲散在家,陈志朋整整胖了好几圈。缺乏运动、身材走形,直接影响他的唱跳发挥。他在初舞台上表演了一个《青苹果乐园》+《卡路里》的歌曲串烧,整体下来气喘吁吁。而且还出现了两次舞台事故:把麦克风打飞,跳掉了耳返。最后结束比出的油腻爱心,让现场的金星后退好几步。总之,完全不像是一个前顶流团体该有的实力。别看他们能力欠缺、人气不足,这群哥哥们的毛病可是一点也不少。之前热搜上流传着一份哥哥们不能提到的敏感词。密密麻麻的一整页,记录着每位艺人的禁忌。唯有付辛博和烧饼没有提要求。这可真是能力不大,架子不小。看到这里好像已经没人在乎他们是否有实力成团和竞赛,大家开始被不能提到的词吸引。毕竟,越不想被提及的事情,越是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在这些陈年老瓜里,最受欢迎的当属被插刀教嫌弃的印小天。奇特的是,教主杜淳也来到了这个节目。两人在选择座位的时候,还坐在了彼此的对面。那瞬间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当事人不想提过往丢人的事,架不住互联网有记忆帮助他们回忆。一时间,全网列出了当年诬陷印小天打女演员的原罪图。甚至将受害者印小天悲催的前半生翻了出来。被兄弟插刀、被妻子骗婚……好在,历经各种人性的考验后,乐观的印小天迎来了事业的新起点。凭借《烈火英雄》里的角色,拿下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眼瞅着其他人拿不上台面的八卦在信息里淹没,金星的言论成了整个节目到目前最大的亮点。她在节目里对身材管理的看法发表了很合事宜的观点。尤其在看完陈志朋的初舞台后,金星建议他要减肥,因为体重的原因,他在舞台上已经不能自如的表演了。但这段劝导并不是让艺人一味的减肥求瘦。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舒服的状态。她在看完艾福杰尼的表演后,对同样没有身材管理的艾福杰尼说,你不需要减肥,因为你的形态和你的舞台非常搭。这无形中提醒了很多屏幕后的观众面对身材焦虑时,该用怎样的心态对待。尽管第一期节目中展现的竞赛形式乏善可陈,但不影响哥哥们在后面的转变。希望这会是一档“低开高走”的节目,让我们刮目相看。

  • 不会吧不会吧,这些词都不让出现吗?!

    情人在汉语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恋人情侣;二指等同于恋人或情侣却无法予以正式名分或承诺的人。但在某档节目中,情人有了第三种含义——不可说的含义。前天,蔡徐坤参加了青春芒果夜的活动,并且现场表演了《情人》这首歌。原本是个很正常的节目,可很快有人发现,蔡徐坤《情人》的歌词字幕被改动了不少。“你轻轻的一个吻”改成了“你轻轻的一个问”。“我疯狂体会”改成了“我翻看体会”。“危险又迷人”改成了“温馨又迷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三处的词会被改掉,但好在还算通顺,如果不知道原歌词的人很难发现词被改了。但后面的改动越来越魔幻。“做我的情人”改成了“做我的晴日”。“你像丘比特赐给我的首选”改成了“你像前半天赐给我的首选。”什么叫前半天?难道后半天就要分手吗?如果说前面的改动好歹跟原文语义相近或相反,到这句已经完全语义不通了。前半天和丘比特唯一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每个字的头一个拼音是一样的吧。QBT。“危险”、“枕边”、“情人”、“丘比特”......这些词明明都不是违禁词,一路看下来完全曲解了歌曲本身的意思,跟“色情、暴力、血腥、诈骗”也不沾边,可为什么还是被改了呢?换句话说,如果这首歌原本的歌词有问题,为什么还会被允许发行?因为这不叫文化阉割。这是自我阉割。而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电视节目里歌词被改动了。今年《歌手2020》里华晨宇甚至连歌名都给改了。《疯人院》直接变成《强迫症》。另外在《神树》这首歌里连“无一幸免”这种看上去完全没问题的歌词,最后都被改成了“无疑心愿”;“被困”变成“被问”;“牢房”变成“老房”。618晚会,张惠妹的《开门见山》中,“混账”被改成了“膨胀”。范晓萱的歌也算改词大户了。《那种女孩》中,“我赞成同性异性”被改成“我赞成同行一心”。《管他什么音乐》中,“每天都是情人节圣诞节”被改成“每天都是中秋节元宵节”。???中华传统节日中元节表示不服。还有选手嘴上说着“性感”。字幕打成“成熟”。成年人可以一笑而过。难道就不怕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对中文产生误解吗?以及《青春有你》里的那首《溯》。“进入温暖的你”和“躲进你的身体”被改成了“记录温暖的你”和“躲进你的心里”。但事实上,这首歌是写给地球母亲的,根本就没有那层色情的意思。节目组这通操作,合理演绎了什么叫做色者见色。《溯》原版歌词《乘风破浪的姐姐》更迷惑。当初打着展现30+女性的魅力的口号吸引人观看,没想到郁可唯那一组唱了首真正展现女性魅力的歌《傲娇》。却连中文字幕都不敢打,字幕只有一段歌词大意。张惠妹 、徐佳莹、艾怡良的《傲娇》是一首正儿八经的中文歌啊,放歌词大意算怎么回事?讽刺的是,歌词大意还写了“展现女性独有的个人魅力和强大的自信。”原版歌词中那句“你的脑,仍在裹小脚”。简直堪称本年度综艺最打脸的画面。V姐看着这些被改动的歌词,仿佛是在看一场当代汉语行为艺术。如果不是越来越多的词语本意被曲解,越来越多的汉字只能用拼音、谐音、缩写替代,被404。我真的想不到中文互联网环境已经变得如此病态。事实上,没有哪条法律明令禁止这些词不许出现。但也正是因为没有绝对标准,让这些平台宁可被观众骂成筛子,也要赶在风雨来临之前挥刀自割。可自我阉割,从来都是没有下线的。还记得前两年,我们热衷于讨论晋江网文中那些哭笑不得的打码。打码的被文字,至少能猜到为什么会变成马赛克。而到了现在,你根本想不到下一次还会有什么词被改,被不允许打成字幕。就像十年前,我们面对这些事听到最多的话是:"这都能河蟹?”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开始习以为常到觉得正常才是不正常,然后脱口而出:“这都能过审?”那么再过十年呢?会不会如周作人先生在《沉默》一文中所写:“沉默的好处之一是省事。古人说:‘口是祸门’,关上门,贴上封条,祸便无从发生。”所有人,都沉默不语。这才是自我阉割最可悲的地方。当被误解变成了表达者的宿命。当表达需要进行自我阉割时,表达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不知道自我阉割这场大型行为艺术最后会以怎样的方式终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若彻底沉默,也便没有表达了。最后,用北野武的这段采访作为结束吧。

  • 又被这个男的馋哭了

    “中国第一会吃”的男人陈晓卿在拍完《风味人间2》后,又对这些美味的原产地下手了——《风味原产地·甘肃》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花絮。全季10集,每集只有短短的11分钟,快速讲述当地特色吃法。说起特色我敢保证,里面绝对有一些你从未听过的菜肴。01胡麻 2000多年前,胡麻由中亚传入甘肃。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用它来榨油,因此胡麻油造就了不少独特风味。胡麻油黄米饭、胡麻油炒羊肉……甘肃人就连做月饼都要放点胡麻油。胡麻的味道配上玫瑰的香气,甜咸交融,重达5斤的永登月饼犒劳着每个在中秋团圆的家庭。而这还不是它最厉害,最厉害的是用胡麻盐做成的卷卷。不但是个主食还是一种餐具。当地人每逢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为了快速解决吃饭问题。他们会选择将胡麻碾碎加上盐涂在揉好的面团里,等待卷卷变熟后摆好风干。刚出锅的卷卷松软喷香,却不是首选的吃法。他们会将变硬后卷卷带到地里配着西瓜吃。也就是这道西瓜泡卷卷的特色菜。 02呱呱 这是甘肃天水的一张名片。要不是去过这里,大概从未得知有个小吃能叫呱呱吧。煮好的荞麦粉浆花费较长时间静置,就可形成呱呱。乍一看跟自家做的凉粉很像,但其实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不但比凉粉静置的时间长,做好的呱呱呈现半透明的肉粉色,嚼起来韧性十足。拿到小贩的手里,配上经典调味料:解腻的醋汁、油泼辣子、醇香的麻酱,再点缀些香菜或葱花,别提多过瘾了。在天水吃呱呱就像在武汉街头吃热干面,人手一碗,站着走着蹲着坐着都可吃。03道食合 海拔3000米的甘南,有一家游牧家庭。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想吃上一顿饭着实不容易。因为那里的水只能烧至80度,向来以牛羊肉作为主要食物的游牧家庭该如何解决食物的成熟问题呢?这就不得不佩服咱们的老祖宗了,他们想到了一种无需烧开水的妙招。将刚宰好的羊解剖洗净后,撑开羊肚,把挑好的羊肉扔进去,再倒入葱花等调味料。然后将准备好的鹅卵石大火烧1小时,等到它们足够滚烫时丢进羊肚内。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密封的羊肚会迅速膨胀,羊肉在鹅卵石的加热下变熟。原来,牧民们就地取材做了一只天然的高压锅。羊肉在里面不止可以变熟,还能完成蒸、烤、煮三个步骤。20分钟后,切开羊肚,美味又便捷的羊肉宴就做好了。藏族把这种烹饪手段叫做道食合。在这部《风味原产地·甘肃》之前,陈晓卿还拍摄了潮汕、云南这两篇,而甘肃篇的口碑在里面是最好的,原因V姐觉得显而易见,是人们对碳水和肉类的迷恋。说起甘肃,最出名的就是牛羊多吃,面食天堂。在这里,牛羊的身上全都是宝。吃的级别自然也比一般地方要高,甘肃人会根据羊的年龄来决定该怎么吃。圈养的东乡羊,鲜嫩肥美。如果凑巧羊的年龄不大,短链脂肪酸含量较低,压根不需要单独除腥味,直接烹饪即可。但要是超过两年的羊,久煮才醇香。在众多羊肉的烹饪做法里,烤羊肉串,绝对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没有之一。甘肃人烤羊肉时,会充分利用炼好的羊油,将肉串浸泡,再将其放入滚烫的油锅,待到每粒肉焦化后再放到炉子上烤。肉串自身爆出的油脂与外部淋满的油结合发出滋滋的肉香,一口咬下去准能让你断魂。做完了烤肉,羊的其他部位也不会被轻易放过。烤羊排、烤风干肉、烤羊皮,甚至烤羊骨髓……剩下的羊杂,甘肃人也有绝妙的吃法。他们把羊杂分部位做成羊杂汤、筏子、血肠、羊肉垫卷子……说到这个筏子,你们是不是想到了过河用的羊皮筏。没错,这种食物正是从羊皮筏那里得来的灵感。将羊心、羊脑反复剁碎加入葱姜等调料揉搓,塞入清洗好的羊大肠里,在锅中蒸煮的时候用尖尖的木棒戳透把里面的气放出来。类似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美食叫做脂裹肝。使用羊腹腔的油脂膜(羊网油)包裹着羊肝,油脂充分渗透进羊肝再切块煎烤。3000多年来,裕固族的人民一直沿用这种传统做法。当然,还有那些拍过千万遍都拍不完的面食。北方人对淀粉偏爱格外重,因此能做的花样也很多。光是面条,就有数不尽的吃法。除了这些一提到甘肃就会想到的肉食、面食,还有一个特别的食材:百合。用百合做配菜很常见,可它多是甜点里的点缀。兰州百合大不相同,它的生长期很长,6到8年才会有收获,也正是因为长的久,这里的百合格外甜。百合花还可以直接焯水后食用,口感脆爽清甜。很多人刷完10集后,口水也跟着流了一地。跟很多密集且接地气的美食暴击片不同,“风味”系列美食片的特色在于慢。叙事节奏慢、镜头慢、讲故事的人也慢。就连摄影技巧也遵循着一个慢字。向来走学院派风格的陈晓卿, 这么多年一直在钻研美食的拍摄技巧。从《风味人间》第一季,我们就能看到应用于美食拍摄的微观摄影。用技术来表现食物的美。在这些超显镜头里,你可以清晰看到鸡蛋黄和蛋清分离散开;还有面包和腊八蒜发酵的全过程;以及糖的结晶、糖汁的流淌……如果说像《人生一串》这样的纪录片是用街头巷尾的熟悉感打动你,“风味系列片”则是用技巧牵制你的感官。在陈晓卿的镜头里,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再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艺术品。

  • 22年前的花木兰,还没有被改造成“超级英雄”

    等了又等,它可算来了。9月1日也就是今天,迪士尼最新真人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大陆上映。之前,电影受疫情影响一再推迟档期,在美国干脆转为流媒体平台Disney+上放映。要知道,从声势浩大的选角开始,《花木兰》就备受关注:导演妮基·卡罗从全球近千名候选人中,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筛选,最终选中刘亦菲来扮演木兰。刘亦菲本人为这个角色也付出不少,连坐14小时飞机赶去洛杉矶试镜;为了演出木兰敏捷的身手,每天进行五六个小时的体能训练。毕竟她要诠释的,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位华人公主,国内外的期待值都很高。迪士尼也拿出高达2.9亿美元的成本来拍摄,请来巩俐、甄子丹、李连杰、郑佩佩等一众大腕演员,全球多地取景……因此去年首支预告片一发布,就占领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把不少外国网友看得热泪盈眶。也许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吧。万万没想到,这第一位华人公主,反而在中国水土不服了。豆瓣开分4.9,几天后降到4.7,局面非常尴尬。大家不满意,一定程度上因为电影展示出的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偏差,这一点看定档海报就感受挺明显的。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花木兰》的美国海报,韩国海报和日本海报↓下面是中国的定档海报↓怎么看怎么像九十年代大型古装连续剧的画风,爷青回啊。来跟V姐玩个游戏,谁能在3秒之内找出这部2020迪士尼大电影↓是不是完美融入8位前辈?总之看过的网友都在说,这次的真人版《花木兰》比起动画版的差太远了。花木兰(1998)没错,尽管花木兰的原型,来自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间乐府诗《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每一个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可能对它陌生,当年可是要求全文背诵的。但提起花木兰,许多人眼前会先蹦出那个剑眉、红唇、丹凤眼的动画形象。这是1998年迪士尼发行的动画《花木兰》,个人认为也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巅峰代表作之一。它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和巴里·库克联合执导,著名华裔演员温明娜为英文版的花木兰配音。影片在中国上映时,为其配音的许晴、成龙、陈佩斯也个顶个都是大腕儿。《花木兰》作为迪士尼佛罗里达动画工作室制作的首部影片,幕后制作成本巨大——当时总共雇用了700位动画师、艺术家和技术员,他们写代码用掉27780支铅笔,喝了大约740公斤的咖啡,前后花费了5年才制作完成。最终,影片在全球拿下3.04亿美元票房,成功让迪士尼史上第一位亚洲公主——花木兰的样子深入人心。在动画中,这个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多了一抹灵动和传奇的色彩。首先木兰的形象非常东方,不论样貌还是气质,都和想象中的没有出入——一头乌黑的秀发,细长的眼睛很有韵味,眼神温柔而坚定。她一挑眉,仿佛能看出所向披靡和无畏无惧;看到她拔剑削去长发,心中总会升起一股庄严和悲壮。可是这个能够升华情感的标志性场面,在真人版里居然被,删,了。要知道,小时候看动画片时,这个夜晚是让人看到木兰的决心和勇敢,让人与角色产生共情的;也是“削发”这个决定,改变了木兰甚至花家的命运。这里删改不免让人有些遗憾。还有一个原版很重要的角色,在电影中压根没出现——木须龙。在动画里,它是花家祖先派出来保护木兰的“守护神”。但这只 法力无边 沙雕中二的龙,却以一己之力承包了电影的笑点;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的小幽默,都通过它体现出来,吹牛啦,打嘴炮啦,帮花木兰作弊啦,都是这只龙干的。但是沙雕归沙雕,作为一直陪在花木兰身旁的朋友,常常给她提点和鼓励,很多重要的剧情都是它推进的。木兰能最终征战沙场,为花家争光,也有小龙龙的一份功劳。还有和木须龙组cp的小蟋蟀,动画中也是花木兰左膀右臂的存在。两只小动物一唱一和,像是逗哏捧哏一样把剧情的缝隙填满了,变得妙趣横生。可惜真人版中,“小蟋蟀”变成了兵营中一位战士的名字,戏份惨遭删减……反而是匈奴头子身边那只鹰,在电影中被加戏不少——它变成一只被叫做“女巫”的黑化的凤凰,由影后巩俐饰演。不得不说,巩俐的演技是一流的,尽管浮夸的妆容,还有堪比“黑凤凰”的超能力成了网友的槽点;但这个角色内心的复杂和纠结,却被巩俐通过微表情很好地诠释了出来。是她帮匈奴行凶作恶,也是她激发了木兰身体里的“气”。是的,真人版的花木兰仿佛是位天选之人,从小有一种叫作“气”的超能力。当气被激发,她能“起死回生”,也能只穿一件布衣就在战场上以一敌百……不禁让人疑惑,这到底是巾帼英雄,还是中国版“超级英雄”?可惜因为这种天赋异禀,她自己主观努力的部分,与观众对她逐渐变强的“养成系感受”反而被削弱了。还有许多在原版动画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和画面,在真人版中不是没有很好地突出,就是成了一个槽点。比如说电影里的花黄妆,和真人版的妆容对比↓原版里的经典歌曲和配乐,也在新版中没有继续运用,因为真人版的定位比起一部“歌舞片”,更倾向于是“武侠片”。还好那首让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曲《Reflection》被保留了下来,当年由美国著名歌手Christina Aguilera演唱,中文版《自己》则由李玟献唱。而电影的许多细节,也暴露了编剧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缺失,比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真的拍成了并排跑的两只兔子……原诗中,不是用来形容木兰十几年没有被识破女儿身吗?还有木兰顶着化好的黄花妆见父亲,父亲的感慨也透着一股浓浓的翻译腔:“老天有眼,我竟然有幸见到如此妩媚的女子!”类似“不太中国”的地方还有很多。22年过去了,当花木兰从一代女中豪杰变成了“神奇女侠”,即使顶着迪士尼第一位中国公主的招牌,中国观众也未必买账。最后我想说,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传奇,不是因为她有不寻常的身世,不是因为体内像超能力一样的“气”。而是因为她在那样一个年代,偷走年迈父亲的征兵令和盔甲,毅然决然替父从军;明知前路艰险,还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是孝。在兵营中十几年来隐藏身份,以女子之身打破性别的枷锁,不怕辛苦和牺牲,最终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拯救了国家,这是忠。忠孝两全,所以千百年来为人歌颂。而这一切的前提,恰恰是因为她是一名普通女子,不懂什么“气”,也没有天生神力。动画版恰好重点展示出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她就像千千万万的女孩一样,坚强,勇敢,真实,智慧,有责任心,有担当……谁会不喜欢这样的花木兰呢?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木兰;每个女孩,也都能成为自己的木兰,即使身处逆境。像动画版《花木兰》中那句台词说的:逆境中绽放的花朵,才是最珍贵、最美丽的。

  • 逃婚、抗战...这位B站播放量破千万的硬核奶奶,是个狠人

    随着影像创作者的增多,B站真是囊括了不少宝藏up主。像是用一个月从小透明到坐拥400万粉丝的罗翔老师;还有央视出身,走遍世界“大开大合”的饼叔;……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挥动着幽默的翅膀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有人说在B站这样一个后浪翻滚的舞台,想做出点成绩可不容易。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前浪”。不过就在最近,有位90岁的奶奶成了大家追更的对象。她就是:@敏慈不老。奶奶真名叫江敏慈,广州人。乍一看,你可能不会发现她的视频有什么独特之处,可打开弹幕看上5分钟,就明白了她为何能被央视点名表扬。满屏的弹幕,实火的证明人如其名,不服老的敏慈奶奶每时每刻都在用力跟上时代的步伐。玩转手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别看奶奶90岁了,她对电子产品可是一点都不陌生。什么扫码支付、出门打车买菜,甚至去医院挂号,奶奶都是全程电子化。刚开始的时候店家还不相信,指着二维码说这是扫码的,您给现金就行,结果被江奶奶回击,“我知道啊,我懂得扫码。”此举震惊了不少店家。她另外一个不服老的举动,是“逼”着孙子给自己开B站账号。疫情期间,她看到上高中的孙子在鼓捣视频,很是好奇的她也想参与。结果再次被泼了冷水:您能学会吗?这都是年轻人玩的。江奶奶有些不开心地回道:那怎么了,注册又不分年龄。是啊,谁说90岁就不能追赶潮流了。不止如此,江奶奶还自己跑去学了电脑和拼音,孙子剪辑视频的时候她也会在一旁,像个监工一样,指导着孙子操作。这么可爱的奶奶,逗乐了不少站内的冲浪者。大家都想看看,不服老的敏慈,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V姐搜罗了奶奶发布的21个视频,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美食和讲故事。咱先来聊聊敏慈的美食分享。奶奶是广东人,所以推荐的食谱基本偏甜口。像是特色菜薄撑、糖醋排骨、肉粽、牛排……这些菜的做法朴实且不枯燥,尤其是倍速观看,你能get到敏慈别样的萌点。不同于美食博主们精心布置的拍摄现场,奶奶的拍摄相当简单。就在日常化的厨房里,大概有两个镜头,一个固定一个运动,运动的那个应该是孙子掌镜。(偶尔还能看到他误入的手。尽管场景普通,但奶奶的口播可一点都不简单,逻辑条理均在线。从报菜名到每一步的步骤,敏慈稳而不乱,讲解地相当清楚。而她跟我们分享的这些食谱呢,都是来自她童年的味道。从太奶奶那里学来的薄撑,上初中时跟外国人学的牛排,还有自己发明的包粽子神器。做薄撑的时候,需要用力将糯米团使劲在锅中压平,看奶奶的一番操作网友们神发言:这真是道力气菜。哈哈哈哈哈没错,想吃薄撑,没点力气还真不行,有时候力大了还容易把勺把压掉。敏慈就如此,一使劲就把勺把搞掉了,她还安慰自己“没事没事,按上就好。”像是这样大力出奇迹,还有那道跟外国人学的牛排。只见敏慈拿出新买的牛排,洗净后用刀背拍打,边拍边说:“这样就给牛排打散了,口感好。”小小的牛排在她手中变得更有韧劲,简单腌制后就可丢入油锅啦。等到出锅的时候,有格调的敏慈还不忘加点西蓝花点缀,并提醒我们西蓝花加点盐煮会更绿。如此贴近生活的美食分享,怎叫人不爱。虽然敏慈出生在1931年,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见识,她一点都不少。从她分享的故事里就能看出——为了过上心仪的生活,她曾逃婚、逃学。敏慈初中毕业前,父亲失业,为了养活全家人,不得不牺牲她这个家里的长姐。当时刚好有个临村的归国华侨,是开金矿的,就想找个儿媳妇带到美国。他一下看上了聪明得体的敏慈,真·家里有矿还是金矿,这么好的条件,父亲觉得不错。可敏慈却拒绝了。她说自己上要读大学的,还要学科学。跟这个富二代又没感情,为何为了五斗米就折腰。敏慈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还说:“自古婚事都是父母之命,你没权利说不。”不想向世俗低头的敏慈想到了出逃。她拿上几本书大半夜沿着公路跑到舅母家,之后又拼了命地学习,只为实现自己的科学梦。但因为家中实在没钱交学费,敏慈被迫去了免费的师范学校。可是当老师并非她本意,后来有个机会,衡阳铁路学校招人,虽说录取500个,可女生的招生名额只有10%。敏慈觉得那里能满足自己学理工科的愿望,就去报了名,意想不到的是,她真的考上了。但因为没从师范学校毕业,为了追梦,敏慈逃婚后又逃学,从师范学校逃到了衡阳。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敏慈算得上是朋克女孩了。可她却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何时,女生都可以追求自由和向往独立。除了这些,她还分享着抗日战争逃难的故事,以及跟随母亲跑到香港,为了一块钱坐在地上大哭……在她的讲述中,有好心人的相助,也有无奈的悲伤。我们会看到她时而开心地像个孩子,时而难过地落泪。这些真切的故事,在敏慈口中更加生动,甭管是不堪回首的历史还是重获新生的澎湃。是这些宝贵的记忆让敏慈在B站上迅速蹿红。刷完敏慈奶奶的几条视频,只想说一句话:“我想守在高高的B站旁边,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比起历史书上冰冷的记载,敏慈的故事更有温度,她用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串联了新中国成立的点滴。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这一生虽然平凡,但个人命运跟国家的历史起伏相重叠,我就是一个缩影。”有些时候,敏慈还会花一个视频的时间来提醒我们如今的生活多幸福。很多年轻人都是生在蜜罐里,不懂得珍惜当下,满腹牢骚,可当听完真实发生在敏慈奶奶身上的事情时,多少会动容反思。敏慈自己也是拒绝抱怨、珍惜当下的践行者。大概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有“老了招人嫌”的牢骚吧,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可敏慈却不觉得,即便身边人都认为上了年纪不该折腾,可敏慈却想把每天都过得多彩。于是她不断学习,渴望新鲜事物,不被落下、不服老。美国有位63岁的社会学博士Lyn Slater也用自己的行动,给了刻板印象一重击。都知道时尚圈向来以“年轻靓丽”为标准,一旦身材走形、年龄变大,就很难在这个圈子混下去。可她却是个例外。因为从小爱美,虽没从事时尚工作,可Lyn Slater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穿搭。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纽约时装周外等朋友的她,突然被记者包围拍照。大概被当成前来看秀的时尚新贵吧。就这么,Lyn Slater的照片在美国走红,很多经纪公司抛来橄榄枝寻求合作。成为时尚教母的她经常在社交平台发表自己对时尚的看法: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年龄从来不是一个变数,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出自己独特的美。Lyn Slater爆红后收到了很多人的来信,信里的人多是因为她变得自信美丽……而大家喜欢看敏慈奶奶也是因为她的积极、励志和向上。在几百万看视频的人里,很多人爱的奶奶(姥姥)已不在,他们通过敏慈的视频感觉到熟悉;还有很多人看了敏慈也想给自己的奶奶(姥姥)拍个视频,留下珍贵的回忆。如果不是敏慈奶奶动人的讲述,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份平凡的美好……此刻,真想回家抱抱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希望他们每天都可以健康快乐。祝福敏慈奶奶一直开心快乐健康……

  • 事情没那么简单 : 高分悬疑短片大赏

    你喜欢看悬疑片吗?今夏爆火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你看了吗?炎炎夏日,太需要来点悬疑剧醒醒神了!本期专题盘点国内外几部优质悬疑短片,紧张刺激、反转连连,每一部都不容错过,快来体验一下烧脑的感觉吧!1、一个神结尾,抒情片秒变悬疑片 烧脑指数☆☆导演:Jay Red短片讲述了一场绑架案后的故事,忧郁的男声旁白从幼年时曾被绑架过的主角角度叙述,重现他的惨痛经历,以及多年后的心情,一直到结尾之前都好似是他对自己遭受创伤的回顾,直到另一个他的赫然出现,才让人恍然大悟,一切不过是铺垫……2、美丽女主播的惊魂一夜 烧脑指数☆☆☆ 豆瓣评分6.8导演:Rose Glass故事发生在19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美食主播Alice像往常一样准备下班回家,但突然的大雨让这位好好妻子陷入歇斯底里的惶恐中。于是她改变计划,独自一人在酒店过夜,神秘的酒店前台,神秘的侍者,神秘的房客,神秘的钥匙,神秘的55号房间。Alice逐渐意识到在这家酒店的精致外表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神秘的黑色诱惑。尽管极力抗拒,但她仍旧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3、脸盲党的极大挑战:如果有一天我杀了人 烧脑指数☆☆☆☆导演:Wil Aime下面来部脑洞谋杀片,如果有一天你杀了人,你的朋友会怎样对你?来自法国的Wil Aime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警察与嫌疑犯之间的博弈,不过看这部短片之前,除了要带好脑子,还要戴上眼镜!因为主人公们的对话实在是话多且密,而且角色之间换来换去,比任何一局狼人杀都要精彩!4、诛心反转!爱情到底靠不靠谱?烧脑指数☆☆☆☆导演/编剧:方藤 执行导演:孟太奇 摄影:胡晨 调色:纳日苏 监制:韓諫藝一门内外,冰火天地,三个场景,就把故事演绎得酣畅淋漓。该片在新片场的播放量高达16W+,同时还入选了#2019新片场社区年度盘点HOT LIST# "典藏剧情"版块!15分钟的剧情丝毫不拖沓,所有的情节推进几乎全部依靠台词展开,却营造了充分的紧张感,反转再反转,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爱好烧脑剧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这部短片!5、简装版《恐怖游轮》:花园中的头套恐怖人 烧脑指数:☆☆☆ 豆瓣评分6.0导演:Christopher Cox这支惊悚短片的故事设定非常有趣。两个孩子独自在家,女孩无意望向窗外,竟然发现一个造型恐怖的怪人。通过和爸爸的对话得知,一旦你看到了这个怪人就不能将目光移开,否则他就会一步步靠近并伤害你。谁知女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与弟弟的监视下,竟然变成两个怪人,怪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何爸爸开始说自己无法快速回家,后来又在10分钟内回来?用力去隐藏的就是秘密,麻袋下的面孔究竟是谁呢?6、神结尾!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烧脑指数:☆☆☆☆ 豆瓣评分8.3导演:Trevor Sands这部美国短片同样烧脑,主人公一人分饰多角,自己分裂出无数自己,Sam和医生谈话,无数个人在和医生谈话……最后医生也来和医生谈话,他们都陪伴着他……这是一个只表现一个人格分裂者世界的精致短片,更有人说它是《致命ID》的精简版,看完整个人都要分裂了!7、谁才是真正的“坏学生”?烧脑指数:☆☆☆导演/编剧/剪辑师:王钦厅 摄影指导:刘球闪 摄影:黄俊宇 声音设计/录音师/混音师:刘叙良 灯光师:又又、安静的橡皮 执行导演/调色:黄天伦 演员:北京叁青风、Danny 声音设计/录音师:雅彬 校园暴力是近几年来经常热议的话题,这部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作品,反套路呈现了一场颇具阴谋的“校园暴力”,短短的几分钟,反转不断,紧张的人物关系,充满张力的画面,时刻抓牢你的眼球,非常值得一看!到底谁才是“坏学生”?一定要看到最后!学生作品就能如此,真的是要点赞了。8、维度变奏神创想:困在二维世界里的人 烧脑指数:☆☆☆☆☆ 豆瓣评分8.6导演:Léonard Cohen短片柏拉图(Plato)表现了一个困在二维世界的人与一个三维世界的立方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影片中有大量让人印象深刻、目不暇接的空间转场,而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又成为影片中的角色去不断推动情节发展,这种内容与形式较高的契合度才是本片的过人之处,这部影片真正做到了“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变化”。本片获2011年昂西国际动画影节上的最佳毕业生作品奖,由Léonard Cohen制作。9、虚伪与真相:一场诡异的“自杀”烧脑指数:☆☆☆☆☆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剪辑:钮丹鸣Damon看到一个即将自杀的女孩,你会怎么办?故事开始在一片荒芜的雪林里,导演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冰天雪地的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悬疑感,分分钟让你感觉在看美国悬疑剧!这部来自UCLA的学生作品,对白虽然很少,但是两位演员的表演却很细腻,情绪节奏到位,在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真正的“真相”是什么,还有人在乎吗?【结语】以上就是我们本期的高分烧脑推荐,所有故事都在用精巧细致的构思和扣人心弦的节奏向观众阐述一个主题——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些短片并不像鬼怪恐怖片一样大刀阔斧、迎面扑来,而是在一帧一帧的展映中分解主人公的心理、支配观者内心,而最后,它们也只想传达一件事,这世界永远存在一些“隐秘的角落”。

  • 被疫情逼疯的日本电视台,竟然拍了部全程视频聊天的脑洞剧!

    影院关门、剧组停工。2020年以前,我们很难想象,会有某种不可抗力让全球过半以上的电影院关门。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已经快半年没去过电影院了。不光是电影院关门,电视剧行业也一样惨烈。不少演员都表示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新戏。曾在《权力的游戏》里饰演守夜人的男演员迈克尔·康德隆就在疫情期间找了份快递员的兼职。毫无疑问,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全球的影视行业都按下了暂停键,给每一个身在行业中的人一记重拳。但也同时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疫情期间,这些影视人都在家里做什么?这不,日本NHK电视台交出了一份答案。在疫情严重大多数电视剧组都停拍的时,他们制作了一部只需要在家里就能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剧名也很应景:《这时候制作了部新剧》一共三集,一集30分钟。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但故事背景都放在了疫情期间。通过非常简单的布景、单一的镜头,极少的演员、大量的对白,讲述了人们隔离在家,只能通过视频在线沟通时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有爱情、有亲情,有和离世亲人的对话,还有怪力乱神的灵魂互换......V姐最喜欢的是第三集。由柴崎幸、室毅与高桥一生以及一只猫共同出演。他们三个人都饰演的是本人。明明在家老老实实的接受隔离,彼此却莫名其妙的互换了灵魂。哦对了,参与互换灵魂的,还有那只猫。一开始只是柴崎幸和室毅互换了灵魂。被装在室毅身体里的柴崎幸,不得不接受室毅的求助。假装自己真的是室毅,在社交软件上和粉丝直播。而直播完,她发现在自己原本身体里的室毅,背着她偷偷换了衣服。这不是等于看了自己的“果体”吗?!可室毅却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性,啥没看过?只是好奇想看看女生的衣服而已。这理由也太烂了!气得幸姐打开室毅的电脑,也想找到点室毅的把柄才甘心。于是两个人通过视频聊天,上演了一场互相偷窥对方秘密的戏码。就在此时,高桥一生也加入了聊天。他莫名其妙的和柴崎幸的猫互换了灵魂。柴崎幸的猫,发出了高桥一生的声音。而视频里的高桥一生,看起来喵里喵气。变成猫的高桥一生不得不说,通过灵魂互换让他们三个人互相扮演者对方,确实还挺考验演技的。室毅演出了柴崎幸作为女性的感性和温柔。柴崎幸演活了室毅的搞笑和神经大条。高桥一生呢,本身就挺像猫,演猫就更像猫了。故事的最后,三个人还是想不出如何才能回到原本的身体。于是他们决定既然回不去,那就用现在的躯壳赏花赏月好好活着。这个结局很鬼扯,无厘头的对话让人捧腹大笑。但笑过之后,也能从中看故事中对现实的哲思。突如其来的“灵魂互换”像是对疫情的一种隐射。我们原本的生活被打乱,不知道未来如何,生活失去真实感。而面对不可抗力的变动,或许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依然可以活在当下,把握每一个时刻,然后静静等待明朗的一天的到来。除了NHK,英国也拍了一部在隔离期间完成的电视剧。名叫《隔离故事》。和上面这部日剧一样,剧中的演员都是自己在家完成拍摄。故事很短,一共4集,一集15分钟、虽然每一个故事都没有什么宏大的叙事背景,只是讲述在隔离期间不同家庭中或普遍或特殊的生活片段。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故事就是人们当下的现状,所以才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比如第二集,讲述了一对原本互相憎恶的父子的和解。这对因疫情隔离在一起的父子,原本有一段互相伤害的往事。儿子曾吸毒偷窃伤透了父亲的心,而面对父亲的不信任,儿子也对家人报以冷漠。然而,疫情期间父亲疑似感染,儿子不得不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虽然儿子完全没有照顾的经验,父亲也依然不信任儿子。但当这个世界只剩下彼此,只有先活下去才有可能。无论是日剧还是英剧,可以看出尽管疫情对影视行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很多从业者们仍在创新思路,制作出足以记录当下的作品。还记得4月时,89岁的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上线开启直播,让很多人惊呼:“有生之年,竟然看到‘活的电影史’做直播。”随后,扎克·施奈德在线直播三个小时,为影迷逐帧解读导演剪辑版《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传染病》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在隔离的这段时间写了多部剧本。《雷霆沙赞!》的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在家连拍了两部恐怖短片。不但让妻子担任了女主角,还专门发了幕后特辑,揭秘完成拍摄、打光、收音、后期特效的全过程。贾樟柯导演也没闲着,他拍了部黑白短片。充满黑色幽默的记录了当下日常。疫情改变了影视从业者的创作方式,但真正爱这一行的人,永远不会停止对创作的思考。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特殊的一段日子,让我们看到了情感的更多表达。而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创作,也值得我们去观看,去记录。

  • 遭删减10分钟的大尺度电影:这个世界,越瘦就越赢吗?

    200多斤重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去餐厅吃饭,常常被朋友劝“少吃一点”;坐公共交通,会被嫌弃占了两个人的位子;正常走在路上,都总是遭人白眼、被路人议论纷纷;……于是她决定开始减肥。最近一部话题度很高的台湾电影,就讲了这个减肥女孩的故事。区别于同题材的其他影片,它居然一点也不燃,不鸡血,不励志。还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结局是“减肥失败”的减肥电影——《大饿》 01 210斤大码女孩的日常 《大饿》是去年在台湾地区上映的,近期被爱奇艺引进内地。点击观看《大饿》预告 去年中旬,它在第21届台北电影节首次亮相,就一下子成了黑马。编剧兼导演谢沛如,凭该片获得了国际新导演竞赛观众票选奖;女主蔡嘉茵,因自然真实的演技斩获最佳新演员奖,还提名了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她饰演的阿娟,是一个210斤重的胖女孩。今年30岁,在妈妈的幼儿园中做煮饭阿姨,饭煮得又香又营养。但就像你见过的每一位“大码”女孩,她的身材、衣服都是大码的,所以生活有很多不顺。这不顺一部分来自日常的“磕磕碰碰”,在公交车上想献个爱心,不成想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人不太“友好”的对待。减肥产品销售不由分说塞过来的广告,学生没有分寸的玩笑,“大恐龙老师”的外号,被不懂事的小孩当做打赌和恶作剧的对象、莫名丢鸡蛋,都是真实到让人心疼的胖女孩日常。与其说不友好,不如说被习惯性地鄙视和瞧不起。因为在他们眼中,她不是一位厨师、老师、温柔的大姐姐、心地善良的姑娘;她只有一个身份——那个胖子。因为胖,她也不自觉地被人们和“就知道吃”“不自律”“失败者”划等号。于是,阿娟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之下,参加了一个减肥班。她的妈妈是一位非常自律、每早都会做瑜伽保持身材的“冻龄女士”。可能实在忍受不了女儿给自己丢脸,才给她送了这份生日礼物。于是,阿娟的身份又多了一个——减肥训练营学员。02 被减肥“绑架”的中国女孩 训练营里的日子是漫长而艰辛的,一上来就被教练拿着“一公斤重的脂肪”恐吓,拼命做着大量运动,每天还要按照食谱来严格控制饮食,每个人都在吃苦,每天都要挑战极限。可这么辛苦地减肥,瘦了10公斤,依然要承受教练无时无刻的语言打击————你们还是一群超过80公斤的胖子!——没有人会透过你们肥胖的外表,去发掘你们的内在美!你说你想放弃?那他保证分分钟指着鼻子把你骂哭。当一个人的所有价值遭到质疑,自信心受到打击,拿她的自尊就很容易被摧毁。这些恐吓,侮辱,精神控制和压迫……不是PUA是什么?只因为身材不够好,或者说不够“瘦”,整个人就该被全盘否定吗?可这不仅仅是减肥训练营学员的现状,更是“被减肥绑架”的中国女孩们的现状。在“以瘦为美”的如今,所有人都在提醒你减肥的重要性——超市里放的歌曲,是“燃烧我的卡路里”,走进电影院,看的是《西虹市首富》,《丑女大翻身》,还有那些盯着过路者的健身房、减肥店销售,这些年流行起来的各种严苛的「身材测试」,如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也都是只有“瘦子”才能通过的考试……某女团选秀综艺里的“小蛮腰”测试当这个世界为“减重”着了魔,还有哪个女孩没减过肥的?身材丰满的,要减到清瘦;本来身材瘦削的,还想减到更瘦。所以才有很多人说,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女主阿娟眼睛里流露出的疲惫和倦意,像极了自己内心的写照。可当减肥成了一个人的日常,不用说每天被体重秤和卡路里影响的心情,实在不好过了;即使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饮食是有益的,一旦超过了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带来的可能就是“病来如山倒”一样不可控的结果。有人,为了减肥消耗着自己的时间、金钱和意志力;有人,吃着三无品牌的减肥药幻想暴瘦;有人,做不到少吃就去催吐,严重透支着健康;还有一些人,像电影里的阿娟一样,心一横躺在了切胃的手术台上。作为代价,身为厨师的她丧失了味觉。现实中的女孩儿们要付出的代价呢?好端端身体出了问题,还变得脆弱、易怒、精神萎靡;而好端端的多样美,也被扼杀在了审美的源头。这个世界原本不该是环肥燕瘦,各有其独特的美感吗?什么时候,“瘦”成了衡量美的唯一标准了?况且,世界从未对“美”下过定义,任何人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别人“不美”呢。 03 身材羞辱,何时能停?电影的名字叫《大饿》,很有其意味。我理解的这个“饿”,总共有三重含义:第一层,生理上的饿。是以阿娟为代表的肥胖人群减肥时,身体会遭受一番的饥饿。第二层,心理上的饿。努力要达到世人眼里的“更好的自己”,与自己真正需求之间的拉扯。还有一层,是社会审美和认同感存在的“饥饿”。它体现在这个社会对少数“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群体的不理解、不包容、不尊重。这就要提到电影删掉的10分钟了。没错,内地引进的《大饿》是删减过的版本,没了足足10分钟的“异装癖”戏码。那个叫做小宇的小男孩,喜欢穿女孩子的衣服,本有一个他在卫生间穿裙子的镜头,还有在学校晚会上的片段也全被删了。听说6.12日发行的DVD和蓝光资源是完整版哦,感兴趣的可以等等看敏感吗,会让观众产生不适、造成负面影响吗?我不知道,只是剧情不连贯是真的,影响了电影主题的表达也是真的。虽然“异装”和“减肥”看似无关联,但它们都体现了社会的包容和接纳存在着的问题。同样作为社会的少数和弱势群体,大众对他们的偏见和隐形歧视,无处不在。可这个世界上,与众人不同的,就要被划分为异类吗?男孩穿女孩的衣服,就是对自己性别认同不正确,就要改,要被删。胖,就是好吃懒做,就是不自律。就要改,就该被骂。你有什么不完美,就该被一次次揭伤疤,承受外界对它满满的恶意。可体重210斤的女孩们,到底招谁惹谁了?这个世界的body shaming该停止了。极为苛刻的外貌要求,该以瘦为美的畸形单一的审美观,停止了。像碧梨Billie Eilish在自己的巡演短片《NOT MY RESPONSIBILTY》中,控诉社会对女性发出的身材羞辱时说的——身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从来不用别人来定义!而允许多元美的存在、接纳与众不同的个体,正是我们需要共同去走出的一步。但如果改变世界太难,那不妨先改变自己吧,接纳自己的不同和“不完美”,与自己和解。借用女主蔡嘉茵在领奖时说的话:「我是个特别的演员,希望我的存在,可以让创作者有更多想像,更多元的选择。」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是可以让世界更多彩更缤纷的人啊。所以,请记得要不顾一切地爱你自己。让那些嘲讽你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有多远走多远。

  • 让人爆笑了16年的魔鬼节目!求求你放过我的笑点吧

    前几天V姐在热搜上看到一条新闻。视频里的业主因为自家潮湿长蘑菇而被吓哭。由于蘑菇疯长的速度以及诡异的样子,让这件事迅速在网上发酵。网友们暂不顾业主害怕的心情,一个劲儿调侃蘑菇的长相和潮湿带来的怪事。让整件事情发展成了一则充斥着搞笑意味的心酸苦楚。而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像是内裤从阳台掉下来恰巧挂在了别人的车牌上,成了一道风景线;健身房上演真实“卖拐”,没病走两步,走完觉得自己有病;小区里有家着火了,大爷正想是哪个倒霉蛋的家呢?仔细一看,是自己家。……吊诡的是,这些意想不到又不刻意搞笑的新闻,总在每天的生活里上演。俗话说的好,高手在民间。你永远也想不到一觉醒来,会看到多大的玩笑。而这个玩笑恰好被杭州一档子栏目发掘出来了,它就是陪伴了大家16年的民生节目——《1818黄金眼》这个节目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自2004年在杭州播出,因发际线小吴的爆火而被全国人民熟知。里面那些经典案例,简直是人间笑料机,快乐的瀑布。应广大网友的呼声,节目组像是找到了组织,成功注册快乐收割地B站的账号。你任意打开一条视频,里面飘过的“哈哈哈哈哈”弹幕都成井喷状。节目组还紧跟时代的步伐,开通公众号,标题起的也是十分有点击欲。力图全面多维地向观众输送快乐。除了快乐,这档节目的质量也非常不错,总是笑中带点泪(启发),要不然也不会在豆瓣稳坐这么长时间的9.4分。关于节目名的来历,那就更有看点了。1818是播出的时间,黄金应该是对该时间段的形容, 眼呢估计就是盯住那些损害百姓利益的不良事情。最初,节目就是反馈并揭露一些杭州当地民生的新闻轶事。后来随着曝光的怪事多了,画风竟变得“不正经”起来。V姐浏览了历年来的经典视频后,总结出,那些令我们匪夷所思的荒唐事,统共分为下面这几类——第一个就是,美容美发类。说实话,这个节目接到最多的投诉,就是关于理发翻车的。生活中,每个人都遇到过理发店的烦人推销吧。所以节目里提到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共鸣。发际线男孩小吴就是个例子。原本连50块理发费都觉得贵的小吴,一下被宰了3万多。额外冒出来的“提发际线”和“修眉”业务,开出了天价。这样的遭遇,杭州的小詹也遇到过。花了1500剪出来的发型,跟之前没有一点差别。理发师难道被“皇帝的新衣”附体了吗?不止如此,被修掉的眉毛,才让小詹有苦说不出。不想剪的短了,想剪的却没变化,这是什么事儿啊?!令人气愤的是,坑人理发店的老板不仅一脸凶相,觉得宰人的行为没错,还一问三不懂。那么请问 ,什么都不懂,还怎么给人理发??更有甚者,把之前遭到投诉的店换个名字继续骗人。除了剪头发糟心,美个容更是难过。小邱想去店里祛雀斑,却被老板骗说脸上的东西是宫颈癌细胞扩散的结果……????这还真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还有在美容院割双眼皮割成三角眼、做提眉结果眼睛被瞪大无法缓解……不靠谱的小店,无时无刻不在打击爱美消费者的脆弱心灵。爱恨情仇类跟这些比起来,下面要提到的,就在崩溃的基础上,加了点狗血。一女子报警说同屋的男室友偷走了自己好几条裙子和名贵化妆品。民警以为是普通的情侣吵架,却被女子告知这个人只是自己的室友,并无男女关系。同在现场且上道的记者问出了一句至理名言:那你们俩有没有在床上一起休息过?哈哈哈你们品品这句话的水平,既没有冒犯,又恰到好处点出了记者的疑问和反讽。女子听完还十分淡定了回了句:有的,但没有进一步行为。这边不承认有男女关系,另一边上演了青青草原绿油油的悲伤事情。结婚一年的老婆却又跟别人结婚生了孩子嗯??这是什么操作。还有个男的 ,因为跟老婆吵架,手机和钱被拿走,一气之下报了警,却因为警方没有立刻把老婆找回来而再次报警称自己要死……最后,就是男人自己被抓进了派出所。穷人被爱情所伤,富人也有情感困惑。富婆王女士就因为KTV男模晴天趁自己喝醉后,消费了高价酒而心碎。面对镜头她表示,姐不是在乎那些钱,姐在乎的是他咋能骗我。Ummm,还真是有钱蒙蔽自己的双眼……这些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男男女女,被套路了却不自知。家庭教育类而接下来要讲的,更绝了,会让你在上面狗血的基础上,笑得合不拢嘴。众所周知,教育可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马虎不得。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长们都不惜重金获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骗子也正好抓住了家长的这个心理,开始疯狂行骗。杭州大爷为了让孙子提早体会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买回来一个机器人。谁曾想,这个机器人连1+1都不知道等于几。被孙子嘲笑是个人工智障。还有那个震碎三观的“脑智慧”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号称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就可以辨色识字。至于用到的理论嘛,就是量子纠缠等复杂物理学的范畴。如此拙劣的说辞,竟然还有人相信。像这样盲目选购教育产品的行为,跟老年人买保健品一个思路,就是想逆天改变点啥。只可惜,除了交智商税,啥也改变不了。生活常识类轶事还有些让人满脸问号,哭笑不得。原来,紫薯不能跟小苏打结合,不然做出来的馒头是变色的。杭州李女士想给孩子做营养紫薯馒头,不料紫色的紫薯蒸成馍变绿色。求助节目组的她才知道,蒸紫薯馒头加的小苏打会破坏紫薯里的营养成分,从而变色。这个科普也算给镜头前的观众提个醒,紫薯馒头的正确做法是什么。而小王姐弟俩的遭遇,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在水沟里捡到个东西,去某个拍卖公司鉴定说这是价值上亿元的石太岁。这个鉴定结果可让俩人开心坏了,每天都悉心呵护着。尤其在发现这个东西泡在水里不腐不烂,太阳还晒不干。小王一激动,甚至拿它去泡水喝。谁曾想,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检测后发现,这个宝贝就是块塑料。检测教授还说了句直击心灵的话:正常人都能发现这是塑料。噗,这简直就是对小王智商和情商的双重打击。没办法,总有些人的脑回路曲折多变。还有人误以为高铁到站后的广播“先下后上”是对自己说的。就特意跑下车出站后再重新上车。等他回来的时候,车早就开走了,他就跑去安检口讨说法。当然,这些报道的新闻里也有很多“可爱”的人。经常爆出一些“名人名言”。例如,李某因为造假币被抓到派出所询问:为什么要造假币?耿直男孩直接回答:因为真币做不出来啊。噗哈哈哈,这话有道理到让在座的民警们一时语噎。有消费者在小店买到假烟,还被老板反问,“是啊,你怎么买到了假烟。”当医生是个半吊子,迷迷糊糊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患者明明是左腿骨折,结果给人家包扎了右腿。被减肥药蒙了心的岳大姐打电话讨说法的时候,却因为牛还是尤而傻傻分不清。真实版“马冬什么梅”的名场面看完这些经典案例,是不是能明白为啥这么多年这档节目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不仅没有年龄性别上的壁垒,还在猎奇搞笑的氛围里展现真实的芸芸众生。不禁让人感叹,生活真是奇妙。另外,这些无厘头又暗藏心酸的奇闻异事,让不少人从郁闷的心情转为开心。毕竟跟他们的遭遇比起来,自己好像没有多惨。即使这种心态是不对的,但没人会拒绝这突如其来又没有负担的快乐。当然,《1818黄金眼》也在揭露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些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不靠谱理发店恶意推销。虽然还会有,但受到舆论轰击的他们不敢像之前那么猖狂了。节目定期还会展出“红黑榜“,实现惩罚两不误。跟其他较为沉重的民生节目不同,《1818黄金眼》将家长里短、人情世事、爱恨情仇汇聚在一起,让更多人看到,时常跟我们开玩笑的生活,其实有好多面。毕竟当生活欺骗了我们,还能笑着应对的,就不算太差。

  • 618广告案例合集 :“剁手节”玩点不一样的创意!

    自从有了电商,天天都是节日,一年一度的618购物狂欢日又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各大平台和品牌“大展身手”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广告,疯狂的短信轰炸,提前的直播福利……总有一个让你忍不住要剁手!今年的618,作为疫情后第一个大力度回血的狂欢节,各家宣传广告早已蓄势待发,快来看看谁家的广告更合你胃口吧。一、天猫战队1、天猫618_不燃怎样导演:陈大头 剪辑师:苏三炮 执行导演:Juno 摄影:安辉(宫保?丁)、中玉 监制:Tan 灯光师:王金东 调色:隔壁老王 制作方:上海聚点广告 美术/动画师:茶山有鹿 美术指导:Jo小全 特效/合成:A Post每月都有促消日的天猫,618肯定是要强势出击的。围绕着“燃”的主题,天猫这次的宣传片走了亲民路线,从开场躁动的球场到买菜大妈的临时兵乓球battle;从电玩城热舞的大爷到街头甩面的小伙……熟练的运镜加上大神级别的剪辑,将“燃”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理念贯穿全篇。2、天猫国际 618 《重连》导演:小甜腥 剪辑师:郑昶旭 声音设计/混音师:段炼 摄影指导:大米 美术指导:党仁杰 调色:Craft Creations 代理方:CubeRights对立方 监制/执行导演:俞大妈 录音师:陈乃鑫 合成:段晨光CH1NG因为疫情的原因,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天猫国际的这支短片趣味性地还原了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各个商品生产环节,最终以反转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订单,激活全球”的主题,让“全世界重连”的概念更加清晰。3、Tmall618 不燃怎样剪辑师:董北天猫又一支“不燃怎样”系列短片,与上一支风格完全不同。7个短片,7处场景,通过7段反转小故事,将各类产品融入到“生活”中,看了走心的开头,你能猜得到沙雕的结尾吗?二、京东战队1、JOY STORY Ⅲ:重返618号(完整版)监制/制作方:美啦美啦 制片人/策划/编剧: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今年是京东成立的第17年,作为618大促日的始发者,京东今年的宣传更是必不可少,借着六一儿童节的节日氛围,京东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早的放了一波大招!被誉为中国动画界“泰斗”的上美影这是依然实力在线,将经典国产动漫五大IP人物和京东“萌宠”JOY完美结合,呈现了一场重返童年的冒险,唤起了一大批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2、京东家电618-这个夏天很有戏监制/导演/剪辑/动画师:Jiamin (miss曹操)伴随着618而来的,当然是炎炎夏日了,让京东家电的这支短片给你燥热的夏天降降温。短片采用了动画形式,不同于JOY微电影,这次是多位动画人的联合创作,不同的画风,展示着同一个主题:将脑洞大开进行到底!3、没灵魂,没人爱|京东金融618导演:武健 摄影指导:沙昊文 制作方:VPLAY 调色:唐强 制片人:少女倩 剪辑师/DIT:孙雪堃 演员:呦-天明京东金融的广告采用了多个片段组合的形式,演员选择了网红小吴,光是眉毛就已经非常有戏,加上自带喜感的表演,分分钟让人笑出声。片尾突如其来的花絮也是亮点满满,记得一定要看到最后!三、苏宁、小米1、苏宁618 小Biu智能 智能儿夏季八拍策划/导演/编剧/剪辑/制作方:北京道格服优文化传媒 制作方/编剧:布小什大师 协拍:一起拍实景苏宁的这支618宣传短片延续了大热的沙雕无厘头脑洞风,通过8个小片段巧妙地融合了时下流行梗,搭配轻松有趣的文案,让人意犹未尽。2、小米有品618【新奇酷值得入】导演/制作方:毛线 剪辑指导:雷永平 调色:张博宇/墨鱼调色间 你没看错,是那个手机火出圈的小米来了!这次小米有品618直播的预热广告片,采用了更适合手机观看的竖屏形式,以多个短小精悍的沙雕迷你剧成功戳中笑点,谐音梗加上搞笑文案,将自家产品展示得非常到位,看完确实种草了一波!PS:案例持续更新中……看了这么多618短片,你动心了吗?疫情还未彻底结束,还是宅在家买买买靠谱!不妨趁这个618也给自己充个电吧,戳这里,涨知识。

1 ... 1213 14 1516